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說課稿范文匯編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步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步說課稿 篇1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以“親情”為話題,以不同的生活背景展現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學習本單元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理解和體會人間真情。本課計劃兩課時講完,第一課時以“積累”與“誦讀”為主;第二課時以“賞析”與“學習寫法”為主。基于“已學過”與“主題理解可能不深入”兩方面學情,所以本節課是以拓展課的形式出現的。共三個環節:一是準備環節,包括課前積累與復習(課前積累主要是課內外字詞積累、寫作素材積累和名句詩詞積累,意在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和表達能力的提高);二是賞析環節,主要是賞讀與理解尤其是對生命的認識與理解;三是習作環節,主要是“直事曲寫”意識的形式和練筆。以上是設計思路的陳述。
第二方面談談切入點。教學中以“換題目”為切入點,由“散步”到“心靈的散步”過渡,圍繞“心靈的散步”這條主題線開展教學活動。
第二方面主要談談方法,從教法上說意在突出三個意識,一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比如讀的能力、說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寫作能力)二是注重學法的指導(比如積累的意識、賞讀的方法、寫作思路與方法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學法上說學生要想理解就必須動腦思考,廣泛交流,會表述能說到關鍵點上。所以討論交流、獨立質疑、歸納概括等方法將用到課堂中,師是引導過渡員同學們是主角,同學們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同學們完成;另外這里面也有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過程。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粗淺的認識,一定有不準確不到位的地方,懇請各位提出批評指正意見。
——謝謝!
散步說課稿 篇2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就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說如何設計這一堂課。
一、教學目標
從教材來說,《散步》講述了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一家祖孫三代四口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時發生的故事,通過這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生活畫面,表現了作者的家庭倫理理想:尊老愛幼,在凸顯一個“孝”字的同時,表達了中年人對家庭神圣的責任感、使命感。
從教學理念來說,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有助于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從學情分析來看,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比較接近,學生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能夠“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七年級的學生對文筆優美華麗的文章容易認同、喜歡,對文辭沖淡而意蘊深沉的文章卻缺乏深入理解、反復品味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大多數七年級學生在家里沐浴著長輩的關愛,他們知道這份愛卻體會不深刻,更少有學生能自覺的回報這份愛。
因而基于上述三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四點:
1、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2、圍繞“散步”事件梳理內容,初步掌握概括敘述事件的方法。
3、揣摩精美詞句,品味文章所展現出來的語言之美、人情之美。
4、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培養珍愛生命、珍惜親情、尤其是尊老的“孝”道。
二、教學重、難點
其中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為:揣摩精美詞句,在朗讀中品味語言美、人情美。
至于教學難點,根據學生預習,文章特點確定為:理解(最后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教學方法
七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美讀引路,感受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可采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教師與學生分讀示范、學生自由讀、學生挑戰選讀、學生齊讀等。
2、快速搶答,感知內容。可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快速搶答。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讀能力、感知能力,又可讓學生輕松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淺層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悅,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3.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見大,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可設制情境(假如這個家庭獲得了“五好家庭”),讓學生為這一家四口中的任一人寫一份頒獎詞。
4.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友情提示(如:朗讀、概括、品味方法的指導)。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基于本文內容較為通俗,難點也不多,且為一篇自讀課文,所以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下面我就說說具體的教學流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請學生講述“你們一家人在生活中你認為最幸福的片刻”,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后引入作者一家人的幸福片刻,導入新課。這樣導入可使教材與生活,讀者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正如前面所說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可采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教師與學生分讀示范、學生自由讀、學生挑戰選讀、學生齊讀等。如: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學生挑戰選讀環節可以競賽的形式,并且也可讓學生先推選代表與老師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并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
緊接著可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快速搶答,幫助從整體上感悟文本。如:找出散步的人物、時間、地點、原因?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的?
在這當中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出敘述事件的概括方法
(大屏幕顯示: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三)重點研讀,感受人情之美
這一環節可承接上一環節,緊抓住散步過程中面對“分歧”我所作的“決定”來展開。讓學生依次思考這三個問題:
1、我為什么做這樣的決定?
2、我這樣決定是不是因為我不愛兒子,并從文中找依據?
3、面對我的決定家中其他成員有什么樣的反映?
隨著這三個問題的逐漸思考引入,將引導學生思考:這不僅僅是一個“決定散步途徑的問題”,而是一個“愛的訣擇”(“我”愛兒子,也愛母親,但當其發生矛盾時,我將如何來訣擇),從而在學生面前不僅展示了一個具有濃濃親情、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的家庭典范,也展現了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肩負著贍上撫下的中年一代的責任。
其中在這一精讀引導過程中可適時插入兩個活動:
1、當激發起學生對這一家庭合諧氛圍的感觸時,可設制一個情境讓學生能當堂動筆訓練,以寫促讀,深化感情。譬如可這樣設計:這樣一個互敬互愛、合諧幸福的家庭,如果在我們的小區家庭參評中一定是一個“五好家庭”,如果你是小區的工作人員,現在要為這一獲獎的家庭人員寫頒獎詞,你將怎樣來寫呢?(由于時間關系可任選其中一位家庭成員來寫)
2、當學生領悟到,“我”所作的這個決定已不僅僅是一個選擇路徑的問題,而是一種愛的難以訣擇,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作為一個肩負贍上撫下的中年一代的矛盾與責任時,適時引導學生關注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在朗讀感悟和情境體驗中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具體方式可采用先讀后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味語言
本文不僅情感上親情濃郁,語言上也是玲瓏剔透,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學習、借鑒。
1、同學們讀課文,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2)傳情的句子 (3)對稱的句式
(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其寫景、傳情的妙處、作用及對稱句式的互相映襯,富有情趣的對稱美)
(五)、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后的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并指出文章這種以小事顯真情抒真理的“以小見大”立意法,啟發學生在今后習作時注意立意的深刻。
(六)、作業布置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1、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
2、嘗試插入景物描寫的句子、運用對稱的句式來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瞬間"。
六、板書設計
散步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散步》。
相傳,孔鯉跑到父親孔子的墳前說:“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兒子孔汲面前說:“你父不如我父。”可見作為中間一代人孔鯉的沉重感與責任感。這與《散步》中的“我”不無相似之處。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字里行間流淌著沉淀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摯愛親情,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隨著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后,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于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于水的暖暖親情里,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以下,我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和說教學小結以及說作業的七個板塊給大家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及其地位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親情和家庭生活。本課正是通過一家四口的散步來體現濃濃親情的,教材地位不可忽視。
2、學情分析
根據課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初一學生,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親情觀念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 因此我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A.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通過對比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B.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C.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4、教學重難點
A.教學重點: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最后一句話。
二、說教法
1、新課程改革強調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開放系統,倡導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生活,與社會家庭相溝通。因此,本節課創設“親情互動”的情境,提供一個學生家長互相傾訴的平臺。
2、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搶答形式,寓樂于教,達到學生愿意學、樂中學的效果。
3、充分發揮多媒體聲色效應,不斷渲染課堂氣氛,力圖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說學法
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男女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朗誦、唱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始終處于興致盎然的最佳狀態,在情感的共鳴中完成本課的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1、多媒體情境導入。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習課文打下情感鋪墊。)
2、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以活動形式開展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樂在學中。)
3、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引出“尊老愛幼”的主題;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在競賽中調動其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4、展開想象,體驗感受 。
(設計意圖:聯系現實生活,走向家庭,學以致用。)
5、研討與賞析
(設計意圖:進一步深化“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主題。)
6、比較閱讀,拓展視野
( 設計意圖:培養發散 思維,提高鑒賞能力。 )
7、家校合作,親情互動。
(設計意圖:發放張家長反饋表,使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同時培養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8、美文朗誦,情感升華
(設計意圖:在朗誦中升華情感,感動自己 )
9、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設計意圖:明朗并鞏固教學重點 )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簡潔、形象、直觀,又要體現教學內容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故設計如下:
母親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à 我、妻子 承上啟下(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六、說教學小結: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低音播放《回家真好》,在歌聲溫馨時小結本課:“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同學們的求索卻遠遠沒有結束。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它滲透到生活點點滴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七、說作業
根據教學重點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的情感, 我決定不給學生增加課業負擔,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故布置作業如下:
1)為親人做一件表達自己愛意的事。
(為他們洗一次腳、鞠個躬、真誠說聲“我愛你”……)
2)交還家長反饋表
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指導。
散步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編者意在通過本單元的編寫讓學生了解文學家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磊落坦蕩的胸懷,從而倍加珍惜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我也想通過本課的傳授,讓學生從文章中汲取心靈甘露,重新審視自己的親情體驗,也讓他們能夠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諦所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1、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人物形象美。這一學習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圍繞“人生體驗”這個主題確定的。
2、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學會欣賞美。這一目標的確立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對情感意境之美的神會。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這一目標是語文人文性的具體體現,是升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過程。
教學重點:課文理解,美點尋蹤。理解課文和美點尋蹤是學生認知由淺入深的升華,也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一個寄托體,抓住了這個重點,學生就會覺得此課受益匪淺。
教學難點:難點: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這一難點確
立的依據是學生涉世不深,對人生體驗的還不夠深刻
三、說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教學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四、說學法
葉圣陶說過:“教法的根本是學法,為此,我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朗讀法
2、合作、探究、討論鑒賞。
通過教師的讀、學生的自讀、品讀等方式把學生帶入文本境界,再通過合作探究、討論鑒賞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維,從而完滿完成本課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運用鋼琴曲的優美旋律去撞擊學生心靈,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時導入,讓學生在美的愉悅感受中走進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這個大的環節中又包含以下幾個小的環節
1、教師配樂范讀這個設計沿襲導語而來,同時又是承接下邊各個環節。因為學生既在教師范讀中暢游了思緒,又解決了一些疑難字詞。在這一環節結束,再設置問題,讓學生說出應重點掌握的字詞,這樣,在對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又完成了基礎知識的掌握。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教師設置問題,解決問題。問題的設置是這樣的。
課文中寫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來介紹。這個問題的設置正是學生深入課文后的不同感受體驗。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這個問題考察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情況。
根據文中語句分析出誰是這個家庭真正的決策者?
這個問題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研讀文章的一個環節,學生所找答案必然圍繞“我”如何解決散步分歧展開。這樣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后,教師再點處這就是中年人的責任,本文所設難點不攻自破。一個完美的結局點染了尊老愛幼這個不置可否的主題。到此為止,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是濃濃的愛撐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從而鋪設了學生人生體驗的橋梁。教師順勢倒入下一環節。即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學生會再此環節中暢所欲言,交流親情體驗,加深對文本的解讀,升華自己的情感價值觀。
第三個大的環節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在這個環節中,將激趣----學法點撥------品讀------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學生出示了何謂美點尋蹤,這樣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對文章進行賞讀,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個環節
讓學生把這一節課的收獲談出來,老師給了一個提示例句,同學仿說,各抒己見,表達真情實感。
第五個環節作業寫一篇日記,題目《記錄點滴真情》
最后一個環節小結
在總結過程中點撥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再把本課主題進一步拓展,讓學生珍愛自己的親人,珍愛自己的生命。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
出示板書
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批評和指正。
散步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我說課得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得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得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著濃濃親情得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得“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得互敬互愛得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得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得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得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得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學情分析】
七年級得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得重要階段,他們得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得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得觀察生活得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得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得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得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得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得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得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得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得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里行間得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得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得特點,感受課文濃濃得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得特點和課文深長得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得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得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得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得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得生活積累為學習得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得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得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得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得心理,以競賽得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得形式強化他們得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并歸納出本文得朗讀要求后,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得?找出散步得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得第一、二節,找出并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得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得母親,我得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得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在文章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得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得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得主要目標――通過語言得探究,品味課文深長得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得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得推敲上升到理性得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得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得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得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得,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得。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得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么大得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文章意境,逐步領悟做人得道理,得到情感得熏陶。
在探討文章中“舉輕若重”得句式時,我注重鍛煉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得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得一句話:“我得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得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文章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得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得重任,對生活得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得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得美好得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得環節:《散步》這篇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因為討論編者得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得效果,再揣摩編者得意圖。我盡量讓學生發表自己得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得,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得意識。
然后,我又努力調動學生得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得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松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得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得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后,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并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后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得表達,形成自己得特色、風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梁先生得一席話讓學生課后去仔細品味語言得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后面有一篇題為《三代》得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并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得,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得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得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后得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得學習習慣。然后我進行總結,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得情感體驗。
八、作業布置
我根據本課得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1、老師得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得收獲。 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得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得一種交流。2、嘗試用“舉輕若重”得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得經歷或者值得一寫得“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得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并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散步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的;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的,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并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后,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找出并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在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的,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么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討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煉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的,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散步》這篇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盡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后,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變得輕松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后,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并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后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后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后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并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后的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我進行總結,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布置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 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并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我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略)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散步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和發展水平,我班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好,通過觀察區域游戲及教學活動,我發現我班有耳對繪本的興趣較大,但是在自主閱讀的時候缺乏方法,有的時候不能完全理解圖書的內容。為了尊重幼兒興趣、滿足幼兒的需要思想,我選擇了《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繪本作為本次的教學內容。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的色彩鮮艷、內容有趣,而且故事的線索很清楚、明顯,又有很大的余地讓小朋友可以自由發揮和展開自己的想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在語言的講述、表達、詞匯的運用等方面上的能力發展。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作用。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語言發展情況,我擬定了一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2、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3、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我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時卻無條理性,經常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根據目標,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大膽表達上。把難點擬定為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推測故事的情節發展。
三、說準備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熱情,使活動呈現趣味性、活動性、我做了以下準備:
1、《母雞蘿絲去散步》PPT,多媒體課件能夠更好地展示繪本內容
2、幼兒圍坐成半圓形,教師及電視在中間,利于幼兒觀看及師幼交流互動
3、母雞蘿絲和小狐貍的圖畫教具,適當的教具能夠更好地導入教學活動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逐漸成為有效的閱讀者,我組訓幼兒在閱讀中感受、體驗、理解、想象、表達的心理過程,綜合了觀察法、討論法、懸念導入法、提問法等讓幼兒理解畫面,獲得早期閱讀的經驗,增強對繪本主題的領悟能力。采用了觀察法、交流討論法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主動地探究、發現畫面所傳遞的信息,在看看、聽聽、說說、講講的輕松氛圍中達成教學目的,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五、說活動過程
教師應為幼兒創建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節:展示教具導入活動,觀察PPT大膽猜想、表述,教師完整講解PPT,師幼討論,總結延伸。 六、說活動延伸
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掌握故事內容,且能夠達到更好的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效果,還能訓練到幼兒的語言邏輯思維,我通過安排幼兒回家給家長講活動故事來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延伸內容,從而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散步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溫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贊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范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同學們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說學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同學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同學們,這個年齡段的同學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生活體驗,又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同學們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說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要豐富同學們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同學們在反復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同學們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為難點。
五、說教法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合。首先以情景、導入法營造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將朗讀貫穿于整個課堂中,讓同學們在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讓同學們更好的領悟課文。
六、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同學們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同學們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同學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動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同學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說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同學們談感受。
設計意圖:
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同學們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同學們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同學們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旨在讓同學們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此環節要求同學們齊讀課文后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同學們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
賞析語言
1、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1)同學們在課本上用圈點勾畫法作批注。
提示:
寫景美的句子、細節動人的句子
( 2)請同學們將他們找出的詞句讀出來并賞析,教師適當指導。
2、感悟語言的對稱美
預先出示一個句子: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讓同學們說說這個句子的特點,最后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這樣的對稱的句子齊讀。
設計意圖:
品味積累語言是本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先讓同學們在圈點勾畫中品讀思考,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教師作必要的補充和歸納。引導同學們掌握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學會在以后的閱讀、作文中運用學到的方法去賞析語言,運用語言。
(五)再讀課文,感悟親情
1、指名讀6、7 段。
2、扮演角色,心靈對話。
學法指導:
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走大路,妻子、兒子是怎樣想的,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話外音的形式將各人心中所想表現出來,不僅要注意文中表現出來的內涵,還要善于結合情景體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這個家中三代四口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設計了“扮演角色,心靈對話”這一環節,讓同學們走進文本,不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東西,還能發現文本中沒有寫出來的(無形)的東西,以鍛煉同學們的想像及創新思維能力。在談對人物印象這一環節中培養同學們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同學們感受到正因為這一家人尊老愛幼,相互關愛,這個家庭才會如此和諧溫暖。
4、齊讀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
注重這句話的象征意義。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涵,讓同學們在探究合作中解決疑難。重點理解這個句子,不僅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義:中年人的責任重大,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啟下的角色,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至此同學們才準確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個平凡的鏡頭——散步,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真摯而深沉的愛,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贊歌。想一想,在你們的身邊,有這樣(尊老愛幼)的事例嗎?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親情之美,既符合本課的主題,又使同學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同學們發現親情,感受親情,珍愛親情。最后,讓同學們談學習本課的收獲之后,賞聽歌曲《讓愛住我家》,讓這節課在溫馨動人的氛圍中結束。
散步
莫懷戚
母親——愛幼
我、妻子——尊老
兒子——懂事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
要讓同學們對一堂課的結構和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一個好的板書的設計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書設計既要簡潔、形象,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為這堂課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散步說課稿 篇9
尊敬的評委下午好,我說課的課題是莫懷戚的《散步》。
下面我從教材的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學法指導、大致的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匯報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注重人生體驗。《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體,字里行間揚溢著濃濃而真摯的親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道德頌歌。雖然與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風箏》《羚羊木雕》一樣都以家庭生活為主,都有矛盾沖突,但前者給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則主要從家庭倫理準則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并且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因此,我認為本文是讓學生走進文本,對話文本,在“人生體驗”中達到體驗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學情分析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增強親情觀念,提高人文素養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基本是都是90后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現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獨尊”,家庭親情觀念淡薄,缺乏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因此,本文教學時,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難,但要引導學生發掘文本主旨、感悟親情及由此引發對于家庭倫理準則的思考會有一定的難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如下: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為: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基本內容。
2、以文本為范例,指導學生揣摩詞語的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方法。
3、學習文章以小見大、一事一理,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寫法;
4、體味文中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傳統美德。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重點為:目標2、4
教學難點為:目標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義的最后一句話為達成以上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擬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文本為范例,組織學生自主品味語言,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相關方法。
2、以小組形式,通過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讀法、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品讀文章。
4、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初讀敘事類文章,整體感知內容的方法(初讀“三問”:誰?在哪里?什么事?)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精讀文本、品味語言。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現文章的美點(從內容到形式)
四、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個鋪墊。
1、猜字游戲導入
謎面:上有老下有小—學生猜---教師解字:老小不分開為孝,老在上子在下,兒子擔任著背負老人的責任這樣才為孝。
當堂調查:你們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學舉手(舉手的很少),如此看來大多數是老小分開的,孝出了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從今天學習的課文《散步》中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歌曲作情感鋪墊,猜字游戲可以很快地激發七年級孩子的興趣,拋出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關,為突破教學難點設伏。)
2、聽讀、朗讀,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輕聲地朗讀課文。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檢查閱讀效果:
從記敘的要素、順序入手理清內容和文脈。并在概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產生分歧原因和解決分歧的辦法。
(學習起步階段要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強化“要素”意識,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我設計的主問題是:
①、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在散步的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老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后,再總結全班同學的發言,加以歸納明確。一家人的權力無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關系。一切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②、學生總結歸納人物的特質(這一設計的目的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煉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兒子:聰明乖巧,非常懂事。(著重引導學生將文中的兒子與現實中的“兒子”(自己)進行對比,突出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關于教學難點,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討。
鋪墊:再問導入部分的兩個問題:如何解決“孝”這個問題?能不能不分開呢?分開與不分開的主要責任以在誰呢?歸納學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義的話---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家庭是這樣,民族、國家也是如此。(邊歸納邊板書要點)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初步體會文中“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作手法。)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4、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說說自己的發現。
預設:主要引導學生品味:
(1)寫景的句子,發現他們的意境美。
(2)對稱的句式(體會它們的對稱美,情趣美。)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精彩片段。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過朗讀加深印象,培養語感)
5、結束語: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子欲養而親不待。對長輩、父母我們要心懷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說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寫下來,課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業布置:
6、布置作業:以家庭生活為素材,以親情為主題,運用“以小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剛開始學習“以下見大”“一事一理”的寫法,特作出分層要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這也符合個性化的要求,具體是:最低要求:仿寫文中的某個片段//一般要求:獨立構思,能表現出親情//較高要求:能提煉出一個簡單的道理。
7、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
附:板書:
百 善 孝 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懷戚)
||
整個世界(責任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