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 篇1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名是《人生寓言》,它是人教版九年義務初級中學七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一、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我認為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哲人,他的文章雖形式淺顯通俗但意義深刻雋永,耐人尋味。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文章,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于以下幾種考慮:
一、說教材
1.這個單元繼續教學有關人生的課程,它是第一單元的延續。第一單元的內容側重寫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和挫折該怎么辦。本單元則側重寫對人生的理解和選擇,有的闡述理想,有的闡述信念,有的論述人生價值。很顯然,這些內容都比較嚴肅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單元要重得多,而周國平的《人生寓言》正能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更深入切身的感受、體會、思索有關人生的問題,使學生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2.初一的學生要繼續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和提高朗讀水平,此文優美的語言,精美的表達正適合通過反復朗讀訓練,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和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從而加強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這是初中首次出現的寓言文體,編者延續第一單元的人生主題,讓學生通過感悟人生,得到啟示從而概括出文章的寓意,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不知不覺了解到寓言的文體特點,易于開展寓言的寫作訓練。
二、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和寫作方法。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蘊涵的寓意。
3.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4.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是目標2、3;
目標1、3是本文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運用;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說,“言”“荃”更為重要。“整體閱讀,探究質疑”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默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并找出關鍵詞句,教師展示屏幕板書進行適當的引導,以便于學生理解故事從而能概括寓意;然后讓學生分組就文章自己的一些想法展開討論質疑,再進行集體研討釋疑,這里我也設計了幾個問題供參考,以便學生借鑒;最后通過看圖編寫寓言的比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寓言的特點及寫法。 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新課標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體課件。
四、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新課標所突出強調的,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五點:
1. 用普通話正確大聲地讀,要求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 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
3. 加強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4. 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5. 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悟人生。
五、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擬為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聯系第一單元有關人生的感悟及學生作文中展露的堅強不屈的人生觀,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導入本課的學習。
2、揭示目標
3.目標的實現:
①看導語,默讀課文《白兔與月亮》,粗略了解課文大意;通過屏幕板書復述故事,概括寓意
②分角色朗讀課文《落難的王子》,注意語調、停頓和重音。通過屏幕板書提示概括寓意。初步完成目標2、3 ,接觸難點;
③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就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再進行集體探究釋疑,這里我也設計了幾個問題供參考,以便學生借鑒。完成目標3 及重點;
④根據幻燈片出示的圖片發揮想象,比賽編寫寓言故事,并讓其他同學揣摩概括寓意。完成目標1及通過訓練解決難點;
⑤寓言文體小結,布置作業。強化拓展訓練,鞏固本課學習內容。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的語文性質定義,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而《兒子的研究報告》這篇文章恰是語文課人文性的充分體現。題目“我所看到的……”就強調了個人的實踐經驗,是個人的體會。美式教育的特點也正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注重主體的介入,人的活動。因此這篇文章不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而言,都是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的好教材。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運用多種途徑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知識目標:
通過觀看影片,品析詞語,分析文章內容,感受美國小學教育的特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目標:
能辯證看待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這樣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方式。
3、教學重難點
這是一篇內容淺顯、夾敘夾議的文章,作者以自己感情的變化為線索,記敘了兒子完成三個研究報告的過程,然后針對兒子的變化,將中、美教育作比,得出美式教育的特點。這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美式教育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再協作去解決,從而認識美國教育的特點。
中、美教育各有所長,根據我國的現狀及文化底蘊,我們不能完全拋棄中國基礎教育,而美式教育重培養能力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國借鑒的。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經歷、方法不同,對此問題的看法也會不同,不可能一致,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對它的處理是,生可以各抒已見,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只要理由充足,不必強求一致,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二、說教學方法
新《大綱》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據此,本課擬采用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通過學生主體轉化為自身發展的需要時,促使學生的身心向高一級水平發展。這種模式中,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為主,師適時加以引導,營造討論、甚至是激烈的辯論氛圍,使生相互啟發、交流,激發他們自主獲取知識,培養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處理
本課安排一教時,強調課前預習,查找一定量的相關資料,課上以學生分析、討論為主,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1、請一位學生描述自己經歷過的小學評語文課堂。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交流。)
2、播放中式教育片段,突出中國基礎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
(設計意圖:用圖片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孩子們熟知的畫面喚起他們的認同感;同時為后面能辯證地討論奠定基礎。)
3、師導入:這是中國的小學教育,美國的小學教育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學習《兒子的研究報告——我所看到的美國小學教育》。(利用多媒體出示課題。)
(二)傳授新課
1、一般而言,學習一篇文章,我們要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
明確:內容和結構。不一定要學生答出這兩點,只要提到了詞語、中心思想、人物形象等即可。
(設計意圖:回顧以往學習的內容,使之系統化、方法化,便于指導新課的學習。)
2、學習的目標一般是教師提出,今天想把這個權利交給同學們。請聽教師讀課文,你們來看看針對這篇文章,我們要弄清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敢于質疑。)
3、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內容上:
A、美國的小學課堂是怎樣的?
明確: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最少讓學生玩兩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上課根本沒有教科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美國小學教育的狀況。)
B、父親把兒子送到美國小學,心情是怎樣的?為何會是這樣的?
明確:由“憂心忡忡”到釋然(由“發懵”“無言以對”、“不禁想起”等幾個詞語可看出父親情感的變化。)
(設計意圖:總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內容,把握情感脈絡,試體會父親情感的變化。品析詞語,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一定的詞匯。)
C、到美國小學以后,兒子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明確:
1)長進不少,放學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
2)打印出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內容豐富,分出了章與節,列出了參考書目。
3)他已經變得無拘無束,洋洋得意,十分自信。
4)興致勃勃地看書查資料。
5)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
三個研究報告——《中國的昨天和今天》的《我怎么看待人類文化》的問題。(設計意圖: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
D、設計一個小練習:以“我認為‘兒子’變得____”的形式說一句話,同時感受美國小學教育是怎樣的?作者是怎么看的呢?
明確:可以說“我認為‘兒子’變得自信了”,“我認為‘兒子’變得有能力了”等等。
(設計意圖:品讀議論段,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上升到理論層面認識美國小學教育。)
E、小型辯論會:中式教育與美式教育(投影,顯示中美教育資料的對比)
明確:分為對立兩方進行,先討論,再進行論辯,只要理由充足就要予以肯定。(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辯證地看待問題。不局限于某一個層面。)
F、師小結。
結構上:
A、文章是如何布局謀篇的?
明確:本文以父親的心理變化為線索,選取了三個典型事例來表現兒子的變化。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概括能力。)
B、作者如何從兒子的變化引發思考,從而提示主旨的?
明確:從現象到本質,從記敘到議論。
(設計意圖: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感性上升到理性。但師點到即止,不可強求,生如沒提到這一點,可不講。)
4、生提出問題后,可運用各種方式,如討論、提問、查閱資料等等,自主分析課文、解決問題。
明確:答案見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訓練
思考題:如果你是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在中國課堂上發揮美式教育的作用?請提出具體的建議。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生活結合起來,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結束語
同學們,中國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是十分著名的,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病,而美國教育重視能力訓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面對今天這個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發揮創造力的現代社會,我們確要反思一下——如何取舍。這些都有待同學們的探索。
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專家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我的第一本書》。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這個單元主要講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當中一段難忘的經歷,他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斗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學習這個單元要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了解社會人生。《我的第一本書》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活樂趣。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筆寫來,實際上每一個片段都耐人咀嚼。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對于農村孩子來說,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鳴;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可能覺得離自己生活相距甚遠,但是可以通過文中所描寫的情境,展開想象,去感悟那個時代的生活境況。總之,在教學中,要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使學生讀有所感,學有所悟,進而思考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深刻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重點字詞,了解、把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2.能力目標: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含。
3.情感目標: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品評重點語句,滲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
2. 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決定本課采用采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
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文中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學生自讀,圈點批注。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導入: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新知學習:
1.檢查預習,檢查有關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復述課文大致內容,希望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3.問題探究,讓學生將難以理解的語句找出來,合作探討,解決問題。
4.暢所欲言,設計問題: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5.布置作業
課文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要點,并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
布置作業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我今天要說的課文是《雷雨》。它所處的單元是職業高中基礎模塊第二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的標題為“舞臺大社會”。通過學習該作品,學生通過人物命運的變幻和情感的糾結來體會舊中國世道滄桑。戲劇在職業高中課本中的篇目不多,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的扛鼎之作,因此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對于學生掌握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步入戲劇瑰麗之門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 說教學目標
1、了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鑒賞解讀戲劇。
2、嘗試通過自主表演,進入角色的方式解讀經典文本,充分凸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3、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培養人文情懷。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認識戲劇沖突在情節發展中的推進作用。
2、分析在沖突中所表現的人物性格。
3、欣賞人物語言(潛臺詞)。
難點: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 說學法引導
1、引導學生了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通過片段欣賞與自主表演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3、深入研讀文本,組織討論,探究教學難點。
4、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引起閱讀興趣,營造探究氛圍。
在剛開始上課時,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濃厚的悲劇色彩渲染情感,營造氛圍。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之后,指出七十多年前,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么一個悲劇故事。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熾熱人生的青年人同時埋葬了自己的青春。《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給我們多少人生的啟發。
然后,和學生一塊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雷雨》。
(二)、 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
1、 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我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讓學生主動積極、自主的給自己提出學習任務。也就是假設學生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學戲劇單元第一課《雷雨》時。他們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么?并讓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
2、 收集信息
⑴收集問題
首先是將學生剛才提出的問題集中。
A、 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鑒賞劇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簡介,《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2、 討論 、點撥
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擁有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
然后,給一些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成果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我作適當的點撥。
最后,我作簡要小結 。補充《雷雨》人物關系圖,以便學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復雜人物關系。為下面教學做好鋪墊。
(三)、 文本深入研讀及討論
1、 在了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雷雨》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回到劇本中來,通過對劇本的研究達到賞讀戲劇的目的。我選擇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也就是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作為研讀的重點。
2、 學生自主表演此部分的片斷,并提出思考題。
A、 這場戲的戲劇沖突是什么?這場沖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觀看完演出后,學生結合演出和課后思考題。
然后,讓學生口頭回答以下問題。
⑴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么態度?從劇本中找到依據。
⑵兩人圍繞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⑶周樸園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后,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是如何體現的?
4、在弄清了戲劇沖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A、 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 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么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然后,教師援引曹禺的原話“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憫的角度上看待《雷雨》中的人物。鼓勵和要求學生盡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人物、讀出自己。
5、 討論完畢。教師選擇其中精彩觀點進行集體賞析、點評,以深化學生的認知。
(四)在研讀了第一場的基礎上,讓學生采取相同的方法研讀第二場,重點解決幾個問題
(1)周樸園做了哪些傷天害理的事?
(2)周樸園和魯大海見面前,已經知道大海就是他的親骨肉,也知道大海鼓動罷工反對他。但是他為什么還要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你有什么事”。
(3)這一場中揭示的本質性矛盾沖突是什么?
(4)分析魯大海的人物形象
(五)、 課外研究拓展 (視課堂進展速度而定)
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研究范圍,拓展課外研究性學習。
學生可以就“周樸園懷念魯侍萍的各種原因”,寫一篇欣賞短文,允許發表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
六、教學反思
1、采用“朗讀法”、“討論法”、“換位思考”多種教學方法,對了解戲劇沖突的實質,品味戲劇語言的豐富內涵起到了積極作用,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2、在表演、觀看、討論過程中,啟發式教學貫串始終,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紹了老北京城街頭商販的吆喝聲,那看似平凡、簡單,不為人所關注,甚至厭惡的吆喝聲,對作者來說,卻大有文章,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憶和懷念之情。學習本文,要使學生體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蘊含著無窮的樂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同時,在老北京城,各種吆喝聲隨處可見,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條理清晰,雜而不亂,學習領悟作者高超的組織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學生對于舊式的“吆喝”是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搜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地的某種“吆喝”。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認識、感受、熱愛“吆喝”這門藝術。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學目標的設定。
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應注意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的生活真諦。
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速讀、默讀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是學習重點。創設意境體味文章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文化大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1、結構、層次:
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為三個環節:快速閱讀——深入研讀——選點品讀。
2、思路、理念:
為了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習慣,采取圈點勾畫法、交流討論法、讀寫結合、情景體驗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主的對課文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再創造”,讓學生整體動口說動筆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精神。
①引導入境盡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②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并有利于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③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師應該教學生閱讀的方法,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舍得花時間,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形式要多樣。
④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篇散文的寫法及風格,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言材料,提高其整體把握、概括提煉的能力,做到從語言品味中領悟內涵,指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心地學習語言。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伙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3、手段及依據:
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構。
2、培養調查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上集市調查、收集、整理如今當地的種種“吆喝”,研究其規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2、行動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2、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為搶救文化遺產工作做一點貢獻。
(四)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京味語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結構,學習本文在材料安排及過渡方面的技巧。
3、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列舉的詞語的音、形、義。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販的吆喝聲,并做簡單的書面描述歸類和評論。
教師:
1、搜集當地的一些吆喝聲,并進行歸類。
2、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 教學內容
《夏夜多美》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組的課文。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寫了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作者的用意是讓孩子感悟夏夜的自然美而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連"、"哭"等13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閱讀童話故事,感悟助人為樂的精神之美。
3. 重點、難點
重點:讀準生字的音;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理解作者不僅僅是寫夏夜的自然環境美,更是歌頌助人為樂的精神美。
二、說教法、學法
1.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借助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有了感悟后再由教師點拔,學生想像,然后再朗讀,加深體會。
2. 教法、學法
在上述理念指導之下,我采用以下教法:朗讀感悟和多媒體促悟。
學生則主要是用自讀自悟和相互探討的學法。
師生結合起來,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最后還要按照課文的場景和角色,開展一次模擬童話場景的娛樂、表演活動,以加深理解。
三、教學過程
1. 聯系生活,激情導入
先引導學生回憶、講述他們所經歷過的夏夜情景,然后播放課件中的夏夜情景:星空,樹梢的彎月,燈光,朦朧的樹影,遠山,荷塘。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夏夜多美》,教師略帶神秘地說道:在一個個美麗的夏夜,發生了多少更美麗的故事……造成懸念,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 初讀課文
導入課文后,我設計讓學生同桌合作學習,讀準生字,讀懂課文。然后,用一起匯報的方式,認讀生字;再提名選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讀,同桌一起讀)讀喜歡的段落、句子,來檢查他的讀音、識字情況。
3. 朗讀感悟
(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整體感知故事情節,了解課文所描繪的場景和"人物";
(2)重點評析課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最后4個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夏夜美。
教師給學生提一些問題,如朋友們是怎樣把小螞蟻送回家的?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夏夜的自然、環境的美,更主要的是要告訴我們,通過助人為樂構造的人際關系的和諧美。這兩種美是結合在一起的。
讓學生體會:自然的環境美--飛呀飛的螢火蟲、亮晶晶的小燈籠、青青的草地、綠綠的草坪……
讓學生感悟:人際的和諧美--大家關注螞蟻的危險,并且一起來幫助它,使它安全地回到了家。使我們感覺到這個夏夜確實很美,因為大家做了一件很美的事情,營造了美好幸福的人際關系。
4. 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通過分角色表演式的朗讀,把學生的想像帶入到夏夜的場景當中,使其身臨其境。特別要安排朗讀水平高的學生朗讀"飛呀飛"這一段,因為這是整個故事最精彩、動人的部分。
師:夏夜美景,是一個動人的童話故事,我們來演一演這個童話好不好?
指導分角色:
(1)課文中有哪幾個角色?分好角色。
(2)模擬角色朗讀,配合動作。
五人一組,分頭準備。教師巡視指導。小組上臺表演。
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講出:夏夜的景美,情更美。
齊讀最后一段:多美的夏夜呀!
5. 課外延伸
布置學生觀察美麗的春夜,看看它與夏夜有什么不同,把感受寫出來或畫出來。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我們做朋友吧》是部編本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中的口語交際話題,目的是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和哪位同學交朋友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以此來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建立團結友愛的關系。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聽說態度、語言習慣,以及語言交際能力。 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成為口語交際的主體。教師主要的教學手段是創設情境,為搭建廣闊的可供學生充分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的語言、個性與創造思維得到發展。 本節課我把自己定位為旁觀者,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指點和限制,充分相信學生,還學生交際的自由。不過也不是袖手旁觀,是觀察和傾聽,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主動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創新,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根據新教材本身特點、新課程的要求及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我在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與愿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感受交際的樂趣。
2.學習使用普通話,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本次話題的重點是在交際互動中,使學生能初步說清自己的觀點;認真傾聽并了解別人的講話內容;態度大方、有禮貌,在交流中發展口語交際能力。能講清楚想和誰交朋友及原因;能在交際中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能學會自我賞識及賞識他人;能愉快和諧地和他人進行溝通則是本次話題的難點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根據新課標理念,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創設法:李吉林老師說過:“語言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是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因為,本次話題思想性強,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又要突出口語交際的“交際”的特點,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語言交流,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的口語交流提供了平臺。
2. 討論法: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合作探究的意識,共同討論。
3. 評價激勵法: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需要老師常用肯定和表揚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表現,并采用老師激勵評價,生生互評的方式激發學生說的興趣。
三、說學法
根據“教學相長”的原則和口語交際課的特點,著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幾種方法進行學習:
1、觀察法。通過讓學生觀察插圖和生活中的事,讓學生去發現,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合作學習法:口語交際課的重要特點之一是互動性。為了給學生提供互動的平臺,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實現生生互動。
3、實踐法。本課口語交際主要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與愿望,從而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感受交際的樂趣。通過讓學生演一演、說一說的形式,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口語交際實踐,在口語交際實踐中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自我賞識及賞識他人,能愉快和諧地和他人進行溝通。
四、說教學設計
(一)揭題激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開門見山揭示課題“我們做朋友吧”,讓學生說說進入學校這兩三個月里認識的新朋友并準確說出他們的名字。
(二)情境引圖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視頻《好朋友》,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喜歡選擇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
(三)討論交流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實踐活動,一方的言語行為必定會直接影響著另一方的言語行為,任何單向行為都不可能構成真正意義的口語交際。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交際互動中能初步說清自己的觀點,能認真傾聽并了解別人的講話內容。在教學中,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充分討論“我是如何跟別他(她)交上朋友的”,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給學生充分互動的機會。最后引導學生個別匯報,其他學生注意傾聽,從而達到認真“說話”和“聽話”的目的。
(四)角色表演 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通過自身實踐運用才能逐步實現。本環節在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讓學生演一演,再現生活情境。老師請一個學生上臺,模擬口語交際的情景,通過自我介紹,互交朋友。讓學生知道不相熟的人之間通過自我介紹,相互了解對方,也能成為好朋友。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有許多交朋友的方法,我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花花的新朋友》引導他們交朋友的方法,同時請同學們按我們了解的途徑,去認識一位不熟悉的同學,和他做朋友吧。
五、說板書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朋友”以及交朋友有哪些途徑,該如何交朋友。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七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七篇12-01
語文荷花說課稿03-22
語文《離騷》說課稿11-13
【推薦】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10-07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匯總七篇01-10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合七篇12-26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匯編七篇12-23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12-22
有關七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