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1-08-22 11:16:1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非常高興得到這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文《老王》。下面我將從七個方面進行說課: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表現普通人的愛,前三篇課文側重于體現親情,感受親情。《老王》這篇課文則是由親情上升到對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關愛和同情,由“小”愛上升到“大”愛。作者楊絳用平淡如水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了老王的身世和她與老王交往的幾個生活片斷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畫了老王這個人物的形象,高度贊揚了老王善良的品質,含蓄的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敘述語言平淡從容卻飽含深情,令人回味無窮。雖然文章中所記敘的事情瑣碎,但老王的苦與善充溢在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老王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關愛,不失一篇培養學生愛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二、說學情

  《老王》是一篇人物關系簡單,內容單純的散文,八年級的學生仔細閱讀便可理解課文內容并初步了解老王這個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內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題就有些難度,F今學生生活普遍優越,閱歷淺顯,又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許多同學只知道一味的接受“愛”,而不懂得如何感謝“愛”,更別說去回報“愛”了。像老王這類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者,他們不了解,更別說去關心了。我認為,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應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感情,學會關注身邊的弱者,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澆灌世界。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學情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我確立本文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為: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學習本文把瑣碎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整體的寫法。

  (二)新課標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本文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為:在教師的恰當引導和提升之下,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ㄈ┬抡n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由此,我確立本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關愛的思想感情。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提出教學重難點為:

  重點:(一)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ǘ├斫庾髡邔Σ恍艺叩耐、關愛的思想感情。

  難點: 探究材料安排的特點及全文的線索。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采取自讀點撥法、合作探究法,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以下的學法:

  (一)預習清障法,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利于提高聽課的效率,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ǘ┳灾魑蜃x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個性閱讀和感悟,加深其對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ㄈ┖献鹘涣鞣,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學生不同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優勢互補,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對成功的渴求。

  好的教法學法,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下面進入第五個部分:說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初識老王

  我這樣導入:同學們,總有一種聲音給你力量,總有一些話語讓你感動,總有一段文字讓你流連忘返,總有一張照片讓你隱隱作痛。在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有一群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正在苦苦掙扎,他們更需要人們的幫助與關心。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現代女作家楊絳的散文《老王》,和作者一起去詮釋愛的真諦。

  深情的導入使學生初步感知文章感情基調,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去認識一下作者并檢查預習情況。

  對作者的了解有利于學生感知文章情感并增長文學知識。

  (二)整體感知,走進老王

  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自由、快速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老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個環節主要運用“自讀點撥法”。引導學生圍繞“苦”和“善”來感悟老王這個人物形象。

  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自讀:

  ①老王的生活很“苦”,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谏钬毨У睦贤跤质且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善”又體現在哪些地方?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加以整合板書為:

  生理 送冰

  住所 苦 善 送病人

  職業 送香油、雞蛋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將完成學習目標一,解決本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

  (三)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就下列問題合作探究:

  1. 本文在寫老王的“苦”和“善”時,分別用了什么順序?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2. 文章中最能打動你的是哪個片段?在這個片段中打動你的又是哪些細節?

  在精讀中同學們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讀、小聲讀、放聲讀?扇c,可旁批。 在進行第一個問題討論時,我將插入課后第二大題幫助討論,“同學們,一下每組中有兩個句子你認為哪個好?為什么?”使學生在對比中領略作者用字精煉,并感受文章細節的動人之處。

  (1) 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我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2)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

  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門口。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將完成學習目標二,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ㄋ模┰僮x文本,懷念老王

  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最終離開了人世,在他生前經常關注他的楊絳有什么樣的感受?她為什么能這樣想?楊絳又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通過學生的再度分析,了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結尾一句話:“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的含義,從而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更上一個層次。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將完成學習目標三,解決本課的第二個教學重點。

  5w(五)拓展遷移,關注老王

  引語:此處的老王,是一個廣闊意義上的老王,它泛指像老王一樣的弱勢群體。 ①假如你是老王的鄰居或一個熟識的人,面對老王的遺像,你有什么話要對老王說? ②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老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們?

 、圪浫嗣倒澹至粲嘞恪7戮渚毩暎

  假如我是一團火,就要給別人送去溫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給別人送去芬芳;

  ……

  這個環節通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他們的同情心和愛心。

  課堂小結: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從老王“苦”與“善”兩方面,分析全文,清晰明了,簡單自然,對比中使學生品味老王,更加透徹的理解作者感情和文章主旨。

  七、說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導學生理解、品味、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節精讀、品析,使學生在賞析語言中得到了情感體驗的提升。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粗線條的設計尚須通過朗讀和語言品析加以細化,使人物形象豐滿起來,讓學生真正走進老王,走進楊絳的內心世界,獲得認知和情感的大豐收。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題是《水旱災害印度農業》,這一課題選自人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的第七章第三節《印度》,適用于七年級學生學習使用。

  一、分析教材

  本節教材屬于世界地理分區部分。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條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本課題教材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與人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的氣候知識,來分析水旱災害頻繁與西南季風的關系;接著講述了印度農業生產的巨大變化,教材還安排了南亞季風圖與印度年降水量、農作物及礦產分布圖以及三處學生課堂活動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節其用意在于使學生避免死記硬背,而是能夠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理解工農業生產布局的原理等,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教材的這種安排,也從農業發展與人口壓力、農作物的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工業生產布局與原料產地的關系等方面體現了環境──資源──人口這一主線,正確地闡明了人地關系。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地形、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理解有關人地關系、生產布局的基本知識。

  能力目標:達到能夠利用孟買氣溫、降水統計圖說出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理解南亞季風與水旱災害的關系。

  情感目標:通過對治理印度水旱的討論,激發學生了解自然,適應自然的情感,培養人地關系協調發展觀。

  教學重點難點我是這樣確定的: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目標要求,確定印度水旱災害與西南季風的關系為教學重點,印度的農作物分布與地形和降水量的關系既是教學重點亦為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確定印度的農作物分布與地形和降水量的關系為教學難點。

  綜上所述,我把本課教學設計成一課時,關于印度的水旱災害首先通過媒體報道,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災害的無情,接著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小組討論分析南亞季風對降水的影響。關于印度農業部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直觀的對比印度的年降水量與農業帶的分布等,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方法上,我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教學演示與講解更為直觀,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主要通過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分組討論,探究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理解工農業生產布局的原理等,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三、教學方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變學會為會學;

  2.分析講解法:對地理原理和難點,教師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3.比較教學法:通過與已知的地理知識的縱向、橫向比較,開拓學生的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四、教學過程

  前測

  復習印度人口特點及印度的地形特點。

  接著請學生自讀課文“水旱災害頻繁”,說說印度氣候有何特點?板書。這一部分內容不多,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轉變。

  下面師生共同總結:印度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災害頻繁。

  多媒體展示印度的水旱災害,利用圖片與新聞,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自然災害的無情,激發同情心。

  水旱給印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為了抵御水旱災害,印度人民是怎樣抵御自然災害的?

  師生總結: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規模龐大的灌溉系統,南部的防旱貯水池等。

  但是面對嚴重的水旱災害,印度現有的水利工程依然顯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導致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讀課本37頁孟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分析一下受熱帶季風影響,印度的雨集中在幾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幾月份?

  那旱季與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請同學們前后桌一組,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討論一下,雨季來臨時會是一翻什么樣的景象?到了旱季農田里又會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頻繁的水旱災害呢?

  請同學們讀南亞季風圖,比較分析1月、7月盛行風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風對印度的降水有何影響?完成38頁的表,以說明印度的水旱災害與西南風變化的關系。

  多媒體輔助教學,師生共同總結。

  我國也是季風氣候,同樣也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發的國家,請結合我國的國情,討論該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災害?

  大修水利工程,引導從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借鑒經驗。

  師生小結

  印度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季節變化大。季風活動不穩定,造成水、旱災害頻繁,影響了農業的發展。

  轉承到印度的農業

  由于水旱災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后,人口眾多,使得印度在20世紀上半葉糧食生產不能自給自足,每年進口大量的糧食。20世紀60年代后,印度的糧食生產由不能自足到自給有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什么原因使糧食生產有這么大的變化呢?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自給有余的糧食生產(板書)

  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我通過啟發式提問,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組討論活動。

  1.讀資料“綠色革命”,說說它有什么意義?據此你對我們家鄉的農業生產有什么啟發?

  2.通過對比印度水稻和小麥分布圖與地形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說說水稻和小麥分布與地形、降水量有什么關系?

  通過課件展示,師生共同總結。

  3.接著通過課件,討論棉花、黃麻、茶葉的分布與地形、降水量的關系。

  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組請每一組同學討論一種農作物的分布與地形、降水的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師生共同總結,通過多媒體展示結果。

  4.看資料剪輯“飲食習慣”,想一想: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飲食有這么大的差異?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東部和南方沿海地區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兩類,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點就是糊狀菜居多,而且還加以各種色素,因此常有黃的湯,綠的糊,紅的泥。如果沒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是很難習慣的。此外,無論在家庭還是餐館,印度人認為生水是最好的飲料(建議最好煮沸),餐桌上總會有一杯涼水。

  課堂總結

  印度和我國都是人口眾多、歷史悠久、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壓力大,經濟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但是發展中國家也不是樣樣都落后的,大力發展科技、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開拓高科技產品的國際市場,是發展中國家逐步趕上世界經濟水平的最佳途徑。請大家預習“發展中的工業”。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7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一節解決問題課,主題圖為課本46頁插圖。本節教學設計總的指導思想是:以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為依據,改變傳統的數學學習模式,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7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一節解決問題課。教材第一次出現用情境圖呈現數學問題的形式。情境圖配以大括號和問號,呈現了一個簡單求和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明確:知道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構成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教材用有層次的三句話,“圖里有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對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給予指導,引導學生體會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要經歷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二、說學情

  學生前面剛剛學習了6、7的加減法,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但一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仍舊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他們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三、說教學目標

  《課標(20xx年版)》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备鶕䦟W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情境圖正確分析題意。

  能力目標:會用6和7的加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情感目標:將所學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在生活中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感受數學的重要性。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難點是理解大括號、問號的意義,能正確分析情境圖的題意。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針對重難點,我打算采取同桌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五、說教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認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境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同時結合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的主體,根據課堂的主要內容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如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情境,用手指游戲表達圖意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模式。

  七、說教學過程

  共分四大環節:

 。ㄒ唬⿵土暸f知,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蘋果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表達的意思,并通過已學的知識正確的列出算式。創設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帶領學生跟隨小兔子一起來解決問題,揭示主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我是按照教材中的三句話:“圖里有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這樣一個流程來進行的。

  1、圖中有什么?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畫面: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圖里有什么,也就是解決問題的兩個數學信息。再以認識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號,讓學生猜一猜大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并借助動作幫助學生理解大括號表示的意思,讓學生明確大括號就是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接著在大括號的下面出示“?只”,讓學生說一說“?只”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同桌討論“?只”在大括號中間表示什么意思,小結的時候我邊講解邊用類似于大括號的手勢把兩部分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說出:“?只”在大括號中間表示求一共有幾只。接著讓學生借助動作用三句話完整地說一說圖的意思。

  2、怎樣解答?要求一共有幾只就要把兩邊的只數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解答正確嗎?老師引導學生一起用數一數和再算一遍的方法來驗證解答是否正確,最后學生一起口答。

 。ㄈ╈柟叹毩,學以致用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運用中,我嘗試從引導學生做題到逐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題,并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解題過程。讓學生積極反饋所學知識,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ㄋ模┛偨Y結論,拓展延伸

  讓學生自己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若學生總結的不夠完善,教師再加以補充,強化對知識的認知。通過總結,引導學生發現庭院里有數學、田野中有數學、小湖邊也有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還有哪些地方也有數學,比一比,看一看,誰是愛數學的小博士。八、說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板書比較直觀形象,能較好地體現知識結構,重難點突出,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識。

  總之,本節課,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掌握所學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和參與合作意識。我相信,這節課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獲!

說課稿 篇4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有志竟成”。

  一、教材分析

  這是江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敘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這篇課文內容豐富,語言優美,情感積淀,給學生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對陶冶學生的性格,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奮發向上有一股強有勁的動力。

  二、學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但篇幅較長,難點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樂上的專業術語,而且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于是,我采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種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于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于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體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于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課堂中“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其樂曲豐富的內涵”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

  本堂課的教學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題導入、揭示課題。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懷。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為后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雖然無錫二泉就在身邊,阿炳也是我們無錫人的驕傲,但是由于年代比較遙遠,學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嘆”的朗讀方法,大量的補充資料。一、展現二泉美景圖片,加上老師的介紹,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麗的二泉。二、啟發學生想象阿炳孤苦無依、賣藝度日的畫面,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經歷。三、通過老師的描述來感受阿炳的“人窮志不窮”,不向命運屈服的骨氣。緊緊圍繞“漸漸的、漸漸的…”這句話,一唱三嘆,在感知阿炳的嘆息、哭泣、傾訴、吶喊的情況下,讓學生逐漸深入阿炳的內心深處。十多年的坎坷經歷、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濃重的為學生定下感情基調,為下文服務。

  第三部分:品讀琴聲,體會內涵。

  在前面扎實的鋪墊上,學生來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教學本著“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邊樂曲。先聽,再說,最后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整個人知過程,強化思考,水到渠成。接著更深一層的讀,問:樂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于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內心感悟至深了。接著就是帶著感悟來讀好,讀中感悟,悟后再讀,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

  第四部分,總結成就,課外延伸。

  本著語文積累的最終目的,讓學生記住《二泉映月》,記住一個平凡的名字——阿炳。

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看不見的愛》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淡淡的情節,淡淡的語句,讓人感受到的卻是一股激情涌動的愛的暖流。一位母親為了讓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地玩耍——打彈弓,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勵孩子“總會打中的”,凡事的關鍵是“做了沒有”。最后,孩子終于打中了目標。相信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激勵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在成長中面對現實,做任何事都應鍥而不舍,直到成功為止。

  作者在描寫時,對母親的描寫著墨很淡,母親始終是“安詳地微笑著”、“輕輕地說”、“平靜地說”,這是一位有著博大胸懷的母親,她的內心是不平靜的,她把她的愛蘊含在那些似乎是不經意的言行中,這愛是那么的深沉和了不起。

  本課出現了三位人物,“我”、母親和失明的孩子。以“我”的心情的變化貫穿整個事情的發展過程!拔摇毙那榈淖兓脑蚝褪鞯暮⒆釉诖驈椆^程中所表現的驚人的毅力,這些都與母親的言行有關。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母親的信任鼓勵、堅韌執著,使盲孩子增添了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最終逾越了在常人看來難以跨過的溝坎。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告訴我們有一種母愛如輕風細雨,如婉樂柔歌,看不見,摸不著,但雋永、綿長,滲透在我們的心靈中,伴隨著我們成長的每一步。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學生能通過預習,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教學中用檢測學生預習情況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學生已經在前階段學習了幾種詳細復述課文的方法,四年級下學期對復述課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是簡要復述課文。由于學生復述課文還有困難,在教學中,為了分散這個難點,首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抓住“我”的情感變化與母親的言行有關這條線索,給學生鋪設簡要復述課文的“臺階”。

  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繼續關注,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中感悟、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情感,并適度滲透語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的閱讀和表達的能力得以同步提升。

  三、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自主認識生字,積累“怔住”、“沉默”、“猶豫”等詞語,在閱讀中體會“輕輕地”、“安詳”、“微笑著”等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課文語言通俗易懂,學生通過預習,基本能掌握生字字音、字形!皬棥笔嵌嘁糇,要提醒學生注意。在教學中通過朗讀理解“輕輕地”、“安詳”、“微笑”等詞語的含義,感悟在母親輕柔的動作中,在平靜的神態中,蘊藏著濃濃的,沉甸甸的,能激勵孩子一生的母愛。

  目標二: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恰當的語速語調。

  “讀”是為了讀懂內容,感悟母愛的偉大,積累文本語言,本文的“讀”更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簡要復述課文)作準備。品讀母親言行的句子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母親的言行看似平淡,但言行舉止都浸滿了濃濃的、不尋常的母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關鍵的言語細細地品讀,讓學生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悟文本,從內心深處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神圣。

  目標三:以“我”的感受為線索,進行簡要的復述。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簡要復述課文,所以簡要復述既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以“我”的感受為線索來復述。通過復述課文使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加深理解。

  目標四:從母親耐心地陪伴、激勵盲孩子打彈弓,最后終于打中目標的事中,體會到母親執著、堅韌的愛,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這個目標也是情感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中分三步來研讀課文,理解感悟“看不見的愛”。通過閱讀讓學生知道“我”情感變化的原因和孩子出色的表現都與母親的言行有關,由此將母愛的含義層層深化,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一種信任,母愛是一種希望,母愛是一種鼓勵,母愛更是一種力量。通過理解和感悟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以上四個教學目標的制定不管是從知識技能,還是過程方法,情感目標價值觀,都作了整體的考慮,三方面互相聯系,相輔相成,整體推進。

  四、關于教學設計

  通過認真研讀教材,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鍐l談話,揭示課題。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等長輩的關愛。讓他們回想一下,長輩如何愛他們的,學生們都有話可說,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然后設疑課文講述了一份怎樣的愛?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鏅z查預習,整體感知。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以往經常用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學情,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預習能力,學生能通過預習,初步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用交流預習情況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缪凶x課文,理解感悟“看不見的愛”。

  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母親的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它是深沉的、偉大的,它時刻陪伴著我們每一個人,這種愛是一種無處不在而又“看不見”的……為了幫助學生走近母親,走進母親的內心世界,理解母親,理解母愛,在教學中分三步進行:1、自讀課文,了解在這件事情的發展過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2、引導學生品讀母親言行的句子,感悟堅韌、執著的母愛。通過用心讀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關鍵字詞,在說話訓練中和反復朗讀中體驗情感。3、在母愛的感召下,孩子表現出驚人的毅力,最后成功了,從孩子的'表現再次感悟母愛是偉大、神圣的力量。通過這三步把母愛的含義層層深化,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一種信任,母愛是一種希望,母愛是一種鼓勵,母愛更是一種力量。也許,這時的理解還是粗淺的,但這有助于讓孩子能讀好課文,讀出感情。教學始終在品味語言,感悟情感過程中進行,進而為簡要復述課文作準備。讓學生在讀中思維,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練說。

  ㈣簡要復述,總結課文。

  最后的環節設計簡要復述課文,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是簡要復述課文。四年級同學對復述課文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要簡要復述課文難度很大,這不但要求學生在復述時注意刪去描述性的語言,人物語言用轉述,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為了分解難點,前幾個環節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抓住“我”的情感變化與母親的言行有關這條線索,給學生鋪設“臺階”,更好地幫助學生簡要復述課文。教學的重點始終貫穿于整堂課,所以在最后一個環節簡要復述課文,學生能比較順利地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回歸整體,總結課文,深化主題的作用。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向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秋歌——給暖暖》。根據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的觀點,我安排了自己的教學課程。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秋歌——給暖暖》選自人教版選修《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該單元以“摯情的呼喚”為主題,以“情”字貫穿整個單元。

  詩人痖弦,雖詩作不多,但《秋歌——給暖暖》可稱得上詩歌中的精品,意緒無窮、含蓄雋永。詩歌前三節分別采用了“落葉、荻花、湖沼、砧聲、雁子、馬蹄、落花、南國、山徑、歌人、琴韻、北方、寺院”等意象營造了一個寥落、蕭瑟、幽靜的秋天形象。因此,要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人情感就只能從意象入手,深入體會詩人的語言。

  結合該課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把握詩歌的古典意象,體會詩人描摹的意境,把握詩人的情感。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悟詩人在寂寥、冷寂的寒秋中對“暖暖”的向往和珍視,學會用“暖暖”給予他人溫暖。

  教學重點:通過意象把握詩歌意境和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把握“秋歌”與“暖暖”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及依據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要理解和把握詩歌需要從詩歌的意象入手,通過意象體會詩歌的意境,再從詩人營造的畫面中體會詩人情緒,這樣才能深入理解詩歌。

  (四)、教學難點及依據

  《秋歌——給暖暖》這首詩歌難理解在于秋天和暖暖有什么關系。學生可通過體會蕭瑟、冷凄的秋天里詩人對暖暖的渴求、向往與珍視,來把握詩人是通過寫秋天的寥落、深幽來將“暖暖”反襯到極致,將暖暖寫得富有,寫得光華四射。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小學與初中的語文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簡單的理解能力與欣賞感受能力。能較快找出詩歌中的意象,初步體會詩歌的意境,但要深層理解痖弦的《秋歌——給暖暖》還有一定難度。需要逐步引導他們理解痖弦以“秋的蕭瑟來寫暖的極致”的意圖,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帶領他們深入理解。同時,他們正值青春期,這個年齡段也有一些“維特的煩惱”,那么通過《秋歌——給暖暖》的學習,讓他們逐漸學會在逆境中以“暖暖”給予自己信念和前行的動力。

  三、教學方法及依據

  在教法上,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準備才用三種教法,一是采取學生質疑、教師點撥的方法;二是采用對比教學法,通過將原詩與根據意象改編過的詩歌進行對比,品味詩歌的用詞;三是針對詩歌中的意境和“暖暖”是什么等問題,則采取學生自主討論法。學生質疑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對比教學可以讓學生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學生自主討論可以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學法分析

  在學法上,我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誦讀法,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用1個課時,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課堂導入。

  課前準備導學案,請同學們自己完成預習。上課前播放短視頻《他們在島嶼寫作——詩的照耀下》

  我準備這樣導入:

  因為痖弦的人生經歷豐富而又坎坷,因此在他的人生中肯定有孤獨寂寞的時候,那么從他是哪里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他的,從這一角度入手,引出詩歌《秋歌——給暖暖》,與后文“暖暖”讓詩人在蕭瑟的秋季倍覺溫暖相照應。

  (二)整體感悟,提出問題。

  首先,由老師范讀痖弦的《秋歌——給暖暖》,請學生仔細聽,在聽的過程中思考,并提出什么疑問。

  接著,學生根據詩歌提出自己的疑問。從同學們所提的問題“秋歌與暖暖的有什么關系入手”,假設“秋歌”與“暖暖”沒有關系,去掉詩歌中有“暖暖”的部分,修改詩歌為《秋歌》修改版1。

  然后,請全班同學齊讀《秋歌》修改版1,找出詩歌中的意象。隨后,老師根據詩歌中的意象展示仿寫詩歌《秋歌》(修改版2)。

  (三)對比詩歌,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展示《秋歌》(修改版1)和《秋歌》(修改版2)

  分小組討論:對比兩首詩歌哪個更好,同時請同學們在對比中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請同學們展示小組討論結果。根據兩首詩歌的對比學生會從“最后的顫抖”“藍睛”“遠了”“遼夐”“美麗的十四行”“踏殘的”“小小的”“破碎的”“幽幽的”等修飾詞入手,對詩歌進行分析,體會詩歌的蕭瑟、寥落、寂寞、深幽等意境。同時,我再結合學生討論結果進行點撥,帶領他們深入體會。

  當學生體會到秋天的意境之后,請同學將《秋歌》(修改版1)讀一讀,讀出情感,讀出味道。

  隨后,讓同學們結合導學案上自己所回憶的寫秋的句子進行對比,發現《秋歌》(修改版1)在意象的選擇和寫法上都沒有寫出秋天的新意。因此,可以推斷詩歌中的“暖暖”不能去掉。于是展示完整的詩歌《秋歌——給暖暖》。

  (四)悟情感。

  首先請全班同學齊讀詩歌《秋歌——給暖暖》。然后思考:“暖暖”這個詞給你什么感覺,從這個詞你能想到什么?

  同學們則會想到一些能讓人感到溫暖的詞,如“陽光”“被窩”“熱開水”等,從而又聯想到親人、朋友給他的關愛等給予他的溫暖。

  隨后展示加上暖暖后的詩歌和沒有暖暖的詩歌,讓同學們對比體會:加上暖暖后的詩歌,情感上有什么變化,詩人對暖暖是一種什么感情。同學們對比得出加上暖暖后,詩歌的情緒從凄涼、憂傷、寥落變得積極樂觀,變得充滿了溫暖。前兩節中,在蕭瑟的秋中提到“暖暖”像是詩人在與“暖暖”對話、傾訴,又像是詩人對“暖暖”的期盼和向往,最后兩節更是可以看出詩人對“暖暖”的珍視和不舍,因為有了“暖暖”的存在,詩人的“悲秋”之情一掃而空。在此基礎上,我再對學生進行點撥:蕭瑟的秋也因為“暖暖”而變得富足,變得光華四射。

  接著,我會讓學生閉上眼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然后再小組討論:暖暖是什么?最后根據學生展示結果點撥:暖暖除了同學們說的答案還可以是對自然規律和萬物的順應,世界本就處在一個四季輪換、陰陽交替中,因此,順應這樣的規律也會有一種期盼、一個寄托、一種信仰。

  (五)模仿詩人。

  首先讓同學們選取生活中溫暖、感動、觸動他們的細節模仿詩人詩歌的形式,課堂寫同學們心中的“暖暖”,加深他們對“暖暖”的感悟。

  最后,作業安排部分,則請同學們課后自己選擇意象和主題,模仿詩人整首詩的形式,寫出新的詩意。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借此機會,我要感謝我的師父吳路路等語文組老師對我這堂課的精心的指導和誠摯的建議,感謝你們的幫助和指導,謝謝你們!

說課稿 篇7

  一、準確把握,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兒童詩,這首詩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位小朋友仰望一彎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現了孩子飛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詩共二句:第一句生動地描繪了月兒“彎彎”“尖尖”那種惹人喜愛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開想象,寫小朋友坐上月亮這條小船所看到的無邊的藍天和天空中閃爍的星星。全詩形象優美、韻律和諧,充滿了兒童情趣。

  這篇詩歌通過對學生熟悉的月兒進行拓展,對美妙的夜空進行大膽地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潛在的創造性想象力,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探究宇宙奧秘的意識。本課是教學完漢語拼音后的第一篇課文,學習重點從漢語拼音轉移到識字,在識字中必須不斷對漢語拼音進行復習鞏固,達到能夠借助漢語拼音識字。

  二、發揮主導,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不但要考慮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還要遵循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規律。因此,教學中,我在還給學生學習主動權的同時,還發揮好教師導向、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教學方式地運用上:

 。薄撛O情境,激趣教學。輕松、自然、愉快的教學環境,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對有效組織教學,活躍教學氣氛和提高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依據教材的特點,運用藝術手段的力量,創造性的把天上的“月亮”搬進教室,把晴朗的“星空”移到學生面前,利用教師的語言、激情,通過準確得當、充滿誘惑的導讀,生動形象的范讀以及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表演、想象、體驗,將學生引入那美麗而神秘的夜空,感染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富有創造性的想象力。

 。、放手自學,大膽嘗試!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一年級學生缺乏學習經驗,自主學習能力差,教師必須借助他們表現欲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生字中,通過游戲“摘星星”讓學生在“動”中自學生字,在教師組織、指導下,采取多種形式的檢查、匯報,使學生積累了學習生字的經驗和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確定主體,說學法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

  在對待學生的學習上,我把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參與狀態、合作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等有機地聯系起來,以學生的“學”為教學出發點,變學生“傻聽、傻坐、傻記”為放開手腳,擺脫束縛,積極參與,大膽求索。

 。、直觀法。在教學中,依據教材特點,把美麗的星空“移到”黑板上,把月亮“搬進”教室,再現了教材內容的相關情境,使學生對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如臨其境,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

  2、朗讀、表演法。這篇課文只有兩句話,學生有教師的引領下,利用教具逐句支體驗、理解、想象,并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動作表現出句子的意思,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樂起來。而后,讓學生把理解體會的情感溶入朗讀中,運用自由讀、小組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表達出來。

 。场⑿〗M學習、生生互動。低年級學生的合作意識較淡薄,為了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在認識13個生字時,我利用游戲“摘星星”,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學習、互相幫助,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聽取和采納他人的見解,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完成學習任務。

  四、合理安排,說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本課時為第一課時。結合低年級學生好動、表現欲強,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薄⒄勗捈とぃ沂菊n題。

  首先,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與他們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接著,把天上的月亮搬進教室,藍藍的星空移到孩子們的面前,在這樣的情境中交流,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走入情境,感悟誦讀。

 、懦醪礁兄,溶入課文。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閉眼想象,然后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

 、品植綄W習,理解課文。出示第一句話,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這句話,并說說從這句話中知道了什么,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小小的船”指什么?月兒還像什么?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動作表演出句子的內容,加強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學習第二句時,也運用“認--讀—想象—表演”的步驟來學習。每句話都讓學生來想象、表演,學生就覺得月兒更可愛,夜空更美了,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同時為第三個環節做情感鋪墊。

 、窍胂笠饩常雷x成誦。

 、僦缸x,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認識生字。

 、诜中〗M朗讀,其它學生表演,理解意境。

 、叟錁防首x、朗誦。美讀成誦。

 。、課堂游戲,自學生字。

  游戲時,借助教室情境設置中的星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摘星星”活動,并在小組內互相學習、幫助,借助“找朋友”將漢語拼音與識字聯系起來。

 。、課外延伸,大膽想象

  假如你做夢夢見你飛上天空,你會夢見什么?把你的夢畫出來。

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的內容。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這一節課。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TP是生命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謝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為后續學習光合、呼吸作用作鋪墊,具有承前繼后之作用。

  2、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佟⒛軐懗鯝TP的分子簡式并說出其結構特點

  ②、能畫出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的過程并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徑

  ③、知道ATP對細胞中能量代謝中的意義

  ④、能利用ATP是新陳代謝的直接能源解釋實際問題,并理解ATP作為"能量通

  用貨幣"的含義

  能力方面

  學生通過分析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供能的意義,初步訓練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讓學生在分析自己身體內發生的ATP-ADP循環及其重要意義過程中,體驗到生物學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價值,加強學生對身邊的科學(RLS)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對本節內容確定的重點是:ATP的分子簡式及其結構特點、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能理解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

  針對這些重點內容,其中最難讓學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對細胞內能量代謝中的意義、對ATP作為“能量通用貨幣”的含義的理解。

  二、說學法

  因為本節知識難度不是很大,學生基本能看懂書本對于這一節知識的介紹,所以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設計的解釋、資料的閱讀、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以及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本課時的內容。

  三、說教法

  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以理論聯系實際為關鍵,加強理解和應用。盡量聯系糖類、脂肪、葉綠體、線粒體、主動運輸等與能量相關的和初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展開教學。并且通過建立實驗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的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關鍵的內容,通過設疑、析疑、解疑和多媒體輔助來強化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情境:利用熒火蟲的尾器發光的實驗:先得到尾器、然后放置會發現尾器的發光情況會逐漸消失、設置對照實驗,A組加入適量的ATP粉劑(展示課前買來的ATP、并讓學生傳看),B組加入等量蒸餾水。結果會發現A組的尾器的發光量加強,而B組繼續減弱。

  讓學生討論這一情境

  學生對于這一問題情境是可以理解的,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學生能夠從直觀上知道ATP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和具體的作用。

  設問:燃燒一匙葡萄糖,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細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釋放出來?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然后圍繞標題展開教學,教學時利用身邊的生活實例:如用百元大鈔與一元小票購買小件物品,如果我們總是拿大額面值的鈔票進午行交易會很麻煩,相反如果我們把百元鈔票換成100張一元小票,在進行交易時就會很方便,有這樣的例子來比喻細胞中的能量——在細胞中百元大鈔相當于儲存能量的有機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個可以在細胞內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貨,這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標題,并能激發學習興趣。

  2. ATP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鍵:

  通過再次呈現ATP藥物及說明、介紹ATP為動力的納米發動機等貼近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新科技內容,寓教于樂,形成ATP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展現ATP結構動畫及其“近親”腺苷的圖片、引導觀察和比較,調動積極性并利于形成ATP的形象認識。要讓學生清楚ATP三個磷酸鍵的不同?梢岳枚嗝襟w讓學生了解何謂“高能磷酸鍵”。

  師生共同歸納ATP的名稱、簡式、物質性質、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認識。

  3.ATP、ADP相互轉化

  繼續以上面的比喻進一步展開,將細胞中的能量通貨比作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錢,它會隨著每天的花銷而減少,因此要維持正常生活必須不斷破開大面值的鈔票給予補充,細胞中大面值鈔票主要是糖類等有機物。在有機物分解時釋放出的能量能被用來合成ATP,這個過程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來實現。并通過動畫形式介紹、圖文轉化提問、學生前臺板書等過程教學,加強理解記憶、培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重點從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對相互的兩個過程進行比較:ATP水解時,遠離腺苷的磷酸鍵斷裂——放能。合成時是可逆的,但要注意與化學中可逆反應知識的干擾,并以此引出下一個問題—ATP的形成途徑。

  4、ATP的形成途徑

  通過學生自學、圖文表述提問、師生共同歸納、展示動畫等程序教學。注意與后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識的銜接作鋪墊。并與ATP的結構、功能、轉化 的知識渾然一體,為進一步學習后面的知識奠定基礎。

  5、ATP的利用

  一是主要講清楚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與ATP的分解和合成關系;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讓學生在看懂圖解的基礎上,再依據教材51頁的圖解,討論ATP還有哪些用途,從而對該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

  6、總結鞏固

  從生物進行生命活動耗能的知識和ATP的基礎知識方面進行總結,構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并最終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最后增加補充練習以鞏固。

說課稿 篇9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第29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這一課時是通過學習嫦娥的故事,讓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民間故事有所了解。

  今天聽了湛江市第八小學周老師上的這一課時,受益匪淺。周老師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課為本,通過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把握故事主人翁嫦娥獨居廣寒宮的心境。

  一、以故事引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周老師在黑板上抄寫了這首詩。然后提出:關于嫦娥的傳說,民間有兩種版本,有哪位同學可以自愿上來給我們講講嫦娥的故事呢?通過這一環節,把學生帶進了情境中,完成了完美的導入過程。

  二、讀中感悟,感受主人翁的心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周老師首先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在黑板上標出斷詞的位置,同時為難以理解的字詞注明含義。然后要求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提出:有哪位同學可以給我們翻譯一下這首詩歌?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感悟詩意,在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這一環節,完全符合新課標自主探究學習的要求。同學們說出自己的理解后,周老師及時進行小結,并板書,在詩句的后面寫下詩句的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認真做好筆記。講解完整首詩后,要求學生反復地朗讀詩句及詩句意思。在朗讀過程中,周老師很注重學生的語調,通過那低沉的語調體會嫦娥孤獨寂寞的心情。

  三、及時鞏固,輕松而高效。

  周老師要求學生邊想象情境邊朗讀,體會詩意。提出:請幾位同學分別到講臺上指著詩句來串講詩句的意思。我覺得這種方法十分好,可以及時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思,而且,通過學生自己表達出來,印象更為深刻。這種及時鞏固,輕松又高效,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練習,實現學法遷移。

  周老師在學習完本課時后,提出:相信同學們還知道許多有關我國的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現在,我想請幾位同學上講臺來給大家講講你知道的故事。同學們有的講《七仙女》、有的講《精衛填海》、有的講《地藏菩薩》……,這一環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了師生間很好的互動,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并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更多的故事,實現學法遷移。

  聽完這節課后,我想向周老師提一點意見,如果周老師能夠運用電教媒體或者其他教學工具效果會更好一些,那樣更直觀,比如像“屏風”這樣的詞,若有圖片,同學們會更容易理解。

  總而言之,周老師教學準備充分,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合理新穎,課堂上能構建出師生良好互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與溝通的良好氛圍。這節課是一節成功的課。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和分析介紹了水的組成,說明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又學習了一種新的物質——氫氣,并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在課題之后還提供了稍詳細些的資料——水的組成揭秘,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系統知識。

  本節內容是為今后學習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筆,對正確書寫化學符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倭私馑奈锢硇再|。

 、谕ㄟ^電解水的實驗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它的化學式為H2O。

 、哿私鈿錃獾男再|。

 、芰私鈫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區別。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和運用知識等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態度。

  (2)在教學中滲透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

  (3)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 教學重、難點

  實驗探究認識水的組成及區分單質和化合物是本課題的重點;從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是本課題的難點。

  4.教具準備

  直流電源、水電解器、電解用水、火柴,木條,酒精燈,小試管、投影儀。

  二、說教法

  創設學習情景→實驗探究→驗證實驗→講解總結

  三、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

  1.探究學習

  學生在觀察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

  2.多種感官協同法

  化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需要耳聽、眼看、腦想、手寫等結合起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做好以下指導:指導正確使用教科書;指導學生正確聽課。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學習情景

  在上課之初,先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

  觀看之后,學生意識到人們對水寄予的感情和人們對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不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種生物體內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資料

  生物體內都含有水

  2、實驗探究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種元素。直到18世紀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拉瓦錫通過對水的生成和分解實驗的研究,才確認水不是一種元素。

  [引導學生看課本P45資料(水的組成揭秘)]

  拉瓦錫讓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槍管,得到了“易燃空氣”,而我們通過電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氣”,并可以揭開水的組成秘密。

  取水電解器,加入電解用水,接通直流電源,觀察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電極上和試管內發生的現象。

  在做實驗之前,提醒學生注意:

  1.提示學生觀察兩電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有何差異。

  2.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氫氧化鈉。

  實驗完畢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得出現象:

  ①通電后,兩根電極上都出現氣泡,即產生氣體,氣體都是無色的。

  ②一段時間后,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3、驗證實驗

  在得出上述現象后,緊接著問:

  兩極上得到的氣體分別是什么呢? 在前一單元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驗證氧氣的方法,自然會想到用木條去檢驗。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試管1中的氣體,用點燃的木條檢驗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向學生提問試管1和試管2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

 、僭嚬1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谠嚬2中產生的氣體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火焰顏色呈淡藍色。

  教師在學生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講解試管2中產生的這種無色氣體叫氫氣,它在空氣中能夠燃燒且火焰顏色呈淡藍色,它就是拉瓦錫所謂的“易燃空氣”。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得出以下結論:

 、倥c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谂c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一種新的氣體叫氫氣。簡稱負氫(父親)

  4、講解總結

  教師向學生提出: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氧氣和氫氣兩種新物質,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變化表示出來。

  這個反應的反應物為水(化學式H2O),反應條件是“通電”,生成物為氫氣(H2)和氧氣(O2),所以此反應可表示為:水 氫氣+氧氣。

  由此可見水中含有氫(H)、氧(O)兩種元素,即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教師向學生提出:電解水這個反應屬于前面我們所學過的哪一種反應類型呢?為什么?

  要求學生回答:因為它的反應物只有一種物質——水,而生成物有兩種物質——氫氣和氧氣,滿足“一變多”的特點,所以它應該屬于分解反應。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氣體——氫氣,大家對于氫氣了解多少呢?

  學生討論后得出:

  1.氫氣是一種可燃性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2.從網上了解到,氫氣是一種新型能源,將會是未來世紀最主要的能源;

  3.查閱資料可知,若是不純的氫氣燃燒會發生爆炸,所以在點燃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4.氫氣名稱的可能與它的密度有關,因為“輕”“氫”諧音。

  看來大家對于氫氣了解得還真不少,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有關氫氣的知識。

  誰能描述出氫氣的有關物理性質呢?

  1.從電解水的實驗可見氫氣是一種無色的氣體,若聞它的氣味,還會發現它是一種無味的氣體;

  2.試管2內既有氫氣又有水,而氫氣的體積沒有減少,可見氫氣是一種難溶于水的氣體。

  向學生展示氫氣爆炸的投影。

  氫氣具有“可燃性”這個化學性質。那么該如何去檢驗氫氣的純度呢?你能結合課本圖3—3進行描述嗎?

  學生討論并總結: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燈的火焰。然后移開拇指,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如果聽到很小的聲音,則表示氫氣較純。不純的氫氣不能點燃,需重新檢驗氫氣純度,直到聲音很小表示氫氣較純了才能點燃。

  接著提問:是不是只要空氣中混有一點點氫氣或氫氣中混有一點點空氣在點燃時就會發生爆炸呢?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作出結論

  我們知道,世界上絕對純凈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氣中有一點氫氣或氫氣中有—點空氣點燃就會發生爆炸。它有一個限度,我們稱為爆炸極限。若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點燃時就會發生爆炸,這個范圍就是氫氣的爆炸極限。

  剛才還有同學說到了氫氣名稱的由來,這確實與它的密度有關。在相同的條件下,氫氣是所有氣體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說,它是最輕的氣體,因此,它的名稱為“氫氣”。

  在能源逐漸短缺的當今世界,氫氣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國科學家看好。 展示下列資料

  新型燃料——氫氣

  現代世界所使用的礦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氣,它們燃燒后產生較多的氣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尋找一種不會產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國科學家努力的目標。

  氫氣作為燃料行許多突出的優點:第一資源豐富、以水為原料;第二燃燒時放出的熱量多;第三燃燒產物是水,無毒、無污染,且可以循環使用。所以,氫氣被稱作綠色能源。

  據報道,1988年,前蘇聯采用液氫及天然氣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進行了圖—154噴氣式客機的試飛。日本研制的氫引擎汽車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研制的以氫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貨車已經接近實用階段,大眾汽車公司研制的10輛燃氫汽車,已試運行8萬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輛用氫氣和氧氣作燃料動力的無污染出租汽車已在美國紐約街頭亮相。這輛名為“千年出租車”的環保汽車幾乎聽不見任何嗓音,尾氣排放量為零。

  盡管氫能已在一些國家進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這種綠色能源并沒有被普通使用,這是由于氫能屬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別的能源來制取,加之生產成本高,經濟上也劃不來,所以尚不能普及。

  科學家們預汁,21世紀氫能將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為人類造福,城市空氣污染狀況將因此顯著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將因此進一步提高。

  可見。氫氣真是未來世紀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并能為氫氣的普遍使用作出貢獻。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水電解生成的氧氣和氧氣的組成與水的組成有什么不同。教師寫出氫氣(H2) 氧氣(O2) 水(H2O),啟發學生從元素種類的角度去考慮。

  學生討論后發現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而水卻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

  你能說出以下物質是由幾種元素組成的嗎?

 、勹F(Fe) ②銅(Cu) ③過氧化氫(H2O2) ①高錳酸鉀(MnO4) ⑤四氧化三鐵(Fe3O4)

  答案:分別是①1種 ②1種 ③⑤兩種 ①3種

  對學生講解化學上我們把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如氧氣(H2)、氧氣(O2)、氮氣(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

  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單質和化合物就是根據純凈物中所含元素的種類來進行分類的,可見分類的方法在化學科的學習中運用的非常的多。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是由氫(H)、氧(O)兩種元素組成的。我們還通過電解水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在這個實驗中我們看到水在通電的情況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我們還簡要介紹了一些有關氫氣的知識。根據水、氫氣、氧氣等物質組成中元素的比較,我們還了解了單質和化合物。

  五、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水的組成

  一、電解水實驗

  現象:①兩極都產生無色氣體。

 、谂c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二、驗證實驗

  結論:1.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2.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一種新的氣體叫氫氣。

  水(H2O) 氫氣(H2)+氧氣(O2)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三、氫氣(H2)

  1.物理性質:無色、無臭、難溶于水。

  2.化學性質:可燃性(產生淡藍色火焰)。

  3.驗純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酒精燈火焰,移開拇指,若聽到很小的聲音,則表示氫氣已純。

  4.爆炸極限:4%~74.2%。

  四、單質和化合物

  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實用】聘用合同模板集錦十篇09-04

【實用】擔保合同模板集錦十篇10-15

實用的聘用合同模板集錦十篇07-11

實用的擔保合同模板集錦十篇10-25

【實用】離職申請書模板集錦十篇02-01

實用的語文教學總結模板集錦十篇11-06

實用的仲裁申請書模板集錦十篇12-16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實用】個人授權委托書模板集錦十篇01-21

實用的離婚的協議書模板集錦十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