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1-07-05 19:06:3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華】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思路

  A、教學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境的關系,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老師可以通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游離于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系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這條線索,并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為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通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并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于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自畫像這種形式比較準確地反映出藝術家對自己的認識和角色定位。這是要提到的一個歷史背景是,無論是在西方還是中國的傳統中,職業畫家或雕塑家并不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從社會角度看,他們在某種意義上是為別人服務、換取報酬以養活自己的人。所以藝術家往往不愿意把自己僅僅看做一個工匠,而是負有某種文化使命的人。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為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繪畫對女性來說是一種文化教養。真蒂萊斯基在自畫像中突出自已的畫家身份恰好是要突破人們的習慣看法,肯定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女畫家,而不是以繪畫來標榜自己“才藝”的女性。另外,按照西方的傳統觀念,包括繪畫在內的藝術由九們“繆斯”掌管,而繆斯們都是女性。真蒂萊斯基借用了這樣一些觀念,使自己的畫家身份跟作為“繆斯”的女神聯系起來。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家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下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眾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于創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里,美術家的工作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里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里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于普通生活的細節。

  李公麟的《西園雅集圖》把畫家安排在文人聚會的庭院里。畫畫在這里不是換取報酬、維持生計的手段,而是文人之間應酬、遣興的一種方式。這些畫家本質上不是通常所說的職業畫家,而是文人。宋徽宗是一位愛好文藝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來作畫,就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畫家了。研究者認為,《聽琴圖》中最上面那位作道士打扮、撫琴的人,就是宋徽宗本人。旁邊兩位官員在恭敬地聆聽他的琴聲。左下角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的畫押,雖然不能據此認為這件作品是他本人的親筆,但這位皇帝對待繪畫的態度是很明顯的:他會不遣余力地支持繪畫,并利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和倫理理想。

  2、教學目標

  了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濟、政治因素的關系;了解創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術家的生活、生存環境聯系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了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覽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制作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有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并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化,并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于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后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驗的局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另外,現在的高中生學業壓力沉重,對美術學科中美術鑒賞模塊的學習并沒有強烈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盡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征。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采用“比較鑒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1、課件展出一組作品(出示大象的杰作),說說畫面中是什么內容,感覺如何?(學生回答)這些畫,看起來平常,但如果知道作者是誰,大家一定會大吃一驚!

  2、告知學生是亞洲大象“帕亞”的作品,10~15分鐘時間完成一幅畫作。每幅售價250英鎊(折合人民幣4500元左右),更神奇是在英國藝術展覽館,還展出了大象的自畫像。

  3、課件展示“大象藝術家”作畫的照片和自畫像。為什么覺得大象藝術家“帕亞”了不起呢?(畫得非常好!能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因此能被稱為藝術家)。

  小結:自畫像是藝術家認識自我、展現自我的一種重要方式。自畫像的出現,是藝術家自我意識覺醒的一種表現。(用課件展示課本中的巖畫和墓室壁畫作品,教師通過講述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大象的自畫像上轉移到對畫家的認知之上。)

  (二)鑒賞分析

  1、怎么樣的人可以被稱為美術家(畫家)?

  (能畫畫的、作品能表現思想、有高超繪畫技巧……)

  小結:不同時代,社會上的美術家的評價是不相同的。畫家自己是怎樣來看待自己的呢?我們除了可以通過畫家傳記,來了解畫家外,還可以通過畫家的自畫像,來了解畫家的內心世界。

  2、在藝術家的自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學生看課本中作品回答)

  小結:①他們對于自己的身份、社會地位、人生的一些看法;

  ②看到他們的藝術態度和藝術風格。

  藝術家的自畫像有如一面鏡子,展現了藝術家眼中的自己。

  1、用課件展示四幅藝術家的自畫像。

  (丟勒、真蒂萊斯基、金農、凡高)

  a、你認識這些藝術家嗎?是正面還是側面?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于什么時期?

  b、從這些自畫像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通過什么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為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2、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中年以后的倫勃朗接連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三)集體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境或場所有什么區別?

  2、畫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的看法?

  (四)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對象:《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么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畫面?

  (教師講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為“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總結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掌握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說一下對本節教材的理解。《美術作品的特征》是魯教版高中美術鑒賞第一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本節課首先認識美術的分類以及基本特征,從而引出美術鑒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本節課是整本教材的開篇之課,對整本教材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所以,上好本節課尤為重要。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了解他們,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所面臨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的特點: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比較發達,感知與觀察能力較強,但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也希望了解更多美術本質性的知識,所以,本節課側重去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提高審美能力。

  三、三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了教材學生的實際,設立的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美術的分類以及基本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討論,欣賞的方法,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理解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四、教學重難點

  基于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三維目標的設立,本節課的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美術作品的分類以及美術的基本特征

  難點:如何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教學方法以及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在本節課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討論法,提問法,欣賞法,情景法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主要采用的是小組自主探究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由于本節課多采用圖片對比的方法,所以我準備了資料豐富的多媒體課件以及繪畫作品,石膏像,青銅工藝品等。

  七、教學過程

  接下來,到了我說課最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對我的教學過程進行設計。

  1·導入: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中西方的美術作品,同時提出問題,這幾幅畫中你最喜歡哪一幅?說說你的原因。學生積極回答,最后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都涉及到了美術鑒賞的問題,那什么是美術?對他如何來進行鑒賞呢?順勢引出今天的課題《美術作品的特征》

  本環節的設置可以使學生在欣賞中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的內容

  2·新課講授

  在這一環節中,結合了高中生的認知發展,主要采用的是圖片對比的方法。

  (1)展示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圖片,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對他們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之后得出,美術的門類有: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美術.設計藝術.書法.篆刻。在此基礎上又可以細分為很多種。同時多媒體播放美術作品,請同學們對他們進行分類連線。 本環節可以使學生通過連線的小活動充分理解美術的分類。

  (2)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美術作品的特征,我設置了以下的環節。將繪畫以及石膏像教具像同學們展示,提出問題:繪畫與石膏像在空間表現上有什么不同呢?學生通過看,摸等觀察很直觀的得出,繪畫是二維空間,而石膏像則是三維空間。同時展示齊白石的《牡丹》,使學生在空間的理解上對他的造型進行分析,這幅畫畫牡丹但不是真實的再現,而是講究以形寫神,由此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中“造型”與“傳神”的理解。 本環節一方面使學生能夠直觀的理解美術的空間特征,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中國造型以形寫神有一個初步認識。

  (3)欣賞美術作品就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直觀感知,離開了視覺,就無法談欣賞。下面,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播放一段鋼琴曲,學生感受到了美,接著,停下音樂,播放美術作品,閉著眼睛的學生們無法用眼睛去觀察,沒有了視覺,就體會不到美術作品的美,從而得出美術作品視覺特征。 通過這個環節的小活動,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更加理解了美術的視覺特征。

  (4)通過之前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石膏像以及青銅工藝品來進行對比賞析,得出美術作品的材料,肌理特征。 本環節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合作的精神。

  (5)展示《蛙聲十里出山泉》以及《最后的晚餐》

  問題:兩幅圖在構思上是怎么樣的?表現了什么?師生共同總結:雖然畫面是靜態的,但是他們在表達一個故事主題時,會選擇一個特別的有代表性的瞬間,具有戲劇性,讓我們回味無窮。 本環節通過欣賞作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美術作品靜態的特征。

  3·拓展

  多媒體出示《魯內斯夫人》,讓學生們根據她的神態給她添加內心的獨白。學生踴躍回答。

  通過本環節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習興趣。

  4:小結作業

  通過多媒體展示中外優秀美術作品,讓同學們通過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對他們進行賞析,靈活運用到實際中去。同時布置一個開放性的課下作業:課下去美術館找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對他進行賞析。 本環節的設置是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讓學生有更多了解美術作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綱要》中在幼兒園藝術教育目標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體驗。”幼兒美術教育不以幼兒掌握美術技能為主要的目標,而是希望幼兒在自由、寬松的美術創作活動過程中逐漸喜歡參加藝術活動,獲得藝術感受,同時促進幼兒想象力及創造力的發展。所以,此次活動我不規定幼兒一定要把機器人畫得惟妙惟肖,而是讓幼兒通過已經學過的各種幾何圖形進行組合、變化,大膽的設計創作出各種各樣機器人,體驗幾何形狀變化帶來的美感和美術活動的快樂。

  機器人是幼兒感興趣的玩具,在幼兒園和家里,小朋友都接觸過各種各樣的機器人,還有在圖畫書、動畫片、科普讀物、照片等影音圖像資料中都見過機器人,機器人神器威武的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愛。機器人有著奇特的造型和神奇的本領,能給幼兒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和激發他們強烈的創作愿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外,實際生產中機器人本身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離不開大膽創新,讓幼兒對機器人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萌發他們初步的創新思維,是本次活動的目的所在。

  二、說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各種圖形進行組合變化,設計各種各樣的機器人;

  2、了解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機器人,按自己的想象設計機器人,萌發初步的創新意識;

  3、提高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想象創作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習運用各種圖形進行組合變化,設計各種各樣的機器人。

  活動難點:大膽想象,設計和創作機器人。

  三、說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此次活動的主題,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多媒體課件法:

  此次活動中,我借助多媒體手段貫穿活動始終,目的在于讓幼兒形象地感知和欣賞機器人。通過“會說話”的機器人課件,向幼兒展示和介紹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幫助幼兒感知機器人的造型及其功能等。通過機器人的語言代替教師的語言,比教師直接的講述更為生動,富有趣味性,也更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

  2、觀察討論法:

  通過觀察,幼兒可以形成對機器人的整體印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幼兒把握機器人各種造型的特點。而在觀察后進行討論,則能讓幼兒加深對不同形狀組合、變化帶來的不同造型的機器人的印象。本次活動中,為了啟發幼兒運用不同形狀的圖形組合來設計機器人,我通過讓幼兒觀察多媒體課件、圖片、玩具等材料,說一說機器人可以用什么形狀的圖形來組合,機器人的身體、頭部、四肢等可以用什么圖形來表示,還可以用什么圖形來裝飾機器人的盔甲等等,讓幼兒感受變化的、不同圖形的組合能讓機器人看起來更神奇和威武,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

  幼兒創作結束后,將幼兒最終完成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讓幼兒挑選同伴中自己喜歡的作品(也可以選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肯定各自作品的特點及優點。通過欣賞評價,有利于達到分享交流的目的,讓幼兒學習他人的創作技巧,也有利于讓幼兒體驗創作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四、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在開展本次活動前,我讓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一同查找圖像、科普書籍、影像等資料,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機器人。同時,讓家長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廣泛應用的機器人,機器人幫助人類做了哪些事等等。此外,幼兒經常看到關于機器人的動畫片,玩過各種機器人的玩具,積累了很多關于機器人的感性經驗。

  2、物質材料準備:前期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幼兒帶來的機器人圖片;機器人的玩具;白紙、畫筆等等。

  五、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4個環節,可以概括為“欣賞觀察——想象討論——設計創作——欣賞評價”四個部分。

  (一)幼兒觀看、欣賞多媒體課件和機器人圖片——感知、觀察機器人造型及創作特點,了解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機器人。

  1、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幼兒介紹實際生活在廣泛應用的機器人。

  機器人: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機器人,歡迎來到神奇的機器人世界。現在,小朋友們跟著我進行一次科幻之旅吧!(課件內容:5個在不同領域工作的機器人分別圍繞名稱、功能等進行自我介紹)

  (作為活動開始部分,以“會說話”的機器人課件直接進入活動,是為了能夠在活動一開始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機器人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幼兒了解實際生活中的機器人,探索機器人的世界,能夠打開幼兒的眼界,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增強求知欲,同時也是在幼兒記憶中留下豐富的視覺的形象,豐富幼兒關于機器人的經驗,為后面幼兒大膽想象設計機器人做鋪墊。)

  2、幼兒分享、交流機器人圖片。

  機器人:我還聽說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幫我找了其他好多好多機器人朋友,真開心!請你向我和其他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機器人朋友吧。

  幼兒上前將帶來的圖片給教師,教師將其展示在全體幼兒前。幼兒講述自己帶來的機器人長什么樣,它是什么形狀組成的,他能用來做什么等等。教師抓住幼兒講述過程中的主要信息,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機器人的主要特征,分析機器人可以由哪些圖形組成。

  教師:可以用什么形狀的圖形來表示機器人的身體(頭部、四肢等)。

  教師:還可以用什么圖形來裝飾機器人的盔甲呢?

  (這一環節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感受變化的、不同圖形的組合能讓機器人看起來更神奇和威武,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二)“我是小小設計師”—— 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創意,分享同伴多樣化的設計。

  機器人:哇,小朋友為我介紹的好朋友都好厲害啊,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小朋友們是一名設計師,你們會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機器人呢?

  幼兒進行大膽的想象。一段時間后,教師請幼兒上前大膽交流自己的創意,給大家說一說,設計的機器人長什么樣,由什么形狀組成的,能夠為人類做那些事。

  (讓幼兒先進行足夠的時間的想象醞釀,不至于匆忙下筆創作。交流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原有經驗,聯想和遷移在各種資料中關于機器人的形象和用途,同時也是在交流中探索、發現基本的創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三)幼兒設計創作,教師個別指導——學習運用各種圖形進行組合變化,設計各種各樣的機器人。

  1、幼兒按照自己的想象畫出機器人;

  2、教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圖形組合創作,并注意變化;

  3、教師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創作。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既根據個別差異給予幼兒技法上的幫助和注重他們思維的發散,又給予幼兒充分的創造空間,將大部分時間留給幼兒進行自主創作,始終扮演幼兒創作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我注重讓幼兒在寬松、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的努力。)

  (四)幼兒相互欣賞評價——分享交流創作技巧,體驗創作的快樂。

  將每一個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前面,請幼兒欣賞并相互點評。也可以講述自己的作品。教師主要圍繞目標1引導幼兒有針對性的觀察和欣賞作品:

  教師:你喜歡哪一個機器人?為什么?

  教師:這幅作品主要用了什么形狀來設計機器人?

  (我指導幼兒進行相互欣賞,嘗試分析、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從而讓幼兒充分表達對美的體驗,以及提高他們審美能力,獲得美術活動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五)活動結束

  機器人小結:今天小朋友設計了好多種機器人,為機器人王國里添了好多新朋友。這些機器人身上的有不同的形狀,真漂亮。原來變化一下就有很多類型的機器人了。真感謝你們!

  (以機器人與幼兒對話結尾,達到活動首尾呼應的效果。通過點出形狀組合的變化,幫助幼兒掌握本次活動的重點。)

美術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教材分析:

  《點、線、面》是蘇少版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教材第4冊第10課內容。它是整套教材中以雙基一條線展開的編寫內容之一,相關雙基內容還有《七彩生活》、《圓圓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點彩游戲》、《原色和間色》、《黑、白、灰》、《近大遠小》、《退遠的色彩和變化的筆觸》等組成。《點、線、面》旨在使學生了解它是構成畫面的最基本元素,同時也是組成現實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造型的最基本條件。對于“點、線、面”的理解與表現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是生活的,也可以是非生活的。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對學習領域的劃分,本課應屬“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通過學習,應讓學生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并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創作,同時,學生可以了解藝術形式的美感以及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學生對生活用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

  學習此課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和動手創造能力。教學中的教師應該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特別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更應加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愿望。

  教學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或材料,表現一幅以“點、線、面”為基本元素的畫面。

  教學目標:

  了解點、線、面是構成畫面(圖案)最基本的要素等知識。

  通過多種途徑,使學生了解點、線、面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學會以點、線、面為基本元素表現畫面并合理搭配。

  感受現實生活中點、線、面的美。

  教學重點:

  學會用點、線、面表現畫面。(可具象,也可抽象)

  教學難點:

  畫面中點、線、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教學準備:

  鉛畫紙、水彩筆、彩色鉛筆、油畫棒、毛筆、顏料等。

  教師:教師找幾幅較為典型的“點、線、面”圖案作品。

  學生:看一遍書上的文字及圖片,最好多準備幾種不同類型的筆和畫紙。搜集生活中的圖片資料。

  說教法、學法

  教法: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第一學段“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階段要求:“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整體性教法:

  根據點、線、面展開教學過程。

  啟發性教法:

  利用多種手段、媒材,讓學生了解點、線、面,從而使學生理解點、線、面的組合原理。

  練習指導教法:

  通過幫助學生成功地完成課堂練習 ,達到學會知識或技能目標,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活動指導教法:

  要對學生獨立從事的操作或實踐活動進行組織和引導。

  學法:

  本課主要通過從學生收集生活中“點、線、面”的素材,到欣賞生活中的“點、線、面”圖片及繪畫中的“點、線、面”,從而明白“點、線、面”不僅是組成畫面的基本元素,也是日常生活及景觀不可缺少的基本設計要素。而后通過幾則小練習讓學生懂得“點、線、面”簡單的構成原理,并能應用于生活。

  說教學程序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本課的教學設計即從生活中來(教師、學生收集的各種生活照片)→在課堂中作進一步探討(什么是“點、線、面”及其相對性,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再回歸于生活(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點、線、面”畫面)。這樣從整體把握的環節設計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 用自己理解的“點、線、面”舉例,尋找生活中、照片里的“點、線、面”。

  (設計意圖:這是對“點、線、面”最初的感性認識。)

  二、 通過小練習,了解“點、線、面”的相對性。

  1、用各自帶的工具畫“點”。

  問 題:你畫的點像什么?

  點能變成線嗎?

  點能變成面嗎?

  想象一下,一直不停地畫點,畫面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2、用各自帶的工具畫出不同的“線”。(線條越多越好)

  問題:你能畫出多少種不同的線條?

  線能變成點嗎?

  線能變成面嗎?

  想象一下,連續整齊的畫線,畫面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3、換一種工具畫“面”。

  問題:“面”是什么?

  用什么工具最能表現你理解的“面”?

  4、“點”、“線”、“面”簡單組合成一幅畫。

  用自己喜歡的工具,快速地把“點”、“線”、“面”組合成一幅簡單的畫,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啟發學生畫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植物或風景。

  (設計意圖:通過此練習,學生對“點、線、面”的認識會有所提高)

  三、 通過學習、練習,學生再次欣賞“點、線、面”,喚起知識的重構。

  (可以利用學生準備的圖片資料和教師準備的圖片以及畫家的畫)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初步領悟點、線、面的相對性)

  如:一篇文章中的“點、線、面”是什么?(我們可以把單個的字看成是“點”,一行字看成是“線”,整個的段落看成是“面”)

  如:“少數民族衣服”上裝飾的貝殼,單一的看是“點”,連起來看是“線”。

  如:珠繡包上的珠子是“點”,退遠看形成了“面”。

  如:整片草坪是“面”的感覺,仔細看它是由一棵棵小草(即“點”)組成。

  讓學生感受點、線、面的合理搭配及構成的美。

  (畫家的畫以及教師的示范畫引導)

  問題:你感覺哪一幅畫中的“點、線、面”搭配最巧妙,布局最合理?

  (設計意圖:這是對“點、線、面”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

  四、 學生通過以上的小練習再創作:用“點、線、面”組合的原理,對我們周圍的環境或生活用品進行設計。

  作業形式:·在原來作品上進行聯想,派生新的作品。

  重新設計新的“點、線、面”作品。

  作業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點、線、面”作品的抽象或具像在作業時教師只是略講,學生討論時發現此問題可用圖例講述清楚)

  (設計意圖:知識的鞏固階段,并與生活聯系,學以致用)

  五、 巡回指導

  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點、線、面”作品啟發學生。

  作業以組的形式進行交流,使學生創作能力相互得以提高。

  全面觀察學生作業。對個別學生進行構思啟發引導。

  提供學生參考的書籍或圖片,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創作能力。

  (設計意圖:師生的交流階段,有助于學生創作設計的提高)

  六、 小結、拓展

  可以用“點、線、面”,為學校設計庭院。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課后作有意義的拓展)

  板書設計

  點、線、面

  搭配巧妙 畫家的畫(圖片)

  布局合理 學生資料(圖片)

  富有美感 生活實例(圖片)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是聯系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對教材的正確理解有助于更好的開展實際教學。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美版高中美術繪畫第6課。本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水彩畫的特點、水彩畫與中國畫的聯系和區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水彩的表現技法,并表現出一幅水色交融的水彩畫作品,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欣賞能力。

  二、說學情

  合理的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課面對的是高中的學生,他們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同時高中生之前已經接觸了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為本節課學習水彩畫這種繪畫形式奠定了基礎。因此我會用展示水彩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賞析不同類型的水彩作品,感受水彩這一繪畫形式的魅力。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于學生實際情況的掌握,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我將設計如下:

  知識與技能:了解水彩畫的特點,并能通過對比發現水彩畫與傳統繪畫的聯系和區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欣賞和討論掌握水彩的表現技法,并表現出一幅水色交融的水彩畫作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水彩畫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欣賞能力,并能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事物和美的現象。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我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了解水彩畫的特點,并能掌握水彩畫的基礎知識。

  難點:學生能把握水彩畫的表現技法,并準確的表現出一幅透明輕快的水彩作品。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踐行新課標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我將采用多媒體輔助法、小組討論法和示范教學法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彩筆、水彩紙、水彩顏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教學過程,也是說課的核心環節。針對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談話互動,導入新課

  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水彩作品,讓學生感受水彩的魅力。并提問:同學們了解水彩畫嗎?學生回答:水彩畫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7世紀英國水彩畫興起,到了18世紀后半葉已經盛譽世界。教師補充:在18世紀,由于英國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濕潤的氣候條件以及對風景繪畫的熱衷,使水彩畫真正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種。所以,英國被稱為“水彩畫的故鄉”。隨著背景的介紹,引出課題《水彩畫》。

  通過多媒體出示圖片和談話互動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們的探索欲望。

  環節二:觀看作品,感受魅力

  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在本環節我將借助多媒體出示素描作品向學生提問:

  1.在多媒體上出示不同題材的水彩作品,并提問:水彩畫可以表現的哪些題材呢?

  學生回答:水彩靜物、水彩風景和水彩人物等。

  2.引導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水彩作品,提問:水彩畫的表現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學生觀察后得出答案:水彩畫主要有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表現方法。

  教師補充:除此之外,留白、洗滌、水分的控制和用筆都是需要畫水彩畫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3.出示劉文甫的水彩作品《葡萄》和徐渭國畫作品《墨葡萄》等一系列水彩畫和中國畫,讓學生對比分析,積極討論:水彩畫和中國傳統繪畫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得出:水彩畫與中國傳統畫都是以水為媒介和顏料繪制在紙本上的圖畫,在繪畫工具、材料和表現技巧上,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水彩畫起源歐洲,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展起來的。中國畫屬于東方美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紙不同,水彩畫是水彩紙,中國畫是宣紙或帛絹。

  教師補充:風格和造型語言也不同,中國畫的傳統造型語言是勾勒點染,線條是獨立的繪畫構成要素,造型不以光影為表現體積的手段。水彩畫是遵循光影造型的,而且色彩也注重寫實性。

  4.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水彩作品,提出問題:水彩畫的特點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水彩畫畫面效果透明輕快、流暢滋潤、水色交融。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趁水未干時,畫出迷蒙縹緲的感覺,也可以在水色干透后層層疊加,畫出豐富厚重的感覺。

  通過這樣環環相扣的問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水彩畫的魅力。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播放視頻,講解技法

  為了凸顯美術課堂的直觀性,我將在多媒體上播放,水彩靜物寫生的視頻和水彩風景寫生的視頻。隨后,根據提前擺放好的靜物,示范水彩靜物基本技法及步驟,演示如何用筆和加水。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明確靜物寫生和風景寫生的作畫步驟及基本技法。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繪畫的方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之間發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確如何呈現出一幅水彩作品,為接下來的實踐環節打基礎。

  環節四:學生實踐,作品展評

  1.布置活動練習:選取其中一種題材,運用水彩的基本技法表現出一幅的水色交融的水彩作品。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注意干濕畫法的運用,要畫出水彩透明輕快的感覺。

  2.組織水彩畫展覽會,鼓勵學生展示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可從用筆、造型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

  活動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美的現象。

  2.課后搜集更多水彩大師的作品,下節課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分享。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獲,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最后的搜集資料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以課堂為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不斷提高美術素養。

  八、說板書設計

  為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了,重難點突出:

美術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二年級美術上冊第9課《蜻蜓飛飛》。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法教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幾大板塊展開我的說課:

  【教材分析】

  《蜻蜓飛飛》是一節繪畫課,屬于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領域。本課以學生熟悉的蜻蜓為繪畫內容,旨在引導學生發現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樣的工具表現蜻蜓的美。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處于美術學習的第二學段,他們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對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滿好奇,對物象的觀察與表現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這對于上好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學情基礎。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觀察蜻蜓,感受蜻蜓對稱的美。

  技能目標:抓住特點,用各種繪畫工具表現蜻蜓。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教學重點是觀察蜻蜓,感知蜻蜓的美,難點即是用多種工具材料抓住特征表現蜻蜓的`美。

  【學法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在學法上重點突出觀察法、體驗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蜻蜓,發現蜻蜓的美;在教法上著重體現引導發現法、情感激勵法,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參與體驗中發現美、表現美。

  基于以上定位,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一、出示謎語,激趣導入;二、觀察發現,感受蜻蜓之美;三、賞析作品,啟發構思,激勵創作;四、展示評價,鑒賞學習,體驗成功;五、課堂小結,以美育人,拓展延伸。下面具體展開我的流程設計:

  【一、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好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結合本課教學內容,針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采用謎語激趣法導入新課。在課的開始,我將用激趣的語言出示一則有關蜻蜓的謎語:“小飛機,紗翅膀,斗大眼睛照前方,飛來飛去滅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最棒。”學生很快就會猜出是蜻蜓,學習的興奮點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接著讓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有關蜻蜓的知識,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導出課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蜻蜓的世界,發現蜻蜓的美,共同來學習第9課蜻蜓飛飛。(板書課題---蜻蜓飛飛)

  【二、觀察發現,感受蜻蜓之美】

  美術是視覺藝術。在本環節一開始,我將用課件配以優美的音樂,瀏覽播放一組蜻蜓的圖片,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蜻蜓有哪幾部分組成?蜻蜓美在哪里?”,認真觀察圖片,注重對學生視覺的沖擊,初步感受蜻蜓的美,為下一步分析蜻蜓之美奠定基礎。

  觀察圖片過后,緊接著學生帶著觀察的積極體驗,轉入兩個問題的分析交流上:

  (1)蜻蜓有哪幾部分組成?通過幾個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梳理學生的答案,并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蜻蜓的大體形態,目的是給學生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后通過點擊課件中蜻蜓結構圖,以直觀的形象分析進一步明確學生剛才的答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知。本環節的設計學生由最初的感知,到教師的板畫演示,再到課件的點擊認識,層層鋪墊,完成了對蜻蜓的認知過程。

  (2)第二個問題的分析“你認為蜻蜓美在哪里?”這是本課的重點。在環節設計上,我首先出示一組不同美感的蜻蜓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會直觀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紋理美,接下來介入蜻蜓之美的第三個重點即“對稱美”,我利用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蜻蜓左右對稱的特點,學生通過觀察會直觀地感受到蜻蜓的對稱美。由蜻蜓的美發散思維想到蝴蝶、蜜蜂、飛機等其他對稱的形象,注重知識的類比遷移,通過這一過程,完成對蜻蜓之美的認知。

  【三、賞析作品,啟發構思,激勵創作】

  首先我會激趣提問“這么美的蜻蜓,你該怎樣表現它們呢?”學生帶著問題思考,交流各自的構思,在此基礎上,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以積極的肯定。然后讓學生欣賞課本中的范作,在小組內分析作品的表現內容、表現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的特點,帶著這種分析的感受進一步欣賞課件中提供的范作,重點突出作品中蜻蜓的動態、用色、構圖、材料方面的特點,為學生的創作打開思路,提供借鑒。最后學生帶著這種積極的體驗轉入作品的創作,配以優美的音樂,課件瀏覽播放蜻蜓的圖片,給學生以美的感染。教師巡回輔導,尊重學生的構思,充分起到引導的作用。

  【四、展示評價,鑒賞學習,體驗成功】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創作,作品會大體成型。這時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評作品,在此基礎上每組推薦三幅作品參與集體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評、互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施以激勵性評價策略,充分保護學生的創作個性,w ww.x Xjxs J 對于學生需要改進之處用委婉的語言指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又明確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真正起到評價促進步的作用。

  【五、課堂小結,以美育人,拓展延伸】

  學生通過以上環節發現蜻蜓之美、表現蜻蜓之美,到最后的評價美,蜻蜓的美已經深入學生心中。這時我利用課件展示捕捉蜻蜓的畫面,以美育人,激發學生保護蜻蜓、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肯定學生這節課的表現之后,展示用其他不同藝術形式、不同材料,比如剪紙、泥工、籽粒拼貼等表現蜻蜓的作品,進一步拓寬作品的表現形式,激勵學生再創造。一節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生體驗各種工具材料的造型體驗遠沒有結束,通過這樣的拓展就會調動起學生進一步再創作的積極性。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中教師用激勵的語言結束本課的課堂教學:“我相信只要同學們勇于放飛自己的想象,大膽地去嘗試、去表現,也一定能創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總之,本課的流程設計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從學生的發現、分析再至表現、評價,體現了“學為主體、視為引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愉悅的審美體驗中完成整節課的學習過程。

  【說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設計既能反映一堂課的線索,又是一節課知識點的縮影,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條目式的板書設計:課題、抓住關鍵詞“色彩美、紋理美、對稱美”羅列板書,既歸納了蜻蜓的美,又為學生作業的創作及評價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依據。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美術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編輯指導思想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認識色彩是人們生活的需要,是人們掌握美術文化的一部分。認識三原色中的黃色和藍色,引導學生分別欣賞以黃色、藍色為主的圖片,從而體驗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通過欣賞,感受黃色帶給人們的明亮、溫馨的感覺,感受藍色帶給人們的涼爽、清靜的感覺,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本課教材的意圖是通過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認識、感受黃色和藍色特有的魅力,幫助學生學會感知色彩現象,并從中體驗到黃色的畫和藍色的畫不同的美感,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占用了兩個版面,共展示了6幅以黃色為主的繪畫和6幅以藍色為主的畫面。它們都是分別以黃色和藍色為底色的。有的主體也是用黃色和藍色來表現的,但是主體和背景有比較明顯的深淺對比關系,有的畫面主體采用的是和底色對比明顯的其他顏色。作品的這些特征,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欣賞、體驗、感受,還可以把表現不同的兩幅作品,放到一起對比,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發現它們的不同,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繪畫創作時借鑒其表現方法。書中選用的都是繪畫作品,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補充欣賞一些攝影作品,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體會色彩的魅力,感受黃色、藍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美感,使學生逐漸豐富對色彩的感覺。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二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相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在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體驗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以及以黃色、藍色為主的美術作品的展示,使學生感受和認識這兩種顏色,增強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它們。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體驗黃色和藍色的畫情感中,提高對色彩美的認識,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受黃色與藍色,并解讀黃色與藍色以及在畫面上的應用。

  教學難點:注意畫面主體和背景的色彩對比關系以及同類色之間的深淺對比。

  二、說學情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對色彩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的感受力、語言表達力較弱,對這一點,我采用多媒體教學來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激活學生的內在潛力,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突破已知的形象轉化成經過大腦加工內化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及繪畫語言符號再重新表現出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通過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在本課中,我主要采用了啟發式引導為主,以問題的呈現,結合運用多媒體、范畫等直觀教具,不段采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感受色彩。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參與”氛圍,讓他們多動手進行大膽實踐,養成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磨練頑強的意志力和創造力。

  通過師生雙邊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探究學生內在的潛能,激活想象思維能力,迸發出學習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創設課堂的這種氛圍,讓學生的眼、腦、手得到協調的發展,思維意識達到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轉化,促進創造才能的盡情發揮和智力的發展。

  在學法上,主要讓學生多次觀察思考,為學生創設情鏡,使他們在觀察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想象空間。在教學中,采用課堂討論,探究學習等形式,通過比較、分析、實踐讓學生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以便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范畫、多媒體教學課件、彩筆、紙張、鉛筆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語言組織教學

  第二環節:激趣導入

  講故事《一對好朋友》,激發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

  第三環節:欣賞圖片,認識色彩

  展示圖片:圖片1向日葵花園;圖片2麥田;圖片3:秋天的森林

  出示色相卡:檸檬黃、中黃、橙黃、土黃......

  圖片4:湖邊美景

  出示色相卡:普藍、群青、鈷藍、湖藍......

  通過欣賞自然中的美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引入本課內容

  第四環節:作品分析

  1、品位黃色

  欣賞分析梵高的 《向日葵》、《阿爾的房間》、《收割中的田園風景》,體會黃色帶給人們的感受。

  2、感悟藍色

  欣賞對比分析梵高的《星月夜》,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感悟藍色帶給人們的美。

  通過欣賞繪畫大師的作品,啟發學生探索感悟色彩的美。

  3、認識三原色、三間色

  出示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

  三間色: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

  通過引入黃色與藍色的間色綠色,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色彩。

  第四環節:學生實踐

  學生根據自己的繪畫實際情況選擇其一

  A、將黑白的線描畫,變成漂亮的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B、揮動你手中的彩筆,自己創作一張藍色調或者黃色調的畫。

  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善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用自己的聰明的智慧與靈巧的雙手去感受、創造美好的生活。]

  第五環節:評價拓展

  教師評價:在學生作畫時評價展示,啟發學生的創作。

  課后拓展采用“連一連”的游戲,來展示畫中的黃顏色:朱磦、藤黃;藍顏色:三青、花青。

美術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教材解析:

  本課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第十七冊,第12頁,第4課——《漫畫》。教材的目的是通過欣賞漫畫作品,學習漫畫的構思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的敏捷。培養學生用敏銳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的現象,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引導學生以校園生活、社會現象為題,用漫畫的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漫畫對于開發學生的智力、陶冶性情、培養審美情趣等,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聯想能力以及表現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打破學生對漫畫創作的神秘感。漫畫創作就是通過夸張、對比、誤會、比喻等一些常用方法將事情表現出來,或諷刺或幽默,給人們講述一個道理或帶來樂趣。

  難點:有些想法可能學生不一定能夠表現出來,可適當的補充一些文字對話,但是不能因為漫畫的線條比較簡單而漫不經心,潦草從事,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漫畫。

  教學目標與內容:

  ①欣賞漫畫作品的構思特點、表現方式和藝術效果。了解漫畫的一些基本常識和漫畫創作的常用手法。②試著畫一幅或一組漫畫。③認識漫畫具有特有的諷刺丑惡,弘揚正氣的社會功能還具有其獨創性,畫漫畫就應該有獨創性在里面,要別出心裁。

  【說學情】

  一提到漫畫,很多的學生就會聯想到日式連環漫畫卡通片的形象。但是這只是漫畫的一種,不能讓學生的思維陷入到這種漫畫的局限之中。可以給他們看更多的漫畫來開拓他們的視野。

  【說教法】

  為了讓這一節的美術課更容易讓學生學習,我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

  一、引導學生觀看。①看課本,學習課本上關于漫畫的基本知識。

  ②看課件,講解漫畫的創作。

  ③看漫畫圖片,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思考。講給學生幾個笑話。

  笑話一:腦子 我聯系到一個屠夫,想要一個羊腦子在神經解剖學課上用。我跟他約好了,改天過來拿,但是,那天我到了他的店里,店門關著,上面貼了一張字條:“老師,你的腦子在隔壁理發店。”

  笑話二:貓的感受 我養了一只乖巧的貓。一天我突發奇想,把它按在桌子上強迫它陪我一起看電視。

  不久,我又買來一只小倉鼠,兩只動物越來越熟,常在一起玩,倉鼠的膽子很大,竟然跑到貓的食盆里吃東西。貓這回生氣了,一下子把倉鼠叼到電視前,并用兩只前爪用力按住倉鼠,要倉鼠看電視。

  同學們進行討論,思考解決如何把笑話變成為漫畫。

  三 引導學生繪畫。①給同桌畫一張肖像畫。

  ②分小組把笑話改為漫畫進行創作。

  【說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學生:課本,起稿用的鉛筆、橡皮和黑色的水筆。

  教師:相關的PPT課件,漫畫圖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話。

  2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2分鐘)

  ⑴ 拿出幾張不同種類的漫畫讓學生看,吸引他們的興趣。

  ⑵ 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畫嗎?”

  ⑶ 導出新課,板書課題——《漫畫》

  3 展示課件 學習新課(10分鐘)

  師生共同觀看課件,學習漫畫的特點,類別,和創作。

  4小組活動 繪畫訓練

  ①給同桌畫一張肖像畫。要求夸張和簡約。(10分鐘)

  ②講笑話并把笑話改為漫畫進行創作。分成小組進行集體創作,比一比看哪一組的設計更夸張和別出心裁。(20分鐘)

  5小結展示

  把學生的肖像漫畫和小組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讓學生評選最好的作品和創意。(3分鐘)

美術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很榮幸與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體做法。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讓美麗色彩幫忙》。下面我將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和說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讓美麗色彩幫忙》是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第7課中的內容,是關于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并且貫穿著以后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通過讓學生學會置前景色、背景色掌握封閉圖形彩色處理方法,重點是掌握畫圖的“涂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應用。《讓美麗色彩幫忙》的內涵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基于網絡環境下,整合了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堂內涵十分豐富的信息技術課。

  二、說教法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因此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特點,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遷移法,并借用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三、說學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學習方式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四、說過程

  (一)設計理念

  1、學科整合。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畫圖操作技能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操作的原則。

  3、改變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通過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多種學習方式獲取信息,掌握方法,提高技能。

  5、分層教學。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學習“鉛筆” “多邊形” “用顏色填充” “噴槍”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SHIFT”鍵在繪圖中的作用。

  2、能熟練使用“用顏色填充”、“噴槍”工具給作品填充顏色;嘗試對整個畫面進行布局,合理安排作品中的多個對象;合理使用各種顏色美化自己的作品。

  3、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就感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使用顏色表現自己的作品,嘗試對整個畫面進行布局,合理安排作品中的多個對象。

  難點:學會“多邊形”工具的使用,學會使用顏色表現自己的作品。

  (四)說流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教學設計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

  首先創設一個童話故事情境及背景:(課件演示多幅冬天美麗景色的圖片)冬天下雪過后,有美麗的天空、白色的大地和許多小朋友在堆雪人。可是小朋友玩的時候,不講衛生,到處扔垃圾,把潔白的世界污染了。同學們,我們能讓美麗的畫面變臟嗎?那我們怎么辦?讓我們拿起電子畫筆在這片白色的大地上畫上一幅美麗的圖畫吧。請同學們打開“畫圖”軟件。

  設計意圖:創設美好的童話故事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2.興趣驅動,自主學習。

  要畫好一幅美麗的圖畫,應對這一幅畫進行布局:什么地方畫藍天,什么地方畫雪地,什么地方畫雪人等,我們都要進行規劃。

  (1)首先確定藍天、雪地的區域,點擊“鉛筆”工具把繪圖區用一條曲線分成兩部分,對整個畫面進行布局(注意曲線畫到兩邊的邊沿);然后利用“橢圓”工具繪制一個圓形、一個橢圓,分別表示雪人的頭和身體,在繪制頭的過程中要按“SHIFT”鍵,再按住鼠標左鍵拖動畫出圓形;利用“多邊形”工具繪制雪人的帽子,這里是一個難點,教學時要強調折返時要鼠標單擊一次;檫除多余的線條,最后保存,完成草圖。

  (2)用“刷子”工具給雪人繪制五官;其次“用顏色填充”工具給雪人、藍天、大地填充顏色;最后繪制雪花,并保存文件。

  3.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冬天是很美的,運用已學知識,發揮想象,幫助那些小朋友找回美麗的冬天。學生自創圖畫,使用自己想用的涂色方法,涂上自己最想涂的顏色,畫出最美的圖畫。

  設計意圖:在鞏固新授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個性發展,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空間里,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獨特的作品。

  4.作品展示,完成建構。

  一堂好課,最后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很重要。在此環節,我這樣設計的:老師發現同學們設計的冬天都很美(教師先巡視發現優秀作品),下面展示同學作品,請同學相互學習、共同分享;用控制軟件進行操作。在展示時請同學作出簡單評價或談一談畫的收獲。總結:“正如同學們所說,不同的色彩能夠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也能傳遞不同的信息,同學們請回了美麗的冬天,謝謝大家!”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評價,各抒己見。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進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表現自我的舞臺。教師、同學們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喜悅感。

  5.發揮創造,課外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打開自己的郵箱。老師已經給你們發了三道畫圖題,根據自己實際選擇一題操作,而后發給老師。老師批改評價之后,再發給你們。

【【精華】美術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12-16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錦六篇11-20

【精華】美術教案模板10篇02-12

小學美術優秀說課稿01-20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大班美術《太陽》說課稿12-25

小學美術說課稿《黑與白》12-20

小班美術活動說課稿11-03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5篇11-29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八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