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第九交響曲》片段、《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了解貝多芬的音樂并喜愛貝多芬的音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教師介紹以及引導學生聆聽及淺析,以《第九交響曲》片段、《悲愴》奏鳴曲片段來了解貝多芬的音樂創作。
2.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及創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發學生對于貝多芬的喜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以及《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有初步的體驗
2.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
3.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及貝多芬對音樂發展作出的貢獻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及貝多芬對音樂發展作出的貢獻。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
四、教法
啟發開放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講解式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導入目標:讓學生產生對于貝多芬作品的學習興趣。
導入方式:音樂導入
導入內容:范唱《歡樂頌》合唱主題。引出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
導入策略:通過范唱,以及對《歡樂頌》詞曲作者的介紹,引出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并簡要介紹該曲的曲作者貝多芬。
(2)精講:
精講目標:
使學生初步了解交響樂的相關知識內容,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有初步的體驗,
精講內容:
1、 介紹交響樂的相關知識及交響樂團的隊形和編制
2、 第九交響樂的基本曲式結構。播放電影《復制貝多芬》交響樂公演片段,重點讓學生賞析:①前兩個樂章的感情基調,②主題的出現意義及發展,③第三樂章的柔版男女聲部旋律的交替運動,④第四樂章最后的高潮,⑤光明動機和黑暗動機的數次交織和碰撞。
3、 從第九交響曲中探究貝多芬音樂的革命性和斗爭性
4、 結合視頻最終的觀眾特寫鏡頭及相關歷史時期的介紹,提煉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
精講方式:體驗法、提問法與講解法相結合
精講策略:
1、先介紹交響樂和《第九交響曲》的大致結構特征(幾個樂章組成,交響樂團的演出形式和編制示意圖)。
2、播放電影《復制貝多芬》片段,教師在幾處關鍵點進行講解,帶領學生淺析各樂章的主要動機,調性色彩和主題的出現、柔版旋律男女聲部的旋律交替運動的意義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從第三樂章之后強調光明和黑暗兩動機的碰撞。讓學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個樂章中所想要表達出的斗爭性和革命性。
3、探究這部交響樂的時代意義。對于貝多芬這個作曲家有一個新的更加具體的認識。
(3)略講:奏鳴曲
講解目標:讓學生們感受奏鳴曲,進一步體會貝多芬奏鳴曲的結構并且能夠哼唱《悲愴》奏鳴曲的主題。
講解方式:體驗式教學法 啟發開放式教學法
講解內容:首先介紹《悲愴》奏鳴曲的大致結構形式和各樂章調性,通過播放軟件分解過的音塊圖像。講解貝多芬《悲愴》
奏鳴曲的第三樂章,讓學生體驗奏鳴曲風格,主題的兩次出現有何區別。并找同學嘗試哼唱第三樂章的主題部分。
六、課堂小結與課后作業
今天我們了解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有關內容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以及這部作品和貝多芬這個音樂巨匠做出的劃時代的貢獻,毫無疑問,他的作品都是偉大的,經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樣的音樂作品才是經典的音樂作品呢?給出優秀的音樂作品的定義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華。布置作業:
作業1:欣賞《熱情》奏鳴曲,背唱《熱情》奏鳴曲的主題。 作業2:搜集貝多芬的名人軼事一兩件,充分了解貝多芬的性格特點。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大綱 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2、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3、說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4、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5、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
二、說教法與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盡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后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
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
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四、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二、說課程標準
本節課的課程標準為: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學習并逐步掌握樂器的基本技能,指導學生參與各種演奏形式實踐,并能進行互動式的排練。
三、說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積極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我們要在教學中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實踐性。
2、在音樂欣賞和樂器練習中,讓學生自我體驗,相互學習,互相討論,
來達到提高學生實際演奏水平和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目的。
四、說教材
本節課屬于自編教材〈〈演奏〉〉中的一節起始課,包括三方面內容:初步認識揚琴;介紹揚琴起源發展及音色;學生掌握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這堂課,有利于〈〈演奏〉〉這一模塊的更好開展。
五、說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實踐和欣賞中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增強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于身邊的事物,創設情景。
3、知識技能目標:學習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六、說教學重點難點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說教學方法
教法:導學法 激勵法
學法:體驗法 探究法
八、說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演奏揚琴曲〈〈龍船〉〉
學生活動: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聲音的節奏型來練習擊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皿當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裝水的酒瓶),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采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九、說教學構思
1、通過欣賞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2、通過各種方式練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掌握揚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說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揚琴一臺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組
十一、說教學過程
1、導課:這一環節我運用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法。
a、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女子十二樂坊演奏的樂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樂器的話題,再進一步明確本節課要走近揚琴,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b、回答問題:
這是一個什么組合? (女子十二樂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樂器? ( 古箏. 二胡.笛子. 揚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樂的魅力)
(師):這一段精彩的演奏,讓我們仿佛置身于夢幻般的仙境,這就是民族樂器帶給我們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認識其中的一種樂器——揚琴
( 板書課題) 叮咚世界——揚琴
2、分節教學:
在這一教學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采用聽,想練結合的程序來體會.
a、多媒體展示:揚琴的起源、發展、結構、音色特點。
b、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1)借助多媒體把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來,學生自主學習,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課桌當成揚琴進行練習,通過觀察發現在模仿過程中,學生會出現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確,夾臂等常見的毛病。
(2)借助實物揚琴示范,詳細介紹正確的持竹方法:將琴竹的四分之一處放在自然彎曲的食指的第一關節上,大拇指自然彎曲,用指肚偏上一點壓力在琴竹上,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
揚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兩手輪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鍵敲擊琴弦發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彈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夾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導。(敲揚琴就像拿菜刀剁豬肉,全靠手腕上下揮動)
(3)啟發學生聯想生活中的聲音, 創建節奏型,鞏固揚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練習)
馬蹄聲 | XXX XXX |
噠噠噠 噠噠噠
鐘表聲 | XX XX |
滴噠 滴噠
知了聲 | X.X X.X |
知了 知了
鳥叫聲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師講述故事,學生按不同場景,擊出不同節奏型。
一名軍官騎著馬從遠方奔馳過來| XXX XXX |,他看了看懷表,
心情很激動| XX XX |,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親人,他已經忘記了炎熱,哪怕知了在不厭其煩的鳴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門前那棵大榕樹上的小鳥在嘻鬧 | XXXX XXXX ︳似乎在歡迎他的歸來。
3、達標測評:
a、學生分為八組,每組一套碗(瓶),探討不同大小的碗(瓶)通過敲擊發出不同音高,給樂器按音高排序。
b、學生創編簡單旋律,或采用老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合作練習。
〈〈閃爍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兩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教具: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歷史背景及藝術價值,提高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精品的審美,評價能力。
2.通過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對比欣賞,研究詩樂《春江花月夜》在藝術表現上的異同之處。
3.通過《春江花月夜》詩樂欣賞,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重點難點:詩樂《春江花月夜》藝術性比較
一、課前預習及導課。
1、教師:
今天我們繼續中國音樂文化欣賞之旅,利用網絡欣賞中國音樂文化精品——著名的詩、樂作品《春江花月夜》,課前我看到許多同學按要求積極的進行了初步欣賞實踐,非常好!現在能不能請同學說說古往今來人們對這兩部作品有哪些較高的評價之詞?(聞一多先生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下面老師為同學們演奏這首樂曲其中的旋律,請問我演奏的是曲中的是那一段?(江樓鐘鼓、主題)(教師演奏《春江花月夜》主題旋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代表著人生歷程中的五個重要良辰美景,可以想象詩樂作品取名春江花月夜是多么富有詩意。這兩部作品之所以流傳百世,就在于作品表現出的意境是那么的幽美深邃,那么這兩部作品之間有沒有聯系?他們在藝術表現上有什么異同之處?對他們做一個比較如何?
二、授新課
1、*初步欣賞《春江花月夜》《夕陽簫鼓》相關音響作品(全曲欣賞、片斷欣賞),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題旋律。初步了解十個片斷。
*《春江花月夜》唐詩參考資料預讀,解決生字難字。
*《春江花月夜》樂譜對照音樂初步欣賞。
*中國民族音樂“魚咬尾”、“換頭合尾”的含義?
藝術實踐任務:
全班同學分成5個小組,建議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藝術實踐,也可另定藝術形式。上課時由課代表主持,進行15分鐘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組表演時可合在一起)。
文學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詩朗誦或吟唱(3分鐘以內)。
音樂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歌詞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鐘以內)。
書畫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陽簫鼓》書畫作品3副(上課時帶來)以上,上課時請一位同學即時書寫“春江花月夜”五個大字(3分鐘以內)。
舞蹈家小組:
完成創編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鐘以內)。
歷史學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靜態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組造型,可用道具(3分鐘以內)。活動策劃家小組: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創意(3分鐘以內)。
教師:(音樂起)同學們,對于詩樂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賞比較到此暫告一段落,從大家展開的熱烈探討中,可見同學們對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賞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作品創意、藝術實踐交流板塊,請各組同學做好準備。歡迎**同學上臺主持。
*各組同學交流《春江花月夜》相關藝術實踐、創作交流。
*老師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樂圖畫與同學交流。
*最后師生全體在《春江花月夜》音樂聲中
齊聲朗誦唐張若虛詩《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齊唱主旋律。
學習小結:課堂師生學習小結,課余音樂學習安排。
教師: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同學們藝術實踐表演的成功。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是在積極主動、互相協作、實踐創新、交流的氛圍中進行的,大家從兩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詩含樂韻,樂融詩情的音樂文化特點。也更加認識到中國音樂特有的韻律美,濃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及中國音樂的博大精深,老師今天也受益菲淺。對于《春江花月夜》,對于中國音樂,值得欣賞學習研究的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課余的音樂學習總結能夠更加成功。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音樂中第二節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樂課本》中,馬思聰的《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引導學生對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為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思鄉曲》,學習了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思鄉曲》,使學生從情感上愿意聆聽,并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3)德育目標:通過音樂作品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能正確地感受、體驗、理解鑒賞音樂,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確立依據:
(1)以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以教參為指導。
(2)注意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發展學生智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3)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音樂,落實德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A、重點:通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音樂情感上的變化。
B、難點: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審美評價。
確立依據:《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獨奏曲,通過一把琵琶把戰爭的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形象。從列營、吹打到得勝回營每一情節都極具寫實性。音樂藝術主要是通過聆聽來獲得感官上的欣賞,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變化。此曲為標題性音樂,易于被學生理解和參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了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于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更好 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教材的加工重組及補充拓展:
A。重點難點的調整:
重點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內容以外,又增加了一點學生更深層次了解曲作者愛國之情、思鄉之切
的可貴的思想品質,這也正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培養的青年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優良品質,正符合我校德育實驗四情之一的愛國情教育。
B。補充、拓展教材:
《思鄉曲》的創作素材取材于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甚至樂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采用《城墻上跑馬》的旋律作主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首歌作為提高學生視唱能力的一個手段,即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識。
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查找作曲家的相關資料,在教師引導下采用記者答辯會的形式來介紹曲作者的生平,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有所了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于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參與__體驗的教學模式。程序是: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征,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征,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征,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理論分析: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活動的過程是情感、認知和行為協調的過程,是學生身心協調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音樂欣賞法;
(2)演示法;
(3)練習法。
教學流程;
(1)導入:教師拿一把小提琴。設置的問題是誰愿意上來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持琴、演奏? (激發興趣,喚起參與愿望)
(2)放一段音樂。問題是聽了這段音樂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區不同,力度不同,聽后會有何 感受?學生反饋。
(4)教師運用力度對比演唱此旋律會產生什么樣 的聯想。師聲互動。
(5)點出課題《思鄉曲》以上部分給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愿望的機會。
(6)簡介作品:
1)樂曲以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為基本素材 ,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風格。
2)此曲采用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寫成。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我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變奏手法。可謂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成功嘗試。
(7)學習小提琴。由學生結合實際介紹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點。教師歸納補充。
(8)學唱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知識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9)介紹曲作者;先由一位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向學生介紹,然后采用答記者問的形式來介紹馬思聰,教師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0)完整欣賞《思鄉曲》通過聆聽,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學生用手勢(食指)表示第一變奏,用兩個手指表示第二變奏, 用三個手指表示第三變奏,學生專著的聽,并做出相應的反映,最終通過對比學生明確樂曲的曲式。
五、說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手段將采用課件和錄像。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 空間、 宏觀 、微觀的限制,視聽結合,形象直觀,如實地傳輸、保存和再現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輸速度,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使音樂教育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7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3年級5冊第二課《草原上》。對于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大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于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的熱愛和贊美的情感。
2、教學目標
在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根據課程標準中:“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結合教材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用稍快、甜美的情緒唱好歌曲《草原上》,
2)欣賞《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內蒙古風土人情 。3)即興編舞,表現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3、教學重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進度、能力、心理發展水平以及學生的特點,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聲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學難點是:一字四拍處的拖音。
第二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采用教唱法,以唱為本,將情貫穿始終;運用閉目聽賞法,讓學生感受音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在課內運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采用了舞蹈律動法、主題唱奏法、模仿表現法、綜合活動法、自主活動法,以激發學生內心的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
第三方面說教學程序: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五大環節:(1)課前音樂律動、組織教學;(2)創設氛圍,激趣導入;(3)學習歌曲,適度表現;
(4)藝術加工,培養自信;(5)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一)課前音樂律動,課前組織
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我采用讓學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樂伴奏下,律動進教室,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先入為主地讓學生對《草原上》旋律音樂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創設氛圍,激趣導入3分鐘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導入是一堂成功的音樂課所不可缺少的,同時導入必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本節課,我這樣設計課題導入:“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師在新歌《草原上》的音樂伴奏下,告訴學生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而與暴風雪搏斗的英雄事跡,動情地講述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發,并激發歌曲學習興趣。
(三)學習歌曲,適度表現15分鐘。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利用課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學生初步聆聽歌曲,初聽歌曲情緒,感受蒙古族歌曲風格。
2、再次聆聽歌曲《草原上》,讓學生說說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么?
3、教師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詞卡片,學生跟老師進行節奏念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輕聲。為正確演唱歌曲做準備。
4、教師跟伴奏范唱歌曲,大屏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詞。并讓學生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和學會靜靜的聆聽是學唱歌曲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及歌詞卡片,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傾聽音樂,以防止學生漫無目的聽和精力不集中!)
(四)藝術加工,培養自信12分鐘
會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卻常常容易被我們忽視,如何達到音樂課程標準中:“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獨到見解說出來,并用自然的優美的聲音表現出來,同時我還將運用評價的積極作用,利用小粘貼或小紅星獎勵和鼓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大的同學,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敢于表現自我。本環節我這樣設計:
1、讓學生用“lu”跟錄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
2、師生接龍唱歌,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后半句。
3、教師彈琴,學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師隨時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突破難點樂句。
4、放錄音,指導學生戴頭飾表演唱《草原上》。
(本環節設計意圖,我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通過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的基礎上,采用聽唱法、接龍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突破歌曲難點教學,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唱!并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本節課這種教學模式設計非常適合3年級小學生音樂課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10分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情感,將課堂創設成一種具有音樂性,情感性的音樂情境,使音樂審美教學始終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首先讓學生回顧老師剛上課時講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后教師簡單講解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讓學生對欣賞曲《草原放牧》產生聽賞興趣。
2、初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感受草原放牧時的歡快情緒。
3、再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自編動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群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現一下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歡歌跳舞的景象。
4、最后,邊欣賞《草原放牧》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四、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傳遞音樂信息,并能輔助學生學會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所有教學目標。因此,我本堂課根據教學需要,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課題、難點節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體課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為主線”的思想,并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及欣賞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的主動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8
一、說目標
歌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階段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運用歌唱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引導學生用健康的審美意識規范自己的歌唱實踐,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陶冶與升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現狀和教材的分析我設立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感受體驗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合唱的類型和編制。
能力目標:在學習合唱知識的同時,繼續學習和鞏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盡量達到用正確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聲部音樂作品的一個聲部,并與其他聲部融合。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演唱合唱作品,培養學生感受人聲的豐富表現力與美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二、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歌唱模塊中的第四單元世界之光中的一節,本單元在整冊書中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在鞏固和學習其他單元的時候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是:(1)本單元要選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唱作品,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各自不同的風格;(2)對比欣賞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童聲合唱的不同,歸納總結各自的合唱編制;(3)“實踐”一直是整個歌唱模塊的重心,本單元要實踐的是歌唱藝術中的“重唱”,也可采用二聲部合唱訓練;(4)本單元還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聲區和音色的統一,這一知識專業性很強,我們只作常識介紹,同時繼續深化前三單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據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我將本單元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完成前三個內容要點,第二課完成第四個內容要點,第三課排練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課世界之光——合唱藝術,根據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設立如下:
重點:合唱的種類和編制
難點:獨立完成重唱或二聲部合唱的一個聲部
關鍵:熟練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
1、比較法:在導入環節里,讓學生通過聽辯比較四首來自不同國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連線題,并感受體驗各自的風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種類和編制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通過看書和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合唱知識的探究,并結合比較法,歸納總結合唱的種類和編制,并親身參與混聲合唱的編制。
3、講授法:講授法雖然是比較傳統的授課方法,但是對于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練過程中有很多專業知識,這些必須通過講授傳達正確的教育信息,讓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應,并結合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最基本的學法模仿來完成歌曲學唱這一環節。
理論依據:根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的要求:
1、體驗。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要啟發學生在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中,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愛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比較。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勢、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合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為媒介,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四、說過程
為了充分體現新課程、新課堂、新學法,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聽辨導入
2、欣賞與探討
3、音樂實踐
4、才藝展示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人音版高中音樂《音樂與人生》說課稿11-03
人音版高中音樂《非洲歌舞音樂》說課稿11-02
人音版高中音樂《巴赫》說課稿11-02
人音版高中音樂《貝多芬》說課稿11-02
小學音樂說課稿。11-25
高中音樂欣賞《春江花月夜》優秀說課稿模板01-08
《音樂匠人貝多芬》說課稿11-24
小學音樂說課稿欣賞11-03
音樂說課稿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