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說課稿范文(精選1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化學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于魯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課題包括人體的元素組成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容,較詳細地敘述了組成無機鹽的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還敘述了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等有關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從學科素養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物質組成的元素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人體也不例外。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衰老都是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人體通過這種變化過程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人體內常見的營養物質。九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究感興趣的問題。就能力水平來看,學生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了解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是如何攝入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和從眾多知識中提取有效知識的能力。
3、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人體的主要元素組成、分類及作用,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難點】
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書指導法。
(過渡: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程開始我會出示生活中常見的保健品廣告的圖片并且提出問題:一些產品中常出現補鈣、鐵、鋅、硒、碘等的詞語,這里的鈣、鐵、鋅、硒、碘是元素還是單質?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得到這些物質都是元素,進而設問人體為什么要補充這些化學元素?它們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通過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確立從生活走向化學的學習思路。
環節二:新課講授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并且提出問題:人體由哪些元素構成?學生思考后可以答出“人體內大部分為水,所以說含有H、O兩種元素,由糖類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C元素,由蛋白質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N元素。”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同學自主閱讀教材,在閱讀教材的時候提出問題“組成人體的元素約有多少種?它們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啟發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接著我會提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區別?它們對人體有什么作用”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元素分類的兩個概念。
在學生知道了人體內的元素組成及分類之后,繼續提問“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什么?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什么??”學生可以答出“人體含量最高的非元素是氧元素,金屬元素是鈣元素。”接下來講解常量元素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補充鈣元素。在提到可以補鈣的食物中,很多同學提到了牛奶,教師順勢提到:在眾多補鈣的食物中,數牛奶中的鈣質最易被吸收了,尤其是處在發育期的大家,更該多喝牛奶,但生活中很多人卻沒有恰當的利用牛奶來增加營養。我們應該正確地飲用牛奶。接著我會向學生提出幾個大家生活中常出現的喝牛奶的誤區。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了解人體常見的元素。
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關于必須元素對人體作用的部分,展示兩幅病人圖片,并示意之前準備好表演的同學開始自己的情景表演,請全班學生進行醫生的角色模擬,利用課前資料的搜集及整理,為圖片上的患者以及班內的小演員進行診治。經過各位小醫生的確診和處方,加上教師的補充,大家發現可以從食物中進行食療。然后提出問題:人的粗脖子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補充碘?學生討論后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最后我會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談談對于補充保健品的看法,讓學生通過收集有關保健品的資料和交流活動,了解人類應該如何攝取這些物質,避免食用保健品的盲目性。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提出問題“如果你負責制訂下個星期全家人的食品采購計劃,你打算購買哪些食品?你準備如何安排一家人的膳食?”,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均衡膳食的重要性,從而理解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突破本課的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撰寫調查報告:近幾年本地區缺碘或高碘甲狀腺分布現狀及對策。
七、說板書設計
化學說課稿 2
一、教材分析
《鈉》是高一化學第二章《堿金屬》的第一節,堿金屬是高中系統學習的唯一的金屬族元素,通過對“鈉”這種代表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式及其用途。這一節即從這幾個方面來學習鈉單質的性質。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2.難點是實驗的觀察、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三、教學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計算機輔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將其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在多媒體使用時,盡可能使其恰到好處,能通過實際操作的就不去模擬,能學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過多媒體簡單呈現。本節課雖是一節以實驗為主的課型,但傳統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有許多弊端,如在下列情況下既無法解決。
1.對速度較快的反應,學生還沒來得及觀察清楚就已經結束,觀察不仔細則分析不透徹,若放慢速度,反復觀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釋,涉及微觀粒子的反應原理的解釋,肉眼觀察不出,宏觀實驗不能反映其實質,可用計算機模擬其反應過程,便于學生理解。
3.有危險性的實驗,現有條件難以實現的實驗,錯誤操作。這些實驗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錯誤操作,若能采用動畫模擬或插入影象,會起到理想的效果。
4.對微型實驗的放大觀察,便于同學們同一時間,對同一現象的捕捉,觀察,分析。
5.由此說,實驗課中恰當的便用多媒體手段有助于教學實踐的高效完成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圖片給學生以想象空間。“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后教師演示實驗,果然是水能生火,學生興趣一下被激發起來。
(二)、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言,利用大屏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Na的物性小結,Na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1. 鈉與水反應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重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實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設計了五種情境下的實驗。。
①首先是在實物展臺上教師親自操作鈉與水在表面皿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展臺上放大以后的反應現象清晰明顯,大家在同一時間共同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提問,說明鈉的性質。
②常規實驗。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收集和檢驗,是一常規實驗,學生曾多次左類似的性質實驗,課用模擬動畫達到知識在現的目的即可,這樣,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③改進實驗。在一廢舊塑料瓶中完成。關鍵是對實驗細節的觀察能力的培養,該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且在實際操作中可提高學生對鈉的性質的感性認識,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實驗可操作性強,不必用多媒體。
④探究性實驗。利用ц型管作該實驗收集并檢驗氫氣,采用先討論、后評價、再實驗的模式。學生對特殊的實驗儀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欲望強,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大膽設想,涌躍發言。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培養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維能力。學生發言五花八門,較發散,利用大屏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評價,表現形式直觀。學生從中發現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而啟發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發現規律,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針對學生設計的實驗分析其錯誤原因。鈉與水反應若在小容器中進行會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體現多媒體的優勢)
⑤進一步改進實驗。Na與水反應很快,這個水面上升又下降的過程是很快完成的`。實地演示不宜成功,對觀察不利。在多媒體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復觀察,,這在一般常規實驗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利用多媒體動畫模擬,給學生觀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間。
⑥興趣實驗——水上芭蕾
鈉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應。(體現學科滲透)在對實驗的安全性進行分析后,學生動手完成。
五個實驗下來,要適時小結,將五種不同裝置放在一張圖上,對Na與水的反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培析,用多媒體進行重現小結。體現了探究過程的漸進行,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2.Na與CuSO4溶液反應
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機理較抽象,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動畫將其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這樣微觀粒子的運動和反應過程簡單清晰的呈現出來,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4.性質總結
鈉的性質總結用線形關系,清晰條理。
5.用途展示
此作為上節布置的作業,讓學生網上收集有關資料,學生作業展示過程,使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也是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過程,資料的收集液使課堂教學的延伸。
(畫面:① 高壓鈉燈,美麗的不夜城有鈉的一份功勞,② 秦山核電站,核事業發展離不開鈉與鉀合金原子反應堆導熱劑)
總之,一節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課,在多媒體的輔導下,突破了許多常規實驗不易解決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難訓練提供了較理想的手段。
化學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這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高中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初三和高一年級化學課程學習,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相關知識,諸如溫度、壓強、催化劑、表面積及濃度等因素對化學速率的影響,積累了一定的化學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基本養成了思考、討論、探究的習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問題解決,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形成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難點】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過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用幻燈片展示兩個圖片引出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有快有慢,并啟發學生舉例,最后拋出問題。
這樣設計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
化學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第2章第1節的教學內容。在高中化學必修2中已經初步學習過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從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化學反應,使學生在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工生產問題時,體會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本節內容將進一步理解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是對必修二中化學反應速率的延伸和總結,同時進一步介紹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本節內容也為后面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打下了基礎,對后續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
本節教材介紹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回顧完物理現象速率的示方法后,進而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教材內容由表及里,由淺深入,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識規律。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說學情
(1)學生起點能力分析:學生在高中化學必修二中已經初步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掌握本節知識難度不大。
(2)學生“生活現象”的分析:本節內容重在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學習,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接觸過很多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生活現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礎。
(3)學生“認知方式”分析:學生理解能力基本沒有問題,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因此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表達式及其簡單計算
3、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知道化學反應速率是通過實驗測量的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實驗、觀察等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描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3、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重視實驗的規范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思維品質,體驗化學實驗的'喜悅,培養對化學研究的興趣。
3、通過學習化學反應速率,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的化
學價值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難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2、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
【過渡】根基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體現“教學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同時根據課本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化學,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并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本節課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開展知識活動,運用實驗,層層導入,讓學生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
運用講授、引導、探究、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的教學方法。首先,展示幾幅運動的圖片,以物理現象速率的表示方法,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后通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六、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現象,結合高中化學必修二所學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相關知識,理解并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過實驗展示,觀察實驗現象,進一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思路。
化學說課稿 5
本說課的題目是“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本節課依據“探索性教學”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思想,本著“問題式教學”、“自主參與、自主學習”、“建立科學思維模式”的教育教學設想設計的教學方案,現從四個方面闡述本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在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和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本章學生開始初步、系統地接觸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既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為后面的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本章和本節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①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
②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③通過演示和學生探究實驗,復習鞏固基本實驗操作,學會觀察、記錄實驗現象,以及從分析現象中得出結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通過實驗發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思考和交流、實驗和觀察、探究實驗,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勇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精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學重、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與氧氣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
難點:鋁為何可以在空氣中穩定存在
三、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分析
1、初三已經學習過鐵、鎂、鋁等金屬的有關性質;
2、曾經背過金屬活動順序表,知道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3、對于高中階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他們還沒有開始接觸,一般都不懂得從結構上去分析演繹。
四、教法和學法
1、 邊講邊實驗 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了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
(1)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相結合 這樣既可以進一步規范、鞏固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能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比如鈉的切割 、鈉與氧氣的反應實驗,教師在演示一些操作重點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讓學生和鈉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學生對鈉的.性質就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2)學生動手實驗與填寫實驗報告相結合 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教師給出實驗報告,引發學生去思考、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動手實驗解決問題的動力,能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實驗的目的。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學生能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而不是囫圇吞棗,真正發揮實驗的作用。在學生實驗之后,學生能在完整試驗報告的過程中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實驗過程,回顧試驗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 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3、通過比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如學生在學習鈉和氧氣反應的時候,通過反應條件、反應產物的比較,從而更深刻地認識鈉與氧氣反應的實質。又如做鋁和氧氣反應實驗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認識到鋁表面的氧化膜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引入課堂 通過幻燈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金屬制品、金屬礦石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金屬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通過展示歷史上一些比較出名的金屬物品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金屬在我國已有比較悠久的使用歷史;我還將讓學生自己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本節課的興趣。
2、 復習舊知 通過思考與交流,復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為后面即將學習的鈉、鋁的性質打下基礎。
3、 由此及彼,提出問題 鐵、鎂等金屬都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讓學生去思考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可能情況以及為什么。
4、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 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感受鈉的活潑的化學性質,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5、通過實驗的比較,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從鈉與氧氣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角度,讓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與否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后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生本質,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6、 課堂小結 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共同的反應本質,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金屬化學性質的差異性,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在具體反應中的體現,進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認識到化學性質的遞變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并啟發學生思考除了這些共性之外金屬可能還有一些自己的特性,為下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增強課堂的完整性。
7、作業 利用你的原有化學知識,結合本節課內容,圍繞金屬提出一些問題,選擇出你所感興趣的,去圖書館或查閱資料,進行研究、調查或實驗。
六、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廣大教師
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
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學生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化學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第四單元課題四的有關內容,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他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較好的掌握它們,對于今后的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材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指出了由于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同時還指出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得的,所以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的結果,但是化學式的書寫,主要是通過化合價來推求。
從教材方面看,化合價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只知道了書寫化學式的一般規則,還不會確定元素的原子個數比,而且還沒有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此對九年級學生說,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并掌握其應用,是有一定難度的。
(1)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背景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學式,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另外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酸、堿、鹽的學習。也就是說,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貫穿著化學學習的始終。
(2)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位置,要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去制定教學目標,據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使學生認識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性質。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的化合價;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②、培養學生對化合價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的能力
③、使學生懂得只有確實存在的物質,才能寫出它的化學式。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教育。
(3)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對《化合價》第一課時的學習,不但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化合價的實質,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能在后續課中應用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快速而準確的書寫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據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記憶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教學難點: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因此,我把它確定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形成化合價的概念和理解化合價的實質。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對已進入九年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創設便于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性愿望,讓他們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性才能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置了許多活動,比如,<比一比,看誰最棒>、<動腦動手活動>、< 快速搶答>、<討論與交流>等,特別是在課的最后我還設置了記憶化合價的過關游戲,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認真分析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后,本著體現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的原則,我對本課教學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四、說學法:
依據本課教學方法和本節課概念性強的事實,并在認真分析我班學生接受情況后,我確定了本節課中要注重指導學生實施“六字方針”---聽、思、說、議、記、闖:
聽――聽得明白、思――敢思會思、說――表達完整、 議――學會交流、記――巧妙記憶、闖――勇于闖關
通過這節課,不但能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五、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六、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六個教學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 一)依舊帶新,引入概念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是本節的難點。由于初中同學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通過復習回憶學過的大量的化學式,使學生意識到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時,他們之間的原子個數比可能是不同的,但不是任意的。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至今,我們已學過許多物質的化學式,其中有單質,也有化合物,當然化合物的種類要比單質多得多。本節課我們把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放在一起,作些比較,看看還能從中總結出點什么,從而學一些新的知識,好不好?
全班自然分為三個組,限時一分鐘寫出盡量多的化學式,以多者為勝。這時我投影學生寫的化學式,讓學生觀察后教師總結:這許多化學式告訴我們,原子結合成分子時,相互之間不是以任意數目結合的',而是具有確定的數值的。那么,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從而引出“化合價”的概念。
(二)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什么元素具有化合價?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模擬NaCl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弄明白NaCl的形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對MgCl2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最終真正明白為什么元素具有化合價和化合價的確定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在學生了解了化合價的概念后,本節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化合價的一些規律。如何使學生及時盡快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通過大量具體的實例,自己尋找那些規律呢?我又一次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生動的呈現功能,先由電腦屏幕一次性地展示出幾十種化合物和單質的化合價,引導設疑,啟發學生觀察、討論和尋找化合價的一些規律。
接著,我組織學生按座位形成的分組進行討論,踴躍發言。最后每組派一位代表總結陳詞,同學們很快便將化合價的一些規律歸納了出來。
(四)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這時讓學生認真討論,積極發言,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適時的分析和出示有關資料:(1)可從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與元素化合價的關系這個角度去記憶。(2)可以用順口溜來記憶。(3)可以用分類法記憶。
最后,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老師覺得:只需記住特殊的元素的化合價就可以了,比如說用分類記憶法:一價金屬只有三種:鉀、鈉、銀;三價的金屬,一般是兩種,就鐵和鋁,而且鐵還有二價的時候,一般的金屬元素多數是二價的。銅有二價的也有一價的時候。也就是說關于金屬,其實就掌握鉀鈉銀鋁鐵銅就可以了。另外讓同學們注意:一種元素顯不同化合價時的讀法:如:FeCl3 (Fe +3價)氯化鐵 FeCl2 (Fe +2價)氯化亞鐵。
非金屬元素,主要記氧永遠是負二價,氫永遠是正一價,氯是負一價,這幾種元素記住了以后,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其他元素的化合價。依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還有幾個原子團的化合價要提,比如,碳酸根負二價、硫酸根負二價,硝酸根負一價,氫氧根負一價。還有一個,銨根是正一價,可用分類記憶法記憶,也可以依據原子團口訣記憶。另外,還需要同學們注意: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五)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要點復述回顧,然后再用多媒體提綱式顯示,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一、化合價: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之間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用來表示原子之間化合的數目。
二、元素化合價的確定:
離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數值,就是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并且失電子為正價,得電子為負價。
結論:元素的化合價由正、負和數值的兩個方面來表示。 3.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三、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四、化合價規則和一般規律:
五、常見元素及原子團化合價的記憶:
這樣提綱式的設計板書,有利于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更有利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八、課后反思
《化合價》本身是一節內容抽象、難懂的課程,而且學生還沒有建立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而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并掌握其應用,具有一定難度,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本節課在設計時有意把教學內容和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采用競賽形式,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題目設計面向全體,注重差異,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索輕松掌握化合價的知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學設計中故意創設錯誤情境,鼓勵學生懷疑老師、質疑課本,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節奏緊湊,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知識系統化。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較好的反映課堂教學效果。
九:教學理念
1.采用競賽形式,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接受。
2.知識講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競賽題目環環相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輕松的掌握了化合價規律及其應用。
3.本節課拋開傳統的“化合價口訣”的教授方法,而整節課以“Na Mg Al H O Cl”六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貫穿始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利于知識的體系化并注重了知識的應用。
4.本節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默契,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尤其是教師故意創設的錯誤情境更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學生在否定教師的過程中極大的體會到了自信、成功,并為下一環節本節課的重點打下了很好的情緒基礎。
5.作業布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鼓勵學生自創題目,既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效果的考察,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以指正。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7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初中化學《環境保護》,下面我將從說教材等以下幾點說起。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安排在第一冊課本知識學完后講授。本節教學內容是對課本中出現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環境問題的總結,是一節歸納復習課。
環境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近年來中考的熱點考點之一。在教材中,環境問題倍受關注,出現頻率較高,但知識點較分散。本節課不但對整冊書有關環境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并且對相關知識加以擴展,講授過程中注重中考熱點問題的滲透,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更輕松,做到有的放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環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使知識更加全面、系統。
教師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確定小組活動內容——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環境狀況調查,供學生選擇。這樣做可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環境問題貫穿整個中學化學的學習,知識內容可發展、適用年級可擴大。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境保護知識的內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這章中介紹了“汽車尾氣”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學了有機物的初步知識后介紹了“合成洗滌劑”對水體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學生馬上就要進入高中學習,高中學生可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擴展研究。他們可以在學習了更多的化學知識后,對環境問題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說,初中對環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可以為高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就是說本節課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化學已有了半年的時間,對于環境問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環境問題。但掌握的知識零散,對知識缺乏整體認識,缺乏理論和實際聯系的能力。因為學生的學習任務重,無時間參加一些有關環保方面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維護校園環境衛生等。針對學生合作意識較缺乏的現狀,在講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一過程將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的教學要求不高,難度也不大,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設計活動形式。活動的宗旨是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教學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提高環境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⒈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環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⒉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明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唯一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2、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3、學會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將知識加工整合用于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網頁的.形式制作出來,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標:
通過正確認識環境和環境問題,體會化學在美化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為與環境和諧的必要性,激勵他們保護家園,積極投身環保,樹立主人翁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觀注的熱點環境問題的來源、危害與防治,本地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
難點:課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網頁的制作。
課時安排:1課時
五、學法的確定
各小組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主要從污染來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視頻、圖表等資料。在活動中會搜集到大量的資料和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資料進行認真地、細致地梳理,通過組內協作學習的方式,達到使認知系統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發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盡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于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中,師與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具體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安排下,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小組針對某一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也就是說本節課中教師的“教”,主要是在課外,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才華展現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設置問題,引入課題
通過五幅畫面的對比,提出問題:四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有何不同?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學生思考回答,引出環境污染這個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什么是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類型有哪些?這些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身邊有哪些環境污染?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的知識各抒己見,討論得出每小組自己的觀點。
⒊教師歸納、總結、講解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討論性發言結束后,對同學這次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后按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查閱的知識、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提高環境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境保護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⒋布置作業
(1)必做題:A、每個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一個有關環境污染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B、每個同學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境問題的題目,并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環境污染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通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象,以“環境和我們的生活”或“邢臺環境現狀分析”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其中探索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化學說課稿 8
尊敬的各位評委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電解原理》,下面我就從說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魯科版《化學反應原理》第一章第二節——《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的第一課時的內容---電解原理。電解原理屬于電化學知識,是中學化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理論知識,又與元素化合物知識密切相關。學生已經學習了電解質的電離、原電池,知道化學能是如何轉變為電能的,因此電解原理是以上知識的延續,更是研究其應用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維度:
1.知識技能:①通過實驗探究,掌握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
②能夠正確判斷電解池的陰、陽極
③能夠正確判斷電解產物,并能正確書寫電極反應、電解方程式
2.過程方法:通過對電解原理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探究等能力,鞏固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體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1)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可知:本節課的重點是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條件,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則是本節的難點即①電極反應的書寫②電解產物的判斷③電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及突破本節的重難點,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本節的教學通過實驗探究、動畫模擬、以舊帶新、合理演繹等方式突破難點。
【學法】利用問題和實驗的層層推進,引導學生通過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
三.【課堂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 根據本節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我設計了引出問題——實驗探究——討論分析——總結歸納——實踐應用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引發興趣
模擬生活中推銷員推銷凈水器的所做的兩個對比實驗:(1)在一小燒杯中放入自來水,插入兩電極通電,一會兒水變黃,說明現在的自來水污染嚴重。
(2)在一小燒杯中放入凈化過的水,插入兩電極通電,一會兒水依然澄清。以此證明,他們推銷的凈水器是多么的重要。事實真的如此嗎?以此引出電解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引出電解話題,指出推銷員利用電解原理進行推銷,以社會熱點話題導入新課。
(三)問題探究,理解重點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研討”活動,讓學生分析電解NaCl的裝置示意圖,補充第一個問題:這個裝置由哪幾部分構成?學生充分展開討論,并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
通過第一個問題讓學生總結構成電解池裝置的條件,即電源、電極、電解質溶液、閉合回路。
再以學生以知離子在電場中會定向移動為起點,設計問題串,分析熔融NaCl中Na+和Cl-會移向哪極?再指出他們在電極上發生什么反應,總反應是什么。利用多媒體進行微觀演示,學生通過直觀展示電解過程中的變化,離子移動方向、電子方向等進行討論,歸納總結出電解、電解池的概念,指導學生學生利用學過的氧化還原知識書寫電極反應式,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半反應、電極反應的概念,提出陰陽極的概念。
本部分以問題引導,多媒體動畫演示,學生小組討論等多種手段的有機結合,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對電解原理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合作意識。
(四)鞏固延伸,突破難點
多媒體展示問題組2:
1、電解質電離的條件是什么?
2、電解質溶液中,除了溶質電離出的離子,還有其它離子嗎?
追問:當電極周圍存在多種離子時,是一起反應,還是有先后順序?
以問題串自然過渡到實驗探究(二)電解CuCl2,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規范學生了實驗操作,也為學生建立一個科學嚴謹的態度。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并觀察、記錄現象。在觀察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石墨電極一端有氣泡產生,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幫助學生分析出正確的實驗結果。并寫出該電極反應式,在石墨的另一端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教師須強調生成的銅覆蓋到電極的表面,而不是進入到溶液中,并分析其原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電解的實質。
通過觀察現象,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解反應式。引導學生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五)歸納總結,完成學案中的課堂達標練習。
由學生自主完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總結以及形成規律性認識的能力
【教學反思】:
我認為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注意兩個問題:
1、 教師“講”占用的時間要適中
教師“講”占用的時間多,學生的交流討論就不可能充分,表達不出自己的探究結果,不能激勵起學生的探究熱情;同樣教師的引導啟發時間也不能太少,否則學生就不知道該趕什么,探究過程就會變得松散,缺乏重點。
2、 教師的“幫助”要適度
探究中點撥要適中,既不能處處都幫助,限制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又不能放任自流,致使課堂處于失控的狀態,要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樂趣。當然,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才能把握好這個度。
化學說課稿 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將以上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章第二節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3課時《離子》一課來談一談交互式電子白板與教學實踐的有機整合。
《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能力。下面我將結合《離子》一課來對怎樣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輔助作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離子是初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為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宏觀物質變化的奧秘打開一扇窗口;使學生對物質的微觀構成有一個大體輪廓。
2.學生分析:對已進入初三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能創設便于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3.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難點)
2.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重點)
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想象、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2.觀察l~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歸納小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
二、教法與學法:
我根據重點和難點和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采用了體驗探究、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等學習方法,基于交互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我采用了拉幕、探照燈、遮蓋、拖拽、刪除、批注、鏈接、倒計時、色子、即時回放的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來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程序:
計算機多媒體進入課堂是現代教學的標志,而傳統的媒體經常出現程序性較強,人性化欠佳的問題,它往往使教學按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方案進行,弱化課堂教學的生成性;關注了媒體的展示,而了弱化教師、學生、媒體的多元交互;關注教學軟件的達成度,而弱化教師操作的簡便度;關注課堂容量的增加,而弱化了學生的可接受性;關注PPT的板書作用,而弱化傳統黑板的地位……我利用電子白板的強大教學功能與九年級化學《離子》一課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如何在教學程序解決上述問題,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科學素養,如何突破重難點加以具體的闡述。
(一)知識回顧、情境引入(12分鐘)
知識回顧:
1.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作品──科普小論文《漫游原子世界》利用白板中的拉幕功能,使學生逐一回答問題,鞏固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創設情景:原子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呢?它們能否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呢?引導探究核外電子的排布1學生猜想: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
2.學生交流:向你的同學說一說你想象中核外電子如何運動?用我設計了遮蓋、拖拽的功能,把要思考的問題: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做高速的運動。它們會相互碰撞打架嗎?電子在核外的排布會有什么特點?和答案分開給學生充分的考慮時間(演示課件)
3.教師啟發: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時,也經歷了假設、猜想的階段,然后通過科學的手段、借助先進的儀器進行實驗測定、檢驗而得到真理的。那么電子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層?有的排在第二層?各電子層上電子數目有什么規律?此處設計了探照燈的功能,突顯了原子結構示意圖,使學生感到它的神秘,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以趣置疑集中注意力輕松突破這一難點,這是傳統媒體無法這樣操作簡單的實現的。
4.鞏固練習:畫出氦氖氬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從模板中拖拽出模型讓學生有依可據的來書寫,并讓學生小組討論它們的意義。并為接下來,分析元素原子的化學性質由結構決定作好鋪墊,也鞏固了這一難點。
(二)引導觀察、啟發探究(16分鐘)
1展示掛圖: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學生觀察、互相討論、歸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與元素性質的關系(用白板中的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注,分析討論針對性強)教師設問: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達到穩定結構,故化學性質比較穩定。金屬元素原子和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定,怎么樣才能達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誘導學生下一步的探究)
1、提供信息:
①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
②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創設問題)大家猜想如何讓鈉原子和氯原子答到穩定狀態?學生猜想與假設。(學生討論)要趨向穩定結構的鈉原子和氯原子該如何變化來達到穩定呢?設計一個方案。(生動的情境、求知欲的驅使,學生積極設計多種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中三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最外層電子數平均,分別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層七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
③鈉原子的最外層一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這樣,較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思維,有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引導,對于方案①,教師要讓學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與化學中的穩定的區別;對于方案②、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析發生這兩種情況的難易程度)
2、學生表演:兩個學生通過觀察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別扮演鈉原子和氯原子用一個籃球扮演鈉原子核外的最外層電子,其他同學當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潑,把枯燥、繁難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熱情高漲地參與,課堂活躍起來)利用漫畫鏈接視頻氯化鈉的形成。設計理念:充分利用漫畫效果,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分析氯原子和鈉原子得失電子的趨勢,使學生在有趣、輕松的氛圍中接受難懂的知識,激發其學習興趣
3.拓展視野師生討論:(一邊分析,一邊白板演示)在氯化鎂的形成過程中,我又設計了拖拽功能使學生更形象和直觀的理解離子化合物的形成。突破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這一難點。也為以后的化學價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4.引導提問:離子是怎樣形成的?什么叫離子?如何區別陽離子和陰離子?離子符號的書寫應與原子有什么不同?(強化重點)利用電子交互式白板的遮蓋和拖拽功能將上節課的原子符號和這節課的離子符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課件制作簡單、操作也簡單,針對性強,溫故而知新、對比性強,很容易突破原子、離子的符號書寫、含義的準確性這一難點。
(三)學用結合、展示個性(10分鐘)
整個的鞏固練習我利用男女生分組競賽的方式,我采用了倒記時和發牌積分的方式促進了分組競爭的激烈性,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在練習中由易到難,潛入深出,利用交互電子白板的強大的功能,書寫、擦除、拖拽等學生可以輕松自如的在白板上操作。例如:我設計了"找朋友"這個活動環節,讓學生通過電子白板的自由拖動功能,將名稱拖往相應的符號上,讓學生與白板親密接觸拉近了學生與白板的距離,這個操作令學生直接感受、體驗學習的樂趣,遠比教師在畫面上反復演示、講解的效果好。另外,交互式電子白基本實現了教師、學生、媒體的多元交互,而且教師操作的簡便,學生的可接受性強。
(四)聯想反思、形成體系(3分鐘)
融匯貫通的環節,我將物質、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關系進行整合,理清思路,使學生把本節的知識和前面的知識完整的連接在一起。也體現了媒體與傳統黑板教學的有機整合。
(五)小結交流、布置作業(4分鐘)
暢談收獲:在離子的教學課堂中,我采用了在教學的最后的環節(你收獲了什么)進行回放,操作簡單隨機性強,學生談到哪一點就可以回放哪一點并留有標注,使學生對這堂課的目標一目了然,做到心里有數,更可以讓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交互白板的交互功能,體現課程的生成性。
布置作業:
(1)搜集交流:日常生活中由分子和離子構成的物質各三種;
(2)發散思維:以"我是一個小小的離子"為題目寫一篇科幻小文章。
(設計理念:體現分層要求,有利于各種層次的學生獲得最佳發展,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教學評價
本節課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基本原則,以"情境教學、問題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實現自主探究、自主合作、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下,實現了教師、學生、媒體的多元交互的人性化教學過程。師生的雙邊情感交流,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微觀思想方法的建立,學習心理、品質的優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五、課后反思
這堂課運用交互式白板的特殊效果和應用技巧,設計出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形成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但教師在堂課對學生的各種各樣的生成還應把握的更準確,處理的更加巧妙。而對于電子白板的功能開發與應用上應更加深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教學更好的服務!
我相信隨著技術日臻成熟,熟悉白板的特性后。教師不再被鼠標所牽制,可以面向學生站在白板前了,使教師從遠離集體又回到學生集體當中。借助白板的計算機界面,還可以實現多種眾多教育資源的直接調用。隨著交互白板使用經驗的不斷增加,教師逐漸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注釋庫、資源庫,能夠將已有資源和自主設計的白板資源整合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這是交互白板充分整合已有資源的優勢體現。我相信:交互式電子白板像一塊磁石會將學生牢牢地吸引,使有效教學最大化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實驗化學》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模塊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實驗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鑒別”選自蘇教版《實驗化學》專題3課題2。本節課的主題是物質的鑒別,鑒別的對象是跟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工業鹽(亞硝酸鈉)和食鹽,鑒別方法主要涉及被鑒物質的化學性質,且給學生從物理性質、組成與結構等角度探討鑒別方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教材要求學生從已有知識出發,根據物質的特性多角度設計物質鑒別的實驗方案,并開展實驗探究,感悟化學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進一步提升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說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與歸宿,對本課時教學我們設置了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NaNO2和NaCl結構、組成與性質的差異,學會物質鑒別的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NaNO2和NaCl的鑒別過程,培養學生設計、評價、操作、處理等實驗綜合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誤食亞硝酸鈉中毒為載體,建立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在合作學習中提高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述目標的設置,我們在充分體現性質差異決定鑒別方法差異的同時,很好地注意了預設與生成、主體與主導、獨立與合作、收斂與發散、理論與實際等關系的'處理。
三、說過程
按照情境引課,情理結合,分合相輔,師生互動,學用一致,不斷升華的總原則,從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組成與性質、不同組成與性質決定不同鑒別方法、不同鑒別方法呈現不同現象、不同鑒別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選擇為出發點,整節課的教學架構設置為“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呈現先行,尋找啟迪”、“激發思維,拓展思路”、“搜索信息,明晰方向”、“設計方案,實驗論證”、“創新優化,不斷升華”等六個實施階段。其主要教學內容與設計意圖簡述如下。
【教學過程】
1、通過工業鹽(亞硝酸鈉)中毒事件的視頻報道,提出“為何會出現這類嚴重的中毒事件?”的問題。
2、通過NaNO2樣品呈現和NaNO2用途說明,進一步提出“如何通過鑒別法來避免這類中毒現象發生?”的問題。
【設計意圖】
1、以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為學習背景,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所應關注的學習方向,使課堂迅速進入一種有序、高效的教學狀態。
2、把學習與研究放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背景之中,這種“告知”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預設,能有效激發學習者為快速獲得學習結果而規劃系列的預期行為,并逐步將預期行為轉化為實踐行為,使實踐行為與正確的學習結果相匹配。
化學說課稿 11
尊敬的評委教師:
大家好!我是應聘高中化學的x號考生,我說課的資料是人教版必修二《化學鍵》第一課時的資料,我將從五個方面進行說課,分別為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篇課題選自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屬于物質的結構性質這主題,主要介紹了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用電子式表達離子化合物構成過程。教材中以氯化鈉的構成過程結合實驗現象和微觀解釋幫忙學生理解離子鍵概念及構成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本事。另外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常見無機物及其性質,元素周期表等知識,在結合微觀解釋離子鍵概念時能夠幫忙學生建立知識聯系。
立足于教材資料和學生的基本情景,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掌握離子鍵的概念,用電子式能夠表達離子鍵的構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過從具體實驗探究到微觀理解氯化鈉構成過程,把握離子鍵的成鍵本質,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建立萬物普遍聯系的哲學觀點,同時幫忙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根據對于教學資料的分析,離子鍵的概念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立足學生的基本情景確定用電子式表達離子化合物的構成過程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生的基本情景。從認知特點來分析,高一學生思維活躍,能夠獨立表達自我的想法,可是都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撐。從知識經驗上上分析,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物質微觀結構的知識,同時對于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反應已經比較熟悉,這些都是在上課時需要重點關注的。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到達教學目標,同時體現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本課我會采用模擬微觀變化的演示法并全程配合使用合作交流的方法以到達學生自主構建課程知識。建構主義活動元理論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所以我確定如下學法,學生自主回顧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反應現象及化學反應方程式,并經過學生借助微觀變化來感受氯化鈉的構成過程,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疑導入
本節課我會經過設置疑問引入課題,上課之初,請同學們回顧元素周期表的資料并提問:元素周期中僅有一百多種元素,以這些元素結合構成的化合物卻數以千萬計,這些元素之間經過什么作用連接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建立與本節課的聯系。
環節二:初步感知離子鍵相關概念
教師播放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請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自主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接下來由宏觀進入到微觀,教師播放模擬動畫請學生結合氧化還原中得失電子知識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分析鈉原子和氯原子如何結合生成氯化鈉分子,在此過程中完成離子鍵概念的講解。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教師設置關鍵性的提問:離子鍵的成鍵微粒是什么離子鍵的本質是什么師生共同總結出陰陽離子間的靜電作用是離子鍵,由此也能夠得出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接下來,兩個同學為一小組結合元素周期律說說哪些元素容易構成陽離子,哪些元素容易構成陰離子,加深理解離子鍵的相關概念,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本事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三: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構成過程
為了更方便表達離子鍵的構成過程,教師用課件逐步展示原子電子式,離子電子式,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請學生小組內觀察書寫特點,其中重點關注陰離子書寫方式,和離子化合物中若出現相同離子時的情景。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發言,教師補充并評價學生的結果還有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經過學生討論交流后對于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構成過程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自主總結構建知識的本事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環節四:鞏固練習
教師設置層次性的習題供學生選擇,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第一層次確定化合物中是否包含離子鍵,第二層次用電子式表達離子化合物的構成過程。經過在鞏固相關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對知識系統與綜合應用的本事,提高學生化學素養。
環節五:全課小結
教師提問,學生自主思考總結本節課的資料,歸納出本節課的學習資料建立知識聯系:離子鍵是陰陽離子間的靜電作用,并用電子式能夠表達其構成過程。
環節六:布置作業
本篇課題設置遷移類的作業,請學生思考除了離子鍵,物質中元素與元素之間還有哪些作用,這些作用關于離子鍵有什么不一樣在學生觀察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知識的應用本事。
化學說課稿 1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新課程高中化學選修5(人教版)第三章《烴的含氧衍生物》第一節《醇和酚》的第二課時
一、理論指導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課改的精神,對這節課進行分析和設計
二、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類物質是采用具體代表物的方式進行學習。授課安排為1課時。酚與醇結構相似,都含有羥基,本節內容是學生初次運用所學規律預測一類物質可能發生的反應,并通過各自代表物的性質的對比,理解醇羥基與酚羥基的區別,體會官能團與取代基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思想,為后續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提供方法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從知識層面看,在必修階段已經具備有機化學基本的類別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在選修5第一、二章的學習過程中對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基團的相互影響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待完善。
從能力層面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分析簡單實驗的能力;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規律比較熟悉,因此具有性質預測的知識基礎,知道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備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本節課授課對象是實驗班學生,他們樂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容易展開。但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合作創新的精神還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師引導和支持。
三、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通過對教材、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分析,我制訂出本節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結構、性質及用途
c、理解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a、通過以問題為驅動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類比推測、分析解決問題和觀察的能力以及實驗綜合能力
b、在苯酚結構與性質的理論探討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維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a、通過對苯環和羥基的相互影響理解,讓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b、通過苯酚的用途與毒性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學會辯證的看待化學物質
c、訓練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與人溝通、爭辯、交流的勇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酸性、苯環上的三元取代)
(2)難點:建立官能團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觀念。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選擇】
創設情景、實驗探究、理論探究
2【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實物感知、教學模具和多媒體動畫演示
2【學法指導】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采用觀察、對比、,遷移、分析、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思路——以問題為中心
1、以結構、性質、用途為主線,展示學科特色。
2、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設置問題鏈,讓問題與活動來驅動教學進程,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3、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以“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小組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4、從小課堂到社會,通過苯酚用途與性質的結合,將知識遷移至陌生的情境,將學習延伸至社會大課堂。
六、教學程序
(一)、情景引入:
【情景一】電影:鴉片戰爭
【情景二】展示藥皂、苯酚軟膏
我通過鴉片戰爭引出馬菲的結構式,進一步構建酚類物質的定義。并提出為什么生石灰可以銷毀鴉片?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酚類物質的興趣。
再通過展示藥皂、苯酚軟膏,從生活走向化學讓學生對代表物苯酚有一個表象認識,為學生學習新課創設了饒有興味的意境。
(二)、構建苯酚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實驗一]苯酚的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實驗:①看、聞
②適量苯酚+水振蕩,再加熱(留用)
③適量苯酚+乙醇
[歸納]苯酚的物理性質(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膚上如何處理?)
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指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根據實驗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歸納出苯酚的物理性質。
(三)、設疑探究:
本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給學生創設了兩個情景:
【情景三】展示苯酚模型
學生觀察苯酚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分析該分子結構,并與乙醇、芳香醇等醇類結構作比較,通過結構比較,產生認知沖突:同樣含有羥基,為什么要劃分為酚和醇兩類物質,在性質上它們會有哪些共性?苯環代替烴基,與羥基的聯手使得化學性質產生了怎樣的差異?
【情景四】[展示]苯酚軟膏的說明書
指導學生閱讀“色澤變紅”、“不能與堿性藥物并用”等重要信息
要求學生分析苯酚的結構,結合閱讀材料,預測苯酚的化學性質
學生討論:推測
①可被氧化(苯酚的氧化是對學生觀察苯酚物理性質中提出的粉紅色的解釋,可以簡略帶過)
②可能具有酸性
③可以取代
④可能和Na反應
…
問題1:苯酚是否具有酸性,如何用實驗加以證明?
【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說課稿10-30
化學電源說課稿08-26
化學說課稿01-02
化學說課稿10-18
化學說課稿06-13
《化學鍵》化學說課稿10-03
《化學肥料》說課稿07-18
化學說課稿模板05-30
化學元素說課稿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