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本單元中的第三小節,教材共2頁,分為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和觀察比較聲音的高低的變化兩個活動.與第一小節《聽聽聲音》和第四小節《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有著緊密的聯系。是基于《聽聽聲音》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兩節課的基礎上來探索研究的,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科學概念目標: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按教科書要求使物體發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音量與音高的科學概念,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
教學難點: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
(三)、教學材料準備:
1、分組材料:1把鋼尺或塑料尺、4個同樣的杯子里面裝有不同量的水、1張“橡皮筋音高的變化”實驗記錄單、一個小盒子、2根相同的橡皮筋。
2、教師準備:、一個小鼓、尺子。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于聲音在各個方面都有基礎性的前概念。過程與方法方面,他們有了一定的觀察基礎,經歷了一些探究活動,會進行比較詳細的觀察并作相應的記錄,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識方面,他們知道聲音是不同的,知道聲音有大小的區別,并且經歷了探究聲音發生的過程,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在情感方面,他們對科學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科學探究活動,愿意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以上這些有利條件會對本課的探究活動起積極作用,但在孩子們的前概念中,往往將聲音的強弱和高低與生活中的現象相混淆,他們聽到高音會誤以為聲音強,聽到低音就會認為聲音弱。如音高與音量分辨不清的話,就根本無法區別振動時產生的現象,更不能把觀察到的現象總結成規律。所以“把物體的振動狀態和發出的不同聲音聯系起來”將會是孩子在本節課的學習上遇到的一個大困難。
三、設計理念
通過教師的啟發式點撥,引領學生通過提出問題——細心觀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能夠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展開合理的推測及驗證,總結其規律。在教學中,力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注重過程,也注重概念的滲透,使學生真正理解科學的意義.
四、說教過程
(一)、激趣導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上課伊始,放一些聲音讓學生聽,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會馬上集中到課堂上,學生在在聽聲音時會產生有關聲音的疑問,”師抓住時機,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想要解決的問題進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
活動一:觀察比較聲音強弱的變化
1、出示小鼓,用不同的力量分別敲擊出強音和弱音,讓學生分辨有何不同。引出聲音的“強弱”及“音量”的概念。
2、做拍手游戲,讓學生強烈感受聲音的強弱.這近20秒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對“音量”有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
3、引導學生猜測:為什么我們能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呢?學生的猜測可能五花八門,可能與真正原因距離較遠,教師可以做適當的引導,如:“我們知道物體能夠發出聲音,是因為振動的關系,那聲音的強弱與物體的振動是否也有關系呢?”
4、學生交流想法,提出試一試的要求。提示實驗注意事項。(不能讓直尺拍打桌子,教室內要保持安靜,還要注意觀察尺子的振動狀態。)
5、學生利用直尺進行實驗,師巡視指導。
6、匯報觀察到的現象,總結,板書。
[設計意圖:我們知道,學科學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動手”實踐活動自可少,但這還不夠,學生還必須有“動腦”的理性體驗。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動手”的實踐活動的同時,更關注學生“腦”的活動,讓學生手腦并用,故在探究“聲音的強弱與物體的振動狀態的聯系”的活動時,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學生在反復的觀察和描述中,將聲音的強弱(大小)與尺子振動幅度的大小聯系起來,從而建立起振動幅度大聲音強(大),振動幅度小聲音弱(小)的概念。]
活動二:觀察比較聲音高低的變化
1、認識聲音高低的變化
(1)用二胡分別演奏高音低調和低音高調兩種聲音,請學生分辨不同,學生馬上會發現強弱的不同。師再追問:除了音量不同之外還有什么不同嗎?
(2)語言描述,并與音樂課和語文課相聯系,幫學生建立感性認識。
(3)總結音高的概念,并板書。
2、觀察比較四個裝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聲音高低的變化
(1)出示教材所示的四個杯子,問:如果用小棒敲擊,發出的聲音會一樣嗎?
(2)預測發聲情況,填寫記錄單(教材30頁)。
(3)實驗,交流結果。
[設計意圖:敲擊杯子可以發聲,這可能每個孩子都知道,而且可能都經歷過,但裝入不同的水敲擊會發出什么聲音,他們充滿了好奇。發表自己的推測后就迫不急待地進行實驗。
實驗中他們為驗證自己的猜測,仔細傾聽、認真記錄,儼然一副小科學家的模樣,當他們聽到與自己猜測一致的時候,興奮的不得了,成功的感覺溢滿心間,這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物體可以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同時也是對聲音的高低又進行的了一次分辨練習,幫助學生區分音高和音量,為突破難點做鋪墊。]
(4)摸摸自己的嗓子感受一下,發高音和發低音時嗓子狀態有何不同?
[設計意圖:做這個補充活動,是因為擔心學生對音高的分辨只通過以上一個活動恐怕很難改變學生的前概念,所以我又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嗓子發出高音和低音,并提示學生用手摸自己的嗓子有何不同。這是對音高分辨的一個鞏固,也是為下面探究與物體振動之間的聯系這個活動做鋪墊。]
3、觀察橡皮筋音高的變化
(1)師:我們在研究聲音強弱的原因的活動時,發現了是與振動幅度有關,那你想過音高與振動之關會有什么關系嗎?
(2)學生猜測,有的說是與用力的大小有關,有的說是與物體有關,有的說與振動的快慢有關……
(3)通過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
[設計意圖:教材在這個活動中是將橡皮筋掛在釘在板子的鐵釘上,我進行了更換,用了一個小盒子,既方便操作,又能解決聲音弱小不容易分辨的難題。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中學生較難理解的部分,所以用前面的一系活動做鋪墊,在實驗中教師要做好巡視指導。]
(4)匯報,分析實驗結果,總結規律,板書。
(5)引學生分析上一個實驗中杯子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的現象的原因。
[設計意圖:共同分析剛剛敲過的四個杯子,為何發出高低不同聲音的原因,是將所學知識及時應用,真正落實“課標”中提出的“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的問題”這一目標,讓孩子在第一時間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拓展延伸
除了松緊能夠決定音高,物體的長短、粗細都會影響物體的振動狀態,也就是會決定聲音的高低。于是在課的結尾出示吉它,讓學生試分析"調弦松緊是為什么?"然后遷移到“琴弦有粗有細,而且總是一手彈弦、別一手按弦,這又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上,引發學生思考“發聲物體的長短、粗細是否與振動的快慢有關”這個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有了本節課的探究經歷,在探究欲望極濃的情況下將小盒借給他們,孩子們會欣喜若狂,并告訴他們下節課要一起交流結果,這會讓他們的探究熱情更高,為下一節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做準備,拓展了科學課程的空間。讓“課”斷“音”不斷
以上只是我對這一節課粗淺的認識,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和想法是否得當,所以特別珍視這次學習的機會,期待老師同行能不嗇賜教!
板書:
3、聲音的變化
聲音的強弱音量振動幅度分貝(dB)
聲音的高低音高振動快慢赫茲(Hz)
附記錄單:
“橡皮筋音高的變化”實驗記錄單
實驗時間:記錄人:
拔動較松的橡皮筋時發出()音,橡皮筋振動()
拔動較緊的橡皮筋時發出()音,橡皮筋振動()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有關,振動越(),發音越()振動越慢,發音越()。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笑對挫折,挑戰自我》,下面我從活動背景、活動目的、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五個方面說一下這堂班會課的設計。
一、活動背景
七年級學生剛升到初中,還處于小學到初中的轉型期。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寶”,從沒受過什么大的委屈和挫折。所以,在遭遇挫折時缺乏必要的獨立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技能。當遭遇挫折時,如果處理不當,將會給自己帶來困擾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為了提高學生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設計了此節主題班會課。
二、說活動目的
1、使學生用正確的心態看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挫折。
2、培養學生勇于戰勝挫折的意志。
三、活動準備。
1、四名學生準備面對挫折不同態度的情景劇
2、準備幾首勵志的音樂帶動課堂氣氛。
四、說活動過程
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課教學內容分為以下五個環節:1、音樂導入2、認識挫折3、故事分析,引起感悟4、情景劇表演——《面對挫折》5、學生交流自己曾經經歷的挫折,共議解決辦法6、活動總結
接下來我將這些具體的教學步驟和設計依據進行詳盡介紹。
首先:音樂導入。
欣賞音樂《水手》,營造輕松的氛圍,同時也讓學生感受歌曲中表現出來的面對挫折的積極心態,以此導入課題。
第二環節:認識挫折,了解什么是挫折。
通過例子講解挫折的特點,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建立正確的挫折觀。
第三環節:故事分析,引起感悟。
從比較故事中雞蛋、石頭和皮球對待挫折的態度中受到啟發,讓學生了解解決挫折的方法有積極和消極之差別,并審視自己對待挫折的態度。
(四)第四環節:情景劇表演——《面對挫折》
本環節通過周圍或自身經常出現的學生個案情景表演,促使學生自身的實際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加深了學生對挫折的進一步生活化理解,使其在此環節中學會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我發現,自我探索,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第五環節:學生交流自己曾經經歷的挫折,共議解決辦法。師在此環節適當點撥,引導生總結出如下3種方法。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1、擁抱挫折,通過哲學家黑格爾的話以及故事“上帝的使者”,啟發學生:如果你正面臨著挫折,請首先向它微笑,給它一個擁抱,歡迎它來到你的生命。
2、輕松宣泄讓學生知道,遭遇挫折難免會有不良情緒產生,一定要學會以合理的方式把不良情緒及時地進行宣泄,使自己有良好的心態,在這里著重介紹涂鴉法,并體驗該方法,接著通過問題:你的宣泄方法是什么?邀請學生回答,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宣泄法。
3、迅速行動,強調行動,而且是迅速的行動,是治療心理創傷的最好方法。
(六)第六環:活動總結。
班會課最后贈送學生祝福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在以后的生活中,風雨必將存在,但我們要堅信一點,陽光總在風雨后,在良好的氛圍下結束本課。
五、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笑對挫折,挑戰自我主題班會》,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讓學生理解這一主題,應以活動為主,通過活動進行自我探索,獲得的是直接經驗。
2、強調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與感悟,學生參與程度越高,感受和體驗越豐富,效果越明顯。
3、教師不是代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要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協助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自助助人。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您的聆聽!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微笑》,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說一說這節課。首先說一說課的設計意圖和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篇散文以“微笑”為主題,通過小蝸牛向螞蟻微笑這樣一件事情中,點出“微笑”的主題。整篇故事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體現了小動物各自的特征:如小鳥愛唱歌,大象力氣大可干活等等。
學情分析:中班幼兒詞匯量較豐富,也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幼兒可以通過學習“我愿意”這一句式,萌發其喜愛微笑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綱要》的精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感知散文的優美意境和動物的活潑稚拙,學習”我愿意“的句式
2、嘗試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散文
3、感受動物間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感,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感知散文的意境和動物的活潑,學習使用”我愿意“的句式上。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難點放在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散文上。
活動準備:
一是物質準備:與故事相匹配的圖片3套、故事圖譜一套、幼兒探索的材料、歌曲《歌聲與微笑》。
二是經驗準備:活動之前了解小動物各自的特點。
三、說教法學法:
我運用的教學法主要有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游戲法等。這部分內容將在教學過程中體現。
四、說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音樂導入《歌聲與微笑》,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導入:小朋友,你們隨著音樂入場,心情怎么樣呀?
師:原來呀,聽著這么美妙的音樂,我們都很開心,開心是什么樣子的呀?(嘴角上揚)我們一起來笑一笑。
第二部分:分段學習散文內容,自主探索散文情節
(一)、師:我們小朋友呀真開心,有的小朋友現在還笑瞇瞇的呢,我們的微笑呀,把誰給引來了呢?
1、出示小鳥的圖片:“第一位好朋友是誰呀?這是一只愛唱歌的小鳥。
2、出示大象的圖片:“愛唱歌的小鳥呀,把誰給引來了呀?這是一只壯壯的大象。
3、出示小兔的圖片:“小兔子乖乖……”又有誰來了呀?小兔呀跑的真快。
師:那這三個小動物他們說了些什么話呢?謎底呀就藏在老師準備的圖書里,請小朋友到桌子旁邊的書本上去看一下吧。
(二)、幼兒交流探索的內容
師:誰來說說看,你聽到他們說了什么話?
(在這里,幼兒說出一句,教師以圖譜的形式出現。如幼兒說我聽見小鳥說XXX,教師便說那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鳥說的話。大象、小兔依此類推。)
師:你們發現這幾句話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呀?哦,原來是有一句共同的話:“我愿意為朋友們XX,讓他們高興。”
(三)、出示螞蟻圖片(螞蟻嘴角向下,很苦惱的樣子)
1、小動物們都找到了讓朋友們開心的方法,可是還有一只小動物,是誰呀?他心情怎么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小螞蟻他為什么苦惱呢?請小朋友繼續看書本
2、交流分享
師:小螞蟻是怎么樣做的呀?(原來他通過給其他小動物傳遞微笑,讓大家都開心起來)
師:你們知道微笑是什么嗎?我們一起來學習微笑一下。原來微笑呀就是嘴角上揚,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的散文名字叫什么呀?(《微笑》)
五、完整地欣賞散文,并能以動作形式表現
1、師幼共同配樂欣賞散文
2、以動作表現
六、了解散文中蘊含的道理,懂得樂于助人使人快樂。
1、提問: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哪件事情讓你們感到很開心的呀?你為什么感到開心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原來呀,朋友之間相互幫助我們會很開心,我們小朋友的一個微笑也會讓大家感到很開心,所以呀,我們要不要繼續保持呢?
七、活動延伸
領域滲透:準備一些心形卡片,讓幼兒在美工區中將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畫下來或者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家園共育: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多進行一些助人為樂的事情,體驗快樂和成功感。
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高年段學生特征,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讀讀記記“儲備、不甘落后、千方百計、”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地讀來感悟課文,并創設一些情境,在情境中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品讀動作、心理、語言的重點詞句,體會松鼠的可愛和我們對松鼠的喜愛。
【設計特色】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重點體會人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強化感悟,以讀為本,相機點撥,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課堂上,我著力帶領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描寫松鼠和我們一家人相處中,一些重點的語言、心理、動作等句子,體會松鼠的可愛,我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以及這之間表現出來的人與動物的和諧與美好。為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活動
1、理解課題,整體感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為教學的切入點,前后三次讀課題,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淺入深進行教學。
2、以讀促悟,以讀品文。
“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宗旨。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己能讀書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力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語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豐富學生的表象,來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另外,也盡力做到讀書有層次。初讀培養學生閱讀的速度,提高學生瀏覽課文的能力。深入讀有感受,邊讀邊畫認為有趣的句子,目標明確。理解感悟后有感情地讀,扣住重點字詞,通過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高低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3、結合課文,拓展補充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在第二件事情中,采用想象的手法,讓學生化身于家里人,充分抒發情感。再是,課文學完之后,結合本單元的《回顧·拓展》中的課外書屋,把書介紹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帶著課上學到的知識走向廣闊的知識海洋,不僅能鞏固課堂上學的知道,而且能在廣闊的知識海洋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形成更多的能力。努力朝使“略讀課”成為課內、課外閱讀的橋梁。力求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目標。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樹林》這一課選自省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課本第四冊第三課,這是一節典型的繪畫課。以感受、想象、創作的形式,畫同學生活實踐中所見過的小樹林,表達和描寫生活中的體會和感受,培養同學觀察記憶生活的能力。
樹能凈化空氣、美化生活。
一棵樹的結構是由樹干、樹枝和枝冠組成的,而“小樹林”是以表示多棵樹的組合為主,重點是在畫面上表示樹木前后重疊的關系。由于生活條件不同,同學對小樹林的感性知識積累也是不同的。在本節課中,我先讓小朋友們通過幻燈欣賞各種各樣的樹林風景圖,引導同學親臨大自然,關心周圍的一草一木,發掘其美的因素,以提高同學的觀察和記憶能力。只有同學在對周圍事物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才干愉悅地畫出自身所看見過的小樹林。畫一畫不同季節、不同種樹的小樹林,能讓同學在無拘束的創作中受到美的感受染,體會到繪畫活動的愉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二年級同學的實際接受能力,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訂為以下幾點:
1、學習簡單物體前后重疊的表示方法;
2、培養簡單的構圖能力;
3、知道美的環境要靠人去發明,維護和體驗。
本課的重點是讓同學學會在畫面上表示樹木前后重疊或遮擋的關系。
三、教學思路
根據這三點教學目標,我采用欣賞、講授、創作的教學方法,引導同學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來獲得新的知識和構思。這一課時的教學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導入能否引起同學的注意和興趣非常重要,我采用復習鞏固法把同學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會畫樹嗎?誰能說說樹的三局部結構?樹有什么好處?不植樹行嗎?就這么幾個簡單的問題,不只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同學受到了保護樹木的思想教育,從而很自然地就集中了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新課輔墊基礎。
(二)講授新課
對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分4步來完成:
1、欣賞小樹林圖片
我先讓小朋友們通過幻燈欣賞各種各樣的樹林風景圖,在看一看、說一說的同時,讓同學了解樹林中樹木前后重疊和遮擋的關系。為下面的小樹林構圖打下基礎。
2、動手操作組合構圖
欣賞完樹木重重疊疊的美麗樹林后,我緊接著出示一張排列比較單一、死板的樹林圖,讓同學自身去發現:同樣是樹與樹的組合,該如何布置構圖才會出現美麗的小樹林。使同學掌握畫小樹林,不只要畫很多樹,而且還要畫出樹與樹之間的前后重疊和遮擋關系。再通過同學的親手操作、講評,逐漸培養他們組織畫內容的能力。
3、指導遮擋關系畫法
由于物體的前后重疊和遮擋關系的畫法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初次接觸,因此我采用示范、講解、摹畫逐步深入的方法使同學掌握,為他們接下來的自由繪畫做好鋪墊。
4、欣賞課本中的范畫
讓小朋友們在繪畫前看一看、評一評課本中的幾幅范畫,不只給以參考,還能使同學積極主動的進入到繪畫活動中。
(三)同學作業
通過前面環節的進行,小朋友對小樹林的構圖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同學獨立作畫練習前,我出示本節課的繪畫要求:
1、畫出樹的前后遮擋關系;
2、畫中的樹要有大有小;
3、畫面色彩要豐富。
讓同學更加明確繪畫的內容,從而提高每個同學獨立作畫的能力。
(四)作業講評
請同學簡單介紹自身的作的內容,在說一說、評一評的過程中,溝通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
通過優秀作業的展示,提高同學對繪畫的積極性和創作能力。
(五)課堂小結
當同學基本完成一幅作品時,假如老師和時的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褒揚。就能使同學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從而積極的投入到教師以后的教學中,我就針對這一點進行作業講評,提高同學的競爭意識。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以注重觀察、啟發想象創作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讓同學在輕松、愉快、具有豐富表示力的狀態下進行自由創作,真正意義上達到感受、想象、創作的繪畫要求。
說課稿 篇6
向惠瓊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揠苗助長》,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理念、教學流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環節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一課選自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是寓言兩則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在總結領悟道理時。為此,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農民急性子的形象渲染,重
視揠禾苗、盼禾苗長高的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從而得出大道理。
而且二年級學生第一次明確的接觸寓言這種文章載體,如何讓學生在這則寓言中學會欣賞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點,為今后的寓言學習及課外讀書拓展打下基礎,為此我們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法學法。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有效實現教學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功能,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寓、揠、焦、喘、截”五個生字,以及多音字“轉”;會寫“焦”字。
2、知道什么是寓言,了解寓言的特點,知道故事的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為有效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行為的有的放矢,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置教學重難點。1、會講故事。2、知寓意
四、教法與學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與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鞏固與遷移,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問答法等常用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按方法引領,閱讀感悟的方法展開教學。在本課的教學中,著重引領學生通過圈詞語、悟心情的方法來學習寓言故事。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閱讀和感悟。
五、說設計理念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寓言故事,重在讓學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須通過具體的語言感悟和故事情節的解讀去落實。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意了2個重視:重視故事情節的理解,重視重點詞句的感悟。
六、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由學生已知的寓言故事引出本課小故事,由已知引新知,激發興趣。
二釋題
三初讀感悟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并為生字學習打下基礎。
四圍繞“急”字對課文展開深入探討
以急為中心,通過詞語、來領悟人物性格,并學習寓言故事的表達特點,為今后寫話、寫文做好鋪墊。
五講故事
根據課文要求,寓言故事是通過人們口口相傳才得以保存下來,其中所蘊含的大道理也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所以學會講這個故事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六推薦書目
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
七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難點,便于學生識記,采用如下結構式的板書
揠苗助長
焦急辦法枯死
( 急于求成違背規律)
寓言 小故事大道理
八教學反思
以上教學設計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做出調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使語文教學更好的為生活生產服務。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向大家說的是小學三年級的體育課:《蹲踞式跳遠》。
一. 說教材:
蹲踞式跳遠是小學生跳躍動作教學的重點教材,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節教學內容的蹲踞式跳遠是學生在基本掌握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環節組成的動作要領上 ,將起跳腿積極起跳,擺動腿積極上擺的騰空步作為本課教學重點。為今后學習跳遠、跳高等教學內容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思想的引導,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掌握蹲踞式跳遠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騰空步在跳遠動作上的重要性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練習騰空步的技術方法以及在蹲踞式跳遠上的有效利用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團隊意識及合作精神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蹲踞式跳遠的動作要領。對跳遠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這些為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基礎和可能。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騰空步的練習上。近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學生已經熟悉學習環境,能通過合作,共同參加身體練習,能在學習中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并相互交流。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學生興趣與方法的培養,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采用分解與完整示范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講解、示范、啟發、引導、鼓勵”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思考、模仿、試試、做做、集體練習、分組合作鞏固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略)
接下來給大家說說本課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說課稿 篇8
一、主題的產生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40分鐘的課堂學習之外,孩子們都渴望有屬于自己充分休息、自由活動的時間,因此,“課間十分鐘”就成了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他們渴望下課,盼望著與小伙伴們一起盡情的玩耍。但稍微留意一下,便不難發現學生所進行的課間活動很單調、枯燥,課間活動中存在著一些不當行為和安全隱患,比如在走廊打鬧追跑的、橫沖直撞的、把樓梯當滑板坐著往下滑的、在地上摸爬滾打弄得滿身是灰的等等現象,校園課間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老師們在一起也經常談到課間活動的安全問題。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開展有益的、安全的、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讓學生在玩中有所樂、有所得、有效消除我校課間安全隱患呢?于是,我利用晨會課的時間與班級同學們圍繞“你喜歡課間十分鐘嗎?你們課間玩什么?這些活動安全嗎?課間十分鐘你快樂嗎?”等一些問題展開了一次對話,最后共同討論確定了“快樂課間十分鐘”這個活動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善于從身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課間活動的搜集及改編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關心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4、推廣安全、健康、有益的課間活動方案,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消除校園課間存在的安全隱患,規范學生行為,形成文明的校風。
三、活動程序
整個活動過程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課間活動的調查與分析
第二階段:課間活動的搜集、改編設計與方案的制定
第三階段:課間活動的實踐與宣傳推廣
四、活動的實施
(一)課間活動的調查與分析:
1、組成活動小組、
同學們通過討論分成三個活動組:觀察組、統計組、調查組,選出小組長,進行組內成員分工。
2、確定調查方法、制定調查問卷。
3、開展活動。
“觀察組”的同學一下課就到各自負責的地點觀察記錄同學們課間的活動情況。
“統計組”的同學對各班的不安全活動進行邊統計邊記載。
“調查組”的同學到各班分發調查問卷,內容有:你喜歡的課間活動方式、你在課間進行過危險的活動嗎、你經常在什么場地進行活動等。
4、交流展示。
各小組分別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了他們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觀察組”的同學紛紛對他們觀察到的課間活動情況進行了描述和分析。
同學1:我觀察到一名同學打了上課鈴才急忙跑向廁所,結果與路上的同學撞到了一起。
同學2:我觀察到男生很喜歡在走廊追跑打鬧,我覺得這樣很危險。
同學3:我觀察到女生比較愛玩游戲,但我認為那么多人在走廊玩跳皮筋不合適。
“統計組”的同學出示了他們的課間活動統計表并進行了相應的說明。(課件)
“調查組”的同學展示了他們調查到的課間活動情況。(課件)
最后同學們對課間活動的情況從安全性、趣味性、知識性等方面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二)課間活動的搜集、設計與制定:
通過對各班課間活動的調查、分析與討論,同學們充分了解了各班的課間活動情況,感受到了課間活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知道了課間活動的重要性,對課間活動方案的搜集設計與制定充滿了期待。
1、活動準備
同學們在這一環節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根據各自喜歡的活動類型組成了“體育活動小組”、“休閑活動”小組、“游戲活動”小組,
教師啟發學生討論出活動的搜集方法,引導他們討論怎樣制定活動方案。
2、活動的搜集
每組同學利用各種方法與途徑如:網上搜集、與其他同學一起游戲等對課間活動進行了搜集與改編設計。
3、制定活動方案
各小組根據他們搜集改編設計的活動特點討論制定活動方案,包括活動名稱、活動規則、活動方法、參與人數、活動場地、活動的作用等。
5、匯報展示
“體育活動”小組的同學是用表格的方式進行展示匯報的(課件),并對活動方案進行了說明。
“休閑活動”小組的同學出示了他們的設計方案并進行了演示說明。(課件)
“游戲活動”小組的同學對他們設計的游戲進行了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歡呼。(課件)
最后同學們根據剛才的匯報展示對活動方案評出了“最佳趣味”獎、“最佳智慧”獎、“最佳設計”獎等獎項。
(三)活動方案的宣傳推廣
1、激發情感
同學們設計的活動方案都非常好,為了讓其它班的同學在課間也象我們一樣玩的安全、快樂,我們把這些活動方案推廣到其它班,讓全校的同學都加入到我們的“快樂課間十分鐘”活動中來好嗎?
2、討論制定宣傳方法
①以班級名義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課件),②加入到其它班同學的課間活動中進行宣傳。
3、活動的延伸。
倡議各班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快樂“課間十分鐘”主題活動在全校延伸,以實現此次活動的價值。
五、活動的反思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來源于學生生活、產生于學生生活、實踐于學生生活、延伸于學生生活,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生動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之中,激發了學生創新欲望,提高了他們觀察、調查、分析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關心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課間追跑打鬧現象有了明顯減少,對消除我校校園課間安全隱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活動的開展實踐,我也發現了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如下雨天活動方案的制定、男生喜歡的玩游戲較少,怎樣設計出更多男生喜歡的、有趣的活動等等問題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處于起步、摸索中,我們將不斷學習、實踐、探究、努力做到開拓創新,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逐漸走向完善。
說課稿 篇9
知識目標: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關鍵句子的含義,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感受繼父對“我”海一般深沉、博大的愛及我對繼父的懷念、感激與愧疚之情。
2、使學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并思考自己怎樣去愛。
教學重點:
結合繼父為我做的四件事,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繼父對“我”的愛。
教學難點:
通過對“……騙局……”、“看海的意義”兩處的探究,進一步地體會繼父對“我”的愛是那樣的無私、偉大。
教學時數:三課時
課前準備: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說說8歲前的河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子?15歲后呢?
2、河子的這種變化你能用一個詞形容嗎?是誰改變了她?
3、一個普通、年邁的海員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一個人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呢?我們共同來學習。
二、結合繼父為“我”做的四件事,初步感受繼父的愛。
(一)速讀課文,看看繼父為了幫助“我”成長而做了哪幾件事?
(二)1、帶“我”上街
2、給“我”講海
3、教“我”學知識、做家務
4、鼓勵“我”做事
(三)自學。畫出描寫繼父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繼父這樣做的用意。
(四)匯報交流
1、帶“我”上街:
a、目的:消除自卑心理,領“我”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
b、分角色朗讀:體會繼父的慈愛。
2、給“我”講海:
a、目的:幫“我”樹立第一個人生目標,使“我”有了成長的動力。
b、創設情境讀關于海的故事,理解繼父對“我”的用心及“我”對海的美好向往。
c、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看海的日期要定在15歲?
3、教“我”知識、做家務:
a、目的:學好文化才能在社會中謀生,學會做家務才能自食其力。
b、理解“規定”一詞的含義:繼父對“我”嚴格的要求都是為了“我”將來的生活奠定基礎,這同樣源于繼父對“我”的愛。
c、“永遠講不完的海的故事”:讓“我”始終不放棄夢想,為夢想而努力。
4、鼓勵“我”做事:
a、理解“欣喜若狂”、“驚天動地”的含義。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體驗,你們的父母在什么情況下為你而欣喜若狂?而繼父呢,“我”只是做了原來不能做的事,繼父為什么當成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在逐漸學會克服困難,經受住了生活的磨練,這是“我”成長的標志,而這正是繼父所期望的)
b、繼父此時的狀況呢?結合23、24小節(身體孱弱,被妻子無情的拋棄,這對年邁的繼父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但還拖著病病歪歪的身子,鼓勵我做各種事,還是為了讓“我”成長起來)
c、繼父的心愿達成了嗎?(一個人、辦各種各樣的事、獨自承擔家務。我已經真正長大了。)
d、解決“為什么看海的日期要定在15歲”這一問題。
三、精讀重點段,突破難點,進一步感受到繼父的愛是那樣無私、那樣偉大。
1、繼父的心愿達成了,而“我”歷經了7年的等待也終于盼到了看海的日期,可是當繼父告訴“我”這一切永遠都不能實現的時候,“我”感到失望、委屈、傷心,甚至認為這是一個騙局。你們認為這是不是騙局?
2、引導探究:繼父明知“我”會失望、傷心,甚至會埋怨他,為什么不直接告訴“我”他的苦心?或者永遠都不告訴“我”真相呢?(結合“安安靜靜的去世”來理解繼父的愛是多么無私的、多么偉大,他的胸襟是多么寬廣)
3、引讀“當我……”“我”終于明白了“看海”的意義。你們明白嗎?
a、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看海作準備
b、去海邊之前,讓我必須學會應付一切。
4、繼父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在沒有他的日子里能夠堅強、獨立地活下去,而他的良苦用心卻從沒向我提過之言片語,直到這時,我才真正懂得了他的心。所以站在他的遺像前,我悄悄對他說:“伯伯,我看見了大海……
5、“我”實際上看見了什么呢?(繼父海一樣深厚的愛、海一樣寬廣的胸懷、繼父就是“我”的大海,承載著“我”這只小船鼓起風帆,破浪前行。
6、“我”對繼父的呼喚蘊含著怎樣的感情?(感激、懷念、愧疚……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
四、再讀課文,歌頌父愛
現在你們知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改變了“我”?(愛)
繼父,一個普通的海員,一位偉大的父親。
五、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愛
繼父說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看海做準備。繼父說去海邊之前,讓我必須學會應付一切。
當我穿行在鬧市上時,當我熟練地做著家務時,當我受鄰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從而每月從她那里得到40元的生活費時,我突然明白了繼父的“看海”的意義。有無數次,我站在繼父的遺像前,悄聲對他說:
“伯伯,我看見了大海,真的,我看見了……”
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畫感覺》,感覺是看不見的,卻可以體驗,不同的感覺可以用鮮艷或灰暗的色彩,輕盈或沉重的點,松弛或強勁的線,整齊或怪異的形來表達.在這里就《畫感覺》一課分教學資源開發、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設計三大版塊來進行說課,敬請指教。
第一版塊:教學資源開發
一、教材分析
《畫感覺》一課內容雖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了與學生切身感受聯系的一條線:《畫聲音》、《畫味覺、畫嗅覺》、《畫感覺》、《畫觸覺》、《畫情緒》、《畫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循序。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際體驗與造型游戲,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色彩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學生及媒體分析
低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色彩基礎,感覺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直觀鮮明,精彩有趣的有助于本課的教學。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認知領域:認識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領域:能用色彩、線條和形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覺。
3、情感領域:以明銳的目光去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導兒童大膽想象和創造,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對色彩,線條和形狀的感悟能力。
教學難點:怎樣運用色彩、線條和形狀來畫感覺。
四、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范畫等。
學具準備:顏料、毛筆、油畫棒、牙刷等。
第二版塊:教學法
一、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自然、語文、音樂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通過多媒體設備,師生共同欣賞,共同合作,共同游戲,建構起自主的平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由靜變動,新穎活潑。
2、激趣引新,變幻無窮。
3、個性發展,啟迪創新。
二、說學法
1、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通過玩、唱、看、猜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創新。
2、倡導合作,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體會到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畫而且能畫得精彩”。
第三版塊:教學過程設計
一、游戲導入、快樂之旅
1、先和學生一起玩“畫鼻子游戲”,(讓學生真正開心起來)你們玩得開心嗎?為什么有的同學能畫得這么準確呢?你們能把開心畫出來嗎?說說看。(學生初步體驗“感覺”一詞)
2、下面讓我們帶著這樣輕松開心的心情去散步好嗎? 把口袋里裝滿你喜歡你色彩和線條,開始出發啦!(學生鋪好紙張,備好毛筆,油畫棒等)
3、我們穿過了公園里彎彎曲曲的小路,(手勢)來到了一片草地上,小腳丫走在小草上會有什么感覺呢?(學生會說癢癢的、刺刺的)突然打雷了,(聲效)雨點打濕了我們的衣服(好冷),怎么辦?讓我們一起把太陽公公請來吧,(師生齊喊)哇!太陽露出了笑臉,花兒也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作品在學生們的想象中新鮮出爐)
3、這次的快樂之旅大家都有什么收獲啊?(學生們會結合自己的作品暢談自己對線條,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現了個性。快樂之旅開啟了想象的門,學生的創作激情被喚起,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點、線、面及色彩與“感覺”做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4、揭示課題:感覺在我們心里,雖然看不見,但我們卻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線條和形狀把它畫出來(板書:畫感覺)
二、情趣示范、合作體驗
1、旅游回來讓我們放松一下,來聽一首好聽的歌(師生合拍共唱),這首歌帶給我們什么感覺?(神奇、美妙、歡快)你怎么來表現這些感覺呢?(讓學生互相說說)
2、想知道老師怎么表現嗎?請學生幫忙吹幾個泡泡吧!教師在這里設計懸念,學生會想老師畫感覺怎么會吹泡泡呢?原來肥皂水 顏色吹出的泡泡黏在紙上能得到一種特別的效果,教師再利用油畫棒結合點,線,面畫出精彩的范作(投影出示)你們也來試一試吧.(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操作練習,教師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各種工具,甚至是手。)
音樂使師生情感得到共鳴,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體現的新課標的倡導理念,對于低年級學生有著示范的必要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這時學生的感覺由體表轉向了內心,感覺的體驗得到了升華。
三、多維評價、個性表達
1、自評、互評。
當學生基本完成作品時,讓他們把自己的畫給好朋友或周圍的同學看,自己說說較精彩的地方,再請看的同學談談對畫的感覺。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作者對自己的感覺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點,線,形元素組成的畫給觀者的感覺,這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
2、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只要有一點進步我都給予鼓舞和評價:“你的畫別有特色”、“又進步啦”、“我看到你的畫從心底里感到了甜絲絲”等,我相信這些激勵性的評語能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
總結拓展:感覺不但能畫出來還能表現得很美、很有藝術感,瞧這些大師們的作品真夠味。(圖片欣賞)
感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還能體驗到別的感覺嗎?感覺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樣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場合給人不同的感覺,如一塊冰冬天給人冷的感覺,而在夏天就給你涼爽的感覺,你能用今天學的方法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嗎?
課外拓展讓學生積極地去體驗觀察身邊的事物,自主參與探索過程。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體驗為靈魂,讓學生在各種游戲中探索發現,教師在教學中兩次作業的設計和引導,由淺入深,潛移默化地展開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技能。
【【必備】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必備】聘用合同模板集錦十篇08-28
【必備】聘用合同集錦十篇08-10
【必備】聘用合同模板匯總十篇08-09
【必備】擔保合同模板合集十篇10-26
【必備】聘用合同模板匯編十篇07-09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10-0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集錦9篇06-09
【必備】觀察螞蟻日記模板匯總十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