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8-14 09:47:1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6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對稱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學生對于對稱現象并不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筑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的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教材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先通過蜻蜓、樹葉、蝴蝶、京劇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提供了一個剪衣服的活動,再讓學生仿照書上的步驟隨便剪一剪,使學生看到,在剪的過程中,只要把一張紙對折,兩邊完全重合,剪出來的就是軸對稱圖形,從而通過折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使學生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性。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認識、發現、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正確判斷。

  2、難點:探索某些對稱圖形的對稱性。

  二、說教法

  我先從孩子們感興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來咱們班做客談話導入,并告訴學生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幫米老鼠貼耳朵的游戲中,即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又揭示了課題,達到了愉教娛樂的目的。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沒有按照例1的模式進行教學,而是將教材進行了改動,用卡紙剪了學生都比較喜歡的小動物——蝴蝶、小魚、七星瓢蟲,這些動物都是典型的對稱圖形。在出示這些動物時,我設置了一個讓學生猜一猜的環節,對這些動物對折出示,依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說發現了什么?生邊匯報,師邊演示對折,既形象又生動地讓學生體會到對稱的含義,并引出對稱軸,師先示范畫,然后叫學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書上做一做,先判斷是不是對稱圖形,再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這樣進一步鞏固了對稱圖形的特征,又加強了對稱軸的概念。

  在鞏固練習時,我又設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寶箱的闖關游戲,并根據這些練習題的特點各起了一個象征性的名稱,如“火眼金睛”,看誰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這些漢字和數字中找出對稱圖形。又如“是真是假”,讓學生判斷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并說說為什么?再如“爭先恐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的例子。通過這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日益高漲,既鞏固了本課的知識,又滿足了孩子們愛動的天性;還滿足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拓展部分,讓學生動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對稱軸,這部分知識是本課的難點,通過邊實踐、邊匯報,讓學生得出結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又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過老師給孩子們送禮物,現場給學生剪一個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動手也剪一個對稱圖形,進行展示、互評、欣賞,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又揭示了對稱圖形的對稱美。本節可一直圍繞“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展開的。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運用了豐富多彩的課堂評價語言。如:“你真勇敢,聲音再大一點就更棒了!”“你的聲音真好聽,繼續努力吧!”“你的思維真獨特,我都沒有想到!”……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及時地進行調控,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體驗不同程度的樂趣。

  三、說學法

  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她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運用了探索、實踐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如從一開始,我就給學生提出一個要求,“干什么都要‘比著干、搶著干、爭著干’,看誰最聰明?看哪個小組最團結?小組、個人都有小小的獎勵。有了競爭機制,每個人不再是旁觀著,而是參與者。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貼一貼、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老師的主導性。

  四、說過程

  激趣趣導入

  1、今天我想邀請一位可愛的動畫明星和咱們一同來上課,你們愿意嗎?(愿意!)瞧,它是是誰呀?(米老鼠),對!是可愛的米老鼠。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鴨。現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請出來,大家歡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誰愿意幫米老鼠把耳朵貼上。(生貼,生評)貼這行嗎?(不行)為什么?貼這行嗎?(行!)為什么?(因為左右兩邊的位置一樣)。對,你說的真不錯,咱們可以把左右兩邊耳朵的位置說成對稱,(板書課題)。在這里你還能說什么是對稱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對稱的?(生找,并匯報,師評)

  講授新課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這么多的有關對稱的例子,咱們給自己一點掌聲吧!看到你們這么棒,有三位可愛的小動物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愿意嗎?(愿意!)先來猜一猜他們是誰?(蝴蝶、小魚、七星瓢蟲)師邊說邊板貼。

  2、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左右兩邊一樣)我們把左右兩邊完全一樣的圖形,就叫作對稱圖形,(補充板書圖形)這些都是對稱圖形,(生邊說,師邊示范對折)

  3、使左右兩邊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師用虛線把它表示出來,這條線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誰知道?不知道的學生打開書第68頁找一找。(對稱軸,生說師板書)小魚的對稱軸在哪里?誰來畫?(請一名學生來畫,其他學生觀察)七星瓢蟲的對稱軸在哪里?誰來畫?(生板演)(生評、師評)

  4、剛才咱們認識了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現在也動手畫一畫這些圖形的對稱軸,畫之前先來判斷一下這些圖形哪些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為什么?然后再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師巡視指導,點評。

  鞏固練習

  1、瞧,老師給咱們班的同學帶來一個寶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寶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嗎?(想!)誰來開啟百寶箱?(生依次從盒子里拿出闖關的題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爭先恐后)這里有三個游戲,你們想先玩哪一個?(生選擇,進入游戲環節。)

  2、剛才在游戲中表現了同學們聰明才智,現在老師想看看同學們的小手是否靈巧?趕快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依次折出它們的對稱軸。在折圓形的對稱軸時,師須加引導,直到學生說出無數條。(無論怎樣折,我們發現圓的兩邊都是一樣的,這樣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嗎?)

  3、冬天來了,有一個節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誕節,我準備了提前送給咱們班同學一棵圣誕樹。現場剪圣誕樹,師剪,生觀察。然后,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動手剪對稱圖形。剪完的同學四人小組進行評價,小組內挑選一件最滿意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請大家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對稱圖形的對稱美。

  小結

  這節課,你上的滿意嗎?(生評價)我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大家能夠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賞的眼睛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成功的體驗,讓我繼續楊帆,在課改中遠航,每到一站,你都會收獲更多的驚喜。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3的乘、除法》。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已經學會用10的乘法以及5.2.4.8.7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3的乘法口訣的編排,與7的乘法口訣類似,包括例題、練一練。在例題中編出乘法口訣,在練一練中用乘法口訣算乘法。由于學生在已學的乘法口訣時已有編制口訣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教材在這里創設了活動情境,預留了需要學生思考和填寫的空白,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實踐3的乘法的形成過程,理解3的乘法含義,培養他們的探究和推算的能力。

  2、熟練掌握3的乘法,并會用3的乘法口訣求商。

  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手機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3的乘法意義,編撰乘法口訣,熟練進行3的乘除法運算。

  2、會用3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推導3的乘法口訣和討論怎樣記憶時分別運用直觀演示、實踐探索、觀察比較、演繹概括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利用相鄰乘法口訣間的聯系來理解并記憶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復習已學過的乘法口訣

  2、通過搶氣球搶答口算。

  3、情景導入

  師:出示幼兒三輪車,一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就是一個3,兩輛呢,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呢,就來學習下3的乘、除法。等我們學過后呢,再來幫小兔子解決它的難題。

  二、自主探究

  建構新知

  (一)主動建構3的乘法

  1、觀察與思考

  出示媒體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思考、感知。

  2、操作與感悟

  (1)學生獨立完成:畫弧線、填數、寫出幾個幾。

  (2)交流描述強化乘法含義。

  〖放手讓學生觀察、思考、實踐、描述,讓學生深深體會3的乘法的產生,充分理解3 的乘法意義,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

  3、探尋規律合編口訣

  (1)獨自推算下列一組算式的.積

  (2)想一想:這一組乘法題有什么規律?

  (3)編一編

  a、想一想,編口訣時要注意什么?

  b、同桌合編3的乘法口訣。

  〖在推算出一組乘法算式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規律,并讓學生想一想,編口訣時要注意什么?而后讓學生兩人合編口訣可以大大降低編撰口訣難度。

  (4)說一說

  a、指名介紹所編的乘法口訣

  b、說說編乘法口訣時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乘法口訣

  (5)看看想想:3的乘法口訣中有幾句是新學的?

  4、自尋方法熟記口訣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熟記3的乘法口訣

  a、給學生1分鐘熟讀口訣

  b、賽一賽:看誰背得又對又快。

  c、講一講:熟記口訣的方法

  5、獨立寫出交換題。(寫后看書校對)

  〖自尋方法、熟記口訣,給學生一分鐘自由空間,教師要巡視,指導學生快讀,比賽時請好學生引領,再分小組背,男女生背,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兩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二)互動推出3的除法

  1、小組合作

  找出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

  2、交流核對板書如下

  三六十八

  36=18 183=6 63=18 186=3 3、

  在找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時,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熟悉加減法的兄弟姐妹,將它引進乘除法,學生很容易掌握,并且能加深對乘除法之間關系的理解。

  三、有關3的乘、除法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能做到看清題目,理解題目,能靈活應用3的乘法口訣)

  p43 題1、每束花里有3朵郁金香,小亞買了6束花,里面一共有多少朵郁金香?

  算式:36=18(朵)

  答:里面一共有18朵郁金香。

  師:做這個題目時,小朋友們一定要先弄清楚圖意,想一想這里有幾個幾。然后運用相關的口訣就能很快的得出結果。

  p43 題2、二(1)班有24個人參加環保活動,每組3人,可分幾組?

  算式:243=8(組)

  答:可分8組。

  師:這道題的已知信息時有24個人參加環保活動,每個組3人。要求可分為多少個組,就是把24分成幾組才能得到每組三人,求的是組數,用除法計算。

  p43 題3、窩外有3只小雞。窩里的小雞只數是窩外的3倍,窩里有幾只小雞?

  算式:33=9 (只)

  答:窩里有9只小雞。

  師:這道題已知的信息是窩外有3只小雞,而窩里的小雞是窩外的三倍,就

  是求3只小雞的3倍是多少,求的是窩里小雞的總數,用乘法計算。

  p43 題4 計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鞏固復習拓展練習

  (熟悉并鞏固3的乘法口訣,并能靈活應用)

  1、拓展

  a、12=()3 24=()2

  b、3=()()=()()=()()

  〖此環節看似多了一點,但在處理上較靈活:題1、題2采用口答,題3、題4直接寫答案,在時間上可以快許多。拓展題是將所學知識進行適當延伸。

  五、總結

  1、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為什么要對熟記3的乘法口訣?

  六、課后作業

  練習冊3的乘除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教材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九單元以親近大海為主題的關于“統計”的知識。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屬于“統計與概率”的知識。數學課程標準增加了統計的有關內容,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對數據統計的過程要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本節課的統計知識是學生第三次接觸統計知識,在一年級上冊以“我又換牙了”初步認識了統計。在一年級下冊以

  “我們的鞋碼”為主題學會了用“正”字的方法進行統計數據。通過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感受到了統計的意義,形成了簡單的統計意識。能夠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有了這兩部分知識做基礎,我們二年級上冊的教材設計了以“親近大海”為主題,學習有關分類統計的知識,它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的基礎。

  從“統計”這兩個字眼上我們不難發現,它是讓我們帶領學生去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前兩冊統計的學習是這樣的,那么本節教材的學習更是這樣。這正是課程標準中提出并倡導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我想本節課在如何引領學生去經歷學習的過程,去品嘗學習的樂趣,去享受成功的喜悅上顯得更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

  知識目標是:結合現實情境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感受分類統計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一致性,。

  能力目標是:結合實例,培養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發展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是: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探索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不同的分類標準。

  三、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下面的教法和學法:

  1、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設生活情境。學生通過夏天海濱浴場上呈現出豐富的數學信息,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對分類統計的學習。

  2、引導學生在主動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為主,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的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與同伴一起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養成。

  3、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學習習慣和情感態度。

  四、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作了以下準備:課件、學生2份題簽等。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體驗分類統計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一致性。與一年級統計內容相比,最大的區別是讓學生學會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并加以統計。本節課的統計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那么如何來突破重點和難點呢?我們的教材是呈現了一幅夏日海濱浴場這一學生特別喜愛的場所,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組織學生提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兩個重點問題。根據第一個問題,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標準來分類統計的方法。第二個問題重點就是組織學生鞏固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的方法。面對教材的這種情況,我有兩點自己不同的處理方法:

  首先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游泳的人數減少了幾個,呈現出了一幅比較清晰的畫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學生受到人多的干擾,為順利學習分類統計做好基礎。這也正是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作為實驗教師可以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說法。

  其次在解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這一問題中,我們書上直接給出了兩種分類統計的標準:一種是按男女分,一種是按是不是戴游泳帽分。我在設計時感覺根據知識和經驗,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探究出分類統計的方法,就把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設計為小組合作探究來學習,而不是直接給出按標準。我認為這樣做即使學生探究不出分類的統計方法,在這個探索活動中學生也將得到其他方面的鍛煉。而且,只有在他們探究的過程中參與交流,老師才能了解學生的原始思維狀態,把握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自主的建構知識。

  有了我對教材的認識和我備課的這些想法,以及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拓展應用,鞏固深化。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首先通過談話的形式導入,再播放一段美麗的海邊錄相,引出書上的主題圖,再重點提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2個問題?在本環節我注意了3點:第一點讓學生猜一猜錄像中跑向大海的小朋友去干什么?引起學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第二點在學生充分識圖后,我注重了從下到上,有順序的進行了一個小總結。這樣做的目的是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第三點在學生提完問題后我注重了一個全面性的總結。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通過一幅圖提出的問題是多樣的,今天就重點來解決2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以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中,通過老師引導學生探索按不同分類標準統計“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達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分了三個小環節完成:

  第一個小環節:討論解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首先讓學生思考: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匯報交流啟發他們說出不同的分類統計方法,如:可以按性別分類統計,可以按是否戴游泳帽分類統計,可以按是否戴游泳圈分類統計。在交流匯報這個環節中,不怕花大量時間,努力營造一種民主、愉快的氛圍,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方法,讓學生既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學會傾聽同學的觀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成為一種需要。在完成統計表時,讓同位合作選擇一種或兩種分類方法完成統計表,初步掌握分類統計的方法。

  我認為在探索活動中,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必不可少。獨立思考能很好的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創新精神,但是他們因為受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局限性,有的思考結果可能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交流能讓他們對自己的思維結果積極的進行反思,逐漸走向合理。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交流的一是和能力,但是在傾聽他人的觀點并對其合理性的進行判斷的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數學生局限在表述而非溝通的意識里。交流沒有積極的反思與回顧,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努力營造了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采用3人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第二個環節:組織學生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多樣性。讓學生觀察3個統計表,通過提出并解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分類統計時,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一致性。初步感知分類統計的意義。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中在組織學生展示時把評價的大全交給了學生,如:你認為這種方法怎樣?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可以嗎?等等培養學生有意識的思考每一個觀點,每一個意見和建議。在思維的碰撞中完善自己的認識,獲得思維的發展和廣泛的活動經驗。

  第三個環節學生獨立解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采取的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掌握分類統計的方法。

  3、借助剛才統計的感性材料,比較新舊統計知識的不同,來幫助學生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和方法,在整個環節中都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展示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合作的興趣,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活動的主體。

  我這樣分3個層次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層層遞進。

  三、拓展應用,鞏固深化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是這樣的:先由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匯報交流,并說出統計的方法,再有其他人評價補充。這樣處理目的是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也體現了“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理念。

  《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生數學的重要性。為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這一新的教學理念,在學生探索分類統計的方法以后,我告訴學生分類統計能讓我們對統計對象了解的更清楚,生活中有許多事物都要用到分類統計,說一說你想統計什么?準備怎樣統計?為學生提供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數學問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和態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附:板書設計

  統 計

  1、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乘法豎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4、65頁。簡單的乘法豎式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減法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以后學生進一步學生多位數的乘法豎式做充分的準備。在計算時嗎,學生往往忽略了豎式的擺放格式及積的位置,從而造成今后學習稍復雜的乘法豎式時的困擾。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極為重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對象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但抽象邏輯思維較弱。

  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本節課,我采用電教手段,利用flash軟件,設計了多個動畫畫面來進行輔助教學。大大的方便了學生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主動去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我首先出示這個畫面,并說:秋天來了,天高氣爽,請看,小天使來我們班做客了,她還帶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呢。這么設計,目的在于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并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意境中來。在學生進行計算時引導學生回憶做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而為這節課的乘法豎式計算埋下伏筆。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我又出示這張畫面,小天使見大家那么聰明,她又帶來了一個問題,觀察畫面,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怎么列式?通過這樣一問,學生可能列出4+4=8、4*2=8、2*4=8三種算式,我選擇4*2=8這個算式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初步嘗試之后,我請做出來的同學上臺展示,并讓她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我則結合學生的方法邊板書整理邊強調:當積是8時,8的位置應在哪?讓學生明確:積的位置要跟第二個乘數2對齊。接著讓學生認識乘法豎式中各部分名稱。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鍛煉他們探究新知的能力。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在學生初步掌握乘法豎式計算后,我趁熱打鐵,又出示這樣的畫面說:你看,小天使難不倒你們,她走了,可小猴又來了。他在問我們呢:我一共有幾個桃果?怎么列式計算?我想學生會有以下兩種算法: 5*7或7*5,我則強調第二種方法的算理:有5個盤,每盤7個,就是5個7,在學生理解算理后讓學生根據算式列豎式計算并匯報計算情況。在學生匯報時我追問:這個算式的積是35,是兩位數,你們是怎么擺放的?這個環節正是本課的難點。我預想到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讓學生判斷哪種方法正確,為什么?通過讓學生進行判斷,使學生再次明確當積是兩位數時,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豎式計算。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升。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第一題我以填空的形式來讓學生注意積的擺放位置。 第二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以此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 第三個練習是多項填空題,這樣的設計既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又鞏固算法與算理。激起了全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回顧總結,點撥學法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我想今天的課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獲,能跟大家談談嗎?(這樣設計,讓學生能總結出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讓學生在總結知識的同時,將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也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體驗更豐富,讓學生更加喜歡充滿智慧與感情的數學課堂)。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數松果》是北師大版第三冊教材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習乘法口訣的起始課。舊教材在學習口訣的編排上以2的乘法口訣為開端,而北師大版教材則是以本課即“5的乘法口訣”為切入點來學習的,這樣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的生活化,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于他們自覺進行自主性的探究學習,更便于學生運用方法的遷移來學習其他口訣,因為5的乘法口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學習時可以利用直觀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口訣。

  (一)、學生分析:

  大部分學生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他們已能根據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結合情境用數數或連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這些知識儲備都為學生在本課進行自主編制口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且有一部分學生對乘法口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訣。

  (二)、教學目標:

  1.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使學生知道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使他們產生自覺記憶口訣的欲望。

  2.能夠歸納學習步驟,掌握乘法口訣的學習方法。

  3.掌握5的乘法口訣,會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5.有機地重組教材,以“五環旗”為整節課的學習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編制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記憶5的乘法口訣

  (四)、教學設想:

  教材主要包括“數松果”、“算一算”、“練一練”三大塊,根據教材內容主要設計了“情境導入”、“探究性學習”、“游戲”、“應用”四大部分。重點從導入的處理、探究性學習過程的安排、乘法口訣學習方法的掌握三個方面來說一說。

  1、重設情境,激情導入。

  新課程在教學中非常注重三維目標的整合,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而且非常關注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強調了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于是,我改變教材中“數松果”的情境,用北京奧運開幕式及運動員奪冠的片段為情境導入,以此為契機,利用多媒體展示了舉行北京奧運會時人們各種興奮歡呼的場面,在一個個精彩的片段和歡呼聲中,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奧運的激情在不自覺中已被成功激起。然后出示奧運五環旗,由學生說說對它的認識,教師再進行簡單介紹。

  2、重組教材,自主探究。

  ①“五環旗”及“算一算”兩部分的整合。

  在新課探究這一環節中,原本教材分“數松果”和“算一算”這兩大部分,潛意識已經把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松果?”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割裂為先用最基礎的數數的方法來解決,而后才是采用根據圖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學生對于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有了充分的知識準備,根據學生這一實際情況,我將教材中的“數松果”這部分換成“五環旗”的內容,并與“算一算”這部分進行有機的整合,在導入部分教學完后直接出示9面五環旗,讓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在學生自主提問以后,便將“一共有多少個環?”這一問題拋給學生,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適應于自己知識基礎的方法進行解決,而且將這一環節安排小組活動,這樣每個學生不僅可以有自己的方法,還能夠獲取別人的好方法。這樣將教材的有效整合,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的空間,而且更能夠適用于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

  ②.口訣的學習。

  在學習口訣這部分內容中,設計時力求將情境圖、算式、口訣三部分聯系起來,整段教學流程突出“簡化”二字。讓學生從理解圖意出發,根據圖意將具體的圖抽象“簡化”成用乘法算式表示,再根據有關5的乘法算式的規律,將5的乘法算式“簡化”成5的乘法口訣,即“看算式編口訣”。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便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口訣”是由生活實際中逐步抽象、簡化成數學知識的,且能充分體會到口訣的作用,自覺產生記憶口訣的欲望。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來自大慶市讓北第一小學的數學教師閆緒萍,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第三冊第四單元《分桃子》。

  經過教學實踐和網絡教研,我對本節課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分桃子》一課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了2~5的乘法口訣之后,在正式開始學習除法的意義之前進行教學的。除法的本質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概念前,做這樣的安排,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意義,為下一步學習除法,打下充分的認知基礎。教材設置了分桃子等系列活動,將平均分的意義滲透于活動中,

  二、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的乘法的意義,具備較好的讀圖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已經具備一些分東西的生活經驗,對于平均分也有一定的體驗。

  三、教學目標:

  在初稿中,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的方法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

  3、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個數小于份數。

  經過與論壇中其他老師的探討,認為在之前確定的教學目標中,過于強調知識技能目標,所以我將教學目標修改如下:

  1、知識技能目標: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2、數學思考目標: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問題解決目標:能借助學具或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的方法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態度情感目標: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互相學習的團隊精神,并且在交流中學會表達和傾聽。

  新的教學目標中,增加了對于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

  四、教材處理

  我曾經想把“分骨頭”改成“18個骨頭,每只小狗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狗?”突出另一種分法。但是經過研討以及對《課標》相關部分的學習,我意識到教材實際上將平均分的幾種情況滲透在不同的“分一分”的活動中,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教材要傳達的信息。這樣的編排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因此,在教材處理上,我基本上尊重了教材的編排。在練習中,增加了問題拓展、聯系生活實際以及開放性的問題。

  平均分的今后學習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確定教學重點為初步認識“平均分”,體會小數目平均分的過程。

  因為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于分不完的現象體驗較少,因此確定教學難點為體驗“分不完,有剩余”的平均分。

  五、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了“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著以上原則,我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卡通形象的心理特點,上課伊始,我設計了“小鹿過生日”的生活情境。伴隨著動聽的《生日快樂》的音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了課堂上。緊接著畫面出示參加生日聚會的小動物和一大堆好吃的東西,好吃的應該分給誰,怎么分,分一分的問題自然提出。

  論壇中有老師提出這個情境過于老套,建議換一些新穎的情境。但是經過考慮,我還是保留了最初的設計。我認為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過生日”還是非常有趣的一個情境,另外,這個情境與接下來“分桃子”的環節比較統一。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在本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環節。

  第一層次,利用“分桃子”的情境,學生兩人討論,把8個桃子分給兩只小猴,感受“隨意分”和“平均分”的不同,明確“平均分”的特殊性,初步認識“平均分”。

  第二層次:利用“分小魚”的情境,學生四人一組,用小棒代替小魚進行活動,分好后,小組表演“分小魚”的過程。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同時,側重學生體會小數目的平均分的過程,感受不同的方法。

  第三層次:利用“分骨頭”的情境,再次鞏固平均分的意義,在此環節中,鼓勵學生脫離學具,獨立完成,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操作水平引向表象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發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實際授課中,第一環節學生的反應就超出了預設,孩子們直接選擇了把8個桃子分成4和4,對其他“隨意分”的分法產生了猶豫。經過和網友們的討論,我意識到,孩子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應,恰恰是因為他們從生活中已經獲得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教師應該預設到學生的反應,適當的引導學生。所以在本節課的詳案中,我設計了以下問題:你為什么不敢說?學生可能說覺得這種分法不合理,不公平,我接著問,怎樣才是公平的分法?為什么說這種分法公平?這樣就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公平的分法“平均分”。

  三:鞏固實踐,拓展延伸

  此環節在前期設計中,我是完全按照教材上提供的習題進行設計的。在有余數的那道題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為什么剩下的一個不能再分了?”“如果每個人再分到一個氣球,至少還要拿來幾個氣球?”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分不完、有剩余”這種情況的理解,突破難點。

  進過研討,我增加了一些辨析性的問題和開放性的問題。我將“”分鉛筆“一題增加了一問,讓學生將“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還增加了一道“分蛋糕”的題,讓學生親自動手,用正方形的方格紙代替蛋糕,將一個正方形的蛋糕平均分,這樣的設計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戰性,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經過本次網絡教研,我收獲很多。對于本節課來說,最大的收獲是:教學要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去進行設計。對我自身來說,最大的收獲是得到了眾多老師和網友的幫助,我會將教研進行到底。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性說課,謝謝各位評委!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6篇】相關文章: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二年級數學下冊《平移和旋轉》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有關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10-04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高中高一數學說課稿模板12-28

二年級數學上冊《分蘋果》說課稿12-24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說課稿11-04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認識線段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