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金蟬脫殼》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課文主要介紹了自然界的神奇現象以及偉人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甚至為之獻身的精神,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細致地觀察周圍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進而培養出做事認真細致的習慣。
《金蟬脫殼》這篇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清晰細膩地為我們呈現出金蟬脫殼的整個過程,對金蟬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后三個不同時期金蟬的行為作了詳細敘述,在對關鍵場面中動作的描寫都各有特寫,字里行間充分洋溢著作者對觀察到金蟬脫殼過程的喜悅以及對大自然神奇的熱愛與贊嘆之情。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可以積累一些生字詞,了解到大自然中類似金蟬脫殼等現象的神奇,從中得到強烈的震撼,還能學習到作者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的態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啟發:只有觀察得認真細致,才能寫好。
1.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基于對教材結構和教材內容的這種認識,結合著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本課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中的10個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③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于觀察事物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的精神。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掌握金蟬脫殼的神奇過程以及在金蟬脫殼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作者觀察的認真細致。
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樂于觀察事物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觀察事物認真細致的精神。
二、說教法
本課作者觀察金蟬脫殼過程認真細致,敘述詳細生動,語言極富有表現力,充滿了情趣,根據的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閱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結合圖片等教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播放視頻真實再現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變化,激發學生觀察認真細致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問題來啟發學生進入對金蟬脫殼神奇過程的濃厚興趣中,展開對本課的學習。
2. 多媒體展示法:利用圖片來進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并通過視頻的播放為學生還原金蟬脫殼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見到過金蟬,卻很少有學生見到過金蟬脫殼的過程,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見過的金蟬是什么樣子,在教師出示金蟬圖片的時候,可采用:
1. 自由想象法: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課文內容去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
2. 直接感知法:在此基礎上,通過觀看教師播放的金蟬脫殼的視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自己觀察事物的興趣并培養認真細致的精神。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四、說教學過程
由于本篇課文是自讀課文,因此我把這篇課文設置為一個課時。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借助多媒體等相關手段,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 導入新課:(2~3分鐘)
復習上節課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新問題來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既概括和復習了舊知識,又通過關于禪的謎語引出新知識,從而展開本課題的學習。這是教學過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的導語是這樣的:蟬歌唱非常的美,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體會到只有認真細致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現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蟬脫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金蟬嗎?見過金蟬脫殼嗎?金蟬脫殼的過程會是什么樣子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金蟬脫殼》這篇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并為學生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同時,大致理解生字詞的寫法和意思,把握課文大意(5分鐘)
2. 講授新課:(25分鐘)
在學生掌握生字詞并對課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礎上,出示金蟬脫殼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圖片,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蟬脫殼的情形。
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大致歸納出課文從“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后”三個部分寫金蟬脫殼的過程。
在此基礎上,我開始講授課文。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我突出重點,充分利用教具來為課堂的學習增加趣味性,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
在完成對金蟬脫殼過程的講解的基礎上,為了使學生對金蟬脫殼過程的理解更加直觀,我為學生播放金蟬脫殼全程的視頻。通過視頻與教材的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金蟬脫殼過程的神奇。
3. 課堂小結:(2-3分鐘)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能在回顧全文的基礎上,再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培養認真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4. 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并及時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我的板書設計是:
脫殼前
金蟬脫殼 脫殼中 背→頭→腳→尾
脫殼后 翅膀→大 顏色→深
翅膀→斑紋 觸角→光環
5.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不是很熟練,為了使學生能充分掌握本課知識,我為學生布置了作業。
我布置的作業是:
。1)本課生字每個寫一行并組詞。
。2)課下嘗試著認真細致觀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它引導人生,讓人終生受益。圍繞單元學習主題“生活中的啟示”,這一課告訴我們:條條道路通羅馬,這條路不行,可以選擇另一條路試試,總有一條路能到達。
1、說教學目標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用一個場景、兩件事、一段結語,向我們闡述了“條條道路通羅馬,這條路不行,可以選擇另一條路試試”的人生哲理。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4個生字,知道一個多音字“挑”。能借助詞典、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星羅棋布、大喜過望、垂頭喪氣、源源不斷、絡繹不絕”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體會作者選擇材料恰當和表達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3)聯系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學習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2、說教學重、難點
。1)聯系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學習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2)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說教法
采用情境教學法、課件演示法、朗讀指導法等,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說學法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時,學生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的有關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根據本課特點,著重指導學生運用以下方法學習:
。、抓住重點句“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從相關詞句入手,聯系上下文,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對文本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3、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加強情感熏陶,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說教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以學生節假日常去游玩的信合廣場為切入點引入談話,由學生說出自己到達信合廣場的不同路線,進而揭示出課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解決本課4個生字。
2、引導學生在自讀課文過程中邊讀邊想:
。1)作者從父親那兒學到了一個什么道理?
(2)作者用哪幾件事說明了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
三、研讀課文,感悟情感。
1、自主探究板塊。
(1)自由讀課文的1-----至3自然段,思考:①“我”和父親在塔頂看到了什么?②父親告訴“我”什么?③“我”對父親的話持什么態度?
。2)出示課件1、2,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合作探究板塊。
默讀課文4至11自然段,思考:(1)這部分寫了什么事?(2)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先在書上批出感受,再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1)我大喜過望,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倮斫狻按笙策^望”的意思,試著用意思相近的詞來替換,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讓學生積累詞語。
、谥笇W生讀出“我”喜悅的心情。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ㄐ腋硪泊掖,去也匆匆, “我”沮喪極了。此時,“我”想起了父親的教導——“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引讀父親的話。)
<設計意圖:采用邏輯引讀法的提示法,加深學生對重點句的印象,為學生誦讀重點句做準備。>
(3)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里流了出來。
。ǹ粗庠阶鲈郊t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親的話,師引讀重點句。此時,我感慨萬千,如果沒有父親的教導,“我”怎么會有今天哪!現在,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對父親說什么?與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作者理想的實現、生意的成功,離不開父親對自己的教導,通過互說,讓學生體會到如大海般深沉的父愛,獲得情感體驗。>
(為了證明父親的話是正確的,“我”選取了“織毛衣”這件事來說明。從寫作方法上來說就是“選材圍繞中心”。)
3、自讀自悟板塊
(1)齊讀課文12、13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敘述“開時裝展”這件事和父親的教導有什么關系。
。2)略讀課文4至13自然段,思考“織毛衣”、“開時裝展”兩件事都能印證父親教導的正確,但在敘述上有什么不同?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
。3)品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父親的教導對“我”的影響,指名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4)聯系實際進行練筆:在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過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學了這一課后,你會怎么做?寫一寫,指名讀。
四、結合板書,回顧全文。
。荚O計意圖:結合板書,回顧全文,(1)為學生理清思路,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明白: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地想辦法,不向困難屈服,你就一定會成功;(2)通過課文對“織毛衣”、“開服裝展”的敘述,使學生明白“選材要為中心服務”、“詳略要得當”的道理。>
五、作業超市。(課件3)
1、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句子。
2、給家長講這個故事,說說自己的感受。
3、從你所經歷的事中選印象最深的一件,模仿本課“選材圍繞中心”的方法寫寫它帶給你的啟示。
4、讀一本人物傳記。
。荚O計理念:作業共四條,照顧到了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積累詞句,可以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可以學習寫作方法,可以拓展閱讀學習名人優秀的品質。>
六、板書設計(課件4)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代散文《觀潮》。這樣編排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奇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由衷的熱愛。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話,開頭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明題意。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自即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然后對潮水由遠及近,傳神地從形 色 聲勢四個方面寫出潮的特點,表現了海潮的雄奇壯麗。描寫形與色運用了形象貼切的比喻手法,比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描寫聲勢則在比喻之處還運用了夸張,例如“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等。這些手法將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最后引用楊萬理和詩句進行形象的概括,呼應首句,結構極為嚴謹。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后的景象,也表現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偉壯觀。課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很有順序,很直觀形象。
總之,這兩篇文章都使人如臨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領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表現大潮的方法。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掌握古文的讀法。
其中第2和第3條是本課和教學重點 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用這兩篇文章中寫景的方法去寫景。
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學生來講,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文言散文,以前學的都是古詩,
沒有這樣嚴謹的結構需要領悟和學習,可以說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生在理清結構朗讀方面都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比如:《浙江潮》的開頭兩句與結尾一句是什么關系?古文的讀法等都需要老師采用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
此外,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難行,例如:總分總也就是首尾呼應的結構,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達不到像課文中那么嚴謹;再如從遠及近的寫作順序學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樣自然。因此,設計一個“寫景小練筆”的練習是必要的。
對于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一定的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應該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揚有獨特見解的學生。
談教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堂課當中所需運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單一的。因此在上這課我將結合“疑問導讀” “巡視輔導” “示范” “講練結合” “質疑引導深入閱讀”等各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我將主要采取“質疑引導引導”這一方法。在課堂中我準備這樣安排:在導入新課時設計疑問來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巡視輔導法督促學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通過老師自身的示范性提問 朗讀和表達,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提高朗讀與表達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時進行講練結合,既可以檢查掌握程度,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深入閱讀兩篇文章時教師提出關鍵性對學生進行質疑,從而引導深入閱讀,領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現景物的方法。
說學法
在學生的學習上,我希望學生能做筆記,用圈圈點點的形式進行,或者是記錄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其次,討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對于教師或同學們的質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我重視學生個性化體味語言,提倡學生多樣化的語言表達,例如對本課兩篇文章的異同的理解,可從多方面去說,有的可能會從朗讀感受上去分析,還有的可能會從內容結構方面探究等,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或表揚。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
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假設有一個去錢塘江的機會,同學們想不想去?為什么?現在我們到書中去先睹為快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十分樂意地去閱讀課文)
二、自由閱讀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這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記錄疑點),同時教師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教師巡視輔導下呢,學生會更加主動,教師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及時給予指導)
2.反饋與點評。
指名說說所讀懂的內容及閱讀方式,另點一名學生進行點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表達)
3.質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當提的問題較膚淺時不能挫傷他們,而應鼓勵,教師再作示范性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讀完兩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圖文對照 深入閱讀 朗讀指導
1.順序講讀古散文《浙江潮》(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言散文在重點詞句 結構及朗讀方面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
2.課堂練習:浙江之潮,被周密譽為( )。( )最盛大。當從遠方看時,僅如( ),再近些則( );聲音( ),給人的感覺是( )。因此,詩人楊萬里曾說( )。(課堂中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能鞏固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3.對照插圖,學生合作找出與圖相關的語段。(教師質疑,提出關鍵性問題:文中哪幾句是描繪圖中情景的?學生找出后就明白重點內容之所在)
。1)體會文中的比喻 夸張的修辭手法和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找到相關的詞句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啟發。)
。2)談談讀后的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對內容更進一步的理解,也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表達。老師相機用原文板書:銀線 玉城雪嶺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組討論交流開頭兩句與結尾句的關系。(體味嚴謹的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借鑒于寫作。)
5.合作學習《觀潮》一文
(1)按一定順序給課文分為三部分,師巡視輔導(針對后進生輔導,更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結果,并說明理由,再師生共同討論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點部分“潮來之時”
同桌間討論這部分寫了錢塘江哪幾方面?(聲音 形狀)
感受大潮的聲音,交流大潮的形狀:分別找出相關語句,交流從中讀懂的內容,并體味一些重點詞句及修辭手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說說讀后感想(師相機板書:白線 城墻 戰馬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4)交流疑義
6.有感情地朗讀比賽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朗讀,然后分別請幾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浙江潮》和《觀潮》,指名同學進行評價;男女同學朗讀比賽,教師點評;教師示范朗讀后全班齊讀課文。(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四、引導表達
1.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結合板書與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多樣化地表達)
2.談領悟到的寫景方法(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肯定)
3.師小結首尾呼應的結構和由遠及近的寫景順序
五、布置練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溫習功課的好習慣)
2.運用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觀(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談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和深入閱讀同步進行,設計的形式如下:
結構 仿佛看到 仿佛聽到 仿佛感受到
總
浙江潮 銀線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總 玉城雪嶺
潮來前 白線
觀潮 潮來時 城墻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潮來后 戰馬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下面我從教材、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解說。
一、說教材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選讀課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將課文分為講讀、略讀和選讀三類。講讀和略讀課文都是必讀課文,然而,由于課程標準對選讀課文沒有具體的實施建議,配套的教師用書對此類課文既沒有統一要求,也沒有給予必要的教學指導,致使在課改研究如火如荼,老師們對講讀課文精打細磨,對略讀課上下求索的今天,對選讀課文卻視而不見。其實,我們不應該忽略對選讀課文的學習。教材安排選讀課文的目的,是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去教好選讀課文,學生和老師都會受益匪淺。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一文是人教版教材中的配套選讀課文。作者馮驥才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維也納生活風情畫卷,表達了作者對維也納的贊美與向往。圓舞曲是維也納的傳統音樂,生活圓舞曲就是生活中的音樂。從文章的題目看來,音樂與維也納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說目標
根據課文的結構和內容分析,并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嘹亮、撩動、婉轉、悠長、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的推敲,培養學生品詞酌句的習慣和能力。
(4)感受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帶給我們的心靈上的震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搜集資料,師生合作開展《我所知道的維也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由于本課作者主要闡述音樂之都維也納“音樂與生活的關系”,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句來具體敘述維也納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
三、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選讀課文是語文教材中的一塊“處女地”,平時在教學中很少有時間帶領孩子去讀去感悟。其實,它們是我們一線教師由手把手地“扶”學生到“放”學生的階梯。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并不必面面俱到,只需突出重點,耐心引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累積的學習經驗自主探究。
(一)咬文嚼字法: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教會學生“咬文嚼字”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首先看學生對課題的理解,讓學生憑借學習經驗說說對整篇文章的感受,目的是看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其次要求學生用“咬文嚼字”的態度去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滋味,實現主體性閱讀,目的是讓學生親近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再次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學習第三自然段,實現教師教的作用,總結出一咬二嚼三回味,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讀出韻味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分別對其他自然段進行自主學習,檢驗學習效果,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二)主線探索法:本課的教學,應該抓住一條主線,即“生活與音樂的關系”。課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寫的:“在這個音樂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處都有的音樂會,到處都有的音樂家雕像與故居,而是你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音樂的存在”。這句話便是全文的主線。根據主線我們便可以通過尋找維也納無處不在的音樂,理清課文的四大塊內容,即音樂存在于維也納的鳥鳴、鮮花、道路、酒館中。抓“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音樂的'存在”這句,學生很容易能夠發現音樂的存在,“生活與音樂的關系”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中心句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找出表達課文主題的中心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來獲取對文本的認識。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四)直觀演示法:利用課件PPT、音樂、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果僅是從課文出發,學生也許能明白維也納的生活之美,音樂之美,但對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卻一無所知。因此,我覺得還要用資料來充實課文,包括文字、圖片、影象等。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四、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朗讀體會法、想象體驗法、分析歸納法。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由上節課講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激發學生的未知欲望。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會通過“認識維也納、走近維也納、感受維也納、享受維也納、暢想維也納”五個步驟層層深入,逐漸揭開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神秘面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他們“咬文嚼字”的啃讀精神。我不會對課文的每個細節都講得很詳細,我會突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重點部分反復品讀探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鞏固教師的課堂教學成果,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小結:維也納的清晨是充滿音樂的,維也納的山,維也納的水,維也納的建筑,維也納的路,維也納的花,甚至維也納的空氣,維也納一切的一切都彌漫著音樂的氣息,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維也納的人們每天都沉浸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真是幸福呀!
4.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環節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這個環節我可以用跟本課內容緊密相關的課外資料來充實課文,比如對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斯特勞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作用的講解,比如對金色大廳每年一次的新年音樂會的介紹等等。
5.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并能夠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音樂與鳥鳴
音樂與花
音樂與道路
音樂與酒館
6.布置作業
根據這節課的學習情況,從尊重學生表達欲望,鍛煉學生讀寫水平方面考量,我布置的課堂作業是:小練筆:我真想去維也納看一看!要求:圍繞一個主題,可以選取課文中的一兩個方面把自己想去的理由表達清楚。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再見了,親人》這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第九冊是高年級的第一個學期,因此本冊教材既注意了與中年級教材的銜接,又開始體現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
第九冊教材在低中年級的基礎上開始進行篇的訓練,圍繞篇的訓練,本冊安排了兩個重點讀寫訓練項目。這兩個讀寫的重點是從讀懂一篇課文的內容,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到能體會內容所表達的思想,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訓練、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學習第三組的課文,要指導學生繼續運用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準確完整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的方法,深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高。而該課文是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兩國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為線索貫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現手法,描寫出了一個依依惜別的感人場面。課文分別選取了送別路上在火車站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場面。在送別路上,記敘的是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的回憶,把現實的告別場面與往事結合起來,可以說是人物典型、場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學生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
3、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訓練要求中明確提出:要“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有一定內函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見解,能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币虼耍诮虒W目標的設置上,則強調“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學情特點”的兩個原則。充分考慮本單元教學目標的要求和我班學生具體實際的情況,依據課文“訓練重點”和“預習提示”,我是這樣制定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的:
。1)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運用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讀書方法,練習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3)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內容說法的句子表達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對從內容中體會思想才初步接觸,所以選用“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為本文重難點。
二、說教法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薄洞缶V》指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應以讀為本。以讀為本是語文學習的自身規律。在精讀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和情景,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具體教法是:
(1)以讀代講法: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強烈,中朝人民那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感情,不是用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明的,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多讀課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這也是適應大綱中講的: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最重要的一種訓練。
(2)創設情景法:再現當時的場面、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印象。
(3)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說學法
為了扭轉“講”和“問”的狀況,在本節課中則采用“讀”和“思”的方法,把讀的訓練落實到實處。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為主,采取學生“讀——思——練”,教師適時點撥的教學方法。
具體學法是:
。1))讀悟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難理解的問題。只有讓他們多讀課文,從讀中理解內容,從讀中體會出思想感情。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2)讀——思——練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做到讀、寫、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解決具體問題。
。3)想象表演法:為學生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給予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
四、說教學程序(安排第二課時——繼續學習課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我準備采用三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重點學習課文1—3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小練筆;第三課時:聽寫詞語,指導背誦,完成課后題。
下面我著重談談我今天上的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背景:
“親人”是指有血緣關系
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課文中的“親人”是指誰?明確課文中的“親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后,質問那他們為什么能成為親人呢?是如何成為親人的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開始這一節課的學習,并簡介課文的背景材料。
。ǘ┭凶x課文,體會訓練點。
這個環節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對前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一讀為主,并且做到多讀精導。
在引導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讓學生結合句子理解“唯一”的意思。重點指導這一段的最后兩句話的朗讀,體會為什么大娘是親人。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注意課文中所說的代價是怎樣的代價,進一步體會為什么
大嫂是親人。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注意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樣的代價。重點指導讀“第二天傳來……同歸于盡了!边M一步感受為什么他們是親人。
最后總結這三段,體會感情,并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最后將學生分成兩大組表演分別時的情景。再交換角色表演。
。ㄈ┛偨Y,表演,練筆: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想象離別時的情景并進行表演和練筆。這個作業既可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而且可升華文章的主題,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體現了創新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不僅體現了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我設計的板書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有血緣關系
大娘,不是親人?
小金花、朝鮮人、民志愿軍
大嫂、勝似親人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釣魚的啟示》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專題是“生活中的啟示”。本文是由"釣魚"和"啟示"兩部分組成的。主要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特別是啟示部分爸爸告誡的話,學生受年齡、經歷的局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交接、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鱸魚放回湖里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教學重點:
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父親對“我”的教導,作者受到啟示部分。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名言警句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針對本文的特點,我選擇教法如下:1、以讀為主,讀思結合法。在教學釣魚和放魚的部分,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從而體會人物心理。2、小組合作交流法。在教學“啟示”部分,由于是本課的難點,我采用小組交流、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合作,學會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流程
下面我說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教學過程。這節課應以培養學生發現美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導入欣賞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美妙的畫面往往叫人賞心悅目。欣賞美、品味美將能凈化人的靈魂!贝藭r出示月夜圖,學生欣賞著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同時提出:“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會有一個怎樣美麗的故事發生?”
1.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在此我設計的默讀環節,是因為默讀是小學高年級培養學生快速讀書的一種方法。在此讓學生得到練習。并讓學生找出有關描寫月夜的片段,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然后提問:“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下,作者的心情也很美,是為什么呢?”學生能夠說出“因為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蔽揖o接著問“作者是怎樣釣到的魚?”要求學生找出描寫作者釣到魚的句子:“過了好長時間……”讓學生讀出釣到魚是很不容易的。這樣為后面作者舍不得放掉魚做鋪墊。
3.接著我再次引出:“作者這么費力釣到了一條什么樣的魚?”要求學生找出描寫作者釣到的鱸魚的句子:“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著。”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指導學生讀出作者此時的心情。
在這一部分朗讀時,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讀出來,老師就及時給予肯定。學生把欣賞文字美,想象畫面美,甚至字里行間的意境美都通過感情朗讀給展現了出來。
二.讀懂課文感受美
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父親說的話,父親的話中蘊含著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的內在美。如何讓學生去理解發現這種最崇高的美呢?”教師必須把學生自學、自悟,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發現。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自由讀4――9自然段。
課文中有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我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兒子說的話的語氣,感知人物心理活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在學生入情入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讀讀、議議、想想。這樣學生就更深入課文內容了。小組再討論:如果你就是這位父親,在此情況下你怎樣勸這個孩子放棄這條魚?學生各抒己見,會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來說服兒子。從而深刻地體會出父親此時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對兒子的關愛,另一方面又要態度堅定地嚴格要求兒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須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學生再讀這段時,把“兒子”內心感受淋漓盡致地給表現了出來。從而體會到父親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麗。
通過組織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從小應該不貪便宜、誠實守紀、有道德。
三.理解升華表達美
在學生還沉醉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美的時候,引入“正是父親的嚴格教導,為作者 了一個美麗的人生。34年后作者事業有成,那是因為他的人生旅途中遇到過很多的“誘惑”,但是回想起父親的話他學會了放棄!保▽W生討論:“誘惑”可能指什么?)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
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崩蠋熀蛯W生一起注視著,默念著這句話。我相信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筑起。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讓我們的學生領略到美的故事,走進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實踐之美,做一個帶給祖國,帶給他人美的人;
作業布置:
1. 摘錄文中優美詞句。
2. 將文中某句話改寫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3. 搜集有關道德的名人名言。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啟示
釣魚 啟示
大、美(得意)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
爸爸要我放魚(急切) 與非的問題,實踐
再三肯求(委屈、難受) 起來卻很難。
放魚(依依不舍)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分析
。薄热莘治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當然,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說,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有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兩個黃鸝鳴脆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有寫借明月而思鄉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等等;通過“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準備
1、教師:制作好課件;反復朗讀并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字典;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搜集王安石的詩句;搜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說教學策略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采取的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于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師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
之后就導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 感知詩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范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后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四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地名詞的比較模糊,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借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了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 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復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悟“綠”
第一環節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著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節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著點擊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說一說,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于創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 書寫親情 感悟鄉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節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而思念故鄉之情做好鋪墊。
。、緊扣“還”字,反復誦讀
這一環節準備借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拓展其余有關鄉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鄉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并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余詩句,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以讀為本,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缎抡n標》中也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敝炖蠋焾探獭赌呖摺芬徽n,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而有效地讀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讀中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讓學生在讀中自悟自得,從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以疑促讀,讀中理解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呢?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有疑處。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的效率。莫高窟位于我國西北邊陲敦煌,歷史悠久卻遠離現在學生的生活環境,如何設立情景,引發學生的興趣。
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質疑解疑的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實踐、自行發現、自我建構的過程。上課開始,朱老師圍繞莫高窟的藝術價值,課文是從哪些方面的具體描述。從而帶動了全篇的閱讀,讀文學習,貫穿全過程。
二、“讀中品,品中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講過,讓孩子們讀,讀,反復的讀。的確,只有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通過讀,去解決閱讀課上的幾乎所有的問題。唯有多讀,才能理解,才能運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將范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白x”在語文學習中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的確,課文的理解靠讀,字詞的掌握靠讀,語感的領會靠讀,主題的把握靠讀,學生感情的融入也靠讀,好的朗讀勝過繁瑣的講解。
本課結構明確,條理清晰。特別是二、三兩自然段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通過教師朱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發現學習的方法,指導學生合作自學,將品發展到學、仿、創新。
朱老師將第二自然段“彩塑”部分作為教授的重點,引導學生總結本段的寫作特點:
。1)總——分的結構。
(2)習作手法:排比句,分寫的部分詳略得當。
將第三自然段放手交給學生交流自學,當然放手不等于不管不問,教師在此時是幕后的指引者,通過自學前的幾個指引性的問題,給學生自學的方向,輔助學生自學。如果所提問題更具層次性、坡度性,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更好了。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文的教學中,朱老師力求讓學生學會朗讀,即通過讀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讀,讓學生理解內容、體會出感情來,在反復朗讀進入文中情景.根據不同人物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學生明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這一道理。總之,朱老師這一課是成功的,值得學習。
朱老師在主講《莫高窟》一文時,采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全面理解,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小學五年級語文《我喜歡》說課稿11-08
五年級下冊語文《半截蠟燭》說課稿12-22
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說課稿12-21
新課標 五年級下冊語文《牧童》說課稿12-17
五年級下冊語文《金色的魚鉤》說課稿12-17
五年級語文下《夢想的力量》說課稿12-17
五年級下冊語文《舟過安仁》說課稿12-17
鄂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說課稿11-04
中職語文說課稿(精選7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