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把握教材聯系,深入領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本人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并體會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為本,靈活選擇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鑒,具體生動的圖像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本人多處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收獲。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本人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本人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系,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本人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么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本人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優化教學程序
本課時教學,本人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后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嘗試著在旁邊注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本人重點采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小學說課稿 篇2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交通工具越來越先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現代交通的飛速發展,也存在著交通安全隱患。因此,要預防交通事故,確保交通安全,我們必須加強交通法規和安全常識的學習和運用,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說教材
本課題屬熱愛生命的教育,是我校校本課程安全伴我行交通安全中的一個話題,本話題主要幫助學生樹立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形成自覺遵守并維護交通法規的意識與能力。交通安全與學生的日常行為密切相關,是學生終身安全行為的重要方面,因而本課內容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新課程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學習有關交通安全知識,使學生懂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形成自護、自救的意識,使學生安全、健康成長。
2.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標示i,掌握一些簡單的交通規則知識;
3.感受到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珍惜生命,不拿自身安全當兒戲;
三、說重點難點
為了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能力,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遵守交通法規的必要性;了解相關的交通法規知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2)教學難點:把知識轉化成為一種自覺遵守并維護交通法規的行為。
四、說教學流程
(一)歌曲導入,孩子喜歡音樂,用音樂引起學生興趣
(二)進入新課
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聊一聊、學一學、認一認、演一演、考一考展開教學。
1、聊一聊,讓孩子聊一聊,每天怎樣來上學,在上放學路上你你發現有哪些安全隱患?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時刻在我們身邊,通過出示一些圖片及數據,讓孩子感受到交通事故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做到能以身作則,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2、學一學,出示圖片,讓孩子觀察,同桌交流,自己總結,然后出示安全小貼士,這樣學生會更加深印象,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交通法則,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規范的交通行為,哪些不能做。
3、認一認交通標示
4、演一演,讓學生上臺表演橫穿馬路時是否遵守紅綠燈規則,因為是以表演的形式進行,學生積極性很高,通過表演,讓學生更加認識到要時刻遵守。
5、考一考,出示交通標示讓孩子猜,做交通警判斷圖片上行為是否正確。
實際上很多交通規則,孩子都知道,向紅綠燈規則,靠右行等,只是得不到孩子的重視,不知道后果的嚴重性,這一節課孩子聽得都很認真,很積極的發布表自己的看法,也很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增強了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主人公意識,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覺得不足的地方:同桌討論交流時沒有放開,可能是因為有聽課的老師在,沒有平時上課活躍,在交流安全小貼士的時候,只有3組比較活躍,再一點,與老師指引不到位也有關系。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本課由“我的家庭貢獻”“我也有責任”兩個話題構成,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家人之間的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是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貢獻。作為孩子,我們對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貢獻。家庭的事情大家都來做,作為家庭一員,孩子在家庭中也有責任,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承擔這些責任、怎樣才能做好。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經過前三年課程的學習,在對家庭的情感上有所發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愛家庭、做貢獻的意識,對人和事物的認識逐漸擺脫形象思維的特點,初步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再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此,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子女作為家庭成員要為家庭的幸福美滿貢獻一份力。
【能力與方法目標】
提高自理能力。
【知識目標】
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中一員的責任,學會自理,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作。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為家庭盡責任,懂得不管年齡大小,家庭成員都要承擔家庭責任,要有負責任的精神。
【難點】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主動承擔家庭責任。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根據學情,主要采用了活動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從導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播放《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大頭兒子做家務的片段,提問:他們在家會不會像大頭兒子一樣做家務?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大頭兒子的做法值得我們每一個同學學習,大家要像他一樣為自己的家庭出一份力。引入《我的家庭責任與貢獻》。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于學生年齡尚小,直觀的視頻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課程順利的實施。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著重突出教學重點,主要從2個方面展開。
第一部分是我的家庭貢獻,此處我會分為三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由簡到難層層遞進:
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在家都幫家人做了哪些事情?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家庭中每個成員都很重要。只有每個成員都對家庭做出貢獻,我們的家庭生活才會更幸福。
緊接著出示三幅圖片,第一幅是照顧生病的爸爸,第二幅是照顧妹妹,第三幅是和爸爸一起打球,讓學生觀察并提問:你們能發現家人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關心的事情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家人之間的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就是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貢獻。作為孩子,我們對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貢獻,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能與家人相互陪伴,相互關心,相互支持。
最后讓學生從家庭任務袋中抽取任務,并說說會如何完成。學生做完活動后教師總結:我們孩子是維系家庭成員親情的紐帶。運用創意為我們的家庭事務出主意,并嘗試著將我們的妙計轉化為行動,這也是我們作為孩子對家庭的貢獻。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于學生由于對生活觀察的不夠仔細,所以很難發現自己所作的貢獻以及應該對家庭所做的貢獻,通過情景教學和活動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通過體驗提高自身的認識。
第二部是我也有責任,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具有責任精神,因此這一部分我將采用案例教學法和小組討論法。我會出示一下案例:趙晉豫7歲時,一場車禍使母親癱瘓在床,成為植物人。兩年后父親也因照顧家庭心力交瘁而患病,失去了工作能力。為了讓媽媽早日康復,這個身高不足1.6米的少年從小學二年級起每天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照顧媽媽,他給媽媽翻身揉搓擦洗,生怕久病臥床的母親身體長膿瘡,他每天陪媽媽說話,他每天堅持5點半起床,一堅持就是7年,燒水做飯,喂藥喂飯,幫媽媽翻身按摩,照顧爸爸,每天都到很晚才能靜下來安心學習。
讓學生以政治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如果晉豫不照顧爸爸媽媽,他們家庭會怎樣?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總結:家庭責任的承擔不能僅憑一時興起,需要有負責人的精神,堅持負責到底!富有負責任的精神對自己帶來的是成長,對家人帶來的是溫暖,對家庭帶來的是自己的一份貢獻。因為,有了為家庭負責的精神,我們就會處處為家庭著想,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認為家庭事務只是大人的事情。
之所以這樣設計就是由于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抽象,只有從榜樣入手,讓學生知道落實精神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并內化,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環節三:鞏固提高
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落實,這一部分我會讓學生制定自己的責任清單,并且小組內展示。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在師生共同回憶的基礎上,我采用了歸納式小結。通過本環節,學生對本節課能夠形成更清晰的認識。歸納式的小結清晰明了,從而加強知識呈現的系統性。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自己做好的責任清單張貼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每天都能堅持完成。
七、說板書設計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除法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第一章《有理數》中的第四節的第二小節內容,是繼有理數的加法、減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種運算。學習有理數除法對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來了簡便,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有理數除法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為后面學習有理數的混合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有理數除法的意義;經歷有理數的除法法則的過程,會熟練進行有理數除法運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理數除法法則的導出及運用,讓學生體會轉化思想;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想知道數學思維活動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能從交流中獲益。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正確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除法運算。
難點:根據不同的情況選取適當的方法求商。
教學思想:轉化思想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前對有理數數的加、減、乘法運算以及相反數、絕對值相關概念較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點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與手段
采用“觀察——猜想——驗證——類比——歸納”的教學模式,營造可探索的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掌握規律,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四、學法指導
本節主要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總結——自我提高。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參與,積極互動,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等數學能力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我們在前幾節課中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并認識了有理數的倒數,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運算是什么?該如何進行有理數的除法運算,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引入新課,在黑板上寫下課題:有理數的除法
2、溫故而知新
(1)多媒體出示:倒數的定義你還記得嗎?(指名回答)
(2)多媒體出示:你能很快地說出下列各數的倒數嗎?以表格形式出現
計算(﹣4)×(﹣2)=?? 3 ×(﹣5)= 學生很容易做出。接著出示兩道除法運算,計算8÷(﹣4)= (﹣15)÷3= 通過學生觀察上題,猜想并驗證,根據上面乘法運算的結果,也很容易得到答案。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到另一道題答案。接著給出兩組比大小,觀察上面三個式子,你有什么發現嗎?在這安排一個學生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并總結得出結論:把除法運算轉化為乘法運算,并及時提問如何轉化的,得到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 ,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多媒體出示有理數除法法則:文字形式,學生讀一遍。并出示數學表達式,強調0不能作除數。 (3)溫故而知新:提問乘法法則并出兩道乘法運算題
(4)多媒體出示例題兩道,重在用法則,接下來安排9道練習,安排一個活動,學生在做中發現有理數除法運算符號法則,以填空形式出示。在安排兩道例題,是學生在做中總結,什么時候用第一個法則,什么時候用符號法則較為簡單,訓練觀察,歸納的能力.后面是6道填空、3道選擇綜合訓練
3、課堂小結:談談我們的收獲,從我學會了,我明白了等方面
4、作業:課本38頁4、6
六、評價分析
1、合理選用教學素材,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教學內容。
2、注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使其充分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3,注重了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4、對知識的遷移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和創新能力,使每位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浙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用字母表數》。《簡易方程》是小小學生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也是他們聯系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開始。由于小小學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于他們來說是很抽象的、顯得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數有許多知識和規則與小小學生原來的認識和習慣不同,而這些知識和規律又是學習簡易方程以及中學里學習代數的主要基礎。
2、教學目標:原教案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是以“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作為標準對學習目標進行分解的,根據認知領域發展的不同層次將整體目標分解成“認知——學會——掌握”,要求小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系,也可以表示數量。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由于僅僅著眼于認知的角度,單純以知識技能的掌握為標準來分解目標,因而由此而形成的學習目標是缺乏“整體、系統發展”的意義。新教案對學習目標的分解是以“小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進行的,更注重了小學生的主體性和目標的可操作性。學習目標首先被分解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僅解決了“學到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尤其解決了“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
二、說教學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說小學生學法
首先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引導小學生從喜歡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讓小學生自己在特定的環境下不知不覺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再通過一系列活動,小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進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數,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關系,也可以表示數量。再通過各種聯系將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策略,發掘不同層次小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小學生挖掘問題能力、交流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活動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原教案的導入和用字母表示數教學上是按教材內容來進行教學的,思路在繼續“教教材”,不僅教學過程一般化,小學生也沒有真正進入積極能動的學習狀態。教師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種觀念和方法的轉變;從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選擇、設計合適的材料教,更是一種創造和發展。教師要善于發現和選擇有利于小學生發展的學習材料,促使小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本節課拋開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題,從小學生生活中選擇教學素材。我們認為選擇這樣的材料不僅有助于小學生的發展,也有助于數學學習材料的發展,能促使小學生積極思維,有利于組織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教師不應該僅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應該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故在新教案中的導入和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也包括教師自身的優勢、特長)所設計的。課前談話就足以激發起小學生的興趣,用“帥、酷、牛”等時尚用語及一首兒時的歌謠“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深深激發小學生好奇心和積極性。一則“失物招領”和“暢想年齡”激發小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小學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鮮感。同時還注重調動小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創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激發小學生主動去暢想自己和老師的年齡,購買喜歡的物品,既直觀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2、以小學生生活經歷為素材,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到數學角度。原教案的學習活動的設計忽略了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認知特點。新教案的學習活動重視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小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如在“失物招領”中,引導小學生分析得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一個數,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又大膽調用小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使數學學習變得易于理解掌握。小學生對于怎樣用單價、數量求總價已經很熟悉,因此,我就直接讓小學生按照教師的特殊要求自由選購食品,并列出求總價的式子。經過分析,概括得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在這節課的練習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情境練習:從兒歌“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中感悟、理解代數式的意義;根據相關條件用代數式表示任課老師和聽課老師的年齡。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新意。
3、“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原教案中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也忽視了問題情境的創設,因此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達到高漲。新教案中教師則充分注意到了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需要引導和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情景條件下才能有效發展的特點。因此教學整體上更具有系統性,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也更緊密,更多的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產生問題進而萌發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引導小學生主動的構建知識。最后是綜合運用,在練習中加以鞏固。這一過程的設計使小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都得到了廣泛的調動。使學習過程不僅具有了“最近發展”的意義,而且也是“經濟化”的。
4、關注不同發展水平小學生的繼續發展需要。原教案的作業和反饋都是較單一的,形式上和要求上還不夠多元。在新教案中教師考慮到了不同的小學生完成作業的量上可以有差異,尤其在在反饋上采取的形式和評價也是多樣的,比如教師評價、小學生自己一自己喜歡的方式評價自己,并根據小學生的不同水平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反饋。
5、自主的問題情境,開放的練習視野,引發了蓬勃的思維活動。小學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家人年齡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習材料,從而使其對知識的掌握由形象感知邁向抽象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在教師精心設計的發展性練習中得到有效拓展。一是深度的拓展。“男生a人,女生b人”,從只有一個字母,跨越到含有兩個字母,認知的思維已走向深入;二是廣度的拓展。“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小學生在想方設法提問的過程中,勢必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反思檢閱自己的已有知識模塊。這樣一來,學習呈現出了一種整合性的態勢,知識的范圍已走向寬泛。因此,用這樣一個發展性練習結課,真可謂意味深長!
五、本節課引出的幾點思考
1、課程改革的關鍵還是教師觀念的改變,重視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讓小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通過符合小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讓小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課堂的活動設計得有實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僅要解決“學到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還要解決小學生“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重視小學生的情感態度,一定要聯系小學生的實際,以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為出發點。
3、小學生的學習應著眼于小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重視小學生的差異性,不能把一堂課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和結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興趣的引導上。
小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未來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主題《共建鄰里好環境》。
一、說教材
本課以開放的視角,把學生由學會處理身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拓展、延伸到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環的大主題中。不僅使學生知道關心、愛護自己生活社區的環境,能為保護周邊環境做力所能及事情,而且還能夠號召大家一起投入到共建鄰里好環境的活動中來。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目標分為以下三個:
1.體會自己的生活、成長與周圍人和環境的密切關系,有初步的群體歸屬感。
2.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生活區的環境,關心、愛護自己生活區的環境,愿意為居住環境做有益的事情。
3.通過觀察、訪問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運用社會信息和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三年級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有了一定的觀察了解,但要完整地敘述清楚還有很大地困難。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生活區的環境,關心、愛護自己生活區的`環境,愿意為居住環境做有益的事情;難點是:體會自己的生活、成長與周圍人和環境的密切關系,有初步的群體歸屬感。
四、說教學方法
針對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故事導入、師生交流、小組討論等活動方式。
五、說學法
品社學科要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生活,反應兒童的需要,強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教材選擇的這個話題對學生來說非常熟悉,但是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學生雖然對周圍環境有所了解,但千篇一律,缺乏個人獨特觀點,視角還不夠開闊。因此,我主張學生通過自己去調查,訪問,去發現周圍的社會生活環境。學生通過親自調查、采訪、記錄,進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動,從而獲得思想的升華,從內心關心、愛護自己社區的生活環境。但今天因為條件有限,學生來源也不是很清楚,故只能根據學生們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進行討論、交流。
六、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明理
品社課程強調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創設符合學生情緒水平的氛圍和環境。從心理學角度講,貼近兒童生活經歷的情景,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學生容易受到情緒上的感染。為此,我在導入環節采用了講故事《孟母三遷》,讓學生從故事中明白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使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心理需要,為學習過程的展開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從而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引起其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看圖知意
教材是師生進行對話的話題和范例,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記住話題本身,而是為了以話題為中介進行交往,獲得發展。本活動我將采用情境教學法,把課文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看圖說出圖意,了解人們居住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對人們生活環境的優劣形成初步的認識。
(三)師生交流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準備這樣引入活動,讓我們通過采訪了解各組成員的心里想法,選取記錄員記錄下小組成員的想法。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環境。
(四)故事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用《鄰擇孟母》這個故事與《孟母擇鄰》做了對比,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好環境更需要我們去努力改造,引發學生改造周圍環境的思考。
七、說板書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利用學生的交流成果作為板書,暗示著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各位評委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品德與社會課的特點,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使學生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選文緣由
中國是詩的國度,優秀的古代詩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奪目。學習古代詩歌,既能夠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給人以啟迪,又能夠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一首世代流傳,膾炙人口的佳作。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勃勃生機,從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時,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古代詩歌的熱愛之情。
2、文本魅力
賀知章的詩以絕句見長,《詠柳》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畫,著墨不多,卻意境鮮明,耐人尋味。這首詠物詩,通過描寫春風吹拂下,柳樹的婀娜多姿,對大自然的神奇發出由衷的贊嘆,歌頌春天,贊美大自然呈現出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歌淺顯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調健康又意境優美,形象鮮明。詩的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柳樹的姿態。在詩的后兩句,詩人運用新奇的想象,以自問自答的形式,生動的比喻,形象說明了柳樹之所以美好動人的原因。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形成了一定的語感。他們能夠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讀懂一些淺顯的詩歌。《詠柳》是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學生學習詩歌也正逢春天,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對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對詩句內容一定能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準確認讀兩個生字,會寫五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詩歌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學難點:體現在品味詩歌的意境上。
四、說設計理念
1、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范讀、指名讀、挑戰讀、競賽讀、配音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感受古詩的節奏韻律,激起學生美美地誦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和積淀。
2、始終以美為線索,讓美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詩歌中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樹之美,感受祖國詩歌文化之美。
五、說教法學法
詩歌的教學離不開誦讀和意境的想象。教學中,我采用誦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品賞詩的意境,詩的感情。還采用想象法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詩句的內容進行補白。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讀、寫、說”的方法學習詩歌。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誦讀為主線”的原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感受美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好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來連通師生的心。
開課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關春天的圖片,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把學生引入一個萬物復蘇、充滿勃勃生機的情境當中,緊接著揭示課題,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最后解題。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導入方式,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受到美的熏陶,營造課堂的濃濃春意,奠定課堂的情感基調。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探究美
這一環節,我首先飽含深情的范讀詩歌,引領學生走進詩歌,感知文本內容。接著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字形記清楚,把詩歌讀流利,找出自己認為寫的美的詩句反復讀一讀,大致了解詩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學生自主學習后,我利用生字卡,開火車、回音壁等多種方式檢查指導認讀生字,指導學生寫好“裁”等難寫的字。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讀一讀自己認為寫的美的詩句,說一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感受詩人筆下的柳樹之美。這樣設計使學生自己去獨立動動腦,動動口,動動手,在自讀自悟、觀察、思考的過程中掌握字詞的音、形、義,整體感知文本內容,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質疑問難,品讀鑒賞——品析美
俗話說,學貴有疑,這一環節首先讓學生質疑問難,我根據學生的質疑進行梳理。以“作者為什么把春風比作剪刀?這把靈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為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品析。在層層推進的線索中,以“美”字為著眼點,通過指名讀、挑戰讀、分組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的“美美”朗讀,引導學生在詩中透過字里行間尋找美、體會美。通過對“碧玉”、“綠絲絳”等詞的反復咀嚼,使學生對詩句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有的學生說 “碧玉”寫出了柳樹的嫩綠,多惹人眼呀!有的說“萬條”寫出了柳枝的茂密。還有的學生說“絲絳”寫出了柳枝的輕柔美麗。學生在理解詩意中,真正領會詩中用詞的準確與精妙,感受“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使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它的神奇靈巧。教學中,以詩眼“裁”字為突破口,將該字與“剪”字相比較,幫助學生體會到那“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內在意蘊,引發學生想象“春風還裁出了什么?”學生將已有的對春天的認識,在腦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學生有的說裁出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有的說裁出了各色鮮艷的花朵;也有的說裁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還有的說裁出了我們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滾、放風箏、嬉戲的笑臉。最后,讓學生體會這首詩不僅描寫春天的柳樹,而且還寫出了詩人愉悅的心情。這一過程,拉近了古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豐富了古詩的意蘊,使學生體會到春天那萬物蘇醒,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讀中入境,體驗升華——想象美
古詩作為一個整體,傳達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這恰恰是一首詩的精髓所在。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吟誦,邊吟邊想象詩歌的意境,然后讓學生交流讀詩時,眼前浮現的景象。此時的詩歌,在孩子們的眼中變成了一幅幅活的畫。有的學生說,我看見一位詩人正在作詩,旁邊有一排排柳樹,一陣微風吹來,柳枝搖搖擺擺。有的學生說,我看見波光粼粼的湖面,岸邊的柳條垂下來特別美。接著我通過優美流暢的語言和課件描繪我眼中的景象,通過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樹,配上吟誦《詠柳》的音樂,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了古詩的意境美,使他們置身于古詩創造的藝術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華,認識柳樹美,春風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讓學生做一回詩人,可以配上適當的動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詩。這樣有利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利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領悟詩人把對柳樹的贊美,升華到對春天的贊美的創作用意。
(五)趣味作業,遷移運用——拓展美
學完這首詩后,讓學生自主的選擇趣味作業,
①我會唱。
②我會畫。
③我會寫。讓學生自主的選擇作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
小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
早上好!我叫 ,來自。如果用一句話表達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斷地期盼中等待著,在不斷地參與中感受并收獲著。今天同樣希望我的表現能得到各位老師的認可。
我說課的內容是《 》的第課時,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板塊——教材分析中的第一個環節——說教材
《 》是人教版(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冊第組的第篇課文,這篇課文按順序,圍繞,向我們展現了、、等幾個場面(情景),贊揚了的精神。表達了
的感情。(歌頌了……)。由此看來課文所記敘的事件年代久遠,因而我們可用多媒體課件等形象的教學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此篇課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正面描寫以及環境的描寫來突出,讓形象隨著學生情感升華而越來越高大。(具體的詞"靜靜"等)同時此篇課文語言真摯感人,適宜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第二環節——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對小學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想像,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詞語的意思。
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段,培養學生敢于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X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著重體會。
第二個模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并將之內化、沉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在研讀中,通過的換位思考,___的問題,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像更豐滿,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課伊始,我借助歌曲(樂曲)、色彩鮮明的畫面、(形象、生動的課件),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弦,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研讀時,我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始的閱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第三個模塊--說教學程序
1、(引領學生搜索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為下文和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體驗帶入閱讀過程中,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的情感。
2、這是一個遷移性的語言練習,意在讓學生通過看圖像,進一步感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時愛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把課文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再現、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3、將語文課程植根于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
4、這一設計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的想像,在無限的想像中讀出自己的體驗,在思緒飛揚中寫下自己的篇章。
5、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理解課文內容,自然而然地體驗到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時在朗讀的時候,我作適時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6、美妙的音樂配上優美的朗讀,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再次體會到了老師工作的艱辛,進一步激發了尊師愛師的情感。
7、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使之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設身處地)
8、學生進課堂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體驗,回憶生活中問路的情景,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說話的自信心,有助于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9、教師富有激情的表演、聲情并茂的描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讓學生成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說角色所說……課堂活了!學生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學習成了學生的樂事。
10、學生對語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努力為他們創設學習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11、教師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人物的內心,同時采用或設計,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對語言的感受能力,鍛煉說寫能力,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提高審美的情趣。
12、本環節的教學,以"董存瑞怎樣逼近暗堡"為引子,抓住描寫董存瑞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步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悟出董存瑞為了革命英雄氣概。以讀悟情,讀思蛤理,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13、學生在入境體驗的同時,想像和聯想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思維得到了發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兇猛,老百姓處境的危難,學生對"無家可歸"這一成語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語言真正得到 了內化。
好的朗讀能傳達許多語言之外的含義,好的朗讀能喚起聽者的共鳴,當學生對洪水充滿憎恨的時候,教師抓住時機,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控訴,把握了學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時機。
14、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里,讓學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進課文,既能激起自讀課文的興趣,又奠定了學生情感的基調,同時通過對__的介紹,接近了學生和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在換位思考中深入)
15、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書本的局限,走向寬廣的語文天地,充分利用身邊的語文課程資源,架起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調動學生的前期經驗)
16、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孩子,對"水"十分熟悉。"鏡頭"闖進了學生的經驗世界,自然會喚醒儲存在腦海的"水"印象。學生一定會"情動而辭發".這時讓學生暢談所見所感,正是把握"火候",抓住契機,迎合學生的心理奢求,同時也留給學生張揚修改的空間。在學生"詞窮"時安排自由讀課文。讓學生的經驗世界與詩文意境的碰撞,與作者進行對話,與文本進行比較,體驗情感,感悟語言美。
17、通過配樂圖片(錄像)的出示,創造了與課文相通的具體可感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屬于自己的真實感悟,這樣學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賞語言的美麗,領會語言的魅力。(感悟、體驗、領略)
(直觀的感受--轉化為情感的體驗--深化為內心的感悟。)
18、通過聯系生活談體驗,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了學生情感的閘門。這樣對__的詞語理解就深刻、鮮活起來了。
19、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相互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的信息,促進學會多方位互動,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20、情境式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組織學生嘗試進行合作表演,能巧妙地使他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形成"角色意識",從而突破難點,利于學生能說會寫。
21、教師善于從學生的童趣出發,讓學生做"小導游"介紹鳥島,在介紹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了機會。學生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并加以運用,背誦全文這個重點也迎刃而解了。
22、課文的情境圖清新優美,可謂"畫中有詩",為學生提供了初步的視覺意象;大自然夏天的聲音更喚起了學生對充滿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可謂"先聲奪人";而教師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又引發了學生把自己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美的語言,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了一種美的境界。這首詩對兒童心性的陶冶此時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無聲地滲入了學生的心田。
第四板塊: 說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問題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第五板塊:說教學評價
根據以上的教學說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課,我做到以讀為主線,以展想象為散發點,以情這核心,以培養能力為目的,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本堂課中達到會讀會學會用。
說課完畢,謝謝!
【【推薦】小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推薦】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6篇02-07
【推薦】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1-03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推薦】小學生的日記模板集合九篇02-20
【推薦】小學生優秀日記模板集合四篇02-16
【推薦】小學生優秀日記模板集合8篇02-12
【推薦】小學生優秀日記模板集合9篇02-05
【推薦】小學生的日記模板集合八篇01-31
【推薦】小學生的日記模板集合4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