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一、對單元主題的認識
“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屬于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領域。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的教學是要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我認為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課標中所規定的“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落實目標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在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二、單元結構分析及教學目標的定位
下面我就以知識樹的形式,將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各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向大家做以介紹(幻燈片演示說明):這一單元包括兩個知識塊:三角形的認識和圖形的拼組。三角形的認識分為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三方面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三個知識點:一是結合生活情境和具體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及底和高的含義,學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二是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三是創設具體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在積極的探索活動中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學會根據角和邊的特點將三角形類,能夠發現和認識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三角形內角和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讓學生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在系統學習了三角形的知識后,教材安排了“圖形的拼組”內容。它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用三角形拼四邊形,目的是通過拼、擺、畫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另一個內容是用三角形拼組圖案,目的是讓學生在圖形的拼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三、教學策略的選擇
為了突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選擇和運用了運用如下教學策略:
(一)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中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穩定性的教學,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讓學生聯系生活思考:“哪兒有三角形?它們有什么作用?”然后讓學生親自做一個實驗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不僅是認識幾何形體特征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對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價值。
(二)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題,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形成結論。
(三)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教學中我重視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如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時,出示情境圖后提出問題:“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哪條路最近呢?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由于學生還未正式學習三角形邊的關系知識,因此在交流時,要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看法,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教師不要作過多的評論,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探究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討論“第(2)、(3)組紙條為什么擺不成三角形?”然后請學生交流自己在探究中的發現,形成結論。最后用自己的發現解釋引入中的問題“為什么小明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樣的交流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
(四)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形象性思維之間的矛盾,就要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而本單元三角形所具有的鮮明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學時我本著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的原則,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全神貫注》是六年制小語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芡威格參觀他的工作室時,對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滿,就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差點把芡威格鎖在工作室的事。課文重點敘述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也就是課文的2、3、4自然段。作者通過對羅丹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把羅丹如癡如醉地工作狀態描述的維妙維肖。要學生理解羅丹忘我的工作情景,是教學的難點。全文共分五個自然段,段與段銜接非常緊密、緊緊圍繞全神貫注這條主線展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所以理解文中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和弄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所以理解文中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和弄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是學習的重點。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祝賀”、“莫名其妙”造句。
2、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體會最后一個自然段茨威格話的含義。學習羅丹做事全神貫注的品格。
3、在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弄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4、感情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分三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劃分邏輯段。
自學生字詞,檢查評議,書寫生字。
再讀課文,劃出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
第三課時:講讀第三邏輯段,理解芡威格話的含義,總結全文,弄清段與段之間聯系。感情朗讀,完成課后作業。
這里我單說第二課時:揭示課題,提出學習任務。讀議結合,理解重點句段。依據板書,弄清1—4自然段之間的聯系。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的2、3兩項,結合學生實際,我采用“質疑問難——想象敘述——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
課文第二自然段敘述“羅丹一會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好象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這些語言、動作、神態反映他全神貫注地工作情景。對于10歲左右的孩子,理解這些內容,體會這種意境有一定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的講解,采用硬灌的方法,效果一定不佳。我一反常規教法,讓學生針對羅丹的每一種表現大膽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逐個解決問題。這就把難點化分為許多小問題。減緩了教學的坡度。接著讓學生看幻燈片,用自己的語言把幻燈片的內容敘述出來。最后再由教師引讀文中的句子,弄清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對于1、3、4自然段中的對話,主要采用感情朗讀的方法體會人物的情感,從而理解這些重點詞句。
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方法呢?因為“學起源于思,思起源疑”。教學中問題的提出由學生發現和由教師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樣。由學生提出能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學習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看圖說話,是培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的有效方法。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讓學生在理解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每一個表現的基礎上,看幻燈片用自己的話把羅丹忘我工作的情景敘述出來,既是對前一教學環節的檢查,又是對學生想象力和口頭表達力的鍛煉,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升華。本冊教材編寫《說明》中指出:“特別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教學時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加課理解。”我對課文1、3、4自然段中的重點句子(主要是人物的對話),按以上精神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幾種方法交替使用,不斷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點,使學生在課堂始終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學習任務。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3課,請大家看課題,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注意力高度集中),學完這課后,你對這個成語的意思會有更深的理解。
2、課文講誰、因什么事而全神貫注?(羅丹因修改女像而全神貫注)
3、請大家打開書,誰能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課文分哪四部分?(教師板書:看女像、改女像、忘朋友、談感受)
4、昨天的預習中我們劃出了每段中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我們這節課的任務,就是通過對這些重點句的理解,體會大藝術家羅丹是怎樣忘我的工作的。
(二)讀議結合,理解課文的重點句段。
1、抽生讀第一自然段中描寫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教師引導分析羅丹語言中的感嘆號和兩個省略號的作用,體會羅丹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說的情景。
2、感情朗讀這段話,加深理解。
3、抽人讀第二段中表現羅丹全神貫注的句子,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針對羅丹的每一個表現各提一個意義的問題:
(1)他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在干什么?
(2)他嘴里嘰哩咕嚕的在說什么?
(3)眼里閃著異樣的光是什么意思?爭吵什么?
(4)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是在干什么?
(5)他的情緒為什么更加激動了?
(6)他為什么像喝醉了酒一樣?
(7)為什么作者要寫他癡癡地微笑?
4、抽生對以上問題一一回答。
5、看幻燈片,把以上問題連起來,說說羅丹全神貫注工作的情形。
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從不同角度反復琢磨如何修改,一邊看,還一邊念念有詞地仿佛在說:應該這樣改,這樣改更有風采,那樣改缺乏魅力,說著說著,他眼睛一亮,找到了最佳方案。于是他熟練地操起抹刀修改起來,越改越滿意,越改越激動。他如癡如醉地修改,已完全陶醉在修改塑像的工作中了,一小時以后,他終于改好了,舒心地對著女像癡癡地笑了。
6、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請在書上畫出描寫羅丹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
7、教師引讀。
8、自己讀3、4自然段,想這段主要寫什么?這段與表現羅丹全神貫注有作用?(這段寫茨威格被關在羅丹的工作室里。能進一步說明他全神貫注地工作。)
9、朗讀人物對話,體會羅丹雖已修改完女像,但思想還沉浸在剛才的工作中,所以差點把芡威格鎖在房內,充分說明羅丹全神貫注地工作。
(三)依據板書,說說1—4自然段之間的聯系。(這幾段僅僅圍繞課題來寫。看女像時羅丹全神貫注地觀察、發現問題。改女像時如癡如醉地工作。改完女像還沉浸在創作的境界中,差點兒把朋友鎖在房里。)
五、說板書
看女像
皺著眉頭
全
一會兒……一會兒
嘰哩咕嚕
神
改女像
異樣的光
爭吵
揮動
貫
喝醉酒
癡笑
注
忘朋友
徑自出門
談感受
如果……就……
這樣的板書設計,清晰展現文章的主線和文章的結構,便于學生對不懂問題提問,體現教學的難點和重點。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課題來源:
火災是幼兒生活周圍經常發生的事,如果在事故中幼兒不會保護自己,后果將不堪設想。江蘇省的一家幼兒園留給我們的教訓實在是太深了,因此,讓幼兒學會在火災事故中保護自己的生命顯得由為重要。,有必要讓幼兒了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知道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意玩火,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學習拔打119火警電話的正確方法及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我認為:選擇此課題有意義非常重。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次活動來源于社會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2、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把目標定為:
(1)了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知道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意玩火,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
(2)知道火警電話“119”,以及拔打的正確方法。
(3)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
了解火災的發生的幾種原因,知道火警電話“119”及學習正確拔打。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通過掛圖、多媒體課件、VCD碟引路、消防演習的游戲形式讓孩子培養防火意識,自我保護能力,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難點是: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及學習拔打火警電話的正確方法。通過集體討論,看多媒體課件演示。再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方法、演練學習。使活動教育于學習、游戲之中。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觀教學法,先設置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掛圖尋找答案。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游戲法層層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師
大膽地鼓勵孩子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在要倡導的。在這種活動當中,我們多次的讓孩子自己在火災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帶著問題去思考。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社會情感得到深化。
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并用適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幼兒是帶著問題去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嘗一嘗,學一學等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因此,我們采用了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從火場里逃生得到鞏固和加強。我們就采用了游戲體驗法,在設置火災的氛圍中進行逃生,消防演習。
四、說活動過程
我采用的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學習討論——游戲體驗
(一)激發興趣(課件:著火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提出問題“發生一件什么事情?”“什么原因引起火災的?”(課件“著火了”)情境,引發幼兒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關注,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你看到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災”作為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求知的特點,運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為幼兒提供掛圖,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與同伴,老師說說各自看到是什么?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么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們就通過幼兒集體討論方式,對幼兒獲取發生火災原因進行整理。由于掛圖材料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掛圖進行,避免了空洞性。也點到了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更進一步讓孩子明白了不能隨便玩火。
(三)學習討論
由于大班孩子都是具備多維度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讓孩子學習如何報火警,逃生兩個重要環節中,都是提出問題讓幼兒去思考,說一說。在此我們允許錯誤的方法和爭論,教師不加以否認,再通過多謀體學習,教師加以分析,引導,小結以共同學習達到修正知識,方法。這兩個環節,孩子是處于自由,寬松探論氛圍中的。
(四)游戲體驗
在幼兒都掌握了報火警、逃生方法時,例如:老師扮演消防員,讓孩子來報火警。這一環節也充分體現角色游戲給孩子帶來的趣味性、知識性。又如:在檢驗孩子是否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時,我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創設火災的現場氛圍。讓孩子完全體驗,投入于游戲知識氛圍中。在教師生動的言語調動,引導下,師生共同學習。讓游戲的方式對孩子知識的鞏固和深化。這種游戲的形式演練是比較適合孩子年齡的發展特點的,在玩樂中獲得了知識的體驗。
說課稿 篇4
一、教學重點的定位
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與態度
1.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
2.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行為與習慣
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衛生常識,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學習探究與水果相關的科學道理和商品化用途,能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四)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觀看視頻圖片、討論交流、想象活動、表演活動等方法進行體驗。
說教學重點:
了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為良好的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部分孩子會偏食、暴飲暴食的不良習慣,突出這一重點,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文明生活。本課是根據課程內容標準“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能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而設置的。本課鮮明地傾注了熱愛家鄉的情感。本主題活動由夏天的水果、水果的食用、吃水果的學問和衛生常識四個部分組成,融愛家鄉、生活體驗、水果常識、問題探究、衛生保健一體。
說教學難點:
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于一年級的兒童來講,養成一項習慣并非一節課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3.本課教材側重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生活習慣。同時本課為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教師用書對本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導學生自信、自愛、積極向上;樂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學習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方法。”“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是上一課《快樂的兒童節》的教學重點;“感受觀察生活、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則是《知了叫夏天到》一課的重點。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動習慣是本課重點;“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動習慣,探究生活、創意生活、創意生活的樂趣”,本課課題《家鄉的水果》提示我們教學讓學生探究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長、經驗改造。他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那么本課教材的這些主題部分即是了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從當前我校一年級學生的“前在狀態”看,他們對各種各類的水果有一定感性認識,但對于家鄉的美好可能缺乏認知,因而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缺乏體驗,因此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美好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
三、說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一)我們擬通過“活動一:五彩繽紛的水果”來幫助了學生解家鄉的水果。
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課堂教育是師與生、生與師、生與生的網狀型的信息傳遞、交流、碰撞和反饋,而師生的情感則是信息交流的紐帶。積極的情感可以鼓舞人們主動、愉快地認識事物、參與活動,高尚的情感產生正確的動機并蘊蓄著堅強的意志力。本課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道德情感。教師的煽情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個環節,在夸家鄉水果板塊中,我創設這樣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現場我們就舉辦一個“家鄉水果博覽會”來推廣我們的水果。
第二個環節,要求學生從多種渠道搜集家鄉水果的宣傳資料。但是學生收集的資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須在老師的引領下,有的放矢地釋放。在課前,教師給出調查提綱,讓學生從家鄉特產的產地、特點、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學生有內容可談。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為課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們擬通過“活動二:飄香的果園”來幫助學生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
環節一,創設情境分組參觀果園,借助教材66頁的圖文并茂的資源。本環節旨在從正面引導學生了解水果的生長期、種植過程等。在活動中,讓學生融入生活,了解家鄉的水果,感受家鄉的發展,激起愛家鄉的豪情。
環節二,讓學生交流各種水果的資料: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介紹、分享交流。使學生知道水果可以做成營養價值和功效不同的.食品,從小要有吃各種水果的好習慣。
(三)我們擬通過“活動三:吃水果的學問”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環節一,學一學,生動地告訴學生吃一些水果也有很多學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環節二,辨一辨,讓學生通過圖片中人物的行為明辨是非。知道大人和小孩子都要常吃各種水果,不能挑吃,要把手有些水果不宜多吃。
環節三,記一記,老師告訴孩子們一些小常識,使學生知道吃水果的一些學問,初步培養自我保健意識。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情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感悟人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天游峰的掃路人》正是達成此目標的寶貴教材。
這篇散文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我”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現了我對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的贊美。
課文通過形象的比喻,具體的數據,側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與“險”表現出來,反襯掃路老人的特點。此外,還通過外貌、神態、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現掃路老人的性格。課文語言優雅樸素,富含哲理。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如自主預習、邊讀邊畫邊批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但我們農村學生對天游峰險峻的特點沒有形象的了解,對掃路人的艱辛也沒有切身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體會天游峰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因為課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通過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來反映人物的特點,這種寫法值得借鑒,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教學難點
六年級小學生人生經驗不足,對人的思想心態理解不深,在理解掃路老人的話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話語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確定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采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圖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老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特點,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五、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校“自主學習 因勢利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小組交流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與探究,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展示環節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六、說教學流程
共由復習導入——明確任務——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讀寫結合五個環節組成。
(一)復習導入
第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朗讀,通過學習,對天游峰的掃路人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讓他們溫故知新,為學習本節課做好鋪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并且自然過渡到明確任務環節。
(二)明確任務
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現在重新提出來是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該完成的具體目標,它是落實教學重點的主要途徑。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個環節進行:自我完善——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學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預習任務,做好在小組中交流的準備。隨后小組交流,(這一環節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由于處在農村,膽子還是比較小,也不夠自信,小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展示,通過小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增強自信心,為全班展示打好基礎。同時,對于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集體探究進行解決。)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并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我估計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會填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熱情好客、樸實、健康、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等內容。對于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只要能從文中找出句子,談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讀下來,我都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肯定與贊揚。同時有機的進行整合并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想象天游峰的高與險;去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落實教學重點。
如填(樂觀)的掃路人,孩子們會展示朗讀這一段話——:“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我適時問:“老人累嗎?”
孩子們即時答出:“累。因為他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聯系上文,天游峰有九百多級,而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怎么會不累呢?”
還有的學生會說:“不累。雖然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但他認為掃路當成是欣賞風景,充分體現了他的樂觀。”
然后,我出示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讀完后,我這樣問:“天游峰高嗎?究竟有多高?”
學生回答:“天游峰有九百多級。”
我繼續引導:“是啊,九百多級,教學樓一樓的樓梯大約有20個臺階,那么就相當于45層樓那么高。”
這時我出示天游峰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與險,反襯出老人的樂觀。
而后,我再引導學生朗讀老人質樸的語言,在有感情地朗讀中,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發生共鳴。同時還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語言描寫,展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表達方法。
(四)整合提升
在班級展示完成以后,教學重、難點已經落實。我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行整合,從整體上感知天游峰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周圍,發現生活中的“掃路人”;同時,也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學習掃路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
(五)品讀感悟 讀寫結合
新課標中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假如我們滿足于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假如這位老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請你為他寫一份頒獎詞,頒獎詞要言簡意賅,字字有力,能感動別人。”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七、說板書設計
(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掃路老人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板書統領全課、簡潔、重點突出的特點,它貫穿全文,也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以上就是我對《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的理解與課堂設計,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反思
本課題所處單元安排在氧氣的性質、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制法之后進行學習。在學習氧氣的性質時,學生對燃燒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法時,學生又知道了一些滅火的方法。本課題從燃燒條件的探究入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再根據燃燒條件推論滅火的原理。
二、實驗反思
為了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有效的探究,我采取下列方法:
1、 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實驗內容調整為學生易于操作的簡單對比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現象來探求影響燃燒的因素。
2、 對于書本的演示實驗,考慮到環保的因素,我對實驗做了一些改進。如下圖所示:
改進后的優點在于:第一、對環境幾乎沒有影響;第二、在探究燃燒條件的同時不但鞏固了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并且能讓學生對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外部因素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過了一些問題:
(1)課本中是用金屬作為傳熱源的,而改進的實驗中主要靠試管傳熱使白磷燃燒。但是試管的傳熱效果遠沒有金屬好,所以本實驗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
(2)實驗中我發現在相同的水溫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后白磷依舊沒有燃燒起來,但是將此試管中的白磷倒入少杯中白磷卻燃燒了。起先我猜想是白磷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不夠,因為燒杯的底部是平的而試管的底部是凹下去的,白磷遇熱先熔化成液體,液體將白磷液封住了使白磷與空氣隔絕。所以我便將導氣管加長使之與白磷接觸,可是仍然沒有燃燒。于是我猜想是否是溫度的原因,于是我將熱水換成了剛燒開的水,白磷燃燒了。那么為什么在相同的水溫下裝有空氣的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向裝有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通入大量空氣后白磷不燃燒起來?我猜想可能和吹滅蠟燭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通入空氣的時候雖然使白磷可空氣接觸了,但是由于氣流的流動帶走了熱量,使環境的溫度沒有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所以白磷沒有燃燒。
經過反復的實驗我總結出成功的關鍵:①由于本節課一般是在11月份上,此時的環境溫度低,水溫下降的快,所以實驗時要用開水才能讓白磷迅速的燃燒起來。②白磷一定要用濾紙將表面的水吸干,注意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觸白磷以免白磷自燃。③盡量用小試管,因為試管越大傳熱效果越差。
三、教學實施反思
1、學生自我設計實驗驗證燃燒條件的環節中由于平日沒有積累訓練,再加上本節課由于提供的實驗用品有限,所以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思路不夠開闊。
2、由于考慮到水溫的原因,我只能將邊做實驗邊分析的模式改為將實驗做完再利用動畫回顧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的模式,課堂效果略顯遺憾。
3、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自然地歸納出燃燒所需要地條件,效果令人滿意。
4、學生不習慣舉手回答問題,我想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是教師行為塑造的結果。如何提高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己還要深思。
5、白板技術的運用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夠實驗PPT中不能實驗的推拽功能,及時抓住了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不過導入視頻后發系統的運行速度比較緩慢。
【【推薦】說課稿模板匯編6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木蘭詩》說課稿推薦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4-05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游子吟說課稿推薦12-11
《短歌行》說課稿推薦12-05
【推薦】學習計劃模板匯編六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