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美術說課稿(通用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說課稿 篇1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五冊第七課的《最受尊敬的人》,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這個學習領域,是集人文性、欣賞性、互動性、創造性等特點為一體的美術課。
《美標》提出:“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我深挖教材中所展現出來的人文魅力,引導學生去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培養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使學生更容易抓住描繪對象形象神態等特征,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寓教于樂,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也讓自己成為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愛好。在充滿生活情趣的繪畫中,讓學生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現在我就《最受尊敬的人》一課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敬請指教。
準確把握,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最受尊敬的人》雖然是小學第二學段造型表現領域里表現人物肖像的課題,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了與學生切身感受聯系的一條線:從一年級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的《我的新同學》,二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特征的《我心目中的老師》,到三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等特征的《最受尊敬的人》等,基本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順序。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它強調的不是學生描繪形象的精準度,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大膽表達自己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熱愛,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學會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特征,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為四年級的人物畫:了解人的基本結構——《我的新同學》;五年級:了解人物大體比例和不同姿態——《我和我的小伙伴》、《為解放軍叔叔畫張像》等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礎,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課前鼓勵他們結合曾學過的人物肖像畫方法預習、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為什么?盡可能收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是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另外設置懸念導入以及寓教于樂,聯發想象的教學方法也有助于學生抓住不同職業的人物的外貌特征,對肖像畫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征。
能力目標:欣賞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學生會運用繪畫、拼貼等方法來表現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抓住不同職業人物的外貌特征;感受色彩、線條的表現力。
難點:能用繪畫、拼貼等多種制作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征。
四、教學具準備
師:名家作品、VCD片斷、繪畫工具、學生作業用紙
生:課前預習觀察人物特征,水彩筆、油畫棒、鋼筆等繪畫工具
有機滲透,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設想以下幾種教學法:
1、懸念設置法。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說過:“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好奇激發起興趣,所以才引起了探究反射,思維也就隨之活躍起來了。因此在教學的導入階段設置一些懸念,在最短的時間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懸念的設置也是演示法的運用,讓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時學習肖像畫的畫法,一舉兩得。
2、直觀感受法。
觀看VCD片斷,感受解放軍、醫生護士在人們最危難的時候依然堅持在危險的最前線,加強學生對他們尊敬之情,并對他們的形象特征有更深刻的印象。
3、問題引導法。
“老師在畫的時候是通過哪些特征的描繪,讓你們一看就知道我畫的是解放軍叔叔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還有哪些人也值得我們尊敬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問題設置的針對性是很重要的,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難點問題。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思考不同職業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征,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又讓學生挖掘出不同職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4、游戲聯想法。
“貪玩”是學生的“天性”,而游戲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我把這些內容融入課堂,可以增加學生的心智活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5、引導欣賞法。
通過不同畫種的作品欣賞,積累美術表現方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畫家是怎樣抓住人物最顯著、最令人記憶深刻的特征,以及色彩、線條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安排。
自主發展,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努力創設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本課教學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能力:
1、游戲學習法。
通過生動的舉例和有趣的小游戲,帶領學生走進課題情境之中,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讓同學們通過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繪畫表現創作能力。
2、互動交流法。
學習教育心理學指出:“合作、交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蕭伯納也曾說:“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了便有了兩種思想。”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可以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不同的想法,從而也激發了自己的創造思維,也培養了口頭交流能力。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情趣示范、合作體驗
1、老師提供給每個制作小組一個卡片(整幅圖片切開的),每小組一份。然后講授,毛線剪切,豆類拼鑲,糧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貼方法!(師生合作),思考自己組內的卡片,應該使用什么合適的材料,用來粘貼。
2、想知道老師怎么做道具的嘛?請學生參與制作道具的過程,使用實物投影,讓學生們了解的更清楚。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操作粘貼,教師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并注意安全。)
教師巡回指導時,放舒緩音樂可以使師生情感得到共鳴,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體現的新課標的倡導理念,對于中高段學生有著示范的必要,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作精神的培養。這是學生的感覺由體表轉向了內心,感覺的體驗得到了升華。
3、本課高潮:變一個大型魔術。孩子們大概10---15分鐘就可以制作完成領導的卡片,并粘貼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時間,讓孩子們分別吧自己制作的卡片貼在教師已經準備好,并且貼在黑板上的另一張大卡紙。原來,所有的紙片,粘貼好,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圣誕老人。
二、多為評價、個性表達
1、自評、互評:當學生小組基本完成作品時,讓他們把自己貼的卡片給好朋友或者周圍同學看,并說明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說說比較經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當。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教師對自己的感覺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制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粘貼畫給在場老師們的感覺,這又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
2、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只要有一點進步我都會給予鼓勵和評價:“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這副糧食粘貼做的真好。”等,我相信這些激勵性的評語能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而且,
3、總結評價拓展:快圣誕節了,這幅同學們親手制作的圣誕老人,大家想送給誰啊?(學生說,送老師,送同學,送爸爸媽媽等等。)老師提議這幅畫是4.2班所有同學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里,送給在場的每個老師。讓他們感覺到,不但能制作出漂亮的粘貼畫,還能表現的很美,很有藝術感,看這些作品非常夠味。
感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還能體驗到別的感覺嘛?感覺又是很奇特的,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場合給人不同的感覺,如一塊冰冬天給人冷的感覺,而在夏天就給人以涼爽的感覺,你能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表達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課后拓展讓學生積極的去體驗觀察身邊的事物,自主參與探索過程。
學生的自主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
1、貼近生活、服務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
3、移情聯想、張揚個性、創新實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要我們都多想一想,試一試,就一定會有收獲。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體驗為靈魂,讓學生在各種游戲中探索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使用游戲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兩次合作嘗試制作的設計和引導,由淺入深,潛移默化的展開教學游戲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技能。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變體美術字》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傳遞我們的心聲》“設計應用”中的一個主題活動。本單元以設計制作板報為線索,以美術字設計、版面設計為主要內容。變體美術字應用廣泛,實用價值高,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說學情:
初一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小學美術課上接觸過變體美術字,在生活中也見到過不少變體美術字,上節課已經學習了黑體、宋體美術字的基本特征和書寫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三、說方法:
1.圖例的搜集與斟選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
2.知識要點的講解,采用提出問題──欣賞實例──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方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由理性認識指導設計實踐。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總結,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作業的布置結合制作元旦和圣誕賀卡設計變體美術字,體現時效性,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樣學生既體會到了學習的價值,也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說目標:
1.認知目標:
了解變體美術字的藝術特征、造型特點和實用價值。
2.技能目標:
掌握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和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
感受變體美術字的形態美和意蘊美。
教學重點:
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范圍和變化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變體美術字的設計規律設計出變體美術字。
教具準備:
1.變體美術字圖例。
2.多媒體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變體美術字。
2.繪畫本、鉛筆橡皮、直尺、水彩筆等。
五、說過程:
我在上課前走到學生中間,檢查學生是否收集了變體美術字圖例,工具是否帶齊,與學生簡要交流是否了解變體美術字。
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幾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認不認識它們?(打開課件,伴隨音樂播放生活中學生常見的變體美術字圖例:可口可樂、金絲猴、夢幻西游等)
學生紛紛回答:認識。
教師啟發:它們屬于什么美術字,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這些美術字屬于變體美術字,看起來形象、生動、活潑、很吸引人。(部分學生能回答出來)
教師總結:回答的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變體美術字。
講述新課:
活動一:展示與交流
每小組選一位學生上講臺在實物展臺上展示自己收集的變體美術字字例,并講解其特點。學生講完后,教師帶頭鼓掌,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同學們搜集的資料非常豐富,講解的也非常精彩,說明大家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并引出概念: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筆畫和外形進行變化裝飾而形成的美術字,它形象、生動、有趣,廣泛的應用在商品包裝、廣告宣傳、報紙雜志等方面。
活動二: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范圍
本活動采用:提出問題──出示典型圖例(觀察、比較、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步驟開展。
1.提出問題: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進行變化?
2.出示典型圖例:星星詩刊(變筆畫)、群星爭艷(變字型)、音樂會(字型筆畫一起變)
3.學生回答(教師此時可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
4.教師總結:A、筆畫變 B、字型變 C、筆畫字型一起變
5.檢驗檢測:舉出字例,讓學生判斷是哪種變化方法
活動三: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方法
出示多種變化方法設計的變體美術字例,由學生討論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出變體美術字變化的規律:
1.筆畫裝飾
2.背景裝飾
3.連筆
4.折帶
5.象形
6.陰影、倒影
活動四:我當小小設計師
(經過活動二、三,學生已經理解了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活動四即是對前面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打開學生思維,最終完成設計作業的必要過程)
以漢字 “雪山”為例,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把它設計成變體美術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設計,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最后出示“雪山”的變體美術字設計方案之一,學生對這個方案可能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見,對于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要給予肯定,并鼓勵其他同學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設計方法,以拓寬思路。
活動五:設計實踐
布置作業:運用剛剛學過的變體美術字的知識,把“元旦快樂”“圣誕快樂”設計成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元旦賀卡和圣誕賀卡制作上。
(多媒體上出示與元旦和圣誕相關的圖片素材,讓學生作為參照。)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巡回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表現。
(臨近元旦節和圣誕節,根據學生的要求,加入了賀卡制作的教學內容,本次作業的設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生情緒很高,非常樂意完成)
活動六:評價與拓展
學生完成作業后,在四人小組內展示交流,進行自評和互評,并推舉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實物展臺上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由設計者講解設計構思,并由全體同學評議,教師以鼓勵為主,給予相應的評價。
課堂小結:同學們,大家設計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設計的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的賀卡制作中,也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設計出更多更好的變體美術字作品!
美術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 傳統藝術是美術欣賞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傳統藝術鮮明、獨特的作品風格來拓展幼兒創作思路,達到欣賞、表現美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幼兒進一步了解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各種奇葩,懂得欣賞、熱愛我們的民族藝術。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幼兒,因為這樣的內容正符合了幼兒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同時,臉譜中優美流暢的線條,讓幼兒繪畫的筆觸變得靈活,擴大、夸張表現的五官滿足了幼兒喜歡表現新奇的思維。除此以外,臉譜中明顯的對稱裝飾,對幼兒創作思路中的邏輯性作了進一步的要求。將臉譜進行裝飾能夠從臉譜的選色中逐步讓幼兒感受主色與配色的映襯效果,為幼兒在今后作畫中有選擇地安排色彩表現主題情感作了一個鋪墊。因此,活動設計《五彩臉譜》是一個較綜合性的活動,它將美術目標中對色彩、線條、裝飾等多個要求較自然的揉進一個內容中,使幼兒通過一個主題內容獲得了較好的發展。
2、目標定位:
新《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體驗。”因此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我指出了以下目標:
(1)、在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臉譜藝術的美,激發創作興趣。
(2)、嘗試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大表現臉譜特征。
(3)、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愿望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力和創作力。
3、活動重點、難點:
(1)幼兒對對稱圖案特點的感知與理解。
(2)指導幼兒以鼻子為中心,左右畫上對稱的線條、圖案或色彩。
(3)探索臉譜配色的有效方法。
4、活動準備:
(1)家長工作:跟幼兒一起欣賞京劇演唱的VCD或錄音,如:《京劇聯唱》,收集臉譜工藝品、掛飾等。
(2)資料收集:收集與中國戲曲相關的資料,京劇文化素材的整理。
(3)環境創設:在教室里布置各種京劇臉譜的畫面,小圖片、掛飾供幼兒欣賞,加深幼兒對京劇的認識。
(4)物質準備:提供多種形象的京劇臉譜、面具供幼兒欣賞制作。
(5)心理準備:體驗京劇臉譜藝術美,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說教育對象:
大班幼兒曾經接觸過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如:人物畫《我的自畫像》、《我的好伙伴》、折剪畫《魚的一家》、《美麗的大公雞》、拓印畫《秋天的水果》、《樹葉寶貝》等,但對于對稱圖案畫涉及較淺,最近在開展的《中國娃》主題活動中,我們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感受我國的國粹——京劇,其中京劇臉譜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引起了幼兒的關注,因此,我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求,展開了以下一系列的活動。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在引起興趣后操作,主要是對京劇臉譜的輪廓描繪,幼兒在此活動中能夠對京劇臉譜有更感性的認識。第二次操作是對京劇臉譜的構線畫,了解臉譜的部分對稱特點。
2、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讓他們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觀看京劇花旦的表演錄像與圖片,讓幼兒在現代化教學手段下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并真實的感受這一國粹藝術。
3、情境教學法:在活動中適時的加入幼兒表演的過程,幼兒充分的欣賞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教師對幼兒賞識的激勵,使幼兒對此活動有了更快樂的體驗,活動《京劇花旦戲》讓幼兒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
4、互動法:讓每個幼兒都動起手來,有師幼兒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索活動,選擇方法很重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對京劇演出錄像及臉譜圖片的觀察,提高了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想象思維的發展。
2、操作法:讓幼兒通過構線畫了解京劇臉譜的輪廓描繪過程及臉譜的對稱特點。
3、展示法:讓幼兒在展示自己的作品過程中真正體驗京劇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使幼兒在表現、交流中分享探索繪畫的過程和結果。
五、說活動程序
(一)觀察討論導入:
你們知道以前的臉譜可以分幾種?(4種)哪4種?(黑臉、白臉、紅臉、藍臉)臉譜是一種神奇的化妝,你們知道臉譜是什么時候化的妝?(唱京劇的時候)討論:
1、臉譜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畫家把它做成藝術品掛在家里,所以現在的臉譜有非常多的顏色。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你們根據它的顏色給臉譜取個名字。
2、教師逐一出示紅臉、藍臉、綠臉、黃臉。臉譜是一種化在臉上的妝,我們來找一找臉譜與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左右對稱,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樣(顏色不一樣,臉分成幾個塊面,五官有了變化)。(引導幼兒討論顏色如何變,五官有些什么變化,臉上的塊面是如何分的,為什么要這樣分?)
(二)聯想創作
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漂亮的臉譜。提示: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畫一張什么顏色的臉。
2、化妝的時候要仔仔細細,千萬要把臉畫得兩邊對稱。
3、臉譜上還有許多彎彎的線,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訴大家。
4、你的五官變了沒有,變成了什么?(相互欣賞幼兒作品,促進生生互動)
5、顏色要有深有淺,找一找誰是大藝術家。
(三)引導評價
教師隨機抽取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你畫的是什么臉,請其他幼兒說說同不同意,為什么同意,為什么不同意?(從主要顏色上進行講評)
(四)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運用設計的各種京劇臉譜進行戲曲表演,體驗中國戲曲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
2、舉行京劇臉譜化妝會。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于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為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么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后,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觀察認識:向日葵
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于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
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
認識凡高
生活經驗
美術經驗
種植向日葵
這個主題中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后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
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畫特點、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二、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了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的運用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夸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 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艷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夸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入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目標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目標難點:了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
目標
(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習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了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體驗作品、更好的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
(2)是能力目標,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四、教學流程:
前承:
經驗豐富: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于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環境創設提供: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具體流程見圖:
環節一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歡那一幅?為什么?”(見附圖1)
在幼兒的自由欣賞討論中引出今天的教學,同時給了幼兒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賞的機會,為目標1的完成拉開序幕。
環節二
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畫面中什么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為主、其他色為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線條的感受: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夸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著生命的力量。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如: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么?……
構圖的感受:
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教師通過和幼兒的對話: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為什么有的低下了頭?(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通過這些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才會漂亮。
教師通過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初步解決重點目標。
環節三
第二次對比欣賞,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兒理解到畫出來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畫面中充滿了創作者的感情——對向日葵的熱愛。
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使幼兒領悟到現實美和藝術美的區別。這一環節使重難點得以突破。
環節四
教師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欲望。
最后通過欣賞、師生共同談話,探討、分享,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使活動目標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美術說課稿 篇6
教材解讀:
《小扇子》一課是人美版小學二年級美術第三冊第十四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扇子各異的形象,魅力的圖案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選材等制作過程可以充分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教學中強調知識技能在美化學生生活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節教材主要內容以現實生活中形象多變的扇子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漂亮的扇子,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制作出形象各異,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來達到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好生活,提高學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審美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第二段內容標準設計領域,嘗試使用不同工具,材料或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教學活動建議以觀察和觸摸各種實物進行感官體驗,并做簡單的組合造型,本課用動畫片引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記憶中扇子的各種形象,并能用簡單的方法制作出來使學生了解有關扇子的文化,歷史,種類,以及不同材料的扇子等。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活波可愛,思維獨特,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強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本課以現實生活中形象多變的扇子為題材,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獨創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信,大膽,自由的通過美術形式表達想法和情感。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簡單了解有關扇子的文化、種類及欣賞價值,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嘗試用多種材料來制作形狀各異,圖案不同的小扇子。
2.隱性內容與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能力目標:能用各種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異美觀的小扇子,作品體現出實用性,觀賞性。 情感目標:在學習和了解有關扇子的文化,種類及欣賞價值中激發學生的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習材料: 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學習小扇子的設計與制作。 小扇子的構思設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能夠設計一把外形各異,圖案新穎美觀的小扇子。
課件、具有典型特征的扇子實物、彩筆、各種卡紙、彩紙,膠棒等。 講授新課:
1.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同學們喜歡的動畫片,不過動畫片不是無條件送給同學們的,一會老師有很多的問
題要同學們多動腦踴躍回答問題,同學們做的到嗎?(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大滅火焰山的片段)。2說說孫悟空大滅火焰山使用的是什么扇子,誰能說說芭蕉扇的外形有什么特點。3生活中你還見過或使用過什么形狀的扇子。4今天老師就要帶領同學們認識更多的有特色的扇子,讓我們一起去學習第十四課《小扇子》
設計意圖:利用動畫片引入新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講授新課:
1.要想對扇子有更多的了解,老師現在就帶領同學們去扇子博物館參觀,那里會給同學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參觀之前發給各小組同學幾個寫有問題的紙條,希望同學們認真觀察,認真聽講解,一會將你找到的答案分享給同學們。
2.播放小扇子課件(學生行賞,教師講解)我國是扇子的發源地,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烈日下勞作便隨手摘些樹葉片進行簡單扎綁用來扇風取涼,這就是扇子的起源,我國的扇子有實物圖片記載的是遠在3000年至4000年前的商代,那時的扇子看起來有些像現代的雨傘,用于貴族高官出行時遮日避陽使用,多捆綁于馬車后座上,或者是隨從撐打給主人。這種扇子被稱為扇汗。
3.出示馬王堆時期出土的漢代長柄扇圖片,這個扇子圖片顯示的扇子看起來有些像現代的菜刀,但它已經相對于商代的扇子在外形和使用功能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革。這是有實物可以考證的資料。
4.商代后期“扇汗”演變為長柄的大扇,被稱為障扇,這種扇子多用于皇族使用作用于皇族高官出行時儀仗隊裝飾使用。其實扇子發展至今扇子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家族,但歸結起來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屏扇,一類是后面我們將要看到的折扇,這種長柄扇也屬于屏扇家族中的一員。
5.西漢以后扇子用于取涼使用,多由于名門貴族,這時期的扇子以羽扇居多,多用于禽雉飛鳥的翎毛制作而成,稀少而又貴重。
6.東漢后期扇子廣泛使用,十分發達,這時期扇子的形狀也大有改觀,這樣圓圓的形如圓月的扇子叫做團扇,后將
形如葵花,方圓,梅花,六角,葵花等形狀的扇子都統稱為團扇。團扇在東漢時期更是一些閨門名媛手中的最愛,有如畫中所示。
7.到了北宋時期出現了這種攜帶方便的折扇,同時扇面文化也大放異彩,這時期最盛行的便是我們國家傳統的中國畫表現方法,集詩,書,畫 ,印于一體的完美結合,許多書法家,畫家都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折扇上。使扇面藝術更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8.扇子發展至今它的材料使用和形狀已經異常豐富了,我們常用到的有草編扇子,塑料扇子,布藝扇子,竹扇子,檀香木扇子等等,不勝枚舉。
9.欣賞了這么多的扇子誰來說說扇子有那幾部分結構組成(教師歸納總結扇子分為扇面,扇柄,扇墜和扇架)
10.我們都知道扇子是用來扇風納涼使用的除此之外誰知道扇子還有什么用途。(教師總結扇子還可以用作裝飾品和收藏品,同時還可以用來配合文藝表演和影視劇中人物形象手中的飾物等等)
設計意圖:本過程的講解避免了刻板的講解傳統文化總是容易使孩子喪失興趣的弊端。通過新穎的多媒體可以化解這一矛盾,保持興趣,聯系到生活實際學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
11.欣賞各種扇子圖片及學生作品,觀察、分析、扇子有什么特點。你喜歡哪把扇子,為什么?
①材料(塑料、絹布、羽毛等)。
②外形(多種多樣,主要由扇面、扇柄組成)。
③圖案(風景、卡通圖案、動物、文什么字等)。 ④色彩(鮮艷、諧調)。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通過回憶與觀察,讓學生感受到扇子材質與表現形態上的豐富多樣。
12.扇子博物館參觀完了,現在請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請各小組選派一名成員將小組的問題讀一下并把答案分享給全班同學。(問題1:扇子總體可以分為哪兩大類。問題2:扇子由那幾部分結構組成。問題三:扇子的制作材料都有哪些。問題四:扇子有哪些用途。)
設計意圖:體現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的培養,鍛煉學生的 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同學們對扇子的了解已經比較全面了,那么怎樣才能制作一把新穎,獨特的扇子呢,老師展示自己制作的扇子,請學生說說老師制作的扇子使用了什么材料,您能看懂我的制作方法嗎
14.評價學生的回答,教師現場示范扇子的設計步驟(講清制作要點)。
15.鼓勵學生創作出獨特新穎,又富有個性的扇子。(學生操作,教師巡回輔導)
學生作業:設計一把精美的小扇子。
作業要求:扇子外形多樣,圖案新穎美觀。
16.學生作品展示、交流、點評, 總結。(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雖然我們現在使用了空調和風扇來取涼散熱,但是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 了小扇子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和藝術感染力,所以以后我們要繼承祖國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把我們的扇面文化推向世界。
(四)拓展階段
發放愛心卡,您想把扇子送給誰,(爸媽,還是長輩,同學還是老師,)在這張卡上寫上溫馨的話一起送給他吧. 設計意圖:讓孩子學會贊揚,學會欣賞,學會關心,這些正式孩子們應該從小就有的優良品質。
(五)宣布下課。
美術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過切割移位的方法,感受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移位作品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進行切割。
教學難點:進行有序的排列。
教學過程:
1.欣賞:
(1)選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欣賞,通過欣賞使學生認識到經過切割后重組的畫面有特有的神奇。
(2)組織學生尋找規律:有規則的間隔,可以橫向切割排列也可以縱向切割排列。
2.發現:
這樣的作品會產生變形的效果。
運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做什么?動物形象、風景畫面等。
3.動手切割要點:
方法指導:先用尺子良好尺寸,做到均勻;然后用尺子對起上下兩點,注意手要按緊,不使尺子移動,用工具到進行切割。
4.重新組合要點:
方法指導:將切割好的圖片擺在作業紙上,拼擺好間距后再用膠水粘貼。
5.布置作業:
根據自己所帶的圖片經過切割后再重組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6.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重點:關注有困難的學生,適當給予指導;
注意學生的用刀的安全指導;
粘貼方法的指導。
7.學生的作品展評:
根據本節課的要點開展點評。
美術說課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級美術上冊第五單元《物以致用,求藝尚美》,我采用六說法: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來說明我對本課的理解,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本單元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與前面各單元不同的是,本單元沒有進一步下分課題,而是以一個單課為一個單元的形式呈現。
在第一單元“走進美術世界”的第2課“美術家族成員多”中,我們已通過作品欣賞,了解了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新媒體藝術等八大類別。在“設計”這一大類別中,曾將其粗略分為“為信息交流的視覺傳達設計、為生活與工作使用的產品設計、為居住與活動空間優化的環境設計”三類。本單元所欣賞的內容,則是從上述中選取了“產品設計”作為欣賞內容。
本單元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選取了學生最為常見的少量品類的設計作品供學生欣賞學習。教材的五個頁面:第36頁主要是餐飲用品;第37頁是家居用品,主要欣賞的是座椅,也包括室內裝飾構件(門鎖、門把手);第38頁是電器,包括燈具和電子產品;第39頁和第40頁,是自行車、電動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設計作品的欣賞。由于欣賞作品內容較多,可以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見過的有創意的設計用品不是很多,所以要選用學生比較常見的生活用品欣賞,這樣能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另外,本節課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有自己的創意,設計出比較有新意的作品,而六年級學生,剛從小學上初中,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時候,所以一定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不要給學生太多的提示,盡量全部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自己動腦。
三、說教學目標
了解什么是產品設計;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關注生活中的設計的習慣,學會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欣賞、分析、評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設計效果,認識實用與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原則。
教學重點:使學生基本掌握教材提供的幾類設計作品的欣賞方法,認識產品設計的原則。以教材上的家具和用品作為欣賞重點。
教學難點:創造思維的培養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敢想、敢做,同時也要學習前人的'經驗,做到融會貫通。讓學生習慣于運用設計術語并正確地對設計作品進行語言評述。
四、說教法學v法
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采用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實習作業法來完成本次課程。
課前準備:
教具:經過編輯的有關產品設計的視頻資料、產品設計圖片資料等多媒體資源;搜集精選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如餐飲具、文具、小電器、手機、鐘表等;另備一只多功能筆,作為課后拓展的提示。
學具:平時攜帶的書包、文具等日用品實物;用于構思繪制草圖的鉛筆和作業本等。
五、教學過程
(一) 上課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走下來從學生那拿兩個筆袋
師問:
如果你去文具店買筆袋,看到了這兩個,你會選哪一個?為什么選這個,舉手回答
生答:
喜歡這一個,因為喜歡它的顏色
生答:
喜歡那一個,因為喜歡它能裝很多的東西
師總結:
看來同學們都有選擇自己喜歡商品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來源于什么呢?來源于產品的設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產品設計
2、 發展認知、講授新課
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
下面我們來觀看一組攻玉產品的設計,思考以下兩個問題,在觀看之前,先找個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攻玉產品,找一個朗讀好的學生來給大家讀一下:
攻玉設計,源于一群熱愛設計、熱愛生命的年輕人,對設計的執著與夢想的追逐,攻玉人對設計有著深刻的理解,關注生活,關注消費者,關注市場,關注每個細節,傾情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產品工業設計和品牌設計的深度整合化的設計開發服務
攻玉設計,每一個成功的作品,無一不經過千錘百煉,反復推敲
您為楚人懷中的璞玉,攻玉愿為惡石,與您共同打造美之和氏璧
《詩經》里也有記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師:現在我們了解了攻玉設計,我們是不是很期待看攻玉設計的作品,我們在看的過程中還要思考兩個問題:問題在屏幕上
視頻結束,第一個問題,這是個什么產品?看誰舉手最快就找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優點有哪些?
生答:汽車,污染少,環保,自然能源
師:好,我們同學說的都非常好,列舉的也非常全面
那么,我們來總結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什么是產品設計
設計的原則是指產品的什么和什么特性,所謂設計的原則就是我們要判斷一件產品是好是壞應該從哪兩方面入手?比如我們去選擇產品,主要考慮產品的什么呢?
下面小組討論下這兩個問題。一會兒找同學起來回答,可以寫在紙上
學生討論中……
討論結束,什么是產品設計,看看我們同學是怎么總結的?
設計的原則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起來回答,老師將這些列在黑板上
對照著同學總結的,自己默讀一下產品設計的定義,看看和自己總結的一不一樣,自己想到的這些詞有沒有體現出來
下面是有獎問答時間,哪個小組答的問題最多,哪個小組就有獎品,找舉手最快的同學起來回答
我們來看第一件產品,首先這是一件什么產品?你覺得它的功能和外觀怎樣?
學生一個一個起來說,重點給學生介紹一下維納·潘頓的椅子
老師鼓勵,并且在黑板上記下小組的成績,課下發獎
3、學生練習
這節課的作業:從實用功能和美觀追求兩方面出發,嘗試以勾畫草圖的方式設計一把椅子或一條連椅,或者是一件學習用品,要求簡略勾畫,以能看出設計意圖為原則,并且輔以少量文字說明
學生開始設計制作
4、 作業展示評價
結束,找學生上來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介紹構思過程,評出獎項,頒獎,鼓掌
一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創意獎;二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制作獎;三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展示獎
5、 課堂小結、課后拓展
拿出一只多功能的筆,這只筆是自動鉛筆和中性筆的結合,設計非常巧妙,引出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關注周圍環境,關注生活,留心常見生活用品的設計,有哪些不足和缺點,嘗試設計一件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
最后送同學們一句話:
回歸生活 尋找設計靈感
6、 板書設計
1、學習目標: 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
2、設計的原則{產品的實用性
產品的美觀性
美術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我所執教的資料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二冊第八課《獅子大王》。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里面的資料。這一資料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剪、貼、撕、畫的基本技能基礎上來學習的。本節課經過展示自然界中獅子的形象,各種以獅子為題材的作品,引導學生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本事。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特點,掌握突出表現動物特點的方法是后續學習第九課《可愛的動物》和第十課《介紹我的玩具》這兩課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學好這一課的知識是學習后兩課的基礎。
本冊教材的重點之一是,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體驗不一樣的媒材,不一樣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我的想法。而本課的教學資料是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用不一樣的材料撕、剪、貼、畫等方法進行創作,表現自我的想法。可見本課在本冊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對教材的上述理解,確定如下教學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抓住獅子的特點,并能夠進行創造性的表現特點。難點:獅子頭部特征的表現。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本事目標:經過本課學習,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獅子五官特點,以及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欣賞獅子及其藝術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創新的本事。
3、情感與態度目標:經過畫畫、做做、演演獅子的形象,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二、教學準備
獅子“吼”的錄音,獅子、猞猁、小熊貓的圖片,表現獅子的藝術品,范作,手提袋,舊報紙,彩紙等。
三、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于學生的‘學’使每位學生堅信自我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本事的‘學點’”。幫忙他們在學習美術中去發現自我學習本事的學點“閃光點”,從而為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樹立信心,獲得不一樣程度的提高和發展做好鋪墊。所以,我結合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的特點以及本課的特點,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為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四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活力導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課的一開始,我用猜謎語和聽獅子“吼”的聲音引出課題。經過聽—憶—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獅子已有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感受體驗獅子大王的兇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簡便活潑的學習氛圍,為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二)、分析自然界中獅子的特征
教師出示自然界中獅子圖片,提出問題:獅子一家中誰最具有大王的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學生經過觀察、比較抓住雄獅子長著鬃毛這一特征。所以,雄獅子在獅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頭部長著鬃毛。然后,教師出示一組圖片:雄獅子、猞猁、熊貓。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觀察、比較、分析,獅子大王與猞猁、小熊貓比五官上有什么特點?在前面利用了觀察、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在教師適時引導下,準確地歸概括出:獅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圓,六個特點。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于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分析雄獅子特征,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本事及合作意識。
(三)、分析藝術作品中獅子五官的突出表現
新課程理念強調,美術學科要注重于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的聯系。美術教學也是文化教學。這一環節我利用中國傳統的獅子形象,以北京故宮門前的銅鑄獅子和民間藝人雕刻的石獅子為例,讓學生感受藝術家是如何抓住特點創作、怎樣突出表現特點。學生經過對藝術作品獅子的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總結出藝術做品中獅子的嘴巴比真實的還大,露出的牙齒更尖利等。解決教學難點。增加了美術文化的含量。經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觀察、分析,自然的把學生帶入到深層次的思維空間,在學生觀察、比較、發現的過程中,不僅僅觀察本事和思維本事有所提高,并且體驗了探究的歡樂,得到了心里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四)、分析學生優秀作業和學生范作中獅子的表現
《美術新課程標準》為美術教學活動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一樣不一樣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僅關注學生藝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探索的過程。”這一環節,教師根據這一要求引導學生分析小朋友優秀作業中的獅子大王的表現方法;分析學生優秀作業是怎樣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業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驟。
美術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繪畫《花路》這一個活動選自《找春天》這一主題,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開了,而這段時間我們正好在接觸圓形和線條、螺旋線和線條的組合畫,為此我想經過畫各種各樣的花激發孩子的創造意識。同時經過畫花幫忙孩子更好的了解花的生長過程。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激發孩子的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于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經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為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經過幫忙孩子認識花朵,經過自我觀察,看看、想想、說說、畫畫,幫忙幼兒掌握技能,培養創造意識。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為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2、說目標
鑒于對該活動的認識,并結合小班幼兒的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運用圓、螺旋線和短線進行花的造型的創造。
(2)初步感受美的本事,在創造中體驗樂趣。
給予對本次活動的分析,我把活動的重難點放在花的造型設計上,經過多種感官培養孩子的創造意識。
3、教具準備
根據活動的需要,及給予幼兒美的感受,我把幼兒的作畫紙設計成淡淡綠綠的草地,同時我運用大圖片供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經過小圖片的出示,讓幼兒明白各種圖形與線條組合后花的造型,激發創造意識。
二、說教學方法
繪畫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們能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大膽創作。為此,我將此活動設計成讓幼兒觀察為主,經過故事導入,看看、說說,讓幼兒感受各種花的造型,從而激發孩子的創造意識。這樣做,我覺得不僅僅讓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還能激起幼兒大膽探索、創作,能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進而達成目標。
1、故事激趣法:經過故事《花路》導入,幫忙幼兒了解花的生長過程,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2、圖片引導法:小圖片的運用對孩子的幫忙是很大的,由于要創作各種不一樣的花,在孩子的思維中花的造型還不多,為此經過各種花造型的小圖片幫忙幼兒進行梳理,如大圓、小圓能創作出什么花,圓和線條又能創作出什么花……給幼兒創作的意識。
三、說教學程序
1、以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我們聽過花路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小熊撿到一只大口袋。口袋里面裝的是什么呀(這樣設計能夠讓孩子對花的生長過程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2、(出事圖片)看這些花有什么不一樣呀幼兒回答。
師:總結: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形狀不一樣,高矮不一樣。(在這一環中,經過孩子看看、說說,讓孩子明白原先花的造型是很多的,經過圓形、螺旋線與線條組合,能夠創造出各種不一樣的花。
3、你喜歡那一朵花這花是有那些圖形寶寶和線條寶寶組成的呀(幼兒回答)師示范畫花及組合的線條。(這是解決活動難點的環節,經過小圖片的運用幫忙幼兒進行梳理、提煉,從而幫忙孩子更好的進行創作。)
4、幼兒操作
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圖片的輔助,孩子們對花的創作有了底,在操作中這時孩子們從探索中獲得經驗,操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6、講評
這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他能夠幫忙孩子進行互相的學習,從而激發孩子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美術說課稿 篇1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能"變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能"變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6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
瓜果蔬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食物。我們可根據蔬菜瓜果的形狀,顏色和肌理,利用其特點,稍作加工,就會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征整合,即變成一只可愛的"香蕉犬"。
(2)用半個菠蘿和一只水晶梨經過巧妙的構思,組合在一起,即變成一只威風凜凜的"菠蘿鳥"。
(3)利用土豆和蔥跟的外形特征組合成以為純樸慈祥的"土豆爺爺"等。
教材中把常見的蔬菜瓜果都變成了誘人的模樣,變成了既可愛有具個性的果蔬作品。使學生感受造型表現的樂趣,并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將奇妙的構思,創新的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體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受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在這里,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于生活,表現于生活,贊美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并給生活以向導和啟迪。鑒于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了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艷多彩的色澤。
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夸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切、挖、連接、拼、插等方法,設計制作出果蔬作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果蔬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并善于發現并表現生活中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并能用多種制作方法來創作造型新穎,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體造型。
難點:用蔬果創造出有創意的立體作品。
四、教學準備:
教師:布置場景、實物展示臺、蔬果、刀、菜板、牙簽、照相機、盤子。
學生:蔬果、手工材料。
五、說教法
情景教學法、觀察分析法、直觀教學法、操作實踐法
六、說學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實踐創造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著,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七、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讓學生參觀蔬果作品展示圖,講解示圖內容中的基本做法即體現出的效果,可以是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根據自己現有的材料整合利用,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示范--新授蔬果造型,采用當堂講授,現場示范的方法,突出在造型上,實踐上的重難點。
1、提問講解--示范過程中,到關鍵時刻就采取提問方式,讓學生深入感知,巧妙聯想。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2、創作--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完成自己所構想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動手能力,和聯想能力。(同時并提醒和觀察學生的安全問題)
3、展評--然后逐個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講臺來展示,采用自評、互評的方式對自己和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教師可設計一個評價方案:說一說誰的作品有想象力?誰的作品把蔬果的形狀、顏色、花紋等結合得最巧妙?)
4、拍照留念--把學生的作品逐個用相機拍照后,張貼在班級的板報上供給大家欣賞和借鑒,同時也給大家留個紀念。
5、衛生--最后督促學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師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6、課后拓展:鼓勵學生把這節刻所學的蔬果雕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為家庭聚會時設計制作一個果蔬拼盤等。
小結:體會創造的樂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美術說課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謠》采用3/4拍節奏,音樂輕快明朗,是一首曲調優美,帶有舞蹈性節奏的朝鮮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級小朋友的欣賞學習。歌曲共有七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整首歌曲前后既統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一個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從中,可使學生觸及到朝鮮族優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國豐富的少數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聽、唱、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風格。
2、能邊歌邊舞表演《桔梗謠》,表現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
3、鼓勵學生自選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學重點、難點設定為:在聽、唱、奏、舞等音樂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體驗感受朝鮮族的民族音樂風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確定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鑒于以上理念, 我決定采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穿插于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那么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讓學生跟著《朝鮮夢》這富有朝鮮族特色的音樂聲,做拉裙子的動作點步進教室,師生共同律動。
待音樂聲結束后,師生用音樂語言相互問好。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感受朝鮮民族的音樂風格。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朝鮮族音樂來營造課堂氛圍,其次又通過引導學生聽、律動等形式,為整堂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創設情境
1、先請學生欣賞課件演示朝鮮族人民的服飾,民族特色文化活動。
2、然后師生展開關于朝鮮族風情的交流討論。
3、鼓勵學生照著課件上的舞蹈動作,和老師一起學一學,動一動。
4、老師小結。使孩子們明確: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民歌優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他們的舞蹈舞姿優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這個環節中,借助課件,通過欣賞、交流、學習舞蹈等方式,不僅使學生了解到許多有關內蒙古民族的風土人情,激起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又能促使孩子積極展開想像,引發創作的靈感,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三)、學唱歌曲《桔梗謠》
1、解題:桔梗,是朝鮮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2、聆聽范唱,教師邊唱邊舞,激起孩子的興趣
3、學唱曲調:把曲調做成七張卡片,每張卡片4小節,并編號。 然后,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學會演唱曲調。
4、 再次聆聽范唱,學生跟唱幾遍,接著跟琴填唱歌詞學會演唱歌曲《桔梗謠》。
(這個環節中,對于曲調的學習我采用了制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易化難點,再通過學生合作練唱、小組比賽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練唱活動變成了有意思的學習,即激發了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又增強了群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
四)表現歌曲《桔梗謠》
1、組織學生討論,這首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題:勞動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我們要熱愛勞動。
2、老師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伴奏樂器,按課本上提示,為歌曲伴奏。
3、鼓勵學生自由創編恰當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4、師生一起復習朝鮮族的舞蹈動作,鼓勵孩子們為歌曲伴舞。
5、 開個小型的演唱會,請孩子們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樂課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愉悅的感受。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唱、舞、奏等創編活動,他們的興趣、創造性、個性、社會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已完全沉醉在音樂本身的樂趣中,此外也進一步地深化主題: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桔梗謠》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讓孩子們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聲中邊舞邊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能成為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就是我們教師永遠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術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喜怒哀樂》一課是小學美術第十冊第六課,是一節造型表現課,本科主要教學資料是經過欣賞、觀察、體驗等環節來學習表現人物喜怒哀樂不一樣表情,它側重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體驗表情的作用及樂趣,并試著拿起筆用富有感情的線條來表現喜怒哀樂。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著兒童涂鴉開始,便陪伴著他們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的手段,五年級的學生屬小學高年級,心里上已漸漸成熟,他們的語言本事較強,對生活細節感受較深刻,對繪畫則更顯謹慎,常常感想而不敢畫,而一課恰好接近他們的生活與他們的情感,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與夸張的用線。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心境與表情的關系,以及喜怒哀樂不一樣表情的特征和表現手法。
技能目標:掌握基本任務頭像造型手法與用線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高觀察力、表現力、創造力。
3、教學重點:學會描繪喜怒哀樂的表情特征
4、教學難點:運用已學知識結合表情特真,大膽夸張,創作出獨具個性的肖像畫。
二、說教法
依據本科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了更好的到達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下列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創設情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新課開始我便出示自我的頭像表情,讓學生猜可能發生了什么,即讓學生猜“情景”,這能讓學生充滿興趣的動腦并主動地學。
2、示范指導法
兒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擅于模仿,所以教師不但要在語言、品行上成為學生的楷模,并且在傳授知識過程中也應予以示范,在畫表情時,提醒學生構圖及用線的相關知識。
3、引導欣賞法
美術史上很多大師作品值得借鑒,也值得學生去欣賞,我例舉了《蒙娜麗莎》、《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兩幅典型的名畫,對人物表情分析,感受名畫背后的故事,讓學生構成審美意識。
三、說學法
1、問題討論法
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讓學生帶著難題相互討論,不但意義深刻,也頗有成效,我組織學生討論多種表情的特點,為他們畫表情奠定基礎。
2、自主學習法
本校現提倡“先學后教”,讓學生先學,產生疑問,如書中的技法點擊部分,我會先讓學生先看書自學,然后再帶著疑問看教師示范,這樣才能逐個解除學生心中的疑惑。
四、說教學過程
1、親近學生,激趣導入
首先我將出示明星不一樣表情的照片,以頭像為主,提問學生,“猜猜?”這樣學生便能快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理解不一樣表情來自于不一樣情境,不一樣心境,從而導入本課課題《喜怒哀樂》
2、欣賞名作,技法指導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利用課件展示引導欣賞《蒙娜麗莎》、《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頭像表情,并請學生猜猜人物可能身處的背景,在學生回答完成后,出現完整圖,幫忙學生進一步感受理解人物表情與作品的關系。然后我將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除了范例中的幾種人物表情外,還有哪些人物表情,請學生作出不一樣的表情,并描述每種表情的五官變化。然后我再和學生一齊看書中知識窗的資料進行小結,組織學生讀一讀,如:“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學生邊讀,教師邊出示相關表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
3、步驟示范,技法點擊
這一環節中,我首先經過課件展示,欣賞人物的臉型、發式、眼、眉、鼻、嘴、耳的各種不一樣表現方法,這一環節能為本事弱及無從下手的學生供給幫忙。然后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書中的“技法點擊”,掌握作畫步驟,我將以一位學生為例,邊引導學生觀察人物,邊按作畫步驟示范,尤其在畫五官時,提醒學生運用知識窗內的古代畫訣,同時鼓勵創新,適當夸張,以及用線的粗細、疏密、深淺和虛實。
4、鼓勵創作,品評欣賞
這一環節我首先會對學生提出作畫要求:運用線描的手法表現同學的人物頭像,注意構圖與表情的刻畫,可適當夸張。在學生作畫的時候,我安排學生分組作畫,細心觀察學生的寫生表現程度,適時指導,對于一些本事較弱的學生給予幫忙與鼓勵,讓他們建立起美術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對作品的評價這一環節我尤為重視,我設置了兩個環節:
1、學生自評,給自我作業寫上評語或評分。
2、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欣賞、比較、了解五官的微妙變化能產生不一樣的表情。
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景,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本事、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最終,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共同體驗表情的樂趣,共同學習畫表情的活動,技法學生學習美術的活力,讓他們在玩中學。
美術說課稿 篇14
說活動教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其中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活力也噴發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人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于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明白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
《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所以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為幼兒應當豐富的經驗能夠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忙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忙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么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后,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基于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能夠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經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后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義,幫忙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活動幫忙幼兒了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經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忙幼兒認識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畫特點、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構成。
說活動日標
1.活動目稱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本事。
2.活動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3.活動難點:了解畫面中的情感是能夠經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的。
【分析】目標(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對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經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本事,同時學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了解畫面中的情感能夠經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從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到達如何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體驗作品、更好地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2)是本事目標,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完美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可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忙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2.環境創設準備: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兩位幼兒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片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活動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說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忙幼兒了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的色彩人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比較色運用的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夸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凸現。所以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我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比較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一樣,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艷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夸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人手,運用對話、比較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美術說課稿 篇15
一、說幼兒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手段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使幼兒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我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的問題,它們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喜歡動手學著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他們生活習慣很感興趣,同時也對牙刷設計的花紋和圖案充滿著好奇,幼兒有特別喜歡在學中玩,玩中學,為此,我設計了“天天刷牙好”這一裝飾活動。
二、說內容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很多藝術教育的內容是來源于生活,活動內容的選擇是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為基礎,還要根據《規程》及《綱要》的有關精神來確定。
本活動貼近生活,取材來源于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并運用所學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牙刷的感知表現在自己裝飾的作品中,有利于藝術目標的實現。
三、說目標
《綱要》對于藝術教育目標的要求是: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根據這一要求,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為本活動制定了兩個目標:1、初步養成良好得衛生習慣,學習正確得刷牙方式。2、嘗試沿著一條線段自上而下地畫短線,初步學習正確得握筆姿勢。
四、說準備
1、知識準備:為了讓幼兒更生動、簡練的勾畫出各種紋樣,我打算事先讓幼兒觀察了解牙刷
2、物質準備:根據內容及目標的需要,為了讓幼兒畫出更漂亮的牙刷,我為此活動準備了以下材料:范例、牙刷一把、畫紙、蠟筆、錄音。
五、說教法學法
教要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及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本活動運用了示范與范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加深他們對牙刷認識和理解,并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牙刷。
下面我對所運用的教學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示范與范例法:老師直接操作給孩子看,學習一些關鍵的技能,如:設計圖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為了豐富孩子的創作內容,擴大孩子的視野,以達到逐步提高的審美能力。
2、觀察分析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征等,用腦思考各種觀察過的圖案、形狀、特征進行比較,從而積累內在圖式,深化表象。觀察牙刷,并分析牙刷的特點,激發幼兒的設計及表現欲望。
3、操作法:幼兒動手操作裝飾牙刷,在與教材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驚醒探索和學習,獲得裝飾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對幼兒學習美術具有決定性意義,因而操作是本活動的主要環節。布盧姆提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因此,在操作中,我想盡量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來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時間里積累經驗,以獲得裝飾技能。
六、說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出示教具,引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是欣賞范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范;接著讓幼兒操作,自由發揮,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最后在欣賞作品中,交流、分享裝飾的樂趣。
下面對每一個環節做一個具體說明:
1、導入課題
教師:請小朋友們張開你們的小嘴巴,讓老師來看看你們的牙齒。(老師總結:你們的牙齒好白呀!)為什么你們的牙齒這么白了?你們每天刷牙嗎?你們是怎么刷牙的?(告訴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
2、觀察實物,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示漂亮的牙刷是為了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的提問:“小朋友們想不想也有這樣一把漂亮的牙刷?”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牙刷是什么樣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師小結: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齊。
(2)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刷毛的畫法。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聽誰在哭啊(出示一張畫好牙刷但是沒有刷毛的畫紙。)
3、欣賞范例,幼兒觀察,教師講解示范
(1)幼兒欣賞范例:我想通過欣賞范例可以讓幼兒直觀的理解牙刷毛的特點,也讓幼兒在欣賞不同范例的基礎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為下面的裝飾活動墊下基礎。
(2)教師師范講解:我想教師示范講解的方法,直觀且易于幼兒接受和掌握。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相較之下較差,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讓幼兒對整個繪畫有個整體的了解,進一步為裝飾做好準備。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在幼兒操作時,我想教師應該指導幼兒發揮想象,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做是為了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象。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牙刷毛的特征。這時,我想老師應該啟發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把牙刷毛畫得更漂亮,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師還應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5、欣賞作品,分享樂趣,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松情緒的目的。
6、律動《刷牙歌》結束
【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12-16
美術的說課稿06-10
說課稿-美術06-12
美術說課稿06-27
美術說課稿09-21
美術說課稿12-01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說課稿07-10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美術的節奏》說課稿02-18
《童年》美術說課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