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 篇1
1、說教材。
《諸葛亮和小皮匠》一課是講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聰明人諸葛亮與三個普通人小皮匠之間發生的事。通過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對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也知道了“三個小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句話的意思。這個故事雖然生動,有一定的可讀性,但課文中生字較多,有些詞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學習有一定的困難。
2、說學情。
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能運用拼音、部首等一些識字工具自主地識字,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之一“識字”,對學生來說因剛學不久運用不夠熟練。在閱讀方面,學生已初步知曉該如何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但還未形成穩定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及時糾正,重視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3、說教學目標。
(具體的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及說明]部分)
目標一、目標三、目標五均為識字方面的要求,識字在整個教學目標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主要是因為識字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另外,由于前一單元剛出現了“識字”這一新的識字方法,本單元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運用,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真正掌握。
目標二、目標四為閱讀方面的要求。目標二“能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讀準翹舌音。”是基本的要求,每位學生都應該努力達到。而目標四已涉及到課本之外的拓展閱讀,這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語文學習要積極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努力拓展學習的途徑。在落實這一目標時,教師應側重于學生們閱讀興趣的激發。
4、說教法。
(1)關于識字:主要通過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新詞,在讀的過程中有機地組織、引導學生識字。由于課文中的生字比較多,教學時采用了“分散出現,集中識字”的方法。十個生字分三次出現:第一次,“匠”隨課題出現,讀準字音即可。第二次,出現了“士、兵、擊、礁、擋”五個生字,主要采用分組學習,交流字形,并通過認識“礁、擋”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第三次集中出現四個部首明確的生字,仍然要求運用部首查字法識字,不過形式應有所改變,通過分組開展比賽進行,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此方法,能提高的速度。
(2)關于閱讀:整堂課力求體現“以讀為主”,圍繞“讀”展開教學。通過反復讀長句子,指導讀正確;通過多次引讀,了解故事內容;通過讀讀想想、讀讀議議,啟發想像,體會感悟;通過補充閱讀,開闊提高。
5、說學法。
故事中出現的情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會造成學生感悟上的困難。如“水深流急”是怎樣一種危險的情況?學生很難感受。又如“木筏”是什么樣的?學生不知道。因此在教學時,應盡量再現這些情景、這些物品,可以運用生動的畫面,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制作成媒體,真實展現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幫助理解感悟。
6、說實施。
要將預設的教學設計方案在課堂中很好地實施,將教學目標很好地落實,還得通過一個一個的教學環節進行。本堂課共有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主要是通過介紹名人導入新課。在介紹名人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已知的知識進行介紹,可以適當地給予說話的提示,幫助他們把話說正確、說清楚。在同學介紹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聽。這一方面有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另一方面也讓他們在相互學習中增長知識。第二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靜心地朗讀課文,對課文有個初步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能在教師地指導下,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教師除了要及時地糾正字音,尤其是翹舌音,還要非常細致地指導學生讀順長句子,可以先通過范讀,聽清停頓,再模仿讀,學會停頓。第三環節主要通過多種形式地讀,來幫助學生了解、理解、感悟。這里三次運用了引讀。第一節的引讀可以這樣進行:三國時,諸葛亮怎么樣?(學生接)。烏江怎么樣?(學生接)。第二節的引讀可以這樣進行:諸葛亮讓士兵……(學生接),可是……(學生接)。諸葛亮又讓士兵……(學生接),可是……(學生接)。第四節引讀的方法為:三個小皮匠讓諸葛亮……(學生接)。他們用牛皮……(學生接)。牛皮筏子……(學生接)。結果這支軍隊……(學生接)。第四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將課內的閱讀與課外的讀書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知道課文之外還有無限豐富的閱讀資源,提高他們讀書的積極性。最后一個環節還是落實在識字教學上,主要通過指導描寫鞏固生字。
語文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氣質和性格》。下面我就從四個方面講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氣質和性格》是蘇教版中職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它是一篇說理清晰,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和提要,以及學習編文摘。本教材第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習在閱讀中積累資料、篩選信息以及制作卡片的基本方法,培養從讀物中提取有關信息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對多種文體的篩選概括能力,我在第一課選擇了議論文《改造我們的學習》,第二課選擇了《南州六月荔枝丹》作為學習內容。學生通過學習,已經基本具有了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并且學會了編文摘的閱讀方法。單元教學第三課,我選用《氣質和性格》作為教學內容。正如閱讀提示里講到的,學習這篇課文,有利于理解他人、認識自身,有利于完善自我、與人相處。同時,本文還做到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說明深奧的心理學重要課題,這也是因為文章善于使用概括、提示性的語句。作為單元第三課的教學文章,我認為它完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完成單元教學重點;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能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實施。據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明確氣質和性格的含義,辨析氣質和性格的聯系和區別,了解性格表現的特征
2、能力目標:強化對文章進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較好地認識自己的氣質,客觀評價自己的性格,進而堅定為形成好的性格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的決心。
這3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同時它也切合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教學難點通過本文學習促使學生為追求好的性格建立正確的行為習慣。
二、說教法:
做教師的都熟知這樣一句話——“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同音不同義的兩個字精辟的點明了教學的精髓所在。達爾文也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只有教給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才能帶引學生主動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精神,結合本課實際,特設定以下具體教法:
1、置疑解惑法——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2、引導啟發法——給出方向,自由探索。
3、評價分析法——掌握知識,運用實踐,拓展思維。
其中評價分析法是本篇課文達成教學目標的最基本的方法。這里的評價分析法,是鼓勵學生探索未知,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發現規律,不斷完善自我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充當領路者的角色。確定方法,給出標準;設計路徑,自由發展。讓學生自己主導評價分析的過程,自發的探究深入,通過所學所知所感,向正確的行為目標靠近。在這個過程中,課堂行為由傳統枯燥的教師單向信息輸送轉變為學生主動積極的探求所需信息,實踐所學內容,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所謂“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這句話正是強調了使用正確方法的重要意義。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發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會學生正確高效、事半功倍的學法,我想,正成為衡量教師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語文學習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獲得知識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互動學習,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互動性、創新性,從而達到產生興趣、主動學習、情感共鳴、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平衡發展。達成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學法具體如下:
1、預熱法——通過課前預習課文和查找相關的背景資料,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增加學習興趣。
2、勾畫圈點法——在學習中勤動筆墨、有效讀書。
3、自我評價法——認清自我、發現問題、尋求突破。
4、總結歸納法——思考總結、獲取知識;親身實踐,學以致用。
5、交流互動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獲得成就感。
其中,自我評價法、總結歸納法、交流互動法貼合本課教學要點,極為重要。這三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將有利于學生變接受性學習為研究性學習。它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特點是問題性和實踐性,能充分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四、教學程序:
(一)建構氛圍,解題定標。
贊科夫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本課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文導入。對于現今的中職學生來說,教師放下身段,跳出課文,與他們討論他們的喜好和擇友標準,是他們非常歡迎的一種行為。這樣導入的好處能使課堂伊始就建構起一種平等友好的氛圍,有利于學生思考、與教師產生互動。問題本身就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板書課題。隨后順勢引出作者,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簡介之。重點介紹作者在心理學界的卓越地位,引出“心理學”概念。
明確教學目標。
(二)初讀感知,遇惑前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教師在建構一個充滿求知欲望的課堂之前,就要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設計問題,完善環節;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占有學生的求知欲。
第一次閱讀是設定在檢查預習情況的目標之上的。給出的問題直接要求學生辨析氣質和性格二者的定義。而學生尋找出來的答案完全不同于他們平時對這二者的理解,甚至是完全顛倒了的概念。基于人們對于充滿神秘感的心理學的好奇心,學生的求知興欲望將完全引爆。接下來我設計用學生熟悉的人物來進行舉例分析。《水滸》中的兩組人物,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魯智深,性格典型,形象鮮明。在完成對他們的討論之后,學生一定會很想知道是什么使得看上去同樣性情的人物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氣質狀態。這種好奇心會驅使學生主動深入課本去探究、去發現。所以此時,辨析氣質和性格的聯系區別正是恰到好處。
(三)細讀文章,發現規律。
葉圣陶先生始終告誡我們——“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通過前面的教學過程明確了氣質先天,性格后天。我們得出結論是本性可移。那么先天的氣質有哪些表現類型呢?這個問題完全用來鍛煉學生的篩選和概括能力。師生配合歸納出類型之后,就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根據以上的類型來分析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魯智深。學生間自由討論,互動交流,結合文本,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后過渡到“本性可移”。雖然氣質不易改變,但是后天良好的教育和適當的要求會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產生影響。引發學生尋找,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點?適時的歸納講解,請學生舉例分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正確的評價方法,從而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
(四)自我評價,端正認識。
“知道事物應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我們承認,,我們的學生可以說是聰明的,有經驗的;但是卻很少能稱作是有才能的人。這是因為他們很少具有使事物變得更好的能力。如何結合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合理利用學習內容,增益成長,完善自我,獲得這種促進事物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的才能呢?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認清自我。教學進行到這里,學生對自己屬于哪種氣質類型一定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時現場對學生進行氣質性格的心里測試,將會使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實施是先請學生自我評價,然后發放測試卷,完成測試。然后點評之前公開分析自己類型的學生,給出建議。接著進行性格的自我評價三個問題的作答,趁熱打鐵,結合學生的氣質類型,請學生進行自我分析,相互評價。
在這一環節里,“自我評價”的學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幫助學生理性思考,認清自我,走向未來。
教師在學生互相評價之后,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總結課堂內容: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明確氣質性格無好壞之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鍛煉成就良好的性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的產生問題,主動的解決問題。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只有帶著所學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新課程標準下創新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將疑問引申到課外,布置學生完成作業:一、解釋詞語。二、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以及你所做的測試結果,制定一個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切實可行的近期學習計劃。
最后,詢問學生在本堂課還有哪些疑問存而未決,請學生給出教師本堂課的教學評價,然后給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問題和評價總結綜述。
至此,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法和學法的實踐應用圓滿完成。
語文說課稿 篇3
楊玉環老師執教的《觸摸春天》我聽了兩次,由于她對教案做了反復修改,因此兩次給人帶來的感受不同,但都可以讓人從中學到很多。《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的美文。
文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范,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楊老師的教學重點抓得很準:利用品詞析句讓學生感悟。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非常清晰:以生為本、以疑為線:安靜是怎么觸摸春天的?哪里可以體現她神奇的靈性?整堂課只有這兩個大問題。圍繞重點學生找詞語分析,讀句子感悟,后面引出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在理解上就顯得水到渠成,不生硬。
另外楊老師也很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是為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楊老師在讀中采用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想象讀、探究品讀等形式加以點撥指導、讀懂文本內涵,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如在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時,學生開始讀時聲音響亮,但不整齊。這時老師發現學生連“悄然”都不懂,就馬上點出“悄然”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學生知道要讀輕聲些,這時楊老師又提醒大家注意后面的“!”,那么后面聲音又要上揚一些。一句話,它的輕重緩急都要有區別。再讀后,學生讀得有感情了。可見,教師的引領是多么重要。
此堂課我認為不足之處在于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確認和尊重,沒有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例如“找出文中的詞句”練習,只有第一次是學生自己提出,后面由老師直接給出,詞語更是早早就用特別的顏色標明。這些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去自讀自悟,想說哪句,想感悟哪句,交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這樣的課堂才能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可惜由于時間關系楊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語文說課稿 篇4
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規定,語文課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課程目標,語文的主要任務應從傳授知識、訓練能力轉變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所以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要據此設計展開。
一、 說教材
本課是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濃濃親情,動人心弦,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情感,描寫親情的詩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在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寫出了親情的豐富和多樣。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矛盾沖突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本節課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我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讓他們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同時以“各抒己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歸納能力。
(二)學法:本節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將在我的引導和點撥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計劃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上課之前,播放無印良品的《朋友》,上課鈴響,切換出“課題幻燈片”
2、導入新課,談話導入(我可以問大家一個問題嗎?你曾經送給好朋友禮物嗎?……送的是什么能告訴我嗎?……他喜歡嗎?……他收到后臉上是什么表情?.……贈送朋友禮物不僅讓朋友高興,也讓我們自己感到幸福.可是,有一件禮物卻給兩個好朋友帶來了傷害.是什么呢?是一只羚羊木雕.)。板書<羚羊木雕>張之路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生活,獲得真實的體驗,形成真實的情感,讓課堂與生活不再分離,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課堂中。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在學習之前,先來檢查一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出示幻燈片(一)檢查預習(個別提問后齊讀)抹攥逮怦怦樹杈寒顫;(二)
要求學生采用默讀法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及時設計了三個問問題,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成。通過問題一:本文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體現羚羊木雕價值的'二字詞,并做上記號。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之后我又繼續再三追問:你為什么找這個詞來說明羚羊木雕的價值?文中哪些語句可以說明它的貴重呢?父母的哪些行為說明此物貴重?如此貴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給了我,這說明了什么?這樣學生在交流體會中自然地就感悟到了這時來自父母的親情啊。而第二個問題的設計: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哪些事?一方面引導學生準確的把握了文章的主要事件,同時又讓學生明確了“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原因所在。通過第三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涉及哪些人物?又讓學生對全文內容有了深層次的把握與理解,也為下一教學環節做了準備。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體驗中交流、在交流中獲得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一環節既讓學生較好地理解了文章內容,又為下面即將進行的人物形象分析開啟了方便之門。關鍵字:] : 網1234網
(三)精讀課文,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我把重點放在把握人物形象上,我要求學生再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人物的語言、運作、神態描寫句,思考:從這些語句中,你認為這些人物有何特點?并用“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媽媽、萬芳、“我”是______的人”的句式說話。并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和情節判斷出來的。然后鼓勵學生盡量用文中的詞語或短句多角度進行表達。
[設計意圖]在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基礎上,著重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并指導學習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
(四)深入探究,各抒己見。開展:人物評論會,請你就這一場家庭矛盾,議議誰是誰非(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通過學生的交流,我的小結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學會和父母、他人: 網1234網
四、說教學反思
在整個的學習活動中,我力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文本的交流,與老師的交流,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流,體現他們的積極思維,通過合作探究,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感受,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主動發表意見。這種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合作精神,使學生既學習了必要的語文知識,又提高了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了語文又運用了語文,實現了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的基本目標。
語文說課稿 篇5
孔老師執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讓我認識了兩個美麗的女人:一個是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課文主人公——居里夫人;另一個是讓學生徜徉在優雅課堂的引領者——孔老師。我不敢說這節課的美麗能跨越百年,但我相信在今天,在以后相當長時間里,這節課所散發的魅力一定會留在各位聽課老師的記憶中。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贊譽居里夫人科學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精神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孔老師很好地關注了學生、關注了課堂。無論是課堂的導入、提問、生成、拓展,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都步步為營、絲絲入扣。尤為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一、課堂設計巧妙精當。
對于居里夫人容貌的美麗,學生是很容易體會的,但是要深刻體會到她深一層的內在美就比較難了。這里老師就充分關注了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先出示一副年輕時居里夫人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居里美麗的外貌,然后在體會她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時,出示了另一副居里的圖片,而此時的她容顏蒼老憔悴不堪。兩幅圖片進行比較,學生們的心被震撼了:僅僅幾年時間,一個年輕女子就失去了她美麗的容顏,但是,她卻給我們留下了一種崇高的精神品質,這是一種永不磨滅的美!
這樣的設計,很自然的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精神內涵,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學習方法潛移滲透。
教師在課堂中非常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孔老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例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朗讀文章時,孔老師告訴學生要“抓關鍵詞”;在體會如何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時,孔老師要學生學會“體現特點”。除此之外,孔老師還指導學生及時把自己的閱讀感悟寫在語文書上。我想: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將會讓學生終生受益。
三、評價語言有指導性。
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恰到好處的評價,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本堂課中,唐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不管是有精彩表現的“好生”,還是表現欠佳的“劣生”,她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中肯的評價。例如:有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有點緊張,既沒有站的很直,普通話也不是很好。而孔老師卻一直耐心的聽他把話講完,并且不斷的鼓勵他,要他站直,不要緊張,慢慢說。最后還告訴他:“你的普通話有了很大進步。”這樣的鼓勵,化解了孩子緊張的情緒。
四、通過朗讀深刻感悟。
在品讀文章時,孔老師展開了扎實有效的朗讀訓練。例如:體會由四個“變成”組成的排比句,唐老師通過引讀,學生接讀,以及外部顯現的聲音的漸強,讓學生體會排比句內在的邏輯關系,從而體現出科學道路之艱辛,也體會到了居里夫人執著追求的科學精神。這些朗讀訓練不是為了訓練而訓練,而是為更好地體現居里夫人高尚品質而服務的。
這一堂《跨越百年的美麗》向我們展示的精彩還有很多,每一個閃光點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最后,我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堂課:文美,人美,精神美!
語文說課稿 篇6
今天我執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冊第31課《恐龍的滅絕》,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像這一類的科普說明文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了解說明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于這類文章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杠杠;由于敘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稍不留心還很容易上成了科學課或常識課。那么這類課文到底該教些什么,怎樣教,才能使它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著這么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獲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字詞教學,落實初讀目標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這對于低段的閱讀教學更是重要。為此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讀:先請學生感知文本嘗試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隨后以檢查詞語和難句朗讀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在這里,詞語的呈現是精心預設過的。第一組的六個詞語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組成的,這樣的構詞結構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第二組其實是動賓結構的詞組,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出示這樣長長的詞語不是讓他們認識結構,而是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停頓記號的出現就是給學生一種意識,以后碰上這樣的長詞語也能學著停頓。講到停頓,這里還有就是一個長句的停頓,特別是低段的學生,讀長句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點,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給予幫助,經常性地給予指導,相信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見效的。
同時還運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意。課題中的“滅絕”讓學生猜意思,隨后一個追問“一只恐龍死了可以叫滅絕嗎?”從而讓學生對滅絕的意思有了準確的理解;“孵”字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母雞怎樣孵小雞,再告訴學生“孵”左邊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通過理解構字特點理解字意;“哺乳動物”這一專有名詞的解釋,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樣一生下來就是小狗,小時候還要喝媽媽的奶水這樣的動物叫哺乳動物,隨后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什么也是哺乳動物。相信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自然就能多夯實一些基礎。
二、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標指出:在學習說明文時能抓住要點,了解說明方法。但對于低段學生來說,不必作理性講解,讓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有所領會即可。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盡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釋沒有概念的。針對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用了統計圖的形式直觀地將其進行對比,隨后小結“把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么一比較,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么個準確,怎么個簡明,怎么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就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來品讀。
“加上恐龍身上沒有皮毛來保暖,它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這個詞語去掉,你再讀一讀,意思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從句子中刪去,就會與實際相悖。而且學生在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語言的精妙,領悟到了文本中用詞的準確性,長期以往,將會對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并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語言訓練,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提高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語文實踐,即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在寫作中學習寫作,在聽說中學習聽說。可見,語文基本功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科普文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了解某些科學常識,更要學習作者怎樣表達說明這種常識,即說明的語言、說明的方法和說明的順序。而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一般都有嚴密的邏輯性,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依托。
課文第3自然段關于星球相撞引起恐龍滅絕的這一說法在表達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因此我抓住這個特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語文化的訓練。
先標一標有幾個句子,想一想每句話在講什么;再師生進行對一對的游戲,知道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排一排5個句子的順序,理清順序;最后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理清其因果關系。就在這一步步精心的預設下,學生不僅讀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系,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對他們以后如何讀懂一段話做了方法指導,授他們以“漁”。
以上三點僅是我針對這個文本的特點力圖體現科普文教學時濃濃的語文味,設想總是美好的,也帶有很多個人的主觀意愿,很愿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評指正。如何讓我們的科普文教學不再死氣沉沉,不再單調枯燥,我想方法肯定還有很多,那就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吧!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離騷》說課稿11-13
中職語文說課稿(精選7篇)12-28
【精選】語文周記模板合集10篇01-10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模板合集五篇11-07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1-19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10-12
中職語文說課稿 永遠的蝴蝶說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