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稿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稱贊》。下面我 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贊》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贊,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贊,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贊,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猬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猬”、“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贊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這樣導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游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源自]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范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為什么還要稱贊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贊別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要講的課文是《陶罐和鐵罐》。
一、說教材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學習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正確理解奚落、謙虛、傲慢、懦弱、輕蔑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及小組合作學習,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與動作把握人物的內心活動,來領悟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克制。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寓意
二、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為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如下板塊: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檢查字詞,鞏固新知
(三)提取主線,整體感知。
(四)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 理解結果,感悟道理
(六)學以致用,故事新編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由故事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檢查字詞,鞏固新知
這個版塊主要檢查孩子們字詞預習的情況,能認識并正確讀出“驕傲、 傲慢、謙虛、爭辯、惱怒、奚落、荒涼、輕蔑、樸素、價值、懦弱、陶罐、閉嘴、羞恥、相提并論、流逝、御廚、和睦相處”等詞語,并說出哪一組是描寫鐵罐,哪一組是描寫陶罐的,為理解課文做準備。
(三)提取主線,整體感知。
讓學生根據提示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個故事講了在國王的御廚里有 ,鐵罐仗著自己 常常 。若干年后,陶罐 ,鐵罐 。
根據學生回答,引出“奚落”一詞,“奚”是一個生詞,讓學生說說如何去記住這個字。詢問“奚落”的意思,并說說鐵罐為什么要奚落陶罐,是怎樣奚落的,由此引導進入第四板塊。
(四)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2---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圍繞“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讓學生先自由讀,找一找、劃一劃,找出鐵罐奚落的話,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著課件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通過給句子補提示語的方法,幫助學生從不同的神態、語氣中理解鐵罐的話,從而明白 “奚落”一詞的意思。接著又問“面對鐵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課件出示陶罐的話請學生讀一讀,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印象。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了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五) 理解結果,感悟道理
教師直接引入結尾,并引導學生:
1.把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想說出來:
陶罐,我想對你說……
鐵罐,我想對你說……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珍視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前提下的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從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表現以及最后不同的結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送給學生幾句話,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等道理。
(六)學以致用,故事新編
假如鐵罐還沒有完全消失,經過這件事情后,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么事呢?寫一篇童話故事吧!
引導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用語言體現人物特點的方法,適當加上神態、動作的描寫,續寫這個故事。
四、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五、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2課,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通過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介紹,說明事理: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的例子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從正反兩面證明這一觀點。用中外名人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的三個事例從正面證明這一觀點,并通過“水滴”與“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說明這一觀點。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揭示“滴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學生已經學習了四年級上冊15課《說勤奮》等說理性文章。編者在本冊中安排《滴水穿石的啟示》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說勤奮》等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說理方法和表達方式,螺旋式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說明了閱讀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融合。這篇課文我打算用兩課時教完。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本課時要讓學生從文本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深刻道理。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
(3)學會根據需要搜集、整理和交流有關資料,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前后照應和內在聯系(初步感受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問題的方法)。
(4)學寫讀后感。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是:
(1)引導學生體會水滴那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出示關鍵詞語、配樂朗讀、出示搜集的相關資料等。
二、說教法:
小學生感性認識強于理性認識、形象思維強于邏輯思維,同時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已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事物的認識仍需要感性材料來輔助,因此采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并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本節課采用以下的教學法:
1、輔助教學法(本節課利用農遠資源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融會聲、圖、文并茂誦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以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在誦讀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復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后學習。)
3、朗讀感悟法(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在讀中醞釀情感、激發情感,升華情感,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說勤奮》等說理性文章,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并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理解精神。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1)創設情境,激起欲望。
課件出示奇石圖,問學生:你知道上面畫的是什么嗎?它為什么會這樣呢?說明了什么問題?自由讀第1、2自然段。
(2)根據學生匯報出示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3)齊讀并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 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等。
(4)理解“鍥而不舍”、體會“不容易”。
(5)用自己的話說說“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課件問:同學們聽到什么?想到什么?
(7)學生匯報后提問:水滴有個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指名讀第四自然段)再問:雨水有什么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
(8)指導朗讀: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歡誰?用喜歡的語氣齊讀第2自然段(課件出示),認識反問句并改寫成陳述句。
(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帶著問題讀書,調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能力。同時對教材進行重組,把“水滴”與“雨水”進行集中與對比,這是“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的具體表現。)
2、學習典范,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如果我們也像水滴那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許多人像水滴那樣,他們取得成功了嗎?學生帶著問題小組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討論匯報。
(1) 學習李時珍事例。
學習流程:讀課文——交流資料——找關鍵詞語——體會經過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讀。
(2)分組合作學習愛迪生、齊白石事例。
①用學習李時珍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愛迪生、齊白石部分,填學習卡。
人 物
理 想
成 功 秘 訣( 詞 語 )
取 得 成 就
②、學生填表、交流匯報。
(3)從填好的學習卡中找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點?體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水滴精神。
(4)評價激勵:同學們在剛才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5)把你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6)課件出示馬克思和貝多芬的故事進行交流。
(7)配樂朗讀第三自然段,學生邊看、邊聽邊體會。
(8)課件出示并學習反問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要求:理解“滴穿” 、“頑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學習完第一個例子后,讓學生自學其他兩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借助媒體,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讀、找、交流、討論、對比等學習活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銘記啟示,感情升華。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課件出示)
1、理解“銘記”,讀讀背背。
2、帶著對偉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齊讀全文。
3、進行思想教育:我們要做水滴那樣的人還是雨水那樣的人呢?再讀第5自然段。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還應著眼于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有感情地讀背,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學做水滴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1、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現在請大家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自已想怎樣做?聯系實際課后寫一篇讀后感。
2、課后搜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突出閱讀教學與習作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繼續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滴水穿石的啟示
滴水穿石
雨水
水滴
李時珍
愛迪生
齊白石
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失 敗
取得成功
銘記: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特級教師斯霞曾說:“好的板書對于提綱挈領地了解課文內容,對于把握住課文的關鍵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必須慎重考慮,精心設計。”我設計的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理清了教學內容的思路,將教學內容結構化,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所表達的思想。)
六、說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
遠程教育充分發揮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縮短了地區教育的差距,改變了農村小學長久以來形成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進課堂,“填鴨式”、“滿堂灌”的陳舊的教育模式。我校在“遠程教育工程項目”配備中屬于模式二的加強型,加上學校原有的電腦室和多媒體教室,我校就成了模式三的配備,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遠程教育資源。本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質疑,交流信息等。遠程教育資源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說教材:
《山中訪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構思新奇:
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主要以第二人稱敘述,讀來倍感親切。
想象豐富:如山泉是“姐姐”、溪流成了“妹妹”、懸崖則是一位飽經滄桑的“爺爺”……從每一位“朋友”的身上作者都得到了啟示,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從字里行間,我們的思緒也在跟著作者的想象在飛揚,透過語言文字,好像看到了那充滿詩意的畫面,進入了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執教的班級是一個平行班,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總體一般,知識的接受能力還可以,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
在教材處理中盡量注意給學生時間去認真閱讀文本,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教師起到統觀全局的作用,在遇到重點、難點時著重強調,其它地方點到即可,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指導學生用美好的情感去閱讀美麗的語言。
另外,在由文本中“想象”的特點拓展延伸到課外所學的古詩時,學生思考起來可能會覺得吃力,這時,教師可用學生最近知識儲備中的古詩為例加以引導,作為學生思想飛躍的跳板,進而讓思想的火花穿越時空,感知想象的魅力所在!
三、教學目標:
本文教學定位在以理解課文為基礎進而去品味語言,達到陶治學生心靈的目的,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這也是“生命教育”指導思想中的一部分:“引導學生熱愛生命與自然”。
1、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領會文章第二人稱的妙用、擬人手法的運用,鑒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 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用心去感悟我們的周圍,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因此我首先采用示范朗讀法,兩位學生示范朗讀的同時也在培養聽讀學生的語感和情感。
其次,抓關鍵字詞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在欣賞和品味中感受作者的心境,好的語段在品的同時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逐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再者,進行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課前準備:
1、 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生字詞。
2、制作與文本貼合緊密的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寒假剛剛過去,請問大家在寒假你都做了什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春節必不可少要去探訪親朋好友,這是“訪友”的基本意思,而本文的朋友到底是誰,只有讀了課文才知道。
二、教學過程
第一步:
檢查預習,疏通生字詞
字詞就像是建設高樓的基石,語文學習中,字詞的學習很重要,積累好的詞語、短語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初讀課文,理清信息,感知作品內容:
① 找學生示范朗讀,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②“我”的朋友是誰?(用一句話概括)
“我”帶著怎樣的心情去訪友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也可以檢查學生在聽讀和圈畫時是否認真,是兩個很簡單的問題,也算是課堂熱身。
③訪問了哪些朋友?分別用一個詞語評價這些“朋友”的個性。(用形容詞,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直接引用,沒有的自己根據文意概括)
在回答的同時,讓學生思考如“山泉姐姐”“懸崖爺爺”,為什么把它們比作“姐姐”和“爺爺”?以此引出比喻的特點:相似性。
第三步:細讀文本,品析語言,走進作者的心靈
(一)自由選擇你喜歡的語段,帶著好心情。心里想著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說一說,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哪一幅畫面你最鐘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歡?有感情的朗讀給大家聽,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可以從表現手法,關鍵字詞上去分析)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
第3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這一段,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成第三人稱的關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文中描寫古橋那一段,采用的是第二人稱,作者構思巧妙,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作者想象的奇特之處還在于:人在觀察景物時,常用的想象是我是旁觀者,而在文中的我卻是想象的參與者。說明作者已經在思想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了物我相融的境界。這個地方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把以前學過的知識與文本串聯起來,觸類旁通,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里我舉的例子是學生剛剛學過的每周一詩《小池》,學生的記憶比較深刻,可以有話說,另外,我再補充一個莊子的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物我相融”的意境。
第4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的視角獨特新穎,而且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從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
(二)作者用優美的語言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神秘的“山中王國”,作者進山明明是看風景,為什么說成是“山中訪友”?作者為什么把大自然的景物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小組討論)這個問題的設置其實是回到主題,再次強調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大家明白大自然和我們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們應該用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讓大自然真正成為我們的朋友!
第四步:再讀文本,運用語言,傳遞表達我們的情感
有了剛才這些美的品味,仿佛我們也融入了大自然,我們心中也有朋友,可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和語調,對好朋友傾訴自己的心聲。(可是書中的,也可以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這樣優美的抒情散文,讓同學們學習的東西很多,趁著課堂上學習的熱情,動手寫寫自己的“朋友”,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讓同學們思想的火花在作者情感的熏陶下綻放得更美麗一些!
七、體驗與反思:
由“我”與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反思現實中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進而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和珍惜自然環境。
播放《山中訪友》flash及原文配樂朗誦,讓學生再次進入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八、總結:
孔子曰:“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我說:“有朋自山中來,不亦樂乎?有朋自大自然中來,不亦樂乎?”同學們,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大自然,去擁抱大自然,廣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系。這也是作者的寫作意圖
九、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欣賞文章主題美、語言美、形式美。
(2)修改課堂上的仿寫片斷,使之語言更流暢、優美,感情更真摯!
一篇優美的文章需要反復朗讀,在朗讀中不斷思考,你會驚喜地發現每次的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獲!如再把這新的思想的點滴加到你的文章中,定會綻放不同的美麗!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一冊,識字第二單元的《自選商場》。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由一幅自選商場的插圖,一些商品的名稱,還有一篇關于自選商場的短文組成。插圖展示的是商場的一角;詞語介紹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類商品;短文介紹了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及其優點。相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憑借自己的經驗認識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識。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a、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是根據教學大綱第一學段識字目標中的“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教學建議中的“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評價建議中的“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而確立的。
b、認識本課的十四個生字,會寫“巾、牙”兩個生字。我是根據本課:識字量大,所識生字兩個(商、場)在課題,兩個(東、西)出現在短文,其余基本集中在表示商品名稱的詞語中,這樣的特點而確立的。
c、知道在自選商場購物很方便。這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而確立的。
教學重點:1、通過認識本課的十四個生字,使學生學會一定的識字方法,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2、學會書寫“巾、牙”兩個生字。
教學難點:我認為在四十分鐘的時間里,要讓學生認識十四個生字,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某些識字量較少的學生。寫字時,要把“巾、牙”兩個生字寫正確、寫勻稱、寫漂亮也比較困難。
二、說過程。
在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后,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將采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探究發現,體驗識字的意義和樂趣,鞏固識字成果。
1、生活識字,展示交流。首先,我揭示課題,導入新課,需要買東西的時候,會去什么地方?引出生字:商、場,隨機學習生字,說說自己在哪里見過這兩個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選商場時,經常買些什么東西,從而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9個詞語:面包、牛奶、火腿腸、牙膏、毛巾、洗衣粉、鉛筆、尺子、作業本。在這9個詞語中,包含了本課所要學習的10個生字:包、奶、牙、毛、巾、筆、尺、作、業、本。可以讓學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并介紹自己是怎么認識的。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這些字學生大多都已經認識,可以請學生自己說說是怎么記住的,發揮孩子自身的作用,讓孩子之間互相學一學,考一考,比一比,記一記,將識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拓展識字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標簽,讀讀上面的字,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意義和樂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明確購買的商品各式各樣,感受到自選商場的商品很多,在那里購物很方便。從學生的感受自然地過渡到對短文的學習,認識生字“東、西”。
2、自主識字,探究發現。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主動識字,發現識字的奧秘,形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對見面較多,學生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要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記憶,如:“本、牙”兩字可結合已學過“木、體、穿”,采用加一加、減一減的辦法識記;對常用字,還可以讓學生說說平時的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到過這些生字,如:包、毛……,對平時見面較少的生字,如:筆,可以由老師引導學生記憶。這是一個會意字,古代使用的毛筆,上面是竹子做的筆桿,下面是動物的毛制成的筆頭,讓孩子從造字的角度去記憶,不但記住了字形,更了解了字義,強化了對生字的印象。
3、創設情境、鞏固識字。根據一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識字成果。
如:剛開始識字時,可以請同桌兩位同學互相檢查、幫助,待這些生字在學生的腦海中已經留下一定印象后,可以通過一些游戲、活動創設情境,鞏固識字。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游戲:
(1)猜猜藏起來的是誰:4—8張生字卡片,藏起一張,展示剩余的卡片,請學生猜猜那張卡片被藏起來了。游戲中所使用的生字卡片數量由少逐漸增多,不斷提升難度。
(2)貼標簽。請學生給生字和圖片對上號,檢驗學生的識字效果。
(3)小小采購員。四人小組活動,一位同學擔任售貨員,他持有許多商品的圖案(標注拼音),其余三位同學手中持有購物單(由生字組成的各種商品的名稱),每張購物單上有3—4種商品名稱,看誰能迅速購回所需商品。
4、寫字指導。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新課標對寫字教學是非常重視的,強調要讓學生“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我會帶領學生一筆一筆地書寫,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學會找準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寧源小學的劉銀蘭,耽誤大家一點寶貴時間,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7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一、作品解讀。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以“安徒生和他的童話”為主題,編排了5篇主體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既讀作品又讀作家”,教材收入了孫云曉在《一根火柴》里的一句話:你是那樣善良,你是那樣悲哀,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燒痛全人類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愛。這應該是對整組教材精確而高度的概括,如果說這個單元的內容有一個主題的話,那就是愛,這種愛是純真的、美麗的、善良的、仁厚的、無私的。
其中《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是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地位尤其重要。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我認為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說最觸動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細細的火柴點燃美麗的幻覺世界的那一刻,因為小女孩用她那細細的火柴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點燃了溫暖與光明。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萬萬個孩子們的縮影,他們是社會生活中被壓榨、被欺侮、被*視的弱者。安徒生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弱者頑強不屈的抗爭與追求,這是安徒生自身的寫照。這個氣息可聞、身形可見的小女孩,她的可憐、她的孤苦激起了讀者切入心底的同情,與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童話世界里,安徒生對小女孩憐憫的愛最終變成了一種撫慰的愛——小女孩在痛苦的極點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給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愛。
二、解讀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以及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方法與過程目標:
通過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增強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重點:感受賣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設計理念:
對于這樣語言凄美、情感強烈且富于變化的文章來說,“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環節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在設計本課時充分考慮了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課時讓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將本節課分以下幾步進行:
1欣賞美文,感受魅力。
2、創設情境,初讀感知。
3、品讀課文,感受悲慘。
4、課外延伸,清滿人間。
下面,我具體說說我是怎樣教學這一課的:
(一)欣賞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們大多都讀過《安徒生童話》,但那都是簡單的情節記憶,為了讓孩子們在課前對安徒生的童話作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課以前出示了一段話,讓孩子們在準備上課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話的魅力。
(課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話
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世紀交響樂,優美的詞句、奇妙的想像,讓人陶醉在音樂的海洋;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走訪世界的游記,每讀一則童話,就有一束陽光射進我們的心靈;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跨越年齡的經典,每一篇的來歷,都是那么不同尋常。他的童話中有對假、惡、丑的揭露、鞭撻,但更多的是對真、善、美的贊揚和向往,從而給人以朝陽般的溫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愛與同情、善良和真誠、平等和正義的未來世界。
(二)創設情境,初讀感知。
上課伊始,我和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回憶過除夕的情景,調動學生快樂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圖片,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讓孩子們除夕的快樂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凄慘形成顯明的對比,激起孩子們迫切想了解這個小女孩的強烈欲望,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來,我讓孩子們靜靜地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畫,伴著哀傷的音樂,體會著畫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個班里都會回蕩著悲傷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為下面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然后,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初讀課文,暢談感受。孩子們可能會說:她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貧窮的孩子、美麗的孩子,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孤獨的孩子……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在孩子們談感受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來和學生產生情感的溝通,老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不要給予是非評價,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去不斷地印證自已的感受。
(三)品讀課文,感受悲慘。
我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所以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
(課件出示)有愛就有發現:
愛可以給人以溫暖,愛可以給人以力量,請你敞開愛的心扉,用心去細細品讀文章,在你眼前的這個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帶著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讀一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過品詞酌句的方法談理解,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談理解。
1、靜心悟讀,體會悲慘。
出示閱讀提示后,老師要給孩子靜心悟讀的時間,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在讀書的過程中,有的孩子的臉色變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濕潤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讀感染了周圍的同學,有的孩子拿起筆在書上勾勾畫畫,孩子們在靜心悟讀的過程中從字里行間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憐,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就比較容易找到知音、引發強烈的共鳴。
2、展開想象,體會悲慘。
在描寫小女孩“賣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展開想象,比如:
(1)、小男孩在嘲笑她時,可能會說些什么?
(2)、小女孩在街頭叫賣時,那些拒絕她的人會說些什么?
(3)、小女孩的爸爸為什么一定會打她,他爸爸可能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通過老師創設的情境,培養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這就給這個本來就可憐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筆濃重的悲劇色彩。
3、情境朗讀,激發同情。
語文課堂,不僅要有同學們的議論紛紛,更要有孩子們的書聲朗朗。所以要讓孩子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尤其是配著哀傷的音樂朗讀,孩子們與這催人淚下的情感氣氛融為了一體。作者采用了對比的寫法寫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襯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別是后兩次幻象,是前三
的高潮,在看見奶奶的一剎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趕緊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飛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幻象的美好和現實的殘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過齊讀的方式讓學生的情緒也達到最高潮!通過情境朗讀來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們感受得越深,對文章中的難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讀句子,理解幸福。
課文中有兩句對于三年級學生較難理解的句子,
(1)、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這兩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處理,由于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體會,學生可以理解到:對于這個小女孩來說,死了才能得到解脫,她最終的“幸福”就意味著死亡。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課外延伸,情滿人間。
其實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樣遇到困難的人,但他們有著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樣的勇氣去戰勝困難。比如在這次汶川地震中受傷和遇難的孩子們,他們是不幸的,他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但他們同時又是幸運的。他們得到了我們所有人的關愛和祝福,我們大家用愛心筑起了一道愛的長城,撫平了他們心中的傷痛,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愛。最后,我們就在欣賞《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這節課。
整堂課的設計,我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遵循學生的年級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教學理念,基本達到了教學效果。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這是課改實驗人教板第三冊第七單元“環保”專題中的一課。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在課文的最后“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可以知道我同樣也是愛鳥的。本課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課后的“我會讀”是一個詞語積累的練習。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主動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第一課時是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是學習課文。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愿,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并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指導。
三、說教學過程
(一)媒體導課,激發興趣
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采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多媒體設計為:出示課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紹,然后出現父親的圖片,由小朋友介紹他的父親一生都喜歡樹林,喜歡愛唱歌的鳥。這時,出現課題《父親和鳥》。由師提問,這一課到底講了父親和鳥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自讀課文,感悟體驗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由讀、同桌讀、找伙伴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
反饋學生讀的情況時,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說”該怎么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說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通過教師的范讀來引導。
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反饋學情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師提問:朗讀了課文,你覺得父親對鳥怎樣?從哪里看出?通過討論深入體會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
2、讀最后一句話,與小組同學討論:為什么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感情。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交流關于鳥類的知識。在新課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通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關于鳥類的知識。
2、積累詞語。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讀課后“我會讀”中的詞語,并選擇其中的詞語練習說話。
3、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讓學生觀看一則公益廣告《我是一只小小鳥》,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的歌聲中,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讓學生續寫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沒有媽媽的小鳥該怎么做?如果你看見那個獵人該怎么做?等等。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1課。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首先說說教材分析。
《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7單元中的一首詩歌,本單元以自然風光為主題,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水鄉歌》作為本單元的開篇,歌頌了水鄉秀麗風光和水鄉人發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有三小節:第一小節寫水多;第二小節寫船多;第三小節寫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復沓,瑯瑯上口。《水鄉歌》以優美的語言文字,以排比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展現了水鄉的興旺景象,歌頌了水鄉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詩的內容、形式比較獨特引領學生去感悟生活的意義。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對教材的初步分析與理解,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知識和能力目標:學會本課十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隨文認識“渠、駁”。認識兩個新部首。重點寫好“蕩”、“船”、“飄”、“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感悟水鄉的“水多、船多和歌多”,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水鄉生活的快樂和幸福。試著仿寫詩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下面說說教法和學法:
一、創設情境
《新課標》對低學段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教學活動要積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使其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意境,去領悟,去享受閱讀的樂趣,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自主學習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寫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
再說說教學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欣賞水鄉的美景入手,根據年段特點,采用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升華。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平實課堂,是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由此我設計了“創設情境,領略水鄉情韻”、“進入課文意境,品味水鄉魅力”、“創編贊歌,抒發對水鄉的熱愛”、“整體感知,啟動思維”、“遷移運用,綜合提高”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領略水鄉情韻
本環節我設計分兩步進行導學:首先充分利用班班通創設水鄉的情境,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水鄉。上課后,教師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水鄉風光圖,并相機指導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討論,說說看到了什么。由此得出水鄉的概念,即像這樣有水,有船,有橋,還有人打魚的地方就是水鄉。隨后,再進一步指導學生欣賞水鄉風光,激發學生對水鄉的喜愛之情。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其次,引領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水鄉。這里我設計分四個步驟進行閱讀指導。
第一,大屏幕出示問題:水鄉歌里唱了些什么呀?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探究。在學生讀書的時候,教師相機指導學生選取喜歡的方式來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第二,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欣賞,并啟發學生對照自己的朗讀,感受一下詩該怎樣讀。聽完之后讓學生再讀,找出差距,同時布置學生邊讀邊自學生字詞。教師同時課件出示詞語。
第三,在學生通過對照錄音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水鄉什么多?(課件出示)
第四,有了上面的基礎,此時教師順勢過渡,帶學生一起走進水鄉,欣賞美景。
二、進入課文意境,品味水鄉魅力
這一環節,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細讀課文,感情朗讀。
學習第一小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創設水多、船多、歌多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自主感悟,進行交流。理解水鄉水多的特點。
具體的指導方法我想分三步,第一步,出示課件,圖文結合學習課文第一小節,讓學生自由讀,然后合作探究,讀了這一小節知道了什么?并引導學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第二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感受水多,讓學生畫出相關詞語,教師相機課件出示:(千、萬、一個連一個、處處)
第三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段,可以設計問題:除了水多,你還讀懂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板書(水美)
水鄉究竟有多美,此時教師適時出示圖畫,并深情地課件出示的句子:是呀,湖水清澈蕩漾,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真是美極了。
第四步,指導學生練習生活實際想象,如果現在自己就站在水鄉的渠邊、河邊、池塘邊,最想去做什么呢?學生可能會說去游泳、坐船去游覽、欣賞美景等等,教師相機給與鼓勵。
上面的四步完成后,指導學生再讀課文,并要求讀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點。理解水鄉水美的特點。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畫面,用手勢幫助學生理解“蕩”字;讀好“處處綠水蕩清波”,感受水鄉的水美。最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小節,讀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學習第二小節、第三小節時,可以采取同第一小節相同或相近的方法。第二小節主要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合作探究,理解水鄉船多的特點。教學時,教師首先設疑,這么美的水,可老師覺得還缺點什么,你們說缺什么?引導學生閱讀并解疑:答案是船,教師提示:有水的地方就會有船,并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圖思考,這幅圖讓你想起課文中的哪句話。學生回答后指導學生讀“千只船,萬只駁,白帆片片像云朵,飄滿湖面飄滿河。”讀后討論,讀了這一段 你除了讀懂船多,你又能感受到什么?(湖面美)并指導學生把船多的這一小節美美地讀出來,想象船上的漁民都在干什么,體會漁民的勤勞。
第三小節主要引領學生理解水鄉歌多的特點。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暢想下面的情境:水鄉水多,船多,水美、船美。風光如此美麗,那里人們也很幸福,看水鄉的孩子劃著小船在荷花叢中穿行,聽他們還唱著歌呢?然后播放預設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讓學生欣賞,讓學生透過歌曲所描述的美景來享受水鄉之美。欣賞完歌曲后,趁著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情境之中,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最后一節讀給同桌聽。并指導學生隨文解字“籮”,合作探究:水鄉人用籮筐來裝什么?聯系上文,想象水鄉人民過上了怎樣的新生活?最后讓學生選擇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小節,理解“歌”在文中意思,再讀課題。
三、創編贊歌,抒發對水鄉的熱愛
這篇課文學到這里,已近尾聲,因此,教師要通過合理過渡進入本環節教學:由問題“水鄉不僅水多,船多,歌多,而且其他的也多”導入。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山雨》一課。
一、說課本: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懷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覺、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繪聲繪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天然那份濃濃的喜好之情。
課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寂靜而至,刻畫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人的雨聲,接著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卻的綠色,末了寫山雨寂靜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韻。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明白;摹聲狀物過細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點;寄情于景、景象融會,字字句句婉轉動人,極富熏染力。
說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教學的難點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通過這幾年的訓練,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為此,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本課采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情境,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進行探究性學習,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內部動機,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了本課所描繪的山林雨景圖的視頻,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此時,教師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通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第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著“閱讀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并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想象和聯想,并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后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讀書感悟的過程,將問題的解決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讀指導上,勿作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只要能讀出自己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的體驗即可,不要強調學生朗讀時的急緩輕重、抑揚頓挫的步調一致,否則反倒削弱課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促使朗讀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讀,多想,多感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閱讀感受的交流在本課教學中尤為重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如,就描寫雨聲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體會到山雨的聲音動聽,雨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連貫;有的可從領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為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才會像“無字的歌謠、優雅的小曲”;有的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雨聲的,并在多處用了比喻手法,如,“飄飄灑灑的雨絲……都帶著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雨聲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喜歡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特別注重課堂中的生成性,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有效的合作平臺、充分的發展空間。
第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本課的語言如詩般柔美,講授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誦下來或謄錄下來,積聚柔美的句、段。
2、交換學生、老師網絡的其他“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從中感覺到:要是我們熱愛大天然,埋頭去看每一處風景都市似人間瑤池,埋頭去凝聽每一個聲音都市是天籟之音。
3、寫話: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用幾句話寫下來。
題目不但僅是一個學習內容的完成,而是在總結、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個新的題目。這個關鍵讓學生在說、寫當中進一步感覺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時,也到達了課程尺度提出的讀寫接洽、學用聯合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東西性與人文性同一的一個表現。
【有關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1-19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10-12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01-19
小學語文說課稿《琥珀》01-12
人教版小學語文《橋》說課稿12-23
蘇教版小學語文《絕句》說課稿11-30
小學語文熱門課程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完整的說課稿11-03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錦9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