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匯總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談生命》是魯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美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生命永遠是自然的奇跡,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是人類生生不息探索的目標。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深深地融進了作者對生命獨特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學習這些散文,不但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增進學生對生命內涵的深層次感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同時又是培養學生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賞析能力的美文。
《談生命》是冰心老人年輕時的作品。五十多年后才被重新發現。冰心老人已經仙逝,但是她用年輕而敏感多悟的心靈為我們寫下的這篇表達她對生命深刻感悟的美文,以其內涵的深刻,文筆的細膩優美而受到我們的深深喜愛。學習這篇文章,我將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兩個:
1、整體感知全文內容,了解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悟,增加對生命內涵的理解。
2、欣賞本文優美生動、含義深刻的語言,增強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是很長,但是其中滲透著冰心年輕時代對生命的深刻感悟,內涵十分豐富。雖然借用了比喻這一巧妙的文學形式,但對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而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只有在整體感知文本語言風格的基礎上抓住最有特征性的關鍵語句進行細致的欣賞,才能更深切的體會作者融注在語言中的思想感情。所以目標2是學習的難點。教師要在認真品讀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感知文字的優美生動內涵深刻的特點。生本教育的理念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無法用個人的思考替代學生的思考,尤其對于生命這樣抽象的概念,更是需要學生自己在調動自身生活體驗的基礎上,深入文字的內部,細細的加以品讀、體會。我準備采用美讀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并積極采用有效地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做到互通有無,相互啟發。
我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一、布置預習
1、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多讀幾遍,將課文讀熟。
2、整體感知課文,說說作者采用了哪兩個比喻來敘說生命的含義,表達人生感悟。你能從這兩個比喻中看出生命要經歷哪些必須的階段嗎?通過作者的描寫,你對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3、劃出你所喜歡的句子,反復讀一讀,細細品味一下,說說好在哪里。
二、交流展示
我打算采用兩個學習的板塊來進行學生對預習效果的展示交流。
板塊一:我會品。
小組對預習任務展開交流,小組內能夠完成的不再交流。如字詞。重點找到文中寫的好的字詞句來說一說,好在哪里。小組推薦一名發言人闡述一種意見。
學習板塊二:我會讀
用美讀的方法讀課文,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
點撥:總體要讀出深情莊嚴、自豪的感情,生動的描寫句要讀的深情,議論句要讀的深刻。
三、點撥升華。
詢問學生對于哪些句子還不是很理解。
預設:
1、不是……不流動的便……
2、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
以上兩句是本文理解的重點和難點。
四、總結。請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生命。
五、作業:設計一份手抄報。
板書設計:一棵大樹,枝葉繁茂,上面結了快樂和痛苦兩種果子。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來自宜賓市四中的艾宗坤。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琵琶行》,我打算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敘事長詩,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本課的一個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這是情感目標。
2. 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了解運用環境描寫側面烘托氣氛,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這是知識目標。
3. 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音樂的寫作手法。這是能力目標。
(三)教學重點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但很多時候有些人只對吃魚感興趣對抓魚并不感興趣。所以我的理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欲。”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才能真正完成教學目標。針對此,我選擇教學突破口是:由詩眼入文,巧設疑問,激發求知欲。引導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閱讀。
(四)教學難點
由于音樂是無形的,聽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難摹寫的。但這篇文章卻很好的表達了出來。因此授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
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感受“聲中之情”“文中之情”。文章的難點就是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音樂來感知聽者、演奏者內心感情,并將兩者融為一體的。
二、說學情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結合注釋在課前預習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被動學習方式轉變為獨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個理念,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通過提問設計、板書設計,師生討論分析等來掌握本詩的特點和思想情感,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第二課時:主要是學生展示交流自己嘗試用文字描摹音樂的成果;第三課時:,結合導學案處理相關練習內容。)我今天說課內容選取的是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對于新授課來說,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導入語: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共傳知音的傳說;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
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畔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見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偶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信手寫來的經典樂府《琵琶行》。
(二)具體研習
1、 聽課文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然后學生反復朗讀課
文,回答問題。(文章主要通過“樂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我將圍繞此句做文章,打破逐段講解的老套路。)
1、全文最富有感情最能體現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引出下問。)
2、“淪落”是什么意思?文中“淪落”的人有哪些?
(明確:琵琶女和白居易。)
3、 (誰解淪落人?)(引出對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學習,分別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文中人物,讀出應有的情感。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遭遇。)
4、“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是”同在哪里?
(一個是朝廷官員,一個是江湖的歌妓,一個是高朋滿座,一個是門前冷落,反彈琵琶求其相同點。)
明確:同在經歷、心境、都來自京城、懷才不遇??)
5、是什么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聯系在了一起?
(明確:音樂)
6、 (誰識琵琶聲?)這是怎樣的音樂?
(轉入對第二段的研習,學生齊讀,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對音樂的描寫尤有獨到之處。出現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a,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b,音樂有什么特點?c隨著音樂的變化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d琵琶女的演奏收到了什么效果?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a,詩人善用比喻,用一連串比喻反復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這些詩句都是用生活中具體的聲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各種不同的音樂節奏和旋律。b,音樂時而厚重時而清脆,時而悠長時而短促,極富變化。c,悲憤、哀怨、凄楚??d,“此時無聲勝有聲 ”、“東船西舫悄無言”,都讓人感到那琵琶聲中既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聽者的共鳴。
(三)課外延伸
學生剛接觸這類文章可能還不能充分領悟其中的內涵,因此為了加深他們的興趣,繼續培養學生閱讀鑒賞這類文章的能力,我會讓學生課外進行比較閱讀。此外學生還可找描寫音樂的文章和詩歌,如《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等。
(四)作業
家庭作業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現在的音樂類型豐富,學生也有自己所鐘愛的音樂,因此我讓學生課后學習運用語言藝術來描述聽覺的手法,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不限。
五、說板書
琵琶行
白居易
主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誰解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誰識琵琶聲
比喻句 音樂特點 感情變化 藝術效果
我認為板書設計要力求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詩歌音樂性的語言,并且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構特點。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老師不能成為一個知識的傳聲筒和復讀機,而應該是發掘他們潛力的伯樂,并且能與學生共同成長變化著。所以我希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
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我用一首詩作為《琵琶行》的讀后感,和大家共鳴: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 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目是《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的教學內容。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的親身體驗;并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抒發了自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的感慨;最后講述了當自己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景像的情景,表達了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話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本文位于教材第8組課文,這組教材是以“異國風情”為專題,目的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因此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美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為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我將本課設計為兩個課時。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小學第三學段(5~6年級)識字上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閱讀上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閱讀敘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我們的學生沒有走出過國門經歷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1、知識目標: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結合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學會作者寫景狀物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4、發展目標:培養學生聯系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不僅體會到德國奇麗的風景之美,更感覺到德國人的心靈美。
四、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讓學生看圖觀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含義,談話法、討論法讓學生根據我提出的問題受到啟發自主學習、從文中自己的品讀感受文章,用自上而下教學設計引領學生理解課文,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五、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課外引入,揭題質疑。
引發學生對異域國土的'興趣播放德國景色的錄像片,通過錄像回到文章,提出問題:當季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踏上德國土地時他是如何評價德國的,引出本文線索詞語:美麗。進而再引發學生思考“美麗”是否只指景色美,作為引導深入學習課文的出發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找季先生整體評價德國的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讓學生說明“奇麗”的含義,鍛煉學生概括詞語能力,啟發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解釋詞的方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詞語后,提出要求:讓學生用線畫出文中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通過動手圈劃,使他們手腦結合理解課文感受文章,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細讀課文,感悟“美麗”。
根據學生畫出的句子,深入課文學習文中的重難點。當找到“德國人讓花朝外開,自己只能看見脊梁。”這一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體會德國人的品質。
當找到重點段落第三自然段:“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一句時利用圖片的出示讓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兩個詞語,使學生通過欣賞圖片的有效途徑直接理解本課重點,體會德國街頭的美。在“應接不暇”一詞處先讓學生說詞義,再提出問題“你在什么時候應接不暇,給大家舉個例子。”
讓學生以此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并拓展思維將閱讀課程帶入生活。
(四)品讀課文,再感“美麗”。
這一環節讓學生想象與感受相結合,配合優美的音樂學生閉眼傾聽,老師誦讀第三自然段描寫德國美景的句子。傾聽中想象,再讓學生抒發自己聽后的感受,想象看到、聽到、聞到了什么。組織交流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最后結合一組德國街頭花團錦簇的圖片,讓學生再感美麗。
啟發學生感受“美麗”,讓他們把看到想到的都讀出來,進行自讀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
利用填空的形式,空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試著背誦,最后在課上理解感受美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完成背誦。
(五)揭示中心,三感“美麗”。
通過問題:“除了景色美,作者還是感受到了德國哪些地方美?”引出本課難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這句話。
通過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加上關聯詞語“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選擇,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交流,讓學生說明自己的觀點進行德育滲透,說明做人的真諦。
再讓學生通過講述生活中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進行口語交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從事例中讓他們自主感悟課文中的品德內涵。
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用生動語言啟發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讓學生情動于中,最后讓他們用“感恩”的語氣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再用“贊美”的語氣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深刻理解文章的難點,體悟文章內涵。
(六)前后呼應,總結全文。
最后回到本課第一個問題:作者說的美麗是不是只指景色之美。深化主題,揭示中心。
六、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景 奇麗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德國 美麗
人 奇特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說課稿 篇4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課文《美麗的小路》。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學目標,第三是教學環節。
【教材分析】
首先,我來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這篇課文。《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小朋友要保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美的行為會破壞美麗的環境,只有保持環境衛生,這樣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戲劇化的效果,非常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這堂課我想讓學生達成目標有三點:
1、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認真臨摹書寫“先、干”等6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其中如何抓住描寫“美麗小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也是我在教學中感到頗為為難的地方。
3、有愛護環境衛生的愿望和行動。
通過反復推敲,深思熟慮,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教學環節】
一、圖片導入,激趣揭題
(點課件)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采用圖片導入,激發興趣。利用課件展示引起孩子們對小路探究的興趣,為揭題做鋪墊。問學生:小朋友們都很熟悉每天上學和放學回家的路,老師也看到了許多小路,你覺得這些路怎么樣?然后出示鴨先生小屋前那條美麗的小路再問學生:老師這兒還有一條長長的小路,它的路面上是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到處都是花草樹木,你覺得這條小路怎么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先試著說說這兒美麗的景色。師回答:對,這真是一條美麗的小路(板書課題),一起讀。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首先學生初讀課文,自主學習。問學生: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親自讀一讀嗎?那就快把書翻到45頁吧!請小朋友們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邊讀邊用鉛筆標出自然段序號,別忘了圈出生字娃娃和你交朋友呀?
(點課件)接下來,是識字教學環節,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為文中的生字較多,我主要利用課文的學習,分部識字。識字方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有效的方法識字。我打算選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讓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讀幾次,讀準字音。
2、還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教大家認字。學生由于課外閱讀,識字量不太均衡。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識字量大的孩子充當小老師,不再覺得識字枯燥無趣,識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認讀,也不至于喪失信心。這樣充分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自愿學習。
3、根據反饋,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的生字。如:“凈、生”等。
4、進行識字方法指導。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字,例如:爭取的爭加兩點水變成了干凈的凈。汽車的車加上兩只的兩變成了車輛的輛。形近字比較法識字,如:堆積的堆和推開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干凈的干。反義詞比較法識字,如:后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較法識字,如:九個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雞的雞和積極的積。字意識別法等。
5、通過識字游戲鞏固漢字的認識。游戲能讓孩子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鞏固生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來讀。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首先帶音節認讀:看到小朋友們這么用心地學習,生字娃娃們可高興啦,忍不住跳出來和大家見見面(出示生字卡)讓我們開火車叫叫生字娃娃們的名兒吧,我的火車往哪兒開?(開火車認讀生字,注意糾正生字的正確讀音)其二去音節認讀:生字娃娃們可淘氣啦,現在它們脫掉了拼音小帽,變了樣兒,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其三認讀生字競賽: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生字,說出自己識字的方法。最后出示詞組:生字娃娃把它們的好朋友也帶來了,讓我們認識認識它們吧!(出示生詞卡,多形式認讀,正音。)
三、朗讀課文,促進感悟
(點課件)接著進入朗讀課文,促進感悟的環節。這是學生本課學習中的難點。在童話、故事等內容中,不僅蘊涵著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
1、師范讀:
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學生帶者問題注意聽:“故事里都有誰”?
2、分角色朗讀:
例如:文中有許多讓小朋友感興趣的角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訓練朗讀,體會每個動物的不同特點以及說話的語氣。兔姑娘和鴨先生看到美麗的小路時發出感嘆:“啊,多美的小路啊!”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麗的物品時是怎樣的心情,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從而來體會文中的感情。
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部分:一是出示小路高興的表情“想一想為什么小路會高興呢?”學生讀1-3自然段。二是小路不高興的表情“為什么呢?小動物們怎樣說的?”。學生讀4-7自然段。最后小路又滿意的笑了“為什么?小動物們怎樣說的?”
3、自由讀:
在理解了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將課文重新朗讀一遍:“想一想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識字游戲——捉迷藏
玩法:小孩小孩真好玩,你也藏我也藏,我說**快出來,學生把字卡拿出來。游戲反復進行。
五、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趕、起”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小組交流。教師范寫。(趕和起都有走字旁,重點指導這個偏旁的寫法)在指導寫字的這個環節中,重點指導的是半包圍結構的字,例如:“起”字和“趕”字的走字旁,筆畫要伸長略平些,“土”字的橫左長右短,給 “干、己”留出空隙。注意要寫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指導
【【精選】說課稿模板匯總四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3-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
《獅子和鹿》說課稿模板12-17
《蜘蛛開店》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