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1-05-29 13:00:5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品】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說課稿 篇1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滿感情的優美詩歌,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

  教學中,我主要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達到景與情的統一、情與景的交融。

  自始至終,夏姐姐的魔棒似乎是牽引孩子快樂學習的神棒。

  首先,讓學生交流詩中的小朋友想變點什么,然后在黑板上貼成一幅畫,給學生美的享受。

  接著,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詩,交流中,以小魚為示范,引導學生讀書感悟,游泳戲水,在反復朗讀中總結出讀書的好方法,邊讀邊想像詩中的人物。讓學生用這種方法自學自己喜歡的詩句。

  教學雨滴時,先讓學生讀后讓其他學生評,結合圖理解透明,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不同感受讀出來。

  教學蝴蝶時,讓學生來演好詩句,通過采訪,讓學生感受夏天花朵的美麗,蝴蝶穿梭的快樂,并通過朗讀表現自己的快樂心情。

  教學蟈蟈時,通過想像蟈蟈會唱什么指導讀好詩句。

  教學星星和新月,用老師的評價語言促使學生讀好,同時問學生變成星星和新月后會做什么也是讓學生感受夏天夜空的美麗和神秘從而讀好詩。

  而教學大大的荷葉時,以理解為什么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為重難點,抓住荷葉的美和帶給大家的快樂,圖畫與文字結合,朗讀與想像結合,感悟與拓展結合,尤其是想像拓展練習,給了學生說話訓練的機會,也讓學生體會到有了大大的荷葉,小魚玩得更高興,雨點唱得更歡,大家玩得更高興。

  在回顧全文后,進行拓展練習,仿照課文用“我想變什么,在干什么。”來說,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很好的拓展延伸,也激發了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總之,本課的教學都是在學生想讀,喜歡讀的基礎上進行的。

  不足之處,在教學前面的環節時再緊湊點,把時間省下來用在后面的重點段落。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用目光傾聽》是鄂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真誠”。這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作者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這首詩是用第一人稱寫的,把自己真實的感受、體驗,娓娓道來。語言樸實、簡潔,沒有華麗的辭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實感,使人感到特別親切,樂于接受。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母愛的偉大和媽媽的教誨,并從中感受到真誠;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詩歌的要點,積累語言。

  二、說學情及目標、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教師要改變學生消極的閱讀心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真正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根據課程標準對五年級的要求和教材編排意圖,結合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試著背誦課文。3、感悟“用目光傾聽”的含義。懂得與人交往要真誠,并從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本課教學重點是“朗讀詩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懂得與人交往要真誠,并從中體會母愛的偉大,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具體可操作,力求體現講練結合、文道統一,突出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情緒自控、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正確的集體意識及友誼觀,矯正學生的不良個性傾向和行為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介于學生對詩歌的陌生與畏難情緒,我采用了“溫故知新”的方法。從三年級學過金波的詩歌《信》導入,勾起學生曾經對詩歌的體驗,共同誦讀,在這種熟悉感,愉悅感,中自然進入新的學習之中。我想,這種自我感悟與體驗,也許會比老師介紹金波作品的若干特點來得直觀而生動的多。

  2、立足于高段特點,著眼于篇的結構。首先就從整體入手,就題質疑,解題讀文,明了“用目光傾聽”這句平常話中卻蘊藏著叫人如何與人交往,如何生活的重大意義。隨后,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領會用真誠的目光與他人交流給予人的溫暖感受,最后師生的共同總結,明了詩歌的“總分總”時,學習也回歸整體,這樣的教學過程條理顯得更加清晰,也利于學生遵循作者文路,層層深入地品味詩歌中蘊含的情意和道理。

  3“自讀自悟”“以讀促思”。我試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讓學生走向生命的課堂。《用目光傾聽》說課稿 相關內容:《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設計《西門豹治鄴》教學設計《包公審驢》教學反思少年王冕課堂實錄黃山奇松教學反思《包公審驢》教學設計《難忘的一課》教學設計3我的“長生果”課文查看更多>>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4、結合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選擇了抓本課的關鍵詞、重點句來感悟文章內容和情感。緊扣中心詞——真誠,什么是真誠,為什么要用真誠的目光去傾聽,真誠的目光去傾聽的作用等問題。教材中的情理有時是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是靠語言形式表達的,學生往往難以體會深透。為了更好的突破重難點,在我采用想象法,聯系學過的《遲到》片段讓學生切身去感悟目光中所含的“千言萬語”,所含的“溫暖的春天”,并加以討論,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在品讀過程中產生共鳴,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我在教學設計時的不成熟想法,還請各位專家,同仁不吝賜教!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就課文《殽之戰》第一課時為例,談談我的教學思路與設計。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殽之戰》。課文講述了春秋時期秦晉之間一場爭奪中原霸權的戰爭。當時晉文公鄭文公相繼去世,秦穆公為了爭霸,不聽老臣蹇叔的意見,悍然出兵襲鄭。鄭愛國商人弦高知道后,一方面犒勞秦師,暗示鄭國已有準備,一方面送信回鄭,致使秦軍無功而返,在班師回朝的路上發生了晉人截擊秦軍的殽之戰。

  一、說教材

  1、闡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課本文言文部分重點六篇,《殽之戰》是其中的壓臺好戲。我們知道,《左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人文色彩極為濃重,而《殽之戰》是其中的精彩篇章,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這篇有深度有廣度,對高中文言文學習起到總括、升華作用,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里程碑,值得我們去研究,正適合研究性閱讀。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分析、綜合思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學古籍的能力。

  2.說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通過高中教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增加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了課題學習,專題研究等研究性學習方式。因此,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育學、心理學的原則,我把《殽之戰》的學習定位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研究性學習。我將打破傳統常規,第一課時疏理篇章結構,第二課時疏通疑難字詞句,第三課時講析人物形象和外交辭令。

  基礎知識目標:把握思路和內容,把握戰爭的來龍去脈。這是我依據教學大綱對本課的要求而確立的。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結合我教的這兩個班特點:邏輯思維較強,渴望高層次的發展和深層次的分析,但思維方式較為單一,思維深度欠深刻而確立的

  德育目標:認識“以貪勤民”“驕傲輕敵”必敗的道理,對學生進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居安思危,振興中華的教育。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我遵循語文老師在語文課堂中應加強優秀傳統教育的神圣職責而確定的。

  3 .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以時間為序、以蹇叔的真知灼見為線索,把紛繁復雜的人物和事件組織得有條不紊。鑒于此,我把第一課時教學重點放在把握思路上,至于人物形象,表現手法,就適當點到為止,不做過多分析。分析結構內容是重點也是難點。我將重點講析開頭一段。因為第一段提示全文的脈絡,可以理清思路,促進學生精讀課文。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使學生得到滿足感和自信心。

  二、 說教法和學法

  1.交流互動式結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交流式結構,即把學生放在主動地位上,讓其在課堂動態交流中學習。學生在討論、辯論和交換看法的過程中,解決語文教學要點、難點、重點,并做到集思廣益,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以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激烈的,緊張的、思考的動態性學習環境中,老師只是在關鍵處隨機點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力,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造力。通過交流,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也正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互動式結構突出了師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雙向交流的特點。其優點是充分體現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應有地位。教師作為學長參與學習,共同探究知識。采用互動式的教學結構關鍵是要我們語文老師設計好教學環節和使用的教學手段。

  2.研究性閱讀。所謂研究性閱讀,是指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研究探索,去表達、去創造,從而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訓練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人格。其特征是:以問題研究為中心,問題的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還可以是其他材料,但都必須立足于教材,有大綱教材為依據。英國有句諺語:Dubtistheetn5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六冊第三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第38頁例1的教學內容。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包括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計的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加以解決。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統計觀念。本節課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統計圖的有關知識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為四年級上冊的復式橫向條形統計圖打下學習的基礎。本節課要結合實際情境,使學生理解并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要體現統計的一個主要功能:通過有限樣本通過有限樣本的數據分析來推斷總體樣本的大致情況。

  例1讓學生先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再根據統計的結果來決定下一步的進貨計劃,體現了統計對于決策的作用。在這里,出現了一個橫向條形統計圖,由于這種條形統計圖在統計報表中經常出現,有必要讓學生認識。它和縱向條形統計圖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時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橫軸和縱軸的位置進行對換,條形的方向也相應發生變化。在這個統計圖中,仍然采用學生已經學過的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條形作為范例,讓學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條形。和前幾冊教材的要求相同,本節課不要求學生完整地制作條形統計圖,只要學生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就可以了。例2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認識橫向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繪制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會正確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過程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正確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情感態度:使子學生初步經歷簡單的數學分析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適時接受要學會節儉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認識橫向條形統計圖,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表示數量的數軸上,起始絡是用折線表示的。

  四、教學難點:體會與縱向條形統計圖的不同與相同點,正確的做出對數據的分析。認識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的特點。為了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處理。

  五、說教、學法

  在教學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教學,確定適當的教學起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達到教學目標。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于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

  六、教學流程

  為了能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創設情境,談話引入、“合作探究學習新知”、“應用拓展,鞏固提升”、“回顧總結”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談話引入我由學生最感興趣的進超市,幫助售貨員做統計圖為情景,讓學生先感知經理的調查是為了做好以后的進貨準備。

  2、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在課前34頁的一道練習題處理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同桌討論設計統計圖,從而引出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明白畫出條形統計圖,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出賣出的各種礦泉水之間的差異。但是,有時候紙的空間太小,不夠畫出這樣縱向的條形統計圖,才把橫軸和縱軸的位置進行對換,畫出橫向條形統計圖。

  (二)分析數據,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這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從而確定下周的進桌交流,在全班反饋得出結論。通過討論,使學生發現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利用統計結果進行決策,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這部分屬于知識拓展,這也是學習本節課的根本目的所在,學到了數學知識要為我們生活所用。

  (三)在教學例2上,我主要也是依靠學生的預習和小組學習探究,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于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教學時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空白的統計圖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如果每格表示較少的單位,畫出的條形會很長,如果每格表示10單位或者20單位,雖然花的格子少了,但是從圖中很難直觀地區別不同學生的身高相差幾厘米,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此時,教師再出示教材中的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說出這個統計圖和以前見過的有什么不同,用折線表示的卻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么好處,讓學生感受到舊的條形統計圖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出現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讓學生在學習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的使用條件。使學生感知到看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

  七、教學反思

  1.在教學的任務上看,沒有完成教學內容。

  2.從教學的方式上看,雖然放手給學生的探究機會了,但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匯報時間。在例1的教學內容上學生說出了橫向條形統計圖后沒有在叫其他的學生說說。沒有做到面向全體。

  3、從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上來說,沒有靈活的駕馭課堂上的生成和處理突發情況。

  4、教師的語言不夠規范。

說課稿 篇5

  一、為什么要“說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始終遵循全面性、主體性、發展性和滲透性的四項原則。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先天稟賦與后天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得,有所發展。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變化發展,內因是根據。教學中,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即不僅從學生的知識、智力、情感和身心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而且還要與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和結構接軌,使學生覺得“我能學會”,師生的交流才能夠融洽,只有在教學中體現民主性,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

  二、如何說“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說課必須說清楚學生。對學生做出較為準確的分析,這是教學得以正確開展的基礎。說學生包括下面幾個方面情況:

  1.學生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這里說明學生學習新知前他們所具有的知識經驗,這種知識經驗會對學習新知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2、了解學生的技能態度。就是分析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所必須具備的學習技巧,以及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態度。

  3.年齡特點與個性差異。說明學生年齡特點,身體和智力上的個別差異所形成的學習方式與風格。

  4、分析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障礙和認知途徑。

  根據學生情況確定課堂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如何引導學生參與高效學習方式,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13號,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單元第一課《分數乘法》。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和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分數乘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意義以及分數加減法基礎上教學。本節主要內容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將分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相聯系,并探索出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同時為以后分數成分數打基礎。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內容,我從三方面確立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整數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2、在生經歷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3、能解決簡單分數乘整數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點定為:

  根據生實際情況,教學難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算理,掌握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以及生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講授法,通過觀察探索,獲取知識,激趣。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師引導下層層展開,使他們聽有所思,做有所獲。教學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突出教學效果,優化課堂教學。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交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通過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復習導入(約3)探索新知(約15)鞏固應用(約20)課堂小結(約2)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一)復習導入:多媒體出示: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列式計算:

  (1)5個12是多少?12×5讓學生列式并說出整數乘法的意義。“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能不能用算式1/5×3來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這樣設計,通過復習舊知為新知的學習提供遷移準備,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多媒體出示教材2頁情境。一個圖案占整張紙的1/5,3個圖案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學生匯報方法:有的學生是用畫圖的方法做的,先把一張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1/5,就是一個圖案,三個圖案就是三份,也就是3/5。有的學生用連加的方法做的:列式是1/5+1/5+1/5(板書)同分母分數相加以前學過,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所以=1+1+1/5=3/5。還有的學生用乘法計算:列式3×1/5“這個算式表示什么?請同學交流討論”。然后會發現3×1/5表示3個1/5的和是多少。也就是=1/5+1/5+1/5=1+1+1/5,分子是3個1想加,利用整數

  乘法意義=3×1/5=3/5師生共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是求幾個相同的分數和,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設計,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接著多媒體出示教材“涂一涂,算一算”“2個3/7的和是多少?3個5/16的和是多少?”讓學生獨立解決。學生根據涂一涂的結果會列出這樣的算式3/7×2=6/75/16×3=8/16“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式子的分子分母與得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關系?有了想法后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會發現:3/7×2=3×2/7=6/75/16×3=5×3/16=8/16也就是分子和整數相乘做分子,分母不變。這就是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這樣設計,通過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使新知識及時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同學們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我們理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是: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的簡便運算,掌握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數相乘做分子,分母不變。”(這樣設計,通過教師及時的總結歸納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分數乘整數意義及其計算方法,使知識既是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三)鞏固應用: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教材3頁“試一試”的1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2、提高練習:教材3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算式比較以及教師適當指導,總結出:在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約分;最后結果應該是最簡分數。

  3、拓展練習:教材3頁“試一試”的3。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經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這樣的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既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學生談收獲,教師適時總結。

  (讓學生先總結,既梳理了學生的思路,又使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形成了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還培養了抽象概括能力,讓學生學會反思。)

  五、說板書設計

  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解決了教學難點。使教學內容一目了然,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1/5+1/5+1/53×1/5

  =1+1+1/5=1/5+1/5+1/5

  =3/5=1+1+1/5

  =3×1/5

  =3/5

  意義: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方法:分子和整數相乘做分子,分母不變。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植物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路邊有茂密的大樹,院子里有綠油油的草坪,公園里有五顏六色的花,這些植物為什么生長的如此茂盛,在進行主題活動“奇妙的植物”時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問,于是,我用“莖輸送水”這節活動來為幼兒解開這個謎團,此活動材料來源于生活,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活動通過有趣的實驗,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輸送水和養料的奧秘,針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秘,滿足其好奇心

  2、幫助幼兒簡單了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這兩個目標蘊含了激發幼兒的人生興趣和探究欲望,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探究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秘,滿足其好奇心”,難點是:“了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我通過幾組有趣的實驗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探究,從而形象直觀的了解植物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兩方面的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酷暑天萎蔫的樹木,雨后旺盛起來的經驗

  2、物質準備:兩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紅藍顏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 )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采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于探索的科學習慣 。

  本次活動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時間完成活動目標。

  三、 說學法

  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法、操作法,歸納法等來獲得知識,活動前我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放在自然角,通過啟發性提問“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喝水的嗎?”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那就讓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幼兒最喜歡自己動手,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著實驗,幼兒做完實驗后,隔段時間去觀察并作記錄,最后,用歸納法得出實驗結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時間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樂于探究的科學習慣。

  四、說活動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欲望,給幼兒2盆萎蔫的花

  問題:

  1、這兩盆花為什么萎蔫了?

  2、你有什么辦法讓花重新旺盛起來?

  這一環節,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并將討論得出的解決方案付諸行動,幼兒會拭目以待,結果會怎么呢?活動一開始就調動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

  (二)、一小時后觀察結果,并討論原因

  問題:哪盆花最先旺盛起來?為什么?幼兒討論后得出結論,:將水澆在花盆里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來,將水澆在葉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來做實驗。

  (三)、實驗

  1、芹菜實驗

  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讓實驗效果跟明顯,便于幼兒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裝進一些水,并滴進一些紅墨水,將芹菜插在被子里,并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記號。第二天觀察: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水面低于橡皮筋)

  芹菜的莖有什么變化(變紅了)

  2、兩色花實驗

  老師將花朵的莖剪開,兩個杯子各放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藍墨水,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進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觀察:

  1、看看花朵有什么變化(植物的莖將兩種顏色的墨水往上吸)

  2、白花怎么樣了?(變成紅色和藍色了)

  這一環節,給幼兒分組,每組幼兒同時進行兩組實驗給每個幼兒參驗的機會,體現了《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導思想:盡量創造條件讓每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四)、討論試驗結果

  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結論:植物的莖能吸收并輸送水分和養料

  這一環節。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及實驗大膽想象、思考,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以擴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莖能吸收并輸送水分和養料。

  (五)、討論植物的莖還有哪些功能?

  問題: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幾天不用澆水,為什么死不了?結論:植物的莖還有儲存水分和養料的作用.這一環節,提出更為開放性的問題。啟發幼兒思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五、說活動延伸

  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各種變態莖的植物,放在自然角為下節活動“變態莖”作準備。活動暫時結束了,但幼兒的探索欲望和認識興趣卻在延伸,并將更多的關于奇妙的植物的內容滲透在多種活動中,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這多彩的生活卻離不開音樂的裝點。其中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也是向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我們大班的幼兒需要他們把自己的經驗與音樂結合,產生聯想,從而體驗音樂的情緒,這些發展都是以聽為基礎。《聰明孩子笨老狼》這首曲子趣味性、節奏感特別強,很適合在游戲中培養發展幼兒各方面的音樂能力。《撥弦》這首樂曲別具特色,其中蘊涵的緊張、舒緩的節奏適宜孩子生命的律動,因此這首樂曲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被廣為應用《撥弦》是德國音樂家德力勃所作舞劇中的一個片段,是ABA結構,其中A段是由小提琴用撥弦的方式演奏的,別具特色,被稱之為《撥弦》。大班幼兒已經具備感受各種音樂性質的經驗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為大班幼兒音樂欣賞的內容。

  二、說目標

  ㈠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跳躍的性質,通過層層遞進式的反復感知初步把握樂曲中的重音和樂句結構。

  從音樂的角度分析,本首樂曲的教學價值就是讓幼兒充分感知樂句中的重音,從而感知整首樂曲的特殊樂句結構,提高聽辨能力。可以說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兒理解樂曲的障礙。雖然幼兒的現有水平能區分音的輕重,但在本次活動中要從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帶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戰性。

  ㈡啟發幼兒嘗試用個性化的動作或游戲結果表現對樂曲重音的感知。

  目標2的提出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更豐富地表達自己對樂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藝術活動情感性的要求。

  ㈢在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中,讓幼兒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能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帶來快樂,可以調動他們的內在積極性,這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因此,我設計了游戲來幫助幼兒對重音的把握,將活動推向高潮。

  三、說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感受樂曲跳躍的性質,感知初步把握樂曲中的重音和樂句結構。難點是嘗試用個性化的動作或游戲結果表現對樂曲重音的感知。為了解決這個重難點,我以故事引入主題,借助故事中“狼”的形象來表現音樂的節奏旋律,用游戲來感知節奏和重音,激發幼兒的興趣。結合圖譜,讓幼兒更直觀的看出重音的間隔。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紙杯、皮筋、課件、音樂、節奏圖譜

  五、說教法學法

  ㈠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情境教學法:這種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以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此活動,我使用故事引出話題,激發幼兒興趣。

  圖譜教學法:當幼兒初步感知了樂曲的節奏以及重音部分,再如圖譜相結合,使全曲完整、形象地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感知重音的間隔,了解樂句中有的地方沒有句末重音,從而強化幼兒對重音的感知。

  提問法:適時的提問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樂曲的節奏變化。

  游戲法:以游戲的方式提高幼兒的興趣,也可讓幼兒更快、更好、更容易接受、鞏固所要掌握的內容

  ㈡學法:

  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活動一定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通過游戲,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的體驗,獲得新鮮感、成功感。

  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精品】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精品】擔保合同模板錦集八篇10-17

【精品】擔保合同模板錦集五篇09-29

【精品】贈與合同模板錦集8篇05-02

【精品】贈與合同模板錦集7篇05-01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精品】觀察螞蟻日記模板錦集六篇02-02

【精品】觀察植物日記模板錦集8篇01-25

【精品】教師學習總結模板錦集9篇02-22

【精品】教師學習總結模板錦集6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