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
語文說課稿 篇2
《豆兒圓》是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的一篇韻文,它簡短而富有情趣,是孩子們鞏固拼音,學習識字的好課例。今天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和教學設計這兩方面對這節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從本冊教材的編排結構來看,8-12單元集中學習拼音,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用拼音識字。集中進行拼音教學容易枯燥,所以在8-12單元中出安排了很多韻文,其目的有二:一是利用生動有趣的韻文避免拼音學習的枯燥;二是通過韻文學習鞏固學過的拼音,練習拼音識字。所以在學習8-12單元的韻文時,不應該只是單純地進行韻文教學,而更多的是要利用韻文結合前面學習的內容為學習拼音服務。比如10單元的《值日生》這課放在學完z、c、s和zh、ch、sh、r之后,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復習鞏固平翹舌音;《熱帶魚》這課放在學完聲母y、w之后就是為了復習鞏固y、w及整體認讀音節的認讀;而《豆兒圓》這一課放在學完六個復韻母之后,其目的就是為了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六個復韻母的認讀和拼讀。
其次,從課文中拼音顏色的變化我們也可以看出8-12單元韻文的編排目的。在8單元之前,只有少數幾篇課文帶了拼音,而且拼音全部是黑色,沒有進行強調。而在8-12單元之間出現的韻文全部帶了拼音,并且拼音有了顏色的變化。比如《詠鵝》和《小書架》這兩首詩中音節中的紅色部分都是剛學過的單韻母;《對韻歌》和《畫雞》中音節中的紅色部分都是剛學過的聲母;而《豆兒圓》這課中音節中的紅色部分都是才學過的復韻母。老師可以利用音節中顏色的變化,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每節課確立不同的訓練重點,讓每節課的拼音教學更有目的性。由此看來我們在進行8-12單元中韻文的教學時,除了讀文、識字的教學外還要重視韻文中的拼音教學,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去認學過的拼音,多進行拼讀,這樣才能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學好拼音。
另外,學習拼音的目的是為了識字,但拼音識字不是識字的唯一方法,本冊教材中1單元的金鑰匙提出了看圖識字的方法;3單元的金鑰匙說明了聽讀識字的方法;7單元教會學生們在生活中識字;12單元的金鑰匙告訴孩子們可以用拼音識字……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識字是以后學習的基礎,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將識字作為教學重點,綜合運用看圖、聽讀、拼音等各種識字方法,讓識字教學變得更容易。
基于以上原因,我將本課的教學目的確定為1、繼續學習看拼音識字,并綜合運用原來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9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豐收的歡樂情景,體會詩歌的語言美。3、會寫3個生字,重點指導“在”。教學重點是:復習拼音、綜合運用識字方法認識生字、會寫3個生字。
二、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的,我一共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1、復習引入。首先復習已經學過的復韻母,區別iu和ui,然后利用小禮物引出課題,認識“豆兒”兩個字。
2、初讀課文。首先老師范讀,學生聽讀識字;其次讓學生觀察拼音顏色,明確拼讀練習重點;然后讓學生拼讀生字卡,利用拼音識字;最后強調輕聲,齊讀。
3、讀兒歌,隨文識字。以老師引讀為主,利用教具、多媒體等輔助手段,讓學生理解兒歌,認識生字。
4、寫字。強調學生學會觀察,認真寫字。
這四個教學環節看似簡單,但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內容非常多,如何讓孩子們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成了我設計時考慮的又一重點。所以我盡可能多地設計了很多富有情趣的課堂活動,希望讓孩子們邊玩邊學。比如:開課時送給學生一盒豆子,讓他們聽一聽,看一看,運用直觀形象引入新課;教學輕聲時,告訴他們這是讀好課文的秘密武器;理解“豆莢”和“粒粒豆兒跳出來”時運用教具;理解“秋天到”時運用多媒體圖片;讀“集合排隊動作快”時讓孩子們當司令員對豆子下命令;背誦時加入動作進行表演;鞏固認字時進行“撿豆子”的游戲;寫字前做手指操;觀察筆畫時看誰有雙“火眼睛睛”……通過富有情趣的課堂活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一年級孩子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更快樂地學習。
在理解課文這一環節,我采用的是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這首兒歌生動易懂,不必過多講解,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個性地讀書,就能達到對課文的理解。這也是對學生年齡特點的尊重,只要培養孩子們喜歡讀書,他們一定能在朗朗讀書聲中體會出詩歌的情感。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能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語文說課稿 篇3
師:上節課我們結合書中的插圖,熟悉了課文的內容,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把已經記下的課文內容試著背下來,如果記得不太熟我們可以看一下書。(放錄象師生共同背誦,師生結合錄像內容的順序,進行背誦。)
師:看來,許多同學已經記下了課文的內容,而且有的同學背誦得很有感情,不過我們所有人要想把課文內容融在自己的心里,有感情地讀背下來,我們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還得下一番功夫。課前,我們同學都去搜集了關于桂林山水的資料,看看哪位同學收集了,說給大家聽一聽,你從哪搜集到了什么資料?
生:我從“桂林觀光網”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來”和一些關于景點的神話傳說故事。
生:我從《偉大的祖國》一書中找到了一篇名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過比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內容介紹得要詳細。
生:我是從“桂林旅游”這一網站上下載了一些材料,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象鼻山的介紹。
生:“桂林旅游網”上還有關于桂林歷史、人文方面的介紹。
生:我的爸爸去過桂林,我聽他給講了許多桂林的事,有些內容我都記下來了。
生:我從《中國當代朗誦詩選》一書中找到了賀敬之寫的《桂林山水歌》
生:我從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國》的書中,找到了介紹桂林風景區的一段話。
師:看來,大家收集到了許多材料,養成這樣一個習慣非常好,這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好方法,希望大家堅持下去。這些材料對于我們今天的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一下你們各自搜集的資料。同時看一下我給大家提出的“學習建議”,在你們交流的基礎上試著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項內容
.
(課件出示小組學習建議:A.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練習感情朗讀。B.結合課文和搜集的資料,寫一篇簡短的讀后體會。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樣介紹自己的家鄉?D.文中哪部分內容給你的印象最深,試著說明……學生可以根據能力和喜好自由選擇其一,或自行設計題目。)
大家可以從中自由選擇,也可以綜合組內的意見,自己擬定研究的題目,可以共享計算機中的資料或相關圖片,要求小組中的每名成員,都要認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匯報員要細致整理大家的意見,努力爭取人人有收獲,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請向我示意。
(小組結合自己選擇或設計的學習題目,交流合作學習。教師巡視參與指導,吸收反饋意見信息。記錄下相關的問題。)大約十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結合手中的資料進行了深入地學習。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各組學習的收獲。看看哪組先來匯報?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第一題: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感情朗讀。)在讀的時候,我們因想了課前觀看的錄像片,同時我們一起閱讀了介紹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去練習的。
師: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角色換位,他向大家介紹了一種讀書的好方法,你們組給大家示范了下好嗎?
生:讀第二段
師:大家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生:評價(略)
師:在讀中我發現句子中有些詞語被你們有意地強調了,能說說理由嗎?
生:我們突出了“卻從沒”和“真”這兩個詞。因為我們認為,這兩個詞可以表現出作者初見漓江時的驚訝和贊美之情。
師:真正體會了作者之情,誰再來讀一下好嗎?作者寫水清時說“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我認為這沒有什么值得驚訝的,清可見底的小河水,并不少見!
生: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因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駛竹筏小舟,而且我們手中的資料上介紹,漓江白水深達七八米,而且連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見底,這樣的水就是不多見的了。
師:好,結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才能真正體會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寫水的部分大家讀得不錯,其他的內容,我們能讀好嗎?(生練習,練好就舉手,指優生讀文。)
師:剛才通過這一小組的匯報,我們更加深入地領悟了課文的內容,他們給我們開了個好頭,哪一組接著來匯報?
語文說課稿 篇4
1、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2課,是一篇敘事散文,是一篇重
要的講讀課文。文章回憶“我”童年時代一次遇險、脫險的經過,蘊涵著深遠的生活哲理。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特別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寫,作者用了相當的筆墨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以及怎樣一步一步戰勝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覺。
由于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學好本文,將有助于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尋找突破口。
2、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
1)理清文章情節,把握整體內容。
2)理解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
3)學習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心理描寫的寫法。
能力目標
1)通過多媒體范讀,培養學生的朗讀、復述能力。
2)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獨立解決閱讀理解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喚起學生對困難的認識,從而能勇敢地面對困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通過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能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法。
二、說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剛踏進中學的大門,雖然具備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本班學生領悟性高,接受能力強,但好勝心強,對自己的能力過于高估,在一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時最容易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來,使他們主動通過網絡多媒體資源參與到朗讀、討論等學習活動中,從而解開心中的疑團。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在把握文章內容上采用以下方法:
1、抓住文章的標題,因為本文的標題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聯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讀事件,因為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哲理是通過小時侯的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結尾,因為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直接點明了他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文章的心理描寫上我采用以下方法:
1、圈點勾畫。把句中真切細膩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2、旁批夾注。把自己對這些精彩詞語的理解寫下來,如果感到有疑問也應該及時寫好批注;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時那地,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通過比較體會文章的心理描寫。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加入了多媒體課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我的教學思路,采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閱讀法;
2、心理突現法;
3、比較顯旨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小組探討,教師指點,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獲,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最后通過能力沖浪來進行鞏固。
五、教學媒體設計
這節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六、教學程序
整個程序又包含著八個步驟:
(一) 以說圖片導入新課。
讓學生選擇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說一說,圖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事情,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而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然后引出了“如何面對困難”這個問題,導入了本文。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調,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利用說圖片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并達到訓練口頭表達的效果。)
(二) 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能深刻地體會文中“我”的內心感受,并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著重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這是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設計中心理描寫是教學難點,能抓住這個描寫,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 看錄像,聽范讀。直觀形象效果的展示使學生能與之前的朗讀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 根據教學的難點,提出問題。
①在“我”冒險和脫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學生分小組自由探討,反復比較,再回答問題。)
②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從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稍后做小結)
③請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么做?(學生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充分想像一下自己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么做的,我請同學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做法是根據問題教學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探究,老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四)緊扣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出來。然后請學生談談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五)質疑時間。
學生對課文以及對現實生活有不理解的地方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目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六)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
同學們在學習本文后也許收獲很多,如在自己再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如何面對,再如同學們在學習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描繪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朋友杰利等以及爸爸的語言及動作的描寫)課件鏈接了可以讓學生參考的資料。但是要重點明確以下兩點:
1、心理描寫的反襯作用。
2、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心理測試
1、你在游戲或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了對方,是否就 不想再干了。 是( )否( )
2、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為了快點做出來,經常請老師和同學給我幫助。
是( )否( )
3、如果我對一件事不感興趣,那么不管這件事多么重要,我的積極性也不高。
是 ( )否( )
4、我能長時間地做一件重要但又枯燥無味的事情。
是( )否( )
5、遇到生活中一些較復雜的事情時,我常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是( )否( )
學習本文后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大提高 ,遇到困難都能勇敢面對,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幾道心理測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就能根據這些選擇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并能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心理問題學生進行課后輔導,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的目標。
(八)總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是,心驚膽戰并不能讓你擺脫困難,只有鼓足勇氣,坦然面對,那么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同學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勇敢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艱辛的求學道路上一帆風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廣闊的網絡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七、板書設計:
根據我在教學難點中明確的要著重把握心理描寫的寫法,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板書展示了“我”在遇險和脫險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的一些重要詞語,以及文章結尾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這個板書,很好地體現了文章按照時間先后的寫作順序,并且由事及理,簡單明了,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遇險: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頭暈目眩→恐懼、疲乏
↓
脫險:頓生信心→信心大增→產生巨大成就感
↓
感悟: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
八、練習設計
通過學習,把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描述,并談談感想,注意使用心理描寫等寫法。
(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和拓寬知識面。)
九、教學過程流程圖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小組研討→再次揣摩→質疑時間→談收獲→心理測試→總結
(5分) (5分) (15分) (5分) (5分) (5分) (3分) (2分)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春曉》這首古詩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這首詩給我們展現的是雨后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
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古詩教學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識字、寫字和朗讀。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教學提倡“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語言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首詩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用以下2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是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感情。
2、圖文結合法: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再現了當時的場景,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我校“1241”課改航模設計,一、目標導向、確定航點;二、自主學習、探索航行;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四、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具體實施如下: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向確定航點
1、同學們,今天的課堂上還來了一位了不起的客人,想不想見見他?(出示“堯”的圖片),知道他是誰嗎?他叫“堯”(出示帶拼音的“堯”字)指名拼讀,齊讀。堯是我國上古時的`帝王,是他把一年分成了四季,他還把帝王之位讓給了一個叫“舜”的有才能的百姓,他的寬廣胸襟讓后人無限敬佩。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位值得驕傲的祖先“堯”吧!和老師一起寫寫“堯”,學生書空。
2、如果給“堯”加偏旁變成新字,你會加什么?學生說,師相機板書漢字(澆、燒、饒、撓、驍、曉、僥等)同學們的識字量可真不小啊!“曉”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字,跟老師寫寫這個字(板書“曉”字),誰和“曉”是好朋友?你能給大家講講這個字嗎?(出示圖片,口述:太陽出來,天就亮了,這就是早晨,也就是“曉”)。你能用“曉”組個詞嗎?
3、板書:春曉,春曉不僅是一個詞,它還是一首古詩的題目呢!一起讀一讀題目。你能說說“春曉”的意思嗎?(春天的早晨)
過渡: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我們一同去看看吧!
(出示古詩)這首詩熟悉嗎?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簡介作者: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是李白的好朋友,他寫了好多描寫山水和田園生活的詩,表達自己對人生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既然大家都會這首詩,我們就比比看,誰讀得好。
(二)自主學習探索航行
自學提示:
1、讀一讀:借助拼音自己練讀古詩,要注意詩的節奏。
2、學一學:畫出生字“眠”,和小組同學一起記住它。
3、劃一劃:劃出不理解的字詞,試著和小組同學討論解決,如果討論也解決不了的,用“?”標出。
4、想一想:這首古詩寫了什么?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過渡:大家認真專注的學習態度值得表揚,此時老師很想知道你們古詩練讀得怎么樣?我們來比一比吧!男、女生各推選一名代表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這首古詩寫了什么?(學生暢談)相機理解詩句:
1、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1)課件播放鳥鳴詩人起床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可以用哪句詩來把剛才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誰能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你能想像一下會有哪些鳥在叫嗎?(黃鸝、麻雀)它們都是怎么叫的?大家來模仿一下吧。睡了香香甜甜的一覺,起床后,到處都聽到鳥叫的聲音,你的心情怎么樣?(高興、開心、舒服)那么你能把這句詩高高興興地讀出來嗎?(你有六分高興了、你有八分高興了、老師覺得你十分高興)老師可以來讀讀嗎?(師讀)大家一起來像老師這樣高高興興地讀吧!(男同學來一遍女同學來一遍)老師不僅聽出了大家高興的心情,還聽出了大家對春天的喜愛!
(3)現在請大家像詩人一樣,閉上眼睛睡覺,睡著,睡著,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播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于是,你觸景生情,吟誦了一句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2、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早上,孟浩然聽到了百鳥爭鳴非常快樂,他還看到了什么?(花落)
(2)春天的時候,花園里的花本來是怎樣的?(播放春天鮮花燦爛的畫面)(春暖花開柳綠花紅百花齊放鮮花盛開五顏六色萬紫千紅)可是這樣的美景卻不見了,第二天早上,孟浩然醒來,看見花園里的花怎樣了?(落了)播放滿地花瓣的圖片)
(3)看看花落了多少?我們來數一數,一、二……數得清嗎?花落得太多了,數都數不清,這就是——花落知多少。
(4)看到花落,你的心情怎么樣?(很可惜)你能通過讀來表現出這種心情嗎?詩人喜歡春天,喜歡花,看到昨天還是百花齊放,今天卻是花落滿地了,就覺得太可惜了,于是難過地說——花落知多少。(生有感情的朗讀)
(5)花為什么會落下來呢?詩中有句話告訴了我們,誰來讀這句話?(夜來風雨聲)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評價:這風雨正在打在花兒的身上、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八九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十幾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了一大片了)就是這風雨,把花兒都打落了,多可惜啊!老師也想來讀讀,可以嗎?(師讀,生給掌聲)為什么給老師掌聲?你能像老師這樣讀這句詩嗎?(我聽出了你對春天、對花的喜愛,花落了讓你很心疼)(花落了你覺得很可惜,你也很愛花)男同學來讀讀,女同學也來讀讀(風雨把花打落了,大家都覺得那么可惜,我們更不能故意伸手去摘花了,我們要把花的美留在枝頭上)
小結: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令人喜愛的,但是春天也會像落花一樣流逝,所以我們要珍惜春天,珍惜時間。
(四)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春曉》,不僅學會了詩中的生字,還和詩人一同領略了春眠香甜,鳥鳴陣陣,雨過天晴的春晨美景,生機盎然的春天多么令人向往!課后,同學們可以給這首詩配幅圖畫,也可以把詩編成小故事講給家人聽,喜歡寫字的同學還可以把它寫成書法作品,你還可以這樣,(放《春曉》歌曲)學習唱一唱這首詩。好了,伴隨著歡快地歌聲,讓我們到校園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吧!
四、說反思
《春曉》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和對春花被風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實質上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學生在學習此詩之前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下來。課堂上要做的應該就是讓學生去品味詩意,去感受詩情,激發學生對我們古典詩文的熱愛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為達到這個目標,我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做了重點突破:
首先,應讓學生在“問”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里面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著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于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其次,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
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并且,學生會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首先讓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伙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包括老師)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學習。其次,教師巡視,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伙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淀。再有,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再次,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語文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當然,我在教學時還有很多環節把握得不夠好,不過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漫游語文世界》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也是七年級學生上初中后的第二次綜合性學習。編者之所以將其安排在此,意在讓學生通過這次活動明白:語文不僅存在于課堂上,更存在于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二、說學情
我校是一所農村鄉鎮中學,我們的學生來自于農村的占絕大多數。上初中后,從家長到學生自己都淡化了對語文學科的重視,認為語文不如英語和數學重要,學生課后的大量時間主要是花在英語和數學學科上,從而忽視了對母語的學習,也逐漸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怎樣糾正這種傾向呢?我認為,我們就是要通過這樣一堂初中起始階段的綜合實踐課,扭轉七年級學生不重視語文學習的局面,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適應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特點,逐步了解和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根據我所在學校學生的特點,我有如下教學設想:、
1、通過本次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討論、探究,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3、通過收集生活中鮮活的語言現象,了解正確使用母語的重要性。
(二)活動重點
1、收集生活中鮮活的語言素材,并進行整理。
2、了解生活和學習中不規范的用語現象,并能初步進行糾正。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三)活動難點
1、如何收集整理所搜集的資料。
2、如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三、說教法
1、以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為主。要求學生自主收集并歸納整理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指導和點撥。
2、采用此教法的依據:課標要求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有合作探究、團結協作的意識。這是一堂綜合性學習課,要求學生多方收集資料,這需要團結協作才能完成。收集資料的范圍限制在學生的生活圈子之中,一方面利于收集材料,另一方面也利于將此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親身感受到語文世界的豐富多彩,也能認識到我們身邊還有不少不規范的用語現象,從而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教時安排
課前準備:用2周時間,其中一周收集資料,一周用來整理資料。課堂展示:一課時(45分鐘)。
五、說教學過程
(一)活動前的準備
1、圍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這個主題,把學生分為4個組:
①錯別字門診小組。
②精美廣告語收集小組。
③公益廣告征集小組。
④“精彩店名舉隅”小組。
2、要求:
(1)學生按語文能力和素養的高中低進行搭配
分組,每組12人,推選一個組長負責,帶領本組人員合理分工,高質量地完成任務。
(2)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寫出書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圖片等各種形式),確定展示方式(如資料展覽、搶答等皆可),作好展示準備。
在準備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隨時了解各組準備情況并適時進行指導點撥。
(二)課堂活動過程
1、導語
同學們,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廣闊,語文的天地就有多廣闊。伴隨著一段輕松幽默、令人捧腹的相聲,讓我們開動語文學習專列到生活中去漫游。
2、開展活動展示成果
由教師主導,各學習小組派出代表展示完畢后,由該組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適當點評、鼓勵。
第一板塊:錯別字門診。
之所以安排這組活動,是因為在學生中一些常用字的書寫錯誤比較多發,必須狠下決心加以糾正,而采取這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也是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如,“吃”字在右邊“乙”上多寫一短橫,“看”字上方多寫或少寫一短橫,“震撼”和“震憾”不分等。此外,在街頭的各種招貼、廣告、傳單、菜譜等也存在諸多不規范用字的現象,如將“招工”寫成“召工”,將“醬肉絲”寫成“將肉絲”,收購“麩皮”寫成收購“夫皮”等,往往鬧出笑話。
第二板塊:廣告集錦。
廣告語成為生活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其目的僅在于為銷售計,但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是勿庸置疑的,精美的廣告語同樣歷久彌香。
如聯想公司的廣告:“人類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它用問句引發人們思考,也用雙關的修辭,既告訴人們聯想這一思維方式對人類的重要性,又告訴人們聯想品牌的電腦產品對世界發展的重要作用。再如牙刷廣告,活用成語“一毛不拔”,告訴人們牙刷質量很好。
同時,還要正確認識廣告語中使用的諧音、雙關、夸張等修辭方法,避免受到廣告語的誤導。
設計這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妙處,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第三板塊:生活用語(公益廣告)欣賞。
通過學生集豐富多彩的生活用語,感受語言表達的妙處,讓學生明白“溫柔的公益廣告”可以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所以,廣告語言要得體,要富有親和力。人性化可使廣告充分發揮宣傳效應。
第四板塊:精彩店名舉隅。
之所以安排這組活動,是想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明白“處處留心皆語文”的道理。
3、活動小結及課后作業
教師總結此次活動,并要求學生根據此次活動的收獲或感受,完成作文《我在__________中學到了語文》。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初一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于吟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1. 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并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詞句知識。至于本課,語文通俗,所以計劃以“熟讀”、“背誦”為重點。 學生分析。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
2.教學目標
1、美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點和掌握對偶、排比、頂針、互文等常用的修辭格。
3、通過木蘭形象分析,體會木蘭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1. 背誦古詩。2.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并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依據“三有利”原則,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 教法:誦讀法 復述法 鑒賞法 討論探究法 競賽法
2. 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并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于思考蘊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復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復述故事。
①少年講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②同桌講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系,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②(出示“蟬、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么問題要提?
③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先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④指名交流(邊說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⑤“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⑥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么“虛”?其他諸候國乘什么“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么“不堪設想”的后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對4-12節,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想想看什么問題要提?
像剛才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練讀第3節。
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課文。
你們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課文的內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分小組準備后(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布置作業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板書設計:
蟬 ← 蟑螂 ← 黃雀←少年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精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8篇】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面試說課稿模板《小溪生病了》02-25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精選8篇)02-24
中職語文說課稿(精選7篇)12-28
語文荷花說課稿03-22
語文《離騷》說課稿11-13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模板匯總六篇11-24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模板匯總九篇12-02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