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化學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單質碳的化學性質》這節課的設計和處理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了氧氣和水兩種自然界常見的物質之后,我們學習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是一種順理成章的安排。通過學習單質碳的化學性質,為后面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屬的冶煉做了很好的鋪墊。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與技能 知道碳的化學性質,能準確描述有關實驗現象,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能運用碳的化學性質分析解釋有關現象和問題。
⑵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多樣性學會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提高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碳的化學性質。難點: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二、學情分析:
1、學情調查 九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學生已經獲得了不少有關碳的知識,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學習起來相對簡單易于接受。
2、教法和學法: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所以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采用問題引導探究策略:通過設計一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參與課堂,在體驗和感受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教學流程
我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碳的化學性質”為中心,結合我校的四步教學法將整堂課設計成四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探求新知→拓展應用→反思提升
環節一:創設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通過學生表演自編小品引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開始學習。
環節二:探求新知
碳的穩定性:首先利用圖片設置問題引發思考,引入常溫下碳具有穩定性,并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加深對這一性質的理解。我們把學生帶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明確了化學與生活的緊密關系,當然通過這幾幅古代字畫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碳的可燃性:緊接著追問如果溫度升高碳的化學性質是否會改變呢?順利過渡到第二個化學性質碳的可燃性。并結合生活中吃燒烤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和學生一起探究氧氣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帶來的危害。并結合硫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現象的不同,探究為什么碳和氧氣反應有時生成二氧化碳、有時卻生成一氧化碳。得出相同的反應物由于條件不同,現象不同產物也不同的結論。讓學生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而服務的深刻道理。
碳的還原性:碳的還原性是本課的難點,不但還原性難理解而且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也不好做。這個實驗本身是演示實驗,它不屬于初中化學學生必做的八個實驗中任何一個,所以我們沒有設計為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做演示實驗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實驗的危險性,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規范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我們用酒精噴燈代替酒精燈用時短現象明顯,有利于實驗結束后有充分的時間分析實驗從而引出還原性這一概念。還原性這一新的概念學生剛開始接觸理解不透徹,只抓住要點點到為止,我們不再進行擴展。因為以后還會學到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所以僅以煉鐵為例簡單說明即可。
環節三:拓展應用
有個成語叫“學以致用”所以根據本課題知識點我們設計了幾個有梯度的習題對碳的化學性質加以鞏固和理解,并適當延伸為下一課題的學習做鋪墊。
環節四:反思提升
在這一階段利用本課最后幾分鐘開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研討,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化學,結合本課內容倡導低碳生活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和環境的責任感。
四、板書設計
板書采用框架式呈現給大家,這樣設計既清晰又簡潔,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的同時,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們團隊對這節課的設計和處理,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 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和能量變化作為主要線索貫穿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這是教材體系的總體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質結構知識統帥整個化學教材外,還以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來組織教材。其原因是化學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對人類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人們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學反應產生的,又通過化學反應來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學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本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為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即放熱反應、吸熱反應;二為燃料的充分燃燒的條件。教材內容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反映了化學的發展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如把一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密切聯系,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如放熱反應中的熱量的利用,煤的燃燒,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減少污染,開發新能源等。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了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查找,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結論的自學能力。又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辨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化學實驗的創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通過設置家庭小實驗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難點:化學反應中能
量變化觀點的建立
二、說方法
因為大綱對本節的要求都是A層次要求,我們可嘗試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維優勢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自由表達各自觀點來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又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教材改革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說程序
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且內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今家喻戶曉的話題,學生很易于發揮,是學生把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有機結合,同時培養自學能力的較好內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學生預習好本節內容并設計好問題上報教師,教師提前把問題按思維發展的過程提煉出幾個核心問題,通過問題串連課堂,通過問題鼓動學生踴躍小組合作討論,發表各組見解,不斷完整問題的答案。主要問題如下:
1) 化學反應有用嗎?化學反應都有用嗎?舉例說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 化學反應都伴有能量變化嗎?這里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認識的嗎?
一定。能量可能熱能、光能、化學能。
3) 化學反應常常伴隨熱量的變化,你有體會嗎?為什么化學反應中會有吸熱和放熱現象?學生猜想,教師總結。
強調“常常”,并非一定。做好實驗是建立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概念的關鍵。
①新舊物質組成結構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應中能量守恒。
③反應物生成物若以熱量形式表現為放熱或吸熱。
∑E(反應物)>∑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E(反應物)<∑E(生成物)------吸熱反應(能量貯存)
④反應的吸放熱與反應本身是否需要加熱無關。
媒體演示非常形象直觀,便于理解。
4) 人類現階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這些能源有何利弊?舉例說明.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電力、水力、太陽能等等.
5) 你認為如何來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燒?
從燃燒的條件上分析,充分燃燒放熱多:足量空氣(適量);增大接觸面(固、液→氣).
6) 人類很多時候在利用反應放熱,是否有利用反應吸熱?
充分利用"家庭小實驗"進行探究性實驗.
7) 閱讀課后"資料",你有何認識?
為何要發生伊拉克戰爭?我國為何要實施西氣東送?西電東輸?
媒體演示"能源的儲量"、"可開采年限"
8) 人類利用能源可分為哪幾個時代?
利用課后"閱讀",體會到人類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節作業: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燃燒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及提高燃燒效率的措施。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苯”是人教版化學新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苯是一種重要和化工原料,又是芳香烴中最簡單,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質所以它在在高中化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是學習簡單有機物烷烴、烯烴的延伸,為以后選修教材中苯系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使烴的知識更加全面和系統。 ?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質,理解苯分子的結構,掌握苯的化學性質; 2.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結構─性質─用途”關系的認識。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資料閱讀、觀察實驗、分析事實、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結構和性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通過苯的凱庫勒式的發現過程,養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品質。 ?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苯的結構特點。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苯的結構特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基礎:學生通過學習甲烷和乙烯的內容,基本能夠掌握飽和烴和不飽和烴在結構和性質上的差異及各自的特征反應,并可以運用各自的特征反應鑒別兩種物質。
1
學生技能基礎:學生有能力推測苯的結構及性質,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簡單實驗并操作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 【教法分析】
在學習苯結構采用直觀式教學,在苯結構確定和性質學習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采用啟發式教學。同時采用學案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學法分析】
通過復習烷烴和烯烴性質,在熟悉飽和烴和不飽和烴的特征反應,為新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生通過閱讀苯的發現史,并采用實驗探究了解苯的結構和性質,同時采用學案引導學習苯結構和性質的的特殊性。 四、教學過程
2
五、板書設計
來自石油和煤的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苯的發現 二、苯的結構
三、苯的性質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可燃性 (2)取代反應 (3)加成反應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第四單元課題四的有關內容,本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他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較好的掌握它們,對于今后的化學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材首先講述了化學式的概念,指出了由于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每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同時還指出物質的組成是通過實驗測得的,所以化學式的書寫必須依據實驗的結果,但是化學式的書寫,主要是通過化合價來推求。
從教材方面看,化合價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只知道了書寫化學式的一般規則,還不會確定元素的原子個數比,而且還沒有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此對九年級學生說,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并掌握其應用,是有一定難度的。
(1)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背景
化合價是初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在此以前涉及到的有化學式,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另外學生掌握本節知識將對以后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酸、堿、鹽的學習。也就是說,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知識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貫穿著化學學習的始終。
(2)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位置,要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去制定教學目標,據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①、用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使學生認識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一種性質。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的化合價;識記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②、培養學生對化合價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的能力
③、使學生懂得只有確實存在的物質,才能寫出它的化學式。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教育。
(3)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對《化合價》第一課時的學習,不但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化合價的實質,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能在后續課中應用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及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快速而準確的書寫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據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記憶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
教學難點: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因此,我把它確定為本節的難點。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形成化合價的概念和理解化合價的實質。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對已進入九年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創設便于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希望教師滿足他們的創造性愿望,讓他們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活動,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造性才能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置了許多活動,比如,<比一比,看誰最棒>、<動腦動手活動>、< 快速搶答>、<討論與交流>等,特別是在課的最后我還設置了記憶化合價的過關游戲,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三、說教法:
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據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認真分析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后,本著體現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的原則,我對本課教學的采取了如下方法:
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四、說學法:
依據本課教學方法和本節課概念性強的事實,并在認真分析我班學生接受情況后,我確定了本節課中要注重指導學生實施“六字方針”---聽、思、說、議、記、闖:
聽――聽得明白、思――敢思會思、說――表達完整、
議――學會交流、記――巧妙記憶、闖――勇于闖關
通過這節課,不但能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五、說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六、重、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六個教學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 一)依舊帶新,引入概念
“化合價”概念的建立和定義都抽象難懂,是本節的難點。由于初中同學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通過復習回憶學過的大量的化學式,使學生意識到不同元素形成化合物時,他們之間的原子個數比可能是不同的,但不是任意的。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至今,我們已學過許多物質的化學式,其中有單質,也有化合物,當然化合物的種類要比單質多得多。本節課我們把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放在一起,作些比較,看看還能從中總結出點什么,從而學一些新的知識,好不好?
全班自然分為三個組,限時一分鐘寫出盡量多的化學式,以多者為勝。這時我投影學生寫的化學式,讓學生觀察后教師總結:這許多化學式告訴我們,原子結合成分子時,相互之間不是以任意數目結合的,而是具有確定的數值的。那么,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這種性質叫化合價。從而引出“化合價”的概念。
(二)模擬微觀變化,優化概念的形成
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為什么元素具有化合價?此時,教師利用動畫模擬NaCl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真正弄明白NaCl的形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對MgCl2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最終真正明白為什么元素具有化合價和化合價的確定方法。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化合價規律:
在學生了解了化合價的概念后,本節課還要求學生掌握化合價的一些規律。如何使學生及時盡快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通過大量具體的實例,自己尋找那些規律呢?我又一次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生動的呈現功能,先由電腦屏幕一次性地展示出十幾種化合物和單質的化合價,引導設疑,啟發學生觀察、討論和尋找化合價的一些規律。
接著,我組織學生按座位形成的分組進行討論,踴躍發言。最后每組派一位代表總結陳詞,同學們很快便將化合價的一些規律歸納了出來。
(四)利用集體的智慧,尋求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方法:
這時讓學生認真討論,積極發言,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適時的分析和出示有關資料:(1)可從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與元素化合價的關系這個角度去記憶。(2)可以用順口溜來記憶。(3)可以用分類法記憶。
最后,老師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老師覺得:只需記住特殊的元素的化合價就可以了,比如說用分類記憶法:一價金屬只有三種:鉀、鈉、銀;三價的金屬,一般是兩種,就鐵和鋁,而且鐵還有二價的時候,一般的金屬元素多數是二價的。銅有二價的也有一價的時候。也就是說關于金屬,其實就掌握鉀鈉銀鋁鐵銅就可以了。另外讓同學們注意:一種元素顯不同化合價時的讀法:如:FeCl3 (Fe +3價)氯化鐵 FeCl2 (Fe +2價)氯化亞鐵。
非金屬元素,主要記氧永遠是負二價,氫永遠是正一價,氯是負一價,這幾種元素記住了以后,可以幫助我們去分析其他元素的化合價。依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還有幾個原子團的化合價要提,比如,碳酸根負二價、硫酸根負二價,硝酸根負一價,氫氧根負一價。還有一個,銨根是正一價,可用分類記憶法記憶,也可以依據原子團口訣記憶。另外,還需要同學們注意:原子團的化合價是組成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
(五)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讓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要點復述回顧,然后再用多媒體提綱式顯示,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提綱式的設計板書,有利于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更有利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八、課后反思
《化合價》本身是一節內容抽象、難懂的課程,而且學生還沒有建立核外電子排布和最外層電子得失的知識基礎,因而學習這樣一個抽象概念并掌握其應用,具有一定難度,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
本節課在設計時有意把教學內容和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采用競賽形式,把學生帶入一系列問題情境中,層層遞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題目設計面向全體,注重差異,給了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索輕松掌握化合價的知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教學設計中故意創設錯誤情境,鼓勵學生懷疑老師、質疑課本,能極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課堂節奏緊湊,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知識系統化。作業設計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較好的反映課堂教學效果。
九、教學理念
1.采用競賽形式,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接受。
2.知識講授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競賽題目環環相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輕松的掌握了化合價規律及其應用。
3.本節課拋開傳統的“化合價口訣”的教授方法,而整節課以“Na Mg Al H O Cl”六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貫穿始終,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又利于知識的體系化并注重了知識的應用。
4.本節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默契,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尤其是教師故意創設的錯誤情境更達到了本節課的高潮,學生在否定教師的過程中極大的體會到了自信、成功,并為下一環節本節課的重點打下了很好的情緒基礎。
5.作業布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鼓勵學生自創題目,既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效果的考察,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以指正。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光電效應與光量子假說。它是教科版選修3-5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中的第二節內容。我說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學三維目標;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四、教學過程和教學流程。
首先來說第一個方面的內容:本課內容在舊教材中是放在光的本性一章中的,而新教材卻把它放在了近代物理初步中波粒二象性的章節,并且放在了量子概念誕生之后第二節,這就使它在知識方面,有了兩個作用:首先光電效應使人們認識了光的波動學說并不能全面解釋光的本性,光還具有粒子性,為第三節光的波粒二象性打下了基礎;其次光電效應的解釋應用了量子理論中的能量子概念,是第一節中提出的能量子概念的.應用和發展,所以本節課在知識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課還是有著厚重的物理學科文化積淀,是物理學史、科學方法、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創新意識等人文精神教育的題材。
鑒于教材的以上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實驗總結光電效應的規律;
2、通過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了解光量子假說,理解光電效應方程.
3、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4、會用光電效應方程解決簡單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光電效應規律”的過程,獲得探究活動的體驗。
2、嘗試發現波動理論面對光電效應規律遇到的困難。
4、通過光子假說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提出,體會假說法在物理學中的作用
3、領略“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的物理學研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和喜悅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是這樣分析的。根據認知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把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新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融匯到原有知識結構中去的過程。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有缺陷就會造成認知障礙。應用到本節課中學生主要存在以下三個難點:首先光電效應現象與學生日常生活相差很遠,學生沒有感官體驗。其次原有知識對學生的干擾,通過前面的學習光是電磁波的結論已經深入人心 ,學生無法接受光是粒子的新概念。最后學生頭腦中原有認知結構沒有相應的概念,不能同化新知識。在用波動說和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時遇到困難,因為學生不知道光和物體是怎么作用的,逸出功,和最大初動能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觸。要想解決以上難點,做好光電效應的實驗是關鍵,再在觀察總結的基礎上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得出正確結論。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光電效應的規律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物理教學不僅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有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功能,根據對三維目標和重難點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利用光電效應的在物理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我直接用多媒體打出本節課的課題。然后我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說了一下這段話:本課學習的光電效應,在量子理論的發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光電效應及其規律的研究,使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觀念發生了變革:大自然在微觀層次上是不連續的,即“量子化”的,而不是牛頓物理假設的在一切層次上都是連續的!光電效應的科學之光經眾多物理學家前赴后繼,在物理學史上成為絢麗奪目的篇章。讓我們翻開這炫目的一頁,沐浴科學的陽光吧!
二、通過光電效應的研究裝置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律
教材沒有用實驗引出光電效應現象,而是直接給出結論,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把重點放在光電效應規律的得出上,為了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得出結論。老師把實驗分成幾個部分,第一步詳細介紹了實驗器材,并且畫了板畫,這樣就排除了由于不理解實驗器材而對學生的干擾。第二步用紫外線燈和應急燈的可見光分別照射陰極,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再通過分析得出規律:1、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極限頻率V0,只有當入射光V> V0,才能發生光電效應第三步將高壓電源去掉,用紫外線照射陰極,學生觀察到檢流計中仍有電流通過。說明光電子飛出時具有初動能。教師進一步說明,科學家用不同的光(不同頻率,不同光強)照射同一金屬。發現: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強度無關,只與入射光頻率有關,并且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第四步用紫外線照射陰極,讓紫外線連續的、斷續地照射,學生觀察到檢流計指針的偏轉也連續地、斷續地發生,從而總結出光電效應的發生幾乎是瞬時的。第五步把紫外線管靠近陰極,改變紫外線管與陰極的距離,學生觀察檢流計指針偏轉幅度,得出光電流隨入射光強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規律。
在得出光電效應的四條規律后讓學生再次看書熟悉四條規律,在學生看書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幾個問題:(1)某光恰能使鈣發生光電效應,那么能使課本中表格內哪些金屬發生光電效應?(2)表中哪種金屬最易發生光電效應?(3)為什么各種金屬的極限頻率不同?以上步驟是為了鞏固學生對光電效應規律的理解。
三、讓學生用波動理論解釋光電效應,體會現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的困惑。
由于學生對光的光的波動理論不甚了解,我直接給出光的波動理論對光的能量的描述:(1)能量是連續的;(2)振幅(光強)越大,光能越大,光的能量與頻率無關。在這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討論,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得出對光電效應的正確解釋。最后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波動說解釋光電效應主要存在的兩大困難,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矛盾
波動理論解釋
實驗事實
之一
光的能量是連續,光強越大能量越大,與光的頻率無關
光電效應是否產生存在極限頻率(波長)而與光強無關,光電子最大初動能也只與入射光頻率成正相關。
之二
弱光對金屬作用足夠長時間,電子吸收足夠能量后可從金屬表面掙脫。
如果入射光小于極限頻率,即使照射時間再長,也不會發上光電效應。若能發生光電效應,即使光很弱,也是瞬間發生的
教師引導:當現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時,科學家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完善現有理論,使其能夠解釋實驗事實;二是拋棄現有理論,構建新的思想框架。大多數科學家選擇了前者,因為知識的更新比思想的更新要容易得多,但也容易陷入死胡同。選擇后者的科學家往往是敢于突破,敢于創新的人,他們對科學的貢獻遠遠大于前者。愛因斯坦就是他們的杰出代表(屏幕展示愛因斯坦圖片),1905年,26歲的他在普朗克量子化理論的啟發下,提出了光量子假說,
四、學習光量子假說,并用光電效應方程解釋光電效應現象,體會應用新理論成功解釋實驗現象的喜悅
學生通過看書了解光量子假說,老師通過提問光量子假說和波動說的區別,讓學生對光子假說有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老師根據光子假說和能量守恒理論推導出光電效應方程,并介紹每個字母的含義啊,強調光電效應方程研究對象是光電子,所用規律是經典物理的能量守恒。接下來讓學生討論總結,利用光子假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五、通過密立根用實驗驗證光電效應方程,體會物理學的;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一般研究方法
六、光電效應方程的簡單應用
我沒有用書上的例題,因為書上的例題不僅涉及到光電效應方程而且有電場力做功等問題比較復雜,用在這里有點喧賓奪主。所以我選用了課后習題,它是對光電效應的直接應用。例題:波長為λ=500nm的藍光照射到逸出功W=1.9eV的金屬表面上,求:(1)光子能量ε(2)光電子最大出動能mv2/2(3)該金屬的截止頻率。
解:(1)ε=hv=6.63×10-34×3×108/500×10-9J=3.97×10-19J
(2)EK= hv-W=3.97×10-19-1.9×1.6×10-19J =0.93×10-19J
(3)V0=W/h =1.9×1.6×10-19/6.63×10-34=4.5×10-14Hz
七、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提問:到現在為止,光電效應現象圓滿解決,咱們一起回顧一下,你在知識上和方法上都有了哪些收獲?對本節課進行總結:我們不僅有了知識上的收獲:光不僅具有波動性也具有粒子性;光電效應方程是量子理論又一成功應用。我們還學會了科學方法,領略了物理學家立足事實,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化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化學反應的表示》,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化學反應的表示》這節課是魯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5單元第2節的內容,化學方程式不僅是本節的核心內容,也是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基本內容有三:一是化學上用什么來表示化學反應(定義),二是為什么要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意義),三是怎樣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怎樣書寫)。本課題是繼化學方程式的概念和含義之后學習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為學生以后自主應用這一化學語言奠定基礎,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是初中化學的一項基本技能,在化學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等化學用語,了解了化學反應的實質,也認識了一些化學反應和他們的文字表達式,上一節中又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已具備學習化學方程式的基礎。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在課堂上比較活躍,對于方程式的簡單計算,通過教師設置疑問能夠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探究和學習。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的基礎,學生能夠很好的應用到具體計算中來。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為什么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能夠描述某一具體化學方程式所表達的意義。
能從定量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了解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關系。
通過書寫具體的化學方程式,了解和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和步驟,并能根據反應事實寫出簡單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
在練習書寫方程式的過程中掌握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法:最小公倍數法。
歸納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①寫②配③注④等。
初步學會用化學方程式來表達所獲得的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任何事都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在學習中體會化學的樂趣,體會化學用語的方便和實用。
學生體會到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重要性。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書寫化學方程式。
【難點】
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關系。
過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個最基礎的化學技能,我采用了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教師再做一個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并用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檢驗生成物。要求學生觀察現象并用文字表達式、化學反應式、化學方程式表達出這個化學反應,并讓學生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演示實驗引入本課,可以通過師生的合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注意力,為學生體驗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的簡潔、通用以及如何正確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做鋪墊。另外,學生都愛做實驗或看別人做實驗,通過實驗導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1.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涵義
通過之前幾個反應式的比較,讓學生試著為“化學反應方程式”下定義,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后自己看書試著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然后教師可以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和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引導學生從微觀逐漸過渡到宏觀,分析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相對質量比。也可以進一步引申到質量比,從而認識到化學方程式不僅能表示微粒之間的數量關系,還能表示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為下節的學習打下基礎。
2.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教師按照活動天地5-3組織學生先嘗試書寫化學方程式,在書寫中自己總結規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總結、歸納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然后試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判斷小明同學總結的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是否正確。然后教師講解關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應該依據“以客觀事實為基礎,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這兩條原則書寫。即在認識化學反應或用化學方程式描述化學反應時,應當與化學反應發生的進程一致。書寫的邏輯順序應當是:第一步:描述反應事實。“何種物質、在什么條件下、依據什么性質、按照什么變化規律反應,生成何種物質。”即書寫的順序是反應物化學式→反應條件→生成物化學式(同時注明產物狀態)。第二步:遵從質量守恒定律,方法是配平。
從習得技能的規律和習慣養成的角度考慮,在剛開始學習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必須規定書寫規則與步驟。分兩步的好處是: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化學反應規律(包括理解反應物的性質、反應條件、產物的組成和狀態等)、養成科學的書寫習慣,也有利于今后更好地運用化學方程式表達化學反應或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學生還不認識的物質,他們還不了解該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建議不要讓學生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因為這不符合認識化學反應的一般規律。最好在學生第一次正規認識這一物質及其變化時,再系統學習如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反應。
3.配平
學生通過自學教材上的“多識一點”,以鋁在氧氣中的燃燒為例,學習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基本方法:最小公倍數法,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相互熟練地復數這些步驟;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模仿書寫步驟書寫磷、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組織學生上臺板演。
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與規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根據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兩個原則,使學生經過自學理解,相互復述,模仿書寫,以及講解評價強化書寫的具體步驟和方法,把書上的書寫步驟轉化為初步學會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將課后的“在線測試”題目以小組為單位,限時完成,最先完成并平均成績高的小組有獎勵。通過小組活動和限時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生的專注程度。小組都完成后,分別到講臺上板演,培養學生的勇氣和自信心,也可以培養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化學反應方程式,不僅能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還能反映出微觀粒子的數量關系和質量關系。用最小公倍數法可以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在書寫時,一定要遵守客觀事實和質量守恒定律這兩個原則。
布置課后作業:挑戰自我的題目完成。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化學反應的表示
一、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不僅能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還能反映出微觀粒子的數量關系和質量關系。
二、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書寫
1.遵守客觀事實
2.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3.最小公倍數法配平
【精選化學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相關文章:
化學《元素》說課稿(精選5篇)11-30
化學反應的表示說課稿11-16
化學式說課稿5篇11-12
中學化學說課稿大全12-24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學-說課稿12-20
氧氣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2-10
初中初三化學說課稿01-10
《制取氧氣》-人教版-初中化學-說課稿12-17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說課稿11-12
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