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把握《課標》,說教材
《藍樹葉》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講讀課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課)。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1.知識與能力方面: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方面:詞句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李麗為什么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二、訓練思維,說程序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么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后,啟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為什么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逐段讀課文。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三)教師范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讀,然后指導學生著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后一段
思考: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將林圓圓當成批判對象,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質疑啟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林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李麗的角度提問:“李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六)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在課后第3題“填空,再讀一讀”之后,出示:“一個星期后的一堂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剪紙。可是坐在林園園前面的方曉曉沒有帶彩紙,林園園看見了,會怎樣呢”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說說,再寫下來。
這個練習以填空引出教學內容,憑借“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說、讀、寫、思于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余的講解,訓練扎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三、促進發展,說教法
1.引讀法
李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采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本人備課時仔細觀察圖,就發現文中第一幅圖與課文內容有明顯不符。倘若學生也能發現這一問題,不僅可見其觀察細致,還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雙雕。
3. 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愿借”的四次對話,著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后一段,結合課后第3題的訓練,實現由讀話到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于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四、培養能力,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么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課后題入門法
每篇課文后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后題為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著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五、結合遠程,說應用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他又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在開課時和學生談話:小朋友們你們都看見過哪些顏色的樹葉?并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新課程教學光盤逐一播放各種顏色的樹葉圖片相機介紹“瞧,這是綠樹葉,紅樹葉、金黃色的樹葉等。而課題是藍色的樹葉,這是為什么呢?” 采取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感覺到樹葉的不同,從而心里面也產生了疑問,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另外,識字寫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針對學生特點,即孩子已初步具備的識字能力的特點,我放手讓孩子運用“減一減、加一加、換一換、給生字編兒歌”等方法自主識字,在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寫字時要求學生先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再運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新課程教學光盤按筆順一筆一畫教學生認真地寫下來,并且同時提醒學生寫字時注意姿勢,做到足安、肩平、身正和三個一。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語文教學,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我的說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謝謝!
說課稿 篇2
我教學的內容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52頁“發新書。”
一、教學簡析: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是本冊第五單元第二節內容,前面所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作為本節課學習的必要基礎,又適當為學生學習這節課進行有效的學法滲透和遷移。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切實學好本節課內容會為后面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發展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有利于人們事先把握運算結果的范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技能是發展數感的重要方面,教材為此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本節課通過一個班的同學發新書的場景,創設了加法情境,所以在教學初,我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看懂圖意,根據“40本書夠不夠?”這一問題列出“19+18”這一加法算式,但不要求學生們算出結果,而是讓他們先估計一下書的數量夠不夠,學生們可能會說出“19+18等于30多,所以夠了。”還可能會說“不夠。”這正為下面學生去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埋下伏筆,激發了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興趣,同時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遇事先估一估的習慣。
(二)、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能力,在小組合作中研究、總結并解決實際問題。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方面實效顯著,很快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和策略之一。在我的課堂中也毫不例外地應用了合作學習。估算結束后,我會把19+18等于幾這一問題交給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把計算過程記錄在紙上,4號同學組織,并記錄,老師適當參與、指導。學生會出現多種算法如:擺小棒、湊十法、利用上節學過的知識先把它轉化成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再算、豎式計算等。匯報時,我不準備采取老師寫,學生說的方法,而是由學生自己到黑板說說小組討論的結果,因為學生自己研究出的東西本應自己講給同學們聽,本組的同學可以直接站起來補充,其他組的同學針對他的發言可以發表自己見解。既吸引同學注意,又鍛煉了他自己,發展了數學語言,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一舉三得。當黑板上寫滿學生研究出的方法后,我會給予總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研究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能夠熟練計算,也就是說,在讓學生體會到原來這道題有多種算法的同時,還應把最普遍、最常用的計算方法扎實,所以我會先告訴學生們,黑板上列出你們這么多想法,你們真棒!在今后的計算中你們喜歡哪一種,用哪一種算得快,就選擇哪一種,因為在今后的計算中,我們會經常用到豎式,所以我們再來重點看一下豎式好嗎?這樣即夯實了雙基,又沒有使學生產生只要會豎式就行了的錯覺。最后我要求學生把“發新書”這一題目換一換,用數學語言說說本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上節課換題目作為基礎,學生會很容易說出:把“發新書”換成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在練習題中培養學生從不同方面解決問題。
練習是驗證一堂課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如何的必要補充,學生會在練習中再次體驗算法并加深記憶,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還應該抓住練習這一重要環節,對孩子進行最好的訓練,本節課52頁的練習中為我們準備了4道題,在課堂上我會要求學生前兩道題用豎式解答,后兩道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讓學生再次體會到豎式是應該掌握的方法,但其他方法也可以同時應用。為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奠定了基礎,同時教學目標的落實也水到渠成。
教師對數學教學育人價值的覺悟,就在于改變以往大量的、機械的強化灌輸,強化訓練的教學模式,時時注重培養學生句、具有敏銳的審視問題的數學眼光,從而提高整體把握問題的能力,希望我的學生能在本節課,乃至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所收獲。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選自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比喻和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二)、課時安排: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文中的字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導學第二、三段,體會廬山的特點,掌握運用“總——分”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聯系,所處的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五)、教具準備:相關課件。
二、說教法:
1、這一部分內容分別描繪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都是運用形象的修辭手法,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導學——自主學習”的學法遷移,使學生不但從語言文字中得以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直觀教學法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易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選用了幻燈機等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使學生入情入境,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又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3、為了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段內容不但描繪得情境美,而且語言也美,運用入情入境的朗讀,能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領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說學法:
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會“漁”比會“魚”更來得重要。在新的課改理念下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得法的學習方法指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把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
根據課文分別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我運用了“讀課文——找特點——說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的方法導讀“千姿百態”的內容,然后學法遷移,學習“瞬息萬變”的內容。這樣,學生有法可循,樂于去學,既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學會了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
廬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尤其是,更給它。
2、總體概括了對廬山總的感受怎樣?
【通過學生的回答,反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信息,了解學生在學新知識前所具備的前提。】
(二)、誦讀學文,體驗感悟:
1、導學第二自然段:
①、默讀學文,這個自然段寫出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②、為了介紹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從那些方位具體的來進行描寫的呢?
③、此時的作者身在廬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說說你最喜歡此時廬山上那個方位上的景色?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讀出你的喜愛來?(個別讀,評比讀,集體讀。)
④、小組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領會作者描繪廬山云霧時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總——分”的段落結構,比喻、擬人的運用。)
⑤、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背誦。
⑥、師生共同小結學習的方法:讀課文——找特點——談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
【以上教學體現了教師的“導學”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初步領會了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從中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2、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運用學法遷移自主學習本自然段。
②、檢查自學的情況,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3、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我們置身其中感受了“美麗”嗎?如果老師讓你們馬上離開!你們愿意嗎?(教師相機引導體會“流連忘返”)
4、為什么廬山的云霧能夠讓人流連忘返呢?(師生共同對全文“內容和寫作手法”進行總結。)
5、正因為廬山云霧的如此秀麗!所以,古往今來就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賞。詩人李白和蘇軾就分別留下了《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的千古絕句。(師生共同欣賞)
四、作業延伸:其實在咱們的祖國,像“廬山云霧”這樣美麗的景色,就如同撒滿夜空的星星一樣多。說說你見到的美麗景色,并仿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寫下來。
五、說教學評價:在本課的教學中,課堂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和表達為主線”的原則。既展開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悟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又讓學生展開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層次明,結構清楚,主要講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和“瞬息萬變”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廬山的云霧、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熱愛之情。(附:板書)
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總分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蘇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三)五年級第一學期第2課《武術》組合動作(三)。武術作為一種民族體育項目,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愛。學生通過演練武術得到美育熏陶。小學階段是學生由啟蒙教育向正規教育轉型的開始,應當把姿態教育和培養武術興趣放在目標的首位,為學習少年拳奠定基礎,初步建立武術套路的概念,發展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協調性和節奏感,提高動作的速度和連貫性,培養學生的武術興趣,激發民族自豪感,養成經常運用套路鍛煉身體的習慣。使學生在提高所學動作質量的基礎上,學習和體驗不同風格的武術套路動作,了解武術的攻防含義,培養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應從“抱拳禮”開始。上下課要有禮;表演前后要有禮;互相學習要有禮;師生之間要有禮。使學生真正做到“以禮始,以禮終”,規范其行為方式。
二、學情分析
1、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年齡特征是:模仿能力強;好動、好奇心強;敢于表現自我。
2、五年級學生運動參與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顧忌地表現自我。因此,一些帶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練習,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武術運動恰恰是一項剛、柔兼備的項目,既能表現出男生的剛強,又能體現出女生的柔美。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掌握組合動作(三)動作名稱和順序,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發展協調性、力量等素質,培養崇尚武德的精神。
2、技能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模仿、相互交流、嘗試練習,使學生領會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做到路線清楚,手形、步形正確到位。
3、情感目標:使學生能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學習,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謙虛好學、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學習能力。教學重點:上步摟手馬步擊掌、弓步雙擺掌教學難點:動作路線清晰,手形、步形正確到位。
四、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教學內容枯燥的特點,結合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新理念,大膽運用創新教學,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講解再練習的常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線。首先采用情緒激勵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采用示范法、鏡面示范法,以正確優美的示范動作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我很想學”的情感,為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組合動作要領而打下基礎。
2、學法本課,學生主要采用: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自身動作的問題。而后在練習中,通過學生間相互對比、交流、評價和小組探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含義。最后通過集體表演、個人展示相結合,解決所發現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五、場地設計與組織
如要借班上課,教師與學生相互之間缺少了解,配合不夠默契,所以在上課和練習隊形上不會進行大的調整。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自由結合、散點為主。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生相互介紹(抱拳禮)問好。
2、小游戲:“模仿秀”猜猜是什么動物。
組織形式:(1)教師模仿動物的體態,讓學生猜。
(2)讓學生上前模仿,有其他學生競猜。
(3)大家都來模仿,你能模仿幾種動物?設計意圖:利用教師憨厚的表演,充分調節活躍課堂氣氛,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在此安排“模仿秀” 目的主要是,為課堂后半部分的教學打下基礎。教師及時鼓勵猜中的學生,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大家都來模仿表演,既可以達到愉悅學生的身心,有可以起到做準備活動的作用。
3、熱身運動
(1)肩部運動 (2)腰部運動 (3)踢腿運動(4)劈叉練習 (5)燕式平衡 設計意圖:學習、演練武術,對學生的柔韌性要求很高,柔韌性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完成動作的質量。因此,熱身時,重點做好腿、腰、肩的活動,防止出現韌帶拉傷和扭傷。
4、欣賞短片(屠洪剛:中國功夫)
設計意圖:利用片中悅耳的歌聲和英姿颯爽的武術動作表演來創設情境,從而感染學生。讓學生體驗中華武術的真正含義。進一步刺激學生的興致,為后面更好的上好課打下扎實的基礎。
5、語言導入
同學們,短片中的畫面主要是以什么為主?畫面中的精彩表演給你怎樣的感受?想不想學武術?(宣布本課內容、出示動作圖解)武術這項運動不僅能鍛煉人的意志品質,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二)展開
1、教師示范表演
(1)上步摟手馬步擊掌預備式:并步站立. 左腳向左側上一步,上體左轉90度;左手向左摟手握拳,拳背朝下。上動不停,右腿前上一步成馬步;左拳收至腰間,右掌向前推擊的同時、上體向左擰轉90度,目視右掌。
(2)弓步雙擺掌右腿伸直,上體左轉45度成左弓步,右拳變掌向下經腹前向右擺,當擺至與左掌同高時,兩臂同時向上、經頭向左擺至與肩同高成立掌,右掌貼附于左肘內側,目視左掌。設計意圖: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的示范應使學生為之一振,激發起習武的興趣和欲望。以教師自身剛勁有力的示范動作來感染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我很想學”這些武術動作的欲望。使學生的求學興趣到達最高點。
2、學生嘗試
(1)教師做鏡面示范,同時講解動作名稱和要領。
組織形式:學生邊觀看邊聽講解邊模仿老師的動作。設計意圖:武術屬于肢體語言,每一招一勢代表著學生的內心世界。模仿教師的動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體模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隨時用語言提示,以強化學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2)學生自由組合,體驗動作。
組織形式:讓學生(3—5人)自由結合組成學習小組,選出小組長,通過學生慢動作的演練,在嘗試練習中發現自身動作的問題所在。設計意圖:在學生慢速體會時,學生之間可用口令控制練習,用自己的標準糾正動作。此時應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這個環節可多次重復。
(3)自由體驗
組織形式:讓學生自己在充裕的時間里進行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設計意圖:課堂上應給學生一個較大的自由學習空間,自己琢磨動作、看圖解學習動作、觀看教學錄像體會動作、與同伴互相學習、與教師商討動作等。重點提示學生在初步掌握動作的階段一定要記住一點,那就是不要改變方向練習,始終朝著一個方向,這樣會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3、集體練習,匯報表演。
組織形式:(1)學生列隊練習。先分解再整體,先慢后快。
(2)教師巡回指導并且激勵掌握動作速度慢的學生。
(3)留一些時間,讓學生上前表演。
(4)學生相互觀察、交流、評價。設計意圖:
(1)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重點輔導一般學生。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學生均衡發展。從練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謙虛好學的學習習慣。(2)充分發掘學生運動潛能,通過教師評價,學生間互評,促進學生改進動作。以完美的動作表演體現“我能行”。使學生能在表演過程中體驗成功。
4、游戲活動:斗智
場地準備:空地和墊上均可。設計意圖:調節學生身心,培養機智,發展腿部力量。
游戲方法:(1)把游戲者分成人數相等的兩個組,面對面站好,每對之間相隔一米。
(2)教師發出“預備”的口令后,雙方蹲成馬步,以直臂向前推掌、掌心相觸為雙方的距離。
(3)教師發出“開始”的口令,雙方根據自己的戰術(以雙腳不移動為原則),可用推、拉、拔、擰、閃等動作,迫使或誘使對方失去重心。規則:(1)對抗時,只許用掌、勾,不許用拳打。(2)任何一只腳移動,就算失敗。(3)先移動重心者為失敗。對抗中,雙方同時移動,判雙方失敗。最后勝的次數多者為勝。
(三)放松,師生道別
1、放松運動(伴奏:薩克斯音樂)
組織形式:學生微閉雙眼,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緩慢地反復舒展剛剛掌握的武術動作。設計意圖:既可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又可以放松學生的身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2、師生“抱拳禮”道別
設計意圖:上下課要有禮;表演前后要有禮;互相學習要有禮;師生之間要有禮。使學生真正做到“以禮始,以禮終”。
說課稿 篇5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之一—方向、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掌握地平面上的八個基本方向、并且學會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兩種主要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堂活動、比較并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使學生初步具備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辨別方向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圖的空間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并結合鼓勵性語言、課堂活動等、使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學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2、【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和技能;為突破難點、教學過程通過典型實例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學手段】
本節內容教學方法以“讀圖分析、學以致用”為主、講授法相結合、并設置教學情境與課堂活動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方法分析
初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地理必須從培養興趣開始。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學、教學方法很重要、
基于本節教材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合作討論法:課堂是地理教學的主要陣地、必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作用、不斷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上課前要認真備課、準備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同時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授和演示。
2、圖片演示法:圖具有簡明直觀的特點、充分運用地理圖是地理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征、利用好地圖、對學生理解、記憶課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圖片演示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問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四、教學過程分析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設計思路]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1、導入新課。由創設情境設問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是從同學們的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了解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2)重點使學生掌握如何在地圖上判別方向的兩種方法
首先、分別強調兩種定向法定向的方法和步驟。
其次、讓學生動手上黑板畫、以加深印象。再根據學
生動手畫的情況、強調注意事項。
最后、再通過設計學生活動、角色扮演等、學以致用。
(3)讓學生了解如何在野外判別方向、重點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和用指南針定方向。
3、課堂訓練、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4、課堂小結、強化認識。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引用。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設計了這么兩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各位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了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了教學。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并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熱門】說課稿模板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小學語文熱門課程說課稿11-03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4-05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熱門】學習計劃模板匯編八篇02-09
【熱門】學習計劃模板匯編4篇01-22
【熱門】聘用合同模板匯編5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