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雅魯藏布大峽谷》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工作室全體成員:
大家好!
今天是我們工作室新學期開展的第一次研討活動,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安排好手頭工作與家庭事務來參加今天的活動。今天的活動主要有兩項,一是我執教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聽課活動和研討交流,二是朱際紅老師的講座。下面我就《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談談教學設計思路與反思: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峽谷,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峽谷,它是世界一大奇觀,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本課教學分兩課時,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課前,我播放了優美的歌曲《珠穆朗瑪》,營造出***的神秘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并為后面課文的學習作好情感鋪墊。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神奇”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從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形、傳說、秘境等方面,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反復品讀,感悟大峽谷獨特迷人之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通過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迷人風光的短片,使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情感得以升華,真正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并順勢提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游客,我們應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這里的環境永遠美好?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感想,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總結課文時,我對照板書,結合課后“金鑰匙”,傳授給學生“用一個詞語給課文主要部分列提綱”的方法。第二課時,主要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另一奇觀——自然博物館;讀文、總結學習方法;學生當導游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內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課堂上學生的交流還不夠充分,朗讀指導也不夠到位,不足的地方還很多。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的研討課,我只是起了個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后這樣的活動還要常開展,期盼我們在一次次的研討中,不斷地反思,共同地進步!
謝謝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后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
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贊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并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后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復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的:A、范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后,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范讀課文感染學生并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后,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漓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 )]和三個并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漓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著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后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采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4)反復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后,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并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后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復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學生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后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后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很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涌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訴護士,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寫“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結果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準備: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學時間:兩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閱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復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再如為了理解母親的一句樸素話語,我通過畫面、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對母愛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著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后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著感受。接下來拓展的小詩,又反哺了對文本的感悟,讓學生走進新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
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傾訴,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興趣點,教師“循循善誘”
新課開始前,教師將課下收集到的有關詩句,播放音樂讓學生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接著,以閱讀的方法入手,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并要求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節課的學習中,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興趣高,容易接受,積極的投入學習當中。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閱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朗讀的牽引。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復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們不僅采用了個別讀、小組分角色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采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三、說教學程序。
教學設計:
13〈〈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小助手帶領朗讀上節課學習到的詩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導入教學
1、出示歌德的話1: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教師讀。
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著的意思。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這是上課前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要則,希望今天上課時大家能夠照著這句話說的去做。
2、同學們,歌頌母親一直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歌頌母親的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指導朗讀,感悟深化
1、輕輕打開課本,請一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讀出感情。(學生評價)
2、出示課件1指導對話。
3、自由練讀,分角色讀。
4、過渡,母親最重的時候80 多斤,現在生病了,還那么重嗎?(生齊答)母親這么輕,作為兒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
四、評詞析句
1、出示課件2讀出感覺,竟然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2、作者沒有想到母親這么輕,心里很難過,為什么難過?答案就在書中,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課件。
4、讀課件上的內容,透過圖片和文字,瘦弱的母親的肩頭挑著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說點什么?
(1)指導學生說一說。(1,從腰和腿來說明擔子重不重2、從汗流浹背來說明累不累3、從挑著糧來說明難不難。)
齊讀讀出母親身上擔子的重、身體的累和生活的難。
(2)翻山越嶺是什么意思?難道只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是母親走過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個個難關)
師說:現在你知道翻山越嶺背后的意思了嗎?
(3)出示課件4讀重擔是什么意思?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
師說:遇到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為什么?(板書:母愛偉大)
(4)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處不有,出示課件配樂。
(5)多么偉大的母親呀!多么感人的母愛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請你有一句話來表達你的感受。(生說)
(6)好吧,請同學們拿起書,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讀出母親的累,讀出母親的偉大。讀句段“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過渡:母親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著這么多的重擔,而我卻不知道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生答,師出示有關課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感到后悔?(母親躺在了病床上我才來關心,傷了母親的心)
(2)而面對我的愧疚,母親卻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母親一生中為我們做過那么多的事,她卻提都不讓提,這是一種不圖回報的愛,一種無私的母愛。板書。)
(3)同學們,母親付出那么多,護士夸她,她笑了笑說:“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當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個)
(4)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有人說,世界上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其實不然,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就連護士也為之動情。
(5)出示6: 接讀:護士動情的說:大媽,你真了不起!指導大聲的讀三遍
過渡語: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聽到你們的心聲,也被感動了。
(6)面對此情此境,你想為自己的母親做點啥?(生答,師評價)
過渡語: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對病床上的母親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
生匯報。師相機,出示課件
(7)指名讀圖中文字,其他同學邊聽邊觀察圖畫。
師: 看到母親眼角流出的淚水嗎?為什么流淚?(邊說邊板書:無數次)這是什么樣的淚水?(生答)
小結: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么激動,如此比較,把最想說的話寫一寫。以“媽媽,我想對您說——————”寫一段話。出示“媽媽,我想對您說——————”(學生展示)
過渡語:太感人了。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母愛的偉大。
(8)配樂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五、總結課文
1、今天我們讀《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用一只眼睛讀課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我們正像哥德說的那樣,是用兩只眼睛去讀書的,我們的母親是應該得到崇敬和愛戴,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作業超市
一、以“媽媽我想對你說”寫一篇小練筆。
二、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關母愛的資料,為“夸夸我的好媽媽”主題班會做準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碗水》是語文A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的第3篇課文,該單元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展開。《一碗水》是軍旅作家吳然發表在《兒童文學》中的一篇抒情短文(文章體裁)。他講述了密林中有一眼小小的泉水,它一年到頭都不干涸,總是滿滿的一碗,為人和動物提供了甘甜的泉水,帶來了生活的歡樂,(主要內容)表達了作者對“一碗水”的喜愛、贊美(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文章生動流暢,充滿情趣,特別是描寫小動物來泉水邊喝水的那段,寫得很有感染力。課文字里行間洋溢著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方便和樂趣。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會用“雖然……可是……”、“那么……那么……那么……”造句;
能根據課文進行片段仿寫。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說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依據這一理念,設計本課教學時,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讓他們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課文內容,掌握技能,進行能力訓練,切實體現了“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確定為:為什么說“一碗水”是一眼靈泉。
說教法和學法(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的設計)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很重要。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來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有這么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兒如一個神話般的世界。今天我就做一次導游帶大家去看看。多美的大自然呀!密密的樹林里,陽光透過樹葉,照亮了爬滿石壁的過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濕的苔蘚。在密林深處的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人們給它取了一個獨特的名字叫“一碗水”。(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這樣的設計使學生一開始就被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所吸引,再直奔主題,使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回顧課文,找準中心
過渡:這一碗水人們不但名字獨特,老人們還給了它很高的贊譽呢!讀讀課文,看看人們是怎么稱贊他的?用書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設計意圖】將教學的切入口放在此處,由它為起因創設一個個生動的解讀情境,抓住了脈絡清晰地教學主線,以便于講解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細讀研討,理解課文
過渡:“靈泉”中的“靈”你是怎么理解的?(靈性)一碗水靈性體現在哪?它有有什么特點?
1.學習第1、2自然段,了解一碗水的神奇。
輕聲讀課文,畫出描寫一碗水特點的句子。交流、有感情讀。
2.默讀學習3-6自然段,感受這一碗水給人們、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并標畫出相關詞句。學生自讀標畫。
3、品讀、感悟。
(1)一碗水給小伙伴帶來那些快樂?(課文第3自然段)
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讀感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及時評價。
(2)讀第5、6自然段,體會小松鼠、山喜鵲的快樂。
抓住動作和叫聲體會一碗水給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指導朗讀。
(3)指導寫片段。
4.還有誰會到這一碗水邊喝水?它又是怎樣表現自己的快樂的?
5.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
看到這一幕,我們都不忍心去打擾他們,只好躲得遠遠的,和他們共同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6、探究:為什么老人們說他是一眼靈泉?
7、想想說,你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喝了一碗水會怎么樣?
四、總結升華,激發情感
五、拓展訓練,解說文本
一碗水出名了,許多的游客都要到這兒來觀光。請你以小導游的身份把這一碗水介紹給游客吧!
六、拓展延伸:
1.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有許多人也想前來看看一碗水,請你給他們介紹介紹!試著寫導游詞。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語文園地二圍繞“觀察與發現”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等五塊內容。口語交際趣味性較強,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
本組習作的內容和要求與剛剛學過的課文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寫下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有兩種習作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一是自己擬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二是用《觀察日記×則》為題,把自己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觀察的情況以日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教學目標】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并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2、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4、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5、能背誦“日積月累”部分。
【教學建議】
1、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是: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并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教學時,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驟安排交際活動,重點放在交流“想到的內容”和“觀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圖,可以從樹上找到隱藏著的10個頭像。右上圖,從黑白兩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間白色的部分是一個杯子,兩邊黑色的部分是兩個側面頭像。右下圖,通過對畫面進行不同的組合,可以看出兩個頭像:一個是小女孩,另一個是老婦人。
可以采取在小組內開展競賽的方法進行教學,看誰發現得快,發現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發現。在交流時,要引導學生說一說:一開始看到的是什么?后來又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并由此說出觀察的感受。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觀察的方法和習慣:觀察要仔細,要反復地看,多個角度看。
2、習作對學生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對本次習作的'指導,可以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最近你觀察過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觀察,怎么觀察的?觀察的時候你發現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有興趣?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捕捉習作的內容,激起習作的欲望。
(2)教師交代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學生交流各自打算寫的內容,教師作適當的點評,引導全班學生相互啟發。
(3)教師對觀察日記的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4)學生試寫。
(5)?選典型的習作進行作中講解。
(6)繼續修改完稿。
教師對習作進行批改后,要認真進行講評,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作品,還可讓學生談談這次習作的體會。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說課內容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里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蕩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致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于小學生受自身活動范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于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于: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范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采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里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贊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里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回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并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后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煉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后,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選編這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二、說目標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有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準確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2.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并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以成功達成目標。
四、說學法
1、讓學生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征,體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憶回憶,(課件出示圖片)什么是寓言呢?
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這則寓言叫《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
【目的是通過對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做一個復習,引出對寓言的解釋,順勢導出課題。】
2、教師出示課件,介紹扁鵲。
(二)、初讀感知
1、帶著下面的問題第一遍讀課文:
課文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過渡:課文大意我們已經了解了,那文中的這兩個人給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鵲和蔡桓公圖像)
(三)、細讀研討
1、匯報交流。引導分析扁鵲和蔡桓公的特點。
快速默讀課文,誰來說說你眼中的扁鵲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回答。
邊讀邊用曲線畫出能證明他是名醫的句子,并說說你的理解。【這里我的設計打破常規,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醫”為線索,讓學生在找句子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扁鵲,能歸納他的特點。】
(板書:扁鵲 醫術高明)形容一個人醫術高明,我們還學過哪些詞?(出示課件)課件顯示:救死扶傷 藥到病除 妙手回春 對癥下藥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滿
2、這些成語都是對技術精湛、道德高尚的醫生的高度贊美,而扁鵲恰恰就是這樣一位名醫,請同學們帶著贊美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些成語吧。(齊讀)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記住這些美妙深遠的成語,并把它們運用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3、這么好的醫生怎么就沒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課文中扁鵲幾次請求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么說的?
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根據課件中的表格,小組合作試著表演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同時體會兩個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怒發沖冠勃然變色 憤憤不平 咬牙切齒 暴跳如雷 怒氣沖沖 怒火沖天 惱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燒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氣急敗壞 大發雷霆 )
這里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積累,并通過這些詞語形象地體會到人物的心情。
【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感悟人物的特征,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4.因為蔡桓公對扁鵲的不信任、不高興、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絕了扁鵲治病的請求,才是導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后他后悔了嗎?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指名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醫了?(抓住“請”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當蔡桓公要去請扁鵲治病的時候,已經過了醫治疾病的最佳時機,扁鵲走了,病入骨髓、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蔡桓公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6、匯報交流,教師順勢引導提問: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藥了嗎?他的病根到底在哪里?【這個設計是讓學生理解寓意打基礎。】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鵲,(相機板書:固執己見 諱疾忌醫)可扁鵲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勸說蔡桓公治病呢?說明了什么?(板書:醫德高尚)【這個問題的討論,是讓學生從扁鵲的堅持和擔心中體會扁鵲高尚的醫德。】
8、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生活中,我們身邊有蔡桓公這樣的人嗎?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并進行拓展練習,是要進行知識的遷移,將寓意升華,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作業
1、把《扁鵲治病》這個寓言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2、課外讀《伊索寓言》。【作業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熟悉并掌握課文內容,整合課外資源,開闊眼界。】
六、板書設計
這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扁 鵲 治 病
扁 鵲 醫術高明 醫德高尚
蔡桓公 諱疾忌醫 固執己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著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并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并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么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并指名交流接著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谷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谷鳥的對話,我準備扶著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谷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谷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了解布谷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盡快融入角色。接著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仿佛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么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么“我”和布谷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系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了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谷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于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后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于跟著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說些什么。這個拓展不僅有利于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并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話,并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里,我認識到 ;從 那里,我懂得了 ;從 那里,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么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喚起人們對江南絢麗春色的向往,反問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詩,更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眷戀之情。同時,“詞”這種體裁在湘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覺中國經典詩詞的無限魅力。
二、說設計思路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歷經千百年而傳誦至今的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燦爛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體會到:教師激情有余,學生悟性不足;教師情有獨鐘,學生卻無動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師在教學上的情感灌輸,造成學生的情感距離,未體現經典詩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本堂課的教學重在體現語文新課標中“以讀為本”的理念,使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滲透古詩詞教學“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力求營造一種“簡約而不簡單,隨意卻不隨便”的和諧語文課堂。
本首詞的教學過程我設定為四個環節:
(一)談“憶”導入,情境揭題。(二)“胖”讀全詞,古詞新談。(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憶”導入,情境揭題。1、(師生問好后,教師板書“憶”字)①師:請同學們讀這個字。能給“憶”字組幾個詞嗎?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創造這個字的呢?(課件一:演示“憶”的演變過程)②師:由此,你想到了“憶”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導學生說出回想、思念)。③師:古往今來,有人思念家鄉,有人思念親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們將和詩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書:江南,學生齊讀課題)2、師:首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課件二:江南風光視頻:小橋、流水、垂柳、涼亭??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的錄音伴奏)。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配上樂曲可以唱。詞不同于詩,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為長短句。《憶江南》這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詩人白居易50多歲時曾在江南的蘇州、杭州任職做官,江南的秀麗風光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以后,他對江南依舊魂牽夢縈,67歲那年,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憶江南》。
(教師配著古樂范讀)[設計理念:教師巧妙地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與江南美景融為一體,在這種無意注意之下,教師細膩、傳神、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心中蕩漾起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種渴望要了解,朗讀這首詩的心情,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
(二)“胖”讀全詞,古詩新談。[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本”,教師剛才的范讀已潛移默化地激發了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的求知欲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胖”讀全詞,不在于質好,只在于量大,讓學生在反復自由地讀字、讀詞、讀句的訓練過程中,先領悟詩的大意,初步感悟詩的意境。]這一環節分以下步驟進行教學:1、學生自由朗讀并提出循序漸進的要求:讀準字音,讀正確,讀通順,爭取熟讀成誦。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出示課件三:重要詞的注解。要求:①根據注釋讀懂詞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質疑提問并作上記號。②書寫“諳”字兩個,在自己與同伴都認為美觀的字下畫“☆”。
(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設計理念: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包羅了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只因“好”字之甚,方能“憶”之不休,“好”和“憶”二字在詞中相互驗證,相得益彰,實為絕妙之筆]1、品析佳句,引導想象。(1)江南好,好在何處?(景美)(2)詞中寫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畫出來。(太陽、花、水、春天)(3)分別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來進行描寫?(色彩)教師引導學生口頭填充:( )的花兒 ( )的江水( )的太陽 ( )的春天課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紅勝地紅,春來江水綠如藍。”①輕讀句子。②說說這個句子寫得怎樣?用了什么修辭手法?③把詞中的“勝”換成“似”、“像”,比較朗讀,進一步理解“勝”的妙處。④江邊的花為什么會紅勝火,江花為什么會綠如藍呢?(太陽很紅,花兒在太陽的照射下,更紅了,勝地過了火焰。美麗的江水綠得很純凈,如同藍草一般)⑤心誦詞句。(提示學生眼睛看著文字,嘴上說著語句,腦海想像畫面)
課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圖:日出→江花→江水→全景。①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這時的江南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②如果你身臨其境,你會怎么說?會怎么做?(會大聲感嘆,會把它畫下來,拍下來,會流連忘返?)2、搜尋詞眼,品讀“江南好”。師:剛才,大家解譯詞意,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不知不覺就把這首詞讀“胖”了。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全寫下來,那該是多長一篇文章啊!但我們看這首詞,它只有幾個字?(27字)。這就是詞的優美、簡潔、凝練、含蓄的魅力所在。想把這首詩讀“瘦”嗎?請再放聲地讀讀全詞,看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詞語?找找整首詞是圍繞哪一個詞來寫的?提問引導學生質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還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導學生說:天氣好、人好、人杰地靈、美食多??),師:一個“好”字,包羅了詩人對江南的無限贊嘆和向往之情,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當時贊美、回憶江南的表情、神態來讀,或者想像詩人作詩的心情,大聲的贊誦讀,或小聲的感嘆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師反問:對比洛陽,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叫詩人怎“能不憶江南”呢?
1、對比句子,說說更喜歡哪句?為什么?出示課件六:能不憶江南?應該憶江南。
2、創設情境,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對他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辭官離任時,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出示課件七:引導學生讀一遍,課件更換一種字體。師: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再次對著你對《憶江南》的獨特感受,齊讀全詞。
3、結束語:同學們,古詩詞是我國文學中的藝術瑰寶,好的古詩詞、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我們正處在背誦詩文、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我的老師曾送給我一句話,今天我想把它送給大家: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
謝謝大家,下課!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于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發展的學堂。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后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匯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著,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展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于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著,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說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征,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我設計一個采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么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采用了以下方式:
1、聯系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于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嘆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并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升華寓意。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推薦閱讀
一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后去閱讀。
五、說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范文10篇】相關文章: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愛是什么說課稿11-08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09-01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朵杏花》說課稿12-20
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說課稿范文11-25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燕子》說課稿12-17
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秦兵馬俑11-04
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五彩池》說課稿12-20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孔乙己》說課稿12-20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 《鄉愁》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