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識字5》。這是三則猜字的謎語。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猜謎語寓知識性、趣聞性、哲理性于一體,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開動腦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因此,結合本課、本單元的特點,以及《新課表》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要求,制定了以下3個學習目標:
1、 認識“團、量”等12個生字。會寫“量、怕”6個字
2、 朗讀謎語,邊讀邊想,總結猜謎語的好方法。
3、 培養學生收集謎語和自編謎語的興趣。
【說教法、學法】
基于對教學目標、教材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相關理念,我采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又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的地位,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同行者、伙伴。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強、求知欲望強、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的東西感觸深的特點,,我采用了情景教學、問題探究、直觀教學等方法開展教學。
【說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劉老師今天啊,是和同學們玩猜謎語游戲的,大家有信心猜出這些謎語嗎?
告訴學生,“今天這堂課,是玩猜謎語游戲”,意在掃除學生對于學習和上課的負重感、疲憊感,為本課打下一個輕松而活潑的氛圍。提問學生是否有信心,更利于煽動學生的熱情。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具有表現力,學習熱情即時便可高漲。
隨即提醒學生仔細聽,教師用口頭表達的方式,拋出3個謎語,及時抓住學生的思維,由學生一一猜出,并給猜對學生所在的小組加分。
3個謎語不難,給了學生足夠信心,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入小組競爭的形式,更是把形成性評價運用到了實際課堂中。
這么多的謎語都沒有難到大家。為了獎勵同學們,劉老師特意帶來了一個猜謎語的小竅門“猜謎語,動腦筋,認真讀,會觀察,跳出謎面想一下,謎底就在話里藏”(生跟讀)。有了這些小竅門啊,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學好今天的知識。
這篇課文很簡單,而教師在傳授這篇課文時的特色就是要在簡單之中制造不簡單,嘗試著在快樂的猜謎語活動中交給孩子們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從而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得以運用。
二、 整體認知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提問:在自讀課文的時候,該注意些什么呢?
不要限定學生的思維,引導孩子自主的關注朗讀的技巧,并適時的給予指點和引導
2、學習生字。
A提問:課文中有一些生字朋友,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課件亮出生字)
B請學生把難度、難認的字多讀幾遍。——請個別學生當老師,把難讀的字和難記的字提選出來,教全班同學讀和認記《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創設一個自主的空間,讓孩子自主地根據學生們自身的情況,確定難認和難讀的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只要合情合理或有獨到之處,就給予充分肯定,如果講得不太合理,教師就給于適時點撥。
C隱去拼音,以開火車的方式,出示生字卡片,檢測學生對讀音和字形的認記情況。
三、 學習三則謎語
三則謎語,是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我在授課的時候,不求在一成不變中交給學生所有知識,而是變中求變,通過采用不同的有側重點的三種教法,帶給學生不同的心靈感悟。
1、 學習第一則謎語——“讀”占鰲頭。
本則謎語,很簡單。通過自由讀、分男女讀、加上動作的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順利地猜出謎語。如此多層次的各種讀法,讓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
在學完謎語的時候,更是總結猜謎語的規律——認真讀,展開想象,猜出謎語,學習生字。
常言: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給孩子們一個好的方法,更利于孩子們今后自身的課持續發展
2、 學習第二則謎語——以“問”促讀,動畫解謎。
讓學習學會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在問題和反復的朗讀中領悟課文意思,得出謎底。
本則謎語較上一則難,錯綜復雜的信息量較多,學生不知往哪入手。所以需要老師略微點撥,指名一個思維的方向。在請個別同學起來范讀后,老師提醒學生并不要急于回答謎底,帶著老師提出的“這個字是什么偏旁,什么時候會有很多風……”等三個問題,再反復讀課文。謎底由此順利得出。
3、 學習第三則謎語——以“情”促讀,學以致用。
這是本文的重難點,是學生最難懂的一則謎語,也是最難教授的一則。
首先,通過創設一個日常的生活情景表演,引出表示互相尊重的“請”字——通過換偏旁,引出“晴、清、情”——得出謎底“青”。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來識記生字,通過換偏旁,來引出謎底“青”字。如果學生能閃現出創新的火花,教師更要加以肯定、鼓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寫字指導
1、出示“量、怕”,認讀。
2、讓學生觀察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3、教師范寫,邊寫邊提示:
寫這兩個字時,上面的“日”要寫扁一些,中間一橫長,橫與橫之間要挨緊一些,各橫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小組內互相評議,誰寫的字最漂亮。展示好的作業,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鼓勵沒寫好的學生爭取寫好。
低年級兒童榮譽感極強,希望被關注、被表揚,展示學生的好作業,可以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就感會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五、拓展——讓學生現在編字謎,進行猜字謎大賽
本課教材就是讓學生在猜謎時識字,為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鼓勵學生收集謎語、自編謎語。這樣既鞏固了生字,也激發了學生今后學習新字,探究生字奧秘的興趣。
說課稿 篇2
一、導入新課
(1)張家界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它與天子山索溪峪構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樹奇的武陵源這里千峰竟立,爭奇斗研,山勢之雄偉,山色之秀麗,讓人稱奇叫絕這里哪兒都是一副如詩如畫的天然絕景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別具一格,有著其他景點無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覽“索溪峪”。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看了課題,老師又讓大家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今天要學的課文是緊扣課題中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野)那么,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野”字上要加一個引號呢?)
師:這個問題就等我們學完課文之后再請同學來回答
二、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邊讀邊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索溪峪的野的?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請你畫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完成問題:
1、讀了文章后,索溪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黑板出示難讀的詞語,請學生讀
3、學生匯報自讀后對文章整體的把握(板書:山、水、動物、人)
4、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過渡:通過自己讀,我們已理清了文章的結構,那么作者是怎樣把這野山、野水、充滿野性的動物和人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呢?
三、合作探究,學習第二自然段
1、下面請分四人小組按要求合作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合作探究:索溪峪的山的“野”表現在哪些方面?
(2)、小組內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
2、小組匯報探究的結果
(1)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驚險、磅礴、隨心所欲、不拘一格
(2)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后請其他同學評一評,再分男女讀相關的句子
(3)老師讀寫山的驚險的句子,學生想象、評價
(4)全班配樂朗讀
四、學法延伸,自學描寫水、動物、人的段落
讀完這一段話,我們仿佛置身于索溪峪那驚險、磅礴、不拘一格、千姿百態的的山中,也不得不驚嘆于她那純天然的、野性的美那么,索溪峪的水、動物、人又是怎樣的呢?下面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學習但是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一位同學:該采取什么方法去學習你們喜歡的段落呢?
1、學生自學喜歡的段落,教師隨機指導
2、學習匯報:說一說索溪峪的水、動物、人的野各表現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匯報學習成果(如:做小導游、當攝影師、有感情地朗讀等)
五、體會感情
同學們,那驚險的山、調皮的水、頑皮的猴子、率真的人們,你們喜歡嗎?那這種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野性、自然、純樸、純真)
現在,你們明白了課題中野字為什么要加引號嗎?(野字的真正含義是指索溪峪的那種天然、野性、純樸的美)
那么作者置身于這樣的山水中,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啊!作者在這樣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凈化了,感覺此時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快慰,從未有過的清爽,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塊神奇的土地,在作者的眼里,索溪峪簡直就是大自然的寵兒,那么你們讀了這篇文章,又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呢?(學生暢談,教師點撥學生從文章的表達方法和索溪峪天然的自然風光兩方面談)
看得出來,此時的你們對神奇的張家界充滿了好奇,在上課前我叫大家去收集有關張家界的資料,現在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
六、拓展延伸
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七、總結
這節課,我們領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又了解了迷人的張家界其實,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很多很多風景名勝,如:夢幻的九寨溝,神秘而質樸的西藏,驚險的華山等等,愿你們有時間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賞,更希望你們能像作者一樣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祖國壯美的山河。
說課稿 篇3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水平、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實施體育教學改革,對構建“普修加專項”的現代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探索。通過“普修加專項”的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對一至二項運動技術從知識、技能、技巧到理論進行專門和深入的學習,并使其熟練掌握一至二項運動的技術,為其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
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煉價值的運動項目。
一、教學內容:
籃球:1)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2)單手肩上投籃。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單手肩上投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單手肩上投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著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梁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
單手肩上投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并不復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為中專部兩個班級合班,共七十人。體育的運動技能有差異,加上中專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采用了講解、示范、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重點:單手肩上投籃 --投籃動作標準,手型正確。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單手肩上投籃 --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拿球時手心空出。
雙手胸前傳接球 --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于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分組輪換的教學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場地內增加學生的練習效果。用比賽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團隊精神。
七、教學過程:
(一)引起注意階段;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二)激發興趣階段;
1、游戲:“喊數抱團”
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奮,同時達到熱身效果,安排了游戲“喊數抱團”,
2、熟悉球性(4’)
教師先進行各種方法練習和講解,然后學生自由模仿創新練習。組織形式為散點。
學生通過各種練習,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三)接受新知識階段;
3、原地兩人一組雙手胸前傳接球(3’)
要求:前臂發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轉,肩、肘、腕關節放松,全身協調
4、原地兩人一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2’)
要求:運、傳、接運用協調,且要迅速轉換銜接。
3、4的練習主要為了進一步建立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掌握傳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協調配合,加強運球和傳接球的銜接。
5、 要求:運球和傳球,接球和運球要相互銜接好、順,逆方向都要練習。目的是利用運球和傳接球動作有機緊密銜接,快而連貫,更進一步提高傳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
7、連續傳接球(接龍)比賽
通過比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熟練性以及快速傳接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全面發展素質階段;
(五恢復整理階段;)
1、伸展放松操
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布置收回器材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一片;2、籃球41只,球筐4只,
九、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5%,運動負荷為中等。
vv階段;
(五恢復整理階段;)
1、伸展放松操
在教師帶領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促使學生消除肌肉的疲勞,身心得到恢復。
2、對本課進行小結,布置收回器材
八、場地器材:
1、場地:籃球場一片;2、籃球41只,球筐4只,
九、預計教學效果:
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為180次/分,出現在三十五分鐘
運動密度約為45%,運動負荷為中等。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方程的意義》
《方程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內容,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闡述: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方程在小學乃至初中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義》這一節內容是學習其他方程知識的基礎。本課只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別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整個教學過程先通過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然后對一些不同的式子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對其進行分類,最后歸納、概括出方程的意義,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創新等能力,為以后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并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松學到知識。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⒈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⒉ 過程與方法目標:(1)在觀察、分析、操作、討論中探究學習;(2)、讓學生構建概念數學觀念,并解決實際問題。
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有所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體會知識探索過程中合作交流的樂趣。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二、說教法:
教法: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演示操作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的、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并通過互相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設計了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1、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觀察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2、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充分利用身邊事物。3、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三、說學法:
學法:為了使學生獲取《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觀察和思考,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比較、概括和應用的能力。用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四、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物天平,自制的多媒體課件,方程貼卡。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鞏固運用,內化提高——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每個環節的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謎語導入,(古怪老頭,肩上挑擔,為人正直,偏心不干 ——打一實驗用品)引出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學生對天平感興趣,從而請學生說說對天平的了解,接著視頻介紹天平的原理。
認識天平
(1)介紹天平
(2)提問:天平有什么作用?
(3)學生積極回答,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評價學生)
(4)教師總結并引入新課:天平可以用來量取物體的重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這個天平進行演示來研究一下相關的數學問題。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
1、創設情境,抽象數學算式
情境1:(多媒體演示)天平左邊的托盤上盛放2個50克的砝碼,右邊的托盤上盛放1個100克的砝碼。
(1)教師演示課件,提問:①你觀察到天平發生了什么變化?
②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2)學生回答問題,并列式:50+50=100(教師板書)
(3)教師小結:當天平左右兩邊的物體同樣重時,天平是平衡的。因此,像50+50=100這個算式,左右兩邊數值相等,我們把這樣的算式稱為等式。
(4)左邊拿走1個50克的砝碼,換一個物體,重y克,可能出現幾種情況?
生:天平右邊重
師: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生:50+y﹥100(教師板書)
生:天平左邊重。
師: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生:50+y<100(教師板書)
生:天平平衡。 師:你能用一個數學算式表示一下這個現象嗎?
生:50+y=100(教師板書)
情境2:(多媒體演示)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學生觀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繼續演示,在杯中倒滿水,天平傾斜,說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書:100+x>100)
再在右端增加150g琺碼,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書: 100+x=250)
情景3:天平左邊放一個球,右邊方一個50克的砝碼,根據不平衡狀態得到y<50的不等式。(板書:y<50)接著在左邊增加一個同樣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書:y+y=50或2y=50)
(以上的板書都做成貼片形,可隨時移動位置,方便下一環節進行分類。)
活動二:
引導分類,概括方程的意義
在得出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同學們能將它們進行分類嗎?
1、請學生以4人為小組討論交流,并交流分類的標準。
2、請學生在黑板演示,發表觀點。(會出現的分類情況)
①按“是否是等式”進行分類
②按“是否含有未知數”進行分類
③按方程,等式不等式分來
(老師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 鼓勵表揚)
本節課我選用第三種分類方式,因為這種分類很細致,而且通過這種分類我們能夠認識一種新的數學名詞---方程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些已經被分好的式子,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特征嗎?
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逐步引出課題《方程的意義》,繼續概括出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兩個要素:一必須含有未知數(未知數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數不一定只有一個)、二必須是等式(也就要有“=”)。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知識,那么你掌握它的相關知識了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吧!
第三環節:鞏固運用,內化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一)方程意義的鞏固
(1)多紅旗比賽,下面哪些算式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①35+65=100 ②x-14>72 ⑦x+y=p ⑧3a=9
③y+24 ④47=5x+32 ⑨⑩0.2+x>1.3
⑤28<16+14⑥6(a+2)=42 ⑩20-y<x11、 X=0
(2)教師提問:通過這道練習,同學們對方程有了哪些更進一步的認識?
(3)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并引導學生總結:
①未知數可以在等式的任意一邊,甚至是兩邊都有。
②任何字母都可以當作未知數??
(二)突破難點,探索“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判斷正誤并說明原因。
方程一定是等式。( )
等式一定也是方程。( )
幾何關系圖:
展示學生結論: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等式中含有方程。
(三)根據文字列方程 請一位學生說出他的年齡,老師比他大15歲,你知道老師今年多少歲嗎?
(四)根據情景列方程
1、你有辦法使天平平衡嗎?
2、你能列出方程嗎?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幾個問題:
?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
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著讓學生互評,最后教師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讓學生再次體會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八、說板書設計:
科學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課的板書設計包括:
方程的意義
50+y=100 50+50=100 50+y﹥100
100+x=25050+y<100
y+y=50或2y=50 100+x>100
方程 等式 非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以上是我對《方程的意義》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由于時間短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析教材:《蒹葭》選自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詩經》兩首,是《詩經·秦風》中的名篇。詩歌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章法,描繪了主人公對伊人的傾慕之情和苦苦追尋的過程,以及欲見而不得的惆悵之情、執著之意,感情淳樸、真摯。文字很簡單,但卻有種美麗至極,百讀不厭之感。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營造了一種充滿水鄉澤國情調的渺遠空靈、柔婉纏綿的境界。主人公形象也耐人尋味。他(她)佇立凝望、反復追尋,猶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也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寫盡了情致。雙聲疊韻,四言句式,重章疊句,一唱三嘆,更是讓詩歌宛如一曲天籟,有余音繞梁之感。
正是因為《蒹葭》蘊含了無窮的藝術魅力,于是編者將這被譽為“《詩經》中境界最美的篇章”選編進了教材,作為初中階段最后一冊書最后一個文言詩文單元的最后一課,既想以此作為初中古典詩詞學習的完美收官,又想通過《蒹葭》開啟通往《詩經》的藝術大門,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鑒賞《詩經》等其他古典詩詞奠定良好的基礎。
析學情:九年級的學生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領悟能力和欣賞能力。同時,詩中主人公對伊人的熱烈、執著的追尋對九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新奇的情感體驗,他們喜歡學習這樣的詩歌。再者,詩歌朗朗上口,學生易于背誦,樂于背誦。這些,都為學生學習詩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過,《蒹葭》一詩場景朦朧,意境含蓄,學生要真正領會,實屬不易。再加上出于中考復習備考的需要,學生已經學過此篇,所謂“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學生再學此篇的熱情恐怕已經大打折扣。這些也是《蒹葭》“二度”的教與學的.不利因素。
有的放矢“標”導航——定目標,定重難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誦讀古詩詞,能“領悟作品的內涵,評價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體驗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以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基于對課標和單元要求的把握以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定目標(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1、體會詩歌的音韻美。2、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歌感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品析、探究和交流,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歌感情,探究詩歌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詩歌主人公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精神。
定重難
重點: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歌情感。
難點:探究“伊人”豐富內涵。
精心設計“法”增效——說方法,說過程
說方法: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情境渲染法:一段介紹《詩經》的視頻資料,一幅契合詩歌意境的畫面,一曲與詩歌風格相吻合的背景音樂,將這些搬進課堂,旨在從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既溫習舊知,又獲得新鮮的視聽美感,消除因熟悉帶來的懈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入情入境感受詩歌的美。
誦讀品讀法:“詩非讀不能品也”,“好詩不厭百回讀”,文言詩文的教學應該始終扣住一
個“讀”字,學生誦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我認為,教師朗讀教學的指導也絕不應該停留在“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出語氣”、“讀出感情”等淺而空的層面,而應該立足文本,精選角度,進行有效的朗讀教學的指導。《蒹葭》的音韻美體現在用韻換韻,體現在雙聲疊韻,體現在重章疊句,于是,我指導學生讀好韻腳、疊詞,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又緊扣一個“從”字,追本溯源,引導學生品讀重點詞句,分析“伊人”和追尋者的形象,感受詩歌纏綿悱惻、含蓄蘊藉的情感美。
探究研討法: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感受了詩歌的音韻美和情感美之后,我引導學生個性解讀詩歌,探究“伊人”的豐富內涵,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鑒賞、文化積淀、精神啟迪上都有所收獲。
說過程: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定位成一次尋美之旅。詩歌中,抒情主人公“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上下求索,矢志不渝,只為追尋心中之美——秋水伊人;詩歌外,我和學生一道,深情誦讀,細膩品讀,個性解讀,追尋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情感美”、“內涵美”。
先是以一段介紹《詩經》的視頻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然后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詩經》的“美”上來,先溫故,以期“知新”。
然后指導學生誦讀詩歌,通過比讀、換讀、指名讀、齊讀等不同的方式讀好韻腳,讀好疊詞,感受四言句式的節奏,重章疊句的形式,從而領略《蒹葭》的音韻美。接著緊扣一個“從”字,追本溯源,引導學生細膩品讀重點詞句,如“在水一方”、“在水之涘”、“在水之湄”等感受伊人美麗朦朧、可望難即的特點,“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等又道出了追尋者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及生命不息追尋不止的堅定執著。
最后引導學生探究“伊人”形象的豐富內涵。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各抒己見,進一步理解“伊人”形象。學生不僅會發現“伊人”其實就是我們心中追求的目標,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還會感受到我們所熟識的先賢圣哲甚至我們自己都是追尋者,心中的“伊人”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不斷前行上下求索。無論成敗與否,只要有追求,我們的生命就因此詩意而精彩。尋美至此,學生已經完全走進了詩歌,與兩千五百年前的華夏先民產生了情感共鳴,此時再來讀詩,學生定能用聲音演繹出那回環往復的音韻美與朦朧含蓄蘊藉的意境美。
朗朗的讀書聲貫穿了課堂始終,而板書也清晰地勾勒出了我們尋美的歷程。(見PPT) 我期待,下課鈴聲的響起不是我和學生尋美歷程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通過學習《蒹葭》,學生能打開一扇通往《詩經》等古典詩詞的藝術大門,能夠去“發現美”、“追尋美”、“創造美”。正如新課標所強調的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正如我自己期待的,我的語文課,能多一點點溫度和深度,讓學生獲得知識,體驗情感,啟迪精神。這,也正是我心中的“伊人”,我追尋的“美”。
以上就是我對《蒹葭》一課教學的思考。懇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地位、作用
《剪紙》是蘇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第17課,本節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內容和題材多來源于現實生活。在本課的創作行為中,不需要事先設定某類形象,學生主要是憑感覺和想象來進行造型,并從中獲得快樂和表達自己的感受。
剪紙是在紙上通過剪刻鏤空成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美術形式之一,其作品從內容到形式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剪紙歷史悠久,發展同古代的風俗有直接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喜慶的裝飾品,還廣泛適應用到刺繡、印染、陶瓷等工藝中。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剪紙材料易得,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為生活增彩,添喜,創作出受歡迎的作品。
本節課,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剪紙的藝術美,發揚剪紙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幫助學生了解民間傳統文化的特點和表達方式、方法。我在教學中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將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學生可根據自己頭腦中了解的物體表象,進行設計構思,再加工,來表現或想象創造新事物。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能促進學生美感的形成。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希望通過學生在動手操作、嘗試的過程中學習一些簡單的美術理論及技法。
認識目標-----欣賞剪紙作品,了解剪紙的一般常識和中國民間剪紙的特點。
技能目標-----進行剪紙練習,學習剪紙的簡單技法和創作設計方法,鍛煉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激發民族自豪感。
重點:了解剪紙的圖案特點和用途,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大膽展開探究性學習,摸索剪紙小竅門,運用折、剪等技法進行形象表現,激發學生的表現力。
難點:創作和正確把握紋樣連接與完整性,做到線線相連、面面相接。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三年級學生對剪紙比較陌生,雖然擁有比較熟練運用剪刀的經驗,但他們對剪紙的點、線、面相連的表現方法依然難以適應。因此,剪紙教學須將繁雜的內容分解后逐一學習,以達到較好的學習結果。
三、教法的選擇及依據
《美術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設計應用類型的課提出了一條活動建議: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對于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的主張是,要讓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去學習剪紙的知識,而不是先把理論教給學生,再在理論的輪廓里實踐。我主要運用兩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
感知新知時,以創設情境法為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開始,我運用“海洋世界要舉辦時裝會”為主線,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欣賞各種各種各樣的剪紙造型。學生從課堂開始就被剪紙的氛圍所包圍感染,也通過課件的欣賞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剪紙。有趣的場景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誘發了學生的思維想象,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理解、學習新知時,以引導發現法、深入探究法為主。教師并不急于引出本課的理論,而是讓學生欣賞更多的剪紙作品——剪影。讓學生對剪紙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剪紙的特點。然后通過教師提供素材,進行從剪紙到剪影的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剪紙。三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剪紙,由淺入深的教學模式讓原本復雜的教學變得簡單。能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會更強,在欣賞和討論中不知不覺地學習美術知識,比較符合三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形成技能時,以輔導法、練習法為主。學生在學會剪影的同時,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引導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愉悅中釋放創作的原動力,將更多自己的想法表現在剪影上。教師對學生的創作過程保持敏銳的監控能力,指導學生突破學習障礙,攻克學習難關。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稍加點撥,解決學生的困惑;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即時表揚,給學生鼓勵與肯定。
評價、拓展時,以多元評價法、激勵評價為主。創設寬松、民主又積極的評價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老師給以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通過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旨在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剪紙的制作技巧,感悟作品,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引導學生在學習剪紙過程中逐漸形成技巧并賦予巧妙的構思從而用合適的表現方法轉化成作品,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從而獲得知識。
五、教學設計及依據
(一)創設情景,導入剪紙。
1、教師創設情境,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以“海洋世界要舉行時裝舞會”為整節課的線索,引導學生觀看視頻。
【海底世界視頻】
2、播放魚形的課件:“藝術大師把這些可愛的海洋生物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這是哪種藝術表現形式?你最喜歡哪張,為什么?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剪紙》
【設計意圖】:在本課之前,我利用海洋世界的一段視頻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年級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剪紙。而觀察是最直接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課件的展示,能讓學生更多的欣賞到剪紙作品,更加了解剪紙。以“海洋世界的時裝舞會”為整節課的線索,能激起學生的創作興趣。
(二)初步了解,欣賞感知
1、教師示范,學習剪影制作方法
教師先展示一些剪影圖片,讓學生欣賞了解“剪影”的含義。(剪影可以作為剪紙造型的一個突破口。)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剪影的制作方法。
教師總結:這種把海洋生物外形特征表現出來的剪紙方法叫做剪影。
2、然后課件出示一張海洋生物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海洋生物的外形特點。教師在紙上展示整個剪影的制作過程。
教師演示并講解剪影制作步驟:以金魚為例:
(1)、仔細觀察金魚特征,在紙上嘗試用鉛筆畫一畫;
這個環節提醒學生注意:提醒學生一定要注意構圖要大。只有構圖大,后邊的剪紙環節才能更順利的施行。
(2)、可以對造型進行夸張、變形(這一步鼓勵大家大膽想象,勇于嘗試);
這個環節可引申前面一課學過的關于對稱美秩序美的教學內容,提示學生可以進行對稱造型設計,叫做對稱剪。而教師介紹的這種單獨的剪影方法,叫做單剪。
(3)、用剪刀將畫好的輪廓剪下來,并加上眼睛(強調眼睛是由兩個半圓形成的,不能刻斷)
小結設計步驟:看一看——畫一畫——改一改——剪一剪
【設計意圖】:剪影可以做為剪紙教學的突破口。先從外形入手,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總結繪制出剪影。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思考,從而畫出造型新穎的剪影。教師通過示范,讓學生了解剪影的制作方法,并從中得到啟發畫出更有創意的剪影。
(三)交流分享,深入研究
1、深入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制作剪紙。提問:“一樣的剪影有些單調,還能做什么?”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在剪影上添加花紋使之成為一幅完整的剪紙作品。
教師出示剪紙常見花紋:
(1)鋸齒紋:常用來表現刺、草以及類似的東西。特點:較硬。
(2)魚鱗紋:用來表現魚鱗、波浪以及類似的東西。特點:柔和,具有動感。
(3)月牙紋:用來表現衣紋皺褶、頭發、紋路以及類似的東西。特點:用途廣泛,變化多端。
教師補充和總結:除了上述三種花紋外,還有橄欖紋、剪刀紋、半圓紋等。在我們的剪影中,加上這些花紋。能讓剪紙更加生動,漂亮,具有藝術性。
2、教師出示剛才的剪影,示范花紋的剪法:
(1)、教師取花紋中的一至兩種進行簡單介紹,克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無從下手的問題:畫:1、利用對稱美秩序美的方法來設計海洋生物身上的花紋
2、同學們也可自己設計更漂亮的花紋
剪:1、怎樣剪?可以分為折剪和單剪兩種。
2、要做到線線相連,面面相接。
(2)、拿出另一張不同剪法,相同圖案的剪紙,簡單介紹陰剪和陽剪。
教師小結:
陰剪:圖案上的裝飾紋樣被(剪)去,形成鏤空效果,一般要求線線相斷。
陽剪:將圖中的裝飾花紋留下,花紋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線線相連。
綜合剪: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紙作品往往是陰刻、陽刻相結合的,它們互相連接,互相映襯,構成一幅完美的畫面。
3、欣賞同年齡學生作品,看看其他同學運用了什么方法:
【學生作品】【學生作品】【學生作品】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介紹最常用的幾種剪紙花紋,以此激發學生無窮的創造力。明確剪紙的花紋多種多樣,沒有固定唯一的答案。通過欣賞更多的同齡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剪紙設計的巧妙;另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制作欲望,鼓勵他們大膽的進行剪紙制作。
(四)拓展思路,動手動腦
教師出示課件,創設情境:“讓我們也來為海洋世界的海洋生物們設計一身漂亮的衣服吧。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神奇的生物層出不窮,可能有些我們還沒見過呢。同學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設計一個海洋新生物的時裝。”
提出作品要求:1、用剪紙的形式為海洋生物設計一套時裝
2、發揮想象設計不同圖案的時裝,比比誰的金點子最多
3、不能與老師做的重復,越新奇越好。
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同時循環播放剪紙作品。
【設計意圖】:理解了剪紙后,再次創設情景,利用評選“金剪刀設計師”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讓學生在愉快,放松的狀態下,更好地完成本課的作業。
(五)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展示評價:“海洋世界時裝舞會”,將學生作品直接貼到做好的海底情境板上,以采訪形式讓作者上臺介紹作品。其他同學提建議。未完成或失敗作品也可說說原因。
2、課堂小結:剪紙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我們的衣服圖案,文具的裝飾,房間的美化等等。通過今天學習,同學們更深刻感受到剪紙的魅力,今天我們還要介紹和剪紙有關的另一件藝術品:過去,人們把剪紙往燈光下一照,覺得很好看,人們就把這種叫做燈影。后來人們用牛皮、驢皮等材料在上面剪刻畫,制成各種各樣的戲曲人物來進行演出。這個藝術就叫做,皮影。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也加強了形成性評價,旨在通過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原有水平的發展。課后的拓展作業,可讓對本課感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探究剪紙的魅力,從而增強了本課的實效性和延續性。也為下一課皮影的學習做了鋪墊。
建議:
1、 在規范中說出亮點,呈現出個性化的東西。
2、 用自己的語言說,而非讀稿子。
3、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說透,不要大而化之,如“激發興趣”,如何激發,目標達成否,用何種手段解決等。
4、 說課件占10%。用課件比不用課件好,好在哪兒?要將我們的設計體現出課件的優勢。
5、 教態自然,最好能脫稿說。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時間像小馬車》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二課,教學課時為一課時。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形象生動地模仿時鐘“嘀嗒”走動的聲音,感受小馬車“由遠到近”和“由近到遠”的聲音變化,體驗和表現聲音的漸強、漸弱,提高學生的節奏感。通過歌曲的學唱,引導學生懂得人的成長離不開時間,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遵守時間。根據教材內容和新課程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唱歌曲《時間像小馬車》,感受小馬車“由遠到近”和“由近到遠”的聲音變化,體驗和表現聲音的漸強和漸弱,提高學生的節奏感。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創編歌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懂得時間的重要性,學會珍惜時間。
過程與方法:采用演唱、樂器演奏、形體表演的藝術形式掌握歌曲的學唱并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學唱歌曲,并在此基礎上創編歌詞;教學難點則是認識聲音的漸強與漸弱,并體驗和感受其音樂效果。
二、分析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好學、好動、有強烈的表現欲望,能關注自然界與日常生活中的聲音,了解最基本的音樂表現要素,初步感受聲音的強、弱、快、慢在音樂情趣的表達中所起的作用。
三、說教法
遵循在輕松、愉悅、民主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體驗快樂求知的原則,我采用如下幾種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
四、說教法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指出教師應該把學生培養成有自學能力的人,要教給學生學的方法,從而達到不依賴老師教的目的。本課學習我主要采用幾下幾種學法:
1、練習實踐法:教學中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給歌曲配上動作這一環節,通過練習實踐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
2、對比聽賞法:通過對比,讓學生體驗和感受聲音的漸強、漸弱。
3、合作探究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五、說過程
(一)觀賞動畫 創設情境
(1)播放歌曲《謝謝你 小鬧鐘》,學生跟隨音樂進入教室。
(2)師以談話的方式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剛結識的新伙伴小鬧鐘——‘鬧鬧’嗎?今天它和主人老夫子要去旅行了,我們看看他們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吧?”(通過談話、觀看課件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3)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起來聽聽小馬車奔跑的聲音吧!”(播放小馬車由近到遠、由遠到近的聲音)
師:“有誰發現剛聽到的馬蹄聲有什么變化嗎?”引導學生感受聲音是慢慢變化的,說出小馬車離我們越來越近時聲音變大;離我們越來越遠時聲音變小;點出音樂知識,了解生活中聲音的“大”“小”在音樂中用“強”“弱”來表示。啟發學生發現聲音的逐漸性,介紹漸強和漸弱兩種記號。
(4)師:“老夫子和鬧鬧出發前想跟我們做個節奏游戲,你們想玩嗎?”介紹游戲玩法:用哼唱法以一組一組加入再一組一組退出的形式唱出XX X | X XX 這條節奏。引導學生還可以用其它方式來演示(如用手擊拍節奏、用打擊樂器敲出節奏)這個環節讓學生創造聲音,體驗聲音的漸強與漸弱。
師:“老夫子和鬧鬧準備出發了,你們能用自已喜歡的打擊樂器為小馬車漸近漸遠的場面配上合適的聲音嗎?(播放無聲動畫)這個環節設計主要是根據二年級學生好學、好動的特點,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音樂基礎知識。
(二)學學唱唱構建新知
(1)師:“鬧鬧和老夫子到達旅游景點‘音樂王國’,他們先到‘音樂吧’參觀,剛踏進‘音樂吧’的大門,就傳來一首好聽的音樂,鬧鬧和淘淘陶醉在這美妙的音樂中,你們也想聽聽嗎?”(播放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緒)
(2)師:“老夫子和鬧鬧想跟同學們來個比賽,看誰先學會這首歌,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我抓住學生好強、好勝的特點,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首先跟老師按節奏讀歌詞,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其次播放音樂學唱歌曲,在學生掌握歌曲后,師范唱(唱出強弱對比的地方)
5 56 7 | 1 23 4 | 55 | 5 – | 處用漸強的聲音唱
6 54 3 | 5 43 2 | 5 56 7 | 1 – | 處用漸弱的聲音唱
并且激勵學生用漸強漸弱的聲音唱一唱歌曲,豐富學生的歌唱表現,并加強前面的教學效果。
(3)師:“除了全班一起唱,還可以采用什么演唱形式來唱呢?”如獨唱、小組唱、接龍唱等;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鞏固歌曲。
(4)師:“同學們和淘淘、鬧鬧都學會了這首歌了,他們還夸我們唱得棒呢!你們瞧!他們手上拿的是什么?(出示打擊樂器如:沙錘、雙響筒、響板)原來他們想為歌曲配上伴奏,你們想不想也試一試?”分組討論、合作、分別使用不同打擊樂器。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增強自信心,引導學生還可以用其它藝術形式來表現歌曲,如給歌曲配上動作,演一演,唱一唱。這個環節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發揮、展現自已的個性。
(三)合作創編拓展思維
師:“老夫子和鬧鬧開心極了,因為他們學會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接著他們又來到‘音樂王國’的另一個地方——‘創新區’。這里的景色可美了,有翠綠的樹林,有清澈見底的小溪,還有一群可愛的音樂精靈,它們可厲害了,個個都是創編歌詞的高手。你們瞧!多熱鬧呀!他們在討論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引出題目“時間除了可以像小馬車”之外,還可以像什么呢?“哦!原來他們討論的內容跟我們學的歌曲有關呢!你們想加入他們的討論嗎?”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看課件拓展創編思維,引導他們聯系自然界與生活中的聲音為題材進行創編,因此出現了“時間像河流”、“像小樹苗”、“像小花貓”等學生作品,例如“時間像河流”這一作品學生是這樣寫的:“時間像河流,嘩啦啦啦,嘩啦啦啦,向前流;時間流走不回來,時間流走不回來;嘩啦啦啦,嘩啦啦啦,大家愛惜它。”從學生的創編中看出他們巧妙將生活與音樂融為一體。
(四)導行明理升華情感
(1)師:“老夫子和鬧鬧這次旅行的收獲可不少呢?學會新歌,模仿歌曲創編歌詞,本事可大了!最生要的是他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時間跑了就不能再回來了,要懂得珍惜時間,遵守時間。聰明的小朋友,你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了嗎?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已的觀點,體會時間的寶貴。
(2)師;“老夫子和鬧鬧還給我們帶來禮物,你們想看看嗎?”(課件出示古詩)原來是一首與時間有關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惜時》
晉·陶淵明
盛年不重來,一日無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五)評價總結課堂延伸
(1)評價:在教學活動中我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方式進行評價,多用鼓勵、贊許的語言對學生加以肯定,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2)總結:“你們看,老夫子和鬧鬧騎著小馬車來接我們下課了,讓我們帶上歌聲跟他們去旅游吧!”(出示課件)全班學生在歌聲中離開教室。
(3)延伸:在生活當中能用聲音的強、弱變化表現不同的情緒。
本課堂的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拓展思維,巧妙將音樂與生活融為一體,這也是本堂課的閃光點,更是新課標、新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說課稿 篇8
《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新教材。這是一個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的課文。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陶靜老師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分展示新課標理念:她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學生在課堂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是一堂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課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住了文章的內涵,以安靜創造了奇跡作為切入點。
課堂一開始,陶靜老師就提出問題:“安靜這位盲女孩,她創造了奇跡,她創造了什么奇跡?”隨著學生與文本的不斷接觸,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知道盲女孩安靜“走得那么流暢,沒有一點點磕磕絆絆”是奇跡;她能“極其準確”地攏住花是個奇跡;她“竟然”能抓住“睜著眼睛的蝴蝶”那更是奇跡。這個盲女孩眼睛雖然瞎了,但她心靈的窗戶并沒有關閉,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來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內心世界里,同樣是一片明媚動人的景色。所以才有文章所說的“誰都有生活是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二、營造了輕松、和諧學習氛圍,提供了暢所欲言的互動空間。
整個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如陶靜在上課開始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讓學生去自瀆自悟,完全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課堂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老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根本上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師,也解放了課堂,讓語文教學更精!接著陶靜老師又拋出一個環節,她說:靈性指的是什么?你能把這靈性讀出來嗎?然后才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想象畫面,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一環節也體現了學生是真正的主人,不再只是教師的天地。
三、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陶靜老師的課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中國文字的魅力。采用了多種方式的閱讀。如“盲女孩神奇的靈性”和“真是一個奇跡”就是通過多讀來加深對詞句所蘊含的情景的理解,體會字里行間豐富的內涵,然后水到渠成地讓學生說感悟體驗的。學生理解了“生命的意義”從而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這就把語言文字的內涵挖掘出來了,學生的朗讀也才具有魅力和感染力。學生聆聽著來自安靜內心深處的春天的聲音,多元化地解讀了生命的價值,接受了一次心靈的蕩滌。
我認為值得改進的地方:可以將聾啞演員的舞蹈《千手觀音》作為導入部分,這樣課堂一開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加深對“春天”和“一道弧線”的理解, “春天”是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春天給人一種希望,能使人開心、放開心胸、樂觀面對人生。而“一道弧線”不僅是蝴蝶留下的痕跡,更是在安靜心靈上留下的震撼和感動!所以教師如能再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的情緒就會更高漲,精彩“生成”更不斷,那樣課堂就更會成為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
總之,陶靜老師上的這堂課,讀思結合、讀導結合,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將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讓學生了解了安靜內心深處的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明白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放飛了生命的歡歌。
說課稿 篇9
一、分析教綱教材,制定教學目標
《紙船和風箏》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新入選的一篇閱讀課文,它講述的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這兩樣孩子們都喜歡的東西,讓松鼠和小熊這兩種可愛的小動物成為了好朋友,并且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倆之間友誼的紐帶。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以學生閱讀為前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著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2、在讀中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內心變化過程正是其友誼加深的過程。
3、展示學生的表演才能,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二、根據學生情況確定教學方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生性活潑的個性特點,我采用了“讀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體會”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以讀為主,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學生為主體,安排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因此,在教學《紙船和風箏》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1、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通過老師的導入語,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可以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能帶著問題去讀,這樣讀書就能夠讀得更仔細、認真。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讀課文,對全文有個初步印象,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而且在讀書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讀要求,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去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做些什么或弄清楚什么,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有的放矢。
3、 細讀課文,探究明理
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課文的三幅插圖,讓學生能夠更形象生動地理解課文 。而且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思考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樣,不讓學生的思維限制于一個固定的方框里,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特的想象力。
4、 整體梳理,加深印象
閱讀教學要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因此,讓學生在細讀課文以后再共同回憶梳理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鍛煉學生整理歸納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5、 表演體會,鞏固提高
設計表演課文內容這個環節,是因為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現自己。而且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融入了自己獨特的體會,能夠進一步加深理解課文的內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邊動邊說邊演的過程中受到教育。
四、板書設計,突出重點
說課稿 篇10
一、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美術組的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色彩的對比》,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
二、總括語
為了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講授過程中我幾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放手引導學生們參與嘗試與討論,拓展思維,因此本節課力在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聽講試的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發現式的學習,為此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程的關鍵,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先談一談我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美術課本五年級上冊一單元第一課。
本節課程主要講述了色彩的對比,本節課處于學生們學習色彩的第一課時關,對于以后的色彩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學會色彩的對比這一課時又能增強我們在生活中辯賞美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掌握對比色和諧使用,以及會用對比色創作一幅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采用觀察法和自主練習法來逐步提升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現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不僅能夠增強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們對于美術學習的熱愛。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的教材重難點:
重點:對比色和諧使用。
難點:增強學生們對于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五、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知識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和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是五年級學生,他們思維仍處于具體形象階段,果然我將會通過具體形象教學方式沒引導他們去進行學習,由于他們在生活中對于顏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對于本節課色彩的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基礎。
六、教學教法
偉大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科學的知識不應該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并獨立地掌握他們,因此我設計了演示法,參觀法等教法,以及自主學習法和合作探究法為主的教法和學法。
七、教學過程
圍繞一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如下的教學環節,導入新授小結和作業。
導入,好的,導入會像磁石一樣牢牢的性質,學生們的興趣不僅是學生們有興趣學習本堂課的內容,而且會激發學生們對于本節課內容的探究欲望,為了在倒入中能夠及時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將采用多媒體導入法,我會請同學們欣賞集組由紅色黃色、紅色綠色、紅色藍色三組由同一顏色與不同顏色形成的對比圖片,讓同學們從中挑選最順眼的圖片,同學們,從圖片中不難挑出其中紅色和綠色放在一起是最顯眼的。由此引入本節課的內容,色彩的對比的學習。
通過這樣子的導入,不僅啟發了學生們對于不同顏色搭配在一起的色彩美感的思考,而且激發了他們對于本節課所學習的欲望。
新授,接著我會在多媒體中展示有同一種對比色只改變其中一方顏色,面積大小而形成的幾組圖片,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并說出對于每組圖片的感受,學生們會說出由于其中一方色彩面積大小的改變而體現出的不和諧畫面感,在這一過程主要強調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們敢于表達自己的能力,接下來我會對于多媒體上展示的幾張圖片進行分析講解,第一章是一組紅葉和綠色背景但是他們的所占面積以及線條的勾畫都非常的相得益彰,所以我們在看到這幅圖片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但是在接下來的第二幅圖片中我們會看到紅色的葉子變小了,綠色背景變大了那在這一過程中呢,我就會發現這個顏色就會非常的突兀,第三張圖片,紅色葉子的形狀沒有改變,它的大小也沒有改變,但是綠色的背景變深了,我們也會發現他并沒有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最后我們嘗試在葉子的周邊用黑線條描畫出它的邊框,然后發現此時的葉子非常的突兀,與整張圖片顯得格格不入。
通過對于以上四幅圖片的講解來講授本節課的知識點改變其中一方顏色面積的大小,或者是改變一方色彩的透明度和純度,或者用金色,銀色,黑色,白色等顏色進行分格色塊都會使整張圖片顯得非常突兀,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體現了教師主導的作用,通過教師對于四張圖片的分析,是同學們更好地了解為什么四張圖片有相同的部分組成,但是卻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最后我會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然后分別用對比色進行創作一幅作品,并且交流他們對于色彩對比處理的方法,怎樣去表現這效果,在此過程中,我會走下講臺對同學們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解,在這一過程中,主要體現了學生主體的地位以及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這一環節結束之后,我們就進入到新入的最后一個環節,互相評價,此時我會請小組代表把他們的繪畫作品都貼在黑板上,然后同學們人手一個小紅花,然后大家把自己的小紅花投給自己最喜愛的作品,并且在投票結束之后選出小紅花最多的一幅作品讓同學們對這幅作品進行一個評價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在此過程中,主要體現了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的一個能力,通過這一環節同學們增強對于本節課知識產生一個新的認識,有利于鞏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
小結,我會采用師生總結和生生總結的方式進行小結。
作業,我會留一個角開放式的作業,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去欣賞一下生活中對比色的美。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
【【推薦】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錦集十篇04-19
【推薦】英文求職信模板錦集十篇02-19
【推薦】活動邀請函模板錦集十篇02-27
【推薦】個人的述職報告模板錦集十篇0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推薦】勞動仲裁申請書模板錦集十篇02-09
會議方案模板錦集十篇01-05
水調歌頭教案模板錦集十篇06-17
贈與合同模板錦集十篇07-05
聘用合同模板錦集十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