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 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擺、往后涂,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么規范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么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后,聯系生活、發現規律,最后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里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系生活,發現規律
4. 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說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2、討論交流法;3、練習法;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么?學生說(……)說完后,教師先從口袋里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么?(生猜……)接著教師從口袋里變出一朵紫花,接著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么花?學生說,老師出示,并說說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么,接著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花是怎么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接著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么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布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布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說一說天花板上有什么?是怎么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么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么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ㄊ前淳G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教師邊說邊板書:XXX)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后面一個應是什么?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后面一個應該是什么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說說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說“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復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復排列……”
5、闖關游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游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說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么規律重復排列的?
小組討論后匯報。
(2)第二關:涂一涂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并說一說它是按什么規律重復排列的,應該怎樣來涂?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么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說: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說說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說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說: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復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時間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于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他們的活動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設計思路
本課從導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來設計的。注重了學生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了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這一知識的教學,體現以生活為依托,以實踐為第一。在教學中,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尋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使40分鐘的課堂變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應。
學生的學法:
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要結合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才能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使其主動掌握時間的基礎知識,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也參與了有效學習的過程。
我的設計理念:
一、感受數學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時間在生活當中是無時無刻不在的,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從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入手引入正題,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去認識鐘表,通過討論、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經驗上升到知識體系。
二、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讓學生應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安排表,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把已獲得的知識、能力應用于生活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在實踐探究中,學生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三、感受數學中的情感。
數學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生活,這也是在有效教學中“全人”發展的特征體現。在本課中我通過讓學生了解自己媽媽的作息時間,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也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學具:教學課件、鐘表和鐘表模型
教學流程
本課我主要由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
一、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創設情景,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出主題圖設題提問。
提問:你能說出你自己的作息時間嗎?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掛鐘或電子表。)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電子表面。
(1)觀察鐘面和電子表面: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觀察的對象,可以觀察鐘面,也可以觀察電子表面,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身體又細又長的叫分針;身體又粗又短的叫時針。)
電子表:①由數字表示時間。②中間有2個點會閃爍。
(開放式的課堂,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學生自主、有效的獲取知識,學生掌握知識也就更加扎實。)
2.認識整時。
。1)課件依次出現“我的一天的生活”。
觀察畫面,說一說我接下來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描述任何事物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學生的評價客觀、真實。培養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
。2)認識鐘面上整時刻。
、儆^察鐘面,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充分交流
、垡龑W生小結:我們在看鐘面時不僅要看時針,
還要看分針,如果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④反饋練習。出示模型鐘:說說這是幾時?你是怎樣想的?
。ㄔO計此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探究中發現知識。)
。3)認識電子表的整時刻。
1、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2、教師: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電子表上的時刻的?
3、引導學生小結:在電子表上,如果點的后面是2個0,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時。
4、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鐘:這個時刻用電子表的方式來表示,該怎樣寫呢?
。◤娬{:電子表表示的整時刻時,點的后面是2個0。)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刻。一種是文字表示,一種是電子表的形式。(小結加深學生對時間兩種表現形式的理解)
三、知識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起床的時間是6時,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是6時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時針每天轉2圈。)
2.練習十六第3題。
(1)提問:①鐘面上現在是幾時?
、谠龠^1小時是幾時呢?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4時)
。3)學生獨立認識其余鐘面時間。
3.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ㄟ@個實踐活動體現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的關注發展和關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情感體驗。
你能說出媽媽一天的作息時間嗎?她的作息時間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這樣呢?(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征,關注“全人”發展。)
五、小結。
師:學習了這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過這節課大家不僅能認識鐘表,還要懂得珍惜時間,和時間一起賽跑!應用較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B透有效教學的內涵,節時高效。相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后總結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作為一名剛剛踏上數學教學之路的我來說,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免不了會有許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并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并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為了突出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題圖出示了3幅逼真的購物、乘車、存錢的畫面,即只要進行商品交換,就要用到人民幣。同時,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學生將這些平時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積少成多后,將這些錢用來辦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如買好書捐贈給貧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教材還多處精心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買賣商品的活動中認識人民幣,通過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民幣的系統的整理,使學生對全套人民幣能清晰的識別,以識別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歸納出1元=10角、1角=10分,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3、在游戲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以及節約用錢的良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難點:人民幣的等價兌換。
四、說教法、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這節課的設計我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動手實踐,自主的學會新知。另外,小組討論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維的碰撞。這節課的教學比較適合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注重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1、聯系生活實際,引出課題
提出問題:“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錢?”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列舉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
。ǔ鍪疽晃恍∨笥汛驽X的示意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零花錢可以用來做什么?”
在這里滲透德育教育:不亂花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獻愛心等。
指出: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有關人民幣的指示。(板書:認識人民幣)
。ㄔO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師讓學生根據主題圖,聯系生活實際列舉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舉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內容。這個回憶過程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讓學生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興趣,突出知識的生長點。)
2、認識人民幣
提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用過那些人民幣?”
學生自由發言。
引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或者用過的人民幣有的是幾元的,有的是幾角的,還有的是幾分的。你們知道嗎?”
指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幣的常用單位。(板書:元角分)
引導:“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么多不同的人民幣,誰能說說你是怎樣認識它們的?”
學生發表不同意見。
引導:“同學們真不錯,用那么多方法來認識人民幣。請把課桌上你認識的人民幣,給你的伙伴說一說!
學生活動,互相說認識的人民幣。
提出問題:“每個小組的同學能把你們課桌上的人民幣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共同完成。
分完后匯報交流。學生可能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我們把元的分成一類,角的分成一類,分的分成一類。
2、我們把紙幣分一類,把分幣分一類。
3、我們按數值來分。
……
指出:人民幣上的國徽,代表我們的祖國,我們愛護人民幣,就是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ㄔO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沒有對“怎樣認識人民幣和怎樣分類”進行傳統的“授予”,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在師生互動中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歸納與延伸。通過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3、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提出問題:“老師這里有1元錢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錢方法買到這塊橡皮嗎?”
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說給大家聽聽。
可能從以下幾方面匯報交流:
1、我直接付1張1元的。
2、我付2張5角的。
3、我付5張2角的,還可以付10張1角的。
4、我還可以付1張5角和5張1角。
……
引導:“同學們想出的付錢方法還真多,哪位同學能說說元和角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1元=10角。
換錢游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
1個5分的可以換()個1分的;
1張1角的可以換()個2分的,還可以換()個5分的;
1張2角的可以換()張1角的;
1張5角的可以換()張1角的;
1張1元的可以換()張5角的,還可以換()張2角的;
……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在清晰識別人民幣,掌握元角十進關系、角分十進關系的基礎上,對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游戲在師生之間或小組內進行,為每個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4、模擬購物,實踐運用
提出任務:“接下來我們開展一個‘購物活動’。每組選出一名超市經理。請‘經理’先介紹一下超市的商品!
各組推選出“經理”介紹商品。
引導:“請大家拿著自己的錢去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吧!
學生自由購物。
。ㄔO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尊重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原則。引導學生進入情鏡,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生動、輕松、愉快,學到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有價值的數學。)
5、評價及小結
引導: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上得高興嗎?你認為這節課誰表現得比較好?你應該向他學習什么?誰來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ㄔO計意圖:在熱烈的購物之后,師生小結,學生由此回顧整個學習過程,多方面進行小結,提升成功的意義,滿足學生成功欲望。)
總之,讓整個學習過程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實現他們之間的有效溝通。那么,學生將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教育財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4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六單元中的《10的認識》。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情感。
3、教學重點:
掌握10的數概念和10的組成,體驗數學在身邊。
4、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10的組成。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袋
二、說教法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情境,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10,建立數感。
2、根據學生心理發展和認識規律,本課的教學從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
三、說學法
注意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整節課以小朋友們為國慶節學校所舉辦的活動而積極準備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多媒體形、聲、色、動的功能,吸引并引導孩子們在教學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究、去解決問題,體驗數學的魅力。同時增進對祖國,對集體的熱愛。
。ㄒ唬﹦撛O情境,引出“10”
國慶節即將來臨,學校為慶祝祖國的生日要舉辦放飛和平鴿的儀式。一3班的老師和同學正在為活動而做準備,一起去看看!——出示主題圖
。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所創設的情境,引發學生好奇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興趣。)
(二)觀察、操作,認識“10”
1、引導觀察從主題圖發現了什么?并交流自己數數的結果。初步認識10。
2、多媒體情境:吳瑾同學為學校準備了一大堆氣球,數數,是幾個?怎么數的?
揭示課題:10的認識
3、動手操作,從學具袋中取出10根小棒。
4、聯系生活,找找有關10的事物。
。ㄐ抡n程倡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由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表示事物和數在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這個環節,通過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找找身邊的“10”,給每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有關10的`例子,感悟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三)演示、思考,學習10以內的順序和相鄰兩個數的比較
1、多媒體情境:小朋友們已經為學校的布置折了9朵花,這時陳麗同學又折了一朵,現在有幾朵呢?(思考領會,9添上1是10)
2、多媒體情境:禮儀小天使排隊(結合練習九第1題)
小天使們按號碼排隊,可其中的幾名隊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請你幫幫他們!
(為了幫助他人,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配合多媒體的演示,體驗成功的喜悅。從中掌握了1-10的順序。)
3、多媒體情境:學校演播廳里正在準備試播,一起倒計時。(結合練習九第2題,倒數10-1)
4、多媒體情境:郭名負責清點樂器隊的人數,可發現打鼓隊和敲鑼隊中的一隊人數給少了,是哪隊人數少了?(合作探究,得出9〈10,10〉9)
(生動情境的營造,引起學生的新鮮感和親和感,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熱情,積極參與學
習活動。在解決情境問題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也溝通了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
(四)學習遷移,掌握10的組成
1、多媒體情境:林可看大家準備得很辛苦,便從家里帶了10瓶飲料要個伙伴們喝,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想分為兩個袋子裝,她可能會怎樣裝呢?
2、用學具代替飲料,親自動手擺一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3、匯報不同的分法。(結合匯報情況,多媒體演示10的組成)
4、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記住10的組成?
5、游戲:師生互動老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生生互動說數并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合起來是10。
。◤膭撛O情境,學生動手操作,同桌交流,都體現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允許學生用自己已有的數的分成經驗,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并在游戲中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悅,實現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ㄎ澹⿲W寫“10”
先讓學生觀察后說說10的書寫,后由老師講解示范,生練習在田字格寫10。
。﹥焊韫绦轮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
。ㄟ呑雠氖钟螒蜻吥顑焊,活動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梢,綜合實踐活動十分強調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當學習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導下,我設計了《小小商店》這節實踐活動課。本節課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也就是課本第86--87頁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只有一個知識點:就是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教材借助“小小商店”這一學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現場模擬的方式,展現了一個商店的真實情景,運用“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扮演售貨員與顧客,用對話形式提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前面幾個單元學過的一些數量關系。在商店的中間,教材設計了一些與活動有關的問題,其中前兩個問題是人民幣的計算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學生逆思考,第三個問題的開放性比較大,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用多種方法解決。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此外,教材還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ǘ、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我認為“在活動中懂得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的相互關系,體現付款方式的多樣性!奔仁潜竟澱n的教學重點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以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論"為指導思想,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知識、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在實踐活動中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并受到勤儉節約的教育。
三、說教法、學法:從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根據綜合學習活動課的課型特點,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以滲透教育為原則,以訓練實踐能力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術運用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需要,我準備了:
1、媒體課件一套。
2、用實物把教室布置成臨時的小小商店,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現場進行交易活動。
3、回收站所需的牌子。
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錢包(自制),學具人民幣若干。
五、說教學過程:接下來我說一下整個教學過程設計,首先我先說一下整體設計。
國際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你聽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把它記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比绾巫寣W生從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是我們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主導下,我們現在的課堂已不能象以前那樣傳統的一味的傳授知識,我們要讓學生從"學"數學變為"做"數學,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樂園。因此,本節課,我將本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貫穿于課的始終”的原則,以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論”為指導思想,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誘導學生按照“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實踐操作,探索問題---聯系實際,創新應用”的規律組織教學,整個活動過程分為四大環節:激趣引入、探討方法、模擬購物活動、交流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體驗生活,學會把知識綜合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第一層: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約5分鐘)。
由電腦演示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導入新課,使他們愉快地進入購物情境,進入角色。
第二層:模擬表演,實踐體驗。(約20分鐘)
教師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一兩名學生扮演廢品回收員,其余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卡片購買商品、廢品回收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
第三層:活動匯報,體驗交流(約10分鐘)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展示自己選購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錢的巧妙之處和購買物品的經驗方法。同時,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懂得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珍惜每一分錢,把錢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適當的時候,做一個有主見、善理財巧安排的好學生。最后評選最佳消費者。
第四層:聯系生活,滲透思想教育。(約5分鐘)。
(二)說局部設計
下面我就以教學程序為框架,以"誘思探究教學論"為先導,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具體說說本節課的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都能體會到:情境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因此。課一開始,我先給同學們創設這樣的情境:放一段熱鬧喜慶的音樂: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我們的“小小商店”順利開張了。(出示課題)熊貓經理特別歡迎小朋友去“小小商店”逛一逛。這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小朋友,從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對同學們說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發言),讓學生交流物品名稱和它們各自的價錢重點是說清楚畫面上每一種商品的名稱和價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及時作以小結,大家說得非常好!那么,你們自己有零用錢嗎?父媽給你的零用錢,你平時怎樣使用的?分組交流如何使用零用錢。然后小組匯報交流。教師因勢利導,對使用比較合理的學生給予肯定表揚,對花費不恰當的學生給予糾正引導。
我這樣設計,借助“小小商店”這一情境,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把學生帶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之中,使課堂一開始就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每一個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學習情境之中。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2、模擬表演,實踐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培養實踐能力”。鑒于此,我設計了此環節。具體的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進入角色,若干名售貨員進場。
。2)分發購物登記卡、現金記帳卡。讓學生把所購買的“商品”的名稱其金額、購買理由等記入《購物登記卡》和《現金記帳卡》上。
(3)分組合作進行模擬體驗。
活動要求:1、顧客要檢查售貨員有沒有找錯零錢。
2、賣易拉罐和礦泉水瓶的同學要檢查廢品回收員有沒有算錯一共應該付多少錢。
3、售貨員要看清顧客付款對不對。
4、可以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可以合伙購買。
教師注意調控場面,諸如“顧客”進入“商場”的先后順序,購物的時間控制。
教師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一兩名學生扮演廢品回收員,其余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卡片購買商品、廢品回收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給以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我這樣設計,除了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時經常出現的幾種情形。例如,計算買兩種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錢,賣東西時怎樣找零,買東西時錢不夠怎么辦,怎樣比較兩種商品的價格,等等。這些情形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曾經遇到過或將來會遇到的,通過這種現實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并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讓學生展示選購貨物的自主性,關注學生所購物品的趨向,鼓勵學生認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錢”,把錢正確合理的使用,并指導學生填好“兩卡”以便交流。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體驗自主的快樂,通過活動的形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大家都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里,在設計上我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望得到了滿足。而這,無不得益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同時,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三個教學環節:
3、分組交流,分享快樂。
1)、交流在活動中,各自購買哪些物品。(介紹購物登記卡)
2)、交流買東西過程應該注意什么事項。
3)、談一談,在購物中,自己有哪些經驗。
4)、交流購買物品的意圖。
5)、交流買東西中應考慮到什么?
6)、交流如何合理正確地使用零用錢。
這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展示自己選購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錢的巧妙之處和購買物品的經驗方法。同時,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懂得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珍惜每一分錢,把錢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適當的時候,做一個有主見、善理財巧安排的好學生。最后評選最佳消費者。
4、聯系生活,滲透思想教育。
具體的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平時你喝完了飲料之后會怎樣處理用完的易拉罐或礦泉水瓶呢?(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電腦播放好孩子源源的故事:源源是個非常勤儉的孩子,他經常將家里用完以后的廢舊物品,如:易拉罐、礦泉水瓶等,送到回收站換錢,然后把這些錢攢起來捐給希望工程和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們。
看到這些,你想說些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
我這樣設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通過設立“回收站”,可以讓學生明白易拉罐和礦泉水瓶都是可回收的廢棄物,幫助小朋友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和意識。
到此,整個教學過程全部結束。
六、說板書設計由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組織學生具體的實踐操作活動嘗試,基本上不需要板書,所以此部分略寫。
七、在課改實驗中,如何運用"誘思探究"教學論進行教學最后,我說一下,這節教學設計是如何體現新課改理念和"誘思探究"教學思想的。
總覽整節課,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內容設計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之上,通過學生大量的實踐操作活動來完成。切實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使課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新課程標準》中特別提出了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目標,本節課的設計,我在這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嘗試。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實踐過程中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整節課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氣氛。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操作實踐,去體驗交流。在經歷了之后,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思維得到了鍛煉,并獲得了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
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平面圖形的拼組。這個內容是在上學期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后,通過學生操作,初步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征,進而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一些轉換與聯系。作為“空間與圖形”板塊的一節重要內容,它對后續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鋪墊。本節課我將根據拼組圖形的奇妙變化將課題定為《奇妙的圖形》。
如果說一年級上冊只是要求指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名稱并初步識別,那么這個學期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從本質來區別長方形和正方形,并且能夠想出一些辦法來判斷,如折一折、量一量等,繼而能夠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發揮想象,拼組出一些圖形。所以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重點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除此之外,我是學生能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奇妙關系,我將組織學生進行大量地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孩子通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識別幾種圖形了,但是各種圖形具體本質的特點孩子尚未掌握。所以這一節課的重點就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及邊的特點,而難點是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區分與判斷,這是有理論上升到應用的過程。我將會組織孩子在拼組中發現奇妙轉化進而驗證區分來進行難點突破。
一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活動有 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隨意性,言語和時間活動在他們的認知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一節課又是操作性很強的課,需要要借助具體的學具操作來學習,所以我選擇了實驗研究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習得新知。為此我要做的準備還真不少,主要是各種圖形的折紙和拼片,以及做風車的相關材料。二常用的課件在本節課中有在總結和演示時起輔助作用。
所以結合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我設計了“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三大環節,充分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體驗圖形的奇妙轉化。首先我將用風車激起學生的興趣,從猜測風車是用什么形狀的紙做成的,來引入四種平面圖形,是學生一開始就在一種好奇和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拆開風車尋到答案后順利進入第一環節:折一折。當然折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折中看,折中說,進而明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在這一關鍵環節中,我也設計了幾個層次。在探索長方形的邊的特點時,先引導觀察,明白對邊概念,再示范折紙,提供方法,到提示總結讓學生體驗“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發現過程。而在探索正方形邊的特征時,我將逐步放手先讓學生自己猜測,集中想辦法驗證到驗證得到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發現用自己的方法證明了自己的猜想時,他們自信心和成就感都會開始膨脹。而這種操作中得帶的知識印象又特別深刻。帶著這種深刻印象與成就感,我們跟著小精靈從此那個來到了圖形城堡接受挑戰,悄然進入第二環節:拼一拼。先用2個長方形拼組,發現長方形竟然可以拼出正方形!此時教師可以是適當反問:你怎么知道這是正方形?來引導孩子會顧剛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他們還想到了量一量的辦法,真棒!那么4個小正方形又能拼出什么圖形呢?他們也拼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這個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明白:拼一個大一點的正方形至少需要4個小正方形。最后是很開放是一個環節:請你用任意幾個三角形拼組圖形,讓學生發揮想象,自由創作,感受圖形的奇妙,此時,你一定會發現原來孩子們有那么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他們一定能拼出很多漂亮的圖形。這是一個相對開放和活躍的環節,很考驗老師的組織教學。我會從各方面進行調節,特別是教師語言。第一環節我會較多的采用引導提示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探究新知,那么在這個環節我更多的采用指示性的語言和贊賞的語氣來調控課堂,讓他們大膽拼,仔細看,認真聽。
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想要讓他們停下來只有找到更吸引他們的東西。我用變魔術(將遠行變成正方形)抓緊了學生的注意力。想變成小小魔術師的他們在我的引導下完成了圓變成正方形的過程,個個都很興奮,當然在此過程中細節一定要注意講清,如:對折、找點、畫線,都是決定“魔術”成敗的關鍵。
“圓片可以變成正方形,而正方形的紙片還可以變成風車!”學生被這個風車吸引住,來到了第三環節“做一做”。對學生來說做成一架風車很重要,但是我的重點卻不是做風車,而是給孩子提供清晰的指導和適當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在做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奇妙變化,做風車之前,從長方形變成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折成了4個三角形,風車轉起來時有出現了圓形。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感受到了奇妙的變化!
當學生拿著做好的風車,快樂地迎風奔跑時,風車轉起來了,學生一定感受到了圖形帶來的樂趣,也感受到了數學帶來的樂趣!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集錦六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下找次品參賽說課稿11-02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說課稿12-20
人教版《鄉愁》說課稿08-28
人教版離騷說課稿11-05
人教版數學第二冊找規律精品說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