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9-04 17:33:3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八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八篇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個內容。小數除法是繼整數除法、分數除法之后數的除法的又一次擴展,分為一個數除以整數和一個數除以小數兩種情況。“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又是難點,它在計算教學中處于關鍵地位。它是綜合性最強的計算,包含了商不變的性質、小數的基本性質、試商的方法,還有商中間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為以后的小數四則運算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引出問題,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教材在編排時重點突出運用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將新知轉化為舊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要隨著除數的變化而變化”。

  二、說學情。

  小數除法是小學數與代數當中的一個重難點。五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是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這一內容學習比較困難。但是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數的運算方法,特別是這之前已經學習了整數除法運算,對除法的運算法則和小數點的移動規則已基本掌握,對商不變的性質也有所了解。這些都為小數除法奠定了基礎。而且在前幾個課時已經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將更有利于一個數除以小數的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

  2、經歷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推導過程,能正確運用豎式進行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轉化和歸納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但是由于五年級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并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發了學習興趣法,而且為新知做了很好的鋪墊,復習了商不變的性質。

  (2)觀察發現法。學生通過觀察算式發現其與新知識的不同之處,進而因出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即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3)合作探究法。教師通過設疑,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逐步啟發學生利用遷移,明確轉化原理來解決問題,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的算理是“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后就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進行計算。

  (4)練習鞏固法。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六、說學法。

  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可以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

  (1)觀察分析:讓學生要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探究歸納:讓學生通過探究歸納出如何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明確應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以及商不變的規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3)練習鞏固:讓學生知道數學重在運用,從而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差距。

  七、說教學過程。

  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分為六個環節

  1、導入。

  這節課我采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導入,利用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不但激發了學習興趣法,而且為新知做了很好的鋪墊,復習了商不變的性質。

  2、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我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圖(編中國結),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拋出問題“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你可以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你從這些數學信息當中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總共可以做多少個中國結?”,要求學生解決這個問題。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現實出發,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置這個情景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備感熟悉和親切,并產生要解決問題的熱情和沖動,使學生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

  3、合作探討,發現算理,歸納方法。

  當學生列出“7.65÷0.85”這個算式時,學生發現這個式子是新知識,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將設問引導學生把這個新知轉換成舊知,并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讓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1)利用換單位將除數轉化成整數來算。

  (2)根據商不變性質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來進行計算。之前的復習導入為這里的學習埋下伏筆,學生很容易聯想到這個方法,所以在學生自主發現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目的是為了把除數0.85轉化成整數,另外還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為什么被除數和除數要擴大相同的倍數,目的是為了不改變原題的商。在學生理解算理后,我將向學生講解豎式的書寫格式并且引導學生照樣試一試把豎式補充完整,使學生不僅明白轉化過程;又掌握了規范的豎式書寫格式。最后,讓學生總結歸納算理及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避免了灌輸式的教學,在探究新知時,先給學生提供思維方向,即能否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然后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聯系舊知,適時點撥,不斷嘗試不同的數學活動,將“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滲透于教學之中,放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解決問題,使學生算法多樣化中細細體會這一數學思想,從而總結歸納出計算方法:一看、二移、三算。

  4、鞏固練習。

  例題講解之后,我將安排學生做練習題,并及時糾正。以此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讓學生鞏固強化算理,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5、達標測評。

  由基礎訓練和拓展應用兩部分組成,全體學生必須完成基礎訓練部分,優生完成拓展應用。

  當堂測評。

  6、結課。

  在將要結束課時我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由學生進行總結和互相補充,教師只做適當點撥。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從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和數學情感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接著問學生你還有疑問嗎?通過學生的回答全面的了解了學情。

  八、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應該是簡潔明了、整潔美觀,突出重難點,能夠對學生理解知識有一點的強化作用。因此,我設計的板書為在黑板中央出示課題,下方出示“7.65÷0.85”這個算式,在這個算式的下面為計算這個算式的豎式。

  九、說教學得失。

  一堂好的課不在于設計的多么新穎另類,而在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能夠掌握知識。我設計的這堂課雖然不夠新穎,但是通過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體的教學新觀念。

  通過教學我認為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都能正確的掌握除數是小數計算方法。

  2、做到了遷移、類比的數學學習方法,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學習新知。

  有以下兩方面沒有做好:

  1、在教學時對學生現有知識掌握度估計過高,導致課堂松懈。

  2、應該注意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輔助學生學習,使所有學生學有所獲。

  3、時間把握不夠好,后面有些緊張。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69頁《稍復雜的方程(二)》。主要從“教材”、“學法”、“教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時是村單元第二節中的第7課時。在這一課時之前,學生已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作用,并初步了解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它解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是對前面知識的進步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內容的深化,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學會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決一些簡略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育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洽。

  2、重點:學會解形如ax+bc=d的方程。

  難點:理清題意,分析數據,找出等量關系。

  二、說教法

  教師通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這節課主要采用“觀察法”、“啟發式”教學為主,借助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等形式,因村施教,師生互動,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同時還選擇接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體驗、思考、探索。

  三、說學法

  為了學生獲得“稍復雜的方程(二)”這部分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計算。真正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知識。

  四、說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部分:

  (一)、導入新課。

  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回憶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程。

  (二)、講授新知。

  師:出示例2掛圖,讓學生觀察,理解圖意:水果店有人買水果。梨子2.8元每千克,阿姨買蘋果和梨各2千克共用10.4千克,蘋果每千克多少元?

  生:觀察了解信息,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知道買蘋果和梨各2千克,每千克梨2.8元,共花10.4元,問題是每千克蘋果多少元?

  師生討論:如果用方程解決問題,可以設每千克蘋果x元。那么題中有哪些量是等量關系呢?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板書。

  (1)蘋果的總價+梨的總價=總價錢

  2x+2.8×2=10.4

  (2)(蘋果的單價+梨的單價)×2=總錢數

  (X+2.8)×2=10.4

  讓學生自己解第(1)個方程.把解的過程寫在課本上.接著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第(2)個方程的解法,教師指導。

  師提示:把(2.8+X)看作一個數,兩邊同時除以2得:2.8+X=5.2,這樣學生就可依照例1的解法解方程2.8+X=5.2。

  生:說解題的過程,師板書:

  (2.8+X)×2=10.4

  (2.8+X)×2÷2=10.4÷2

  2.8+X=5.2

  2.8+X-2.8=5.2-2.8

  X=2.4

  讓學生自己驗算,指名學生到臺上板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鞏固練習

  這部分安排二方面的內容。(一)解方程,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十三第1題。(二)看圖列方程解答,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十三第2、4題。

  (四)、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一談,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從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1、首先讀懂題意,理清數量關系,找出等量。

  2、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3、求解。

  4、驗算并寫出答語。

  (五)、布置作業。(學生課外完成)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各位。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九冊“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這節課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很顯然,這節課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2)材編寫的特征:

  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為重點,先用數方格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含義,為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過割補實驗,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確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從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新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明確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和來源。

  (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平等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及過程。

  利用知識遷移及剪、移、拼的實際操作來分解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面積相等轉化問題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長方形等積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六)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平行四邊形課件,學生準備任意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紙片、三角板、剪刀。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教法上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把靜態知識轉化成動態,把抽象數學知識變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律性知識。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多次討論,使他們自主、快樂地解決問題。在本節課中,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法的體現:(1)在導入部分我采用了創設生活情境,設疑引入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2)在探究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熟悉的具體情境中,通過探究和體驗,感受新知;聯系生活經驗,構建新知;小組合作交流,擴展新知;創新活動設計,超越新知。

  (二)說學法

  堅持“發展為本”,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并在時間和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觀察、怎樣操作、怎樣概括結論,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學習數學的終結所在。讓學生感到數學的有趣和可學,我們還應注重將數學知識提升應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教學教程分為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1 復習 我們前面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老師這里有一些圖形大家認識一下。多媒體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么圖形。并回答那些圖形的面積會計算。

  2以校園風景圖為引入,綠色文明指示牌為的圖形為疑問,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DD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操作探索,推導公式

  1、數方格法求面積(課件出示) 數完后,問問學生結果如何?你發現了什么?

  這樣設計,讓學生掌握用數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它的底和高有關系,并得知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轉換法

  教師啟發談話,如果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經常用數方格這種方法方便嗎?這就需要尋找一種更簡單的方法。我們已學過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不能根據已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新知,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然后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邊形,每四人一組,想一想,動一動,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呢?

  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可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然后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

  3、歸納:

  提問: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了什么圖形?它們的面積有變化沒有?拼成的這個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用字母怎樣表示?S=ab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采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做完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活動化的數學學習過程,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三)實際應用:

  1.計算停車場的面積。

  2.變式練習。

  3.拓展練習。

  四)全課總結,質疑問難。

  問學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有一個全盤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長方形面積 = 長 × 寬

  平行四邊形面積 = 底 × 高

  S=ah

  課后反思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對學生的學習,必須賦予“真實性”的學習任務。這種“真實性”的學習任務可以驅動學生迅速產生學習的需要。基于這一認識,本課創設的問題情境是以校園風景圖為引入,綠色文明指示牌為的圖形為疑問,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DD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在學生探索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沒有任何幫助,但正是這種沒有鋪墊的教學,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得到了體現,問題解決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學整齊劃一,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教學過程充滿了生命活力。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成長并不需要教師“迫不及待”的幫助,他們需要經歷從混沌到清晰的過程、正確與錯誤的考驗,他們需要的是探索的時空、交流的機會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勵性的學習氛圍,這些才是學生需要的幫助。

  在操作探索,推導公式中。先啟發談話,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邊形,每四人一組,想一想,動一動,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呢?

  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然后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這樣讓學生憑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親歷”和“體驗”中初步感悟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這樣設計,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問題到一般問題的過程,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做到重點突破,為后面進一步學習面積公式作好鋪墊。當然,在這個環節中不管是操作還是匯報,感覺還不夠到位。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學內容:本課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內容,P99~101。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課本例1是教學通分的意義和方法,著重使學生懂得這個公分母應該是幾?課本試一試是給三個數通分,其中還有帶分數,關鍵是提醒學生注意在帶分數通分時,只要把分數部分的分數通分,整數部分不變。但每個帶分數通分后,不能丟掉整數部分。

  三、教學目標: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通分。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教法: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借助投影的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學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出示小黑板)

  1、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13和398和1116和20

  2、(課本準備題)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填空題)。

  (設計思路: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約分,并且知道通過約分可以不改變分數的大小而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那么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而大小不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

  (1)化成和原來相等的同分母分數,首先要確定什么?(相同的分母)

  (2)這個相同的分母如何確定?(討論)這個相同的分母我們可以簡單的稱作什么?所以我們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樣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4)看圖驗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思路:在教學例1時,我先通過例題中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6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歸納通分的意義并揭題。

  看書了解我們剛才做的書本上稱做什么?

  3、總結通分的方法。

  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通分一般先確定什么?如何確定?再怎樣?

  4、嘗試練習。

  (1)課本練一練第1題

  (2)試一試把3/4、2、和7/8通分。

  第(2)題又是一個教學的關鍵點。首先引導學生討論有3個分數怎么辦?再討論其中的帶分數又如何處理,然后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把出現的情況進行反饋總結。

  (設計思路: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

  四、鞏固練習

  1、找一找下面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公分母。(強調通分的關鍵)

  2/3和1/4、3/8和5/12、4/21和1/7、3/4和7/10

  11/15和5/6、7/12和5/8、5/22和4/33、10/39和9/52

  2、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2題,強調通分的幾種特殊情況)

  3、把下面每組中的三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3題

  五、綜合練習

  1、小明、小紅和小軍三人賽跑,跑同樣長的一段路,小明用3/5分鐘,小紅用7/10分鐘,小軍用5/8分鐘,請幫助他們排出名次。

  4、找出幾個比1/3大,比2/3小的最簡分數。

  六、課堂總結

  1、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讓學生自己歸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據是什么?怎樣通分?

  3、通分和約分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各位領導和和老師!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統計與可能性是小學數學第五冊90~91頁的內容,本課教學的內容是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以及認識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這是學生在已進行過簡單的統計和初步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安排的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進一步了解概率的意義奠定基礎。

  教材先組織學生玩摸球的游戲,袋中裝有3個綠球,每次摸1個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處,一共摸40次,讓學生在摸球活動中體念摸到紅球,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從而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時學習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再次體會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還通過拋小正方體裝鉛筆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確定事件。

  說教學目標:

  1、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并作出適當的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之有效的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紅球綠球的機會是相等。

  說教法學法:

  充分利用教師導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的過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適于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操作、比較、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為了更好地指導學法,老師采用了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教學形式多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驗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互動的過程中迸發智慧的光芒。

  說教學流程:

  1、通過復習舊知,喚起學生對有關可能性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課做好心理及知識兩方面的準備。

  2、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數據的引導非常自然,產生于學生記住摸球結果的需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取于學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學生的生活應用。

  3、就小學生而言,認識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獲得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初步體會,而實驗活動是學生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驟。為此,老師精心組織活動,明確活動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讓學生通過操作親身經歷并具體感受到摸到紅綠球的次數差不多,并進而啟發學生想象,繼續摸下去的結果。

  4、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歸納反思這一過程,不僅增強了探究活動的神秘感,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實驗是驗證猜想、獲得結論的重要策略之一。

  5、拋小正方體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繼續保持探究的熱情,通過活動進一步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6、課后學生自主總結,既能把所學知識結合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綜觀整個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游戲貼近生活實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宋沖沖。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小數乘法》。我將從說教材地位和作用、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我要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數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數除法,所以學好這個課時為學好以后的小數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識和技能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類推能力、判斷能力等。

  3.滲透理論來源于時間和轉化的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小數乘法意義和小數乘法法則

  2.教學難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為了講清楚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在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邏輯的學科。因此我的課堂能使學生的邏輯能力增強。

  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這也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

  五、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結合、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

  由學過的知識和材料開頭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知識,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設備情況,選擇多種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認識。同時注重對學生的練習,讓他們能夠熟練運用,并能用于社會實踐。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可以把我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和實際生活的應用。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這有利于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5.作業布置。

  針對五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分層練習,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減負的目的。

  七、結束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并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79—81頁的《最大公因數》,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因數的含義以及其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數與代數”領域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 《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材的編排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并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過程與方法: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難點為: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第二方面:教法設想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高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善于表達的特點,我設計把“啟發誘導”、“情景教學”、“實驗操作”、“愉快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通。力求讓學生們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索新知,意在把抽象的概念教學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同時,也讓孩子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方面: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探索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種學法的指導意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四方面:教學程序

  依據教材特點、小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第一個環節是“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用游戲引入,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復習舊知,同時也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8名學生每人都拿著一張數字卡片。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6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左邊集合。待全體同學確認了是否正確后,再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2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右邊集合。結果有一部分學生立即從左邊跑到了右邊。從而引發矛盾,“你們是16的因數,現在怎么卻又跑到12的因數里面了呢?”從而導入課題——“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二)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景、抽象概念”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首先通過鋪方磚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然后,讓學生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或者用學具擺一擺,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歷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討交流,學生們發現,可以用邊長1分米的地磚鋪地,也可以用邊長2分米的方磚鋪地,還可以用邊長4分米的地磚鋪地。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磚都是整塊的,地磚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所以地磚的邊長可以是 1 dm、2 dm、4 dm,最大是 4 dm。

  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初步建立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的表象。

  最后,利用集合圈幫助學生抽象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意在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概念,同時也滲透了集合思想。

  對于概念的描述,課程標準雖然只要求會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但是在總結、歸納、抽象概念時,應考慮從更廣泛的角度上描述。不說兩個數而是說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公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三)第三個環節是“自主探究、突破難點”

  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這部分教學我大膽放手,為學生創設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們自學探究。學生可能會找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分別找出18和27的因數,再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二是先找18的因數,再從中找27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三是先找27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8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學生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如果有個別學生提出可以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數,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一起探討。如果時間不足,應該對發現這方法的同學特別提出表揚和鼓勵,并提議其他學生課后可以根據教材第81頁的“你知道嗎”小知識了解一下這種方法,下節課再一起探討。本環節中,鼓勵學生嘗試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由學生進行方法的最優化。

  (四)第四個環節是“學以致用、體驗成功”

  《新課程標準》要求鞏固練習要體現層次性和科學性原則。

  我首先安排了基礎練習,練習十五第1題,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其次是發展性練習。教材第81頁“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如下規律:

  ①成倍數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就是這兩個數中較小的數。②1和其它非0自然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③兩個連續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最后是提高練習。教材第83頁第7、8題。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

  練習的設計從認識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意在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是“自我評價、大膽質疑”

  本課結束時,我拋出最后一個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困惑?你對自己今天的學習做個評價好嗎?

  讓學生自主回顧歸納所學知識內容,重構認知,也為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掃除了障礙。

  第五方面: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缺少

  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呈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思路圖。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18的因數:1 、 2 、3、6 、9 、18

  27的因數:1 、 3 、 9 、 27

  18的因數:1 、2 、3 、6 、9 、18

  27的因數:1 、3 、9 、27

  第六方面:預設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力求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的探索新知,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于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予以批評指正。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第三冊教材第二單元第10~11頁內容。 乘法口訣是我國小學生提高計算能力的有趣的工具。5的乘法口訣作為學習乘法口訣的起始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并具有數數技能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應切實學好。教材創設數松果的現實情境,通過輕松的、自然地情景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學習活動,主動探索、體會5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教材設計的5 的乘法口訣的練習豐富多彩,既有學生喜歡的游戲,也有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解決。

  學情分析:

  由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動手操作。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形象與逐步歸納相結合來組織教學。但是學生對本節課還是比較熟悉。

  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和經驗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含義,感知口訣的基本特征。

  2、熟記5的乘法口訣,能靈活運用5的乘法口訣。

  3、體會用一句口訣計算乘法算式,感受學習乘法口訣的好處。

  4、在經歷編、記、用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本班學生對乘法口訣已經有了一定的接觸,但由于5的乘法口訣是編制口訣的第一課時,還應當做新授課。所以,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難點是: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和實踐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的有效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無論是教師的積極引導,還是多媒體課件的直觀、生動呈現,在教學中我都在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教學情景,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來訓練學生的數學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5的乘法口訣》的知識,并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八篇】相關文章: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10-07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10-08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推薦】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6篇10-05

精選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總5篇10-05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范文12-18

五年級音樂說課稿范文01-13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實用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總八篇10-12

小學數學五年級說課稿《分數加減法》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