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范文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和田親身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以及維吾爾族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從而可以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的豁達樂觀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條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夠讀記并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載歌載舞、鋪天蓋地、美不勝收、豁達樂觀”等詞語。
過程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生動形象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樸、豁達樂觀的特點以及民族風俗。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采用以下3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體會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品質。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示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的碰撞,在討論中了解維吾爾民族風俗的獨特魅力。
五、課前準備
電視、展臺、電腦。目的是通過采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設疑,導入新課:這幾天,我們通過課文了解了中國各地的民俗風情,讓我們領略到祖國廣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再去一處非常美麗的地方。大家猜,會是什么地方?(播放視頻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
【教師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讓學生對維吾爾風情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在讀中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三)重點研讀,感受民俗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文的結尾:“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學生再瀏覽課文,并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描寫談談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和田維吾爾族民俗特點的?【通過再讀課文,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從而獲得結論。】
3、從學生回答的5個方面(豪氣與樂觀、熱愛土地、能歌善舞、愛美的天性、聚餐多樣)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方面“豪氣與樂觀的維吾爾族”與學生共同學習,并提出學習要求:(1)找出能夠體現和田維吾爾人豪氣與樂觀的句子。(2)這段話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作用是什么?(學生積極思考,得出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惡劣的天氣,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
4、學生根據第一部分的學習,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每個小組選擇一處感興趣的維吾爾族風俗的段落,進行學習交流。【關于積極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中提出,教師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種學習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每一節課的時間里,學生都是積極存在的。】
5、小組隨機回答,教師相機進行點評,并把文中出現的有關維吾爾族風情的圖片進行展示。
(四)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1、質疑問難
明代學者陳敏章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學習課文后再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2、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總結課文,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外延伸,拓展練習
1、請同學們課外查閱有關維吾爾族的資料,加深對這一民族的了解。
2、選擇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或語段抄寫下來。
【將作業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拓寬作業渠道,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感受到作業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七、板書設計:
豪氣與樂觀
熱愛土地
和田的維吾爾愛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樣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木蘭從軍》是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 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本文情節生動、形 象鮮明,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思考及想象能力,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學生。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愛表現,常憑興趣做事。在教學中若能靈活運用電 教媒體,通過動畫游戲等手段傳授知識,學生將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
其中,目標1、2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四、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在教學中采用各種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充分發 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學 后說,說后做,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來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
五、說教學程序。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變厭學為樂學。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
1、說起英雄,你們會想起誰?
2、 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位英雄,播放《花木蘭》動畫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大家想知道剛剛看到的這位英勇的將士是誰嗎?想知道關于她的故事嗎?
4、 出示課題,解題“從軍”一詞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征兵”、“燕山”、“年齡”、“將士”“將軍”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并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三、精讀課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個小節,二小節是教學的重點。
首先,教學第一小節課文時,我將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抓住一個“女”字,初步讓學生模糊地感受到木蘭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英雄。然后設下疑問: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女的是不能從軍的,而木蘭怎么會去從軍,成為一位女英雄的呢?讓學生帶著疑問積極地進入第二小節的學習。
教學第二小節時,我首先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后,圍繞問題“花木蘭為什么去從軍?”展開交流。隨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并進行朗讀的指導。第一句中我將抓住“經常”一詞引導學生聯想當時北方戰事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的危急情況。從而順勢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緊急”一詞。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學中,我準備引導學生談談什么叫做“焦急萬分”,木蘭為什么焦急萬分?理解木蘭的想法,弄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板書:替父)從而感受到木蘭愛家愛國(板書:愛家愛國)的優秀品質。緊接著,我將結合第六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一個語言拓展訓練:說說木蘭的家人會怎樣勸阻木蘭,木蘭又是怎樣說服家人的?相機進行合理地指導點撥。然后引導學生讀好相關的句子,讀出木蘭替父從軍的堅定的決心。
教學第三節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這組短語和其中的四個動詞“披、跨、渡、過”,讓學生讀一讀,談談體會,讓學生感受木蘭越馬橫槍、英勇善戰威武形象,(板書:英勇善戰)并通過想象談話:木蘭在征戰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她是怎樣克服的?進一步體會木蘭征戰中的艱辛與這“赫赫戰功”的來之不易,激發學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將自己的感受用讀表達出來,邊讀邊想象畫面。
課文的最后一小節的教學中,我將結合課文插圖,著重抓住“驚訝”一詞,引導學生感受將士們為什么驚訝,順勢將“英勇善戰”和“文靜俊美”的花木蘭進行比較,此時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會在學生心中油然而生。
學完課文后,我將以一個句式訓練:“木蘭是一位 的女英雄。”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將句子補充完整,表達情感,內化文本語言。
最后,讓學生情感充沛地朗讀全篇課文,我認為也必不可少。
板書設計:
愛家愛國
木蘭從軍
(替父)
語文說課稿 篇3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
感世界,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學習本組課文,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節課上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三個主要環節:分別是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
2、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
3、回顧全文,揣摩寫法。 下面具體談一談這一課的設計思路:
一、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時間,問題設計整合,牽一發而動全身。
教學時,我沒有用瑣碎的問題牽制學生,而是用較為整合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合作的時機,讓學生與文本、與學習伙伴親密接觸,直接對話。交流時,仍然把自主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只是在學生交流時相機點撥、引導,體現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
雖然本課時重點教學15-17自然段,品味海鷗對老人超乎尋常的深情。但海鷗對老人的“情”不是無緣無故的,要深入理解,必須結合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所以,我設計的學法提示中強調“……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閱的資料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學生要想理解重點語句,就必須對課文全盤掌握于心,對資料進行篩選、整合。老師在學生匯報、交流時,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資料來理解重點語句、品味感情,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分頁標題#e#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文章表達方式的把握
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大撒把,要給予適時的幫助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15-17自然段前,我出示了學習提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閱的資料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這段提示教給了學生理解語句、品悟感情的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默讀”“ 想一想”“畫出”“ 抓住關鍵詞語” “結合課文內容和查閱的資料說說”“ 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等都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方法,而且這些方法不僅適用于本課,還適用于日常學習。在學生品讀感悟課文時,教師相機在學法上進行指導,使學生在本課學習時知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讀占熬頭”,特別是閱讀教學中,如果離開了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是殘缺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特別是引導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人與人告別時的場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海鷗為什么為老人守靈,理解文中為什么用“撲”而不用“飛”。文本與生活的結合,會使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海鷗對老人那深厚的情誼,很自然地通過朗讀流露出來,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讀(范讀、指名讀、引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賽讀,齊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四、注重讀寫結合
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么,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像海鷗在傾訴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
在很多情況下,當我們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感悟交流時,學生的語言往往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是詞不達意的,思想是膚淺的。而寫,可以憑借有形的文字,作深入地思考、推敲、揣摩,可以對原有文字的進行刪減、補充、調整、完善,引領思維走向深刻和有序。參賽課上,我拿出一整塊的時間讓學生書寫內心的情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我相信,屆時的教學效果會給讀寫結合的理論以有力的佐證,也給了我堅持讀寫結合的信心。分頁標題#e#
五、恰當使用多媒體,讓媒體為教學服務
老人的照片、海鷗紛飛的圖片適時出現,補充了學生經驗的不足,能夠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品味感情;因為學法指導包括的因素比較多,如果教師只說一遍,學生僅憑記憶是無法操作的,而用大屏幕出示出來,學生在自學、交流時可以反復查看,對比學法指導要點,不斷校正、完善自學和交流情況;在指導讀兩次“鳴叫”的語句時,在寫話前和學生讀自己的寫話內容時,使用悲傷的音樂渲染氣氛,把學生帶入到的適當的感情基調中,利于學生準確把握情感,品出情,寫出情,讀出情。
除了運用多媒體以外,我還運用了掛圖、海鷗圖片等傳統教具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在學生寫話時掛上了老人的遺像,在學生朗讀寫話內容后將海鷗貼在老人的遺像周圍,連綴成一幅飛翔的鷗群。遺像、鷗群、音樂,加上學生聲情并茂的訴說,相信會將師生的情感引向深入,將教學推向高潮。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17課《七顆鉆石》。本組教材的專題是“愛的奉獻”,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和她的母親由于愛心而讓出了如生命般珍貴的水,他們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他們的愛心升騰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謠言的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無私廣博的愛能創造奇跡。根據本課教材內容和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難點: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會讓他們感受到無窮樂趣;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會讓孩子感到可親可敬;細膩傳神的語言描述,會讓孩子感受語言的魅力;而真摯感人的情感,又會讓孩子受到心靈的洗禮。鑒于這些特點我采用以下教法學法
二、說教、學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本節課我體現以讀為本,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表演讀等多種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并采用想象朗讀法,讓學生想象水罐的一次次神氣的變化,體會愛心的神奇。并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我在此起的是引導作用,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有敢而發、有感而寫。在整個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得到了訓練。另外,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本節課我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如想象小狗的出現,想象有了水的情景。
三、說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已是必然趨勢,為了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輔助作用,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教學手段的使用,設計了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如利用多媒體出示情景朗讀良好的音響視頻效果為學生創設夢幻般的情景,讓學生融情于景,雪災、5.12愛心圖片激發了學生的愛心的使學生有感而發、有感而寫,寫作起來也更流暢。還可以節約時間,增大課堂容量。
四、說教學流程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創設情景、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品味、想象感悟——總結升華、拓展思維。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思路
1、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誰知道上面的聲音是怎么來的嗎?(配音)今天老師也做一次配音你們可要仔細看認真聽。
2.出示課件
3.教師敘述第一段。故事的名字叫《七顆鉆石》板書課題
4.這時的水意味著什么?(生命、希望、活著的力量、一切)
(這樣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叉參與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期待地參與學習活動。)
5、還記得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相機板書:有水──銀罐──金罐──鉆石──星座)
師: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呢?
(板書:?)
師: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引領體悟──愛是變化的力量
1、學習第2段:
⑴學生自讀。
⑵和我們說說你讀后的體會。
⑶這個小姑娘真不簡單,你能想象小姑娘怎樣找水的嗎?
⑷學生交流:“夜里”:
①你很細心,注意到了這個詞。
②那是個怎樣的夜?(寒風瑟瑟風沙彌漫、漆黑不見五指、沒有人出來行走、寂寞的、孤單的、害怕的……)
③姑娘怕嗎?(不怕,她想著要為媽媽找水,挽救媽媽的生命)
④即使害怕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正如你們所說,此時她的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母親,正是一份愛的信念。正是這愛,使她充滿了力量。師:小姑娘給媽媽找水容易嗎?你從那里體會出?
生:“哪里”: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
師:她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生:(想象說)
師:小結
夜更深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水罐里卻裝滿了清亮清亮的水,這時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①“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話,會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時想的是什么呢?
②多么孝順的小姑娘呀,她愛媽媽勝過愛自己,誰能把這句話讀好?學生練讀。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要讀出小姑娘尋水的艱難、尋到水的驚喜和送水的急切。(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水罐的神奇體現在變上,引出是愛讓它發生了變化。為下一步的自主學文做好鋪墊。)
③現在你說說水罐里怎么會有水了?
你說得真好,是小姑娘對媽媽的這片孝心,這份真摯的愛感動了命運之神。使她擁有了這一罐清亮的水。也感動了我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
師:小結:這水罐之所以發生變化。(把?改成愛)是愛,是小姑娘對媽媽真摯的愛,才會有這樣神奇的變化。
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這罐水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這水罐后來又不斷地發生神奇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請同學們先快速地默讀3自然段,仔細讀讀,想想什么是水罐發生了變化?
2、生講讀第3自然段體會(對小生命的愛:
老師看大家都在認真讀書,有的還皺著眉頭呢,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水罐是怎么會變成銀的呢?
⑴(男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⑵學生自由回答。
(水是多么的寶貴,小姑娘卻給了小狗)
師:(給媽媽舍得,給小狗舍得,給自己反而不舍得。什么叫無私,這就是。)
小結:小姑娘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用愛心來對待小動物,這銀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顆晶瑩美麗的愛心呀!所以生命之神點木成銀。
⑶誰體會到了小姑娘這份愛心,來讀給我們聽聽:
3、學習第4段:偉大的母愛
后來,銀水罐為什么變成了金水罐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⑴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愛?
⑵你看,小姑娘的媽媽是多么愛自己的女兒啊,
(母親需要這生命的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給了孩子。)
⑶(評價:真感人多么偉大的媽媽啊)
師:誰愿意來讀讀母親的話(指導朗讀)
這次變化是母親對女兒無私的愛創造的奇跡。──你們發現了嗎,水罐的奇跡不在于小姑娘一個人,而在于愛的行為。只要有愛,就會有奇跡發生。板書(愛母愛)
師:又是什么原因從水罐里跳出起顆鉆石。(出示自學要求)
4、生自學匯報(對過路人的愛)
師:小姑娘她不渴嗎?
生:渴
師:你從哪體會到?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師: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小女孩焦渴的感覺。
(自己帶動作讀,個別帶動作讀)
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我體會到小姑娘口渴難忍
(課標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放手讓學生閱讀課文,去感受人物的特點,感受語言的內涵。接著,通過朗讀來展示閱讀成果。通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尊重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
⑶出示填空:
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卻忘了______。
小朋友啊,愛的心靈就是這樣的崇高!所以,
七顆很大的鉆石從水罐里──跳了出來,
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涌了出來。
⑷讓我們再一次張開想象的翅膀:(出示)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流向田野,流過村莊那里將是一翻怎樣的情景呢?那里的人和動物又會怎樣?你們快來想象下去?
生:想象說
師:地球在清流的滋潤下,重又煥發了勃勃生機。是什么創造了這樣的奇跡?(愛)
師:對,是愛。是愛創造了奇跡。(板書)
三、延伸閱讀──愛是真實的奇跡
1、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路讀來,一路想來,是愛創造了故事中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愛)讓我們再一來感受愛的神氣。
2.播放情景朗讀
過渡:那七顆鉆石升上天空,變成了七顆星星,就是人們說的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
師:她的愛心變成七顆星星,掛在天空,照亮每個人的心靈。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告訴我們,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跡。
四、拓展練習
聯系生活,感受愛心
(一)
1、說說你身邊獻愛心的人和事
2、播放課件(愛的感言)
3、播放課件(愛心圖片)
4、(二)播放課件(愛的奉獻)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讓學生欣賞,隨著優美的旋律,大屏幕出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是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使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再次體會愛的力量。
師: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小姑娘的愛心就象天空中的七顆星星,閃閃發光,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我們的愛也不正是那一顆棵顆鉆石嗎?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5、請把你們獻過的愛心或準備要獻的愛心寫在老師獎給你的桃心紙上。把愛心傳遞下去。
6、讀自己寫的“愛心”
(二)師總結:
我看到你們一個個愛心的天使,聽到你們一個個摯熱的愛心,相信你們一定會把文中的愛心傳遞下去。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復吟誦中領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1)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
四、教法學法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于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學程預設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跡嗎?
設計理念:小學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說一說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著,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首先,學生匯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著,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為愛!
設計理念:“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創設情境,從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與文本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使學生深刻地感悟父親因為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著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3、對比閱讀,比較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他的愛,使兒子等十四位同學獲得了又一次生命!父愛創造了偉大的奇跡!這偉大的愛可歌可泣!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4、品讀精華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感動于父愛的偉大時,課文中,一個七歲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達,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又一次強烈的震憾!這個在地震后的黑暗廢墟下,呆了三十八個小時,卻能保持鎮定的孩子,這個在獲救時,首先想到別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處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呢?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通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在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采用小組內讀一讀,議一議,寫一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系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并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四)讀中融情,感悟父子愛的力量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當學生沉浸在父親不同尋常的愛里,不禁要問: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里?這個教學難點,我想通過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主要設計這樣幾個導語:
1. 這位可憐的父親,左肩扛著肉體的傷痛,右間扛著精神的壓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這樣做。
2. 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倒塌了,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3. 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想在他耳邊的時候還是這句話。
4. 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依舊是這句話。
5. 這句話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這句話也是大山的寫照,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五)巧改課題,升華情感
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為課文換個題目并說明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能會改成《了不起的父與子》、《勇敢的父與子》、《偉大的父與子》等等,只要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教師都給與肯定,這一訓練升華了情感,突破了難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解決了文章需要學生理解、感悟.,體會的所有關鍵或要點,而且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讀書、引用能力和表達說理能力。
【【精選】語文說課稿范文5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中職語文說課稿(精選7篇)12-28
中職語文說課稿 永遠的蝴蝶說課稿11-16
初中語文說課稿11-03
省級優秀小學語文說課稿01-20
小學語文《詠柳》說課稿及資料12-20
人教版語文六上《林海》說課稿12-17
人教版語文五上:《鯨》說課稿12-17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