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運用轉化思想,在數方格法的基礎叟,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并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溝通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2)通過操作,讓學生嘗試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3)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并會運用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4、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學法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一堂幾何初步知識課,為以后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提供了知識準備。本課的教學設計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從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歸納概括初步反饋,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正體現了概念教學的順序:動作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念。
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觀察、比較,自己去探求,重視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獲取知識,以思維訓練為主線,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互助合作,以全體學生為教育對象,整體提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教具逐個出示:
1、圖(1)是什么圖形?它的面積怎樣算?現在量得長是7厘米,寬是4厘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那么圖(2)我們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它的面積嗎?用什么辦法求它的面積?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后反饋。(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塊剪下來,拼過去正好是一個長方形,再用長乘以寬就是它的面積)
3、剛才我們用割下來補過去的方法將圖(2)轉化成和原來圖形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再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出它的面積。現在誰能計算圖(3)的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你是怎么算的?為什么?(教具演示:把圖(3)右邊的三角形割下來補到左邊,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二)導入新課
圖(2)、圖(3)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就能算出它們的面積。(教具出示下圖)
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出示課題。
(三)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師巡視,學生計算1號學具紙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誰能說一說,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樣思考才是正確的呢?充分運用你手頭的學具和有關工具(尺、剪刀等)來嘗試操作,然后列式計算(四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
反饋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轉化過程”。
演示前先比較兩個全等的平行四邊形,再將其中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圖形剪開,將左邊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到右邊去,正好是個長方形,量出它的長是7厘米,寬是4厘米,面積是7×4=28平方厘米。
追問: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圖形的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比較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原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的關系。
2、操作實踐,驗證想法。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轉化成長方形?任意畫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任意取一個學具平行四邊形紙片,證明你的想法。(結論:由此看來,對于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要計算它的面積,我們都可以用割補的訪求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它的面積)
3、觀察分析,歸納公式。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為什么?(學生討論)
結合回答,教具演示:因為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形變面積不變,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等四邊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怎樣的?
(四)小結
1、面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個新問題,我們利用已有的“求長方形的面積知識”,通過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現在,你們說說,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關鍵是找哪兩個條件?
(五)練習
1、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練后講評)
2、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有一塊平行四邊形草地,底18米,高10米。這塊草地的面積是多少?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2、同學們的表現好在哪里?
機動練習:
計算下面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正確列式為()。(單位:厘米)
說課稿 篇2
《黃繼光》是小學冀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課,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思考進行說明。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黃繼光》時,我們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在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使語文教學從文本走向人本。
二、結合實情說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為單元的主體課文,黃繼光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課文主要描寫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戰斗的勝利,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已經儲備了許多英雄人物事跡,而且在閱讀、理解、獨立思考問題等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飛躍。他們敢于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些因素對本節課的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三、把握教材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校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感悟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四、立足發展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文本敘事條理清晰,語句真摯感人的顯著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讀——找——議——說”的方法學習文本。另外,為了縮小學生與時代背景的差距,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我在教學中還特別注重借助多媒體輔助,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五、實踐反思說流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最初,我是從課題質疑導入,進而分析文章內容。但通過課堂實踐后,我發現這樣一篇感人的文章,開篇就把學生帶入到生硬的分析思考中,就失去了人文情感的體驗,也就沒有了語文課堂的靈魂。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對本課的設計加以修改完善,采取了“營造情境,激發興趣”的導入方法。
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從古至今我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勝枚舉。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請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他的英雄事跡,好不好?”
實踐證明:這樣的導入,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通的氛圍中,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在開課伊始就對英雄人物充滿了無限的崇敬,激發了學習欲望,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初讀感知。
無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提示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尤為重要。這一環節,學生在有了充分的預習基礎后,通過再次初讀感知、回顧全文,概括完成填空“黃繼光是一位( )的戰士” 。在匯報交流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適機進行有側重點的引導,使黃繼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滿腔的愛國主義精神”躍然而出,并牢牢地印在學生的心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本課的情感基調,為深入文本的學習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三)重點研析,精讀感悟。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在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這一環節時,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步驟層層深入:
①讀中找:學生在自讀中標畫出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神態的詞語,感受黃繼光的英勇頑強。
②品中感:找出描寫敵人子彈的幾個比喻句,通過品讀、交流這樣寫的好處,感受反襯的寫作手法對表現人物品質的巧妙作用。
③觀中悟:視頻展示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使學生在理性的認知前提下,感性認識得到充溢。
這樣的教學流程,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既有效地突顯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能夠層層深入,突破教學難點,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學、思、感”推向高潮。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在找詞句時能夠準確把握重點詞句;在品讀比喻句,對比感悟時,對英雄的敬佩和對敵人的憎恨,溢于言表、色彩分明;在欣賞視頻播放的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時,更有學生熱淚盈眶。學生的情感在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不斷的深化,本課的教學目標逐一得到很好的落實。
(四)深入挖掘,拓展提升。
為了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散思維。在學生的情感飽滿而高漲時,我對文本的空白進行了精心的填補:我軍取得最后的勝利后,戰士們會是什么樣的心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勝利后的戰場場面。
我們原本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站在黃繼光烈士的墓前,想想過去,看看今天,你想對黃繼光說些什么?然而這樣的教學設計課堂效果并不理想。
后來,經過我們教研組的認真思考,反復研討,最終我們把這一環節的“說”改成了“寫”。再一次的課堂實踐中,我們驚喜地發現,由于寫的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情感流露,在寫后的交流中,學生語言豐富、情感真摯,呈現出令人欣喜的課堂效果。
(五)身臨其境,情感升華
本次教學活動在全班齊讀著名詩人嚴辰獻給黃繼光的詩歌——《永恒》中結束。當學生的情感在“讀——品——悟——寫”中得到不斷積淀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縱情抒發的機會。課堂上全班起立,帶著對英雄的無限崇敬,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蓄積的情感得以釋放,讀的入情入境,讀的感人至深,課堂氛圍最終被再一次推向高潮,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了高效落實。
六、提煉精華說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所在。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黃繼光
英勇頑強 主動請戰
英勇獻身 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
不怕犧牲 占領高地
這樣的板書設計提綱挈領,重點詞句的提煉和清晰的結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能夠有效地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提煉與鞏固,對課堂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課稿 篇3
教材簡介:
《最大的麥穗》是小學語文第11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全文共7節,可分為3段:第一段(第1節)寫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第二段(第2—6節)寫弟子們摘麥穗的經過和蘇格拉底對他們的教訓
;第三段(第7節)寫弟子們從蘇格拉底的話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節.
能前后聯系,領悟最后一節語言文字,明白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能聯系實際,談談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重點:著重讀好蘇格拉底說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主要理解課文內容.這里主要講第二課時.
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能力.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最大的麥穗》.
過渡:小小的麥穗,給人很大的啟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解開心中的疑惑,并從中受到啟發.
學習第一段.
自由朗讀第一段,劃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并讀一讀.
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
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指名讀,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讀.
齊讀
過渡:弟子們有沒有摘到最大的麥穗 你認為是什么原因
學習第二段.
自由朗讀課文2—6節,思考上述問題,在書上的有關地方做上記號.
2, 小組內交流,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要有實效,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這個教學環節避免了學生許多無效或低效的學習活動,維護了研究性學習的嚴肅性.
全班交流: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弟子們沒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夠開闊,猶豫不決……)
用邊讀邊議的方式交流,既是讀重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有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2),想一想,此時,他們的心情如何 他們會想些什么
4, 面對弟子們的表現,蘇格拉底會有什么想法,請大家讀讀他說的話.
出示: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指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討論:如何才能讀出自己的體會.練讀 .齊讀.
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5,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小事來教育他的學生,含蓄的告訴學生一個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聽懂了嗎
學習第三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最后一節,劃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同桌交流.相機板書.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
出示名言,讀一讀.
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已碰到它.
——達爾文
機遇只垂青(重視)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爾
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爾扎克
學到這兒,你希望找到一生中最大的麥穗嗎 為了找到最大的麥穗,你會怎么做
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后,你有什么收獲呢 寫一句凡人名言在書上.
交流.
作業.
1,朗讀文中最喜歡的句段,并背下來.
2,選擇一題練習:
*如果你見到蘇格拉底的學生們,你想對他們說什么,請寫下來.
*最后一段話,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請舉個具體的例子,寫出自己的體會.
附板書:
最大的麥穗
(追求)
要抓住機遇
眼前的一穗
(實實在在)
說課稿 篇4
一、說活動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有很多幼兒家長會跟老師反映說自己的孩子比較貪吃,但是不喜歡刷牙,不知道如何保護牙齒,希望老師能幫忙教育一下。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貪吃,自我控制能力發展不完善,導致很多幼兒存在齲齒的問題,因此幼兒園的牙齒健康教育很重要。此次教育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通過采用幼兒喜歡熟悉的故事,以小熊哈利的故事使幼兒進入情境,讓小熊一角色貫穿課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注意力,讓幼兒充分認識到牙齒的重要性,從而學會保護牙齒,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兩個方面設計了我的教學目標:
1、 仔細傾聽故事,認真觀察畫面,理解小熊從不愛刷牙到愛刷牙的轉變過程。從認知和情感角度引導幼兒感受小熊哈利的改變,從而認識到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 知道牙齒的重要性,懂得要愛護牙齒,堅持每天刷牙。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良好習慣。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引導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難點是教育幼兒養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以及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四、說活動準備:
寓教于樂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的關鍵,如何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科學性、活動性、綜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①活動前的準備
家長工作:請家長配合教師正確引導幼兒刷牙。
環境創設:請每位幼兒從家中帶來牙刷、牙膏,擺放在活動室。 物質準備:②活動中的準備:牙齒模型、牙刷及多媒體。
五、說教法:
1、情境導入法
本次活動,我選擇了中班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小熊形象,以小熊不刷牙的故事讓幼兒進入情景
2、示范講解法
在活動中,我結合牙齒模型,示范講解刷牙的方法,激發幼兒嘗試的欲望,讓幼兒在模擬刷牙的基礎上,按刷牙程序實際操作,教師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
3、討論法
通過《小熊不刷牙》的故事的講解,在這過程中隨時提問幼兒,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4、 實際演練法
讓幼兒在課堂上利用實物去實踐,現場模擬刷牙。
六、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采用了如下方法:
1、討論法
幼兒集體觀看《小熊拔牙》和欣賞兒歌《刷牙歌》并跟著歌曲動起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
3、 實際操作法
七、說活動過程
1、運用幼兒熟悉的故事,以《小熊不刷牙》故事表演導入,讓幼兒初步了解保護牙齒重要性,并采用提問形式,讓幼兒自己說出不注意保護牙齒的害處。進而導入了本次活動的主題——刷牙。以小熊意識到保護牙齒重要性,來到班上學刷牙這一情境轉入本次活動的重點,讓幼兒跟小熊一起學習如何正確刷牙。
2、結合模型示范講解
我采用了直觀的方式,用牙齒模型來示范刷牙方法,教育幼兒上面的牙齒從上向下刷,下面的牙齒從下向上刷等,使幼兒輕松、快速地掌握了正確刷牙方法。在模擬基礎上,讓幼兒動手實踐,這一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嘗試欲。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方法。
3、讓幼兒準備牙刷,在課堂上利用實物去實踐,對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很大的幫助。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一年級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一、教材概述:
籃球運動是《全日制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選修教材,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球類項目,主要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靈敏、速度、耐力等素質以及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強呼吸、循環、消化等系統的機能;以及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制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籃球傳接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系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實現戰術配合的具體手段,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也反映一個隊的進攻戰術水平。因此必須重視傳、接球技術的學習。本節課是高一學生學習籃球傳接球技術的復習和新授課。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動作。
2、希望通過本次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平時的籃球比賽中合理的運用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
三、教學重點:
1、傳、接球時手型動作是否正確
2、傳、接球時全身是否協調用力
3、傳球高度是否在胸、腹之間
四、學情分析:
我們知道,學生喜愛上體育課,尤其喜愛上球類項目的課,但由于高一年級學生在初中的體育課教學中對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有一定學習,但是技術動作不規范,有些同學持球手型也不正確,因此在進行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前,首先要對原地練習進行復習,糾正動作,鞏固技術,再進行行進間的教學。
五、教學過程:(請看教學流程圖幻燈片)
在本次課的開始部分,也就是激發學生活動動機,①集合整隊,宣布本課內容,②準備活動,調動身心, 通過熟悉球性練習和籃球操的方式進行準備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籃球有長時間的身體接觸,熟悉球性,培養球感,提高對球的控制力,但準備活動的強度不宜過大,以免影響以后的學習技術。時間大約控制在10分鐘以內。
第二部分是發展學生活動能力部分。是由兩個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是復習鞏固原地雙手胸前傳球、接球技術,另一個是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這兩部分又有四個環節組成。(幻燈片)時間大約在30分鐘內。
1、教學方法和手段
高中學生對學習籃球運動的興趣較高,運動能力也相對較強,但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較復雜,學生很難直接掌握,所以在進行復習教學中,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與手段:
(1)講解法:通過講解手型、傳接球技術及用力順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技術動作,對動作過程更清晰。
(2)示范法:通過親身示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有助于學生在練習時更易于掌握動作。
(3)巡回示范法:在學生進行練習時,巡回指導、及時指出技術動作的錯誤不使錯誤動作形成動力定型。
2、練習方法:
(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方法包括:
A、兩人對傳(幻燈片)
A、兩人對傳
△ △ △ △
○ ○ ○ ○
通過練習,復習原地技術動作,糾正錯誤。
B、扇形傳球(幻燈片)
△ △
○ △ ○ △
△ △
通過練習,提高練習強度,使學生在高強度的練習過程中動作不變形。
(2)行進間傳接球
A、兩人移動平攻 (幻燈片)
○ ○
△ △
通過該練習,使學生初步體會行進間傳接球技術動作,并且注意手型和傳球高度。
B、8字傳球 (幻燈片)
通過練習,加強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提高學生的配合及跑位意識。
C、四角傳球(幻燈片)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對技術動作的進一步掌握以及提高學生在移動中對球的判斷和對周圍環境的觀察。
在學生練習時,對學生掌握的傳、接球技術動作應及時做出評定,肯定正確動作,對錯誤動作采用預防和糾正錯誤法。還應注意因材施教,普遍的錯誤集體糾正,個別的錯誤單獨糾正。
常見錯誤的糾正方法:
(1)手型不對:方法是反復練習持球動作,并且自己隨時注意糾正
(2)兩肘外張:方法是兩肘加緊垂臂
(3)光兩臂用力:方法是練習全身協調用力
第三部分課的結束部分,也就是身心調整階段,包括:集合整隊,放松練習。主要是調整學生的身心,使心律趨于平緩,采取游戲形式的教學方法,這個游戲就是“反口令”練習,課堂氣氛輕松活潑,身心也得到了調整。另一方面是師生評議,講解本次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六、場地器材:
1、籃球:40個
2、籃球場1塊
七、組織隊形和位置圖幻燈片:
上課隊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原地練習:
兩人對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扇形傳球
○ ○
△ ○ △ ○
○ ○
3、行進間練習
兩人移動平攻
* * * *
* *
* *
8字傳球
* *
* *
* *
* *
* *
* *
四角傳球
* *
* *
說課稿 篇6
《馬說》,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初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著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教材入選此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古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當代千里馬是否也要依賴于伯樂?
根據?馬說?的思想內容和特點,確立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初步了解"說"這種文體特點,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
2.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掌握文言詞語的意義。
3.認識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學生認識當今社會重視人才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本課重點、難點:
對課文寓意的理解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是由它的寫作特點,以及學生不了解封建人才選拔制度決定的。
二、說學生
八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可以通過自己閱讀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以及課文寓意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馬說》的學法、教法和教學過程確定如下。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誦讀法、引導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設計依據:
1.因為本課題旨較含蓄,宜用啟發引導的教法。
2.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師應引導并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啟發思考在現實社會中,什么樣的人被稱為"千里馬",什么樣的人被稱為"伯樂","千里馬"與"伯樂"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很容易答出:"千里馬"指人才,而"伯樂"指善于識別人才的人。"伯樂"能夠識別"千里馬".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并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唐代,韓愈就在他的《馬說》中闡明了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文章。
2 .解讀標題 .標題為"馬說",實則為"說說馬",即發表一些關于"馬"的看法。明確"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大多是以華麗的言辭來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
3.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反復朗讀課文。
(3)學生默讀課文,并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標記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4)。有疑問的提出來由老師解答。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誦讀是基礎;理解文言文,翻譯是手段。讓學生反復朗讀培養語感,再結合課下注釋翻譯,從中找出不理解的與同學討論,最后由老師解答。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自主、合作的進行學習。)
4.研讀課文。
由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1)請找出第一段中作者的觀點是什么?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明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在作者的觀點中,還包含著一個反命題:無伯樂,則無千里馬。那么,這句話實際闡明了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什么關系呢?
明確: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3)如果沒有了伯樂,用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千里馬的命運會怎么樣呢?
(4)朗讀第二段,說出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不知"會造成什么樣的惡果呢?用書中原句回答。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6)文中還有哪些語句同樣表現出食馬者的無知呢?
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
(7)食馬者的無知是因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食馬者的愚妄和淺薄。
(8)作者對食馬者是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呢?對千里馬又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對千里馬是同情,對食馬者是強烈的譴責與辛辣的嘲諷。
5.教師小結:
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文中的千里馬并不是真正的千里馬,而文中的食馬者也并不是真正的食馬者。作者實際是借寫千里馬的不幸遭遇來表現封建社會中人才的命運。這種寫法叫做托物寓意。
6.學生總結本文思想內容。(略)
7.找出本文論述的中心句。
明確:其真不知馬也。
(以上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側重于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發現問題。)板書設計:
世有伯樂,
決定 作用
然后有千里馬
辱、駢死
嘲諷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
(悲慘命運)
食不飽
(直接原因)
不知馬
(根本原因)
通過這個板書讓學生形象的理解何謂托物寓意。
【有關說課稿模板合集6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05-23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05-07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合集8篇03-22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10-05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有關《觀滄海》說課稿04-0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