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1-07-24 09:09:1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它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孩子們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性概念,但是所學習的圖形周長的計算,都是一些直線圖形,而這一次所要進行研究探討的,是曲線圖形的周長的計算,對于孩子們來講,轉變思維的方式是一個重點。因此這一節課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應該讓孩子們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想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并驗證等過程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意義和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2.通過讓孩子們參與測量、計算、猜想、驗證等過程,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分析、動手操作等能力并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閱讀《你知道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一套、繩子。

  學具準備:大小不同的三個圓、直尺、繩子、帶有圓形的物品等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加強啟發性和探索性,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交流、思考來探究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逐步導出和掌握計算公式。

  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①讓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②能用較規范的數學語言來表述。③能自學的盡量讓學生自學。④滲透孩子們將復雜轉化為簡單、未知轉化為已知的處理事情的方法。

  五、 說教學流程

  (一) 情景導入,認識周長。

  1、籃球運動的起源:

  【設計意圖:俗話說:良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巧妙的導入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環節處理當中,我邊口述邊播放相關的圖片,力爭實現圖文并茂。我設想:這樣的引入一定會讓孩子們頓時感到耳目一新--咦!今天的數學課怎么講這些呀?究竟上的是啥課?接下來孩子們一定會做到全神貫注的去參與。另外,這樣設計我還想達到以下幾個目的:1、打破學科界限,努力實現學科的兼容性;2、提升我的人格魅力,(數學老師不僅懂數學,還懂別的,了不起!)讓學生因愛我而更愛數學;3、以身示范,感染孩子們主動去博學多才!】

  2、切入正題:

  ①、大家可別小看這個“鐵圈”,圈太小--一個球也進不去;圈太大--進球率太高,不能真正反映球技水平,因此它是有尺寸規定的。工人叔叔在制作“鐵圈”時,如果連接處忽略不計,所用鋼筋的長度就是求--(孩子們齊說圓的周長)

  ②、在生活中找到了圓,你能借用一些實物或工具,畫出一個圓,并給同桌指出圓的周長在哪嗎?(在活動期間,我要及時參與進去,了解孩子們的情況)

  ③、理解了圓的周長的含義,那么圓的周長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同時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測量周長。

  1、小組合作、研究方法:

  在這一環節,出示合作步驟和要求:①、先獨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與其他組員商量一下;②、達成共識后,動手測量圓的周長并做好記錄;③、匯報交流。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這時要作為一個參與者融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巡視時如果發現活動有困難的小組,則適時點撥;如果發現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時表揚,同時邀請他們在匯報時上臺展示、講解。

  預設:孩子們可能會從滾動法、繞繩法等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兩種方法的處理都采用學生展示、教師點評、播放課件的形式進行。也可能還有孩子會在透明膠或雙面膠上做上記號,把膠帶拉開一周,用直尺直接測量;還有可能將紙條向這樣圍固體膠一周后,做上標記用直尺進行測量等等。

  方法的多少取決于課堂的生成,無論有幾種方法,我一定要在及時點評之后,進行總結:不同的方法卻體現了用一種轉化的思想,那便是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自由地去探究,去發現,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

  2、教師點撥、總結方法:

  ①、杜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圓,請你測量出它的周長。

  我展示在運動中產生的圓,孩子們會發現以上方法存在著

  局限性,需要尋找一個一般方法。

  思考:長方形的周長跟誰有關?正方形的周長呢?

  ②、大膽猜測:圓的周長可能跟誰有關呢?

  接下來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學具中的3個圓進行

  測量、填表、計算、觀察、分析、比較、交流的活動

  并得出結論:

  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

  ③、我們今天的發現,其實早在20xx年前,就有人發現了,他是誰呢?請大家自己默讀63頁下面的《你知道嗎?》

  閱讀完畢請孩子談談從中有哪些收獲及感受,從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意識,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渴望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課堂中學生以積極愉悅的狀態參與到實踐過程中,主動尋求多種解題方法,迸出創新的火花,使學習真正成為人的主體性、能動性不斷生成、發展和張揚的過程。同時這樣處理環節也很好的突破了難點。】

  3、水到渠成、導出公式: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π取3.14

  C=πd

  C=2πr

  圓周率就是古代著作《周髀算經》中說的“周三徑一”,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現在計算機計算的圓周率,小數點后面已達到上億位,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小學階段,如果沒有特殊要求,π一般取3.14。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請用剛學到的公式計算一下你所畫的圓的周長是多少?

  2、已知籃球板上鐵圈的半徑為20厘米,求其周長。

  3、如下圖,要給一塊臺布鑲上花邊,所鑲花邊的長度是多少?

  4、隨機練習四分之一圓的周長求法。

  【設計意圖:從基礎練到拓展練,把數學放到了更廣闊的生活環境中,讓學生在掌握了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結束語:同學們,祖沖之所創造的偉大學術成就能夠在國際上遙遙領先1000多年,我們雖不見得有他那樣的天賦與智慧,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因與他同一個國籍而驕傲、而自豪!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奮勇拼搏、為國爭光!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系:

  《簡諧運動》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冊第八章《機械振動和機械波》中的內容。機械振動和機械波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動力學及功和能的知識后而編

  排的,是力學的一個特例。機械振動和機械波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機械運動形式,對它的研究為以后學習電磁振蕩、電磁波和光的本性奠定了知識基礎.此外,機械振

  動和機械波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簡諧運動是第八章中的第一節內容,是學習

  本章后面各節內容的基礎,也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研究簡諧運動規律時要用到以前學過的運動學、動力學、功和能的知識,可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因此這

  部分內容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物理科的課程標準,物理教學應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教育等三個方面。因此,本節課教學目標也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

  (1) 知道什么是機械振動、簡諧運動。了解簡諧運動的若干實例。

  (2) 知道簡諧運動中回復力的特點。

  (3) 知道簡諧運動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4) 理解簡諧運動中位移、速度、回復力和加速度的變化規律。

  (5) 知道在研究物理規律時一般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

  2.能力目標

  (1) 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2)分析簡諧運動過程中有關物理量的變化規律,認識物理量之間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關系,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簡單實驗的操作,及參與對簡諧運動規律的分析,培養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

  (2)通過對簡諧運動的研究,使學生發現其中所嚴格遵循的簡諧美、對稱美。

  (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

  如果能抓住簡諧運動中的各物理量的變化規律,也就把握了復雜的機械振動的要領,所以本節的教學重點為:

  (1)簡諧運動過程中有關物理量的變化規律。

  (2)簡諧運動回復力的特點。

  2.難點:

  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習慣于分析恒力作用下物體的單程運動,對變力作用下來回運動的振動過程的多量分析,學生普遍會感到有些困難,因此本節的教學難點為:從運動學和動力學的角度區分簡諧運動中位移、回復力、加速度和速度的變化規律。

  (四)。學情分析及處理對策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運動學的基本知識及分析物理規律的一定能力。因此,本節課從研究彈簧振子的振動過程出發,去了解簡諧運動的特點和理解其運動規律,使學生能順利地掌握新知識,為本章的學習打好鋪墊。

  雖然通過初中和高一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實驗能力,但抽象思維、推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仍然有限。因此,本節課通過演示實驗和引導學生分析振動的動態過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能力。

  二、教法

  1、物理實驗具有形象、生動、易調動學生積極性,化抽象為具體之功效,所以本節課通過實驗演示,增加感性認識,通過對生活中身邊見過的振動實例加深

  學生的切身體會。(所用儀器:彈簧振子、裝有水的透明玻璃水槽、紅色的小木塊、鋼板尺、鐵架臺、單擺、豎直彈簧振子、吉它)。

  2、由于彈簧振子的振動時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是動態變化的,學生不易掌握。因此教學時要密切聯系舊有知識,借助計算機模擬輔助教學手段,把突破難點的過程當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的理解應用過程,及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

  因此,這節課可采用直觀實驗演示、講授、討論并輔以電教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

  以直觀教學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現象中尋找共同的特征。學生通過對演示實驗觀察,及回顧已學過的舊知識,積極參與討論總結規律,達到接受知識的目的,及提高自身的觀察、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3分鐘)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為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列舉生活的事例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其特征。

  請學生用吉它表演一小段演奏曲子,以優美的音樂進入課堂。老師提出問題:吉它為什么會發出聲音?引導學生觀察吉它弦的運動,得出吉它弦在振動。

  (二)新課教學(28分鐘)

  1.指導學生觀察演示實驗,發現各種振動的共同特點,得出機械振動的概念。

  (1)、【演示】演示實驗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下列物體運動的特點。

  單擺擺球來回擺動、小木塊在水槽中上下運動、彈簧振子來回運動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它們的運動與前面學過的運動的不同之點就是運動具有往復性。從而引出機械振動的概念,接著指導學生認識各種振動的平衡位置的確定。

  (3)、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上介紹的做機械振動物體,然后請學生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其他機械振動的例子(如蕩秋千、鐘擺、喇叭的振動等),并讓學生做使刻度尺振動的小實驗,來加深對機械振動的理解。

  老師指明機械振動是較復雜性的機械運動.指出研究復雜事物的一般方法:即從簡單到復雜的方法。研究振動時也要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諧運動開始,再逐步深入了解較復雜的振動過程。從而引入課題。

  板書課題:

  一、簡諧運動

  2、 研究簡諧運動特點

  (1)、【演示】演示水平彈簧振子的振動,引導學生認識彈簧振子,并知道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小球和水平桿之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彈簧的質量比小球的質量小得多,也可以忽略不計)

  (2)、通過對振子受力分析,引導學生理解使振子做往復振動的力是彈簧的彈力,及彈力的方向和平衡位置的關系,即總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從而引出回復力的概念。

  (3)、借助多媒體課件,根據下面表格分析彈簧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動的過程。

  分析振動過程時一定要注意按位移——回復力——加速度——速度的順序合理進行。先將平衡位置、左右最大位移處(具有對稱性)的幾個特殊點的各個物理量緊

  抓不放,討論清楚,填在新畫表格里.在討論了各特殊點的情況后,再過渡到其它各四分之一周期的各變化物理量分析,引導學生把位移、回復力、加速度、速度的

  變化規律填入表格中。并通過對表格的整體分析,定性了解各物理量的定性變化規律,從而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實現認識上的第一次飛躍。由于變力作用下

  振動過程的多量分析比較難,老師引導時一定要注意控制速度,不能太快,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同時要善于對學生及時鼓勵和肯定,增強學生的信心。完成

  表格后,提出兩個問題:(1)簡諧運動中引起運動狀態變化的力具有什么特征?(2)簡諧運動具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討論分析,并啟發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胡克定

  律來得出回復力跟小球相對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的關系式:F=—kx,從而得出簡諧運動的定義。這就完成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實現認識上的第二次飛

  躍。

  (三)鞏固練習(6分鐘)

  1、分析振子連續通過關于平衡位置對稱的任意兩點時的位移、回復力、加速度和速度的關系(大小和方向)。

  2、在平衡位置與最大位移之間找任一位置,分析振子每經過這個位置時,它的哪些物理量是定值?哪些物理量是變化的?

  以上兩題的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簡諧運動的特征,和體會簡諧運動的對稱美。

  (四)課堂小結(2分鐘)

  師生共同回答以下問題:

  1、什么是機械振動?

  2、什么是簡諧運動?

  (五)布置作業(1分鐘)

  1、為使學生系統全面理解和掌握"簡諧運動"的特點與規律,要求學生課后還要仔細閱讀課文,合并完成兩個表格所有的內容,并預習下節教材.

  2、試從功和能關系研究簡諧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變化規律?

  五、板書設計:

  (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概念、規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用。)

  一、簡諧運動

  一、機械振動

  1、定義:物體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復運動,叫做機械振動,簡稱為振動。

  二、簡諧運動

  1、定義:如果物體所受的力跟位移成正比,并且總是指向平衡位置,物體的運動叫做簡諧運動。(F=—kx)

  2、簡諧運動是一種變加速運動。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整數除法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折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2.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原理,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并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于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折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一)類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1.乘法意義對照。

  (出示3盒標注100克的水果糖)問:共重多少千克?

  這個問題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問: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數乘法、整數除法算式,然后通過100克=1/10千克引出相應的分數乘除法。根據我以往教學的經驗,這樣的處理不少學生在類比遷移時有一定的障礙,并不容易實現。

  而在問題中直接以千克為單位,首先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還能引出三種形式的算式:

  ○1整數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數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數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這樣的處理不僅有利于學生系統建構整個乘法的意義,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數除法意義與整數除法、小數除法意義統一起來。這樣一來,接下去的理解就顯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義對照。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撈鐵牛》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宋朝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鐵牛打撈上來的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科學技術的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依據大綱要求,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是落實本單元訓練重點的需要。

  2、學會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3、理解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些細致的工作,學習作者言之有序。

  4、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

  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理解懷丙說的:“讓我來試試,鐵牛是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是本文重、難點。

  二、說教法。

  第一課時的教學,把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些細致的工作做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以趣激趣。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曾把興趣比作“炸藥”,說興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點”。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里學家認為,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探索知識和認識一事物的意識傾向,有了這一傾向,學生在學習中才能表現出極大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這節課我采用故事導入,故事講完了,我又故設懸念,和尚說了一句什么話把大家逗樂了?大家想知道嗎?請打開課本,自讀課文,就能找出和尚說的話。

  (二)把讀的訓練放在首位,在讀書中教給方法。

  在本課教學中,讀書貫穿了教學活動的始終,并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了包括自讀、默讀、試讀、指名讀、齊讀等不同的形式,在讀的時機上,有初步感知課文時的“初讀”。理解分析時的“細讀”。體會領悟時的“品讀”。使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最終達到有感情朗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和尚打撈鐵牛做了哪些工作時,先通過指名讀來讓學生弄清三個自然段所寫內容的不同。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中語言的條理性。反復地讀、說、體會,便落實了“學習按一定順序寫”這一目標。

  (三)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主體潛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師不再用自己對課文的分析去取代學生自身的主體感受,而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盡可能地讓學生自我活動,去讀書,去思考,參與議論,參與交流,使他們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觸課本,從而更好地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在學生的活動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全班學習這一形式,而是以個體的獨立學習為主,加強同桌及小組的合作學習,有機地把各種方式恰當地安排、組合,從而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現出雙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學生始終有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如1、2自然段的學習,我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然后小組內交流你讀懂的內容和不懂的問題,最后再請一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全班交流。第3自然段的教學,我讓學生在齊讀一遍后,看了錄相,然后請同桌之間將這段內容互說一遍,從而促進了同桌之間的互助學習及交流。

  (三)挖掘教材的創造性教育,啟發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語文教材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例子,所以學生讀懂課文之后,最后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鐵牛到底怎么撈上來的,請同學們自己回去動手做實驗,邊做實驗邊想,你再有沒有比和尚更高明的辦法?或者你認為和尚的做法還有哪些弊病。從而開發了學生創造的潛能,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說學法。

  朱熹曾說:讀書之法,在于循序漸進,熟讀精思。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上述教法的指導下,我引導學生采用個別讀、齊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其次,我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始終把他們放在主體位置上,讓他們通過小組內的讀書、思考、討論,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一)初讀,整體感知。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教學時我讓學生先自由讀一遍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和尚說了一句什么話?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使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二)精讀,深入理解課文。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要深入理解和尚所做的每項準備工作,我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進一步領悟作者是按照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寫的,體會作者的言之有序。

  (三)練說,促進能力轉化。學了第3段之后,我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請同學們就你做過的某一件事說一句或幾句話,可以用上課文中這一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這樣既是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又強化了知識的記憶。

  (四)動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課文最后一個環節,我讓學生下午回去自己動手做實驗,邊做實驗邊想:你有沒有比和尚更好的方法把鐵牛撈上來?第二天再給老師匯報。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清新明快,看了使人一目了然,這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17、撈鐵牛

  “叫水送回來”

  潛水摸牛

  準備工作備船裝沙

  并船搭架

  拴牛綁架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輝煌燦爛的文學》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第2課的學習內容。

  本課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文學的重大成就。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再到明清小說,介紹了我國古代不同時期文學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二)教材地位

  本節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后啟現代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課標要求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數量的名家及其作品。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欣賞,評論等方式積極參與教學;通過獨立思考或合作學習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比較概括;學會合作學習和相互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培養文化修養,增強學生對國家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四)教學重難

  重點: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

  (設計意圖: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在我國古代文學上最具代表性。故設定為重點。)

  難點:文學發展與政治、經濟之間的聯系。

  (設計意圖:文化史的基本理論指出,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反映。學生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和運用還停留在感性認識層次,所以確定其為本課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材料的刺激,能夠更有效獲取知識信息。所以,本課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積極創造有效情景,使知識形象化、生動化,以換取學生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實效。

  根據美國教育家蘭·本達女士“探究—研討”教學法。為了解決本課難點,我將采用探究法。由學生就本課難點題開展的探究活動,。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真正融入課堂,其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說學法:

  高二普通班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但他們基礎較為薄弱,思維的批判性、靈活性還不夠成熟。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主動思考、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播放歌曲《詩經·采薇》,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高超藝術,由此導入本課。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入比較形象直觀,自然能把學生帶入一種相對“古樸”的意境,在這種氛圍中,再去學習古典文學,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學習新課(約30分鐘)

  在新課學習中我將本課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詩經》和楚辭。

  聽完歌曲《詩經·采薇》后,老師引導學生分析《詩經》的詩的主要特點。最后讓學生歸納指出《詩經》地位和價值。

  (設計意圖:由《采薇》分析出《詩經》的特點,符合史學的基本理論——論從史出。并且學生在高一語文課已經學習了《詩經》的選篇。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普通班的學生更加容易的融入到課堂中來。)

  接著采用實踐探究法,從端午節這一民俗入手并欣賞《離騷》中的名句向學生介紹屈原和《離騷》這一知識點。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可以換取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第二部分“漢賦和唐詩”

  我將重點放在唐代詩歌上。

  我將通過,“唐詩接龍”的比賽活動,因為學生在語文課中學過的唐詩非常之多,“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拋出探究問題——唐代詩歌繁榮的原因。從而探究中國古代一定社會的文化現象與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及文化政策之間的關系,由此幫助學生理清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步驟。

  (設計意圖:黃仁宇的“大歷史觀”指出,評判歷史應該從技術和策略角度來分析。引導學生從角度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這樣的討論法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第三部分“宋詞和元曲”

  這部分的學習我將重點放在宋詞上,采取舉辦宋詞朗誦會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的朗誦中,感受宋詞的藝術魅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誦中,感受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氛圍。)

  第四部分“明清小說”

  老師簡單介紹我國小說的產生后,通過舉行明清小說故事會,引導學生去了解這些小說的內容。

  (設計意圖:從小說內容分析小說產生的歷史背景符合陳寅恪“文史互證”的歷史觀。突出重點,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三)小結、鞏固新課(約5分鐘)

  我先總結我國古代文學形式的主要發展脈絡,再要求學生將本課內容概括為“我國古代輝煌燦爛的文學成就一覽表”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① 這節課的設計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積極創設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② 本堂課有兩處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活動——唐詩接龍,這一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表現欲強的特點,調動學生學習參與性,課堂氣氛熱烈。第二次高潮是活動——宋詞朗誦會。

  ③ 本堂課存在著不足之處:學生的參與性沒有預設中那么高,部分預設過于理想化。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設計,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荷花》是省編義務教材第6冊第6單元的第2篇課文。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贊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讀懂一段話,初步學會用誰干什么、怎么樣的句式,說說自然段主要意思。這是在第2單元讀懂總起分述的一段話、第5單元讀懂用并列關系寫的一段話和第5單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基礎上,對段的閱讀理解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從而為四、五年級概括邏輯段段意打下基礎。通過前一篇課文教學,學生初步學會用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則對此進行復習、鞏固。

  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語文基礎知識方面: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意思。培養學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誦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2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會生字新詞和1至3自然段。第2課時學習4、5自然段,背誦2、4自然段,總結全文。

  下面,我著重講第1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生字,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等詞語意思;2.學習13自然段,能用誰、怎么樣或干什么的句式說說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讀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重點:

  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難點:

  感受荷花的美。

  說教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推敲,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相關文章:

《美麗的彩虹》說課稿模板12-27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06-09

《有趣的影子》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買東西的學問》的說課稿模板12-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實用的聘用合同模板集錦八篇09-04

實用的聘用合同模板集錦五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