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生物說課稿模板匯總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生物的變異》是初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第5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第4節〈人的性別遺傳〉。而本節內容是上節內容的延續篇,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決定了生物的遺傳,而遺傳物質的可變性又使生物可以發生變異,而且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生物性狀的的改變是可以傳遞給后代的。特別提出生物的性狀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環境的影響,使學生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和遺傳與變異問題的理解更加全面,為下一章《生物的進化》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3、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境的影響。
能力目標:
1、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2、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物變異的事例,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舉例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2、變異在農業中的應用。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前面幾節書已經對遺傳方面的知識有了系統的講述,加上本節書有大量的素材供學生去探究、討論和思考,在新課標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課本的資源,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對各種現象加以理智的分析,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根據本節書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地位,通過適宜的情感激勵,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形成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教學氛圍。所以我采用的教學策略是:
1、創設情景讓學生舉例說出自己身邊生物變異的事例,并結合教材,得出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結論。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設計和實施,明確生物產生變異的原因除了跟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有關,還與環境因素有關,進一步延伸到由于影響到遺傳物質基礎的變異可以遺傳,單純由環境引起的變異不能遺傳。
3、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通過教材介紹的人工選種、雜交育種以及輻射育種的三種育種途徑,通過身邊的事例(肉雞、蛋雞、觀賞雞)的例證,使學生從感性知識開始,理解有關育種選種知識和意義,了解不同育種、選種方法的特點。
五、學法
學習本課的對象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學生的思想活躍,易舉一反三。學生可在課前先根據前面的內容的復習,掌握“基因控制生物性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人的性別遺傳”等內容。課前,學生先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預習,對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做標記,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參與探究和討論,充分地參與課堂活動,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過程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完成目標情況
導入(投影片)棉花的短果枝和長果枝水稻的短桿和長桿家鴿羽毛的灰紅色與白色各種菊花的花朵形狀果蠅的紅眼與白眼?上述相對形狀的產生原因?根據投影片的內容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結論: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板書)探究一種變異現象
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實驗小結知識延伸
參考課本的探究實驗,根據自己設計的探究方案實施探究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結合實驗的結果統計,分析、思考后回答學生歸納根據老師的提問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疑問總結:因為環境因素的影響,其體內的遺傳物質基礎沒變,應該接近小型,反之則接近大型1、巡視、指導2、討論題(投影)從花生果實在不同長度范圍內的數量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如果小花生種在肥沃土中,大花生種在貧瘠土中,結果怎樣?依據是什么?從大花生選擇飽滿粒大的種子種下去,所收獲的種子都是大的嗎?為什么?小結:通過探究花生子粒的大小,使我們明白,生物的變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板書)1、一粒小品種花生種子在肥沃的土壤中形成“大”種子,再種下去,那么他的后代的平均值是怎樣的?結論: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基礎的改變或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的,遺傳物質基礎發生改變的變異可以遺傳,單純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變異,如果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基礎,就不會遺傳給后代。學生在掌握知識之余鍛煉了綜合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學生基本能總結出其中關鍵過渡袁隆平與雜交水稻。
簡介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和意義。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民族創造過無數的輝煌,許多優良品種來源于中國(水稻、家豬等)。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吸引學生去學習培育新品種的知識。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1、高產奶牛的培育
2、高產抗倒伏小麥的培育
3、太空椒的選擇培育學生分組討論并合作完成書上的內容,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學生代表歸納其中的科學道理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
1.由于遺傳物質的變異,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的奶牛控制產奶量的基因組成可以不同,通過人工選擇可以將產奶量高的奶牛選擇出來(含有控制高產奶量的遺傳物質),通過繁育,后代還會出現各種變異,再從中選擇、繁育,數代后奶牛不但能夠保持高產奶量,甚至會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2.通過雜交,低產抗倒伏小麥把抗倒伏的基因傳給了高產不抗倒伏的小麥,抗倒伏基因與高產基因組合到一起。
3.太空椒是在太空條件下,引起基因發生改變而培育成的新品種。
課堂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學習心得: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基礎的改變或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的,遺傳物質基礎發生改變的變異可以遺傳,單純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變異,如果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基礎,就不會遺傳給后代。人類利用生物的遺傳變異原理選育適合人類需求的新品種,但是我們在創造新的生物品種和物種時,也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七、布置作業
P45練習1、2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我的說課講完了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
生物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單細胞生物(CAI展示課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首先看一下教材分析,本節課來自于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章第三節,主要兩部分內容組成,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以及單細胞生物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本節課的重點是學生能夠了解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通過觀察草履蟲的形態和結構,只能解決單細胞動物存在的事實,而不能讓學生認同單一細胞可以構成生物。所以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單細胞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從而認同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是本節課的難點內容。
就知識而言,學生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掌握了多細胞可以構成生物體,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多細胞生物體的組成后的一節課,對于學生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理解本節課的內容對于深化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這個觀點認識更加深刻。
再來看一下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于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有了一定的了解,為本節課的理論學習打下基礎,初一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探索,但是因為他們剛剛接觸生物不久,對于本學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還不夠,對于實驗很感興趣但是疏于思考實驗的本質,因此需要教師的指引。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初一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我設計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方面,說明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并且說明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再次認同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能力目標方面,通過觀察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運動,進一步形成相應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別是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方面,通過實驗,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教學方法方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和一定的情景相聯系,在實際的情景下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根據此理論我設計了以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做實驗觀察草履蟲的形態結構來發現單細胞生物的生活。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認同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
在教法指導方面,我希望培養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去獲取新知識,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自我的指導下主動的去探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究式學習,變個人獨立學習為多方合作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當然,課前的準備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俗話說的好,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同樣開好頭對于一節成功的課也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先設疑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誰?
地球上最小的生物又是誰?它生活在哪兒?怎樣生活?
問題提出后引發學生討論,然后通過展示一組圖片接著設疑,圖片上展示的生物和你們剛才提到的哪個更小呢?為什么這些很小的生物我們平時沒有見到過呢?
這樣把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因為這些生物僅有一個細胞構成需要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肉眼看不到,從而順利的引出了本節課。
在講授新課時,我首先讓同學們思考一下幻燈片上的問題,
(1)制作草履蟲的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臨時玻片標本,觀察草履蟲的外形以及如何運動。
(3)草履蟲的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草履蟲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動的?
(4)草履蟲是植物還是動物?理由?
然后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課本中的觀察草履蟲的實驗,讓學生明白實驗操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后展開實驗,并進行巡視,對于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
在實驗結束后,播放錄像,以便實驗沒有成功的同學也能觀察到實驗現象,從而達到新課標要求的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學生對于草履蟲的形態結構有了直觀的印象。
草履蟲是屬于單細胞動物。
對于一個細胞來說,是怎樣完成“吃喝拉撒”的?
結合以上問題,我將展示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帶領學生一起對于其各個部分進行分析,詳細講解每個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然后讓學生對照課本歸納草履蟲的結構和功能,認識單細胞生物的結構特點。
作為生物,草履蟲又是如何來繁殖的?
CAI展示圖片“草履蟲通過分裂進行生殖。”
為了引出單細胞生物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提出以下問題,學生猜測。
多細胞生物能夠對外界的各種刺激發生反應,草履蟲這種一個細胞構成的簡單生物體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嗎?
引出探究實驗“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
(1)給草履蟲怎樣的刺激?
(2)怎樣做才能既刺激它又不傷害它?
(3)如何觀察和比較草履蟲對不同刺激的反應?
(4)需要對照實驗嗎?
學生參照以上問題分組設計實驗,并且師生歸納實驗過程。
讓學生明白實驗操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后展開實驗,進行巡視,對于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
學生描述實驗結果。
在實驗結束后,播放“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flash,說明草履蟲能夠
趨利弊害,適應環境。
教學活動進行到這,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此時我將帶領學生一起對本節課回顧,使他們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有更加清晰的掌握。
在練習反饋方面,通過教材上的自我評價提問學生,從而到達對本節課的反饋效果。
在板書設計方面,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各位老師,同學們,本節課是我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識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主動參與到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結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篇課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后是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后寫出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采取的相應措施,這是通過邏輯順序來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一)知識與能力:1、了解與生物入侵相關的生態知識;2、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3、體會文中說明方法表達效果。(二)過程與方法:1、閱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礎上,明確說明順序,討論說明方法,品析說明語言。(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我國生物入侵的嚴峻形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1、理清說明順序;2、把握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生物入侵這種現象。
二、說學情
對教材進行分析并且了解教學目標之后,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根據我了解本班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我覺得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問題等方面有條不紊,學生發揮了主體作用,體現了本班學生的素質很高,完成了我設計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怎樣堅持“以人為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呈現出一種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教學互動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采用了朗讀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讀法: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要想獲取文中的信息,必須通過朗讀對課文的感知來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學生沒見過,通過演示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生物入侵者對人類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學生可把疑難問題解決,通過探究發現一些真理,獲取更多的知識。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學法
這節課中主要以自學與合作探究這兩種方式為主,在上課前,同學們已預習了本課的內容,生字詞的音、形、義,我也調查一下學生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在這節課,我沒有檢查文中的生字詞,我重點安排學生獨立勾畫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說明順序及說明方法的好處或作用,讓他們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題技巧和方法,這樣一來,既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閱讀此類文章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情導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三、把握內容,理清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們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分別是什么?
3、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說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1)通過圈點勾畫,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說明方法。
2)可用 文中“ ”這句話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 說明了 的特點。
五、跳讀課文、賞析語言
1、文中哪些詞、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詞可否刪掉,為什么?
六.質疑問難,領悟主旨 。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
2.師提出問題突破文中的難點。
3.師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開辯論,表明觀點。
針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學家和生態學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態度,你贊同誰的觀點?
1,學生分甲,乙兩組展開討論。
2.師生點評,歸納小結學生的態度和觀點。
八,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聽說過或看到過?說說他們有沒有給人們帶來危害。
2、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
九、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讓我們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
讓我們用心關愛我們的大自然。
十、說預期效果
本節課按照我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目標達到,從教學實踐看,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好,歸納能力也很強,教學環節的展開還算流暢,今后在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是:留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把文本挖掘更透徹些。
生物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水分代謝”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的重點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成分、結構及植物根、莖、葉結構等內容聯系非常緊密;也為今后學習“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了解植物細胞的吸脹吸水;水分的運輸和利用。
(2) 理解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義。
(3) 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理解滲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滲透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關心生產,關心水資源的利用等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滲透吸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因為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理解影響植物細胞吸水的各種因素,植物體內細胞間的水分傳遞和植物整體水分吸收、散失原理,并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細胞吸水和失水與環境溶液濃度的關系的感性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以及影響細胞滲透吸水的內外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滲透原理,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通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這涉及到生物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的結合,對此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另外,引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現象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失水,從而進一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有一定的困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滲透裝置”的小實驗,“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整個動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在動手實驗中,整個動態過程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通過動態演示整個過程就能把復雜的問題具體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這樣的教學情景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良好的作用。
二、 說教法:
1、探究教學法:這節課知識的理性較強,因而采用探究教學法更符合教學內容。創設聯想,提出探索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 用教學媒體對學生的推理結果進行驗證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 說學法:
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 說教學過程:
(一)關于引言:
俗語導入創建輕松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棵大樹是如何將土壤深處的水分吸收并運輸到樹梢?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有什么作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水分的吸收,以及運輸和利用、散失即水分代謝過程。
(二) 關于新課教學的安排
!、讓學生清楚植物根尖的結構,教師采用邊動畫演示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知識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是根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這樣為理解成熟植物是一個滲透系統做準備。
2、 利用多媒體演示 “滲透裝置實驗”
創設情景,提出探究問題:過一段時間,裝置會出現什么現象?為什么?液面會不斷地上升嗎?
學生推測:A、燒杯中的水進入漏斗
B、由燒杯進入漏斗中的水多于由漏斗出來燒杯的水
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方面演示水分子出入半透膜的過程,對學的推理進行驗證,同時講清楚半透膜的性質,驗證B的正確性。接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滲透裝置應具備的條件:
(1)滲透裝置的條件:
A、半透膜。
B、半透膜兩測具有濃度差。
(2)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進入下一個探究話題]
提出探究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為什么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是否也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出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及與滲透裝置的比較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對比加深理解,驗證了成熟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滲透系統。
教學預測: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把細胞膜當成半透膜,教師進行比較講解原生質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設疑引入:既然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怎樣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它呢?細胞在吸水或失水時的形態又如何變化?
3、教師電腦演示動畫“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同時層層質疑:造成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么?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充滿了什么物質?為什么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的內容是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的第二節。前面一節學習了有機物是光合作用制造來的,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綠色植物如何利用有機物。這兩節知識是連貫的,順接起來也非常自然。內容上本節主要闡明了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新課標中,它屬于理解層次。貫穿教材里有三個演示實驗,主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知識結構上分析有三個方面內容:一、有機物對生物體的作用;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應式;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目標設定
依據新課標,緊扣單元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訂為如下三方面:
1、知識目標: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說出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標:強化技能訓練,發展推理能力。落實動手實驗并進行實驗現象的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和人類的重要意義。
本節課的課型模式是探究式教學。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并能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和人類的重要意義。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首先組織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推測:制造這么多有機物有什么用?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應該能夠答出有機物的用途,這時我會順著學生的思路,設置思維的障礙: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有機物可用來構建植物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請學生一起總結。至于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這部分內容,則是由學生討論交流,并上臺演示實驗,在演示、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煉。
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我采用探究式教學,組織學生參與分析,通過質疑,探究,交流,總結,實現教學目標。
我將教材中的三個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演示實驗,分小組自學加討論,研究實驗原理,分析實驗現象,選拔學生上講臺實際操作,其他學生觀察,組內討論,得出結論。把以教師為主導的演示實驗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實驗,教師只是個引導組織者。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課件,采用啟發學生總結,根據學生的分步演示的過程,總結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推論到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的對于生物圈子的重要意義。
學法指導。在學生已初步了解觀察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觀察要有一定的目的,觀察時要伴隨思考。給學生質疑。我們在實驗中采用的是萌發的種子作為實驗素材,提出可不可以改用其它材料?引導大家討論,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在小組完成實驗的過程中,發揚團隊精神,引導學生善于合作,從他人的身上學到長處,交流方法。在學完呼吸作用后,立即列表比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區別,讓學生體會二者的分別,也讓他們看到比較法簡潔實用的優勢。在技能訓練中,讓學生認識到推理的方法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之一等等。其實,學法的指導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堅持,就會有收獲!
本節課的課堂上我設計的是利用12分種的時間來完成課后練習和伴隨的習題,在這當中,有問題隨時提問,討論,交流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達到當堂知識當堂消化,努力不留死角。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指導學生課外實踐,給家中的植物松土,并請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給予評價。
生物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生物 號考生。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 》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設計構想。
一、教材分析
《 》選自于北師版初中生物教材第 單元第 章第 節,本節內容我安排由 課時完成, 本節課主要學習第一課時的內容,(具體內容自己寫,以及這個內容的作用,簡單的分析學情)。
二、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新課標要求。我確定了本次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我確定了本次課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難點:
四、教學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
要被點燃的火把。因此,本次課的教法主要是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討論法、探究法為主,學法將以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為主,力求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創造性。
五、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教學所需的材料器具。學生預習 我把本次教學分為五個環節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對上次課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接著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 的視頻。通過多媒體直觀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
(二)自主學習、明確目的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學習目的。同時也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合作探究,探討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一個活動“ ”
具體活動過程如下:
1、分組分工
我把學生分為5人一組,選定組長,各組確定中心發言人。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
2、活動準備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找出活動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驟。在學生閱讀的同時,我發放活動報告單(自己展示你設計的活動報告單)。 在這個時候我會強調課堂內完成報告單,下課前各組統一上交。這份
活動報告單很好的反饋了本次活動的效果。
3、開展活動
根據教材中的方法步驟,各組展開活動。
活動結束,各組中心發言人根據討論題,發表本組的觀點,我做點評。
然后全班進行討論,相互交換意見。讓大家相互評一評,相互比一比,選定最佳活動組。這個時候我會針對平時比較內向、不愛表現的學生 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強他們的自信。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會在各組間巡回指導,引導學生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對于出現錯誤的情況,及時的加以改正。對學生的發言積極地給予評價和鼓勵。同時著重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對于今天的中學生來說,我們更應該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4、活動總結
我會對本次活動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四)、 總結升華
總結本次教學的知識點,指出重點。學生做好筆記
接下來學生自疑、大家釋疑、老師釋疑。
新課標指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
因此,我要多聽聽學生的呼聲,多指導、多鼓勵、少批評、多實驗、少說教。力求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
生物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和學情
本冊內容共有6個單元,第二單元《遺傳和變異》是在學生了解了自然界動植物生命基本形態之后進一步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了解生物的遺傳、變異情況,了解生物學家對遺傳和變異的秘密所進行的不懈探索。
我所說的《生物的遺傳現象》的教學內容是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尋找自己與父母的相似特征,了解遺傳現象,進而發現動植物也有遺傳現象。最終讓學生了解遺傳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物的后代與親代之間總保持著某些相似的特征,人們把這些親代與后代之間相似的現象,叫做遺傳。沒有遺傳,就沒有相對穩定的生物界。孩子的長相總是惟妙惟肖地像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性格、脾氣,甚至動作、習慣等等也都會很像父母,這就是遺傳現象。
經過三年半科學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對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認識,但卻又會產生一些困惑。因此,讓他們了解一些遺傳和變異的知識和100多年來遺傳學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對遺傳學的發展過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十分復雜,因此我們的教學又不能講得太深奧,千萬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詞灌輸給學生,使學生不知所云。本課教學只要求學生初步了解遺傳現象,并能對動物和植物的遺傳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由此,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遺傳的,如外貌、性格、頭發、膚色等。
2、知道動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遺傳的。
3、了解遺傳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過程與方法
1、能仔細觀察并描述照片中的幾個孩子及其父母具有的相似點。
2、能對自己與家人的外形特征進行比較,并作合理的解釋。
3、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4、會查閱和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2、感受遺傳的神奇和美妙。
本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能仔細觀察并描述圖片或實物的特征, 知道人和動物的很多特征是會遺傳的,對遺傳的現象能作合理的推測和解釋。同時會查閱和搜集有關動植物的遺傳資料,知道科學家為了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了艱苦的探索,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能辯證地看待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愿意為遺傳和變異這個科學事業做更大的貢獻。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的遺傳現象。
教學難點:
對遺傳的現象作合理的推測和解釋。
遺傳和變異現象雖然很普遍,但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這種現象卻有一定難度。我們既要讓學生了解這種現象,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態度去推測這些自然現象,并通過課前調查對遺傳現象作出一定的解釋。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根據單元的具體內容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采用的教學方法除了通常的講授方法外,還采用了以下教學法:
(1)探究發現法:從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人的遺傳現象入手,發現事物發展的內部聯系,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動、植物,從而使學生了解遺傳在不同生物中體現出的現狀。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便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操作。教學觀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暗示“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讓學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觀察、相互比較、善于思考才能真正學好科學。
根據教學內容,將上述方法綜合地、交替地使用,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說學法
針對以上的教學方法,適當采取了以下學法:
(1)小組討論法:
根據小學科學探究序列安排,此時六年級學生應該以自主性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因此采取小組討論法作為主要學法是完全適合的。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有關遺傳的問題,在小組的群體中交流個人想法,相互學習,從中獲得對該問題的深入認識和了解。
(2)觀察法:
為了提高小組討論的有效性,結合相關活動,例如:在尋找生物間的相似處這一活動中,教師要在學生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用科學、準確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觀點,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有了理論的支撐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本課的目標達成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下面就談談本課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指導學生了解生物的遺傳現象:1.從常見的子女與父母長相相似現象入手,了解什么是遺傳現象;2.了解動物的遺傳現象;3.了解植物也存在遺傳現象。
人們早就發現了生物的性狀可以從上一代傳至下一代的現象,從而通過不懈的努力來研究遺傳規律。同樣,學生在生活中也一定早就有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兒女的膚色、相貌、高矮等總是與父母相象呢?”他們也非常樂意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真切地反映了生物界物種代代相傳的普遍規律。我認為在本課的教學中也一樣,我們播下了什么才能收獲什么。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激發、引導、利用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觀察、比較、討論中自己發現一些普遍的規律,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活動一:
為了讓學生認識人的遺傳現象,教師準備了一個分組活動:讓同學從家里帶來爸爸媽媽的照片,看能不能在同學中找到是誰的父母。最后,由照片主人驗證是否正確。大家在仔細觀察對照照片后,要說出自己的理由,即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他們一家到底哪里最相像?…… 除了外貌,你和父母還有那些相似之處?
這里安排學生用自己的照片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能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平時積累了相當多的認識,有利于大家互相交流,但是教師要適當控制時間,使討論的時間充裕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接著出示遺傳定義:子女和父母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活動二:
本課第二個重要的教學活動是通過課件,學習探究動物界的遺傳現象。我準備了動物家庭的掛圖、多媒體課件。
我先讓每組學生分別觀察幾組動物家庭的照片,找找它們的相似點,師生共同交流小結:動物界也有遺傳現象。并能總結出動物親代的相似點包括外形、毛色、花紋、神態、食物及生活習性等。
在這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煩瑣、抽象的講述變得簡潔、直觀。學生具有強烈的追求新、奇、趣、美的心理特點,更容易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和渴望探究的動機。
活動三:
在了解了動物的遺傳現象之后,提出探究問題:植物難道也有遺傳嗎?
教師出示荷花和仙人球圖片,在課堂上充分討論、交流,來探究學習植物的遺傳現象。
在出示兩幅豌豆地的圖片,提問:你會從哪些方面研究植物的遺傳現象?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讓學生把想到的所有方面都一一說出來。
再出示遺傳學家孟德爾研究豌豆植株的發現,主要是從植株的花、莖葉、種子等形狀特征研究(板書),同時向學生介紹孟德爾先生的科學探究過程及他的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這里一定要注重學生獨立活動,著眼于思維力和意志力培養: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學中成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它的結果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從而有效地培養能力,加深印象。
活動四:
最后進行拓展練習:讓學生仔細觀察照片中的每只小貓的顏色和花紋,然后推測一下小貓的爸爸媽媽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也是對遺傳原則的具體運用。 課堂總結:
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的遺傳性使生物的物種保持相對穩定性。因為有遺傳,通過不同品種的雜交、嫁接,才能得到更優良的品種,現在人類為了不斷豐富自身的需要,培育出數不清的動植物新品種,而且還會有更多的新品種出現。子代與親代之間有沒有差異呢?我們下節課研究。
生物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這部分教材先介紹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再從呼吸系統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引入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有關知識。即三個中心問題:
1、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3、 人體內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與消化、運動、循環、排泄系統存在緊密的聯系,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學好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助于對“新陳代謝”的深入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了解呼吸頻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掌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及組織里的氣體交換。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是一個統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辨證思想。
通過學習人工呼吸,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為樂的教育;通過學習呼吸頻率、肺活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肺的結構和功能
2、呼吸運動的過程
3、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
分析:
(1)肺的結構和功能是學習本節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不僅可以使后面的學習比較容易,還能使學生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普遍現象,有利于生物學觀點的建立。
(2)呼吸運動是本節基礎知識的重點。該原理需要通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動畫之后,經過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重點。
(3)呼吸運動解決的是人體外環境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問題,接著要解決的是肺泡與血液之間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如何交換問題,無論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還是從能力的培養來看,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應作為本節的重點。
難點:
1、呼吸運動的過程
2、擴散作用及氣體交換的過程
分析:
(1)呼吸運動是負壓呼吸,而學生還沒有壓強的概念,就很難理解空氣是“壓入”肺內而不是“吸入”肺內。
(2)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而擴散作用這個物理概念要從生物學的角度教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組織細胞里的氣體都是肉眼看不見摸不著的,讓學生理解體內氣體交換的微觀過程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教學方法
自學導思法——老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
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自學導思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運動的演示實驗是平面的,不夠形象,很難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媒體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學習方法指導
1、指導觀察模型、圖片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著老師的設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發現并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系,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并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以后的學習。
4、學會用系統表、表格、圖解表來總結,便于記憶。
四、教學程序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應用。
教學
環節教 學 過 程設 計 意 圖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活動:
請學生像游泳時練習憋氣那樣,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
2.氣體的進入是由哪個系統來完成的?通過生活常識來設問,激發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設問: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學生活動:
學生自學教材,觀察教材中的系統模式圖,觀察人體模型,邊觀察,邊思考,邊記憶,提醒三點:
①看書和看模型要聯系自己的身體,聯系外界氣體進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
③注意喉、氣管與食道的位置關系。
合起書看投影圖,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稱。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身體實際來學習,使學生感到能為自己的健康服務,從而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提醒學生觀察圖形、模型時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觀察,使觀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條理和細致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重點突出肺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辯證觀點;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問:
1、呼吸系統各組成器官有何特點?
2、鼻涕和痰是怎樣產生的?
3、為什么呼吸道有清潔氣體的作用?
學生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匯報結果,教師小結。
設問: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豬肺實物,觀察肺的層層放大圖,自學肺的結構特點,開展討論,并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評價。
生物說課稿 篇9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單細胞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
(2)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細胞構成生物體的觀點。
(3)通過觀察,證明單細胞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閱讀課文,總結、整理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單細胞生物的學習,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通過學習了解:甚至有的微生物也是對人類有益的,從而培養學生珍愛生命,保護動物的意識。
2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細胞結構、細胞的生活以及細胞的分裂、分化有了一定的認識,頭腦中已經初步構建了生物體結構層次的知識框架,這為本節課教學奠定了基礎。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草履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
教學難點: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4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課件情趣導入
播放PPT課件,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使學生明白:從理論上講,如果一個生物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那么這個生物體全部的生命活動一定也必然是由這個細胞來獨立完成的。
書寫板書:單細胞生物
回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和細胞的基本結構。思考兩個問題。
問題1:如果將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從人體中剝離出來,放到自然界中,這個細胞能否象一個動物體一樣獨立生活?
問題2:自然界中有沒有這樣的單個細胞,它可以象一個生物體一樣獨立生活?
活動2【講授】授課
一、合作展示。
PPT展示各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眼蟲,瘧原蟲,衣藻,草履蟲,變形蟲。
二、激發情趣。
激發興趣:總結每個小組的收集情況(學生收集到草履蟲的資料有草履蟲的細胞圖片、名字的由來、生活環境、運動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從資料上認識到草履蟲是一個具有生命體的生物。
三、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草履蟲的外形、運動狀態及結構特征。 嘗試用教材提供的圖文資料來解釋草履蟲的生命活動。
四、根據學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畫出草履蟲結構的板畫并進行標注。
1 請同學說說草履蟲的運動是怎樣完成的?2請同學說說草履蟲的觀察到的細胞結構:能看到食物泡嗎?草履蟲身體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樣大嗎?說明了什么?
五、引導學生對觀察結果進行提煉和歸納,確認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
歸納單細胞生物的利與弊。
1、讓學生談談草履蟲的應激性:在清水和培養液中,草履蟲選擇待在培養液一邊;當在培養液中加入食鹽后,草履蟲往清水一邊移動,說明其可以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2、請學生談談單細胞生物的利與弊。
生物說課稿 篇10
一. 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華師大版初中《科學》第一冊第七章第三節《保護生物多樣性》,共一課時。
保護生物多樣性一課的思路是,以大熊貓為例,說明生物多樣性受到嚴峻的挑戰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從而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體現了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思想。本課內容不多,但意義重大。
二. 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下面幾個學習目標。
①.知道生物的多樣性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②.體驗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③.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④.了解目前人類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所做的努力。
在這些學習目標中,情感目標也有所體現。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
學生知道一些與人類直接相關的一些生物的作用,對生物多樣性意義有一定認識,但是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他們只認為與人類直接相關的生物應該保護,但是與人類無關甚至是有害的生物也應該保護就有些不理解。基于這方面的考慮,我確定了下列內容作為重、難點。
教學重點: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如何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
提前兩天發給學生一份閱讀材料,并要求他們自行去收集一些材料。用于相關的討論。
設計了兩個討論,大熊貓的生存危機和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利用。學生對這兩個問題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有話可講,討論能夠開展。
設計了一個材料分析,這則材料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也能夠說明問題。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內容共分三個主題:
1.大熊貓在呼喚2.生物多樣性的意義3.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以一段大熊貓的影象資料引入“大熊貓的呼喚”這一主題,讓學生對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有一定了解,使他們對大熊貓的生存危機能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對大熊貓面臨的生存危機進行討論。介紹一些已滅絕的物種,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討論人類對生物的利用。通過對一段材料的分析,認識到一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來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為人類營造穩定的生存環境方面的重要意義。
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可以通過宣傳、教育、立法等手段。現行的一些保護措施,先就地保護,無法就地保護才考慮移地保護。
將自然保護區的類型、結構以知識窗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課題: 保護生物多樣性
教學目標:1.知道生物的多樣性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2.體驗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3.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4.了解目前人類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所做的努力。
教學重點: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如何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教學準備:
提前兩天發給學生一份閱讀材料,并要求他們自行去收集一些材料。
教學過程:
播放一段大熊貓的影象資料引入新課。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看到這些情景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學生驚訝)
不是我危言聳聽,這是事實。不信我們就來聽聽第一大組的同學所收集到的有關大熊貓的資料。(兩天前已經布置)
主題一:大熊貓的呼喚
學生:陳述大熊貓的生存危機。
叫一名學生以大熊貓自比,概括出大熊貓面臨的幾個生存問題。
將這些內容概括,在屏幕上打出來:
1.大熊貓的棲息地被人類侵占
2.大熊貓被人捕殺,偷獵
3.大熊貓的棲息地被分割,尋找配偶困難,繁殖率下降。
在野生動物的大家族還有很多也面臨著和大熊貓一樣的遭遇,有些甚至更慘。
來看一組資料:播放幻燈片
這些生物本可以成為人類的好朋友,人類可以利用它們的一些長處為人們服務。
過渡:生物對人類是有用的,各種各樣的生物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就請第二大組的同學來匯報他們的資料。
主題二: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加以概括:
1.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生物:
a.提供食物:
b.作為藥物:
c.工業原料:
d.提供能源:
對人類有益的生物我們應該在利用它們的同時,對它們加以保護;但對于(在表面看)對我們沒有關聯的生物,我們是否不用關心它們的存在呢?或者干脆就應該把它們滅絕呢?
2. 閱讀資料:鮭魚的大量減少,影響到其他生物。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生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于自然界,而是作為生態鏈或生態網中的一環,與其他生物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依存關系,也就是說食物鏈靠生物的多樣性來維持,任何一種生物的減少或消失,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整個鏈、整個網的完整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為了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而一個穩定的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的物質。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
主題三: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樹立保護意識:通過宣傳、教育、立法等手段來提高公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現行的保護措施:a.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1551個(今年5月)
b.移地保護:野生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等
移地保護的成功例子有:麋鹿、富蘭克林樹。
介紹自然保護區的情況:
1、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①森林及其他植被類型:保護草原、森林、沼澤等。
②野生生物類型: 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活環境。
③自然歷史遺跡類型: 保護非生物資源——火山、化石產地、溶巖等
2.自然保護區的結構:
①核心區 一般不用于科學研究
②緩沖區 可用于科學研究
③實驗區 做相應的試驗
課堂小結:
本節課的重點:
1.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2.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受到前所未有破壞。
3.我們應該保護生物多樣性。
4.人類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而做的努力。
【【精品】生物說課稿模板匯總十篇】相關文章:
生物的特征說課稿11-04
單細胞生物說課稿11-02
生物圈說課稿11-04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說課稿11-02
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系說課稿11-02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生物的變異說課稿11-02
尋找微生物說課稿11-02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11-02
【精品】學期學習計劃模板匯總十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