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數學說課稿模板11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說課稿 1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11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同分數小數的聯系的基礎 上教學的。學習這部分的內容是為后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例1、例2是教學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教材聯系了分數、小數互化的知識,突出“先把 小數化成分母為100的分數再寫成百分數或先把百分數寫成分數形式再化成小數”這一轉化規律和轉化過程,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小數、百分數互化的簡便方法。 例3、教學分數化成百分數,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想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再化成百分數;例4是教學百分數化成分數,只要把 百分數寫成分數形式,再約分。教學例3、例4之后引導學生總結百分數和分數互化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數和小數、百分數和分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系、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百分數與小數、百分數與分數互化的簡便方法及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百分數與分數、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簡便方法。
二、以人為本,說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因此,結合本課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情況,我 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應用學過的分數、小數互化的知識進行遷移、類推,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嘗試探究的.積極活動中獲取新知,發展能力。
三、以探為主,說流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一)設疑激趣,引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童話故事,在故事中設計了幫助主人公比較2/5、42%、0.45的問題,然后引出課題。
(二)大膽探索,學習新知。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不僅可以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將未知轉化為已知,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學習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數學 吧
(1)準備題。
①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0.45 1.2 0.367 3/25 15/8 63/100
②分別把下面各數的小數點移動,你有什么發現?
2.5 5 0.48 1.25 10.3
通過以上的練習,為學生學習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打下了基礎。
(2)學習小數化成百分數,教學例1。
活動一:
①出示嘗試練習后先讓學生說說0.13 2.6 0.875的意義是什么?再一次
引導學生感受小數與分數的聯系,為突出轉化過程進行鋪墊。
②學生思考:要把小數化成百分數,聯系以前的知識,可以先把小數怎么辦?之后讓學生動手嘗試,(做不出來的學生可先看教材例1)匯報結果時突出每道題的轉化過程。
活動二:完成P107的做一做,并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活動三、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小數化成百分數的簡便方法。(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并注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右移兩位與添百分號的關系。
學生有了小數、分數互化的基礎,采用“先練后講”的方法,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引導學生分析、觀察、歸納,使學生的思維與語言同步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以落實。
(2)學習百分數化成小數。
活動一:學生學了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出示例2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百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之后每組先選代表口述每題的轉化過程,集體講評。
活動二:完成P108做一做,并思考如何很快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2、學習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
學生掌握了小數與百分數互化的方法,經歷了小數與百分數互化的學習過程,再一次感受了“知識可以轉化”的數學思想,已經有了知識和經驗,所以在教 學例3、例4時,我先組織學生邊進行嘗試練習邊小組討論,通過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思考轉化的方法,突出轉化過程,通過觀察、歸納概括出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 方法。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理解不同的轉化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3/4=75/100=75%等。學生在練習分數化成百分數 的時,遇到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問題,教師再教給解決的辦法,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商(保留三位小數)。
(三)鞏固練習,發散思維。
對于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層次進行設計。先出現分數與百分數、小數與百分數之間互化的題目,再出現比較有分數、百分數、小數混合的題目。
(四)全課總結,質疑問難。
綜觀整堂課的設計,我力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盡可能地向他們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讓課堂真正煥發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說課稿 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6~98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比較簡便,學會用“湊十法”來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過程中初步滲透轉化為10加幾的轉化思想,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關鍵
把9加幾轉化成10加幾。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小棒、游戲用品。
學具:小棒20根、圓片20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啟思
師:今天,錢老師想帶一(1)班的小朋友去參觀運動會,在出發之前讓我先來考考你們。
1、對口令。
復習2、4、5、8等數的組成。
2.10加幾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師:這些都是幾加幾的算式?
師:小朋友們學得真不錯,咱們出發吧!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
師:我們來到運動會場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運動項目,分別有多少人參加?先小聲說給自己聽,再舉手匯報。(指名回答)
小結:運動會場里有運動員和裁判員,賽跑組有6名運動員,跳繩組有3名運動員,踢毽組有9名運動員,跳遠組有7名運動員。
2、試著說說想法。
師:服務隊的小朋友為運動員買了一些盒裝飲料,紙箱里裝了幾盒?散的有幾盒?你知道共有幾盒飲料嗎?(指名回答,板書算式)
師:你是怎樣算一共有幾盒的?(指幾名學生發表看法)
學生中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1)1、2、3……12、13依次數。
(2)從9數到13。
(3)9和4合起來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撿一盒放進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好呢?為什么?
師:幾種方法都很好,不過依次數比較麻煩,9和4合起來是多少一下子很難想出來,先看紙箱本來可以裝幾盒,這時還是要先把它變成10盒再來想,10加幾比較簡單。 (演示湊+過程)為什么要拿1個放進紙箱里呢?
我們可以把這種想法用思維圖表示出來,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來是10,再想 10+3=13”。(板書: )
我們的想法在思維圖上一目了然。
4、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往運動場上看一看,你能提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呢?先問問同桌,比一比誰提得多,老師有獎品。
(指名提問題,并發給獎品)
師:剛才小朋友提的問題真棒,我們來共同解決它。
(單獨出示踢毽組和賽跑組)問:踢毽組和賽跑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9+ 6= ”)
(展示湊十過程)畫思維圖:
(展示踢毽組和跳繩組)問:踢毽組和跳繩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9 +3= ”)
(展示湊十過程)畫思維圖,
(展示踢毽組和跳遠組)問:踢毽組和跳遠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說怎樣想的,板書算式9+7=16 )
5、歸納算法特點。
齊讀算式。問:算式有什么特點?第一個加數是幾?我們叫它9加幾。
師:我們是怎樣算9加幾的呢?都是把9加幾變成10加幾來算的。 (用箭頭將算式和 10加幾連起來)
邊畫邊說順口溜:看大數,分小數,湊成+,算得數。學生齊說后同桌拍手說順口溜。
6、動手操作。
(1)擺小棒,“左邊擺9根紅色的,右邊擺3根黃色的,怎樣列式計算一共有幾根小棒?”(實物展示臺出示)
(指名列式)師:說說怎樣想的?(學生說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擺圖片, “左邊擺9個紅色的圓片,右邊擺7個黃的圓片,怎樣算一共有幾個圓片?”(指名列式)“說說怎樣想的?”
師:把你想的過程在書上填思維圖。(指名報答案)
三、鞏固新知,尋找規律
游戲:摘蘋果。
引導學生觀察得數的特點: (先小聲說給同桌聽)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結:
(1)結果都十幾。
(2)得數十幾中的幾比第二個加數少1。
問:這個“1”哪兒去了?掌握這個特點,我們就能又準又快地計算9加幾的加法了。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老師有幾個問題要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1、數菠蘿。
(大屏展示9個再添5個)問:怎樣列式計算一共有幾個菠蘿?說說怎樣想的。 (圈住其中10個)
2、數蘋果。
(大屏展示15個蘋果)問:一共有幾個蘋果?說說怎樣想的(圈住其中10個)
3、數雞蛋。
(大屏展示雞蛋圖)指導觀察:一個雞蛋箱可以裝幾個雞蛋?現在已裝有幾個了?問:一共有多少個雞蛋?怎樣又快又準地算?(展示移入一個雞蛋的過程)
4、數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圖)師:一個箱可以裝幾個蛋糕?箱子里有幾個蛋糕?外面呢?怎樣算?(指名列式)(演示湊十過程)
五、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解答這些題比較簡便的方法該怎樣想? (學生能說多少說多少)
師:對于這些題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個加數分成1和幾,9加1湊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數,這種方法叫“湊十法”。“湊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學習中還要經常用到。
板書設計
說課
“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6~98頁的內容,它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我確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學目標。
由于一年級兒童認知結構里具體思維是主要特點,他們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運用自如,遷移到8加幾、7加幾、6加幾等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于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即為什么用“湊十法”和如何用“湊十法”)是本節課的難點。
用什么教學方法才能突破教學難點,把握教學重點,又能讓學生多方面得到發展呢?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級學生思維缺乏獨立性,容易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讓一切教學活動都有利于學生盡快地形成探索性學習模式,課堂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的陳述,都應該接受課堂中其他人的提問、反詰和推敲,讓我們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運用主題圖培養學生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上學期讓學生提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進行引導,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橋梁,去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讓學生在自提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索方法的過程中,發現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方法和途徑,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把學生的主體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著眼于新舊知識的聯系,放手讓學生探索學習,將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首先,在帶著學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現與新知有關的原認知,復習數的分解和10加幾的知識,為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作鋪墊。
其次,仔細觀察,積極探索。
教學中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舉例,學生模仿的消極被動狀況。以學生集體的自主觀察討論為主旋律,由學生在主題圖中發現數學問題,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報告自己或小組研究的結果,表達自己的見解,促進數學交流。
大屏幕顯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觀察到運動場上有哪些比賽小組,他們各有幾位運動員。小組討論可以提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緊接著小組討論,匯報本小組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幾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幾的計算方法,運用動畫操作,啟發學生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湊十法”計算。這樣就抓住教學重點,學生自己找要解決的問題并探索解決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點,在引導學生歸結算理時,我先讓學生擺小棒和圓片,再填寫思維圖。然后學生小結算法,齊讀算式,發現共同點,教學順口溜: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
再次,鞏固新知,尋找規律。
一年級學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難點之后,用一個摘蘋果游戲,調節學生注意方式,鞏固9加幾的知識,按規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觀察得數特點,找尋又快又對的計算竅門。
最后,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觀察菠蘿、蘋果圖,培養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數雞蛋、蛋糕是運用“湊十法”于實際生活中,進一步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知識的用途。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揭示出9加幾的算理,融入轉化的學習方法,既突出了重點、難點,又布局合理美觀。
總之,這節課通過觀察、討論和操作,積極探索,學習氣氛活躍,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數學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地位和作用】
思考——人教版實驗教材增設數學廣角這一單元的目的是什么?雞兔同籠問題設置在數學廣角中,其教學與常規課有什么不同?
分析——《教學用書》中指出:數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雞兔同籠”問題作為數學廣角教學內容之一,正是教材注重滲透思想方法,關注學習過程的重要體現。教材借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應用列表、假設、方程等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本課的教學與常規課相比,區別之處在于要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巧用素材,有效提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本課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編排的內容】“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但其原題數據比較大,不利于首次接觸該類問題的學生進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編排了例1,通過化繁為簡的思想,幫助學生先探索出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后,再解決《孫子算經》中數據比較大的原題。
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教材展示了學生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既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其中假設和列方程解是解決該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假設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列方程則有助于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學生選用哪種方法均可,不強求用某一種方法。
配合“雞兔同籠”問題,教材在“做一做”和練習中安排了類似的一些習題,比如“龜鶴”問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鞏固用“假設法”或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
二、說學情
【認知分析】學生初步已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能力分析】雖說學生已經初步嘗試了應用逐一列表法解決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外書中或者數學班已經學習了相關的內容,但學生的程度會參差不齊,但在數學方法的應用意識與數學思維的自我提升等方面尚需進一步培養。
【情感分析】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識方面,發展不夠均衡,有待加強;少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尚需通過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來加以帶動。
三、說目標
【教學目標】
1. 經歷和體驗用不同的角度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奧數的樂趣。
2. 培養學生動腦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3. 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 如何讓絕大部分孩子掌握用假設法來解決這一相關問題。
四、說教法
綜合以上的分析,從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認識問題、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角度考慮,準備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發現法:即課堂上,教師或學生提出適當的數學問題,再由學生嘗試著去發現規律,通過相互討論,相互學習,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數學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思想,逐步建立完善的認知結構。
五、說學法
兩點想法:
低起點: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伊始,我讓學生錢的數額和張數。數據比較小,學生又有一定的情趣,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教學例題時,因為有了以上的鋪墊,就讓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在解決時,方法多種多樣,列表湊數的、畫圖的、假設法、列方程解決。
巧突破:重點就放在假設法的教學上,先通過表格初步感知規律,再借助圖形結合來攻破學生學習中思維中的障礙。
基于以上分析,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適度指導與自主探索相結合、獨立思考與互相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研究,并最終學會學習。
六、說理念
遵照新課標精神,在課程設置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通過老師創設的現實情景,讓學生投入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進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系。
七、說過程
一、游戲導入,初步感知
1.游戲導入
師:(出示一個信封)知道信封里放的是什么嗎?
師:這里放著5張錢,猜一猜是多少?
師:都是5元和10元的,可能會是多少錢?
2.嘗試列表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填充表格。
根據教師的提示,學生準確說出:
信封里有35元錢,你知道5元的幾張,10元的幾張?
3.及時小結
教師出示信封里的錢,你為什么能很快的說出錢數?(突出表格的作用)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規律,彰顯表格法解決問題的作用,喚起學生的解題策略,以便在后面的學習中能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遷移。]
二、自主探究,嘗試方法
1.出示例題。
課件出示例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師生審題)
2.揭示課題
這類題目大家熟悉嗎?(板書課題)
師:題目你能讀懂嗎? 生:能。 師:告訴了我們哪些已知條件? 生1:共有八個頭,二十六只腳。
生2:還有兩個條件:雞有兩只腳,兔有四只腳。 師:很好!還隱藏著兩個條件!
3.學生嘗試
提示學生利用剛才的經驗嘗試解決。(學生嘗試,教師巡視)
4.組織匯報指名匯報,課件演示。
5.即時總結[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列表法,主要是培養了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模擬操作,再探思路
1.提出問題
如果籠內的雞和兔的只數較多,想想看,用剛才列表的方法去解決,方便嗎?
我們在一起探究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
2.適時指導
⑴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⑵腳的總只數每次減少2只,這個2是怎么來的呢?(強調兔多2只腳,4-2=2)
⑶出示課件,提示興趣活動——讓兔子站起來。
3.興趣活動
⑴教師提示:課件演示,并提示用符號表示。
⑵學生嘗試:畫一畫,用簡單的圖示法,讓籠內的兔子都站立起來。
匯報展示
4.學生匯報,教師演示。
5.探究思路
想一想:從下面看,每只兔子少了幾只腳?一共少了幾只腳?這些腳是怎么來的?
議一議:小組內交流,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6.獨立計算
自己獨立列式計算,指名板演,并說一說想法,并引導學生口頭檢驗。
7.及時小結:,給這種方法取名,并提示,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由于假設法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在解決假設雞兔腳的只數一樣來初步感知調整策略時,需要老師適時地站出來引領學生進行探索,通過一些有效的數學模型,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個解決問題的臺階,使他們的研究有強力的.后盾。我通過課件的生動演示,搭建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橋梁,再由學生動手用簡單的符號畫一畫,搭建平臺,幫助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臺階。既突破了難點,又掌握了方法,還體驗了成功。]
四、合作探究,拓展思路
1. 師提示用方程方法解決。
2. 合作探究:
⑴集體討論:題中有哪些等量關系?
⑵出示導航:你想設誰的只數為X?那么另一種動物的只數如何表示呢?他們腳的只數又是分別如何表示?
⑶小組討論。
3.小組匯報。
4.學生嘗試列出方程。(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5.師生討論解方程的思路。(強調將方程化簡)
6.學生獨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7.檢驗,并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在五年級已學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由于這種方法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因此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明確等量關系,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和便捷性。]
五、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出示相關信息,了解中國古代關于“雞兔同籠”問題的研究情況。
2.學生運用自己最感興趣的方法獨立解答“龜鶴問題”。
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有112條。龜、鶴各有幾只?
3. 組織匯報。
[設計意圖:利用相關知識信息,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濃厚的文化氣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進一步促進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悄然激發學生課下去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練習的設計,為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僅僅是將雞兔換成龜鶴,鞏固學生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夯實學生的認知基礎。]
六、總結反思,暢談收獲
學生自主總結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回顧反思,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思維特點,幫助學生及時提煉用假設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鞏固學生的數學模型,豐富學生的數學思想,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獨立運用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七、課后拓展,鞏固提升
尋求更多的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尋求方法不僅僅是課堂上所完成的任務,將數學的學習延伸課外,利于再次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突出課標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數學說課稿 4
一、說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引用了“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在本堂課中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模式。
二、說設計思路
1、說教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連除的簡便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及減法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有關整數四則運算的一些簡便運算。教材主要著眼于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材的編排意圖主要是通過典型的、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例子,引導學生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將簡便運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的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2、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理念及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發現的方法,對連除簡便運算進行教與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質。
教學難點:選擇合理的算法。
三、說教學流程
本課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復習、探究、練習、課堂小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
組織學生復習相關簡便計算和整數加法、乘法、減法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其目的讓學生回憶定律、性質,感受運用它們進行簡便計算的所帶來得作用,感受簡算的樂趣。為探究連除的簡便運算作知識與情感鋪墊。
(二):探究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加以說明。
1、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學生的狀態就為本節課定下了基調。我結合實際談話:春天,萬物復蘇,花紅柳綠;春天,也正是植樹的好季節。你們看:3月12日,植樹節到了,同學們開展了植樹活動。從而,將學生引入到現實生活中,既能激發學生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不由自主的進入探索之中,還能感受數學知識的作用,也能潛移默化的進行綠化教育。
2、探究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索、合作交流的主體,我組織了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活動,讓學生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3、探究發現規律。
當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時,這已為學習連除的簡便運算建立起知識的平臺。因此利用小精靈的問題,讓學生在對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較中通過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探究發現出連除的幾種算法,使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和計算方法與能力的培養相互融合,促進相互的理解,掌握。
4、探究規律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中,為了讓學生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從而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安排了三個小環節。
A運用的條件。
這部分提出思考兩個問題,即連除有幾種算法,分別是什么?那么,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呢?運用除法的運算性質的條件是什么?這樣,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解連除的`性質,為運用作準備。
B初步運用。
這環節中安排了填運算符號和判斷兩各類型的練習,這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問題給出的,其作用一進一步理解掌握;二預防后面分組探究中一些不必要的失誤,三給學生搭個橋,建立起運用的模式。
C、深入探究運用: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邏輯—是從主體的活動中抽象出來的,活動是兒童發現的主要途徑和載體。因此,本課這時將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經驗,自己去發現探索,從而形成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的能力。
首先,請學生自主選擇題組,分組探究,組內交流;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最后共同小結,形成統一認識:計算連除時,可以根據四則運算順序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有時根據數字的特征有時改寫成“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比較簡便。計算“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時,可以根據四則運算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有時根據數字的特征改寫成“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比較簡便。
(三)、多種練習、鞏固提高
新課程指出“練習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學生注意力、興趣無法維持很長時間。因此,我在練習的設計形式上采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等情景。這樣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在內容的設計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梯度,有利于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四)、交流評價,課堂小結。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的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活動中的感受和體會、意見和看法,使各自明確努力方向。
最后,我設計了你在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和感受,把你的收獲和感受和同桌說一說。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起到梳理概括,提煉升華的作用,以促進他們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四、說課堂學習評價。
開放式教學必然輔之以開放式評價、個性激勵的學習評價方法。時間上,使用全程評價,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學生的閃光之處,給予適時評價;內容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形式上,還放手讓學生互評,引起共鳴爭論。
數學說課稿 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解簡易方程。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過程分析等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的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和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而今天學習的內容又為后面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今后學習分數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和比例等內容時都要直接運用。所以本節課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參照課標確定本節課的目標:
(1)?知道解方程的意義和基本思路。
(2)?會運用數量關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質對解方程的過程進行語言表述。
(3)?會對具體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與同學交流。
(4)?會獨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夠驗算方程的解的正確性。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解方程的兩種方法及檢驗,解決重難點的關鍵是幫助學生確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說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觀察法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四人合作、交流,自主探尋發現通過等量關系來列方程。
這些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
三、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比較、交流、分析等過程,鼓勵學生把發現的規律都說出來,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這樣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2、自主學習法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注重探索過程的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為自主學,學生積極動腦去思考、動口去表達。通過交流、猜測、驗證、總結歸納,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復習鋪墊
鞏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質,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走進新課
1、匯集問題,尋找出路
用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的熱情。
2、解決問題,形成方法(例1教學)
先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回答下面的問題,把學生推向主體位置:
①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②能根據數學信息說出等量關系嗎?
③請大家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④這個方程的解是多少?你是根據什么得到的?
然后組內交流,班內展示,統一方法與答案。
① 解方程的格式(先提行,寫下一個“解”字;為了美觀,盡量使等號對齊,兩邊寫式子。);
② 解方程的依據(等式的性質或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
③自覺檢驗。
嘗試練習:寫出求解的過程和驗算的過程,不會的可以問問同學和老師。
出示:20+x=30。
3、類比推廣,深化探究。教學例2
學生寫完后,互相交流,老師一一展示各組的解方程過程
方法一: 解3y-8=13 方法二:解 3y-8=13 方法三:解3y-8=13
3y=13+8 3y-8-8=13-8 3y-8+8=13+8
3y=21 3y=5 3y=21
y=21÷3 3y×3=5×3 3y÷3=21÷3
y=7 y=15 y=7
驗算3×7-8=21 驗算3×7-8=21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學習方法的同時辨析滲透檢驗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習慣。
(三)練習鞏固
強化重點,鞏固新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回顧總結
梳理知識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五)課堂檢測
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測,查缺補漏。
(六)布置作業
數學說課稿 6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數學上冊中的比較分數大小“通分”第一課時。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通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運用口答、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說教學過程:
1、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大小的復習和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
2、(1)在教學例1時,我先通過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2/9和1/4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4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通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最小的公倍數做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圖形的直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在教學例1后,我就指導學生練習了課本54的練一練的第一題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3、教學例1后,就進入了鞏固練習階段。通分的關鍵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練一練的第2題:很快說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然后練習了練一練的第三題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防止通分的兩種錯誤類型。
4、最后我進行了課堂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并在作業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后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 7
一、教材
1、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36、37頁《旅游中的數學》。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中的數學》是數學四大領域中“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的內容。教材在學生學完“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之后,安排“旅游中的數學”一課,一方面能使學生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另一方面,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的知識結構呈現為:
(1)租車,教材首先出示一幅租車情境圖,師生組成了40人的一個旅游團,有大車和小車,老師提出問題怎樣租車最省錢?學生通過討論這一問題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2)用餐,學生通過為自己安排飲食,復習小數加減法,體會合理搭配。
(3)制訂旅游計劃。這部分內容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時,解決旅游中的數學問題。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他們對旅游非常感興趣,而且又有一定的旅游經驗,所以我將教材進行加工和整理。首先為學生創設去本地風景區“瀛湖”旅游,這樣一個情境,然后在模擬情境中解決“租車、買門票”、“用餐”的費用計算問題。這樣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了數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下節課制訂旅游計劃作了鋪墊。
4、學習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按大綱的要求,確定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①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②能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運用數學符號來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②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的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③結合具體情境,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結合具體情境,再聯系生活實際,深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②通過練習活動,感受數學的嚴謹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5、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教法、學法
1、教法: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多媒體課件演示、輔以啟發談話,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2、學法:“由教材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教學策略告訴我們,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教學時要注意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入學習,誘發其內在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索知識,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本節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依次解決“租車、買門票、用餐”等問題。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激趣導入:先問學生是否喜歡旅游,再談一談自己曾去過哪些地方?然后出示本地有名景點的圖片,并作簡單介紹,從而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今天我們模擬去瀛湖旅游,來解決在旅游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板書:旅游中的數學。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中。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游美好經歷的回憶,為后面旅游活動作鋪墊,出示本地風景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參入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激起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合作探究
本環節分為三個活動來完成:活動一是租車,去瀛湖旅游我們得先坐車,課件出示信息“我們40人去旅游,大車限乘18人,每輛70元;小車限乘12人,每輛60元,接著出示問題有幾種租車方案”?在學生弄清交流規則后開始小組討論,將討論結果填寫在租車方案表里,然后,學生代表展示匯報結果,老師出示填寫好的租車方案表和學生一起小結列表方法,滲透有序列表的思想;最后出示問題,假如派你前去租車,你準備怎樣租車?為什么?從而得到最佳方案。這樣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出不同的租車方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優越,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與人合作的能力;假如派你前去租車,你準備怎樣租車?給足了學生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活動(二)買門票。出示信息:全天開放時間,早上8:00~下午7:00,個人票每人20元,團體票每人16元(45人及以上)人數40人,先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主要問題有
①今天開放多長時間?
②怎樣買票省錢?第一個問題學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解決。要引導學生發現這里我們買團票比買個人票省錢。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活動(三)用餐:旅游完后去農家樂用餐,讓學生根據菜譜,為自己點菜,并計算花了多少錢?個別同學回答、他人評價,提出建議,引導要葷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時要節儉,不要浪費。接下來再每個組一起點菜;這一環節從單獨點菜用餐,再到小組內集體點菜,使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優越,對別人點菜進行評價,增強了生與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實踐應用
課堂小結后,我安排了這樣兩個實踐練習:①估計去瀛湖你至少要花多少錢,為自己本次旅游作一次費用的預算;②制完一份旅游計劃。
本環節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預算旅游費用培養了學生的結算意識,制訂旅游計劃,學以致用,體現了數學的嚴謹,邏輯性。
數學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教學內容及相應的練習。
2、教材簡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在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教學中孕伏,這節課既是對兩位數減一位數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習應用題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重點及核心內容,本節課的數學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材的編排內容,注重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活動和事例設計情境,促使學生“走入情境”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方法,這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變化,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滋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建構形式及學情發展出發,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技能目標: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
⑵能力目標:學生在經歷學具操作與討論的過程中,獲得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并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⑶情感目標: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體驗與同伴交流獲得成功的喜悅,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⑷教學重、難點依據數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等教學環節都是使學生能正確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數學問題,所以這是教學的重點。教材創設了“作業評比紅花活動”這一情境入手,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而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因此我認為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難點。
⑸教學準備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準備了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及學生游戲用的學具、小紅花貼紙等。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材處理上,充分創設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用數學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自主探索等方法,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搜集信息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強了教學效果。同時,利用“發現法”的原理激發學習動機,并培養學生自問自解,合作交流、操作探索等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思路,以及學生的特點及經驗,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復習鋪墊師:大家一起來摘蘋果,看誰摘得多?
課件出示:
把你摘到的蘋果放進相對應的籃子里通過復習,更好地引導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創造知識遷移的環境,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們,這個學期我們開展了作業評比得、紅花的活動,你們一定都得到了許多紅花吧!能告訴大家嗎?誰得的最多?誰的最少?創設學生樂于參與的話題以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為講授新課做好準備。
探究新知
發現問題
師:有3個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紅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課件出示紅花榜圖,指導學生看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講給你的同桌聽聽。小雪多、小磊少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華有9朵……利用教材主題圖提供的信息資源,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促使學生“走入情境”去觀察、發現問題。這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經驗,以學定教的新理念。
探索新知
提出問題
你根據這幅圖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組討論、匯報、師板書)A、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B、小雪比小磊多幾朵?C、小雪比小華多幾朵?D、小磊比小雪少幾朵?……讓學生根據圖畫提出數學問題,這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展開積極的思維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
解決問題以四人為小組,通過擺紅花、學具來解決問題,(小組匯報,老師板書)(A)12+8=20(朵)(B)12-8=4(朵)(C)12-9=3(朵)(D)12-8=4(朵)教師強調寫上單位名稱師: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這樣算嗎?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幾朵”與“小磊比小雪少幾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設置學生操作、討論、試說,試算等活動,引導學生自己揭示算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有利于學生良好認識結構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并從中體會與同伴合作獲得得成功的愉悅。
拓展問題課件出示:小雪說:“我得的紅花比小磊與小華兩個人合起來的還要多,你認為也是這樣嗎?為什么?”①學生小組進行討論。②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根據學生知識的建構原理,設計了有梯度的學習活動,由淺入深,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
鞏固運用
深化理解
1、課件出示第73頁“做一做”。
師:你們會解答小明提出的問題嗎?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集體訂正。
2選擇題(教科書74頁第3題)
課件出示:
師:你能根據算式選擇正確的問題嗎?算式:44-40=4(盆)問題:一共有多少盆?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菊花比月秀多多少盆?還剩多少盆?
3、課件出示:李平家養的家禽鴨鵝雞只數302045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言,教師指導,集體訂正。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一次一次體驗成功,并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滋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被激發起來。
如此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設計這一環節,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
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大家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學生踴躍發言)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倒我們!促使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并讓學生帶著知識去尋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到一個探索者的成功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與信心。
四、說板書的計: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而且為了使學生便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協調知識的內化,于是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設計: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
1、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12+8=20(朵)
2、小雪比小磊多幾朵?12-8=4(朵)
3、小雪比小華多幾朵?12-9=3(朵)
4、小磊比小雪少幾朵?12-8=4(朵)
數學說課稿 9
各位評委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通分》棚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八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在分數加減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所以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學習了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難度不大,重點讓學生講解判斷大小的理由并及時歸納總結。至于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一部分同學其實已經知道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比較,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成果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來引入通分,再通過自學環節,順理成章的讓學生轉入本節的重點學習中。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能準確快速地比較各類分數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義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合作、交流、歸納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的比較。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五、教法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1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采用啟發誘導、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辯析、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①讓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并且上臺講解,實現兵教兵。②發現特征后能用語言表達出來。③能自學的盡量讓學生自學。④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總結的.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我將出示3個小題的題目。
1.把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五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數。說說根據什么性質來化的?
2.求下面兩組書的最小公倍數。 24和36
26和39 3、比較大小
7分之5和7分之3
17分之9和15分之9 說說同分母、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一、激趣引入,自學導航。
1、出示地球的圖片。
2 、(1)這是地球,我們的家,你有什么想說的?
(很美,要好好保護它;水的面積多還是陸地面積多;)
(2)出示例4的條件:從數據(3/10和7/10)上分析陸地多還是海洋多?師:地球上的海洋比較多,所以地球又叫做水球、藍星。
師:對這兩個分數,很容易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因為它們什么相同?除了分母相同的分數能比較它們的大小以外,還有哪些分數我們也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分子相同,分子分母都不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滲透愛護地球的環保教育,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分母相同的分數是怎樣比較的,講清楚理由,這也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并埋下伏筆。
二、導學反饋
1、師:昨天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本第73頁,學生邊匯報,老師邊引導小結方法:
師:第一行的分數你是怎樣比較的?第二行呢?
2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數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師:這些分數都能直接比較大小。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經掌握,這里老師引導學生小結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也為后面引出異分母分數做好鋪墊。
2、隨堂練習P73做一做
(三)探究新知
情景導入:豆類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經常有利于人體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種————黃豆和蠶豆。
黃豆:我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小小的,皮膚黃黃的,我叫黃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5分之2、 蠶豆:我也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比黃豆大很多,皮膚是棕色的,我是蠶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4分之1、(1)52和4 1與上面的分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子、分母都不同)
(2)你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課本介紹哪種方法?(板書課本的方法)課本介紹的方法叫什么?(板書課題通分)(3)你還想到哪些方法?
學生邊匯報,老師邊板演過程,引導思考方法:(投影學生的方法)
①化成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
②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
③化成小數比較大小
④畫圖比較
3、小結: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真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常常會用到通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數的比較作為基礎,學生通過看書自學,能更好地明白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通分再比較大小,同時也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這里的教學中還設計了:“你還想到什么方法?”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局限在通分這種方法上,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學生質疑:在預習中你還有什么疑問想提出來?預設學生會問以下問題:
(1)什么叫做異分母分數?什么叫做公分母?
(2)怎樣進行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
(老師有意識地板書:異分母分數
)下面我們就帶著問題深入學習通分。
設計意圖:通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雖然預習了,但還有很多問題弄不明白,這時候應有足夠時間讓學生提出質疑。
(三)即時鞏固:課本74頁做一做
通過練習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
(四)反饋總結:
這節課我學會了什么?共發言幾次?在什么方面表現較好?給自己的表現可以打幾分?
七、作業布置:
練習十八2 3
八、板書設計:
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數學說課稿 10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地講,二次函數的圖像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地位體現在它的思想的基礎性。一方面,本節課是對初中有關內容的深化,為后面進一步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二次函數解析式中的系數由常數轉變為參數,使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圖像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新課程標準精神,我確定了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中a、b、c、k、h的作用,能熟練地對二次函數的一般式進行配方,會對圖像進行平移變換,領會研究二次函數圖像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與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和作圖能力;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經歷作圖、觀察、比較、歸納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養成即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感受探索與創造,體驗成功的喜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二次函數各系數對圖像和形狀的影響,利用二次函數圖像平移的特例分析過程,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和劃歸思想。難點是圖像的平移變換,關鍵是二次函數頂點式中h、k的正負取值對函數圖像平移變換的影響。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美好情感的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會學習、樂于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人文思想,感受數學的自然美。為了更好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和"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緊緊圍繞教師組織——啟發引導,學生探究——交流發現,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為此,我設計了5個環節: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交流探究——發現規律;
③啟發引導——形成結論;
④訓練小結——深化鞏固;
⑤思維拓展——提高能力。這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注重關注整個過程和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
三、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感受學習樂趣。根據教材內容,我首先出示一道題目,以需要畫y=2x?圖像為引子,讓學生畫y=x?和y=2x?圖像,進而比較這兩個圖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背景切入,一方面讓學生總結復習已有知識,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問題中首先獲得解題成功的快樂體驗,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函數y=x?與y=ax?圖像的關系,得出本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即二次項系數a決定圖像的開口方向和開口大小。
由淺入深,下面讓學生畫y=2x,y=2(x+1)與y=2(x+1)+3的圖像并尋找它們的聯系,再讓學生與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的圖像進行對比,最后總結出圖像的變換規律:a決定開口方向、h決定左右平移、k決定上下平移。由于二次函數的重要性,本節課我以考題為背景引入新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可以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高考題就在我們的課本中,就在我們平常的練習中。
2.探究交流—發現規律
從特別到一般是我們發現問題、尋求規律、揭示本質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讓學生做出y=2x與y=2x+4x-1的圖像,再與課件上的圖像對比并敘述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得出結論:若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bx+c,先將其化成y=a(x+h)+k的形式,從而判斷出y=ax+bx+c的圖像是如何由y=ax變換得到的。在課本第42頁例1(1)中要提醒學生注意,在含有參數的解析式y=a(x+h)+k中,頂點坐標應是(-h,k),而不是(h,k)。所以,例1(1)中二次函數f(x)頂點的橫坐標是4,即-h=4,h=-4,括號里面就是x-4(這里容易出錯)。例1(2)中h、k的值是已知的,只需要確定a的值就可以了。
3.啟發引導—形成結論
前面的練習和例題,基本涵蓋了二次函數圖像平移變換的各種情況,啟發并引導了學生將實例的結論進行總結,得出y=x到y=ax,y=ax到y=a(x+h)+k,y=ax到y=ax+bx+c(其中,a均不為0)的圖像變化過程,即a>0開口向上,a<0開口向下;h正左移,h負右移;k正上移,k負下移。
4.練習小結——鞏固深化
為了鞏固和加深二次函數y=ax?+bx+c中的a.b.c對圖像的影響,接下來組織學生進行課題練習,完成課本44頁練習1—3題。上課時間有限,為保證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充分練習和討論,我一直堅持讓學生規范使用演草本。課堂上需要學生動手演練的地方不急于安排學生馬上討論,而是讓學生思考后將自己的答案整齊地寫在演草本上,然后小組內四人相互交換進行量分,因為是在課堂上,量分標準要簡單,我要求用30分的整分制。用時較短10分,書寫整齊規范10分,解答正確10分。
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學生之間的三次競爭:
①看誰解的快、用時最短;
②看誰書寫的整齊;
③看誰做的對。
這個自己做和批閱的過程,也是學生對題目加深理解的過程。量完分后組織學生對不同解法進行探究,這又會產生學生之間的第四次競爭,看誰的方法簡便,思維更嚴密。當然做題時有的學生會做的很快,可以讓他們判斷黑板上演示學生的解題得分情況,這也促進在黑板上演示的學生同下面學生之間的競爭。
這個充滿競爭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師通過演草本無形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收獲新知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思考、比較、辨別能力的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主人。這樣每節課都有競爭,能使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的長處,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切實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真正的活起來。考試中,成績必然會逐步提高,能避免現在我們教學中學生"考試什么都不會,考完后什么都會"以及閱卷中發現的學生書寫凌亂的通病,經過長期這樣的練習,每個學生練就了快思考、求準確、寫整齊的能力。
5.延伸拓廣——提高能力
課堂教學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分類推進,分層教學原則。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提高練習題組,共兩道被選題目,以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解題能力,取得進一步提高。
數學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解決問題是小數除法單元的一小節,讓學生學習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教學單元得到扎扎實實的落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大膽地創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常見的滴水龍頭為例題來學習,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解決類似歸
一、歸總的實際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自主探索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逐步提高數學素養。
(二)學情分析
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在前幾冊的數學學習中已經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和社會現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師有目的地引導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定位,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沖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說教學程序: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幾個部分展開學習。
(一)、創設情景、收集信息
1、以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龍頭未關緊或忘了關,會浪費多少水,假設:小戴家有3個滴水龍頭上周因為未關緊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請問小戴家平均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2、導入: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幫助小戴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類似歸一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素材很多。創境激趣,把學生帶入到實際生活中,突破了數學教學的封閉狀態,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將課內外結合起來,將學生置身于一種動態、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逐步豐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問題
1、出示例題:小戴家有3個滴水龍頭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1)大家能從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挖掘題中隱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問: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訴我們什么條件?(上周實際是告訴我們7天這個隱藏的條件。)
(2)提出問題:小戴家平均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設計意圖:創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問題
1、深入分析
(1)教師:現在同學們能計算出每個滴水龍頭1天的流失量嗎?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合課本上的相似例題11提示。
2、學生結合信息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幫助學生從量的角度對數量進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師巡查,確定學生發言)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把握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創設恰當氛圍,組織學生交流,并同時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組織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的方法,發現新的思路、方法及時擴散,并給予及時評價和指導)
(四)、交流方法、解決問題
1、指名說板,呈現不同的解題過程。
第一種:可以先算1個滴水龍頭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個滴水龍頭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種:可以先算3個滴水龍頭一天滴水的流失量725、76〔7=103.68(千克)再算平均1個滴水龍頭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結: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弄清楚題目的數量關系,再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設計意圖: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激勵創新,拓展思維。呈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在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后,享受成功的快樂。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五)、嘗試訓練、反饋評價
1、出示課本例題11
張燕家養的3頭奶牛上周的產奶量是220、5千克,每頭奶牛一天產奶多少千克?
(1)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的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課本空白練習。
(3)小組交流,集體訂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圖
小毅家上個月的用水量是14.5噸,每噸水的價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費多少元?
(1)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的數學信息和問題。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3)小組交流討論,著重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并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六)、布置課外作業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0
數學說課稿(經典)06-09
《數學樂園》說課稿07-18
數學樂園說課稿10-02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7-20
《數學樂園》說課稿08-08
數學廣角說課稿08-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3-01
《數學樂園》說課稿04-03
數學說課稿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