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范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1)知識目標: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①滲透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系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后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借貸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初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系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初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采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了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鑒于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③領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系。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教法設計
由于《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并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于1和底數大于0小于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并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于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么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于底數a范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借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數學與生活和實踐的聯系.數學的本質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實踐。在課堂教學的引入、例題的講解和課外知識的拓展部分,都介紹了與指數函數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力圖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的基礎學科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在學習完“指數”的概念和運算后編排的,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再現原有認知結構。在引入兩個生活實例后,請學生回憶有關指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再現原有認知結構,為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做好準備。
2.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借助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會遇到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高中的數學學習。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獲得發展。在生活實例的課堂導入、指數函數的性質研究、例題與訓練、課內小節等教學環節中都安排了學生的討論、分組、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和記憶知識為合作學習的樂趣中主動地建構新知識的框架和體系,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
4.注意學習過程的循序漸進。在概念、圖象、性質、應用、拓展的過程中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到有挑戰、有收獲,跳一跳,夠得著,不同難度的題目設計將盡可能照顧到課堂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程序設計
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著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啟發學生逐步發現和認識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①用電腦展示兩個實例,第一個是計算機價格下降問題,第二個是生物中細胞分裂的例子,②將學生按奇數列、偶數列分組。
學生活動:①分別寫出計算機價格y與經過月份x的關系式和細胞個數y與分裂次數x的關系式,并互相交流;②回憶指數的概念;③歸納指數函數的概念;④分析出對指數函數底數討論的必要性以及分類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掃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識障礙,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教師活動:①給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并要求學生畫它們的圖象②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規范地畫出這兩個指數函數的圖象③板書指數函數的性質。
學生活動:①畫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圖象②交流、討論③歸納出研究函數性質涉及的方面④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作簡單的指數函數的圖象對深刻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生完成基本作圖之后,教師再利用課前已列表、建立坐標系的小黑板展示準確的作圖方法,達到進一步規范學生的作圖習慣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數作圖器”用多媒體將指數函數的圖象推廣到一般情況,學生就會很自然的通過觀察圖象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同時對于底數的討論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3.鞏固新知、反饋回授
教師活動:①板書例1②板書例2第一問③介紹有關考古的拓展知識。
學生活動:①學習解題的規范步驟②完成例2的第二問、第三問③完成分組練習④擴展視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實現學生對指數函數知識的初步應用,完成學生學習的“實踐―――認識―――再實踐”過程,力求通過例題的講授、規范的板書養成學生良好地解題習慣,起到教師的示范作用,通過例2的第二問、第三問鞏固學生對指數函數性質的理解、實現會用指數函數的性質解決數學問題,通過三個分組練習實現教師的再指導和學生的漸進式提高。指數函數與借貸利率的計算、化學中半衰期的計算和考古技術的現代運用有緊密的聯系,本環節介紹的“化學中的14C在考古中的應用”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為下一步學習“計算分期付款的利率”等問題埋下伏筆。
4.歸納小結、深化目標
教師活動:①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歸納,完成對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數學方法的歸納;②布置課后及拓展作業
學生活動:完成對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的課內小結并通過課后作業進一步深化學習目標,有能力的同學完成網上調研并在下節課與同學交流我國在利用14C進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設計意圖:教師在本環節引導學生對指數函數的知識進行梳理,深化知識與技能目標,并通過作業實現目標的鞏固。
5.板書設計
考慮到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由三個板塊構成的板書,板面分配比例為2:1:1,第一大板塊包含了兩部分,一是指數函數的定義,二是課前準備的畫有坐標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塊書寫了例1和例2的第一問;第三板塊由學生完成例2的后兩問、練習和課堂小結組成。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及時有效能調動課堂的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對課堂教學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將教學評價將貫穿于本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中。例如情景導入的表達式評價、回憶指數知識的記憶評價、得出指數函數概念的歸納評價、作圖時的準確性評價、解題時的規范性評價、小結時的表述性評價等。在學生交流、討論、探究等環節注意啟發學生完成知識互評、能力互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在輕松融洽的課堂評價氛圍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和學習任務。
當然教師會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獲得更全面的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評價和課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續的時間里修訂課堂設計方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能力發展。以上是我對指數函數這節課的設計和思考,敬請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的國家》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第五框的內容,本框主要介紹了熱點國家的首都及其所在的大洲,也介紹了各洲國家分布情況。本單元第一課從總體上講了地球,第二課講了地球儀及經緯線、大洲大洋,緊接著本框講了各個國家,第三課講了地球上的人。所以本框在范圍上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對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國家有一些了解,但了解難免不夠,可能會忽視一些小國,所以,在注重學生學習必要知識的同時,還應該突出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如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觀念。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于教材的了解以及學情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世界是由眾多的國家組成的,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過程與方法目標】
具有利用地圖查找大洲和國家的能力。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世界上的國家,知道一些熱點國家的首都以及所在的大洲。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課特點以及學生認知特點,我將本框題的重、難點設置如下:
【重點】
知道國家間不同的特征。
【難點】
知道熱點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來重點談一下教學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導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在課程開始之前,我首先會用多媒體展示世界地圖,之后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找看,世界上分別有幾個大洲和海洋,那一塊塊不同的顏色又代表著什么?學生通過看地圖能夠知道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國家,之后我會順勢導入課題《世界上的國家》。圖片導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順利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著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重點闡述“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等問題。本框題主要通過世界上的眾多國家、世界上的熱點國家2個方面展開。
1.世界上的眾多國家
活動一:觀看世界地圖
同學們在觀看世界地圖之后,能夠明確地球被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一塊塊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國家,之后我會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在地圖上找找看,哪些國家的面積較大,哪些國家的面積較小?
學生活動過后我會總結:目前世界上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眾多的國家里,例如中國、印度、俄羅斯、美國等國家,面積廣大,人口也較多;而有些國家的面積很小,不足100平方千米,甚至只有幾平方千米,例如梵蒂岡、瑙魯等國家。但是無論是面積大小,人口多少,國家都是一律平等的。
通過學生自己尋找地圖的方式去認識世界眾多國家,使學生更加清晰認識到國家間的不同特征,而且提高他們利用地圖查找大洲和國家的能力。
2.世界上的熱點國家
活動二:找找國家
多媒體展示表格
展示表格后請學生分享:世界上每天都發生不同的事件,同學們請看表格中的幾個國家,你能在世界地圖上找到這些國家所在的大洲和首都嗎?你又知道這些國家最近有什么事件發生呢?
學生分享過后我會總結:通過在世界地圖上找到這些國家所在的大洲和首都,同時我們也知道了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每個國家的特點不同造成了世界形勢的紛繁復雜,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而我們也應該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將熱點國家與它們的熱點事件結合起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加關注時事政治,明白國家無論大小都平等參與國際事務。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找看,哪個洲的國家最多?哪個洲的國家最少?哪個洲沒有國家?你覺得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之后我會總結:由于經濟、政治等社會條件和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不同,造成了國家在大洲上的分配不均,同時也就形成了特定的國際環境。
這樣設計能夠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從小養成國際思維能力。
環節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通過師生共同總結的形式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后布置課后作業:查查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五個國家和人口最多的五個國家,找找這些國家最近有什么熱點事件發生,下節課我們探討。
這樣的作業不僅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也能讓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3
一、說班級情況
二(1)班共有學生47人,他們愛讀古詩,有的學生能背誦五十幾首。我感覺學生背古詩不吃力,一會兒就能背一首,只是在理解詩意上
有點難度。還有,有的古詩學生雖然會背了,但表達不出詩的意境。在理解詩意和感受意境方面,需要老師的引導。
二、說教材
《春曉》這首詩描繪的是春天一個雨后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情感。詩題中的“曉”是指早晨。前兩句寫一****來,不
知不覺天已亮了,聽到四處鳥的婉轉叫聲。同時詩句向人們傳遞春光是多么的美好,連睡覺都那樣的舒服,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后文作者
感悟春光不能永駐埋下伏筆。“眠”:睡覺。“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就是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聞”:聽到。“啼鳥”:鳥的鳴叫
。后兩句寫想起夜里聽到陣陣風雨的聲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詩平實自然,蘊涵深厚,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對落花
的惋惜,提示讀者春光短暫,應該加倍珍惜才是。《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
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
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三、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曉、眠”,能按筆順正確的書寫,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春曉》。
3.初步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春曉》。
難點: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
五、說教法學法
第一步:導入(指名背古詩《春雨》、《春夜喜雨》,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第二步:會讀(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多種形式練讀古詩(教師范讀古詩;學生自讀古詩、指讀、糾正不正確讀音;合作學習,小組讀一讀、比一比)
第三步:讀懂(合作交流古詩大意)
對于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如第一句詩中抓住“春
眠”、“不覺”,第二句詩中抓住“聞啼鳥”,第三四句詩中抓住“花落知”還是“知花落”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結合
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基礎合作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
第四步:誦讀(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師示范背誦,學生模仿,掌握節奏,停頓,知道押ao韻,感受詩的意境。配樂唱詩。
第五步:積累(課外延伸,背有關春天的古詩)
第六步:寫字(識記、描紅、臨寫)
寫字指導。“曉”右上角沒有點,試著與“繞”比較記憶。
“眠”,根據偏旁識記。
說課稿 篇4
《春聯》是國標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7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清新的知識小品文。這篇文章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春聯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春聯“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
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潑,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優美。這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中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并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的五幅春聯。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朗讀春聯、討論春聯、寫春聯、送春聯、補春聯等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理解課文中的五幅春聯的意思。初步了解有關春聯的一些知識,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中,根據第二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本課教學重點。了解有關春聯的一些知識,理解并誦讀背誦春聯是本課的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
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鞏固練字”這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先請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春聯在班上讀給同學聽,相機引出課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朗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采用指名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逐節朗讀課文,對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正音,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了解主要內容,理清思路。
四、 自主識字,鞏固練字
第二課時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為了使學生通過學文懂得誦讀春聯,既是學習又是享受,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 渲染氣氛,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如何開頭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根據本課實際,我在開頭就創造了一個節日的氛圍,一曲熱鬧的《拜新年》伴著爆竹聲聲,迎面是一幅大紅春聯和一個倒帖的福字,同學們馬上被帶到了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氣氛中。當大家大聲念著黑板上的春聯時,學習春聯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覺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之中。
二、讀、品春聯,豐富積累
國標蘇教版語文注重積累,厚積累尚能博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秀語言文字的機會。 春聯的內容廣泛,正是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課文中介紹了四大類春聯內容,為了使學生既愛讀愛學,又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積累內化。為此,我設計了“四讀”來讓學生品讀、感悟。一讀,創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村子,瀏覽家家戶戶門上的春聯,了解課文介紹了哪些春聯;二讀,同桌交流,說說印象深的春聯;三讀,全班交流,抓住一些重點詞,感知春聯的意思。我首先指導學習第一幅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先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又加深了對春聯描寫的內容的印象。由于春聯語句短小,語言淺顯,我組織學生自學其余4幅春聯,自讀自悟,了解內容,感受春聯描寫的意境。學生興趣濃,效率高,學習效果好。品讀的春聯內容豐富,各不相同,課堂上氣氛非常活躍。從教學過程來看,由導到放,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極富實效。四讀,誦讀春聯,了解春聯講對仗的特點,體會春聯的聲律美。
三、運用春聯,拓展延伸。
在學生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上,開展一個“送春聯”的活動,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春聯。先選擇一幅春聯來寫一寫,了解春聯的書寫格式,進一步了解春聯的有關知識,然后說說你把這幅春聯送給誰?為什么要送?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春聯,并能在生活中運用。最后,補寫春聯,引導學生反復推敲、揣摩來補寫春聯,進一步了解春聯的“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
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板書:
內容多 瀏覽
春聯 講對仗 奧妙無窮 誦讀
聲律美 揣摩
以上說課材料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烙餅問題》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主要通過討論烙餅時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節省時間,讓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中優化思想的利用。指導探究“三張餅”的最優化方案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以數字游戲為鋪墊,以情境為切入口,通過演繹、實踐、觀察、合作討論、優化,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三張餅如何烙才能盡快讓大家吃上餅”,以及歸納出按怎樣的順序安排才會使所用時間的總和最少。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兩張和三張餅的最佳烙餅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滲透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合理安排時間意識的滲透。
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與教學目標達成的要求,我設計了3個板塊的內容:
三、教學策略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以學定教、教服務與學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主要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在突破本課重點時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探究最佳方案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時優化思想的應用。在教學活動中,體現由引——幫——放的教學策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讓學生觀察、探索、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烙餅問題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體將知識直觀動態地展示出來,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 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從廚房里會有什么數學問題呢?引出:“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3分鐘。”
這些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容易解決的。所以在這里我就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烙一張,兩張餅,同時思考要花費幾分鐘。讓學生能夠從簡單入手。通過烙一張與兩張餅的時間對比,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同時能夠烙兩張餅的鍋里,一次烙一張餅在時間上是顯得多么的浪費,為下一個環節“三張餅“的最優化探究作好鋪墊。
2、思考討論,小組合作
而后出示幻燈片,讓學生思考,烙三張所用的時間。
這里的如何盡快的烙三張餅,也是本節課的中難點。但有些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可能還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徹。這時,我就在這里通過讓他們自己去動手擺一擺,說一說的方法,來體會共需要幾分鐘。通過不斷討論學生進一步鞏固尋找最優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適當時候進行提醒,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3、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目的,以兩三個餅的最優化方法為基礎,拓展“4、5、6“甚至更多的最優化方案,這里完全放手讓學生去研究,進一步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通過學生的擺、說、討論,最后通過滲透”對比實驗“數據匯總的辦法得出結論,而后有放手讓學生去研究更多的數據。 芳
說課稿 篇6
一、說指導思想:
本課堅持貫徹新課程理念中“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對跳繩的學習和大膽的展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同時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為今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材: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體育活動內容之一,由于器材簡單,不受場地、氣候的限制,簡單易學,通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協調發展,提高彈跳力。
是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較好的內容之一。跳繩作為二年級體育的必修內容和考核項目,課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加上二年級學生剛入學,大部分學生對該項目比較生疏,作為普及和重點開展教學內容,難度比較大。因此,選擇科學、有效、合理、有趣的教學方法,對二年級跳繩教學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常規意識較剛入學時好,對體育項目比較陌生,但又具有極大的好奇心,喜歡體驗嘗試。該年齡段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弱,注意力不夠持久,自我表現欲較強,因此在教學中應適時采用兒童化語言引導和激勵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合作探究式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由“要我學”成功地轉變為“我要學”。
四、說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大膽展示自己,激發跳繩學習興趣。
2、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連續并腳跳短繩的動作方法,發展學生協調性和提高學生彈跳能力。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增強空間方位感知能力,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五、說教學內容:
連續并腳跳短繩 游戲:炒毛豆
六、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搖繩和跳繩的動作方法難點:手腳均衡用力、協調配合
七、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講解和示范、游戲教學法
學法:自主體驗練習法、合作探究法
八、說教學流程:
(一)導趣熱身階段:預計用時8分鐘,教師語言誘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主題,在“飛輪賽車”情境中體驗學習,在各種游戲中,進行熱身練習。通過“會說話的手腕”、“飛輪賽車”、等各種專門性練習,為學習搖繩和跳繩動作做鋪墊。
(二)體驗學習階段:預計用時18分鐘,通過教師的主導,即:講解和示范,建立動作的初步概念。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進一步體驗學習、分組互幫互助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尋找正確的跳繩方法,分享成功的樂趣。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即:教師有效的點撥和傳授,學生爭做小老師,爭做好老師的方式,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更多地掌握所學動作,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快樂游戲階段:預計用時10分鐘,通過分組游戲,進一步體驗和分享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提高學生的投準能力,促進上下肢活動協調發展。
(四)放松小結階段:預計用時4分鐘,通過拋物擊掌和抻拉練習,使學生的身心逐漸放松,進一步建立同伴友誼,強調合作,分享合作學習的樂趣。
九、說運動負荷預計:
平均心率約為130次/分 練習密度約為45%
說課稿 篇7
一、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通過“整理房間” 的活動后,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于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全體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關鍵: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中認識和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在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過程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拓寬教學的時空。①②③
(1)“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親自去整理房間,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學會做一些事情。
(2)課后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分類的一些現象,體會分類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當中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比賽、猜想,分一分等多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創設問題情境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比賽,請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來,并讓每一位學生對結果進行猜想,為什么有些同學拿得快。從而引入了這節課的內容。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思考與觀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化靜為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包
首先教師請大家把書包里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學生會回答:給物體分類)接著就請同學們先分類整理,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對與學生的整理過程可以給予過程評價)。
[2]、介紹討論不同的分類方法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分的,我們可以知道有些學生是按學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學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書和本子兩類等。接著引導學生看書上的笑笑和淘氣是怎樣分的,你和誰的分法一樣?并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書包并初步體會分類的好處
請學生把自己已經分類整理好的書、本子再放回到書包里,再比一比看誰拿得快,讓學生感受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知道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么亂,書包里比以前整齊多了,原來分類整理有這么多的好處。
(3) 解釋與應用
在做練習中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學中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猜想推測活動,分類之前學會先思考后再行動,這既是做事情的一種好習慣,也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分類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這樣分好不好?(有必要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這一課改新理念。整節課的教學都是圍繞活動進行,“整理書包”,“分帽子”、“分車子”、“給老師和同學分一分”,學生是全程參與,全員參與分類活動,而且每一個活動中都安排有同學之間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房間的”、“你認為誰拿書會快一些,為什么?”、“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說出你分帽子、車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利用學生之間的資源組織教學。
教學中盡量鼓勵學生一人能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來分類,而且分類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希望學生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學會自己分類整理書包,分類房間和其他物品,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眾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說課對我們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后我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教師對本堂課提出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8
《青蛙吃害蟲》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內容,本節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于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整十數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是幾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基于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這是一節數學計算課,在計算課的數學中注重教學與生活緊蜜聯系,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同時鼓勵學生的多種計算方法和想法,培養學生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較為靈活,加之孩子天性中對小動物的喜愛,因此,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時遵循著這樣幾個設計思想:
1、創設教學情境,生動呈現教學素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材的呈現是知識點和技能訓練片段,教學中我將教材中靜止的主題圖改編成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圖,巧妙、生動的將知識點和環保及愛護小動物的教育融匯貫穿于教學情境中,使教學結構更加合理、科學,同時有效的激發,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學習過程,淡化學習結果。我改變教材中問題直接呈現的方式,通過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引導同學們自主思考、討論、合作、獲取、發現信息,提出、解決問題。
3、在加減法中,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計數器、小棒等教學用具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這不僅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探索和合作意識,使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
本節課還存在著值得改進和思考的地方:
1、是否可以考慮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尋找更貼近他們生活的情境,提出相關的計算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切實感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相對不易集中,但是他們對于實踐動手類的活動興致比較高,比較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為此,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是否可以考慮學生的這種認知特點,組織一些動手操作、實踐類的活動讓學生參與,使其在動中學,在動中理解,在動中掌握。
【實用的說課稿范文集錦8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六篇10-07
《范仲淹的故事》說課稿范文12-08
【實用】二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9篇10-06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離騷》說課稿范文12-09
體育說課稿大全體育說課稿范文11-11
人教版《搭石》的說課稿范文12-21
琵琶行的說課稿范文10-13
《歸園田居》的說課稿范文09-04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