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學情分析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我要相信學生,依賴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索,自我建構,最終實現自我發展。
(二)文本解讀
1、 文本解讀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孫友田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課文插圖也非常優美,與課文相得益彰,這些將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興趣。
《月光啟蒙》與《愛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園子》等組成了一單元,并構成了“親情無限”這一個共同的主題。這一單元的課文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它將潤澤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實際情況,同時考慮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特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C、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3、教學重難點:
A、通過閱讀,感知課文語言,感知母親形象,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B、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課文內在的意蘊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完成對話過程呢?我用幾個關鍵詞來解答,分別是“質疑”“研讀”“積累”和“遷移”。
1、質疑 有道是“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愛因斯坦也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切探索都要從疑問開始。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就為學生揚起了思維的風帆,探索之旅由此啟航,創造就在前方。
2、研讀 閱讀教學離不開讀。除了朗讀、默讀、有感情地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他們入情入境,潛心會文,自主研讀,讓他們徜徉于字里行間,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在潛心研讀中,感知語言的優美,感知母親對“我”疼愛;同時,在潛心研讀中收獲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特發現,實現個性化閱讀。
3、積累 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累是語文學習的法寶。課標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要豐富語言積累。”本課語言生動優美、情感豐富感人,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積累必不可少。
4、遷移 閱讀教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閱讀,其終極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自由地、順暢地、準確地進行表達。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不過是個例子。”課文不僅是閱讀的例子,也是習作的范例。因此,在這一課中學結束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或對課文的留白處進行續寫我覺得非常有必要。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打算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指導識字、寫字,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自主研讀,對話文本,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我安排了“啟、承、轉、合”四個板塊。
啟:通讀全文,引發質疑
提出問題是思考的開始。課初,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然后引導進行質疑,這是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同時,抓住核心問題,找到對話文本的切入點。這一環節中,學生自主質疑可能會產生非常多不同的問題,比如:課文寫了母親的哪些事情?母親是個怎樣的人?等等,這時教師就不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因此,我將幫助學生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比較,挑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即:母親是如何給我啟蒙的?與此同時,要向學生傳達質疑的方法,即要抓住重點段或中心句,從內容上質疑,從中心上質疑,從寫法上質疑。完成了質疑過程,也就找到了對話文本的抓手,進入下一個環節。
承:潛心研讀,對話文本
這是教學的重點。
1、潛心會文
讓學生靜下心來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劃有關詞句,反復品味,走進作者描繪的情景之中,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寫下自己的個性化解讀或感受,然后進行集體交流。
2、交流收獲
交流內容預設如下:母親是如何為我啟蒙的?
A、品味歌謠、童謠 ——母親用歌謠、童謠等為我啟蒙
1、母親給我唱了許多歌謠、童謠,課文中寫了多首,找出來讀一讀,可以把你最喜歡的那幾首多讀幾遍,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B、感悟月光、母親——母親在月光下用愛為我啟蒙
“童年的夏夜”“籬笆小院”“柔和的月色”“灑滿”等可以感受月色下的寧靜與安詳;
“母親摟著我、唱起”等讓我們體會到那份幸福與美妙。
“母親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芳香的音韻”。等詞語讓學生反復品味,感受母親歌聲的優美,使人陶醉,也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滋潤著“我”的心田。同時理解“芳香的音韻”的含義。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長”從“生長”引申而來,有“產生”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是家鄉的親人擁有的聰明才智影響著我,所以,“我”從小就在心里蘊含著對故鄉、對民間藝術的愛,而這種愛讓“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得到“啟蒙”。
課文的最后一段,點出了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等等,啟發學生思考,這部分內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怎樣理解課題“月光啟蒙”?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更要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說出來。
C、借助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為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我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多媒體課件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將學生與文本建立了必要的聯系,使得學生更容易走近文本。歌謠要給學生切身的體會,要做到還真不容易。通過音頻的播放就能非常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種“如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的聲音流淌出來,母親的嗓音就仿佛回蕩在我們的耳邊,學生的感受才能真切,朗讀才能入情入境。除此之外,圖片的呈現也讓學生走進了那籬笆小院,而那“母親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的畫面對學生來說頗為抽象,看了圖之后,便會在腦海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形象。
3、感情朗讀
在學生暢談對文本的理解之后,我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作者“情動而辭發”我們“披文以入境、入情”,通過感情朗讀感知語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在感情朗讀中釋放自己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物我交融。
轉:精彩賞讀,豐富積累
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得其意,更要得其言。通過引導學生賞讀精彩句段,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進而積累語言,形成內化,教學才具有實效性。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在反復誦讀中可以感受語言美、形象美、意蘊美、韻律美,在賞讀的同時,指導學生有選擇的背誦,豐富其語言積累。
合:傾訴表達,讀寫結合
葉圣陶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讀得多,讀得透,自然能促進寫;寫得多,寫得妙,自然能促進讀。讀與寫的互相滲透,應該成為我們語文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教材中不少課文因表達的需要沒有寫完整,這留給我們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在處理教材時,就可以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之上,有根據的進行補白。這節課教學中,學生在全面學習課文后,想象多年以后,面對年老的母親,我趴在她的膝前,會說些什么呢?把最想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這不僅是學生情感在課堂中得到升華并宣泄出來,也是在充分感悟課文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回顧的再理解。(視時間而定,如時間不夠,可在課外完成。)
作業布置:(課外拓展,延伸閱讀)
語文學習僅靠書本是遠遠不夠的。有道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本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透過這扇窗,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本課的閱讀是個引子,課外推薦學生閱讀孫友田的其它作品,讓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松鼠》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版教科書三年級下冊。這是一篇寫物的文章,課文從外形、活動、吃食、搭窩這四個方面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在第一課時,我安排的是從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麗,從活動、搭窩這兩個方面感受松鼠的機靈和可愛。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二學段閱讀目標指出要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三年級是學習表達的關鍵期,因此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松鼠的美麗和可愛。
2.借助教材內容,學習有情趣地表達。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我將品讀課文、練習表達作為本課地教學重點,而學習松鼠搭窩活動特點,體會松鼠的機靈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目標的實現需要有適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是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覺得它們首先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中的角色做零距離的接觸。這樣才能情感涌動,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下面,就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分四點展開說明。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和形象,營造歡樂向上的氛圍。情境教學以“情”為紐帶,以教師之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我是一個喜歡動感情的人,曾有人說我的每一個細胞都洋溢著激情。因為我認為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怎能調動孩子的情感,怎能讓孩子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我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喚起學生內在的情感,讓情感流動的課堂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朗讀教學法
朗讀有助于感知語言,懂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者情感的抒發。本課第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朗讀、對比讀、引讀、表演讀等方式,讓松鼠的形象和生動的語言留存在孩子的記憶中。
3.懸念教學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巧設懸念,能激發學生趣學、樂學。在《松鼠》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看誰的記憶力最強”、“誰找的最快”、“誰能用上書上沒有的詞”、“誰能讓畫面活起來”這些富有懸念性的鼓動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讓教學過程“變苦為樂”。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獲得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主要的實踐活動。《松鼠》一課是以
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說課稿》,
平鋪式安排的。我在每一個自然段的教學中都設計了小練習,對學生進行詞、句、段的訓練和聽、說、讀、寫的培養。
三.說學法
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自主發現。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感悟。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原本屬于孩子的一切。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的內容是孩子們自己發現的。請記住,別告訴他,他會知道的更多。此外,還對學生進行朗讀、想象、表演等的學法指導。
四.說教學程序
1.動畫,營造氛圍
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動畫演示,帶著孩子們進入森林樂園,讓他們和松鼠打招呼。可愛的餓松鼠一下子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里。學生暢談對松鼠的印象,表達對松鼠的喜愛。
2.記讀,感受形美
在教學松鼠外形這個自然段時,我設計了“讀——記——說——讀”的教學環節。初讀第一自然段后,讓學生記住你認為非常關鍵的詞語,接著以競賽的形式說出松鼠各部位的特點,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中感受松鼠外形的美麗。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體現“活”,更重要的是十分有趣,孩子們能在趣中學,同時還能起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
3.探究,文中尋密
教學松鼠搭窩這個片段時,我借“這樣就﹍﹍”這個句式,讓學生在熟讀這個自然段的基礎上,去發現松鼠搭窩背后的秘密。充分給學生讀的時間,充分給學生發現的機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充滿童趣的回答中,我們不僅看到學生對松鼠機靈的感悟,也讓我們看到兒童靈性的迸發。
4.想象,化靜為動
“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是出自陸游筆下的兩句詩,這兩句詩引發了我的思考。在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松鼠活動情況時,我不是大費周折地制作動畫課件,而是就書取材,借助多媒體將課文插圖呈現,抓住“追逐嬉戲”這個詞,通過想象,讓孩子們用上書中沒有的'動詞來說一說,讓圖中地松鼠鬧起來,動起來。將課文插圖那靜止地畫面轉化為富有動感的語言描述,融理解、想象、表達等能力訓練于一身。
五.說教學片段
六.總結:
各位老師,讓學生享受語文時我追求的語文教學境界。在今天這堂課中,我著力體現一個“趣”字,洋溢一個“情”字,讓學生在愉悅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讓我地課堂成為學生享受語文的樂園。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談禮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把讀的主權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讀書。”根據這些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
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這一重點的確定是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決定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質疑問難,展示探究,在讀中體會感情,明白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從而養成以禮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二、說學情。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幾年的語文學習中,已習慣懂得按一定的預習方法預習課文。學生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課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主要采用學案導學的教學方法。學習本文的三個小故事要從以下三點入手:a、劃出描寫人物態度和語言的詞句,能有感情地朗讀;b、在表演中體會禮貌的好處;c、能講出每個故事重點要說明的道理,并能聯系實際,對比自己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收獲。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采取談話導入,讓學生感受到文明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并提出問題,文明禮貌有什么好處?接著板書課題,走進文本。通過復述回顧,讓學生明確本課作者的觀點以及作者所舉的三個事例:問路、踩裙、理發。
(二)設問導讀。
在本課,我圍繞三個故事設計了三個問題:讀故事,學知識,明道理。
引導學生抓住故事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去感悟人物特點。在這個環節中,我認為既鍛煉了小組之間成員的默契度,也增加了全班同學的凝聚力,也讓他們在分角色朗讀、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禮貌待人的好處。
(三)展示交流。
1、故事交流。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能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讀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環節中,教師只需要予以指導、點撥。對于學生的表演,通過生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知識源于不斷的積累。
打開你的知識庫,展示一下自己吧!請你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禮貌待人的事例,并寫出有關禮貌的名言、俗語或成語。
學生暢所欲言,在班上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課下搜集的小故事,聯系生活實際,真正感受到禮貌待人的好處。語文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正所謂“厚積而薄發”。因此,在這里,我讓學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關禮貌的名言、俗語和成語,讓他們養成積累名言警句、俗語、成語的好習慣,這樣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四)達標檢測 拓展延伸。
語文來源于生活,更要運用到生活中去。通過讀寫練習來鍛煉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也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鞏固。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
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后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致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惟妙逼真。詩的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將教學目標鎖定在: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體會詩所表達的詩人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再現形象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說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在誦讀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基于此,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解詩題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圣”,關于他的詩,同學們能背多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背誦杜甫的其他詩作。接著引出課題《房兵曹胡馬》,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題,胡馬:古代稱來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馬,也就是詩中的大宛馬。教師講解和汗血寶馬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先認識杜甫筆下的雄健之馬,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明詩意
《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因此,我首先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這一步驟來展開學習。自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尤其要注意讀出詩句的節奏,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本詩需要注意的字詞有:鋒棱竹批峻堪驍騰
學生采用讀讀、議議、查查、問問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初步解決后,反饋信息,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理解詩意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在疏通字意的基礎上,感悟詩意,討論交流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體會馬的外形,再抓住“風入四蹄輕”“體會馬前進的速度,抓住“真堪托死生”和“萬里可橫行”體會馬的驍勇,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邊讀邊想象這匹馬的外形和它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場面,將詩句在學生頭腦中轉化成生動的畫面,有助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三、細讀品味,悟詩情
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這匹馬有了準確的認識,教師又繼續引導,作者的朋友房兵曹騎著這匹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報效祖國,假如是你是房兵曹,騎著這匹戰馬你會做些什么呢?杜甫騎著這樣的好馬又會做什么呢?教師介紹杜甫寫這首詩時唐朝國力強盛,他正處于青年時期,銳于進取,胸懷大志。至此,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馬的品格和杜甫的相似之處,詩的意境噴薄而出,在反復誦讀、感悟中,營造特定的情境,突破了難點,實現學生、詩人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曉詩人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詩《春望》,采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聯系老師介紹的杜甫的生活背景,自讀感悟詩的意境,鞏固學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以時間為經線,深入認識偉大的詩人杜甫,感悟古詩獨特的魅力。
說教學反思:
1、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舉一反三,注重知識的遷移。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詩人的情懷。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品悟出詩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教學中,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詩句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并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投身于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憤詩人之所憤……于是,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在想象的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3、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情境,通過品析文眼,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過多種誦讀方法,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意蘊,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導”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導”在聲情并茂的情境中,“導”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較好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我說的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代散文《觀潮》。這樣編排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奇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由衷的熱愛。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話,開頭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明題意。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自即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然后對潮水由遠及近,傳神地從形 色 聲勢四個方面寫出潮的特點,表現了海潮的雄奇壯麗。描寫形與色運用了形象貼切的比喻手法,比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描寫聲勢則在比喻之處還運用了夸張,例如“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等。這些手法將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最后引用楊萬理和詩句進行形象的概括,呼應首句,結構極為嚴謹。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后的景象,也表現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偉壯觀。課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很有順序,很直觀形象。
總之,這兩篇文章都使人如臨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領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表現大潮的方法。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掌握古文的讀法。
其中第2和第3條是本課和教學重點 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用這兩篇文章中寫景的方法去寫景。
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學生來講,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文言散文,以前學的都是古詩,
沒有這樣嚴謹的結構需要領悟和學習,可以說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生在理清結構朗讀方面都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比如:《浙江潮》的開頭兩句與結尾一句是什么關系?古文的讀法等都需要老師采用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
此外,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難行,例如:總分總也就是首尾呼應的結構,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達不到像課文中那么嚴謹;再如從遠及近的寫作順序學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樣自然。因此,設計一個“寫景小練筆”的練習是必要的。
對于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一定的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應該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揚有獨特見解的學生。
談教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堂課當中所需運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單一的。因此在上這課我將結合“疑問導讀” “巡視輔導” “示范” “講練結合” “質疑引導深入閱讀”等各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我將主要采取“質疑引導引導”這一方法。在課堂中我準備這樣安排:在導入新課時設計疑問來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巡視輔導法督促學生閱讀課文,感知內容;通過老師自身的示范性提問 朗讀和表達,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提高朗讀與表達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時進行講練結合,既可以檢查掌握程度,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深入閱讀兩篇文章時教師提出關鍵性對學生進行質疑,從而引導深入閱讀,領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現景物的方法。
說學法
在學生的學習上,我希望學生能做筆記,用圈圈點點的形式進行,或者是記錄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其次,討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對于教師或同學們的質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我重視學生個性化體味語言,提倡學生多樣化的語言表達,例如對本課兩篇文章的異同的理解,可從多方面去說,有的可能會從朗讀感受上去分析,還有的可能會從內容結構方面探究等,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或表揚。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
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假設有一個去錢塘江的機會,同學們想不想去?為什么?現在我們到書中去先睹為快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十分樂意地去閱讀課文)
二、自由閱讀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這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記錄疑點),同時教師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教師巡視輔導下呢,學生會更加主動,教師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及時給予指導)
2.反饋與點評。
指名說說所讀懂的內容及閱讀方式,另點一名學生進行點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表達)
3.質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當提的問題較膚淺時不能挫傷他們,而應鼓勵,教師再作示范性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讀完兩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三、圖文對照 深入閱讀 朗讀指導
1.順序講讀古散文《浙江潮》(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言散文在重點詞句 結構及朗讀方面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
2.課堂練習:浙江之潮,被周密譽為( )。( )最盛大。當從遠方看時,僅如( ),再近些則( );聲音( ),給人的感覺是( )。因此,詩人楊萬里曾說( )。(課堂中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能鞏固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3.對照插圖,學生合作找出與圖相關的語段。(教師質疑,提出關鍵性問題:文中哪幾句是描繪圖中情景的?學生找出后就明白重點內容之所在)
(1)體會文中的比喻 夸張的修辭手法和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找到相關的詞句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啟發。)
(2)談談讀后的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對內容更進一步的理解,也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表達。老師相機用原文板書:銀線 玉城雪嶺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組討論交流開頭兩句與結尾句的關系。(體味嚴謹的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借鑒于寫作。)
5.合作學習《觀潮》一文
(1)按一定順序給課文分為三部分,師巡視輔導(針對后進生輔導,更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結果,并說明理由,再師生共同討論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點部分“潮來之時”
同桌間討論這部分寫了錢塘江哪幾方面?(聲音 形狀)
感受大潮的聲音,交流大潮的形狀:分別找出相關語句,交流從中讀懂的內容,并體味一些重點詞句及修辭手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說說讀后感想(師相機板書:白線 城墻 戰馬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4)交流疑義
6.有感情地朗讀比賽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朗讀,然后分別請幾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浙江潮》和《觀潮》,指名同學進行評價;男女同學朗讀比賽,教師點評;教師示范朗讀后全班齊讀課文。(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四、引導表達
1.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結合板書與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多樣化地表達)
2.談領悟到的寫景方法(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肯定)
3.師小結首尾呼應的結構和由遠及近的寫景順序
五、布置練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溫習功課的好習慣)
2.運用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觀(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談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和深入閱讀同步進行,設計的形式如下:
結構 仿佛看到 仿佛聽到 仿佛感受到
總
浙江潮 銀線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總 玉城雪嶺
潮來前 白線
觀潮 潮來時 城墻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潮來后 戰馬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威尼斯的小艇》,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魯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精講課文,它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寫的一篇寫景散文,寫的是作者乘坐小艇在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的所見所聞。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抓住事物特點并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進行描寫。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領略水城的風情,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二是使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介紹了威尼斯這個水城獨特的交通狀況和異國的風土人情,這對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講是比較陌生的。而課文最后幾句話又描寫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這與小艇的作用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很難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搜集補充課外資料,拓展文章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綜上所說,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7生字會寫10個字,背誦有關段落,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2、通過課文學習,了解威尼斯獨特的風情、小艇特點以及它同威尼斯的關系,
3、領會作者抓住特點和把人的活動同事物、風情結合起來的表達方法寫作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小艇的特點和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難點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并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觸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更好的體現新課程的基本要求,也為了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決定采用“自主探究——討論交流——點撥小結”并適當輔助以媒體演示法的方法與學生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自讀自悟法小組合作法感情朗讀法想象與聯想法直觀感受法
四、說教學流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
揭示課題,檢查反饋——研讀文本,合作探究——總結提煉,學習方法——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一)揭示課題,檢查反饋
這一環節安排了兩個內容:
1、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圖片,了解威尼斯的特殊及城市的特點;
2、解決課前的預習思考題:課文圍繞著小艇寫了哪些內容?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自學概括能力,又理清了課文的基本脈絡,從而提煉出本堂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小艇的作
(二)、研讀文本,合作探究
1、在理解小艇的樣子時,啟發學生自讀自悟,圈畫表現小艇特點的字詞,試著畫一畫小艇的樣子,然后抓住三個生動的比喻句,使學生在理解比喻的精彩的同時,認識到作者多種比喻來自于多方面觀察,
2、船夫是怎樣駕駛小艇的?技術如何?用這一問題將學生引入下一段的學習。這里,放手讓學生去自讀自悟,用“讀讀、劃劃、議議、想想”的方法自學課文。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己去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了解小艇的作用時,設計這樣的問題:小艇和威尼斯城市關系密切,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1)作者是抓住哪幾個代表性人物來寫的?說明了什么?
(2)作者抓住了哪兩個不同的時間來寫的?說明了什么?
這樣變繁為簡,化難為易,一步一步,環環緊扣,突破難點就不成問題了。
(三)、總結提煉,學習寫法
1、作者寫這些小艇是為了什么?(贊美城市的獨有風光)
2、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法?
作者緊扣小艇,介紹了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人們的生活都與小艇息息相關。這樣,抓住特點把人們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景物與人相互聯系,使文章充滿了生機。課文融進了作者多次觀察的體驗和感受。因而能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具體。這樣從內容與語言形式結合上加深理解,有助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鞏固。
(四)、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用上文中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的家鄉,要寫出特點來。
五、說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對或錯的判斷是評價,為了激勵學生,對那些積極發言,回答特別精彩的則多表揚,針對回答有困難或缺乏自信的孩子則要多多鼓勵,課堂評價也是一門藝術,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學習。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選題意義: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閱讀數量,就不可能形成語感,不可能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素養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無法為學生的發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高段學生所應達到閱讀總量就有了基本要求:“第三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本文試著從調查了解當前我校高段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情況為出發點,分析其原因,探索以課文為平臺,拓展課外閱讀的策略,尋找提高農村高段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途徑。
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要靠老師的培養。我們母語的特點,決不是幾本教科書所能包涵的,許多民族精華的積淀,也都藏在課外書本之中。課外閱讀的目標首先應該是讓學生喜歡讀書,這樣才可能有比較豐富的積累,并行成良好的語感。并在此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發展學生個性。也許,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所取得的成績不會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但教師要樹立大語文觀,要從育人的高度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二、前期研究:
從三年級開始,培養學生查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如作者,寫作背景,相關的故事,到了五年級,我們班健立了QQ群,我和管理員把相關的知識上傳到共享里,讓有條件的同學一起看,并做下筆記。
三、四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以較快的速度默讀、瀏覽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文章表達順序。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并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4、本課研究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勵志類的文章,通過閱讀要知道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學會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教材分析:
《艾滋病小斗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無私奉獻”,《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組課文的最后一篇,在單元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鞏固運用的作用。課文講述了南非黑人兒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與他一樣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動人故事。全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描寫具體,用詞準確生動,融科學知識、語言積累、思想啟迪于一體,為啟迪學生的思想智慧、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供了很好的憑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并在第三學段目標中明確提出:“默讀有一定速度”、“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等要求。
五、教學設計(略)
六、落實研討課題《從課文引向課外閱讀》,我們的設計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利用了超鏈接文本,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課前查找關于愛滋病的資料。結合相關的知識來讀課文,學生就比較快地進放課文,為下文教學做鋪墊。首先,學生必須有這些知識他們才能了解恩科西的不幸,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體現他生活中的艱辛,感受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精神。從而產生對恩科思的同情,關心,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懂得科學認識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
明白愛滋病的可怕,在記者采訪那一環節中,為學生與老師進行口語交際提供了材料,幫助我們打開學生的嘴巴,讓學生有話可說,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這節課是否順利上下去的關鍵。也是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到有效和高效。
2、利用視頻的超鏈接。老師還運用了視頻的超鏈接,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這一點黃榮華做得很出色。
3、介紹海倫凱勒與生命的不幸抗爭的事跡,這一環節也利用了視頻超接,這里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海倫凱勒,面對不幸的生活,她用自己生存方式,不埋怨,不放棄,笑對人生,讓自己擁有堅強的生命力,戰勝一切的苦難。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難得與珍貴,激發學生去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欲望。
4、讓學生談談自己還知道那些相關的例子和書籍。這里是一個機動的環節,有足夠的時間時,我們做老師的有義務幫學生喚醒他心中的巨人。讓學生明白,生活讓我們乘受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當我們無法改變命運轉折的時候,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安然接受現實,要勇敢地面對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對主題的又一次升華。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美麗的眼睛》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情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如童話般美麗的故事。“我”冒險下水,偏遇上了胃痙攣。在這生命危急的時刻,我看到了一雙美麗的眼睛——海豚的眼睛。海豚使勁頂著我,讓我趴在它的背上,把我送回了岸邊。當我平靜下來以后,海豚又和我在海里嬉戲了好一陣兒,才戀戀不舍地離去。全篇以那雙“美麗的眼睛”為主線,帶領我們走進海豚那美麗純潔的心靈,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相信每位讀者在掩卷沉思之際,在記憶深處都會永遠記住這雙美麗的眼睛,在心靈深處呼喚這雙美麗的眼睛和那一份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并積累新詞。
2、過程與方法
會用讀、思、批、誦的學習方法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并養成自主積累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品讀詞句,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思想。
學習課文,展開豐富大膽的想象,激發聯想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標》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因此,我把這堂課的重難點定位為:運用讀、思、批、誦的學習方法品讀課文,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愛,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好,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思想。
四、說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收集有關海豚的資料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海豚的資料。【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
老師播放海豚的圖片,激情導入。(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抽生接力朗讀課文。【扎扎實實學語文,落實語文的工具性。】
2、自由朗讀課文,用簡練的語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細讀感悟,體會“美麗”。
四、總結,拓展。
出示20xx年悉尼地震引發海嘯圖片。導入動物救人的動人故事。
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美麗的眼睛
美麗的心靈
美麗的家園
說反思:
1、課堂氛圍不濃。前半節課學生興趣較濃,后半節課課堂越來越冷。
2、語文的工具性落實較好,但人文性還不夠。
3、學生在展開想象還不夠大膽,思維不夠開闊,聯想不夠豐富。
4、學生讀的形式比較少,學生朗讀較少。
5、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時間。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全文共3個自然段,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
二、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態美。
三、說教法
1、創設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孩子們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級絕大部分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上課伊始,采用電教媒體出示黃山風景圖片,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緩,身心獲得了愉悅,無形中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一個恰當和諧的感情基調。
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圍繞教學目標,以“讀”為主線,注重引導。
3、延伸開放,拓展深化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說歡迎詞,(學生熱情交流歡迎詞,并加上動作)。
四、說學法
在整堂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合作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圖片對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了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計算機網絡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以“黃山四絕”引入課文,課件出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黃山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則情有獨鐘,今天就讓我們去仔細觀賞這些奇特的松樹吧!(板書題目:奇松)根據題目讓學生提出疑問(黃山奇在哪兒?)(讓學生質疑培養了學生質疑能力,又能以此為主線展開自主學習活動)
3、初讀感知(1)自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朗讀課文(2)簡單說說黃山松奇在哪兒?
4、交流
5、精讀課文。主要采用抓住重點段也就是課文第2段引導學生自讀感悟松之奇。黃山松奇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節。讀后請同學們交流對自己喜歡的一棵松樹的感悟。這兒我主要介紹如何引導學生感悟迎客松之奇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討論,全班交流。
出示語句,再讀體會。
6、品讀語句,感受松之奇。引導學生交流,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到以下幾點
交流:
一奇在姿態
姿態優美遒勁(理解):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
二奇在生命力強迎客松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800年,“飽經風霜”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想象一下:
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仍然那么根深葉茂,四季常青,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它還那么瀟灑、挺秀,真是一棵奇樹!
三奇熱情好客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讓學生在網絡這一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
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遨游漢字王國”是五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本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其中“有趣的漢字”部分有四個閱讀材料,分別是字謎,有趣的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游戲形式。《字謎七則》提供的字謎是一些范例。《有趣的諧音》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為了幫助表達,記性等。《“冊”“典”“刪”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和我國歷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二、說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和學習,發展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幻燈片和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渴望。
2、活動探究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通過的形式獲取知識,并且在選定調查內容以后,制定出活動計劃,分工明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部歷史。讓學生體會我們漢字特點,熱愛我們祖國的語言。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匯報交流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漢字
1.對于“漢字”同學們是最熟悉不過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她,都在跟她打交道。許多世界名人是這樣評價漢字的。
2.課件出示:
3、過渡:一個漢字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請同學們靜靜的欣賞(課件演繹漢字的演變過程)
師:從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一直到現在的簡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現在與之相對應的簡化字,當兩個跨越幾千年的漢字同時出現在眼前,你們心里有何感想。
相機板書:有趣 神奇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文的76頁,快速默讀,你對漢字又會有新的了解。
3.學生默讀后出示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分顏色朗讀,并畫出重點語句,加強對漢字的認識。
4.同學們,想去了解更多的漢字嗎?讓我們在這段時間里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板書課題 有趣的漢字)
(二)閱讀材料,初感漢字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為什么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后同桌交流。(課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4、學生匯報,出示課件,教師點撥。
將四個板塊的閱讀材料展示出來,其中猜字謎讓學生說出謎底的依據;諧音部分體會諧音帶來的效果,出示幾個歇后語讓學生猜,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讓學生復述倉頡造字的過程;老師引導學生一起體會“冊”“典”“刪”造字的來歷。
(三)合作學習,制定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將活動計劃的內容展示出來,同時配樂。讓學生在優雅的樂曲中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四)小結: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后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搜集查找,整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作業:搜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七、說板書: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有趣的漢字
有 字謎
趣 諧音
神 倉頡造字
奇 “冊”“典”“刪”的來歷
結束語:這節課學生們從閱讀材料中感受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進一步了解了漢字,加深了對漢字的熱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通過認真擬訂計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精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10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五年級下冊語文《半截蠟燭》說課稿12-22
五年級上冊語文《搭石》說課稿12-21
小學五年級語文《我喜歡》說課稿11-08
新課標 五年級下冊語文《牧童》說課稿12-17
五年級下冊語文《金色的魚鉤》說課稿12-17
五年級語文下《夢想的力量》說課稿12-17
五年級下冊語文《舟過安仁》說課稿12-17
鄂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說課稿11-04
語文荷花說課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