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們的祖國真大》是一首贊美祖國的詩歌,語言精練,朗朗上口。詩歌中以“南方”“北方”的氣候做主線,讓幼兒在感知祖國城市的氣候、風俗不同的同時,體會祖國的美麗,壯闊以及萌發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之情。我將采用朗誦詩歌的表現形式對幼兒進行愛國教育,正如《綱要》中:鼓勵幼兒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綱要》的指導,我制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我國地域廣闊,南北差異的特 點。
能力目標:能夠有感情的朗誦詩歌。認讀“北”的標志。
情感目標:培養愛國的情感,激發做中國人的自豪。
結合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我設立了如下重難點。本次活動的重點有感情朗誦詩歌。難點了解祖國之大,萌發愛國情感。
二、說幼兒情況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幼兒則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條件。我所面對的是大班的幼兒,他們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抽象邏輯性思維有所萌芽。這一時期的幼兒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好奇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欲,但還缺乏知識和經驗,需要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有序的引導。因此我創設地圖以及城市圖片的實物教具,讓幼兒清晰,直觀的觀察祖國的特色和地域之廣。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教學課堂上,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因此,本次活動中我將采用多媒體法講解法,討論法,談話法等來進行教學活動,摒棄了傳統的說教形式,從多方面共同促進幼兒的學習。
四、說活動準備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活動準備就扮演著糧草的角色,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北”字,南北方冬天圖片,《我的祖國》視頻,詩歌音頻。
2.經驗準備:有旅游的經驗。
五、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將分為五個環節,各環節之間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通過出示中國地圖,讓幼兒猜一猜這是什么,形狀像什么的導入形式,激發幼兒興趣。請幼兒利用以往經驗討論一下自己旅游的經歷,給幼兒充分發揮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接著以幼兒找一找我們的家鄉在哪里為鋪墊,順勢進入下一環節。
(二)初步感知—音頻播放詩歌
以找一找家鄉在哪里,我們城市的冬天是什么樣子讓幼兒進行自由發言,順勢設疑“祖國這么大,有一些地方和我們可不一樣”,激發幼兒好奇心,播放音頻詩歌進行初步感知。
(三)深入剖析—觀看3張圖片,學習詩歌內容
在對詩歌內容有了淺顯印象以后,本環節要求幼兒通過觀看3張詩歌中的主線圖片,加深詩歌印象,并學會朗誦。圖片1:北方冬天,讓幼兒感受北方的冬天樣貌,學習詩歌第一句。并以學習“北”字的環節連帶認識北在地圖的方位。圖片2:南方冬天,學習詩歌第二句。圖片3:南北方生活對比,幼兒通過清晰的圖片對比,發現同一個季節的不同之處,從而學習詩歌第三句。
在幼兒學會了詩歌語句以后,教師以有趣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詩歌的朗誦,加深印象,感受文學語言的美。
(四)鞏固提升--了解祖國地域廣闊,萌發愛國情感。
愛國教育是幼兒園的重中之重,要為幼兒建立民族自豪感,萌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再學會了詩歌的基礎上,本環節通過觀看視頻《我的祖國》教師講述的形式讓幼兒了解祖國的地域、特產、風土人情等特點,開闊幼兒的眼界,激發“我為成為一名中國人而自豪”的愛國之情。
(五)結束部分—繪畫《我的祖國》
幼兒學會了詩歌并了解了祖國之大,地域之廣的特點以后,產生了濃濃的愛國情感。我將創設繪畫活動,讓幼兒把對祖國的愛用畫筆畫出來,作為禮物,送給祖國媽媽。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絕不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幼兒語言的發展,活動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會將本次活動延伸到家園合作,讓幼兒將今天學到的《我們的祖國真大》的詩歌回家朗誦給爸爸媽媽,加深語言發展的培養。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聆聽,謝謝!
說課稿 篇2
《杠桿》說課稿
一、教情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杠桿的概念、五要素,力臂的畫法,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杠桿的應用及分類 2.教材的地位: (1)“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是中考理化實驗考查的其中之一,要求學生掌握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杠桿平衡的條件的操作能力。
(2)杠桿的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滑輪、輪軸等簡單機械的基礎。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突出教學重點的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完成好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難點是畫杠桿的力臂。
所以本節課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辨認出杠桿,準確找出杠桿五要素。
(2)、通過實驗,歸納出杠桿平衡條件,能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簡單計算。
(3)、能對杠桿進行分類。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和數據分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小組探究學習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必須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力臂的畫法和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力臂的畫法,學生用實驗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四)學情分析和教學策略: 1. 學情分析
(1)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以及這些力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杠桿是力學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同時又保持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
(2)初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不喜歡老師的單獨說教,更喜歡自己動手實
驗,在實驗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2.教法、學法:
(1)教法:
講授法:介紹杠桿的五要素及畫力臂的方法
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2)學法: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觀察法,小組學習法
(五)課型方式:要素組合
(六)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杠桿,鉤碼,支架,鉗子、剪子、鑷子,刻度尺,線
二、教學流程: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
本課選自西南師大出版社標志勾繪第五課。主要學習用coreldraw勾繪標志的方法和流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用coreldraw勾繪標志的流程。
2、能力目標:熟練coreldraw手繪工具的操作。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熟練coreldraw手繪工具的操作
2、教學難點:配色原則的理解與運用。。
四、教材分析及教學勾繪
教材講解了勾繪標志的技巧。用直線勾繪,再轉換成曲線使其貼齊原稿邊緣線。
教材講解了標志3稿:彩、黑、格稿。彩稿全面了解標志的色彩搭配;黑稿了解標志的黑白關系。格子稿件能知道標志用標準制圖法的坐標關系。所以在教學中的重點是讓學生能做出標志3稿:彩、黑、格稿。
標志配色的原則:a.對比強或偏強。b.色彩心理與行業適合c.平涂與漸變的選擇。
五、教法
邊演示邊講,通過仔細看老師的演示、思考中強學生對講的內容的深入理解,在看的基礎上,教師設置問題對重點知識加以點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揮學生主導作用。之后教師再給以補充說明,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教學的內容。授課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六、學法
這個班勾繪能力較好,但缺乏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操作能力。因而教師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他們進入學習情景,以看、思、練為主線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課后練習檢測學習效果,加強理解。
七、教學程序
1、導入:出示手繪稿和電腦稿,問怎么實現標志從手繪到用coreldraw勾繪完成。
2、簡介制作的流程:出示課件資料。
3、看老師的演示整體感知教學重點。(演示)
4、提問并討論,突破難點。(出示課件)
5、小結本課內容,布置作業。
6、附板書。
用coreldraw勾繪標志
1標志從手繪到用coreldraw勾繪的流程.
2.勾繪標志的技巧。
3.標志3稿:彩、黑、格稿。
4.標志配色的原則:
a.對比強或偏強。
b.色彩心理與行業適合。
c.平涂與漸變的選擇。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3-4圖文混排》是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第三章的第四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插入并美化文字材料及圖片,最終實現圖文混排。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WORD文檔格式操作的能力,本節內容的學習,是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圖文混排,為后面表格、電子表格、幻燈片等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本小節內容在本章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再結合日常的應用來看,本小節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普遍,因此在本書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學生情況分析
他們在上小學以及時初中接觸過電腦,但很多學生僅僅把它作為上網玩游戲、聊天的工具,到職業學校以后,這一點更為明顯。進入職業學校的一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再加上基礎層次不齊,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將網頁中的文本以純文本形式復制到WORD文檔;
(2)能在WORD中插入外部圖片文件。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編輯文本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課上記筆記、課后預習的習慣。
3.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加強科學與人文融合;
(2)增進與他人的交往合作,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3)培養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將網頁中的文本以純文本形式復制到WORD文檔。制定的依據:編輯文本信息是學習第三章WORD軟件的最基本的能力。
2.難點
插入圖片。制定的依據: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的文字材料較多,而圖片相對較少,學生有畏難情緒,接受困難些。
3.重點的突破
采用任務驅動法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但一開始并沒有直接把這個重點作為一個任務展示給學生,而是先讓學生從插入文字材料這個小任務著手,分組討論,然后先讓一些小組演示操作,再讓大家一起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操作比較,從而解決問題,突破本課的'重點。
4.難點的突破
復制網頁的內容講完后,引導學生能否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圖片的操作,引出任務,讓學生分組討論、嘗試操作、探究,最終突破本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課采用“任務驅動——師生討論——任務完成——效果評價——歸納總結”的五步教學模式。教師活動圖:
引導設計——啟發討論——講解輔導——歸納總結
在活動中,采用“任務驅動”結合文化熏陶法、分層次教學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
六、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圖:
發現問題——思考討論——探索質疑——小結——記筆記——自主創造
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方式掌握操作技能。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互相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大膽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興趣導入——主要采用文化熏陶法
讓學生欣賞一幅優美的詩詞畫,當學生還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時,我緊接著問:同學們說這幅畫美不美?想不想自己來設計?回答是肯定的,順勢導入新課。
2.新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
任務一:處理文字材料。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口答、實踐。
教師活動:巡視、答疑、輔導,發現典型問題。
學生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進行學法的指導,注意分層教學。
教師質疑:粘貼或選擇性粘貼有何區別,讓學生討論、操作、比較。
師生小結
任務二:如何插入圖片?
學生活動:嘗試操作、協作學習。
教師活動:采用類比法,引導學習,巡視、組織討論,輔導、答疑。
師生小結
3.作品提交與展示
先自評,然后組內互評,最后教師點評。通過網絡展示一部分同學的作品,增強學生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歸納總結
先讓學生總結,然后教師補充,集中給予肯定,指出其中還需要提高的地方,并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學習。
八、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1.本節課突出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積極思考,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
2.如何讓基礎較差的學生課堂上有任務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如何讓分組討論體現到真正的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4.多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多給學生貼上積極的標簽!
說課稿 篇5
一、考點導航
文言虛詞是指那些詞匯意義比較抽象,絕大部分不表示明確含義,卻能組織實詞完成句子的詞類。相對文言實詞來說,文言虛詞的意義一般都不很實在,它在文中、句中往往側重于語法功能。近幾年來,對文言虛詞的考查較為穩定,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同一個虛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和意義。
例如“之”:①輟耕之壟上 之:作動詞,去,往。
②悵恨久之 之:音節助詞,無義。
③天下順之 之:作代詞,代“得道者”。
④何陋之有 之: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⑤悍吏之來吾鄉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2、多個虛詞在不同語境中表示相同意義
例如:依照例句,寫三個表示“都、全”之意的詞語。
皆: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悉: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咸: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具:問所從來,具答之。
并: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3、區別某個虛詞古今義的細微差別。
如: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無條件連詞。
可以一戰。可以:可以憑借。今義:一個詞。
其實味不同。其實:它的果實。今義:一個詞。
4、辨析文言虛詞的用法功能。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等。如是代詞要明確它所指代內容,副詞要求指出它在句子中的作用,連詞要求指出它在句中表示何種關系,助詞要區別它屬于結構助詞還是語氣助詞等等。
二、復習方法
1、掌握常用虛詞“之、其、而、于、然、以、乃”等的一般用法。
掌握虛詞運用的規律,重視一詞多義的現象是準備文言虛詞應試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規律才能心中有數。在復習時,對某些虛詞有哪幾種用法,學習過哪些例句都應爛熟于心,因此要積累常見虛詞的不同用法,同學們可以按照下面常用虛詞的積累情況,在每種用法后再補充一個例句,以便記得更扎實,理解得更透徹。
(1)乃
①連詞,“于是,就”,如“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樂羊子妻》)“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②副詞,“才”,如“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
③副詞,“竟然”,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④動詞,表判斷,“是,就是”,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⑤代詞,“你,你的”,如“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2)之
①代詞,如《<論語>十則》中“學而時習之”代“學習的知識”;《桃花源記》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代“這”,“問所從來,具答之”代“他們(指源中人)”,“聞之,欣然規往”代“這件事”;《捕蛇者說》中“君將哀而生之乎?”代“我”。
②“之”,結構助詞,用在主語、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句子或詞組,充當了全句子的一個成分,不譯,如“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學》)
③音節助詞,起補充音節作用,不譯。如“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④動詞,“至,往”,如“吾欲之南海”。(《為學》)
⑤副詞,“這么”,如“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
⑥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如“何陋之有?”(《陋室銘》)
(3)于
①介詞,表處所,“在”,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表對象,“對”,如“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
③表比較,“比”,如“賢于材人遠矣”。(《傷仲永》)
④介詞,“從”,如“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⑤介詞,“由于”,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⑥介詞,“給”,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也
①“也”,表疑問語氣,“呢”,如“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
②“也”,語氣助詞,表陳述,不譯,如“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辯日》)
③“也”,語氣詞,表肯定,不譯,如“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④語氣助詞,表判斷,無義,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
(5)以
①介詞,“把”,如“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介詞,因此,如“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
③目的連詞,“來”,如“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④結果連詞,“以致”,如“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⑤假設連詞,“如果”,如“以嚙人,無愈之者”。(《捕蛇者說》)
⑥介詞,“根據,憑”,如“以我酌油知之”。(《賣油翁》)
⑦動詞,“認為”,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遠”。(《兩小兒辯日》)
⑧介詞,“按照”,如“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⑨通假字,“以”通“已”,如“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6)為
①表動作,相當于動詞“做,作為”,如“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表判斷,相當于“是”,如“此不為近者大而遠者小乎”。(《兩小兒辯日》)
③有時與“何”等字連用表語氣,如“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公輸》)
④表示所向,相當于“對”,如“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⑤表原因,相當于“因為”,如“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⑥特殊用法,與“謂”相同,如“宋所為無稚兔鮒者也”。(《公輸》)
⑦與“所”連用,表被動,如“其印為余群從所得”。(《活板》)
(7)乎
①語氣助詞,表反問,“嗎”,如“不亦樂乎!”(《論語》)
②語氣助詞,表感嘆,可譯為“啊”,如“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
③語氣助詞,表疑問,可譯為“嗎”,如“達于漢陰,可乎?”(《愚公移山》)
④語氣助詞,表推測,如“茲若人之儔乎?”(《五柳先生傳》)
(8)而
①連詞,表順接,如“環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連詞,表修飾,“可計日而待也”。(《出師表》)
③表順接連詞,如“而瀉出于兩峰間者”。(《醉翁亭記》)
④連詞,表并列,如“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⑤表轉折,如“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則
①連詞“就”,如“學而不思則罔”。(《論語》)
②連詞,“卻”,如“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
③連詞,“那么”,如“然則何為使子”。(《晏子故事兩篇》)
(10)者
①代詞,“……的人”,如“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語氣助詞,組成“……者……也”式,表判斷,如“陳涉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③用在主語后面,表判斷,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④用于詞尾,“……的樣子”,如“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⑤表“……的原因”,如“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其
①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相當于“他”、“他們”、“他們的”、“那個”等意,有時還可以作“其中”講。代二僧,如“其一貧”。(《為學》)代“兩狼”,如“恐前后受其敵”。(《狼》)代“其中的”,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指示代詞,“那”,如“問其故”。(《兩小兒辯日》)人稱代詞,“他們”,如“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代詞,“這里”,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記》)代詞,“他們的”,如“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代詞,“他的”,如“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記》)代詞,“他”,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桃花源記》)
②語氣助詞,“剛剛”,如“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說》)
③加強反詰語氣,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④表示揣測,副詞,加強反問,難道。如“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12)若
①代詞,“你,你們,你們的”。如“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②動詞“如,像”,如“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記》)
③假設連詞,“如果”,如“若止印二三本,未為簡易”。(《活板》)
(13)雖
①連詞,“即使”,如“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②連詞,“雖然”,與現代漢語不同,表示“雖然如此”,如“神龜雖壽”。(《龜雖壽》)
(14)焉
①語氣助詞,表反問等語氣,如“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②代詞,“它”,如“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③疑問代詞,“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④兼詞,相當于“于之”,“在那里”,如“懼有伏焉”。(《曹劌論戰》)
(15)然
①用于形容詞詞尾,表修飾,“……的樣子”,如“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②代詞,“這樣”,如“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③連詞,“可是”,如“然往來視之”。(《黔之驢》)
④“對,正確”,如“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7—68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并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四、教具準備:照片、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 觀察照片,激活相關的生活經驗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
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二)、 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1 、給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 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們都 “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3) 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并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2、 給小鬧鐘“拍照”。
(1) 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鬧鐘拍照的場景及3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并在書上69頁連一連。
(2)核對結果。
3、觀察小木船。
出示“小橋流水人家”圖,在這美麗的小河上有一條小船剛剛劃過小橋,這時,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這只小船,他們都給小朋友拍了照。
(1)請組長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學分別從上、前、側面觀察木船的場景,并出示3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
(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并核對結果。
4、觀察大水車
(1)出示“小橋流水人家”圖
(2)有2個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車,引導學生他們的位置關系。
(3)請一組學生匯報觀察結果。討論:2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說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后、左、
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么樣子呢?
3、在小組內互相說說想象的結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課后繼續觀察 你還想觀察些什么?請同學們課后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教學反思:
1、給定一個方向能夠分辨出其他三個方向,回看簡單的線路圖,但如果讓其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學生有困難。
2、缺乏在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信息窗2—小橋流水人家 教學內容: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
《獅子和鹿》說課稿模板12-17
《蜘蛛開店》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變色花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美麗的彩虹》說課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