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 篇1
這次上課我覺得與其說是自我欣賞課,還不如說是推動年輕教師成長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教研組長非常重視這次活動。從擇人擇課到教學設計以及一次次的磨課都有計劃地進行,讓每個人都有事做,力爭讓我們每個人通過活動都有所得,當然其他人的得可能是隱性的,但是楊奇的進步和成長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活著,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教學過程我就不一一闡述了,我把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和磨課時的一些想法拿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一、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根據文本內容,我們抓住“為棉花姑娘治病”這一教學主線,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生動而富于變化的教學手段,串聯起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整體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以田野里棉花豐收的情景和棉花姑娘生病的畫面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對“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激發學生對可惡蚜蟲的痛恨,對“棉花姑娘盼望有人來為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領會;以生動的多媒體動畫引發學生對“病中的棉花姑娘請了哪些醫生來為自己治病,他們有沒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 這一問題的關注;又以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鳥、青蛙對話的朗讀指導和分角色表演,幫助學生理解棉花姑娘的焦急與痛楚,以及燕子、青蛙和啄木鳥的歉疚與無奈;最后以對七星瓢蟲的認識和對全文的總結歸納,使學生懂得燕子只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捉樹上的害蟲,青蛙只捉稻田里的害蟲;七星瓢蟲之所以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是因為七星瓢蟲只吃棉花葉子上的蚜蟲,從而懂得“動物各有各的本領”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整體感強。
二、重視朗讀教學,體現以讀為本
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對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素養等方面確實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就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朗讀的欲望和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文本的思想內涵,在讀中積累文中的語言文字。
1、2——4自然段的處理,這三小節結構相似,傳統的方法對教材的處理是精講第2自然段,3、4自然段段讓學生自學。而我們在設計時,也想到了讓這部分內容在教學時有整體感,但是自學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覺得效果不理想,有流于形式之嫌,而且這樣設計也不符合孩子能力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們努力突破傳統束縛,努力實現 “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的思想,整個教學過程在創設的情境中,師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每一個環節老師都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有一種節節深入,環環相扣的層次感,一種抑揚交錯,張弛有度的節奏感。先是情感誘導:1、棉花姑娘,在你最難受,最痛苦的時候看到燕子來了,你心里怎么想?為什么?帶著你的心情讀一讀。2、啄木鳥飛來了,棉花姑娘說——聽了棉花姑娘的話,知道為什么不幫了嗎?3、青蛙跳來了,棉花姑娘高興地說——棉花姑娘生病了,為什么還那么高興?還會帶著怎樣的心情請求?三次同樣的請求,老師用不同的方法引導,讓學生悟出不同的感受。(高興——失望——痛苦、急切),這樣的朗讀指導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2、發揮評價導向,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很重要,不僅可以對學生的朗讀起積極的引領作用,還有利與喚起學生對課文內容更深一層次的思考與體驗,以促進他們朗讀能力的提高。我覺得楊老師在經過幾次磨課以后確實也越來越重視這個方面了,并且在教學中也體現了它的有效性。
3、在朗讀教學中,我們也十分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引導他們入情入境進行情感體驗。例如:老師引導學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醫生來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鳥、青蛙這三位動物朋友雖然很想為棉花姑娘治病,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無奈與遺憾的心情,讓學生帶著這份內心的體驗轉換角色進行朗讀。這樣一來,學生很快就地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讀起來感情十分投入。通過朗讀,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較好地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交通站”。楊老師在教學時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比如前面在講為什么不能幫忙時順勢設計了因為….所以….說話訓練。在第五自然段的處理,很自然滲透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講七星瓢蟲時,老師抓住一個語言訓練點,讓學生自我介紹,使課本語言成為孩子自己的語言,進行了很好的內化。棉花姑娘的病好了,棉花姑娘會說些什么?生:七星瓢蟲,你真好!治好了我的病,我會感謝你的。七星瓢蟲是益蟲,我們不能傷害他們等。
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思考沒有結束,我們教研組還會反思本堂課的得與失,也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讓我們更快地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小池》。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時間”“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九個方面來說一下我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一、說教材
古詩《小池》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組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它的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這首古詩通過對細流、樹陰、水面、小荷、蜻蜓等這些景物的描寫,形象的勾畫了一副初夏風景畫。在這一組課文中寫的都是夏天的美麗景色,而《小池》這首詩又是這一組的第一課,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古詩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麗景色。
二、說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學生活潑可愛,樂于讀書,求知欲強。對于閱讀已經產生了興趣,家長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詩學習,所以在閱讀中體味古詩內容的優美,并結合詩文的語言環境學習生字變得尤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區聲母“l”和“r”的發音不夠清晰,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特別注意。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于價值觀這三方面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池”“惜”等6個生字,會寫“立”字。
2、培養孩子朗讀古詩的興趣,并使孩子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復的朗讀使孩子能很好的體會古詩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的書寫。
2、教學難點:會背這首古詩,并能體會這首詩的美麗景色。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對比學習法:運用以前學過的字來與現在將要學習的新字相結合,形成對比從而很好地學習將要學習的新字。
2、開火車法。
3、誦讀悟情法:國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讀》中寫到:詩不僅供朗讀,還要發出聲音來吟,而且要拉長聲音來詠,真樣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詩教學切不可忽視朗讀,要讓學生通過吟詠把握全貌,理解古詩的內容。
(二)學法
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內合作
六、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古詩、準備生字卡片
七、說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走進古詩
因為孩子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所以在上課的開始我會讓孩子背誦自己拿手的古詩,從而營造一種學習古詩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直接揭題,讓孩子們齊讀課題,走進古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找孩子起來讀這首古詩,并對其進行表揚。
2、自讀古詩,認識生字
打開課本用小手指著古詩進行自由的讀,這是我將會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可以運用拼音來學習,還可以同桌或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能夠全部認識這首古詩中生字的孩子還是不多的,這樣設計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找出不認識的字,并能夠進行學習,更能夠加深對這些字的理解。
3、檢查自讀情況
(1)讓孩子看著打屏幕上的帶著拼音的生字,點名讓他們讀這些字。在讀的過程中我會提醒他們讀準字音。
(2)讀大屏幕上的去掉拼音的字,并用開火車的方式來對這些生字進行記憶。
(3)通過課件幫助學生對新學生字進行記憶,例如“也、池”“昔、惜”“陰、晴”“柔、露”這些字的對比來進行記憶。
(4)同桌間運用手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檢測,加固對這些生字的記憶。
(5)讓孩子對新學的生字進行組詞。
這樣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通過自己的學習來掌握本節所要掌握的生字,提高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
4、通過課件學寫生字
因為低年級孩子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學寫生字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通過課件上的筆畫順序,和教師在黑板上的書寫來使孩子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并讓孩子進行書寫且提醒孩子正確書寫姿勢。
5、把生字回歸古詩進行朗讀。
(三)理解古詩,朗讀感悟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孩子們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詞。這樣可以避免教師講課的重復。
2、不明白的字詞小組內進行自我解決。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3、教師指導孩子把全詩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解決詞義和整首詩的意思。
(1)重點的講解古詩中的重難點字詞
(2)帶領孩子吧古詩的整體意思通一下
(3)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講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
4、指導孩子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從讀的過程中體會出古詩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5、指導背誦。
(四)作業延伸,全面鞏固
1、把這首古詩回家被給自己的家長聽。
2、在家長的幫助下再找幾首描寫夏天的古詩,并且吧這些古詩讀熟練。
九、說板書設計
小池
楊萬里
泉眼 惜 細流
樹陰 愛 晴柔
小荷 露
蜻蜓 立
語文說課稿 篇3
《景陽岡》一文改編自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水滸傳》第23回。課文記敘了武松趁著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經過。贊揚了武松豪爽倔強、沉著機智和英勇無畏的性格。教材可分為“喝酒”、“上岡”、“打虎”、“下岡”四部分。
縱觀全文,我發現有如下特點:
1、全文篇幅較長,適合學生進行快速默讀訓練,這也是12冊第6單元的訓練重點。
2、本文生字和難讀字較多,在布置預學作業時,重點是鼓勵學生多花時間掌握生字新詞。
3、課文中出現了許多學生日常閱讀中較少出現的文言詞匯,很多字詞的古今意義相差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只有在扎實理解這些詞匯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地理解課文。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把對文言詞匯的理解作為第一課時的學習重點之一。
4、教材在具體描寫人物時,突出了武松的語言和動作。特別是描寫“打虎”一章時突出了武松的動作描寫,而在“喝酒”一章中則強調了人物的對話。分析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主要圍繞“喝酒”與“老虎”展開: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強,后一部分反應了武松的英勇無畏。在第一課時的閱讀指導中,應緊緊抓住人物的對話,指導學生通過讀懂人物語言來概括分析人物個性品質,我個人認為這也是第一課時的另一訓練重點。 解讀完文本,我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部分字詞;注意部分文言詞匯在課文中的意思;會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并用簡潔的詞語概括段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快速默讀課文的訓練,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體會武松鮮明的個性特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英雄、研讀名著的熱情。
【教學重點】
1、快速默讀課文,在理解文言詞匯的基礎上,理清課文段落。
2、通過個性化的朗讀體驗,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悟武松個性特征。
【教學難點】 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武松個性品質。
【課堂教學】
1、利用課前談話的時間,師生同唱《好漢歌》,再由歌曲的背景知識引出英雄人物乃至主人公武松,最后導入課題,鼓勵學生走進英雄、學習英雄,打敗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目的在于創設一種適合本課的情感氛圍,拉進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主人公時空與心理距離。
2、談談“字正腔圓”與“博古通今”兩個環節: 說真話,我自己也感覺這兩個環節放在課堂里作秀的成分更大一點。但在這些不能不放,又不能多花時間的環節中,我還是花了點心思的:本課生字新詞數量多,難度大,我就嘗試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分解學生學習的壓力。學生能自學的,讓他們自己預習的時候去搞定,有一定難度或者本課必須要涉及的字詞就花點時間一起搞定,對理解1-4小結作用不大或者難度特別大的字詞就放在下節課再去搞定。本文中出現的文言詞匯對學生來講無疑是學理解課文的第一只“攔路虎” 對于這些詞語,如果想通過口頭釋意,有板有眼,唯恐丟字漏字,掛一漏萬,則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我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應是引導學生讀懂前后句子,挖掘語句間的關系,從而理解詞語。為此我就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難度的5個詞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快速默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自己去讀懂,更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盡量多的找到并讀懂更多的文言詞匯。
3、我個人認為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全文脈絡是第一課時必要更是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但考慮到本文篇幅過長,學生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與分清事情發展順序方面存在著的客觀難度,于是便有了“長話短說”的環節設計。力求通過“階梯形”的環節設計,幫助學生減少訓練難度,逐步降低坡度,循序漸進地完成概括訓練。我覺得這個環節還是比較成功的。本來我還安排了“實話實說”的環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對武松的形象有一個淺顯的認識,然后再鼓勵學生研讀文本,豐滿人物形象,但由于時間關系只能略去。
4、接下來談談“快速默讀訓練”,因為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應該說這個訓練出現得最頻繁,但也是最沒有實際效果。因為我既沒有具體指導學生怎樣才能“一目十行”,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去操作,我只能檢討說是又一場秀罷了。
5、不知道通過聽課,張老師和在座各位能否從具體教學過程中看出我在設計上力求凸顯的一條主線:那就是重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語言描寫,感受人物個性品質的方法。為了體現這個語感訓練,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方式:
⑴ 改:在1~3小節得閱讀指導中,為了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磁場,使學生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味盎然地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根據自己的對教材與人物的理解,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二次處理”,為學生如何實現個性朗讀與個性理解作出了明確的示范,并大膽鼓勵學生也可以像老師一樣大膽地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朗讀課文,更加生動的個性化的去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⑵ 刪:在第四小節得閱讀指導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刪除旁白,利用同桌表演讀得方式,既節約了時間,又讓學生直面人物對話,幫助學生更快更直接的走進人物,感悟其個性特征。
反觀這兩個細節,確實也起到了“一箭多雕”的作用: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曾這樣評價這兩個環節:
一是采用形象生動的形式理解詞語與課文內容,使課堂更有生機。
二是在個性朗讀的過程中更加清晰的感悟人物所表現出的個性特征,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動口時就動口,個人素質展示不露痕跡,恰當好處。
四是為學生學習下文指明了一條學習的“捷徑”,更為學生拓展了學習類似文章的思路與方法。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之前,必須考慮到處理的必要性,同時應該遵循整體把握、細節體現的原則。否則很可能弄巧成拙,變成教師的表演秀就得不償失。
⑶ 引:引導學生探討武松有沒有必要懷疑店家的好意,他不是膽小鬼等問題幫助學生更加明確武松個性特征。
⑷ 補:就是補進“野炊”的話題,有老師或許會認為是“畫蛇添足”的敗筆,但我在設計時確實想把此環節搞成“畫龍點睛”的。因為我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的源頭。只有聯系生活學習語文,聯系實際鞏固學法,才能既“導流”,又“開源”,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更有利于學以致用。
⑸ 埋:就是從課堂的第一分鐘起就有意識地埋下伏筆,特別注意用盡量個性化地語言來與學生交流,讓他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我把自己的本堂課的教學語言當成了某種教學資源,既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活力,又讓學生通過我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感悟到我的教學風格乃至個性特征,這樣一來,回答我后面的問題就水到渠成了。其實這也應該算是一種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訓練。有些學生能說出我幽默風趣的個性,但講不出為什么,我反而覺得很正常,因為語文很多時候僅僅是種感覺而已。 結合本課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困惑,希望張老師和大家能引領我早日走出困境:
1、有些課文,六年級的課堂效果還不如五年級,除了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原因之外,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師是否也應該從自身角度開始反思:一年時間,我們學生到底能內化多少語文知識與能力?有哪些學習能力在漸漸退化?又有哪些學習習慣在逐步惡化?
2、為什么每次上公開課有都會有時間不夠用的擔憂?
3、又沒有克服我課堂語言煩瑣的好方法?
4、怎樣讓我的語文課真正姓“語”名“文”?
5、如何有效地指導、監督、反饋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 講完了我的困惑,預示著張老師精彩點評與講座的開始,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同行能與張老師或者我們兩個任課教師隨時互動起來,我相信這樣的方式會使你我得到更多!
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4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第七課的課文,是一篇圖文并茂,文質兼美,充滿童趣和蘊含自然常識的課文。全文共分7個自然段,寫了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出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以秋姑娘的信為線索,讓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由此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友誼的情感。下面我就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學寫兩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好”“村”,認識筆畫“撇點”。
2、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秋姑娘的信寫給了哪些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
在導入新課時,先出示一封以楓葉圖為背景的秋姑娘寫給老師的信,讓學生認讀“信”,然后出現秋姑娘的畫面,讓學生跟秋姑娘打招呼。這樣的導入,著力營造了時空氛圍,讓學生感受秋的美麗,秋的情趣,同時活化了人物形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扎進童話的世界,激發了學生體驗的欲望。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作為起始階段的教學,培養語感尤為重要。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首先是提出要求讓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詞后,讓學生再次自讀;檢查學生朗讀時,通過范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新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語文素質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們在本課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在拓展說話中強化積累。如:開始時對秋姑娘打招呼;檢查四封信的朗讀情況時,讓學生練習“我想讀秋姑娘寫給誰的信”的句式;最后出示的填空:“秋姑娘給 、 、 和 寫了信。”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說話訓練。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希望他們在思維、表達的過程中,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最后我留了大約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教學“好”和“村”這兩個生字。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嘗試探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想出識字的方法,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有助于形成他們主動識字的習慣。
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的第16課《匆匆》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和學法、設計理念、教學流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比擬性描寫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要求在學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展開聯想。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于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教法和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導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匯報關于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臺,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采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么?”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敘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匯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內容。下面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這里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內容。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
這個環節由讀引入寫,因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這里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這樣既鍛煉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4)感受追問。(出示課件)
這部分著重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后四次追問:
教師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讓學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范。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實現難點的突破。
(5)首尾呼應。(出示課件)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內容想開去。
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與同學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開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自己聯系到他人……積極拓展他們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并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第四步、誦讀積累,領悟“時光匆匆”
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匆匆”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寬學習渠道,我還布置了課外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業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九、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我設計板書的根本思路是為了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
語文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9單元:字與拼音(二)漢語拼音教學,也是聲母教學的《g k h》(第一課時)。我首先依據課標來說一說教材。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北師大版的拼音教材每課都配有精美而傳神的情境圖。在漢語拼音的編寫上,強調拼音的實用價值,強調貼近學生的生活,確立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本課共有四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圖,用以引出g k h,幫助學生讀準它們的發音。第二部分是g k h 3個聲母與韻母的拼讀音節,用以幫助學生掌握運用3個聲母的讀音拼讀音節。第三部分是g k h與韻母拼讀的四聲。第四部分是g k h在漢語拼音四線格中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描紅。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課時教學目標我分為三個方面來制定。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g k h”3個聲母,能夠讀準音,認清形,并且能正確書寫。
在過程與方法上:增加趣味性,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采用“以趣促學”“先扶后放”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熱情,在具體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與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及愛護小動物的美德。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主關鍵:能讀準g k h的音,認清形,并能正確書寫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教學的關鍵我放在如何區分g k h的發音上。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低年級學生大都活潑,大膽且好表現,他們對新學的知識非常感興趣,對形象直觀的事物很感興趣,經過前面的學習,他們對課文的學習方法也已掌握了不少,并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特別喜歡老師的表揚,以及師生之間的游戲、表演。但他們的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無意注意又占據優勢。只有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化和直觀性,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創設趣味情境策略;
(2)先扶后放策略;
(3)教學生活化策略。由這三個策略來實現教學“授之予漁”的目的。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五個環節。
(一)課前激情誘發,復習奠基學習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較好勝好強好新奇。所以上課伊始,我根據他們的這一心理,以一個小熊貓笑臉印章來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專注性,同時規范好課堂紀律。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專注性被調動起來以后,我便讓學生通過復習來鞏固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由此奠基了新課的學習方法。
(二)創設情境引聲母
兒童認識事物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號,缺乏具體的內容,學起來枯燥無味,兒童往往會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拼音教學必須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要善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采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激起學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我以學生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在談話中親近了師生關系。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后各抒已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說話能力。然后出示語境歌與學生一起依節奏擊掌讀,引出聲母g k h。我的這一環節通過情境和語境歌營造學習聲母g k h的氛圍,并相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的教育,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讓生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
由于已經不是第一次學習聲母,因此在聲母g k h學習中,我主要讓學生自主找出g的發音技巧,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會讓學生更好地學會下面的聲母,并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讀去感受,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自主學習的習慣。而對于k h的學習,我便讓學生根據學習g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此外,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新的聯系的過程。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因此,教學中要利用情境圖,語境歌并利用組詞進行發音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漢語拼音并不難,很有趣。
(三)游戲互動固新學,先扶一放記音形。
一年級學生擅長于形象思維,所以在記憶g k h形狀這一環節時,我鼓勵學生根據g k h的形狀大膽地想象,通過自己想象的事物來記住g k h的形狀,鼓勵學生掌握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記憶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
一年級學生又比較好動,而漢語拼音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課標》指出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寓學習于游戲和活動中”,根據“寓學于玩”這一基本理念,本環節主要以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為主,分三步進行:首先讓學生開火車讀,“火車”在哪兒開得不順,哪位同學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做為“懲罰”;接著師生一起玩轉身找、讀g k h的游戲,以調動全班同學更高的學習激情;最后出示一首兒歌讓學生找出帶有聲母g k h的音節,或在生活中找帶g k h的音節。由此既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
(四)自主觀察仿書寫
讀和寫是低年級學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要點,本環節主要實現的是學會書寫的目標,前面的學習,學生已認識了四線格,并掌握了基本的書寫規則,因而這一環節的學習就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合作觀察書本中字母的筆畫筆順,然后我在黑板上范寫,學生觀察g k h的書寫位置,接著便讓學生自由描紅、書寫,并讓書寫比較快的同學當小老師幫助我教其他學習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從而突顯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互助。
(五)評價表揚保興趣
所謂“善始要善終”,為了將興趣進行到底,我在本課的學習結束之后慎重地為認真學習的學生將小紅花印章印在他們的課本上,同時鼓勵提示其他學生在往后的學習中積極爭取,以此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渴求度,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基奠,由此也增加了老師在學生心中說話的可信度,同時在無形中教與學生養成“說到要做到”的良好品質。
五、綜合學情說板書
我的板書主要采用貼畫配聲母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直觀地理清了學生認知、書寫的思路。
整堂課教學,我始終把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學生在一個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學會口讀、腦想、手書空的三結合方式學習。在學習中,輔以多形式的讀,多方位的想象,講實際的表揚評價等手段來培養他們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情感,讓學生在情的推動中進行學習,并以興趣為根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合作性,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語文,從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更喜歡學習語文。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寫的。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寫的是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綠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和情感,憑借課文展開想象,并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三只小鳥討論的內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寫春雨的形象。
本文重點是對春雨進行感悟:
1、春雨本身的綠色感悟。
2、了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春雨后的花、草、樹木,就可以形象、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春雨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難點是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并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朗讀表達感受。
3.培養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4.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熱愛春雨,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學準備
歌曲《小雨沙沙》、春雨后大地變化的圖片、課文的范讀、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的頭飾
五、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分析,教學設計我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第一、綜合性設計
溝通語文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溝通與生活的聯系,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第二、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
第三、誦讀法設計
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第四、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借助現代媒體課件,通過圖片、歌曲、表演、錄音來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第五、自主性設計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
六、 教學基本流程: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熟知,但是為了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多的質疑,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小雨沙沙》,然后談談自己想到了什么?再進行板書:春雨。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給老師糾錯,應該是:春雨的色彩。老師提出疑問:春雨也有色彩?看圖。
(通過唱歌《小雨沙沙》,讀課題后給老師糾錯及老師的疑問,再加上對春雨課件的觀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產生強烈的讀書欲望)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應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讓學生拼讀討論春雨的樣子,春雨的聲音。并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課文最后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么問題呢?等等。
(在這里,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后一自然段后質疑,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范讀,出示課文第二------五自然段,弄清以上的問題,并在句子中識字。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看圖,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出示三種鳥的頭飾)
2、分角色朗讀,討論:
(1)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么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鳥對春雨顏色的認識)
(2)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3)識生字"淋、灑、滴、油"。
(4)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詞語。為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分角色戴上頭飾表演讀。
(5)創設情景演一演。
在多次的讀以后,我問:"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在這里,我又讓學生欣賞了春雨后的圖片,培養他們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并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
(三)總結部分
春雨是什么顏色的?讓我們聽聽春姑娘的話吧!(錄音播放“春姑娘”的話)。
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著世間萬物,使大地呈現勃勃生機;春雨雖無色卻又美如畫,帶給我們五彩繽紛的世界。
以童話形象歸納,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印象深刻,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愛的情感。
(四)拓展練習
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春雨的色彩的興趣,激發查找資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于看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的作業。這個作業我分成了幾種形式:1、畫一副關于春雨的畫;2、講一個關于春雨的故事;3、唱一首關于春雨的歌;4、寫幾句關于春雨的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做作業,可多選。
以上是我對《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的一點粗淺的理解和想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正。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案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質量,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要著眼于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提高,加強新課程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培養孩子的個性化閱讀。閱讀是孩子的個性化行為,閱讀也是復雜的心智活動,不同的學生閱讀同一內容的感受必然會出現差異。為實現高效的閱讀教學,在充分考慮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和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有意識地把閱讀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和個性發展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文素質。
【說教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么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深入學習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2、過程與方法:爭取多種形式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關心、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教學難點: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體會媽媽們的辛苦。
【說教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教學貼近生活。
3、“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4、“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以讀代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讀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5、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說學法】
由于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1、聯系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閱讀。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結合教學目標及本課的重難點,第二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教學流程如下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營造氣氛
師: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三個兒子>>中的生字寶寶你們還記得嗎?請看大屏幕,藏著生字寶寶的新詞,你能把他們讀準確嗎?
1、老師請坐姿最端正的小朋友來讀。小朋友的坐姿都這么端正,那么,全體起立,同桌互讀,他會了就請他坐下,不會的,就請同桌幫幫他。
2、剛才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那么咱們再來個男女生比賽讀好么,比一比誰朗讀地更準確,更動聽?
3、同學們掌握的不錯,那老師要考考小朋友了,玩摘星星讀詞語。
【此環節復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生字鞏固是識字教學中比較枯燥、乏味的環節,因此我采取多種形式,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仍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識字鞏固過程中,通過老師真誠多樣的夸獎,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讓孩子形成閱讀期待,這樣孩子們就自然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情感體驗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由教師充滿激情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學習情境,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閱讀猜想,形成閱讀期待。因此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表揚孩子,“孩子們真能干,這么多的生字都順利解決了。真是太可愛了,老師相信在家中你一定是媽媽的小寶貝,能跟老師說說在家中,當你做了一件令媽媽高興的事的時候,媽媽是怎樣夸獎你的嗎?是啊,上一節課我們學過的<<三個兒子>>中的媽媽也在夸他們的兒子,請你快快打開書,找一找,再讀一讀。
1、請小朋友把書放下,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讀一讀媽媽的話。
2、聽,他們的語氣一樣么?能告訴大家為什么有不同的語氣嗎?
3、那讓我們帶著自豪、平淡的不同語氣。再來讀一讀給你的同桌聽!
三個媽媽對自己的兒子有不同的評價,那么你能根據課文里的內容,把媽媽們的評價補充完整嗎?(填空)
【這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同時,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并且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并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
三、合作學習研讀交流
二年級的教學要讓孩子充分的讀書,特別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探究的讀課文,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感知課文內容,達到生生互動。并且要在閱讀中培養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此環節我設計:
聰明又有力氣、唱歌好聽、沒有特別的兒子們,真的如他們媽媽所說的那樣嗎?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
出示媽媽提水的圖片
師:三個媽媽從井邊打了水回家,看(出圖),邊看圖,邊讀下面的一段話,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感受一下媽媽的辛苦吧!
他們都是怎么做的呢?請你邊默讀,邊用“——————”畫出。
借機引導“沉甸甸”的甸的讀音。我是這樣處理的。看,大屏幕,這個字是“甸”老師想提醒小朋友,“甸”單個字讀的時候念四聲“甸”,但是放在疊詞當中,變成ABB詞語的時候,他就變成一聲了,跟老師讀一邊,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老師這還有類似的詞語,和“沉甸甸”一樣,后面的字不管是幾聲的,都要讀成一聲,引導學生讀,再照樣子說一個。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把握詞語的讀音規律,落實教材中的知識點。
接下來:用“三個兒子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么你喜歡這哪個兒子?說說為什么喜歡他們?”引入下面的學習。
1、這真是一個聰明又有力氣的兒子,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翻轉)
2、這真是一個小小歌唱家,讓我們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3、在媽媽眼里,雖然他是一個沒有什么可值得夸獎的兒子,但此時此刻,他卻用行動幫媽媽消除了疲勞,老師也很喜歡他,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4、三個孩子都是那么討人喜歡,可是坐在旁邊休息的老爺爺卻這樣說:“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這是為什么呢?小組之內討論討論吧。
師:雖然好看的動作和好聽的歌聲都能讓媽媽們快樂,但只有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真正的幫助媽媽消除疲勞,所以老爺爺看到的是第—————————————那讓我們再走進文章,去感受一下老爺爺意味深長的話吧。你想怎么讀?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此環節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復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老爺爺,他說的那一個兒子是誰,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并且以“沉甸甸”為突破口,挖掘教材的知識點,是學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
四、揭示主題拓展提升
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拓展題。第一個是假如,第三天,三個媽媽再次來提水,水桶還是那么沉甸甸的,三個孩子又會怎樣做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第二個問題是“這是課文中的兒子們都這么孝順,那么你們在家中又應該怎么表現呢?”教師創設不同情境引導學回答。
【本環節在最后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使孩子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不光要說到,還要做到”,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升華。】
【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荷花說課稿03-22
語文《離騷》說課稿11-13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1-19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荷花》語文說課稿03-11
《趕海》語文說課稿03-11
散步語文說課稿03-22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