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說課稿小學

時間:2022-07-14 10:41:1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精選10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說教學內容。

  課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練習十第1至3題。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第2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內容。本課為這一小節第1課時,教學P58—59頁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練習十的第1—3題。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研究在什么情況下兩個小數相等的,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但由于學生還沒有學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所以教材通過直觀和學生所熟悉的十進復名數來進行教學。這部分內容安排了3個例題。例1教學小數的性質,例2、例3教學小數性質的應用。例2是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數化簡,例3是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2、教學目標。

  (1)借助實物和直觀圖,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一個小數化簡和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2)通過小數性質的概括,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應用小數性質,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理解小數的性質,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

  3、教學重點。

  小數性質的推導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4、教學難點。

  掌握在小數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數大小不變。

  5、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導入新課時,采用創設故事法導入,在抽象、概括小數的性質(即教學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出示實物圖和直觀圖,讓學生充分感知,聯系舊知,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出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應用小數的性質(即教學例2、例3)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講練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敢于質疑,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借助直觀圖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1、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西游記》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里,上面標注著長度:0。l米、0。10米、0。100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說:“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闭f著拿回了標有 “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說:“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蔽蚩招α诵φf:“兩位徒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著點了點頭。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師傅對悟空的話點頭微笑呢?這是因為大師兄悟空掌握了小數很重要的性質,學習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秘了”。(板書: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汁,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喜聞樂道的故事中,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2、教學例1

 。1)課件演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0.10米、0.100米分別可以寫成哪個比米小的單位表示?

  ②用分數又怎樣表示

 、勰惆l現了什么?

 。2)小組匯報得出:(師板書)

 、0.1米是1/10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10厘米

  0.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長度。(課件出示)

  又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多請幾個學生說一說)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1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樣教學,也正是使本節課牢牢地扎根于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因而是有意義學習。

 。3)觀察得小數的性質

  ①這三個數從左往右有什么變化?(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谶@三個數從右往左有什么變化?(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數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點題)

  呼應課始,揭示奧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數的性質,所以他面對兩位師弟的爭執說:“無論哪一袋都一樣”。

  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4)練習:(課件出示)

 、俦鎰e下面各數中的“0”,哪些“0”是屬于小數末尾的“0”(按數位說)

 、58頁做一做(出示課件)(學生先在書上練,再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這樣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同時,通過看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

  五、小數性質的應用: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有時要把某些小數化簡,有時則要把某些小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怎樣才能滿足這些需要呢?請大家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做下面兩道題:

  1、教學例2:化簡下面的小數。

  0.70=

  105.0900=

  10.000=

  練一練:下面各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59頁做一做1。

  2、教學例3: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

  4.08=

  3=

  (注意:整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練一練、59頁做一做2。

  六、探究練習。

  1、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有變化嗎?

  4.08去掉0會怎樣?

  0.31可以填0嗎?

  2、小結:添“0”或去“0”只能在小數的末尾。

  七、鞏固練習

  1、64頁1題。(出示課件)

  2、判斷理解:(“末尾”能否說成“小數點的后面”)

 、侔0.500。0600的小數點后面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在5.3的末尾添上三個“0”,它的大小不變。()

 、垡粋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變。()

  3、64頁第3題。(課本練習)

  八、拓展練習。

  1、你能在下面三個數中各點一個小數點使它們相等嗎?試試看,相信你一定行。

  602060260200

  2、試試看你能寫幾個與30。200相等的數。

  設計意圖:這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過程。在這一階段,特別是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了練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為探究和提煉改寫規定小數部分位數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導,同時也為各個能力階段的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機會。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九、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對自己或同學有什么評價

  十、作業布置

  1、化簡下列小數

  0.502

  5.300

  0.009010

  8.0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按要求改寫下列小數。

  1.5改寫成兩位小數是______

  29.5改寫成三位小數是_____

  8.0改寫成三位小數是______

  0.400改寫成一位小數是______

  12改寫成四位小數是______

  以上是我對小數的性質的簡單的設想,有不到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實驗數學》第六冊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同學已經初步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是根據同學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通過同學的實際操作,量一量,擺一擺,初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與長和寬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進一步推廣到任意長方形的面積都可用長X寬=面積的方法計算。根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歸納。本節課教學勝利與否,直接關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積的教學,以至關系到整個小學階段平面圖形面積的教學。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面積等。這些平面圖形面積的求法都是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推導的。所以,這節課又是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知識的重點。

  本節課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使同學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與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加深同學對此法的理解和掌握。

  2、使同學會運用推導結論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3、通過此課的教學,培養同學動手操作、歸納、概括、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同學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教法與學法:

  三年級同學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籠統思維的階段。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盡量運用直觀教具、學具和操作手段,為同學提供豐富的感性資料,調動同學多種感官(手、眼、腦)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法的選擇以發現法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為輔。

  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直尺、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兩個長方形紙片。

  在學法上可歸納為: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同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同學好學。

  2、創設操作情景,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同學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意培養同學主動探索的能力。

  3、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以便活躍課堂氣氛,使同學樂學。

  三、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設疑引入。

  前幾天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今天動腦筋爺爺想來考考大家。(課件演示動腦筋爺爺的畫面)圖1同學可根據前面所學知識能很快說出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代表1平方厘米,圖2和圖3是在圖1的基礎上將一個長方形用虛線勾勒多個小正方形的形式。同學對圖2和圖3已能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各自的面積。但圖4這個長方形沒有虛線勾勒出來,它的面積如何求,是我們這節課討論的問題。以此導入課題。

  這樣創設情景,提出疑問,使同學發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以便順利進入下一步的教學。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為了讓同學有目的、有重點地學習新知識,根據同學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特點,讓同學自身想方法解決如何求出圖4中長方形A的面積。在同學放手操作過程中,他們出現的解決方法可能有很多,如(1)擺出小正方形后用數格法來求;(2)用圖形對比法求;(3)通過量出的長和寬計算求等等。限于同學的知識水平,其考慮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之處,教師要超前估計,順勢點撥,引出同學正確的想法。

  這一過程同學通過量一量、擺一擺的方法就初步得出長方形A的面積與它長和寬有關的重要發現,即得出長方形A的面積等長X寬=面積的初步結論。

 。ㄈ┻\用結論,籠統歸納。

  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可用它的長乘以寬來計算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好不好?

  以此提問引起同學強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出示任意長方形B,已知的條件課件中已顯示出(課件演示)。要求同學通過現有的資料,各自操作、研討、驗證。

  這一局部我放手讓同學自身動手操作,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去發現,驗證、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既加強了同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又培養了同學發明性思維能力,充沛體現出同學的主體作用。(課件演示長方形B的擺拼圖形)

  通過進一步的驗證,讓同學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即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這一結論。

  為了讓同學將理論用于實踐,培養同學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讓同學以《實驗數學》課本為例,動手量出所需要的相關數據,計算出它的書面面積。接著我講授用字母表示的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ㄋ模┺D化與應用。

  為了進一步鞏固同學掌握知識情況,讓同學完成如下練習:

  1、教科書P110頁的“練一練”題(1)和題(2)。通過這一基礎練習,使同學能夠熟練運用長方形面積公式來解決一般問題。

  2、考慮題。(課件顯示)

  下面是一張小紅家的平面圖(單位:米)。

 。1)請算出他家臥室、客廳的面積。

  (2)假如在客廳頂面的四周裝上裝飾條,需要裝飾條多少米?

  這些練習由易到難,重在加深同學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鞏固,特別是考慮題的第(2)題,不只鞏固了同學求長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更深刻區分了長方形面積和周長這兩種概念,而且注意了同學實際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同學運用數學知識于生活的能力。

  最后,教師以提問,同學自行小結的方式結束:這節課你們學了哪些知識?求長方形面積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計算長方形面積?你們還有哪些疑問?

  這一局部在同學小結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使這一節課的內容在同學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為了讓同學學好《長方形的面積》這課知識,我是盡量多讓同學自身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在同學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啟發者、引路人,讓同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這樣,同學才真正學到了知識。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通分》棚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八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在分數加減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所以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學習了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難度不大,重點讓學生講解判斷大小的理由并及時歸納總結。至于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一部分同學其實已經知道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比較,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成果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來引入通分,再通過自學環節,順理成章的讓學生轉入本節的重點學習中。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能準確快速地比較各類分數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義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合作、交流、歸納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的比較。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五、教法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1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采用啟發誘導、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辯析、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僮寣W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并且上臺講解,實現兵教兵。

  ②發現特征后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勰茏詫W的盡量讓學生自學。

 、芡ㄟ^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總結的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我將出示3個小題的題目。

  1、把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五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數。說說根據什么性質來化的?

  2、求下面兩組書的最小公倍數。 24和36

  26和39 3、比較大小

  7分之5和7分之3

  17分之9和15分之9 說說同分母、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一、激趣引入,自學導航。

  1、出示地球的圖片。

  2、(1)這是地球,我們的家,你有什么想說的?

  (很美,要好好保護它;水的面積多還是陸地面積多;)

  (2)出示例4的條件:從數據(3/10和7/10)上分析陸地多還是海洋多?師:地球上的海洋比較多,所以地球又叫做水球、藍星。

  師:對這兩個分數,很容易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因為它們什么相同?除了分母相同的分數能比較它們的大小以外,還有哪些分數我們也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分子相同,分子分母都不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滲透愛護地球的環保教育,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分母相同的分數是怎樣比較的,講清楚理由,這也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并埋下伏筆。

  二、導學反饋

  1、師:昨天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本第73頁,學生邊匯報,老師邊引導小結方法:

  師:第一行的分數你是怎樣比較的?第二行呢?

  2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數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師:這些分數都能直接比較大小。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經掌握,這里老師引導學生小結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也為后面引出異分母分數做好鋪墊。

  2、隨堂練習P73做一做

 。ㄈ┨骄啃轮

  情景導入:豆類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經常有利于人體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種————黃豆和蠶豆。

  黃豆:我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小小的,皮膚黃黃的,我叫黃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5分之2、 蠶豆:我也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比黃豆大很多,皮膚是棕色的,我是蠶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4分之1

 。1)52和4 1與上面的分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子、分母都不同)

 。2)你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課本介紹哪種方法?(板書課本的方法)課本介紹的方法叫什么?(板書課題通分)

 。3)你還想到哪些方法?

  學生邊匯報,老師邊板演過程,引導思考方法:(投影學生的方法)

  ①化成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

 、诨赏肿臃謹当容^大小

 、刍尚当容^大小

 、墚媹D比較

  3、小結: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真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常常會用到通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數的比較作為基礎,學生通過看書自學,能更好地明白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通分再比較大小,同時也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這里的教學中還設計了:“你還想到什么方法?”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局限在通分這種方法上,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學生質疑:在預習中你還有什么疑問想提出來?預設學生會問以下問題:

  (1)什么叫做異分母分數?什么叫做公分母?

 。2)怎樣進行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

 。ɡ蠋熡幸庾R地板書:異分母分數)下面我們就帶著問題深入學習通分。

  設計意圖:通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雖然預習了,但還有很多問題弄不明白,這時候應有足夠時間讓學生提出質疑。

 。ㄈ┘磿r鞏固:課本74頁做一做

  通過練習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

 。ㄋ模┓答伩偨Y:

  這節課我學會了什么?共發言幾次?在什么方面表現較好?給自己的表現可以打幾分?

  七、作業布置:

  練習十八2 3

  八、板書設計:

  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說教材

  《通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通分和約分一樣,也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同時通分還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教材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體現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教材以分數的大小比較為線索,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體現了把知識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歸納的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個分數通分。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通過自主的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經歷分數的大小比較和通分的過程,體現了知識的遷移類推的思想。

  情感目標: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思想,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通分的方法,并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運用通分的方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新課標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遵循講練結合,引導啟發,點撥的教法。

  2:學法: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法的選擇中,體現合作交流中學,學后合作交流的思想。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

  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小問題,“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想在那一天做什么呢?”然后導入情境問題:去年六一兒童節那天,去游樂園玩的小朋友有很多,這些小朋友有的玩“激流勇進”,有的玩“瘋狂老鼠”,游樂園的管理人員做了一個統計,在這些小朋友中,有5/6的小朋友玩了“激流勇進”,有3/4的小朋友玩了“瘋狂老鼠”,同學們,請你們說一說,玩哪一項游戲的人比較多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后發表意見,明確異分母分數的比較,進而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自然引出本課要探究的重點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為學生學知豐富了情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ǘ┲鲃訁⑴c,探索新知

  1、教學例4時,先出示世界地圖,并提出問題。上學生看世界地圖觀察、判斷,然后給出條件并使學生明確,要比較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的大小,只要比較這兩個分數就行了,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說方法,說結果,說理由,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方法,明確通分母分數比較的方法。在教學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再比較一下”,然后老師提出問題,上下兩行分數相比較,有什么不同點,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做一做,然后匯報方法結果。

  2、教學例5時,在例4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提出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子怎么比較大小呢,課件出示例5,提出問題,黃豆和蠶豆哪個蛋白質的含量比較高,明確只要比較2/5和1/4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就好了,接著引導學生明白這兩個分數的特點。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匯報時,有的同學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比較,有的同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這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進行比較,之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并說明理由,然后明確為了便于分數相加減,所以我們來學習把異分母分數化為同分母分數,此時引導公分母的概念,引導學生討論,有什么數做公分母,怎樣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最后引導學生用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完成例5,之后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總結通分的意義,概念和方法,板書通分概念,之后在做一做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先觀察,根據分母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課堂小結。

  (三)結合實踐,學以致用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是直觀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完成教材75頁第1題,接著鞏固通分的方法,完成75頁第2、3、5題,最后是通分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完成75頁第4、6題,練習題的設計從淺到深,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總結。

  (四)評價與反思

  整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由情境圖導入,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然后《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資料,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資料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明白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能夠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景,然后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然后明白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本事目標:經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構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本事和口頭表達本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然后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經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然后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本事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

  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ㄒ唬┯螒驅,激發興趣

  做“說一不二”游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樣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樣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經過游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我動手創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能夠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一樣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忙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臃譃閮纱,第一次借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一樣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必須會創造出不一樣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明白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忙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一樣,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再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經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能夠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能夠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終借助一組練習題,經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那里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借助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們必須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一樣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數14,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一樣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一樣,也就是單位“1”不一樣,所以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借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ㄈ┟襟w演示,揭示產生

  其資料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經過自我的思考,到達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ㄋ模┓答伨毩暎卣箘撔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到達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頭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頭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教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教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貼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一、教學目的: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掌握平面圖形的周長。是一堂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的課,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五冊P100~P10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新課標里提到“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生活實際,本課時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分別為:

  1、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并能指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結合具情境,通過觀察、度量及比較、歸納能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3、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貫穿全局、帶動全局的核心內容,它是由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周長的概念以及周長的計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今后學習的各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我給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兩個:

  1、周長的認識。

  2、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能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等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樹葉圖片。

 。ǘ┮龑W生學習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實際,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為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四、教學過程:

  一、探索對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學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體圖形,而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會出現得比較少,所以在第一個層次我采取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教學模式。以常見的樹葉為例抽象出周長的概念。首先創設一個具體情境:為了迎接五城會的到來,小瓢蟲星星積極開始了體育鍛煉,每天都會到青葉操場上跑步。用多媒體演示小瓢蟲星星在青葉操場上兩次不同的跑步路線,讓學生觀察跑步路線是否相同,分小組討論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勢而漲,當學生觀察得出結果:一次沿著青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最后跑到終點剛好跑完一周,另一次還是沿著樹葉的邊沿從樹根出發但是最后沒有跑回樹根,離一周還差一點。在此同時教師揭示周長的概念:剛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樹葉一周的長度,也就是樹葉的周長,我們把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通過兩次不同爬行過程的比較,學生的腦中形成了周長完整的表象。在這一教學層次中不是把周長的概念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比較,合作交流,為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長的概念。

  二、動手操作,落實概念。

  在學生的具體觀察,比較后,教師揭示了周長的概念,學生對周長有初步認識之后,出示多種具體圖形,讓學生動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這些圖形的周長,從而使學生對知識進行類化使學生體會到概念是對具有共同特征的許多具體內容的概括:

  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周長了之后,通過描一描周長這一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進一步認識了周長的意義。

  三、因勢利導,探索發現。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為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實現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

  在學生對周長有感性的認識之后,讓學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組討論要求出這些圖形的周長怎么辦?討論估計有三種情況:①用繩子量套在圖形上,在把繩子拉直用直尺量繩子的長度②把圖形簡下來在直尺上滾動③量出各條邊,再把各條邊相加。我們可以發現各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用繩子量不方便,存在誤差;滾動剪下來的小實物可以,大實物、畫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圖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組成該圖形各條邊的長度,把各條邊相加得出該圖形的周長。但是量幾條邊呢?通過觀察發現有的圖形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邊都量出來,相同長度的邊只需要量一次就夠了。

  學生在自身的探索討論下求出了這些圖形的周長,這時再出示圖形中較特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讓學生求出他們的周長,這對于計算出以上具體圖形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信手拈來的簡單。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以下幾種做法:

  長方形的周長:①4+2+4+2=12(厘米)②4×2+2×2=12(厘米)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長:①3+3+3+3=12(厘米)②3×4=12(厘米)

  在學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新課標提倡算法的多樣法,而現實生活中正正規規給出長寬求周長的例子少之又少,為了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與生活實際,學生討論出的方法不唯一,不總結公式。

  四、解決實際問題。

  1、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圖形,并通過測量移動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邊線移動的過程,直觀地說明每組題中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讓學生直觀的感覺到圖形的周長和圖形大小無關,只和組成圖形的邊長有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深化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2、路校長想在咱們學校周圍修上一堵新圍墻,你能幫路校長算算圍墻要修多長嗎?

  新課標里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計算方法后,讓學生求出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7

  一、說教材:(我對教材的認識)

  1、說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及課程標準:

  根據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學有用的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思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動手探究問題的能力與協作精神作為指導設計本課教案。

  2、說教材地位、特點、作用。

  本冊書的數學問題基本都來自于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本課內容“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之后學習,這一部份內容又是后繼學習的基礎,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非常重要。本節內容共3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3、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比較的活潑,參與的意識較濃,對于解一元一次方程較為熟練;但在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弱,對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轉化能力——建模思想較差。

  4、說教學目標:

  鑒于上述原因,參照新課標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如下:

  a知識目標:

  ①能夠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具有不等關系的實際問題;

  ②進一步體驗不等式的解法;

  b能力目標:

 、侔l展學生由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谂囵B學生對一類問題建立一種數學模型,類比以及分類的數學思想。

  c情感目標:

 、購娀脭祵W的意識從而樂于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谕ㄟ^探索數學問題,增強學生之間的配合,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重點:①由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

 、谔骄恳辉淮尾坏仁降慕夥ǎ

  難點: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

  二、說教法與學法指導

  1、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發展過程,結合本節課實際情況,我采取了:

  ①觀察,分析討論——師生互動

 、谠诮夥ㄌ骄恐胁扇∮商厥獾揭话愕臍w納方法,靈活運用;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并且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討論活動的開展。

  2、學法指導

  學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來解決問題,鼓勵努力克服困難;多角度認識問題,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1、提出問題,分組討論,交流(我把這一活動分解為4個小問題)(大約15分鐘)

  2、由上面的問題出現的不等式而探究不等式的解法,讓學生利用不等式的性質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總結不等式的解題過程(約5分鐘)

  3、鞏固解題方法,給出2個簡單的不等式,讓學生在黑板上來做(約5分鐘)

  4、拓展與發展,給出問題2(第三個活動)沒有分解成小問題(指導學生先獨立,后合作探究)建模的思想(大約12分鐘)

  5、小結:讓學生談談對本節課的認識和收獲(大約3分鐘)

  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認識,我將作恰當的補充。

  讓學生思想感情上的升華——克服困難的品質。

  四、說板書

  我把問題1的解題過程分步書寫,讓學生能從中體會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的知識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五、說作業:

  P1401—4,9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8

  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是怎樣上《通分》這一堂課的。

  一、 教學內容:

  本課是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通分”第一課時。

  二、 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通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 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 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 借助投影的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 運用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 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 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 教學過程:

  1、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第(3)題是為例2學習異分母分數的比較作準備,并通過 和 的比較,設置懸念,引出今天的內容。

  2、(1)在教學例1時,我先通過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 和 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6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圖形的直觀,采用抽拉投影片演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在教學例1后,我就指導學生練習練習十九第2題和練一練1,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

  (3)在教學例2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想應該先通分再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有了例1的教學通分的過程,學生已有能力解決,所以我讓學生直接口答,沒有作過多的追問,而且例2的最后一步的關系符號由學生自己填寫,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3、教學例2后,就進入了鞏固練習階段。通分的關鍵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練習十九第1題:很快說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然后練習了練習十九的第四題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防止通分的兩種錯誤類型。

  4、最后我進行了課堂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并在作業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后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9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時《角的分類》。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借助兩把折扇的實物素材認識平角和周角,通過觀察、動手實踐、探究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從而體會“學數學”、“做數學”的樂趣。基于對教材的以上認識,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平角、周角。通過觀察掌握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和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經歷分類的探索過程。體會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平角、周角,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周角。

  三、教學設計:

  前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的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

  《課標》中也指出,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節課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學生而言數學的學習應當是生動的、有趣的。所以我從猜謎語入手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那我來考考你們“一件東西手中握,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夏季搖來樂陶陶!贝颉钣闷。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我的說是陀螺,有的說是風車,有的說是扇子。對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把扇子!這時我出示三幅圖,看一看,它們都是什么角,請看大屏幕。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也為本節課后續學習做了鋪墊。

  2、演示操作、明確概念:

  同學們,除了剛才找到的銳角、鈍角和直角外,這把折扇中還有特殊的角。(課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圖形演示。請學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畫法。)

  現在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一把扇子,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圖形,周角的頂點,兩條邊在哪?(板演周角的畫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

  活動一:動手實踐、感悟數學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認識的基礎,為此我為學生提供了操作機會。

  首先動手操作,用活動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動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數。

  這一環節中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實踐,為學習角的分類作了鋪墊。 活動二:小組合作、探究分類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萬寶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數,并標明度數,小組研究怎樣分類。

  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銳角 小于90o

  直角 等于90o

  鈍角 大于90o而小于180o

  平角 等于180o

  周角 等于360o[page]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嗎?學生情緒又一次高漲,紛紛舉手說:

  1個平角=2個直角

  一個周角=2個平角=4個直角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培養了學生合作的意識,為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3、課堂練習:

  (1)、排一排:(明白五種角的有序排列)

  ( )角<( )角<( )角<( )角<( )角

  (2)、在46o、130o、90o、270o、25o、107o、180o、360o這些角中( )是銳角,( )是直角、 ( )是鈍角,( )是平角( )是周角。

  (3)、時鐘在十點時,時針與分針成( )度角。

  4、將一張圓形紙對折三次后展開,可以得到哪些度數的角?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道習題,內容由淺入深,逐步提高,讓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感,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從而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總之,這節課我本著以興趣為先導,以活動為載體,以三維目標的落實為目的,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推理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0

  一、說教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認識里面的內容。表內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的基礎,對除法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展示兩種不同的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稱為平均分。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緊接著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各種實物,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這些活動,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由多次經歷的“平均分”的過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頭腦中由感性思維而形成抽象思維,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建立表象——動作思維——抽象思維, 這是一個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而設置的螺旋式的知識上升的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學生動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義能按要求對物體進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平均分”的含義。懂得從不同角度進行平均分,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性,靈活性。

  情感發展目標:

  通過小組的擺,分,觀察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大多獨生子女)的平等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知道“平均分”的含義,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難點: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為認識除法打好基礎。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自主探索、情境演示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學習、合作交流。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紅花

  學具:小棒

  六、說教學設計

 。ㄒ唬┙虒W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如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努力實現三維目標;

 。、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采取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如創設故事情境、實踐操作情境等。

  5、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結合班情、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課就根據學生的需要對教材的例題、練習都作了處理。

  (二)教學設計的過程

  第一流程: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低年級的孩子喜歡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說:“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分東西。比如:老師給我們分本子;分蛋糕,F在我們一起來聽聽猴子媽媽給猴子兄弟倆分桃的故事。想不想聽?”

  教師一邊講故事,一邊演示課件。(從前有座山,山上住著猴媽媽和她的兩個雙胞胎孩子。有一天,猴媽媽到山那邊摘了6個紅紅的桃子,她一進門,就給了猴哥1個,把剩下的5個全給了猴弟弟。猴哥一看,可不高興了:“媽媽!媽媽!你偏心!你不公平!”猴媽媽笑了笑,從猴弟弟那兒又分給他一個,可猴哥還是不滿意,說:“媽媽!媽媽!你還是不偏心!”猴媽媽看了看,說:“好好好!從弟弟那再分給你一個!焙锔缈粗约貉矍暗3個桃子,高興地笑了,說:“媽媽!現在這樣分才公平!”

  聽完故事,學生思考:為什么猴哥說現在這樣分就公平了?由學生回答找到答案——同樣多。

  “對,同樣多,也就是平均分。我們今天就一起去研究研究“平均分”好嗎?”

  師板書,“小小研究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表現好老師可要發獎品哦!”

  (設計意圖:這樣用故事引入,既會引發他們的興趣,又讓他們明白數學與生活有聯系,使他們愿意參與到數學的學習活動中來。用上小小研究員的稱呼,更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第二流程:建立表象 理解新知

  1、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春天嗎?”

  師:“春天到了,陽光明媚,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瞧,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了!”

  師出示課件,請小朋友觀察他們買了哪些食品。(①許多的礦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等食品②把這些食品兩個兩個的分一類或三個三個的分一類。)

  2、觀察食品的分法(任意分——平均分)

  提問:看了大屏幕,你們想說什么?(如:面包每份都是2個也就是每份的數量相同?勺寣W生自由地說)

  3、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根據學生的回答,由面包或礦泉水再次引出平均分。

  師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學生讀,找出關鍵詞。

  師:“你還能從圖中找出哪些東西是平均分的?”

  判斷練習,分得同樣多的打“√”,不是同樣多的打“×”。

 。ㄔO計意圖:本節注重讓學生在春游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完整地敘述平均分,在學生意識中形成一個平均分的表象。在進行敘述平均分的過程中,運用這樣的語言:你認為他說的怎樣,誰能比它說的更好?讓學生互相評價,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流程:實踐操作 提升新知

  把全班學生分成每4個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探索研究。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

  小組匯報分法。(1個1個地分;2個2個地分…小組合作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教師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

  2、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幾根?

  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把16根小棒平均分,有幾種分法?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匯報交流后,做課件中的填空練習。

  這是一道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ù螅,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

 。ㄔO計意圖: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時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說分的過程,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再次操作,通過分實物,觀察,交流,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全過程,體現分法多樣化。 )

  第四流程:評價總結 深化應用

  1、學生總結(教師一邊補充一邊展示課件)。

  2、師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

  師:“今天這節課,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老師要獎給你們每組12多小紅花。來!小朋友掌聲表揚一下自己!”

  師:“請你們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以最快的速度分好小紅花!”

  3、思想教育

  師:“嗯!小朋友們確實表現不錯!那,還記得老師剛開始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那,老師有一個問題,要是你是我們故事中的猴哥哥,你會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生活中并不是處處都要平均分,小朋友們要互相禮讓。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互相謙讓,我們的周圍、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數學說課稿小學】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小學數學《分類》說課稿02-10

小學數學《折扣》說課稿06-25

小學數學《圓》說課稿06-26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07-13

小學數學說課稿06-26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08-17

關于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7-08

小學數學統計說課稿10-30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