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說課稿

時間:2021-05-29 08:13:5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說課稿7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說課稿7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教學主要講述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知識點和難點較多,是這一學期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本節教學通過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觀;通過對心臟的結構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通過積極參與小組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節內容為學習“血液循環”奠定了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科學觀。

  (2)能力目標 通過對心臟的實驗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3)情感目標 明確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3.教學重點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2)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4.教學難點 通過對心臟各腔室壁、瓣膜的觀察,而推測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臟作為“泵”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且好動,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想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結構。他們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已經對心臟有一定的認識,但心臟的結構及其功能的知識比較缺乏。而這部分知識又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多運用多種手段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化。

  三、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分析討論法、談話法等方法相結合

  2、學法指導:

  閱讀分析、討論、探究、合作學習

  四、教學設計思路

  關于把心臟比喻成“泵”,可以用發動機或抽水機等進行類比,進而說明心臟作為“泵”的作用。在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教學過程中,要準備充足的新鮮的豬心以及人的心臟模型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主動獲得有關心臟結構的知識并理解它們的功能,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教師在課前把豬心解剖好,盡量露出四個腔,以利于學生觀察和用手觸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關瓣膜等的結構特點來推測各自的功能。

  五、教學過程

  (一)類比分析,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出示爬坡的汽車、抽水的水泵和倒立的人體圖片。學生觀察圖片,分析比較,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達成共識:心臟是人體內輸送血液的泵。司空見慣的相似的生活現象,使學生聯想到發動機、水泵和心臟具有相似的功能,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學目標——心臟。“心臟為什么是人體內輸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問題,引發了學生探究心臟奧妙的好奇心。

  (二) (二)主動探究,獲取新知

  1. 1.心臟的位置

  組織學生快速做30秒原地高抬腿運動,引導學生用手感覺心臟的變化,根據感覺說出心臟在人體中的具體位置,最后多媒體出示“人體體腔解剖圖”。學生對“心臟在人體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卻很難用生物學學術語言準確表達。現場做運動,能夠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體驗學習和表達交流,自主構建“心臟在人體中的準確位置”知識。出示人體體腔解剖圖,更加直觀、清晰,有效地強化了學生對心臟位置的認識。

  2.心臟的形態、大小和方位的區分

  引導學生分組觀察新鮮的豬的心臟實物標本:描述心臟的形態,猜測人的心臟大小,鼓勵學生想辦法擺出心臟在人體中的準確位置, 學會區分心臟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最后利用多媒體出示“人體心臟的外部形態”圖強化學生的認識。學生第一次觀察心臟實物標本,興致非常高,標本的直觀性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構建“心臟的形態、大小”知識。學生在嘗試著擺出心臟在人體中的位置時,發現必須先區分心臟的各個方位,于是學生主動進行“區分心臟方位”的學習,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在操作過程中,學生能發現問題并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3. 3.心臟的功能

  引導學生觀察心臟的結構組成,回憶肌肉組織的特性,推斷心臟的功能, 學生感受到了新知不新,學會用舊知去同化新知。通過分析心臟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生活實踐,明白合理參加體育鍛煉對心臟產生的積極意義。

  4.心臟的結構

  (1)學生分組進行觀察、參照書中圖辨認心臟的四個腔,及與心臟的四個腔相連的血管,在紙上畫出心臟四腔及相連血管簡圖,各個小組進行展示,學生在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同的學習體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構建心臟的內部結構的有關知識。然后運用課件進一步強化,有助于學生對這一重要知識識記得更深。

  (2)觀察房室瓣和動脈瓣

  A.觀察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位置

  引導學生觀察房室瓣和動脈瓣,說出其位置、猜測其作用,

  B.實驗探究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

  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分別選擇不同的血管向內注水,觀察水從哪條血管流出。④各小組描述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推測水(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動途徑,進一步理解心臟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5.心臟的工作過程

  出示心臟工作動態課件:

  引導學生分步觀察心臟每跳動一次經歷的過程,提示學生注意每一個過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動脈瓣的變化及血液流動方向。用多媒體演示心臟的工作過程,使知識變得動態、真實,給學生的進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描述,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了解了心臟的工作過程。

  (三)歸納總結延伸拓展

  學生表達交流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后,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說課稿 篇2

  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2號說課老師,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少版小學美術第十冊第四課《校園新構想》。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所確定的階段目標,確定這課屬于造型表現這一學習領域。通過對構圖,透視等繪畫知識的回顧,以及對校園設施的合理想象與描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校園的情感。

  本節課,面對的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年齡段的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結合他們的學齡特點,本著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情感目標:通過對學校建筑、風景、設施的認識,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

  2. 認知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復習已知的繪畫知識,接受新的繪畫技法,嘗試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

  3. 操作目標:學生通過合理的想象和細致的描繪,培養他們的藝術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確定了目標,本課的重點、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讓學生接受新的繪畫技法,嘗試用不同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

  教學難點:通過合理的想象和細致的描繪,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過程、享受學習快樂。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造的快樂,發展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我的準備:美麗的校園風景,構造圖例若干。

  學生準備:根據個人不同的興趣愛好,準備不同的繪畫工具(同學們,你們在使用剪刀或者小刀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劃傷手哦-----我不忘記在美術課上,穿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課標中指出:合作交流、主動探究是現代美術教學中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我的整個教學實施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一)情感互動環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教學一開始,便出示了國內外著名學校的風景圖片,把學生帶入到花園般的校園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校園設計,為后面的創作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情境,懂得熱愛自己的校園,因而引出課題《校園新構想》

  (二)思維互動環節

  我首先請同學回憶學過的透視知識,然后滲透作品的構圖、比例等新授技法。同時設計反面教材,通過糾正,避免學生發生類似錯誤,為學生的創作降低的坡度。其次,我取出之前欣賞過的圖片,讓學生大膽的想象,合理的口頭添加。學生思維異常活躍,離奇的想象力,迥異的想法層出不窮。

  (三)操作互動環節

  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候,我動情的挑起創作欲望(同學們,就在前不久,我們可愛的家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唱凱大堤決口了,洪水肆虐的沖毀了我們的農田,莊稼,還有我們可愛的學校。但是,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為了讓災區的孩子早日重回學校,決定在唱凱建一所希望小學。同學們,請拿起我們的畫筆,為災區的小朋友設計一所漂亮的,設施齊全的學校,好嗎?)------我適時的對學生穿插了情感教育。

  學生開始創作

  我巡回指導,同時播放音樂,營造輕松的創作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盡情繪畫,體會創作的快樂。

  (四)評價互動環節

  學生基本操作結束,我便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互動”環節。列舉風格水平不同等級作品三幅,讓學生提出優缺點,積極的參與自評,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簡短的評述,為他們指明方向,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小結延伸

  我騰出一分鐘的整理時間,讓學生整理操作工具,清理課桌,廢紙等。千萬不要忘記學生的養成教育。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一起共同完成一幅家園新構想。題目叫《我的家》。

  五、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我的板書分為基本特征示意區和評述展示區。這樣的板書即簡潔、鮮明,又重點突出,涇渭分明。

  結束語:總之,這堂美術課通過精心設計,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動參與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不錯。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把課堂交給學生,滿足他們的心理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最后,說一句題外話: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美術教師,我深感肩上的責任很大,美術課不僅要加強學生美育和智育教育,還要加強德育的滲透,這也將是我以后的工作方向。希望各位專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想一想“為什么稱張騫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通過“讀一讀”明確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通過“算一算”感受絲綢之路的古老,同時板書:古老;通過“想一想”理解張騫是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6、在讀故事后,組織一個學生動手的小組體驗活動。我給每組學生一些絲綢之路上傳遞物品的小圖片,讓學生們從這些圖片中挑出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到中原地區的是哪些?傳遞到西域的物品有哪些?出示圖12

  請幾位同學將物品分類,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將物品拖到相應的圈里。

  7、思考交流:傳遞的這些物品給西域各國和中原地區帶來了什么好處?

  在活動后,教師總結到:“在這條路上傳遞的眾多物品中,以絲綢的影響最大,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第一次把中國中原地區經過新疆到中亞的陸上通道翻譯成SILROAD,絲綢之路由此得名。”

  8、繼續補充介紹“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各國的商人們來到我國做買賣,這是人們之間的貿易交流;一些佛教僧人來我國傳播佛法,這是一種文化的交流。隨著交往的深入,佛教逐漸在我國傳播開來。

  9、講故事,主要是讓學生說一說他們課前了解到的玄奘西游的經歷,從而認識絲綢之路上的另一位友好使者玄奘。圖13

  在本環節的最后,我再次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為什么稱張騫、玄奘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提升學生對張騫、玄奘在對外交往中發揮的友好作用的認識。

  (在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這幾個活動中,認識了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使學生體會絲綢之路在中西各國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體會友好往來帶來的好處,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第四個環節,是通過看圖片、聽介紹,了解絲綢之路的興衰。

  以看“現在的絲綢之路的圖片”、聽“老師講絲綢之路的興衰”, 來了解絲綢之路的20xx多年來的發展變化過程,感受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絲綢之路開通后,西方和我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絲綢之路的路線也隨著發生變化,到最繁盛的時期甚至形成了道路網。后來由于自然環境的變遷、人為過度使用水等自然資源,再加上戰爭等原因,絲綢之路也一度衰落。現代的絲綢之路,是我國重要的旅游資源,它沿線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風土人情,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同時在原絲綢之路基礎上修建的亞歐大陸橋,更是歐亞大陸東西最便捷的通道。)

  第五個環節,想一想,說一說。

  想:“這節課,你是怎么樣學習的?”,說“通過什么,學習了什么?”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本課是通過讀圖了解了絲綢之路的基本情況,通過學習故事,知道了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和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既回憶了本課的學習過程,明確總結出本課的學習方法,總結了全課,又為下一課時的學習做好了準備。這也是體現本課的教學特色之處。

  板書是現代教學的要求,它能夠更直觀的體現出本次教學的重點,利用板書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回憶本次教學的思路,直觀的板書使得學生在視覺上回顧本次教學的內容。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的教學手段是交互式白板教學,通過一節課的努力,較好的達到預期效果。首先,白板教學操作比較它很靈活、簡單,不用每次老師在電腦和屏幕之間跑來跑去,就是一支筆就可以搞定一切,學生也更熟悉,教師也更自然,師生以更平和的心態去教、學。當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想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張騫的路線,要是用普通的多媒體PPT做的話,要設置路線,一段一段的弄,弄不好就出現偏差,就得從頭再來。而利用白板教學,只要選中圖片,然后右鍵里邊選擇“拖動復制”就可以拖拽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圖片,然后按著路線走,那樣隨意性比較大,也適合本次的教學。其次,交互式白板的動態效果沒有演示文稿絢麗,但是它比較神奇,你可以講文字進行拖拽,還有可以用遮擋功能將文字蓋住,讓人們感覺沒有任何東西,其實你自己知道其中的奧秘,當給學生展示的時候,他們覺得很神奇、好奇,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還特別主動要表現,使他們主動地來學習,來展示自己。最后,普通的多媒體教學,只是讓學生看、聽,但是白板教學不一樣,利用它可以讓學生走到白板前,自己去畫線、自己去做題、去選擇、連線等,學生對于新鮮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就是老師與學生的交互,其實白板就是把普通多媒體的功能和黑板的作用放在里一起,集合于一身了,即可以當多媒體給學生出示圖片、視頻、試題,也可以像黑板一樣,效果更好。

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對應的是華師大版的《信息技術基礎》(第四版)第四章第二節的活動五——動畫的制作,在這一章節的教學活動中主要是學習使用ImageReady制作一個動畫,通過這個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動畫制作中幀的概念以及動畫形成的基本原理,并嘗試制作簡單動畫。在備課階段,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認為本教材提供的活動不足以讓學生對動畫的制作過程有比較深的認識,又考慮到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喜歡動畫,因此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能力及興趣,對教材的活動內容作了改動,將原來的圖形動畫改變為制作文字動畫,讓學生能從動畫制作的基礎入手,從而了解并掌握整個動畫的制作過程。

  二、 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班級是我校職一年級金融班的學生,他們性格活躍、好動,但在學習上略顯粗糙、馬虎,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學生通常比較習慣跟著老師的操作演示進行學習、操作,學習態度比較被動,在學習過程中也不太愿意思考、探索,這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廣度及深度通常無法達到一定水平,所以有必要在教學中考慮如何以學生為主,從學生興趣入手,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能力基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能力,讓學生能從“要我學”逐步走向“我要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能力,并針對信息技術課的特點,著重培養學生“會學習”的能力。另外還有一點,金融班的學生并沒有良好的美術功底,所以有必要修改教材內容,變圖形動畫為文字動畫。

  三、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知道動畫制作的基本原理,知道動畫中“幀”的概念。

  2、 能力目標:會用ImageReady制作簡單的文字動畫,能借助“幫助”文件進行自主學習,制作特效文字動畫

  3、 情感目標: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互幫互助、樂于分享知識的品質。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教材布局上看,是對PS學習內容的延伸,其實質更多地是讓學生能活用好PS的技能,而動畫制作本身并有多大難度,但考慮到每一個教學內容都應該讓學生能“學有所得”,并且“效益”盡可能最大化,因此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最終的教學目的,合理地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是非常必要的,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不僅能學到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更是提升對學習的信心。

  四、 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學習使用ImageReady制作文字動畫

  教學難點:

  1、 預設動畫效果,并按預設效果進行幀的設計

  2、 讓學生能學習多樣的動畫制作技巧

  本堂課的教學安排是學習動畫制作,由于對教材進行了重新設計,因此教學難點在原基礎上有了增加,這也是基于重新設定的教學目標而產生的,這樣的'設計,對學生而言就有了更高的標準,學習過程會更有層次,同時學習效果也會更豐富和精彩。

  五、 主要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會技能,在探究學習中提高能力,實現引導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鑒于以上指導思想,本堂課教學程序被設計為由一個教學導入和兩個教學活動組成。首先在導入階段,展示由學生利用PS制作的關于“保護環境”的電子宣傳畫,這是學生參與學校的一項宣傳活動而制作的作品,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評價,引出學生作品可以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任務目標:使作品具有動畫效果。

  在第一個環節,教師通過講演法講授文字放大的動畫效果制作方法,這個環節中教學內容的難度不大,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演,知道文字動畫的制作過程與方法,并嘗試把自己的宣傳畫上靜態文字做成動畫文字,并要求盡可能自己設想一種動畫效果,而不是簡單模仿教師講演的案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最可能遇到的問題是所做出的動畫效果可能與設想的不一樣,但這樣的問題在調試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發現,因此學生一般可以通過修改達到自己的預設,個別可能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同學間討論或向老師求助來解決。活動一的任務完成后,會有一個作品展示和師生合作評價環節,展示的目的主要是肯定學生的制作成果,而評價是為了讓同學通過比較,找出作品間的差異并明確改進的方向。這一過程也是讓學生學習分析問題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第二個活動環節,教學安排是讓學生學習特效文字動畫的制作。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主要起組織和指導作用,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文字動畫特效的效果圖和相關的“幫助”文件,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并進行自主學習。為了使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有興趣,相關的學習內容有多個選擇可供學生挑選, 但考慮到既要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又不要過多糾結于選擇什么,因此提供的學習內容在數量上是有限制的,這里提供了四種文字特效動畫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從中任意選擇一個學習,并將選擇的這種特效應用于自己的宣傳畫上。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最可能遇到的問題是無法做出他選擇的動畫特效,解決的方法主要是鼓勵學生仔細閱讀“幫助”文件,并逐步落實到自己的操作過程中去,當然學生也可以與周圍和自己選擇相同內容的同學進行討論、切磋,或求助老師。

  活動二的任務完成后,安排了一個學生演示環節,由學生推薦或自薦,讓某位同學上講臺為大家操作演示并講解他自己選擇的文字特效的制作過程,并由其本人小結制作心得。

  最后布置了課后作業:如何讓宣傳畫上的部分圖形動起來?例如蝴蝶飛舞、云朵飄動等。

  六、教學效果

  這堂課由學生作品引入,引出作品改進的目標:讓文字動起來,在后續的兩個活動中,學習內容由簡到難,由模仿學習到獨立自學,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并從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更主要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

  七、重難點解決策略及教法改革亮點

  本堂課教學中,就教學內容來看,它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習制作動畫,而難點,如果直接按教材進行教學,則基本不存在,另外這一章節的內容在整個教材安排中地位并不算突出,但卻非常能迎合學生的興趣,因為我們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喜歡動畫的,如果能讓他們親手做出來,相信他們一定很有成就感,而興趣是使學生投入學習的一個很好的動力。因此利用一切可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也可以說是我們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目標。

  本堂課教法改革的亮點是自主學習環節的設計,而這一環節真正有意義的是提供給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可選擇的,這一設計一方面是通過可選學習內容讓學生對學習有一個自主權,學生的學習意愿得到了尊重,學生會更愿意學習,另一方面,由于所選的內容不同,學生會產生好奇心和好勝心,諸如我能學會自己選擇的內容嗎?我的選擇是不是比別人的好?等等,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學生的學習愿望。實際上這一環節中安排的不同的學習內容并沒有哪個更好,主要是看學生的喜歡及如何應用到他自己的作品中去,所以這種可選擇的學習也會讓學生有比較好的心態去面對,另外由于學習內容不同,學習目標達成后,學生會更樂于展示自己,分享自己的作品。那么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會不會遇到問題呢?當然會遇到,而且由于他們選擇的內容不同,問題也會不同,如何解決呢?預定的方法是:第一要求學生仔細閱讀“幫助”文件,逐步落實到操作中去,第二可以與同學討論,協作找出解決辦法,第三求助老師。基于這三點,學生大多能完成任務。這樣的選擇性學習還有一個好處: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給學生傳授更多的操作技能,不太可能有時也沒有必要,因此提供電子文檔形式的“幫助”材料,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既可以讓學生的能力有所提升,又不會造成課時不夠用的矛盾,而課后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還會讓學生學得更多。而更關鍵的是,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讓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逐步培養學生“會學習”的能力。

  八、課后反思

  本堂課的教學,就內容選擇來看不算太出彩,但教學過程的設計我自認為還是比較滿意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被激發出來,同學們能專注自己的制作,且課后就學生提交的作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都能比較好地完成了任務,部分同學作品的效果非常好,當然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一些問題,但從學生作品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在課堂上,我還發現相鄰的同學基本沒有選擇相同的文字效果來學習制作。

  反思本堂課的設計,從細節上看,我覺得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學生制作的宣傳畫的主題如果能與其專業特性聯系起來,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職業道德或職業精神的機會;在第二個活動環節中提供的四個學習內容,從難易程度上還可以更好地設計一下,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體現,可能更能滿足不同學力的學生的需求。諸如此類的問題可能還有不少,總之,通過這堂課的設計與教學,我深刻體會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重要,而要做到這一點,就一定要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導地位,努力營造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精心設計適合學生的教法與學法,對教材要深刻理解,對學生更要深刻理解,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讓學生樂于學習,我們老師才能教得快樂。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新伙伴》是七年級上冊美術課本第二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課是學習人物畫的基礎課,主要通過觀察新伙伴的形態特征、習慣姿勢和各種動作、初步了解人體比例、結構和運動規律、重心變化的表現方法等,并進行人物動態速寫練習。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學生初中三年美術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培養師生間的情感,學習用速寫的方法來記錄生活中的美,提高學生動手繪畫能力。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能力目標:掌握表現人物速寫的基本技法。

  ②、過程方法目標:能大膽表現,采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同學、師生之間的情感,相互關心,關愛互助。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材的重點:人物動態速寫的表現手法。

  教材的難點:以線條表現人物動態結構,比例準確,線條流暢。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中學,12—13歲的年齡正處于繪畫的“轉型期”,對所描繪的對象追求“像”為最高標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像”與藝術的“像”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表現。

  三、教學方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上課前,教師出示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發學生表現欲望。

  2、問題探秘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討論。

  3、嘗試練習法: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對各種人物動態進行描繪動態線和找重心的練習。

  4、比較欣賞法:老師拿出一些速寫作品,讓學生結合課本上名家作品進行比較欣賞。

  (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提出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提倡“以學生為本,注重團隊精神與策劃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讓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熱情,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情感,提高繪畫表現能力。

  四、教學過程分析

  1、情景導入

  教師把課前搜集好的學生生活相片展示給學生看,讓全班學生分為六組,共同觀察相片上同學的各種姿態和表情特征。

  教師拓展引導:同學們再觀察一下我們班中的學習伙伴,他們的動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畫人物對象。

  2、問題探秘

  教師再每組發給一個人體模型,讓學生共同探討以下兩個問題,填寫好下面兩個表格:

  ①、以下人體各部份的長度,相當于多少個該人體人頭的長度呢?

  部位

  狀態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盤地

  ②你能說說人體各部位像一個什么形狀嗎?

  部位

  名稱

  頭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腳掌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瓜瀝三小的汪鋼鈞,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起始課《抵抗彎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演示折厚薄不同的竹片,了解彎曲和抵抗彎曲的能力。

  2、揭示課題:這節課一起來研究《抵抗彎曲》。板書

  【說 明】在研究“抵抗彎曲”時首先要學生明白什么叫做“抵抗彎曲的能力”,所以,在揭題前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觀察活動,讓學生來了解什么是物體抵抗彎曲的能力。

  二、細心觀察,尋找原因

  1、課件展示各種柱和梁的圖片,觀察了解“梁”和“柱”的結構。

  2、明確橫梁的概念,在建筑中,把梁稱為橫梁,用它來抵抗彎曲。

  3、結合觀察折竹片活動和課件中的圖片,思考:橫梁的抵抗彎曲能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4、小組討論,匯報交流。(預設:橫梁的抗彎曲能力與材料、材料的寬度、厚度、長短等因素有關。)

  【說 明】通過課件展示來認識生活中常見建筑物“梁”和“柱”的構造,聯系前面的觀察,尋找影響橫梁抵抗彎曲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聚焦問題,合作探究

  由于課堂受到局限性,所以,課堂上可以用紙梁代替建筑中的橫梁,保證材料的一致,這堂課我們主要研究橫梁的寬度和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板書厚度和寬度

  【說 明】課堂中需要我們根據材料、學生的實際學會取舍,在這一課時中,我直接聚焦問題,研究橫梁的寬度和厚度對抵抗彎曲能力的影響,作為這節課研究的重點。

  (一)研究橫梁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1、讓學生明確在對比實驗中,只能有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應該是相同的。

  2、學生討論在這個實驗過程中什么是不同的,哪些應該是相同的?。(預設——不同:紙梁的寬度不一樣;相同:紙梁的厚度一樣,長度一樣。)

  【說 明】對比實驗中,我們要識別和控制變量,即哪些是不同的,哪些是相同的。要讓學生明確對比實驗只能有一個條件是不同的,也就是說研究“橫梁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時,只能改變橫梁的寬度。要是實驗能得出一個最接近客觀事實的結果,那么就需要在實驗前有充分細致的思考,做到實驗的公平、公正。

  3、教師小結(邊演示邊講解):寬度不一樣,厚度一樣我們很容易做到,怎么樣保證紙梁的長度一樣呢?其實,只要承載紙梁的兩個墩之間的距離一樣就可以了。(實驗中的墩用統一墩距的盒子。)

  【說 明】教師的演示為學生實驗做良好的示范,規范學生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實驗的準確性。

  4、實驗預測。寬度不一樣的紙梁它們的抗彎曲能力誰會更強一些?

  【說 明】在教學實施中,科學探究活動可以是全過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進行,如某些課側重在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和預測的訓練,某些課則側重在制定計劃和搜集信息的訓練。而學會猜想、預測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

  5、實驗論證,指導填寫實驗記錄單。

  (1)課件出示“溫馨提示”特別要強調:墊圈要輕輕地一個一個加;墊圈的計數時,如果到6個墊圈時,紙梁坍塌,那算就( )個。

  (2)完成實驗記錄單。

  【說 明】實驗記錄單的填寫是在學生經歷了預測、實驗等過程后,用書面的形式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結果轉化為語言文字的描述。學生要學會對數據的處理,如:在實測中,如果到6個墊圈時,紙梁坍塌,那算幾個。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嚴謹的態度,細致的方法,所以我在課件中用“溫馨提示”再次來提醒學生實驗中的重難點。

  6、學生實驗。

  7、交流,完成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紙梁的寬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隨之增加。板書

  【說 明】統計是對實驗數據處理的一種方法,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實驗的結果。在科學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慢慢地學會對數據的分析。

  (二)研究橫梁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

  根據實驗一,學生獨立進行橫梁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關系的研究,填寫實驗報告,統計分析。板書

  【說 明】科學探究活動一般應掌握由簡單到復雜、由教師扶著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所以在研究“橫梁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關系”時,教師稍加點撥,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功。

  (三)研究橫梁立放比橫放抵抗彎曲的能力更強。

  1、引導學生質疑:紙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是大大增加,這說明什么?

  2、學生討論。(預設:說明厚度對紙梁抗彎曲能力的作用比寬度更大。)

  【說 明】 通過引導質疑從而順利地引出橫梁的橫放與立放對抵抗彎曲能力的研究。

  3、觀察教室的橫梁,說說發現了什么?(預設:橫梁的厚度明顯大于它的寬度。)

  4、教師小結:在建筑中,我們把梁的安放分橫放與立放,像教室里的橫梁就是立放的,它的厚度明顯大于它的寬度,大大地增加對抗彎曲能力。

  5、通過條形盒子演示說明橫放與立放。

  【說 明】 橫放與立放是相對于橫截面而言,通過實物能讓學生建立“橫放”與“立放”的概念更直觀、容易。

  6、實驗求證,每個同學都試著彎折自己的塑料尺,橫折和立折誰更容易彎曲?

  【說 明】客觀事實是最能說明問題的,當我們有了假設、預測,甚至已接近于結論,但是還要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結論,體驗過程。

  四、輻射課外,延伸探究

  1、梳理板書,小結課堂內容。通過這節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紙梁的寬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隨之增加;紙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彎曲能力大大增加;紙梁立放比橫放抵抗彎曲的能力更強。

  【說 明】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效地利用板書。板書是一節課中知識的綱領,重點的體現,讓學生通過板書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識,并能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2、課件再次出示圖片(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梁),觀察各種建筑物的橫梁部分,注意“梁”的作用。

  3、從圖片中,可以發現建筑設計師們除了利用橫梁的寬度、厚度和安放方式增加了橫梁的抗彎曲能力,還有什么其他的辦法嗎?(預設:不同的材料、梁的長短、梁的形狀。)

  4、課外作業:收集有關資料證明自己的猜測,以便下節課的研究。

  【說 明】再次用課件出示圖片觀察各種建筑物的橫梁部分時,增加一些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梁,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注意與思考,作為一項課外作業去繼續研究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也為下一課時的研究做鋪墊。

  板書設計:

  抵抗彎曲

  寬度↑ 抗彎曲能力↑

  厚度↑抗彎曲能力大大↑

  立放比橫放抗彎曲能力強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十一課《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說教材:

  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稱和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本課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把這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看圖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熱愛祖國、熱愛北京的感情激發。

  說教法、學法

  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和活動體驗達到對課文的理解。首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學會質疑。然后通過自讀、、范讀、賽讀、表演讀、展示讀等達到對課文內 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數學生沒去過北京,但對北京有一種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學中通過看升旗儀式、聽歌曲等活動,點燃這種激情,逐層加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體 驗。

  說教程:

  現在談談我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認為這篇課文的課題命得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多想去看看》,他會很自然地就問:“我”寫的是誰呀?多想去哪兒看看?為什么想去那個地方看看呢?我緊抓這個培養學生質疑的良好學習方 法的契機,讓學生齊讀課題后就問:“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讀讀嗎?為后面情感的激發打好伏筆。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這也是文章的內容 所在。提出的問題能不能自己解決呢?仔細讀讀課文,試試自己行不行,好嗎?學生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會興趣盎然地去讀。

  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學生現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們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認為難讀準的字或難讀通的句子標出。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再小組合作讀,把你剛才還沒讀準的地方提出來向別人請教,或者你會讀了就幫幫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后,指名讀、范讀,跟老師比讀、小組賽讀,學生越讀越有味,越讀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內容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學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教師提 問:通過剛才朗讀練習,你讀懂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隨機板書:北京城(遙遠)、門、升旗儀式(壯觀)。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課文的情感, 通過品味關鍵詞句,表情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課文情感,用課文的情感培育學生的情感,以達到與課文的情感發生共鳴。

  四、創設情境,強化感受

  學生的情感與課文的情感發生了共鳴,學生的思維沖破現有時空的束縛,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他們帶到更加遙遠的意境中。教學中。理解“壯觀”一詞 時,我請學生一起觀看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對于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升旗場面的孩子們來說,此時,他們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們神情專注,已經把 自己融入到課文中。看完錄像,我借情續情,帶上記者證,進行現場采訪,讓他們談談感受:你覺得北京門廣場升旗儀式怎樣?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樣?你現在最想 說的一句話是什么?你想對五星紅旗說些什么?孩子們通過談自己的感受,切身體會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升華。 最后,利用聽音樂《國旗,國旗多美麗》,當念到“敬禮、敬禮、敬禮”時,我充滿激情地對學生說;讓我們也莊嚴地向國旗敬禮!此時無聲勝有聲,愛國主義情感 已經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了。

【關于說課稿7篇】相關文章:

關于《蒸發》說課稿11-30

關于《蝸牛》說課稿11-30

關于數軸說課稿范文02-22

關于《觀滄海》說課稿12-05

關于《化石吟》說課稿10-30

關于《沁園春長沙》說課稿12-21

關于《竊讀記》說課稿11-30

關于學會感恩說課稿范文11-19

【精品】關于說課稿11篇02-23

關于《短歌行》說課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