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設計理念
地位學情: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圓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后所要認識的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握它的特點,借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美學特征與文化積淀。本課教學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有處理信息和網絡上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結合遠程多媒體教學使這成為現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遠程多媒體教育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
理念設想: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數學教學應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建立在學生主觀愿望及知識經驗上。提供充分活動和交流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及方法經驗,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彰顯美學價值,讓學生感受到圓與人們的生活、建筑、人文藝術和實際應用等息息相關。
。ǘ、目標設置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和畫圓的方法。
2、技能目標: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生動畫面、圖像、演示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蘊含的美學價值。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置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即通過多媒體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在于掌握圓的特征,能熟練地畫圓。
(三)、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設置和重難點特制定
1、教法:以學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學法:順學而導、互助學習如師生互動學習法等。
二、教學流程
。ㄒ唬、情景導入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情景,展現大自然中隨時都有圓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神奇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導入到新課之中。(課件展示,宇宙星際、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體如鮮花等)
。ǘ、探究新知
1、創作圓:
學生在準備好的紙上作圓,方法工具不限。同時教師課件演示一兩種作圓的過程方法,以啟迪學生。)
2、學生完成后我會提問:
(1)你是用怎樣的方法畫的?在學生作答間我會適時做出科學的評語固定的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
r表示。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課件圓的畫面及各部分的名稱展示)
(2)同時根據課件圖片請學生分析圓上、圓內、圓外和圓心各指什么?我再適時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3、學生探索
(1)此時我會播放課件--以半徑旋轉并標有直徑的圓,請學生觀察分析并且提問你發現什么?學生會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等。
(2)我再結合課件圖片總結:圓的半徑在旋轉中,與圓的直徑重合時,半徑只有直徑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給答對的學生給予獎勵、以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課件展示兩個分別以半徑和直徑旋轉的圓)
(3)接下來我會再問那圓有多少條半徑和直徑呢?為什么?學生自己看著旋轉的圓自己總結,我適時做出評述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直徑也有無數條、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4、知識延伸
(1)我會向學生提問:剛才同學們畫圓時都用到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鑒一下經驗好嗎?學生:學生會說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課件播放(可能會用到的工具如硬幣、線、筆、圓規等)。
(2)此時我會裝作很著急的樣子向學生問:老師想畫一個直徑8厘米的圓可不可以用一塊錢的硬幣?為什么。可簩W生會從大小不符合等方面來說明不行。此時我又會說那我要是想畫一個半徑6厘米的圓又該怎么辦呢?為什么?生:可能會比較為難(我再適時從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導出學生說出用圓規畫)
。ǎ常┙酉聛砦以傩〗Y得出畫大小不同的圓我們通常用圓規來畫并播放課件圓規確定半徑的方法以及圓規畫圓的方法的重復過程(并得出結論用圓規畫圓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圓、也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圓,再次論證得出半徑越大,圓越大。半徑越小、圓越。
。ㄈ、知識反饋
1、請同學們用圓規畫出一個半徑5厘米的圓并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好之后相互檢查以鞏固剛才所學的方法。
2、解釋生活中的圓的相關運用如:
。1)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2)飛標標靶的靶圈為什么是圓的?我會適時引導加以鞏固。
。ㄋ模⒅R拓展
1、史料連接:有關圓的知識、名言、名句以及網頁鏈接等,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歷史與文化積淀、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用心。(課件展示)
2、圓與生活:(課件展示圓與人們的生活如鮮花、日落、小橋流水、雄壯美麗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體現有圓的應用的物體等等,使本課知識得以拓展,學以致用,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三、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無數條r=d/2d=2r
直徑半徑
說課稿 篇2
說課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信息窗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會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并能畫出對稱軸。
2、在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認識、欣賞和制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對稱美,培養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指出對稱軸。
教學難點:
掌握判斷對稱軸圖形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自備一組平面圖形、剪刀、彩紙、尺子
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以實驗發現法為主,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為輔。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教師適時地演示,并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是
(一)觀圖激趣,導入新課。
。ǘ┲笇в^察,認識特點。
。ㄈ┒囗椡卣梗柟躺A。
(四)綜合練習,發展思維。
說課過程:
一、觀圖激趣、導入新課。
老師出去旅游的時候,拍了一些照片回來,一塊和同學們欣賞一下。
。ㄕn件展示)。
師:看到這些照片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師: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圖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左右兩邊都一樣,象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板書:對稱)導入新課。
二、指導觀察,認識特點。
1、如何驗證這些圖片就是對稱圖形呢?
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圖片(課本后面剪下的圖形)
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師:誰來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給大家演示一下。看看他的發現和你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操作。
師:對,對折后兩邊的圖案也是一模一樣的,這又是一個發現。通過看一看折一折這個活動,我們發現這些圖形對折后外邊緣能完全重合,里面的圖案也一樣,數學上我們把具有這種特征的圖形叫對稱圖
2、探究驗證軸對稱圖形的方法。課件出示:五星紅旗。
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圖形是對稱圖形嗎?師生共同驗證。通過以上學習,同學們總結一下什么樣的才是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對對稱圖形的特征掌握的特別好,能根據它的特征正確判斷是不是對稱圖形。
課件出示:各個國家的國旗,學生判斷哪個是對稱圖形?為什么?
3、認識對稱軸
師:這條線是折出來的痕跡,所以叫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板書并齊讀一遍)
師:找一找你手中圖形的對稱軸,畫出它的對稱軸,展示給大家看。
強調:沿直尺畫虛線。
師:畫對稱軸時,先怎么樣?
生:先對折,在沿折痕畫出對稱軸。
師:通過以上探究,同學們對對稱圖形有了明確的認識,這些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全稱叫軸對稱圖形。(板書:軸)齊讀一遍讓學生深刻的認識了折痕,折痕將對稱圖形分成了兩部分,對稱是以折痕為中心線進行的,強化了學生對折痕的認識】
三、多項拓展,鞏固升華。
1、通過操作得知: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接著指導學生從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幾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逐個演示操作過程。重點指導折圓的對稱軸。并啟發學生說出: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圓的對稱軸就是本圓的直徑。
在操作中,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課件出示
3、說說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看誰說的多?
通過學生學過和熟悉的數字和漢字入手,判斷其是否是軸對稱圖形,體現對稱和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存在。師生共同品味中國文字的對稱美,從而宏揚中國文化,做到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溶為一體。
這樣設計,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檢查了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的物體,有的是大自然的對稱現象,有的是人們受到對稱的啟發,創造出了許多對稱美的物體,下面讓我們到奇妙的對稱世界去感受一下。
師:欣賞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ǜ惺艽笞匀坏拿溃
4、剛才我們欣賞到了對稱的美,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彩紙剪出你喜歡的對稱圖形嗎?
。ㄕ故拘蕾p)
四、課堂總結,深化主題。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感受了對稱世界的神奇和美麗,課后,希望同學們利用所學知識創造出更多美麗的對稱圖形,去美化我們的環境,裝扮我們的家園。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美術教材第四冊第六課的課題。本課題主要通過讓學生欣賞海底世界圖片和學生優秀作品等,使學生對色彩有了初步的視覺感知,進而認識冷色。并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運用色彩對海底世界進行大膽的創新描繪,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表現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逐步培養學生認識各種色彩,學會運用冷色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實際認知水平等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領域:初步感受和認識冷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2)、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大面積的冷色表現美麗的海底世界,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表現能力。
(3)、情感領域: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已經明確,那么知識點自然就凸顯出來了,那就是認識和運用冷色。因此我擬定: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和認識冷色,運用大面積的冷色表現大自然中的美。
但是,我們的施教對象是年齡較小的小朋友,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會相對的弱些?紤]到以上因素,我將教學難點定為如何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能運用冷色描繪美麗的海底世界。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很感興趣,而《海底世界》正好迎合了他們的獵奇心理,在這片豐富多彩、無奇不有的海洋天地里,有著他們想知道又不太了解的各種東西。因此在這基礎上,教師要抓住時機,適時適度地為他們解惑,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進而激發他們表現海底世界的欲望。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差一些,我們可通過引導想象和教授方法步驟等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期待進一步拓展和升華。
五、教、學法分析:
我認為教學本課時不能夠作過多的的說教,畢竟小學生很難有耐心也不容易理解你的說教。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是復習鞏固和直觀演示教學法。因為教學本課之前我們已學習了《溫暖的陽光》這一課,該課題講授的是暖色調的色彩知識,而本課學習的是冷色調的色彩知識,它們相互關聯又各有千秋。因此,通過復習可加深理解并延伸到本課,起到一個承前起后的作用。另外,這是一種動手繪畫的課題,由于年齡特點的原因,學生需要簡要明了的方法進行學習,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表現,而且通過演示,學生可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表現生活中的美。因此,直觀演示教學法非常適用于本課,它讓學生一目了然且容易掌握。另外,學習過程中的最佳狀態是眼、腦、手并用,只要做到這三者并用,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因此,我將本課的學法歸納為:看——欣賞圖片,感知冷色。想——展開想象、認識冷色。做——運用冷色、大膽表現。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教具、學具準備:為了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海底世界圖片若干,也讓學生準備油畫棒、白紙、橡皮等。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本課時,巧妙成功的導入是學習的關鍵,而生動正確的引導更是必不可少。因此,結合本課的知識要點和對學生的大致了解,我特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學習的首要條件,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導語:
同學們還記得嗎?不久前我們學習了《溫暖的陽光》這一課的色彩知識,那熱烈的暖色令我們興奮不已。同學們學得都很好、大家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繪畫作品。大家還記得暖色有哪些顏色嗎?(紅、橙、黃等)。那么今天我們也是學習色彩知識,但是它跟《溫暖的陽光》中的暖色有所不同,它是暖色的“對立”色——冷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運用冷色來表現海底風光,好嗎?揭示學習課題——《海底世界》,以此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引導觀察,感知冷色。
在學生興趣正濃的時候,抓住時機,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進行欣賞、引導:同學們知道嗎?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71%的面積是藍色的海洋。而在這廣闊無垠的海洋深處的海底世界里,還生存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它們豐富多彩,形態各異。富麗堂皇。那么,如果讓大家用色彩來表現這個美麗的海底世界,你們會選擇哪些顏色呢?進一步激起學習熱情。引導觀察:海水——藍色,海洋生物——綠、青等。認識冷色:藍、綠、青等。然后啟示:這些顏色給人寧靜、沉寂、寒冷的感覺;像冰雪,像夜晚,像海洋一樣,讓學生進一步從客觀上認識冷色,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觀察能力。
3、演示方法,引導創作:
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冷色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運用大面積的冷色來描繪海底世界,教師演示:用基本形(圓、半圓、橢圓、三角、梯形、扇形等)想象組合海底的生物形態。提出創作要求:運用冷色調進行描繪,大膽發揮想象,套用基本形表現海底世界生物。教師巡視指導。力求畫面豐富飽滿,體現出學生心中的海底世界。至此,教師再提出: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各種冷色,學會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去解讀生活中的所見,進而發現和表現生活中的美。
4、作品展示與課堂總結。
在學生創作完成以后,收集部分比較突出的優秀作品和一些相對較差的作品來展示,先讓學生來自評或賞析,鼓勵他們說出創作意圖,然后教師再作指導總結。主要從他們對冷色的運用,畫面的布置安排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進行比較,指出它們好在哪里,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知識。另外,肯定和表揚優秀者,同時鼓勵相對較差的學生進行課后創作,力爭有更好的表現,讓他們重獲信心,或通過創作感受和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大自然。以此來拓展本課的教學目標,使目標得到進一步延伸.
結束語:今天我感到非常愉快,因為我看到大家學習很認真,也創作出許多令我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過大家不能因此而驕傲起來。我們應當再接再勵,更多的到生活中去觀察、去發現、去創造更多的美來,好嗎?
七、板書設計:
科學合理的板書設計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學生的認知過程也很輕松?紤]到本課的知識點比較集中,因此,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海 底 世 界
一、感受冷色——欣賞圖片
二、認識冷色——藍、青、綠等
三、運用冷色——表現海底世界
四、表現海底生物——套用基本形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第三個主題。本課旨在通過了解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禮儀習俗。 《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這個主題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從服飾、民居、民族歌舞三個方面了解不同少數民族的不同特點和文化,激發學生對中國燦爛民族文化的熱愛。
二、學情分析
本校五年級學生為少數民族的同學甚少,生活中幾乎也沒有與少數民族接觸的經歷,因此對于少數民族的特點了解不多,但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明確了°少數民族±的概念,并對部分少數民族有了基本的了解,為本課起到了很好的銜接與鋪墊作用。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部分少數民族服飾、民居、民族歌舞的特點,感受不同的民族風情。
2.通過課前運用互聯網搜集資料和分類整理,學生學會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3.激發學生對中國燦爛民族文化的熱愛。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比不同的民族服飾和民居,使學生明白民族文化與氣候、環境等因素的關系.
2.通過感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樹立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并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風俗。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民居圖片;
2.民族歌舞視頻;
3.布置學生的課前搜集資料的任務
學生準備:
充分運用互聯網搜集少數民族有關服飾、民居的資料
六、教學設計
。ㄒ唬┮曨l導入
課程開始播放視頻《民族歌曲大聯唱》創設情境,用視頻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和民族歌舞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緒,把學生的探究欲望自然引入本課的教學之中。
。ǘ┙虒W活動
在活動之前,我將全班分為三組,分別對少數民族的“服飾”“民居”“民族歌舞”三方面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并用多種形式進行交流。本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
活動一:民族服飾我來猜
在本活動中,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書中有關民族服飾的介紹和“服飾”小組的補充擴展(文字、圖片)對部分少數民族的服飾加以了解,豐富學生的知識,明確部分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并在腦中形成概念,然后,教師播放具有特點的民族服飾圖片,用游戲猜猜看的形式,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猜一猜圖片反映的是哪個民族,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落實了“服飾”這部分知識,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實踐。
對于“服飾”這個部分,學生除了要明確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以外,還要通過觀察對比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服飾與審美、環境、宗教信仰的關系。
活動二:民族居所我來說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由“民居”組對部分少數民族民居從“特點”“功能”“地理環境”三個方面分別進行介紹,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少數民族的民居的特點。然后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播放民居視頻并結合教材中的圖片,啟發學生探究民居的特點與居住環境的關系。這個環節不但可以充分學生發揮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引導他們主動探究,而且通過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和小組展示環節中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鍛煉自己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三:民族歌舞我來演
本環節,我主要運用體驗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學,《新課標》中指出:體驗學習的重要價值不在于學會某種操作方式、獲得某種技能,而在于每個人在活動中獲得真實感受。因此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民族歌舞的魅力,體會民族情懷,激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我將本活動步驟安排為:說一說,唱一唱,跳一跳。
說一說:由“民族歌舞”組介紹少數民族的歌舞特點,使學生對于民族歌舞產生一個初步的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加深學生的感官感受,更直接地了解民族歌舞的`有關特點。
唱一唱:由學生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跳一跳:請同學和老師表演喜歡的民族歌舞,如: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豐富多彩民族文化帶來的快樂。
七、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服飾
豐富多彩
民族文化
民居 } 民族
民族歌舞
說課稿 篇5
大班散文欣賞《雨中的森林》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散文欣賞《雨中的森林》。
一、說教材。
教師先來把散文《雨中的森林》念一遍。見“附”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動物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畫面。文章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雨中的森林擬人化,使植物和小動物都充滿了人情味,且意境相當優美?梢耘囵B幼兒對美的理解與認識,適合大班幼兒欣賞。
選取這一教材是因為:1、散文內容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2、散文語言優美、簡單,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欣賞、學習散文中優美的語句。3、游戲溶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說學情: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年齡在5歲左右,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本班幼兒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并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但是在口語表達方面還是有點欠缺,在集體中發言時態度還是有點拘謹。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有時表現為用詞不太恰當。因此本次活動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匯,在活動中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真正做到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詞可用。在口語表達方面有新的進步和突破。
三、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培養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恰當運用各種詞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通過聽、說、畫,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鼓勵幼兒樂于參與游戲表演,大膽想象。
四、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恰當運用詞匯,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利用環境和積極的教具(課件)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參與游戲表演的過程中來解決這個難點。
五、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幼兒對秋雨的了解和認識。
2、幼兒事先找我和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匯。
3、課件森林背景圖(各種各樣的樹、芭蕉樹),小動物有小青蛙、七星瓢蟲、松鼠、小鳥、刺猬、小蛛蛛等
2、動物頭飾若干。
5、教室布里添置一些森林背景,如大樹等。
六、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模仿游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七、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這我也會在下面的活動的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八、活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1、導入活動。
2、基本活動。
3、創編活動。
4、游戲活動。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是哈爾濱市繼紅小學的科學教師,孫傳剛。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水和空氣》單元的第二課《水和食用油的比較》。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設計”這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1、單元分析
《空氣和水》一共有7課,《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占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這一單元是以水為主要線索,用感觀和實驗的方法觀察水和空氣,觀察方法引領觀察內容,以比較為手段,以維恩圖為促進概念轉化的方法,形成關于液體、氣體的概念。
2、課程分析
本課讓學生對水和食用油進行有意義的對比研究。學生將從多個側面(如顏色、氣味、粘稠度、密度、表面張力等)認識到水和其他液體的不同之處,同時對它們的相同點進行概括提升,比如液體具有流動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狀。本課在單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們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去觀察,去實驗。為下面研究水和空氣的對比做了很好鋪墊。
3、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周圍一些常見的物體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但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表達能力不強。雖然學生通過學習對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了水和食用油的一般特點,但對它們本質的區別認識是模糊的。這些都是要在本節課及今后的教學中予以培養、鍛煉、提高及澄清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粘稠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2.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感官和實驗的方法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維恩圖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
【教學準備】
2只試管,1只裝水,1只裝油。玻璃片,1只空試管,2只滴管(標記上1號,2號),面巾紙,試管架等。
【教學設計】
活動分析:
本課主要進行五個活動。
一是利用感官直接觀察比較水和食用油;
二是比較它們的浸潤和液滴形狀;
三是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四是比較水和油的沉浮情況。
五是觀察液體具有的共同點沒有固定的形狀。
其實五個活動既是穿插的開展又是在有序的滲透。因為在比較的過程中,既是在不同中找相同,又是在相同中找不同。
一、導入
師:同學們,看看桌子上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什么材料?
預設:試管,水,食用油,滴管,面巾紙,試管架。
師:這節課我們就比較水和食用油,關于水和油,同學們想想有哪些不同?
本環節達到的目的:1、認識實驗用具。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引出本課的主題。(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3、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
二、主要活動
活動一、利用感官觀察比較水和食用油
1.確定方法:比較水和食用油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預設1:看,聽,摸,聞,嘗。
預設2:教師追問:嘗的方法合適嗎?為什么?
策略2:嘗是不衛生的,不安全的。不合適。
2.確定記錄的方式:維恩圖。
3.觀察活動。
教師引導:
方法引領觀察的內容。教師巡視與學生們交流觀察方法具體如何實施和所能觀察到的內容。
4.小組匯報。
預設1:顏色和透明度混淆是一回事。
策略1:教師出示同一種顏色的透明和不透明的物體來糾正學生們的認知。
預設2:水沒有聞到味道,油聞到味道了。
策略2:聞的方法知道的是氣味,味道是通過嘗的方法知道的。
本環節達到目的:使學生們通過感官觀察能夠比較出水和食用油的相同和不同,并且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注重觀察方法的科學性。并能夠通過比較的方法把維恩圖進行完善。學會了在不同當找相同的方法。
活動二、觀察浸潤現象、比較液滴形狀。
1.引入:同學們,在剛才搖晃試管聽聲音的時候,有人把水和油灑出來了嗎?拿面巾紙擦擦看到了什么現象?
預設:進到紙里面去了。
目的:學生們很難直接說觀察浸潤的現象,通過前面活動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們意識到自己看到的就是浸潤現象。而且可以起到過度的作用,過度既不死板又可以激發學生們主動探究的盡頭。
2.液滴的比較觀察。
再次過度:有水和油進不去的材料嗎?引出玻璃片。
教師講解實驗要求:
把玻璃片放在桌面上,拿1號滴管取一滴水,2號滴管取一滴油分別滴在玻璃片上,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水滴和油滴,不要把水和油滴到一起。
教師應考慮引導學生如何使用滴管,如何取水滴和油滴,如何觀察形狀,從哪個角度觀察等方面的問題。
目的:培養學生們規范的實驗的能力和如何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3.匯報并畫出水滴,油滴的形狀。
預設1:水滴比油滴高,水滴圓形,油滴發癟。
活動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的方法。
1.怎么比較水和油的重量呢?
預設1:學生說不出比較水和油的輕重方面。
策略1:教師可以引出生活中吃飯時喝湯的時候發現油在上面。水在下面的實際例子。
預設2:學生說出用秤去稱量重量。
策略2:現在沒有稱量的工具。有更簡單的方法嗎?引出混在一起?凑l在上面誰在下面。
2.把水和油倒入空試管進行實驗觀察。
3.匯報現象并進行分析。
本環節達到的目的:培養學生動手的實驗操作技能的能力,使學生能夠仔細在觀察中發現問題,并能夠自己嘗試解釋現象。
活動四、觀察同一物體在水和油中的沉浮情況。
教師演示,并請學生們匯報現象并做以分析。
目的:使學生們感知到水和油都是浮力,但不求全班說出浮力的這個詞。能夠感知沉浮情況就可以。
活動五、觀察它們作為液體的共同特點。
1.教師出示不同形狀的容器裝水和食用油。
2.教師把水和油從一個容器倒入另一個容器中,請學生觀察現象找相同之處。
本環節達到的目的:學生可以觀察到油和水都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狀,它們的形狀會隨容器的形狀改變而改變。水和油都可以流動?偨Y水和油相同點。
三、小結以及拓展。
學生總結:請學生們觀察維恩圖來總結水和油的相同和不同。
教師拓展:通過今天學習的比較水和油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去比較其他的液體。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醉翁亭記》,下面我將從六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思路與設計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的設定:
《醉翁亭記》是魯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既《岳陽樓記》之后選入第二篇寫景抒懷的古代散文。本文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所作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秀麗的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勾勒出太守與民同樂圖,表達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學生通過《岳陽樓記》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了游記散文綜合運用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來表情達意的寫法,激發起胸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在此基礎上,單元通過這篇課文,一想繼續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文言詞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二是學習本文借景抒情的寫法,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兩點考慮,再結合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本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將分三個維度設定。
1、知識能力目標:
、俳柚⑨尯凸ぞ邥斫馕恼麓笠,積累文言詞匯,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②品味語言,學習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把握課文主旨。
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
二、學生情況分析、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課時安排。
1、學情分析:就年級學生通過以前的文言文學習,已經積累了一些文言詞匯,初步掌握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概括和賞析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也逐漸增強,但學生的這種習慣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不濃,理解、欣賞、遷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本文內容充實,語言優美,但個別語句晦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誦讀,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品味語言,把握意境是本課重點;由于寫作年代久遠,加上文章表達主題的方式含蓄深沉,因而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是本文教學難點。
2、這篇文章擬用2個課時完成教學。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币虼,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并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
“誦讀體驗”“四邊對話”“合作研討、比較閱讀”是我上這篇課文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開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動是我落實這些教學方法的途徑,也是我這一教學設計的亮點。為了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明晰的學習模式,展示導學的索引問題,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本課在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注重以下幾點的指導:
1、用普通話正確有感情地朗讀。
2、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積累文言詞匯。
3、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默讀方法。
4、在合作學習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5、運用聯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創設的意境。
五、板書主要抓住“樂”這一文眼,通過不同人不同形式的樂的對比,揭示與民同樂這一主題來設計,力求直觀、簡潔,突出本文知識要點。
六、教學流程
㈠、導入: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歷史悠久,不僅有許多秀美壯麗的自然景觀,也有無數蘊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觀。說到安徽,大家在贊嘆黃山的同時,可不要忘了這么一個地方,它曾經令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迷醉,因此給自己取了個“醉翁”的雅號,那么,這是什么地方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醉翁”一 起去領略醉翁亭的風采吧。(簡介作者)
㈡、誦讀,整體感知
1、 用多媒體播放高山流水的音樂,同時展示一幅醉翁亭的風景風俗畫,聽配樂朗誦,要求學生邊聽邊在頭腦里想像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朗讀完畢,教師以第一段為例,說明這“也”“而”的語氣和讀法。
2、自讀課文,兩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字;讀通句子,不讀破句;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具體方法:一人讀書,一人發現讀音、語氣或停頓有錯誤,隨時指出來,兩人都拿不準的地方借助注釋詞典,討論統一意見,要邊讀邊在頭腦里想像文章所描繪的畫面。
3、隨意抽一名學生朗讀,師生合作評議。
4、再聽課文錄音,體會“也”不同語氣和“而”輕重音的不同,最后全班齊讀。
㈢、合作,疏通文意
1、 參看課文注解,自己邊讀句子邊翻譯。
2、 同桌互動,你讀我譯,我說你聽,互相補充。
3、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文中重點字詞句,要求學生解釋或翻譯。學生有疑義的或有錯誤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師生合作解決。
4、 要求學生就一詞多義、成語、常用詞語,在文中尋找歸納整理,以此為手段,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匯,突出重點。
㈣、品味,領會意境,突出重點。
1、從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思考“醉”的雙關義,學生可以很快明白其中的一個意思:被美景陶醉。
2、布置學生用圈點批注法,劃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讀一讀,品一品,然后用句式說話:我覺得 寫得好,好在它寫出了 的美景。
。ㄍㄟ^這個環節,是想抓住本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品味語言,領會意境,為把握文章主旨作鋪墊。在學生找到某些美景時,適時地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還能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此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情趣。)
、、探究,理解作者曠達情懷,突破難點。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文章寫了哪幾種樂?其中誰的樂境界最高?為什么?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好好地讀一讀。
3、太守究竟在“樂”什么呢?他的醉翁之意究竟在哪里?請仔細找一找,畫出有關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4、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說一說,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這一環節設計循序漸進的幾個問題,是想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重點語句,深入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挖掘作品的現實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胸懷天下的遠大理想,突破難點,并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齊聲背誦《醉翁亭記》,把感情融入其中。
㈦、作業:從內容、語言、抒發的情感、寫作手法等方面,選擇你能把握的角度,比較《岳》《醉》的異同。(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通過比較閱讀,增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擴大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以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制取氧氣為背景,該部分內容介紹了三種制取氧氣的方法,其中,催化劑及催化作用的概念是該部分的教學難點。因此,在結束制取氧氣的教學后,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通過利用手持技術,對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設置實驗探究活動,豐富充實了教科書的內容,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催化劑的概念和更清晰的認識到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將該部分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組成部分。
本課題既是對上一課題的延伸和拓展,又為接下來高中化學必修2、選修4中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打下一定的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普通中學九年級的學生
知識儲備上,已具備制取氧氣等方面知識,且有催化劑的概念及其作用的初步了解。但對催化劑的作用的親身體驗還不夠。引入手持技術進行探究,學生能更好的體驗到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并探究除了催化劑外,濃度是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能力儲備上,初步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懂得分辨常用的實驗儀器和如何組裝實驗裝置,但自主與合作的意識不強,本實驗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實驗探究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與合作的意識。
心理特征上,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
。ㄒ唬┙虒W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認知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究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學會利用手持技術測定氣體產生速率的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動手測量O2產生的速率,從而得出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通過小組間的討論,探求催化劑的用量、反應物濃度的大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親身參與實驗,養成實驗操作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良好的探究精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ǘ┙虒W重難點
重點:催化劑、濃度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難點:手持技術的使用方法,數據采集的相關操作。
三、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本節課我將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質疑釋疑法、實驗探究法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課堂充滿樂趣,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法: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此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驗,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復習鞏固上節課制取氧氣的方法,所學催化劑、催化作用的定義等知識,展開本節課的實驗探究。
(2)設置疑問,引導猜想
設置疑問:上一節課,我們在做過氧化氫的分解實驗時,加入了二氧化錳,從而加快了分解出氧氣的速率,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那幺假設催化劑只加入了一點點,帶火星的木條還能復燃嗎?順利拋出“催化劑的用量是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這一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作出猜想。
猜想一:催化劑的用量對反應速率沒影響
猜想二:減少催化劑的用量能提高反應速率
猜想三:增加催化劑的用量能提高反應速率
接著教師又拋出疑問:除了催化劑,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呢?
學生思考后做出猜想:濃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
(3)實驗設計
根據學生的猜想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將學生分為6組,3個組做“催化劑的用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的實驗,3個組做“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給定實驗用品:H2O2、MnO2粉末、蒸餾水、氣壓傳感器、磁力攪拌器、數據采集器、圓底燒瓶、塑料注射器、量筒、臺秤、鐵架臺
(4)進行實驗
在學生小組實驗前,我將采用多媒體投影的形式親自講解并演示氣壓傳感器、數據采集器以及配套軟件的操作方法,學生實驗時,進行必要的指導。各小組完成實驗后,小組間進行交流、歸納和總結,并派代表進行匯報。
匯報完畢后,我會對學生整個實驗過程的表現進行綜合的評價,并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總結歸納,得出增加催化劑二氧化錳的用量、增加反應物過氧化氫的濃度能提高反應速率。
。5)課堂小結
最后,我將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強調重點,幫助學生更好形成知識體系,以便復習鞏固知識。
五、板書設計
催化劑、濃度等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實驗原理
H2O2O2↑+H2O
2、結論
增加催化劑的用量能提高反應速率;
增加反應物過氧化氫的濃度能提高反應速率
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主板書梳理知識點,副板書主要記錄實驗過程的一些現象及問題。
六、教學特色與感悟
手持技術是一種高科技的、現代化的方法,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一,學生感受到現代科技在化學實驗中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具有直觀、實時、準確等特點,能使實驗更加現代化。采取手持技術來探究催化劑、濃度等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通過實驗得到反應前后壓力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通過分析斜率的變化進而得出結論,數據豐富,圖表明晰,便于學生觀察分析,體驗感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匯編8篇】相關文章:
《美麗的彩虹》說課稿模板12-27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4-05
《有趣的影子》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買東西的學問》的說課稿模板12-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實用的聘用合同模板匯編六篇07-21
實用的擔保合同模板匯編6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