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五年級數學說課稿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認識梯形特征,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的編排不同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沒有安排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想,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使學生進一步學習用轉化的方法思考。教材中的插圖給出了轉化的操作過程,同時繼續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學生理解。在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概括總結,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進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學的計算公式,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過例題進一步說明怎樣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相應的練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能正確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我采用了“活動探究”、“小組合作”“猜測—驗證”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相互合作,主動探索,通過猜測,驗證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學法:與教法相結合,主要通過復習舊知——提出猜想——檢驗猜想——抽象概括——鞏固提高——概括小結過程,使新知識轉化為舊知,新知、舊知有機的融為一體,讓學生把新知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
事實說話
三、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鋪墊誘導
復習求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要求學生回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復習提問,從而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奠定基礎。
復習梯形的特征。拿出梯形的圖形,回憶梯形的特征(上底,下底,高,面積)。
2、誘發猜想,主動探索
啟發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大膽提出猜測,激發學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給出一般梯形(上底,下底,高),老師提出疑問:你們如何去求梯形面積。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這樣既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生:打算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梯形的面積。
生: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辦法,用兩個相同的梯形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計算梯形的面積。
3、驗證猜想,體驗成功
根據猜想,給出多個相同或不同的梯形模具和記錄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并讓不同的驗證方法在實物投影儀上加以演示,使學生感受“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并敘述梯形與轉化后圖形之間的關系。
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
平行四邊形的高=梯形的
4、抽象概括,總結提高
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感悟出了梯形面積公式,但不一定講得清道理,有的學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基本處于“悱”、“憤”狀態。這時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接著就重點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原梯形和所拼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生共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時候計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nbs
p;
所以兩個相等梯形面積=
因此一個梯形面積=
字母表示:
5、加深感受,完善結構
學生對一般梯形的面積推導已經有了深刻認識,但對梯形的知識結構還不夠完善。這時老師就應繼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深化。提出問題:是否任意梯形面積都可用這個公式計算呢?出示不同的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模具,讓學生小組動手實驗,自己研究,分析,記錄。感知“任意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且任意的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6、鞏固應用,強化提高
1)出示例3,理解題旨,學生嘗試。
2)、練習p89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運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7、總觀全課,找到收獲
利用2分鐘時間小組內交流本堂課自己的收獲,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補充。這節課在同學們自己的努力下有了這么多的收獲,你們快樂嗎?
同學們只要我們留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梯形的知識,因此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愿同學們都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平均數的應用(二)部分推測整體”是五上統計章節內容,平均數是統計學中最常用的一個統計量,在應用中,平均數除了可以用來比較同類數據的整體情況,當需要“大數據”的整體情況時,我們一般還可以用部分平均數來推出整體的水平,或者用來歸納、分析、預測全體的情況或趨向。
二、說學情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數的概念、計算以及簡單應用的基礎上教學的,之前,學生還學習過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有了一定的分析、描述統計數據的能力。通過本節課串聯的問題情境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可以使用部分的平均數來推測全體的情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中,理解運用部分平均數來推測整體情況的方法。
2、初步體會用部分平均數來推測全體的情況時選取的部分樣本要具有代表性。
3、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運用部分平均數來推算整體的情況。
教學重點:理解利用部分平均數來推測總體數據情況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利用部分平均數來推算整體的情況。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大致劃分為為三個環節,即談話引入,探究方法、深入探究,合理應用、實踐體驗,鞏固新知。
在教學設計中體現以下特點:
1、為學而教的學習內容組織。第一環節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與數學知識的自身特性入手,創設情境,引發認知矛盾沖突,激發學生內在探究學習動力。
課始,設計幫小巧解決“瓜農難題”和“花農問題”這兩個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瓜農問題”:我們的小伙伴小巧今天遇到了難題,你們愿意幫助她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瓜農有一批西瓜,大大小小共500千克,還給你提供了工具稱稱,怎樣才能又快又比較精確地推測出這批西瓜大約有多少個呢?有什么好方法嗎?“花農問題”:一塊20xx平方米的郁金香,如果以市場平均每支郁金香3.00元計算,這片郁金香能收獲多少元?你能幫他比較準確地推測出來嗎?圍繞著“怎樣又快又準確地估測出整體”這一核心問題,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為揭示數學概念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在對比中完善問題解決的策略第二環節在學生初步掌握整體推測部分的方法后,媒體再次呈現“瓜農”和“花農”問題,通過提問““兩農問題”在解決過程中的相同之處?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策略,再交流、歸納、補充,完善對此類問題解決的策略。
在學生掌握方法后,畫風一轉,又給出一道“精密零件”的例題,“求精密儀器的總重量?”預設學生“中招落馬”:隨機挑選幾個零件,求平均重量。20xx×平均數,引導學生重新審題:“精密零件”個個重量相同,直接稱一個,乘20xx即可。此處設計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再次引發思考:什么情況才要用部分平均數去推測整體。
3、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第三環節鞏固階段的習題設計從判斷到應用,如情景辨析(1)用10月1日到7日上海迪斯尼樂園的平均日客流量來估測十月份這一個月的總客流量。
(2)學校捐書義賣活動,老師隨機選出五年級10個同學,用這10個同學平均每人捐書的數量估測全年級同學捐書的總量。
(3)廣播操比賽,把我們班級的男生按照廣播操隊伍排列后,用前5名男生的平均身高來估測我們全班男生的身高情況。
通過辨析用部分平均數推測整體是否合理?學生內化新知。
應用環節,解決廢紙問題,結合學生實際,滲透環保教育,綜合性較高,有利思維磨礪。
整個練習應用環節,我嘗試讓學生去分析辨析,不僅要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還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比較、思考,從而對運用部分平均數來推測總體水平有更深的認識。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分數的再認識〉,教材(34~35頁)的內容。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產生的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所學習的內容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充分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理解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鉛筆若干
五、說教法和學法:
創設情境、觀察交流、歸納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由于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上課時就先讓學生寫一個分數,并說說它表示的意思。(通過讓學生寫分數、說分數表示的意思,其實是對分數意義的加深認識和理解,根據分數的意義,從而引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問題情景:
課前準備了不同數量的4盒鉛筆,上課時請4位同學到臺前,分別從盒子里拿出鉛筆枝數的1/2。其他同學注意觀察,看能發現什么問題?通過怎么拿鉛筆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要把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幾個?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根據學生拿出鉛筆的枝數不同,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1/2,而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呢?”
(三)建立模型:
通過剛才的質疑:“為什么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呢?”經過學生討論交流,請臺上同學拿出鉛筆總數進行驗證,通過驗證,一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知道是把一個整體(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幾支;二是讓學生感悟到整體相同拿出的1/2的數量是相同的。學生也就清楚的感悟到原來是鉛筆總數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結論:1/2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整體不同時,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四)解釋應用:
1、“說一說”:先是利用學生對分數的新認識,來判斷兩個小朋友誰看的頁數多,通過比較知道兩個小朋友雖然都看了自己手中書的1/3,但他們手中書的總頁數不同,也就是整體“1”不同,所以,他們看的頁數就不一樣多。使學生認識到:1/3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學生的認識進一步有了提升;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2、“畫一畫”:先判斷1/4的意義,再由1/4判斷整體“1”的具體數量是多少,最后畫出圖形,無論如何畫,只要是整個圖形的1/4是一個小正方形即可。通過畫圖,讓學生明白:當我們知道了一個分數對應的具體數量,就可以求出整體“1”。(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的理解,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練一練”: 第1題重點是利用分割法、移動法、旋轉、合并這些方法來看圖寫分數,通過看圖,思考:都是把整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占總份中的幾份?第2題重點體現涂法的多樣性。第3題重點除了體現畫法多樣性之外,還要比較平均分之后,每一個圖形的兩個1/2是否相同,重點理解“平均分”。這題其實是對:“整體不同,同一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加深理解。讓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把已經形成的抽象認識,進行了及時的練習和必要的鞏固和強化。第4題是結合“云南昭通彝良5.7級地震”和“捐零花錢”的實際活動,體驗分數的對應性,教育學生“勤儉節約”,有愛心等。
(五)回顧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讓學生自由說出來。)
(六)板書:板書與步驟同步,學生通過活動說出來的,我就把它寫了下來。
課后反思:
整節課下來,感覺教師引導得過多,不敢大膽放手,學生的參與面不夠,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辦法讓學生大面積的參與學習;沒有注意細節的處理,有些題目講的太快部分學生沒有跟上,對“平均分”的理解不透徹;沒有掌握好時間和教學節奏,以至于有點拖堂。還希望各位老師不要保守,毫無保留的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我一定虛心接受,謝謝!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的基礎上,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的教學內容,《體積與容積》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
二、說教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手、眼、腦、口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建立有關體積和容積的正確表象,從而切實掌握所學的知識,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三、說學法:
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小組交流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喜愛數學的情感。
五、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以及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難點:建立體積和容積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使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變得直觀,容易理解。通過直觀的比較使學生理解體積與容積的區別與聯系。
六、說教具
兩個量杯、兩個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狀不同的石塊、小正方體、水。有關課件、茶葉罐,可樂瓶等容器。
七、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出示課件烏鴉喝水動畫視頻。
師:看完了動畫片,誰能說說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為什么會上漲呢?是不是原來的水增加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間。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體所占空間有大小。
師: 我們周圍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只不過有的占的空間大,有的占的空間小。例如,課桌占的空間大,墨水瓶占得空間小;我占的空間大,粉筆頭占的空間小;教室占的空間大,黑板擦占的空間小。你能這樣的對比著舉幾個例子說一說嗎?(同桌互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為下面的探索活動做好鋪墊。)
2、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法。
出示兩塊形狀不同的石塊,(一塊扁狀,一塊球形的)誰占的空間大呢?,(1)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
(2)指名說說看法。
師:看來,只憑觀察我們無法判斷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辦法,看看究竟誰占的空間大呢?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不僅增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和能力。)
3、觀察實驗,感知體積的意義。
演示:將兩塊石頭放入兩個裝有同樣多水的杯子里。
師: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生口答后,師追問:
師:水面為什么會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樣嗎?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引導生理解:兩塊石塊在量杯中都會占一定的空間。所占的空間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間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從而揭示課題: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作物體的體積。(同時出示課件)
現在你能用“體積”這個詞來分別說說課桌、墨水瓶、教室和黑板擦嗎?如:課桌墨水瓶比,課桌的體積大,墨水瓶的體積小。。。。。。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有空間的大小不同。學生經歷了實驗、觀察、交流等探究過程,感知了體積的實際含義。)
4、認識容積。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來裝東西。如:可樂瓶,茶葉罐,水杯,膠水瓶,
像量杯、紙箱、可樂瓶,茶葉罐這樣能裝其它東西的物體叫容器。你還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多,哪些容器裝的東西少?(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容器。)
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裝滿水的水杯,問:哪個水杯裝的水多?
引導學生認識:兩個杯子所能容納物體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叫作這個容器的容積。
師:杯子里裝滿水,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杯子的容積,茶葉罐裝滿茶葉,茶葉的體積就是這罐子的容積。
5、區別體積和容積。
出示:用來裝小正方體的塑料盒和正方體教具。
師:誰能指出這兩個物體的體積和容積呢?
交流中使學生明白:這兩物體體積相同,但正方體教具沒有容積。只有能夠裝東西的物體,才具有容積。引導學生發現:一般情況下,物體的容積比體積小。
。
出示課件:體積與容積的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感知“容積”和“體積”的聯系和區別,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三)解決問題,鞏固應用
1、試一試(P42)
出示兩個相同小正方體讓學生比較大小,然后用4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形狀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判斷它們體積的大小。
師: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體積的大小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有關,與物體的形狀無關。(同時出示課件)
2、課件出示:(第42頁“練一練”的第4題)
(1)搭出兩個物體,使它們的體積相同。
(2)搭出兩個物體,使其中一個物體的體積是另一個的2倍。
(學生先獨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學生搭出的圖形可能會不一樣,這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體積相等,形狀可能不一樣,這樣可以為下一題的練習打下基礎。)
3、說一說。(第42頁“練一練”的第1、2題)
(課件出示插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說出理由。)
4、想一想。(第42頁“練一練”的第3題)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體現了層次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是所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
(四)評價體驗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對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經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二、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發展史(2)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的概念。、
四、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三疑三探”教學法,即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五、說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自探提示,讓學生根據自探提示1引導學生自學分數的意義,并用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4。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通過自探提示2引導學生理解分數單位,自然數的基本單位是1,分數也有單位,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讓學生總結出什么叫分數單位。3、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題,學完本節課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學會本節課。
六、教學流程:
(一)展示資料,了解分數的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請一個學生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說一說用“米”作單位,測量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在古代,人們已經遇到這樣的問題,請看第60頁上面的插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請看第60頁下面的插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有了初步再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積極傳播了數學文化。
(二)動手操作,理解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表示這樣的一份是幾分之幾?2份呢?3份呢?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理解的分數。(課件)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再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全班學生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堆蘋果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把整個地球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后借助設疑自探,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課件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拓展提高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以上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思考題,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精品】五年級數學說課稿五篇】相關文章: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人教版數學第二冊找規律精品說課稿11-08
小學數學五年級說課稿《分數加減法》11-19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說課稿11-04
牧場之國精品說課稿11-08
聾校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有余數的除法11-04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