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范文匯總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背景分析:
《好餓的小蛇》故事內容簡單,畫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咕嘟”的反復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著孩子,適合小班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與好玩,并支持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學說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曲在散步。
2、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
3、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體驗語言游戲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圍裙一條,圖片(小蛇、蘋果、香蕉、葡萄、蘋果樹),襪子人手一只,蔬菜園情景布局,蔬菜等教具若干。
四、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2、難點:創編故事。
五、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學習句式。
首先我準備了裝飾成草地的圍裙,穿在身上,孩子們都很好奇,老師這是要干什么呀!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來,接著我從口袋里拿出小蛇,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
(插入圖片)配合著ppt一邊做動作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我是這樣做的(插入視頻)故事的最后一張圖片是:小蛇吃了蘋果的猜測,對于本次活動起到直接影響,對后面的各種水果的猜測會起到引領與借鑒的作用,所以我有目的的讓孩子多觀察一下畫面,包括語言上的提示:這是一種什么水果呢?什么水果是圓圓的,有柄的?什么水果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
孩子很順利地猜出蘋果以后,教師馬上揭曉答案,給予孩子猜測成功的肯定與表揚,激勵其他孩子猜測的積極性,然后把吞了蘋果的小蛇親熱地稱呼為:蘋果蛇,為后面關于小蛇其他有趣稱呼做好鋪墊。
(二)鞏固句式,復述故事。
在幼兒已經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基礎上,以具有遞進性三個問題:
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蛇?
2、小蛇在干嘛?
3、它發現了什么?
使幼兒鞏固: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的句式。并回憶故事內容,簡單復述故事中的詞語,句子。緊接著我把襪子套在手上,從身后慢慢拿出,運用襪子小蛇配合動作按順序引導幼兒復述故事。
(插入圖片)在再一次和幼兒講述故事的時候,孩子對于小蛇吞咽小樹這樣一種大膽的行為,覺得特別有趣。而且,關于“小樹好不好吃”的討論,讓孩子對于小蛇的“調皮與淘氣”的記憶再次變得印象深刻起來,孩子快樂地隨這我的的語言引導與動作提示,一起模仿表演小蛇吞咽小樹的動作,然后打著飽嗝、撫摩肚皮幫助消化、最后快樂滿意地睡覺……孩子在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與貪吃,也為后面的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風格特點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
第三個環節是故事的創編活動,我創設蔬菜園的情景,投放很多好吃的蔬菜水果,“這條襪子小蛇真有趣,你們也來變成小蛇吧”當每個小朋友的手上都戴上了襪子以后,很自然的每個小朋友都融入了自己是小蛇的角色。(插入視頻)四、結束部分棒棒糖變成了小蛇,到超市里去,會變成什么蛇呢?在幼兒想的過程中,自然的結束了本次活動。
六、反思亮點:
1、元素的巧妙構建:
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激發他們對故事的興趣,,在故事講述中,我巧妙地滲入了多種元素:肢體語言元素(如“扭來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發散性趣味游戲),這些元素將整個故事的學習理解過程進行了有效的串聯,充分挖掘出原著故事中詼諧、幽默的情感元素,讓幼兒在傾聽、欣賞和游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使整體課程層層遞進,環環精彩。
2、課程整體環節設計上:
我注重師幼情緒、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如:當我從口袋里引出主人公小蛇時的那種神秘,瞬間點燃了孩子們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蛇寶寶與大蛇之間似乎不經意的碰碰頭、抱一抱、拉拉手、跳一跳等,讓孩子們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為親密的朋友;這種情緒與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充分滿足了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及語言表現的欲望。
3、活動細節的精巧設計:
(1)教具選擇來源于生活:我上課的道具是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不經意的一些小物品:圍裙,襪子。一條圍裙稍加裝點就是一片草地,一個小口袋就是小蛇的家,襪子套在手上,神形活現的小蛇砰然出洞,這些教具簡單新穎,摒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具量大,繁瑣的缺點,變繁為簡而又充滿無盡的情趣。
(2)將身體作為一個支架,圍裙穿在身上,把物品粘在圍裙里面,所有的物件通過粘帖瞬間躍于眼前,過程神奇而風趣,當每一件物體從我身上變出來時,孩子們的眼神是那么的驚訝和驚喜,被我和道具深深吸引了。
(3)創編環節:幼兒創編遵循其思維開闊發展的科學原則,從有形的蔬菜園到無形的超市,層層推開幼兒思維創想的空間,為其更廣闊的后期創想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這節課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學習是快樂,在孩子的快樂學習中,我也倍感快樂和幸福!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活動教材
小鴨找朋友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語言比較簡單,有重復性,有利于小班幼兒的理解與學習。故事中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能和小鴨在池塘里玩,有的動物不能和小鴨在池塘里玩。重復性的動物對話,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但是課程的提示中從另一個角度--學說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來理解故事,我覺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學的局限圈,是將語言與社會領域的有機結合,既可以在故事中發展語言,又可以在活動享受禮貌交往的快樂。
剛開學時,我們就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朋友”的活動,如:音樂活動:找朋友等,對朋友這兩個字眼幼兒們還是很熟悉的,也很樂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這個活動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絕別人時的禮貌用語,這也是我選擇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對于小班幼兒而言,這個語言活動倘若能順利地實施開展,對我班幼兒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幫助的。
二、說活動目標
(1)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及我班幼兒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2、親近小動物,了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
3、能大膽運用有禮貌的語言拒絕別人。
分析:從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主導目標也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模仿小動物之間的簡單對話,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標中體現了這一點。第二條是認知目標,在這個故事中,有的動物會游泳,有的動物是不會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讓幼兒通過這個故事了解一些動物的習性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三條目標是情感方面的,與以往的情感目標所不同的是,這次是婉言拒絕別人的藝術,拒絕別人時我們也要有禮貌,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藝術。
(2)說活動的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分析:我們制定重難點時往往是從所定的目標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所以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就成了本次活動的重心,通過生動的flash帶動幼兒的表達欲望。
(3)說活動的難點: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分析:在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有的會游泳,有的不會游泳,這也是每一個小動物的特有習性,讓幼兒知道不會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則要淹死的。
三、說活動準備
1、前期知識準備: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就是《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在主題中培養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其中有一個很主要的內容就是和每一個幼兒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通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幼兒們也擁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老師再見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利用電腦、多媒體自制動畫故事,并對故事進行簡單的改編和加工,有利于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兒表演用的小動物掛飾等材料,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增加興趣。這些材料可以在語言活動后,放在區角里讓幼兒進行操作。
四、說活動設計流程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一只正在哭的小鴨子為契入口引起幼兒興趣。通生動有趣的flash,讓幼兒了解故事,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等等,第一環節語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第二個環節是完整欣賞,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們的習性,主要針對第二個目標設計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第三個環節是分段欣賞并學說小動物間的對話,主要是為第一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主導目標服務的,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四個環節是讓幼兒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進行表演,也可以說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和延伸,鞏固幼兒已掌握的對話,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區角。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并萌發保護小手的意識。
2、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通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2)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3)幫助幼兒初步掌握保護手的方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幼兒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
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
活動準備:根據小班幼兒喜歡玩玩具這一特征,為幼兒準備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具,有積木、橡皮泥、串珠等。
二、說教法
1、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多處采用模仿游戲,如:組織幼兒一起用手變魔術、做手指游戲等,在游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于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時,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領大,怎樣保護手等問題,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
經驗感知法:由于小班幼兒的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容易在經驗分享中產生人云亦云的現象,如在討論小手會干什么時,一個幼兒說我的小手會刷牙,其他的幼兒也會跟著說會刷牙,幼兒的思路打不開,就不能較好地完成教育目標。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不同的玩具,通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拓展幼兒的經驗,再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幼兒的思路就會打開,經驗就能較好的分享,知道手會玩很多的玩具,會做許多的事情,并能嘗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化解難點,突破重點。
除經驗感知法外,游戲法也貫穿于活動始終,有趣的小手變變變,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和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在游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通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認識到手能做許多的事情,了解了保護小手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健康領域、科學領域的內容,我采用猜謎語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活動開始,教師出示手型玩具導入活動。
2、在中間環節,通過觀察、比較、游戲等形式,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
教育不能通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通過觀察、比較、游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雙手,有手心手背手指頭。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通過玩游戲操作,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發現手能做許多的事情。
3、通過讓幼兒討論。從而懂得了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
4、最后以歌表演:小手爬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活動內容偶得于幼兒一日活動中
小班一日活動結束的時候,我拿出遺忘的一些衣物問:“哪個寶寶的東西沒有拿呀?”往往會有些孩子漠然地面對自己的衣物卻視之不理,這是孩子缺乏對自己生活中事物的關注的表現。在小班年齡階段的目標上中有一條:要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直接接觸物品的特征獲得初步的經驗,用簡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因此我嘗試設計了一個小班科學活動——我的外套,引發幼兒對自己日常用品小外套的關注,提高幼兒觀察及一些其他的能力。
活動材料來之于幼兒常態生活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選擇要做到“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教育和視野”。根據這個原則,教育者必須關注與幼兒最貼近、最生動、最感性的現實生活,通過價值判斷、從中發掘、篩選有利于幼兒健康發展的生活作為幼兒園課程的教育內容。同時,活動的內容決定了活動的材料來自于幼兒的日常生活。秋季來臨,天氣漸涼,小朋友來園時穿外套的越來越多,隨著時代的發展,時裝潮流同樣也影響著孩子們的日常穿著,幼兒外套的款式可謂琳瑯滿目。外套的色彩、圖案、面料、裝飾可以說有很多教學價值蘊藏其中,而且我們每天接觸的日常用品是最為方便最簡便的教學具,不要刻意的制作不要精心的準備,隨手可得,又最能引發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繼而在關注的基礎上發展幼兒相關經驗。
活動價值在確定目標過程中逐步挖掘
在剛開始的活動設想中我對“我的外套”的教學價值分析是:
1.觀察分辨不同與相同不同在于顏色、花紋圖案、大小、材料;相同在于衣服結構衣領衣袖紐扣。
2.在生活情境中穿脫、整理的能力。但是繼而深入思考一下發現自己把幼兒感知范圍散的點很多,范圍很寬泛,幼兒的學習是粗淺的、全面的“百科全書”式的。在一個集體活動中如何發揮出更有效的教學價值呢?小朋友的一件外套是不是只有科學常識方面的教學價值了呢?外套上的一些設計的細節不同能不能挖掘更多的教學價值呢?
于是我綜合分析了外套中隱含的一些教學價值,從幼兒的經驗和領域學科特點出發,將常識性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數學能力相結合重新調整教學設計,對活動的重點進行重新調整:
1.在疊放的衣服中找出自己的外套,對觀察外套有興趣。
2.嘗試在游戲中按外套的一個特征進行分類、數數。
活動環節在目標引領下嘗試設計
緊扣活動目標,我設計了兩大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找找自己的外套,要求幼兒在疊放的衣服中找到自己的衣服,發展幼兒從局部判斷整體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感知敏銳度,增加感知活動時的注意力,在這一環節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幼兒從各種角度觀察,引發幼兒的主動回憶后提高每一個幼兒關注自己物品的敏銳性,將個別經驗轉化為集體經驗再轉化為個別經驗的一個驗證。難點是關注一些細節現象,發現幼兒的觀察特點以及幼兒間存在的觀察能力的差異,適時進行引導。第二個環節是分類游戲,關注外套的“前面大門”這一個最明顯的觀察點讓幼兒關注不同的款式,在這一個環節中引導幼兒發現外套一個細節的不同,獲得一些常識性經驗。第三個環節在第二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要求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數數,在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基礎上發展幼兒數數的能力。在數數的過程中我注重的是幼兒原有經驗手口一致地點數,提升的是幼兒包含自己在內時的一個點數的新經驗。
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生活是豐富多彩、靈動鮮活的,如何兩者相互結合,是我本次活動嘗試的出發點和歸結點。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綜合活動《我愛洗澡》。
一、說教材
《課程指南》中對教材的選擇有這樣的一段話:教材的內容應源于幼兒現實生活,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而應彩云老師也曾說過:" 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鑒于以上種種原由,我選擇了《我愛洗澡》這一題材作為本次活動內容。
許多家長反映天氣變冷孩子在家就不太愛洗澡,本次活動我力求從真實情景出發,激活幼兒的認知需要,讓幼兒快樂的體驗洗澡的過程,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本活動既貼近孩子的實際,又滿足了他們的需要,同時還能在活動中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有利于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幼兒快樂情緒的激發、觀察感受體驗為主要目的,在活動中滲透多種知識經驗與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中獲得發展。
本次活動目標定向為:
1、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教育幼兒講衛生,愛清潔,產生喜歡洗澡的情緒。
在目標的確立上我考慮到了整合性,如在體驗、感受等的活動中,突出了情感、態度、習慣等方面的價值取向。
準備:
1、《我愛洗澡》音樂。
2、布娃娃,臉盆(替代浴缸),香皂,毛巾,爽身粉一盒。
3、洗澡用品圖片。
三、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本次活動我主要用了三種教學方法: 整體教學法,演示法和情境教學法。將知識與概念隱含于幼兒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中,引導幼兒在情境中感知與體驗,主動地習得知識和技能。
教學手段:通過循序漸進,動靜交替,師幼互動的手段達到目標。
四、說教學程序
1、"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布娃娃洗澡,引起幼兒興趣。
聽娃娃的哭聲,出示布娃娃。教師以布娃娃的口吻傷心地和小朋友說:"我是個臟娃娃,沒有人和我玩了!"引導幼兒想辦法來幫助娃娃。
2、教師給娃娃洗澡,示范洗澡的正確方法和順序。
3、大家來洗澡。
提問:娃娃是怎樣洗澡的?請幼兒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娃娃洗澡都用到了什么東西?老師也為寶寶們準備了一些洗澡用品。(觀看洗澡用品圖片)。今天我們也來洗洗澡吧,教師按洗澡順序帶領幼兒練習一次。
4、播放音樂《我愛洗澡》。幼兒做擰水龍頭, 抹香皂的動作,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扭動。此環節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望,也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香寶寶來了。(抹爽身粉)
表演結束,給幼兒抹爽身粉,幼兒間相互聞一聞," 哇!香極了"。師生一起帶娃娃一起去外面曬太陽,結束活動。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教育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游戲融入教學教育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征。
(3)教育活動目標:
主題教育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本主題教育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愿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并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
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教育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本次教育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教育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說話、正確發音并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教育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教育活動是一個綜合教育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方面的內容,但教育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夠模仿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與動作;難點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詞匯:輕、響、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說話、唱歌。
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叫聲、創編動作加深對動物的印象;對于突破難點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練習與游戲的多次重復性,使幼兒反復感受、反復體驗,從而理解詞的意義,明白道理。
(二)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表演游戲法三個方法為主。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教育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1、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過操作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故事、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并茂、動靜結合等優點,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教育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記憶,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正確的示范則是教幼兒掌握語音的基本途徑。通過示范,不僅要求幼兒能正確地感知語音的微小差別,而且還能讓他們掌握發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又是小班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
2、談話法: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表演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教育活動,而表演游戲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節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規定的內容進行游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內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練習法、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教育活動準備:教育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教育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教育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教育活動性 ,寓教育于實際操作和游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教育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搜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教育活動中的準備:
1、故事《唱歌比賽》課件;小動物聲音課件。
2、故事角色中小動物頭飾。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布坐。
(三)說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教育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做一做(練習)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表現。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根據綱要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的要求,我在開始部分著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有什么聲音 "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欣賞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解說,以及我聲情并茂的重復,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多感官參與的教育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游戲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表演游戲的方法,通過游戲教育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松感與成就感。在游戲中,幼兒邊游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說教育活動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開始的部分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著自己的理解,為突破重點做了鋪墊。
2、欣賞故事,了解內容。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強化“小雞唱得太輕了,小鴨唱得太響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兒對難點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我的提問指向明確,幼兒易于表現,如:“小雞唱得怎么樣?他是怎樣輕輕唱歌的?怎樣唱才好聽?”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復習鞏固。《綱要》指出:“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教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老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游戲為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啟發下才能展開游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游戲中,既擔任著 “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游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感受、反復體驗,以突破難點。
4、總結評價,適時教育。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并且教育幼兒懂得:說話、唱歌聲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聽的聲音。
此教育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教育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游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五)課件制作:
根據故事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我用Flash軟件制作出多媒體課件,其畫面色彩鮮艷,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童趣,配樂明快、解說清晰,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活動。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姐姐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姐姐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孩子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孩子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 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孩子先認識長頸鹿,了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征。
二、說學情
小班孩子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詞匯貧乏,孩子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游戲法、體溫法等。 i.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孩子創設情境,孩子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么著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戲法: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孩子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游戲聯系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么過河?2、長頸鹿姐姐怎么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姐姐一起討論后,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3、我們怎么感謝長頸鹿姐姐?)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游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著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后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該內容在語言領域里,通過閱讀教材,我認為該內容選自幼兒生活,從提示上來看,主要是從語言指令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進而建立語言和畫面之間的聯系,為閱讀打下基礎。為此,本著課程整合的理念,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我將該活動拓寬到健康、社會、音樂充分挖掘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能聽懂故事大意;2、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學習按指令行事;3、能根據語言指令作出判斷,建立語言和畫面之間的聯系;4、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學習常用的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不客氣”);5、有外出時的一些安全自護意識;6、在游戲和情景中認識漢字“家”;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a、自制能懸掛娃娃三個(紅紅、明明、強強)掛鉤6個;b、貼絨教具:房子三座、蘋果樹、柳樹、草地;c、貓媽媽頭飾、小貓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d、大字卡“家”e、幼兒語言用書
2、知識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會唱《小花貓你別吵》的歌曲
設計思路:
1、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好玩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說說、做做、玩玩的方式,引導他們耐心地傾聽,將會受到良好的效果。
2、故事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故事設置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導他們在情景中聽懂語言指令并作出判斷,進而幫助幼兒建立語言的畫面的聯系,從而發展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畫面閱讀能力奠定基礎。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游戲《我來說你來做》使幼兒初步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學習按指令行事;玩法:教師說:“請你拍拍手”“請你摸摸頭”“請你找找小耳朵”等語言指令,幼兒聽指令做出相應動作并表述“我就拍拍手”“我就摸摸頭”等。
(二)、基本部分:
1、以故事形式導入,設置問題情景,引起幼兒傾聽興趣。
教師:小朋友,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有一天,紅紅、明明、強強,他們一起和媽媽去超市。在超市里,他們走著走著,被許多玩具吸引住了,悄悄離開了媽媽,他們看到有小狗汪汪、小貓咪咪,還有胖乎乎的小熊貓真可愛。看著看著,因為超市里人很多,他們突然找不到媽媽了。紅紅、明明和強強都非常著急。小朋友,你們愿意做他們的好朋友,幫他們找家嗎
2、情景游戲《幫朋友找家》
玩法:教師出示紅紅,并發紅紅的口氣說:“小朋友,我家房頂平平的,門前有一棵蘋果樹,請你們幫我找家,好嗎?”幼兒根據紅紅的描述幫她找家,并把紅紅送回家,教師又以紅紅媽媽的口氣說:“謝謝小朋友。”然后啟發幼兒做出回答:“不用謝。”(或不客氣)(用同樣方式引導幼兒幫助明明強強找家。)(幼兒坐下來)
3、引導幼兒討論:(1)、剛才小朋友都幫誰找家了?(出示“家”的字卡)(2)、你是怎樣幫他們找到家的?(引導幼兒描述紅紅、明明、強強各自家的明顯特征)(3)、紅紅、明明、強強為什么找不到家了?(通過引導使幼兒明白因為他們在超市里光顧看玩具離開了媽媽。
(4)、假如你和爸爸媽媽去超市應該怎樣做?如果不小心走丟,又該怎麼辦?(請超市的阿姨、叔叔幫助告訴他們自己家哪里或電話號碼)。
4、游戲《給字寶寶照相》
玩法:幼兒假裝給字寶寶“家”照相,嘴里發出“咔嚓”的聲音,然后請幼兒打開書P4在書中找到它的照片。
5、教師引導幼兒分別找出書中紅紅、明明、強強的家并進行特征描述。
6、教師分別出示紅紅、明明、強強,并以他們的口氣說:“小朋友,天黑了,你們還能幫我找到家嗎?”(引導幼兒將畫面與畫面之間聯系起來,并作出判斷)
三、結束部分:
1、活動小結:a、教師說:“小朋友真聰明,能幫紅紅、明明、強強找到他們白天的家,還能找到他們黑夜的家,自己鼓勵自己:一、二、三我真棒!
B、朋友,你們幫助紅紅、明明、強強找到了家,高興嗎?開心嗎?(引導幼兒用拍手、笑表達自己的情緒)
2、延伸活動:教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小貓到戶外做《小花貓找媽媽》和《吹泡泡》的游戲。
效果分析:本次教學活動運用了多種游戲的形式來使聽指令做動作比較單調的學習形式豐富起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觀察力、分析力、判斷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個別孩子在表達時需要老師的引導、幫助,教師也應多給他們鍛煉的機會,鼓勵這些孩子,使他們擁有自信。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l 本次活動是兩個主題的交匯,又是兩主題之間的橋梁:本次活動是《我愛我家》和《冬天來了》兩個主題的有機融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著火鍋,即溫馨又熱鬧;即暖身又暖心;同時也因為本次活動“吃火鍋”的情景,很自然的將“冬天里怎樣讓自己暖和”的話題拋于孩子們,自然“冬天”的主題也就由此拉開序幕,因此可以這樣說《吃》是《家》與《冬》過渡中的必要橋梁。
l 教學活動內容的多元性與整合性:《指南》中指出:“學習活動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充分體現全面、整體的要求,有利于對幼兒經驗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拓展和基本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因此活動中有許多的顯性與隱性教育內容,體現了以上的教學理念:認知上的——認識各種常見的食物;初步了解并會區分葷蔬菜;知道吃火鍋能讓自己變得暖和;行為習慣上的——知道樣樣東西都是有營養的,不挑食;嘗試著與同伴合作著玩,學會協商、謙讓、合作的游戲;情感體驗上的——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感受家的溫馨與溫暖;在扮演游戲中體驗做爸爸媽媽的快樂,滿足長大的情感傾向;語言表達上的——學說完整的話;樂意將自己的想法與行為用語言表達出來;能說完整話“我喜歡……,火鍋里要放……” ;創新思維上的——“與別人說的不一樣”的引導,激發幼兒積極的思考,再現并調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主動運用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l 教學目標的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雖然在以上內容的闡述中有許多的教育價值,但相對來說在一次教學活動中總是有側重點的,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為:1、喜歡聽故事,樂意嘗試仿編故事。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在模仿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以“體驗”“嘗試”為主的教育目標對小班
幼兒來說是較為適宜的。
l 對教材的改編順應幼兒的認知特點,適宜小班幼兒對故事的仿編:將原教材中的人物“小貓”“小狗”“小兔”改為“妞妞一人家”,因為《家》的主題是孩子們熟悉的,又是孩子們樂意模仿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建立在孩子們豐富認知經驗之上的,由此在活動中寶寶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的說、與別人說的不一樣,仿編故事的教學目標也在自然而然中得以實現。
二、說教學法:
二期課改賦予我們這樣的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為此在整個活動中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l 生活化情景創設法:在《指南》中說道:3歲兒童可以敘述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只是在敘述時不很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本次活動是以語言為主的學習活動,結合小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為孩子們創設了與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仿的情景——一家人在冬天里吃火鍋。
[page_break] l 角色扮演法:《綱要》中指出:3歲兒童愛模仿的特點非常突出,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來學習別人的經驗和行為習慣。因此,整個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扮演家人來再現“吃火鍋”這一故事情景,在角色扮演與模仿中自然的學著講故事,甚至是仿編出故事。
l 游戲體驗法:3歲幼兒得年齡特征中有明顯得一點,即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于行動。他們得思維大多是由行動引起得,往往會先做后想,或邊做邊想。結合這些年齡特征,在活動中運用了游戲體驗得教學方法,旨在讓孩子們在親自操作、游玩中認識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葷蔬菜;在游玩中樂意開口說一說;在與同伴一起的游戲中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從自我中走出,更自然的接納同伴……種種的教學目標由于游戲的介入更容易被孩子們主動的內化。
三、說過程:
本次活動共有四個部分組成:情景感知 —→ 交流體驗 —→ 游戲遷移 —→ 延伸
第一部分直接以“妞妞家真熱鬧,讓我們去看看”的情景性語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緊接著多媒體的演示,給孩子們直觀形象的視覺沖
擊,而故事內容也在演示中自然而然的躍入寶寶的耳中。為了了解孩子對故事的掌握程度,更為了幫助寶寶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就以兩個緊扣故事內容的問題幫助幼兒盡快的通過理解故事來進入故事情景中,為后續的活動做好鋪墊。
老師在對幼兒的回答做相應的小結時,又自然的引出“我也很想吃火鍋”這個情景,以情景化的言行為仿編故事起到了規范示范的作用,而后緊接著問“誰想和我一起吃火鍋”這樣的情緒調動,又將孩子之間的榜樣示范作用激發了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幼兒的個別示范也讓老師有機會看到不同能力幼兒的不同表現,并及時做出反應與調整,將“在人數較多的集體活動中很難兼顧集體”這一現實問題的解決有所緩解——多個同伴的示范,給了幼兒在自己游戲時的模仿雛形。
當幼兒個個想上來與老師一起吃火鍋時,在激起幼兒迫切想參與的內區動力時,“你們想吃火鍋嗎?”更為幼兒對活動的主動參與推波助瀾,于是將“人太多怎么辦?”的現實問題拋給這些小班孩子時他們也能積極的調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嘗試解決。而分家家,扮演家人一起吃火鍋的情景游戲也在幼兒濃厚參與的興趣下拉開序幕。孩子的游戲體驗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老師以做客的情節、客人的身份參與活動并給予及時、適時的指導。最后的分享是對孩子們整個游戲行為的梳理,特別是形式多樣的、結合整個情景的分享,如以“家庭”為單位的介紹,旨在激發每個孩子對自己游戲行為的回顧、關注;在情景中培養幼兒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更是在這一環中,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嘗試仿編故事,體驗仿編故事的快樂。
此活動對我班幼兒來說是較具吸引力的,而活動本身也很有教育價值可以挖掘,如葷、蔬菜的識別,分類;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火鍋料來豐富吃火鍋的游戲等等,因此活動并沒有因為這次集體學習活動而結束,可以說,本次活動只是“我愛我家”主題活動的一個延伸;也是“吃火鍋”活動的一個導入;更是進入冬天主題活動的一個引子。
活動名稱:吃火鍋
活動目標:1、喜歡聽故事,樂意嘗試仿編故事。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在模仿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重點:嘗試仿編故事,能和別人說的不一樣。
活動難點: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
環境與材料:
l 經驗準備:
1、在小社會中重點引導“小菜場”活動,熟悉各類菜名,對葷蔬菜有初步的了解。
2、每個孩子在家都有過吃火鍋的經歷。
l 材料準備:
1、廣告紙上剪下的各種食物圖片。
2、圓形鐵盒7個、各種食物仿真玩具、紙杯、碟子、筷子、小勺
3、實物投影儀、妞妞、爸爸、媽媽、火鍋等圖片
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 ——→ 交流體驗 ——→ 游戲遷移 ——→ 延伸
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知:
1、導入“今天妞妞家真熱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體演示,欣賞故事:冬天的天氣真冷呀,爸爸媽媽說:“我們來吃火鍋吧。”媽媽說:“我喜歡吃青菜,火鍋里要放青菜。”(邊說邊將青菜放入“鍋里”)……爸爸——魚;妞妞——肉
3、問題:妞妞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的眼睛亮不亮,耳朵靈不靈。
l 今天妞妞家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吃火鍋)
l 火鍋里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是誰愛吃的?(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話)
二、交流體驗:
1、過渡:火鍋可真好吃,里面的菜又多,吃著又暖和,我也很想吃火鍋。瞧,今天我也帶來了火鍋。沈老師說“我喜歡吃香菇、蘿卜和貢丸,火鍋里要放香菇、蘿卜和貢丸。”誰也想來和我一起吃火鍋的,一定要把你喜歡吃的菜的名字說出來,才能把菜放近火鍋里哦。
2、個別幼兒上前示范演示。
要求①幼兒說出要吃食物的名稱后才
能將相應的菜放入鍋里。
②能說完整話“我喜歡……,火鍋里要放……”
③鼓勵幼兒說的和故事里的、和別人說的不一樣。
3、老師結合幼兒的表現用故事中的語言小結:天氣真冷,沈老師說……
三、游戲遷移:
1、問題:你們喜歡吃火鍋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說吃火鍋的心情——暖暖的、熱熱鬧鬧的)
2、小結并過渡:原來吃火鍋是件這么快樂的事情: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把大家喜歡吃的食物放在一個鍋里,大家一起吃,親親愛愛、熱熱鬧鬧,而且菜總是熱熱的,不會冷掉。你們想吃火鍋嗎?
[page_break] 3、過渡:人太多了,我們就分成7個家吧。蘋果家、桔子家……家的名字有了,那先來商量一下,你做這個家里的誰?(以組為單位,幼兒相互商量所扮演的角色)
4、“家里的人挺多的,所以在把吃的東西放進火鍋里之前先要像我們剛才吃火鍋那樣說說自己喜歡吃什么,把什么放進了鍋里,否則鍋里的菜太多了,等一會兒你會吃不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的。”走,讓我們一起回家吃火鍋咯!
5、幼兒游戲,教師巡回觀察并適時指導。
l 不開口的幼兒:教師多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幼兒開口說一說。
l 能力一般的幼兒:引導幼兒將多種菜名在一句話中說出,如爸爸喜歡吃青菜、粉絲、雞爪,火鍋里要放青菜、粉絲、雞爪。
l 能力較強的幼兒:嘗試著在自己喜歡的食物上關注“家人”的喜好,會將同伴的話編進故事中。
6、分享:以組為單位,交流分享:如“請蘋果一家來介紹一下”
形式:一組內能力弱的說說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喜歡吃的菜、在火鍋里放的菜;能力強的,將一家人的行為編成故事。
四、延伸:
在區域活動內投放,并開展美術活動“吃火鍋”,利用各種材料和替代物豐富火鍋內的食物。
活動亮點:
幼兒對活動
的熱情、主動的參與;在活動中勇于表現,大膽的表達;由此可見本次活動是較為成功的。
l 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注重活動是在幼兒的已有經驗上的建立,真正體現“尊重幼兒”“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因為“吃火鍋”的內容是小班寶寶所熟悉的,又因為與實際生活的的緊密聯系——冬天到了,在家里經常會吃火鍋。因此在活動中,孩子們會爭先恐后的說,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這種積極調用自己已有教研的過程,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體現,與二期課改精神所要賦予我們的。
l 活動是教師為幼兒學習、發展搭建的平臺,幼兒才是活動中的主體。縱觀整個活動,孩子們在其中有許多的亮點之處是老師在預設活動中沒有想到的。這并不是說老師的預設活動沒有價值,相反的,如果一次活動,孩子的所有反應、行為與老師的預設相一致,那么孩子的“創新”又如何得以體現?如文靜這個“媽媽”在游戲后會說“我把喜歡吃的雞腿給寶寶天淇吃”,這樣的語言表達不僅是對故事內容的仿編,也是孩子積極思維的呈現,同時這種“及他”的情感更是作為小班寶寶難能可貴的精神體現。
由此思考:教學活動不在于老師教給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在老師預設的活動中;在老師創設的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參與、互動,在集體的交流、展現中,將個人的經驗化為集體的經驗;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與環境的互動中每個幼兒有所獲得,有所發展。
思考:
“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二期課改的精髓,于我,在思想上有了這樣的認識,但如何將這種意識轉換成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實踐,還需要我在今后的各種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摸索與反思。
不足:
作為一個引導者,老師將關注更多的放在目標的達成上,因此在活動中未能更好的根
據幼兒的現實表現,將更多更有價值的教育理念有機融合。如在游戲時,發現孩子用手抓起“鍋”內的食物時,老師只是用情景性語言對這名幼兒進行引導,導致在觀察中發現其實這是個比較共性的問題,但也沒有及時的在集體中交流,失去一次很好的與生活經驗相整合的教育時機。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并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 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i、 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游戲角色中;
根據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游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ii、 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了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征。
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詞匯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游戲法、體溫法等。
i。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么著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戲法: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么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游戲聯系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游戲練習法:幼兒在游戲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3、完整講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么過河?2、長頸鹿阿姨怎么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后,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3、我們怎么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游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著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后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才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么笑得那么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d) 表演歌曲《春天》
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 ,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望,并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有關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范文匯總10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公共說課稿11-03
幼兒園小班生活類說課稿01-19
幼兒園小班故事說課稿 :奇奇孵蛋11-18
有關幼兒園小班的班務總結范文03-16
小班《圓形》說課稿12-21
幼兒園小班語言《小熊請客》說課稿模板12-26
小班思維說課稿范文:漂亮的鞋印11-23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教案《喂娃娃》含反思02-08
幼兒園小班活動說課稿《喂娃娃》含反思02-07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教案《喂寶寶》含反思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