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7-16 09:34:4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析

  買電器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加與減一”中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擬定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把以買電器這一情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積累,積極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 結合具體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對”相同數位的數相加減”這一算理的理解。

  二、說教學環節

  1、 復習。

  安排了口算與數的組成,目的在于為下面的教學計算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做準備。

  2、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創設淘氣為家里添置家用電器,學生一起去家電商場這一情境,使學生得到生活經驗。了解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的價錢,讓他們根據老師的提示猜電器的價格,這便復習萬以內的數同時又為了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所需數據,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并在整節課里,貫穿情境教學,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知和理解數學知。探究計算方法時,先是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計算,這樣學生就經歷了獨立思考的過程。才能去有效的合作,幾個問題都是讓學生先經過獨立思考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數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鞏固了計算方法。

  3、實踐應用,體驗成功。

  在這一環節當中,采用多種形式變化練習,調動學生枯燥的練習興趣。所以我設計了采用了先是幫淘氣選回家的路線,再幫助“>”、“<”“=”找家,后面還安排了“速算小博士比賽”和數學游戲的情境進行練習。拋棄了“題型意識”,注意了方法指導。今天這節課所設計的一系列情境,讓學生自主的去挖根刨底,體現了開放性,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體現了發展性。

  4、作業布置了:游戲-----打靶,爭做神槍手。主要是想讓學生鞏固加深本節課所學,同時增強了學生提高口算能力的意識。

  三、說設計意圖

  1、課堂是流動的生命,而教材是靜態的教材上的知識點,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知識點的載體——教材,我們有時若不進行改變就很難達到優質的效果,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系,把教材提供的簡單內容充實了材料,引導學生生動的活動。

  2、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經歷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是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活動過程,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必須在現實的數學探究活動中理解。發展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升華,學法領悟,思維發展,都不能由老師包辦代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到數學的趣味,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并在高一層次上服務于生活。因此,我們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的 是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節——教育儲蓄。因為《教育儲蓄》是在新課標理念下能夠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學習的一節課,所以我選擇本節課作為說課內容。我將以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的最后一節課,是在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研究以教育儲蓄為背景的應用問題,對解決儲蓄問題有啟蒙作用,對其他知識有觸類旁通的應用。為學生初中階段學好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經歷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方程在數學上的應用價值。

  2、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儲蓄有關知識,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能運用計算器處理實際問題中的復雜數據,能運用方程對儲蓄問題做出科學的決策,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

  (2) 數學思考目標。

  經歷猜想、推理、驗證、反思等過程,領悟到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找“等量關系”。

  (3) 解決問題目標。

  培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儲蓄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學會理財,在調查及問題解決中發展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及交流表達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4) 情感與態度目標。

  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感受到國家對人才的重視,激勵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強烈愿望。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是理解儲蓄問題中幾個基本量之間的聯系,從中找到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教學難點是如何找到正確的等量關系。

  二、教學策略。

  1、教材處理。

  本節課與前面所學應用題相比,特點及解決方法是(1)本節應用題的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接觸不多,有一定距離,故采取實踐調查、動畫片引入例題、填寫存款單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接觸儲蓄。(2)數據較大,可以運用計算器進行計算。(3)等量關系不易尋找,利用表格分析,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2、教法與學法。

  (1)教法:圖表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

  (2)學法:實踐調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對教法與學法進一步詳細闡釋。

  3、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圖表使學生更直觀、更快捷地找到等量關系,從而降低理論教學的難度和分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通過五個教學活動展開的。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欣賞一組大學的圖片。教師通過數據分析,即大學學費與我國農民年平均純收入的比較,提出問題,引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

  (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激勵學生立志成才的強烈愿望。)

  (二)活動二:實踐應用,掌握重點。

  根據學生生活常識和休息日親自到銀行收集的資料找小組代表匯報,其它小組代表補充,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出現相關概念和公式,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公式,教師板書在黑板上,作為解決儲蓄問題的公式。從中讓學生對儲蓄特別是教育儲蓄的相關知識有了更進一步了解。

  (目的是讓學生感知生活,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助于學生了解儲蓄的有關知識,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通過調查匯報,發展其實踐能力、綜合歸納整理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表達能力,為教學做好鋪墊。)

  然后出示兩個口算列式題,讓學生會利用儲蓄公式求解。

  (目的是降低課堂教學難度,通過對解決問題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為例題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活動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演示動畫片,先讓學生猜想問題答案,然后出示例題并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

  對問題:

  (1)可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對比較復雜的問題。

  (2)教師首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求解,在思考困難的情況下,讓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當等量關系不易找到時,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學生想到列表法,教師提供表格,學生填表,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對于本息和一格中,學生會有兩種填法,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思路不同,得到的表達式也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這種發散思維能力。對列表法找等量關系還有困難的學生,進行組內合作交流,從而找到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目的是:1.要求學生認真讀懂題目,尋找反映題目全部含義的相等數量關系。2、必須根據活動二[即板書內容]找到的公式來列方程,通過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合作達到培養學生自立、合作的精神。3、利用表格尋找等量關系,形成解決儲蓄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

  在方程列出后,解方程的過程中,由于數據較大,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計算器計算。

  (目的是:在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能運用計算器處理實際問題中的復雜數據。)

  通過(1)、(2)兩個問題答案的比較讓學生學會選擇最理想的方法進行儲蓄,學會理財。

  (目的是: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方程對儲蓄問題作出科學的決策。)

  本次活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采取“猜想――獨立思考――合作討論――獨立求解――學生作為小先生板書、講解――反思”的方法,教師作為知識的引導者還課堂給學生,使學生充分交流思想,更有助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從而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歷猜想、推理、驗證、反思等過程,發展合作能力及交流表達能力。

  (四)活動四:隨堂練習,評價學習。

  練習1:小試身手。

  課前發給每名學生一個存款單,讓他們以例題中所得的數據為本金,為自己填寫存款單,利用實物投影給大家展示,教師進行表揚,使學生真正接觸儲蓄,學會理財。

  練習2:挑戰自我。

  出示一道與例題相仿的練習題,使學生加深對本課的理解和掌握。感受到國家對人才的重視,激勵學生報效祖國的強烈愿望。

  練習3:再上顛峰。

  出示一道有關利息稅的填空題,使學生舉一反三,能夠學以致用,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練習的設置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可以調控掌握)

  (五)活動五:反思總結,學以致用。

  教師引導學生做出本節課小結,歸納簡單的儲蓄知識,說出本節課的收獲。

  (目的是: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布置作業:

  (1)書本作業:175頁習題5。11的1、2題。

  (2)實踐作業:與你的父母討論,為自己或家里的某項儲蓄或貸款設計一個最佳方案。并填寫成長記錄卡。

  (目的是:在于檢驗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實踐作業的設置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把本節課所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全部說課內容,望各位專家、老師給予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購物策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的基礎上,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所設計的有關折扣問題的教學。

  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媒體使用、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和課后分析七個方面進行匯報。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從貼近學生生活的打折促銷活動入手,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在這節課設計中,我遵循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數學思想,注重“以學生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體”。重視創設生活情境,有效地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問題。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本節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在購物廣告展示、對比和應用中認識“折扣”和“買幾送幾”的含義,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理的優惠方式。

  過程與方法: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與態度:在實際應用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選擇優惠方法。

  教、學具準備:廣告紙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了解。但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折扣問題與數學知識相聯系,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爭辯、評價反思等活動時空,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領悟解決問題的方法,積累合作交流的經驗,提高數學素養。

  四、媒體使用

  本節課運用了多種有效的教學媒體,特別是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插圖)課堂中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特點,展示學生收集的信息,利用學生收集的信息來設計問題、解決問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很好地展示了教學成果。

  五、教學流程

  在對教學目標的反復研究、以及新課標的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設計了五個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二實踐感知,探究新知;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四、實踐模擬,拓展延伸;五、全課總結,自我評價。下面,我將分別介紹教學的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數學本源于生活,我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場景入手,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首先由教師展示學生都熟知的商場的一則廣告語“每滿199元就送200元券”引入課堂。(插圖)引導學生分析、理清商家的這些活動并不會虧本,而是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再通過學生信息的收集,(插圖)含義的理解,來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教師引導學生區分“省現金”和“送券”的區別,并設下疑問“如何在這五花八門的促銷活動中,也能讓我們消費者獲得利益”,從而引出課題《購物策略》。

  二、實踐感知,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本環節的探究活動,要讓學生能根據購物商量的不同合理地選擇優惠方式。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老師再次提供買書的信息,創設爭辯的情境,引導學生比較“買三送一”和“全部七五折”。再由學生自己選擇數量進行計算。(插圖)在計算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當買20本時,兩種優惠方式的價格一樣:當買30本時,“買三送一”的價格要高于“全部七五折”。從而產生疑問,這中間有什么規律嗎?老師大膽放手,由學生自己選擇一些比較小的數據進行計算,并分小組討論、交流、匯報找到的規律。(插視頻)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買四送一”和“全部八折”這一問題,并能根據購買的數量不同,從而選擇不同的優惠方式,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購買大衣的生活情境,面對這一情境,學生提出:“怎樣購買更合理”這一問題。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思考、計算、研究發現:如果買一件,就選擇“6折”;如果買兩件就選擇“每滿300元就送300元購物券”。從而總結出購物策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合理地選擇正確的優惠方式。”

  四、實踐模擬,拓展延伸。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一環節設計了開放性的練習,(插圖)采用小組合作,請學生設計商家折扣的廣告語,(插視頻)這一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自覺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全課總結,自我評價。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老師提出問題:“在這節課中,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所感、所獲。并讓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本節課的表現給予正確的評價,讓學生在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過程中得到發展。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大家在視頻中已經可以看到,具體的版面設計如下:

  購物策略

  數據

  合理消費

  需要

  八、自我反思

  在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反復研究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下幾點:

  1、挖掘資源、豐富素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在教材的基礎上,深入地挖掘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所設計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選取的學習材料也都是學生所熟悉的。從生活中選取材料,豐富了教學內容。

  2、互動交流、尋找規律

  縱觀整個課堂,都是在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中完成的。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探究學習,發現規律。

  3、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數學本源于生活,本節課所選擇的學習材料都來自學生熟悉的商場及生活情景,師生圍繞這些情景展開討論,學生個個熱情高漲。

  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通過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實踐、在實踐中感知,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不足:比如對學生的放手還不夠大膽,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還很有限。希望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總之,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加豐富多采,才能讓數學因生活而精彩!

  我的說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教學是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法的小數位數的關系,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以下特點:

  1、街心廣場教材創設了計算街心廣場面積,花壇面積和每塊地磚的面積等情景,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三個長方形長、寬、面積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小數乘法可以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來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2、教材還通過情境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探索地板磚面積,女少可以從前兩個整數乘法算式的得數,推想出小數乘法得數;可以通過單位名稱的轉換推出得數。

  3、教材通過嘗試練習:試一試和填一填的活動,使學生歸納出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的規律,這些都能激起學生獨立探索的熱情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目標:

  1、結合三個長方形面積關系,促能學生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法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2、通過具體情境,發現數學信息。培養觀察、收集信息的習慣。

  3、能應用這一關系進行簡單的小數乘法計算。

  4、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設計意圖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采用情境教學法,先通過小數點搬家情境感知并進行猜想,再通過操作驗證,從故事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課題實驗研究,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創造條件,是為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引導搭橋在設計這一課時,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索中發展自主探究和。因此,我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探索活動。

  活動 1 :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一張街心廣場的放大平面圖,讓學生進行討論三個長方形的長與長、寬與寬有什么關系。

  活動 2 :在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字特征和小數點的位置,教師板書配合說明。

  活動 3 :根據積隨因數變化的規律,舉出實例讓學生探索、解答。

  活動 4 :在嘗試練習中,師生共同探索、歸納出: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總之,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發現的都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難就創造條件讓他們合作探索。教師尊重學生自我發現,尊重學生創新思維和方法。

  四、說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識,過渡新知識

  1、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

  2、長方形的定義,面積計算公式。

  3、接著教師發給每生一張街心廣場放大平面圖提出問題。

  A 、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B 、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寬之間有什么關系,面積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

  板書課題:街心廣場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學生思考,并回答自己的想法。

  觀察情境圖,得知街心廣場、花壇和每塊地磚的長分別為 30 米、 3 米和 0.3 米,寬分別為 20 米、 2 米和 0.2 米,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三個長方形長是依次縮小到原來的,寬之間也是如此。那么,面積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根據長方形面積=長 x 寬,我們先求出三個長方形的面積。

  板書: ( 1)街心廣場面積為 30 20 = 600 (平方米 ) ( 2)花壇的面積為 3 x 2 = 6 (平方米 ) ( 3)每塊地磚的面積為 0.3 x 0.2 二 0.06 (平方米 )

  學生可能對 0.3 0.2 =0.06不大理解,教師引導可以利用單位之間的換算來求。 0.3米 = 3 分米 0.2米=2分米 3 x2= 6 (平方米 ) 6 平方分米= 0.06平方米故 0.30.2=0.06

  2、引導探索發現:在乘法中,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另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積則縮小到原來的。(反之,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積則擴大到原來的 100 倍)

  舉例:根據 57 x 24 = 1368 ,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積

  ( 1 ) 0.57 x 2.4

  ( 2 ) 570 x 0.24

  ( 3 ) 0.57 x 24 讓學生分析解答

  通過例中第( 3 )小問,提示:在乘法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到原來的若干倍數,積也隨著擴大(或縮小)到相同的倍數。

  3、嘗試練習,引導提問,歸納。

  課本第 43 頁試一試,填一填,可以發現,在4 0.3 =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0 + 1=1位小數,積 1.2 里也有 1 位小數:在 0.40.3 = 0.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1 + 1 =2位小數,積 0 .12 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2 = 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 + 0 =2位小數,積 0.26 是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 0.2 = 0.0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十1 = 3 位小數,積 0 . 026 里也有 3 位小數。

  歸納:在小數乘法中,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1、課堂作業,完成課本第 43 頁的練一練第 1 一 2 題。

  2、基礎訓練上的相關作業。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圓》的第一節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了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

  (5)、教學難點: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6)、學情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對于鄉鎮學生,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鑒于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理解圓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心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本節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談話導入,說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圓?(圓形鐘面、硬幣、光碟、圓形桌面車輪、…)。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配上石子入水的聲音,并播放水紋),你發現了什么?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種景象,讓學生從中找一找圓,感受圓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再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工具,自己動手畫一個圓。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后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折痕畫出來,并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復上面的折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后,問:“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我這樣設計意在于讓生從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知道折痕的交點叫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線段叫半徑,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2)研究圓的直徑半徑的特征以及相互關系。

  我想讓學生畫幾條直徑和半徑,并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發現先在組內交流再大組匯報,學生匯報時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徑都相等任何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呢能舉例說明嗎。我出示兩張大小完全不同的圓形紙片,問:“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學生恍然大悟,必須加上“在同一個圓內”這個前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圓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著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我這樣設計意在于讓生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3)學習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學生可能會想到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畫圓等等。最后我會讓學生自學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匯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

  第一、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

  第二、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

  第三、旋轉畫圓。讓學生嘗試畫圓,碰到困難時,教師才給予適度指導。如:圓規的正確握法等。畫任意圓是不難的,較難的是給定直徑長度畫圓。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畫圓時,由不熟練到熟練,由畫任意圓到按給定半徑長度畫圓,再到給定直徑長度畫圓,循序而漸進。再次借助多媒體演示,感知圓的形成,結合實際操作,關鍵讓學生體會圓規兩腳的距離即半徑,體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對圓的特征的認識。

  圓的畫法是本課時又一個教學難點,我采用操作法與嘗試法相結合,力求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三)鞏固練習

  通過判斷題、選擇題、看圖回答問題來進一步考察學生對于圓各部分名稱、半徑與直徑長度關系的掌握情況。再抽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點,加深印象。

  (四)感受數學應用與生活,增強學習興趣。

  提出問題車輪為什么會是圓的?讓學生知道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于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這也是車輪都做成圓形的數學道理.通過這樣的延伸,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五)布置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圓,感受圓的美與神奇,明白生活中因為有了圓而變得格外多姿多彩。布置課后作業,利用圓規和直尺創作一幅美麗的作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將圓的三個部分與圓各部分之間關系用簡易的文字概括出來,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本脈絡,體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統一。

  五、教學反思:

  1、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我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筑物等都能找到圓的足跡,讓學生知道圓在生活中很多很多,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任務:一是剪一圓形紙片,二是尋找生活中的圓。通過這兩個任務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在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以及教學圓的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

  4、不足之處。

  (1)時間把握的不太準。

  (2)自主探索環節效果不太明顯。

  (3)學生預習不到位,今后需要加強預習的指導。

  以上,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內容和地位

  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學科。生活實際中,有不少問題的解決都涉及到數學中的分式知識。分式是繼整式之后對代數式的進一步研究,是小學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與整式一樣,分式也是表示具體問題情境中的數量關系的一種工具,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常見模型之一。本章內容的學習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函數和方程等知識起到奠基的作用。蘇科版教材將"分式"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八年級下冊。《分式》第1節的內容分兩課時來完成,而第一課時的內容則是分式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運算、分解因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本節課,是今后學習分式的性質、分式的運算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其中對"分式有意義的討論"為以后學習反比例函數作了鋪墊。因此,本節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知識螺旋上升的特點。

  (二)教學理念

  本節內容充分體現了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進一步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新課標精神。學生的活動交流也會促進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增長。

  二、目標分析

  (一)學習目標

  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了知識經驗基礎,結合新課程標準"分式"的目標要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分式概念,學會判別分式何時有意義,何時值為零,能用分式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明確分式與整式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分式概念的自我構建過程及用分式描述數量關系的過程,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進一步發展數感;學會與他人合作,并獲得代數學習的一些常用方法:類比轉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和態度目標:

  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利用實際情境,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體會"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精神。

  三、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本節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入"分式"的概念,再以三個具體的例題訓練本節課的所有內容。因此將重點定為:了解分式的形式(A、B都是整式)并理解分式概念中的"一個特點":分母含有字母;"一個要求":字母的取值要使分母的值不為零。

  學習難點:盡管有分數知識為基礎,但是當分母中帶有字母時,如何確定一個分式有無意義,怎樣使一個分式有意義應是本節課學習的難點。

  四、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八年級下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意識,學生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來看,學生已經學習了整式的運算和因式分解內容,而分式與整式一樣也是代數式,因此研究與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類比、歸納、概括等途經進行分式的學習。

  五、教學設備或輔助設備

  多媒體(首先,能夠生動、形象地反映現實情境,增加課堂的容量,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整節課主次分明。還可以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六、教學方法

  (一)教法分析

  依據本節課的特點,遵循數學中的科學性和思維性結合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和鞏固性原則,引導學生閱讀、思考,通過類比揭示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闡述問題的本質特征,重點知識還是應該以講解法、談話法和啟發式教學和練習法為主,由淺入深,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難點知識啟發引導,通過觀察、嘗試、練習加以突破,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通過類比、歸納、概括等途徑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多說、多交流、多練習、多總結。整節課體現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法分析

  正確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引導學生學習觀察、類比、概括、歸納等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會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并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教學程序

  1、創設問題情境

  (1)兩個數相除可以把它們的商表示成分數的形式嗎?

  學生活動:說可以的讓他們舉幾個例子。如等。

  (2)一個分數由什么構成?

  學生活動:一個分數由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構成。

  (3)追問:分數線有什么功能?

  學生活動:分數線具有除號和括號的功能。

  (4)分數的分母能不能為零?為什么?

  學生活動:分數中的分母不能為零,因為零不能做除數。

  (5)設置疑問: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那么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

  設計意圖:盡管來自于課本,但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提出新的研究問題,出現任知沖突,使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2、學習新課

  (1)板書課題:分式

  學生活動:齊讀課題2遍

  設計:感知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2)學生閱讀課本第40頁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內容。

  "一塊長方形玻璃的面積為2平方米,如果寬是a米,那么這塊玻璃的長是()米,通常用米來表示。"

  "小麗用n元人民幣買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價格是(元,通常用元來表示。"

  "有兩塊棉田,一塊面積為a公頃產棉花m千克;另一塊面積為b公頃產棉花n千克,這兩塊棉田平均每公頃產棉花千克,通常用千克來表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具體的生活事例中感受分式和整式一樣都是來源于生活,分式的產生也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的,同時也是為了提高課本的地位,擯棄離開課本數學的觀念,讓學生從課本中來,也為到課本中去做好鋪墊。

  (3)你還能結合生活實際,再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后,交流結果,教師給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應該重視知識的遷移,時刻注意與身邊事物相聯系,體現生活數學的魅力。

  (4)教師引導: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代數式的特點,找出他們的共同特點?

  學生活動:這三個代數式都具有分數的形式,并且分母中都帶有字母。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總結和概括能力,為分式概念的提出做好準備。

  (5)教師帶領學生回憶整式的概念?

  設計意圖:注重抽絲剝繭式的引導過程。

  (6)上面的三個代數式中的2、a、m、n、m+n、a+b都是整式嗎?

  (7)如果用A分別表示2、n、m+n,B表示a、m、a+b,那么三個問題的結果都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

  學生活動:都可以表示成。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注重同一形式知識的同化。

  (8)A、B表示什么?B中含有字母嗎?B能不能為零?

  學生活動:A、B表示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

  設計意圖:此問題的設計實際是為分式概念的提出以及分式概念中的"一個特點"和"一個要求"做好陳述,具有前瞻意識,也為概念的進一步深化做好前呼的基礎。

  (9)教師概括并板書:一般地,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數式叫做分式,其中A是分式的分子,B是分式的分母。

  概念說明:

  I、整式

  II、B中含有字母

  III、B不等于0

  IV、與分數類似,分式的分數線同時具有除號和括號的雙重功能。

  (10)齊讀概念。

  3、典型例題分析及典型習題練習

  (1)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判斷,并說出理由。啟發學生理解分式概念的關鍵點:形式、分母中含有字母、分母不為零和分數線的功能,鞏固對分式概念的理解。

  (2)及時練習,鞏固新知

  ①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說明理由。

  ②列代數式,并說明列出的代數式是否為分式

  I、某校八年級有學生m人,集合排成方隊,如果恰好排成20排,那么每排有 名學生;如果恰好排成a排,那么每排有 名學生。

  II、30名工人做1800個零件,x小時完成,平均每人每小時加工的零件個數是 .

  III、如果圓的周長為厘米,那么這個圓的半徑為 厘米。

  IV、國家規定存款利息的納稅方法是:利息稅=利息20%,儲戶取款時由銀行代收利息稅,如果小麗存入人民幣a元,存款利息為b元,那么小麗應交納利息稅 元。

  (3)例2:分式表示什么?

  針對部分學生對題型可能陌生,教師先要以一兩個具體的解釋引導學生去說。如:

  解:如果a元表示購買筆記本的錢數,b元表示每本筆記本的售價,那么表示每本降價1元后,用a元可購得筆記本的本數。

  如果a表示長方形的面積,b表示長方形的寬,那么表示寬減少1個單位長度后,面積仍為a的長方形的長。

  及時練習:你還能對分式的意義做出解釋嗎?

  學生活動:同桌兩人為一組討論,討論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對分式做出合理的解釋。感受分式的產生來自于生活,也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服務的。并增強同學們的合作意識。

  (4)過渡:用具體的數值代替分式中的字母,按照分式中的運算關系計算,所得的結果就是分式的值。

  (5)例3:求分式的值。

  ①a=3;②a=

  解:①當a=3時,分式的值是;

  ②當a=時,分式的值是

  (6)及時練習

  填表后觀察是如何隨x的變化而變化的。

  x -3 -2 -1 0 1 2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掌握求分式的值的方法,并讓他們感受對分式中的字母,當取不同的數值時,分式的值也會產生變化,并初步感知變化的規律,滲透函數思想。

  (7)例4: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有意義?

  分析引導:與分數一樣,分式的分母不能為0.如果分母中字母做取的值使分母的值為0,那么此時分式沒有意義。

  解:由分母2x-3=0,得x=,所以當時,分式有意義。

  (8)及時練習:

  當x取什么數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①; ②

  學生活動:指名板演,其他同學獨立完成。

  教師活動:I巡視,并指導學困生解決問題。

  II板演結束后,讓學生評點

  設計意圖:對教學中的難點應是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交流互動的重點,本練習的設計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主要是針對分式有無意義的分式分母中字母取值問題而設計。通過練習、討論、交流,鞏固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能力遷移

  (1)當x為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①; ②

  學生活動:以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一是適當增加習題的難度,二是糾正已經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前面所有習題的固有印象,認為一題就一個數值符合要求或者一題必有一個符合條件的數值的錯誤印象,三是增強同學們的合作精神。

  (2)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值求下列分式的值

  設計意圖:避免出現所取的值使分式無意義。

  (2)回憶:在表格中,填表后觀察是如何隨x的變化而變化的。

  x -3 -2 -1 0 1 2

  這題中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的值為0?

  設計問題:當x為何值時,下列分式的值為零?

  ①; ②

  學生活動:討論后根據老師的引導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表格中的結果,理解當分式分子A為0的時候,而分式的分母B又不為0的時候,分式的值為0.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分析到解決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分式的值為0的條件。

  5、小結與作業

  1、學生活動:用自己的語言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加以表述。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

  2、教師總結:

  ①分式來自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②分式的意義和分式的值的求法是重點。

  ③如何使一個分式有意義主要是使分式的分母不為0.

  3、回到課本。

  學生活動:快速掃描課本P40-43的內容。

  設計意圖:整體感受本節課的內容。

  3、作業:

  課本P43習題8.1的內容。

  設計意圖:書面作業的形式,是課堂的延續,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

  八、評價

  1、本節課在學生已有分數知識基礎之上,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練習、總結、作業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獲得新知識。

  2、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①分式和分數雖然具有類似之處,但是要使一個分式有意義,必須要做到分式分母中字母的取值使分母不為0.可能極少數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還不夠透徹。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不夠理想或者是對一個新知識的感知、理解、掌握需要過程。

  按照新課標準,不能將結果強加給學生,針對這部分學生,一是在課堂巡視的時候給予及時指導,二是課后的個別輔導。

  ②能力遷移的第(2)題相對復雜,部分同學掌握起來可能有難度。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考慮的條件更多的原因。

  針對此,教師一是要加強引導,二是要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學意識,形成合力,共同解決問題,建立新知識的模型。

  九、板書設計

  8.1分式

  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數式叫做分式,其中A是分式的分子,B是分式的分母。

數學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2、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二、 說教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而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體現。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是從各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明確各自學習目的,使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獨立自主地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延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這以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以全班教學為主,小組學習為輔,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原則分層教學。我力求做到:努力形成一種各層次學生都爭取“遞進”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揭示知識規律使學生能學,展示知識過程,使學生會學,并利用觀察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概念,并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參與教學全過程。

  三、 說學法

  學生使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正如荷蘭數學家費賴登塔爾所說:“數學使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種學會游泳。我們也必須在數學活動種學習數學,也就使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基于上述思想,本節課我設想:

  1、 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發現探索能力。

  2、 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3、 抽象概括,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四、 教學過程

  (一)前置補償,動機內趨

  這一環節采用全班教學,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同時設疑置問,激發學生求知欲,產生內趨力,為分層教學打下基礎。

  (二)分層目標,分層施教

  分層目標有效的為教學活動定向,引導教學過程的展開,同時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為衡量教學效果提供準確的標尺。分層目標要以學生低中高三各層次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A層目標體現于基礎性,B層目標著眼于變通性,C層目標著力于發展性,為分層遞進注入活力。

  (分層次教學)

  (三)分層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評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尺。因而,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可接受能力在課堂中設計如下有坡度有層次的練習。

  1、 基礎鞏固性練習

  2、 變通發散性練習]

  3、 綜合提高性練習

  (四)分層總結,不斷提高

  總結是強化重點,明確關鍵,揭示規律的重要環節,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新知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有效的知識網絡。本節課我采用學生自己小結的方法,各層次明確自己學到了什么,肯定每位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的精神,從而誘發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五、 最后值得強調

  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使一種重視人本思想的教學組織形式,因此在全體發展,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教學內容,班級條件學生題點而異!

【關于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相關文章: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六篇02-01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五篇01-30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8篇01-29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9篇01-24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6篇01-23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錦集八篇12-29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關于二年級數學說課稿錦集九篇10-04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