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集合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為》是蘇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第二節內容。自然界中的動物,它們每時每刻都要對體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這些反應的表現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為,而動物完成某種行為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對于人和動物體而言,許多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通過運動系統來完成,所以本章節內容安排在生命活動調節的后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動物的運動突出人體的支持和運動,因此,本節知識安排在學習“人體的支持與運動”之后,使學生先從自己熟悉的人作為實例,再到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征非常重要。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其運動和行為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對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動物的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
本節知識點清晰,一是動物的行為及其類型,另一就是生物行為的特點和意義,呈現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后者是一個探究活動,再呈現圖分析討論,歸納總結。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建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動物為了生存和繁衍種族,表現出越復雜多樣的動物行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二、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特點以及對動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義。
(2)舉例說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及其特點。
(3)歸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能力目標1)通過對動物各種行為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自然界奧秘的能力。
(2)通過“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探究活動,讓學生知道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逐步培養分析處理資料和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建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到只有人類和動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諧相處,才能使整個地球表現出盎然生機。
(2)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三、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觀察描述“動物的幾種行為類型特點以及各種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是重點又是難點;
2、“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活動是重點也是難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學方法
1.本節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動物的行為特點和意義。
2.本節“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活動并不難,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后進行,課上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一般探究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并視頻播放“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示范實驗,引導學生少走彎路。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于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活動的參中。
五、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總結規律,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后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通過創設“鵝在水中游”的情景,引導學生聯想駱賓王在七歲時就寫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優美詩句,使學生在詩情畫意中感受動物行為的美。繼而轉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壯麗景觀,各種動物的體形、體色、行為豐富多樣,使人著迷。從而激發學生的對生物奧秘探究的興趣,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課。
(二)新知學習:
1.動物的行為
“觀察描述動物的幾種行為類型特點以及各種行為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的意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和課件的圖片,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先對動物的行為概念和類型(例如:覓食行為、爭斗行為、繁殖行為、社群行為等)有個粗略的了解。
第二步:再通過指導學生觀看每一段視頻介紹后,讓學生討論動物的這種行為的特點和動機,進一步認識各種動物表現的行為類型的特點和對生存繁衍的意義。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三步:啟發學生還能找到其他動物行為類型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第一步:引導學生總結上面列舉的動物行為的實例以及視頻的解說,從行為獲得過程來看,動物的行為又分為哪幾類。
第二步:通過“資料分析1—5”,進一步討論分析獲得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及其特點。
3.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析上述有關動物行為實例類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順理成章地指導學生從動物行為的動態過程、與環境的關系、行為的結構基礎等方面總結出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4. “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活動
新課程的重要特點就是倡導學生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探究性學習的一般方法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本節探究活動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在本節課堂上,通過演示“螞蟻的覓食”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作出的假設最合理?制定的探究計劃最周詳可行?”,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步:播放視頻“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的探究實驗范例,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
第三步:讓學生課后再對探究方案進一步討論完善并實施。
第四步:選擇適當的時間為學生提供表達交流和展示學生研究成果的機會。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
這樣安排體現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5、體現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
交流時注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于結果涉及到對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學生的假設,有利于認識動物行為的特點和意義。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獲,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從而初步使學生具有保護動物及生物圈的意識,拒絕破壞環境。
(三)、作業練習:(見教材和課件)
作業練習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使學有所用。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第一部分《三角形的特性》里面的例二,在課本61頁。例二是在例一三角形有關概念基礎上設計的一節獨立內容,與前后知識聯系不大,但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所以,教材采用對比的方法,分兩個層次使學生在親身操作體驗中認識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大小、形狀不變)和四邊形的易變性(大小形狀會變化),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結論,以及生活中既要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也要用到四邊形的易變性。最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如何把不穩定的四邊形轉化成穩定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三角形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在擺一擺,拉一拉的活動中,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了解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在觀察、操作、推理、歸納等探索過程中,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穩定性,四邊形易變性。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概括,抽象能力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是本課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以及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本課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兩次操作實踐活動,首先我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在兩次操作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第一次操作,是根據給定的小棒根數擺出三角形和四邊形讓學生充分體會,無論怎么擺,所擺出的三角形大小形狀不變,擺出的四邊形大小形狀可以發生變化。第二次操作,是對給定的三角形四邊形進行拉伸,從另一個角度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然后我給足學生空間,讓學生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我對教材內容進行兩次大膽創新,第一次是在“看看下圖中哪有三角形?想想它們有什么作用?”這一環節加入含有四邊形的圖片,講問題改為“看看下圖中哪有三角形,四邊形?想想它們有什么作用?”第二次創新是將例二下面的做一做“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改為“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易變性的例子。”使學生在對比中,在聯系生活實際中,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以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在本課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教材提供的兩次操作實踐活動,首先設計
(活動) 在用小棒擺一擺的活動中,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易變性
1、提出活動要求。
教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怎么樣?老師為每組同學準備了一個學具袋,里面有若干長度相同的小棒,請每位同學用三根小棒擺三角形,用四根小棒擺四邊形,看看你各能擺出幾個?擺完后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動手實踐。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選取典型案例。
3、暴露資源,展開交流。
教師: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擺出了幾種不同的三角形和四邊形呢?
教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意見,誰來補充?
4、聚焦現象,感悟本質。
教師:在匯報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1)教師:是不是全班同學擺的三角形都一樣呢?我們任意請幾位同學把你們擺好的三角形拿上來,放在一起驗證一下。
教師:這些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這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什么確定了這些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呢?
如果學生認為是角度確定了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老師可以拿出教室內形狀相同的教具三角尺和學生用的三角尺讓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角度確定形狀,邊長確定大小。
(2)借助四邊形,逆向強化
教師:都是同樣長的小棒,為什么四邊形就能擺出那么多種,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是因為角度發生了變化,所以形狀會隨之改變。
(3)小結特點,正向強化。
教師:通過剛才大家的操作,我們明白了。只要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完全確定了。(教師板書: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確定,則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唯一確定)
設計意圖:本環節給夠學生時間讓他們親自操作,用小棒擺三角形和四邊形,在構建圖形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感悟三角形的唯一確定性,將三角形的穩定性明確定位于“邊長確定,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從而明確地指向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本質。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于美術與社會生活這一板塊的內容,主要體現了美術課程標準的(設計運用)這一學習領域的內容,是對平面設計單元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另外,也是對本冊教材中工藝設計類知識的一個總結。使學生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同時,對三維立體造型設計基礎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一般的制作技能。
教材從介紹橋的功能,樣式入手,展現了橋的歷史,文化,環境,生活變遷中的發展與沿革,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美術問題,通過與歷史,地理,工程學等知識的廣泛聯系,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設計思想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理解共通的建
筑藝術發展原理和規律。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收集整理信息和分析研究問題等方法,培養他們綜合思維和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關于"橋"的課題,學生不會感到陌生,由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體驗,因此容易引發學生共鳴,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前提;但是,也應充分估計到學生從平面設計過渡到立體造型的困惑和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方法的"循序漸進"。
三,教學目標的擬定:
教學設計思路:根據課標精神: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并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制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從設計制作與審美體驗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獨特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造的愿望。因此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橋梁的基本知識和各種造型方式。
2,掌握簡易橋梁模型的設計及制作方法。
3,體驗和討論優秀的橋梁建筑藝術帶給 人們的審美情愫。
四,教學重難點:
1,了解,掌握橋梁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2,橋梁造型的創新設計思維的培養
五,教具與學具:
1,多媒體教學課件,橋梁模型實物,圖片等
2,打印紙,硬卡紙,剪刀,膠帶,直尺等
六,教學流程與教法,學法:
1,導入:
導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上來,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要注意提問要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如:……
世界名橋
2,討論"關于橋,你來說點什么 ","說說家鄉的橋"等,輔助手段:各種橋梁圖片展示,引導鑒賞與探討。
家鄉的橋
在此主要采取"欣賞——啟發——引導",以實例為線索,充分動用教具,圖片等素材,合理采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積極動腦的思維活動中,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梁形式,得出關于橋的一般概念及審美意義,從而引出新課《我心中的橋》。
3,思考與討論:橋梁造型與實用功能的關系
為什么橋梁結構造型大多采用"圓拱形"和"三角形"
提出一個問題:橋梁的各種造型只是為了好看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可能有多數學生沒有深入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建筑橋梁為什么大多采用圓拱與三角造型 這個問題應該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分析,歸類,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教師再具體分析幾種橋梁形式,得出關于橋梁造型的一般概念,力學原理及審美意義。
一個很有趣的小實驗:
這是本課比較"出彩"的一個環節,也是本課教材里沒有的內容。設計該環節的目的是要充分體現出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類似物理實驗的小制作,不僅要明白橋梁造型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設計橋梁最首要的任務是考慮它的實用功能性。
4,小實驗:一張硬紙,從A點到B點做一簡易橋,問題1:怎么做,才能讓"橋"的負荷量最大
5,從問題1引出問題2,此時引出有關橋梁的一般知識:如橋梁的基本結構,力學原理,結構力學,材料學,造型與功能等。
結論:橋的負重能力與跨度和橋面形狀有關系
6,學生作業:自己設計,制作一座"我心愛的橋"(時間不夠可在課外時間或下節課完成)
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設計出一座完整的橋梁模型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本課利用大量實例和制作過程的演示,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簡化橋梁的復雜造型,使學生沿著形象簡潔,手法概括,表達形式以簡練,實用為主(只要有橋面和支撐物就行)的思路前提下展開設計活動,增加了直觀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7,作業的展示與評價方式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作業后進行評比,內容有兩項:
1,負重比賽,看誰的橋能承載更大的重量 (砝碼或其 他重物)
2,造型評分,看誰的橋造型最美
綜合兩項得分。評出本班"最佳橋梁設計"獎。
七,知識拓展:發散性思維,從具象到抽象:七夕鵲橋;心靈之橋;溝通本領……團隊精神……等
這個環節應"點到為止",有時間可討論一下,不必強求。
設計該環節仍是按照新課標精神,"為促進學生發展而評價",學生通過以上學習活動,積極探究,勇于嘗試,已經設計制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理應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喜悅以及成功的快樂!客觀而恰如其分的評價方式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給予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
設計制作出一個橋梁模型并不是本課的主要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橋梁建筑藝術這種文化現象的研究與思考,通過具體的設計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大文化背景中,欣賞和體驗人類各種建筑文化的精華,找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從而真正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最終目的!
一座橋一個故事
一座橋一段歷史
謝 謝 大 家!
一座橋一種文化
這是本課力求達到的一種境界!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地位:
本課為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的第六課。本單元學習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所以本課是本單元的核心,是繁榮與開放的具體體現。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燦爛的文明吸引了各國,唐政府也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交易,并給予他們許多優惠政策,唐朝的經濟文化對交往各國影響很大,通過商業貿易將中國與世界聯系起來,將中國的文明友誼傳向世界,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的進步與繁榮。
本課中體現中國唐朝的文明居世界之首,東亞文明也以唐朝文化為中心,充分利用本課可以樹立學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并通過交往、交流所帶來的影響,理解一個民族的發展、振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與外界文化的頻繁接觸、交流。今天改革開放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學習了其他先進國家的優秀之處,促進了我們民族的發展,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
二、教學目標:
優等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唐與日本、新羅和天竺等國的友好往來情況
中等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收集鑒真、玄奘等人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學困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唐與日本、新羅和天竺等國的友好往來情況
學習方法培養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歷史問題
學習習慣養成目標:培養學生積極獲得歷史資料的能力
一課一測兩率一分目標:優秀率52% 及格率95%平均分85分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學難點:理解唐朝對外交往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在教法上教者采用啟發、引導的方式,運用多媒體課件,體現交往盛況又有利于提高學生興趣,根據學生的導學提綱學習情況,提問啟發,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起到穿線作用,并實現明確重點喚起學生注意力的目標,通過參與課堂分析思考問題,增加學習歷史的深度和興趣,在解決問題中逐漸養成探究意識,體驗學習歷史過程中的快樂。
五、學習方法:
在學法上,采用合作學習、閱讀、觀察等方法合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同時通過合作中取得的成果來獲得成就感,并有助于實現趣味學習閱讀,主要指學生閱讀課文來歸納整理知識,看書或上網查閱唐朝對外交往的資料,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獨立分析資料的能力。學生看圖、分析圖、說圖,培養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述能力、歷史邏輯思維能力等。
六、教學過程:
知識鏈接:回顧舊知:唐朝知識知多少(通過對唐朝知識的提問,感受到唐朝經濟的繁榮,為唐朝出現對外友好往來的局面打下伏筆,也是唐朝對外往來活躍的原因)
定向目標:教師出示本節目標,學生齊讀,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自主學習:閱讀課文,根據導學提綱,自學教材,在小組內交流(通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正文、仔細看插圖、分析文獻、思考動腦筋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小組內學習交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的溝通能力,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等,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地學習歷史,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七、展示交流:
(1)講解遣唐使來華目的,影響
(2)鑒真東渡的過程與影響,學習鑒真的精神
(3)玄奘西游史實,學習他的精神
學生匯報展示所學成果,不僅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使很多學生得到了鍛煉,增加了自信心,在學習中感到了快樂。
4、一課一測:檢測本科所學知識,進行測試,通過測試,查缺補漏,使課堂更加實效
5、課堂小結:學生小結本節課所獲。
八、板書設計:
我力求簡潔、精煉、突出重點。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遵循學、教、測課堂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地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精講釋疑,師生共同合作,愉快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師生關系融洽,但是也存在這去多不足,學生自學時間少,學的不扎實,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師語速太快,教學不嚴謹等,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說課稿 篇5
【設計意圖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活動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桃花盛開的春天,很多優美的景色對于中班的孩子恐怕很難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用傳統的繪畫方式,有些孩子可能又不太感興趣。在《桃花瓣兒》這節活動中,我嘗試運用借形想象的方法讓孩子將拓印的桃花瓣兒進行添加想象的,這一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本節活動的特色。幼兒只有對感興趣的活動才會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本節活動旨在讓幼兒充分體驗繪畫樂趣的基礎上,掌握新的技能,例如:我會用“調皮的”、“捉迷藏的”等語言引導幼兒初步的感知 “出穴”和“遮擋”的表現方法,提高幼兒審美水平和藝術表現力。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借形想象的方法將拓印的桃花瓣兒添畫成各種形象。
2、能用語言大膽地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背景音樂。
2、紙、水粉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現在是什么季節?
2、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粉色的水粉,春天什么是粉紅色的?
3、我們用這些粉色的水粉在紙上印出美麗的桃花瓣兒吧!
二、鼓勵幼兒自由拓印
1、教師邊說兒歌邊示范。
(1)通過兒歌將拓印的規則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幼兒
(2)技法學習:拓印出“出穴”和“遮擋”的桃花瓣兒。
2、幼兒嘗試拓印
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合理的安排畫面的布局。
三、經驗積累
1、課件播放,啟發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講述:剛才故事里的小動物把桃花瓣兒變成了什么?如果你也撿到一片桃花瓣你會把它變成什么?
2、一起看看剛才我們拓印的桃花瓣兒都能變成什么?
四、借形想象
1、出示部分拓印作品,提問:你覺得這片桃花瓣兒的形狀像什么?
2、我們換個角度看看,說不定有其它的發現?
3、教師示范“借形想象”。
要求幼兒按色快的形狀勾出輪廓并加以添加想象。重點指導:(1)色塊的勾邊(2)眼睛的畫法等。
4、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5、讓我們給桃花瓣兒送去春雨吧!
技法學習:用兩支筆沾上顏色,貼近畫面輕輕敲打,讓顏色“灑”在紙上。
五、講述作品
我們來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請你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它在做什么?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一節《圖形的旋轉》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充分的經歷與欣賞中感悟旋轉;同時針對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比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以滲透剛體變換的思想。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能力目標:運用觀察、操作、歸納、聯想等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感悟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認識圖形的旋轉,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難點是: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并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三、說教法與學法
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接觸了兩種圖形變換方式:對稱、平移。本課是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第三種圖形變換——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
四、說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方格紙 、 自制風車
五、流程設計:
(一)游戲激趣,感受圖形的旋轉
此環節通過創設情景,初步感受旋轉。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情景,即風車,美麗的圖形等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展示出了單一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美,更激增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怎樣旋轉才能得到這么漂亮的圖案?真正關注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的探索。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把圖形在表格中的旋轉這一難點融入探究風車是怎樣制作的情景中,然后讓學生自主討論這個活動中研究出的圖形旋轉的三要素,即中心點,旋轉方向,旋轉的度數。在教學中我遵循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數學活動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動手做一做
此環節我設計了一組練習,當55頁1題完成后,我讓學生通過剛才學習的知識,動手在方格紙上,擺一個漂亮的圖案。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鞏固新知,建立空間觀念,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啟發引導,拓展思維
拓展延伸,學生利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形以及設計出美麗的圖案。進一步突出本課的難點,發展學生的想像、創造能力本。
(五)本課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嗎
說課稿 篇7
導讀:新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后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新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幼兒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后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通過創設不同的難度,使不同程度的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懂得從高處跳落的保護方法。在動作技巧上通過練習并腳輕跳、腳尖落地促使幼兒在落地前適時調節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減少對身體的震動。有效發展幼兒的深度知覺、速度知覺、力度知覺。桌椅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常接觸的,本次健康活動利用桌椅作為幼兒游戲的對象,通過幼兒自由的嘗試搭跳、搭高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讓
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同時培養幼兒勇于挑戰的精神。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的作用,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以布壚坶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能力、認知、情感方面的目標,本節課共設計了兩個目標,1、學習尋找合適的地方并腳從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2、嘗試用不同高低大小的桌椅搭高跳,培養幼兒勇于挑戰的精神。根據目標,我把重點放在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對于中班的幼兒對于向下跳并不陌生。我經常發現有許多幼兒從高處往下跳,但卻不能很好的掌握落地的動作,不會很好的保護自己。動作還不夠熟練和鞏固,在復雜的變化的條件下,動作易變形,從而出現有些幼兒落地時臉、身體,膝蓋著地,影響了跳的安全性。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繼續鞏固和提高已掌握動作,使動作更加熟練和不斷提高。根據幼兒運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動作質量。在活動中,著力鞏固幼兒向下跳的正確姿勢,以增加落地時的安全性。
活動難點:嘗試用椅子桌子搭高跳。當高度創設到一定程度時,幼兒會產生一定的害怕,這時需要老師鼓勵他們勇于挑戰、提醒他們保持正確姿勢。同時老師也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空中平衡能力、落地緩沖能力和落地點的彈性和柔軟程度來幫助幼兒確定向下跳的高度,為幼兒創設不同高度的目標,由易到難,逐層深入。使活動呈現出挑戰性和活動性。寓教育于實際操作和游戲中。
三、說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創設多個嘗試區。
2、
物質準備:椅子若干把,不同高度的大椅子。桌子若干。墊子。
四、說教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體現綱要中: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原則。激發幼兒學習和鍛煉的興趣。活躍幼兒的思維,發展其能力。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法。
1、演示法: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如何從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跳姿勢。教師把正確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給幼兒,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2、激勵法:教師在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向下跳后,激勵幼兒嘗試更高的難度,提議幼兒幾人合作搭高往下跳。滿足不同程度的幼兒的學習要求。
3、交流討論法:通過練習、集中交流,再練習再交流,使教師和幼兒共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活動中出現的不正確姿勢、和特殊情況師生共同探討使之得到經驗的積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動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分散練習嘗試不同的跳法,能夠選擇合適的地方跳。第二次探索,著重練習一種方法(并腳輕跳)懂得保護自己腳尖著地、輕輕落地。第三次探索,嘗試從高低不同的椅子往下跳,再次強調保護自己的方法,并要求穩穩得落地。第四次探索引導幼兒搭高并腳跳啟發幼兒想出利用墊子和要求老師加強保護。四次探索的活動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在對保護的要求上也逐層深入,體現了一節課中層層遞進的要求。
5、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分散練習,糾正部分幼兒不到位的姿勢,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跳法。及時對勇敢的幼兒加以鼓勵。
6、對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時候,教師通過邀請幼兒逐個示范,通過對比展示,讓幼兒發現正確落地保護自身的方法。
此外我還采用了重復練習法、問題設置法、動靜交替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五、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采用了以下學法。
1、嘗試法: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椅子向下跳,當然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會發現問題:跳下的時候姿勢的掌握。選擇跳的位置的合適性,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鑒同伴的經驗。嘗試用正確安全的方法從高處往下跳。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想這次健康活動“從高處往下跳”一定會對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樂,和勇于挑戰的精神也將會永遠讓他們回憶。與此同時他們不僅學會了正確的保護自己往下跳的方法,也會回憶與同伴老師一起游戲的情景,從而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六、說過程
我采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熱身運動——嘗試花樣跳——各種高度跳——搭高跳。
1、開始部分:熱身運動是開展體育鍛煉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讓幼兒在“椅子操”的音樂聲中開始學做韻律操。使幼兒的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為活動能夠安全的開展提供了生理上的準備。
2、基礎部分:通過以嘗試不同高度、難度的跳為主線開展各個環節。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往下跳,著重練習并腳跳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嘗試合作搭高跳。整個活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3、結束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松肌體的動作,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并對活動進行評價,整個過程考慮到幼兒的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說課稿 篇8
一、分析教材、明確目標
《比的應用》是冀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分數與比的聯系,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今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數學課程標準》、四個關注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牐1、知識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牐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及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牐3、情感方面: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靈活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學會評價自我,欣賞他人。
根據上述觀點,我認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方法。
二、教中孕法、學中得法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中要因勢利導,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給學法,掌握學法,學會用法。因此本課的教學法我總體歸納為兩點:
1、創設情境,為自主探究形成氛圍
《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本課教學設計時,考慮到教材中例題所講事例較枯燥乏味,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難度。為了創設好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課設計從學生感興趣29屆北京奧運會獎牌總數入手,因為奧運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又是剛剛發生生的,所以學生較為熟悉。結合獎牌數提出數學問題,復習了舊知,又為新授做了鋪墊。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這樣,在解題策略的過程中:學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又發現了新的解題方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而在拓展延伸時,誘導學生遷移運用探索發現的新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路。從而也就解決了課本例3的問題。這整個環節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方法——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在這樣的探索學習中,使每位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學生都體驗著探索成功的喜悅。
2、自主探究,為合作學習創設平臺
《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課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在溝通比與分數的聯系基礎上,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交流探究、發現新方法。在與他人交流中選擇合適策略,豐富自己數學活動經驗過程中,學會分析、比較、歸納、綜合,促使數學思想方法的發展,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體驗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獲得新知識的愉悅。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不同程度發展。
三、情境鋪墊、設計教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標提出:通過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所以我設計了有關“水立方”的教學。這樣,學生的興趣馬上就來了。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究,獨立解答.之后再讓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這里就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時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再進行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得出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這種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通過這個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學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那接下來就可以順水推舟,指導自學例2、感悟新知.
(進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同時自然的過渡到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上。)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發展提高
這一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發現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同時也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在某種意義上說:也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還設計這么一道題用以拓展延伸。據老師調查,建造樓房的混凝土中,水泥與黃沙、石子的比是2:3:5時最牢固。學校要建造一棟教學樓,但現在水泥只有4噸,黃沙有12噸,石子卻有24噸,總重40噸。如果由你負責質量的監理,你將如何處理?
學生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對此進行優化,如果出現比例不當,還可以趨機進行道德教育。建一棟樓房,一定要把握質量,那就要按比例去進行搭配。也告訴了學生:學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第四個環節:質疑總結、反思提高
說一說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有疑惑嗎?
還可以各抒已見,自己在本節課中的表現怎么樣,同桌的表現又怎么樣,你認為本節課誰的表現最好。
(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礎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學生認識自我與他人,從而促進自己的再發展。)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排球教學是高中體育球類運動的重要內容,雙手合手墊球是進行排球運動的基礎技術,它既是防守技術,又是組織進攻的開始技術,掌握好該技術則可進行簡單的排球練習,為提高排球技術打好基礎。
2, 教學目的:排球運動較為易學的技術和靈活多變的戰術要求,很適合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對發展高中生的適應能力和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都有積極作用。
3,教學要求(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基本掌握合手墊球技術,學會快速移動和同學之間的互相合作和互相適應,培養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耐力。通過講述中國女排"五連冠",激勵學生要學好本領,將來為國為家鄉爭光。
4,教學重點:合手緊,觸球部位正確。
教學難點:重心升降,壓腕夾臂。
二、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運用啟發,觀察,對比和綜合方法。
1,教法:講解示范法,圖解法。
2,學法:個別練習和集體練習,正誤對比法。
三、課堂設計:該節課是新授課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初步體會墊球技術,所以我采用了:
一) 開始部分(約8分鐘):用自編球操作為準備活動,提高學生的球感和對球類運動的興趣。
二) 基本部分(約27分鐘):
1、通過掛圖和生動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正確規范和協調舒展的示范動作,幫助學生樹立一定能學好技術的信心。
2、用散點練習法增加練習密度,加深學生對合手墊球技術體會,鞏固動力定型。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錯。學生互相學習,教學互動,共同提高。
3、用網繩引導學生墊球的方向,激發練習興趣,提高墊球質量。
4、用評優法提高練習積極性,確立學習目標,促進上進心:各組學習一段時間后,選派一名技術最好的參加全班最佳"一傳手"角逐。從而進一步加深技術印象,;找出差距,提高技術。
5、最后用鍵球練習,增強下肢的運動量,從而協調上下肢的運動負荷,促進身體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部分(約5分鐘):用太極拳起勢動作,配合呼吸,放松身體和思想,減少興奮,平緩心情。為下節課作好準備。
說課稿 篇10
一、指導思想
旨在落實并推行體育新課程,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開發學生潛能和學生在運動中的快樂為前提;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為目標。使學生在各種環境條件下,都能很好的配合,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對象,教材內容和特點:
1.教學對象:高一學生
2.教材內容:武術的長拳拳術和排球雙手正面點球都是高一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內容。
3.教材特點:本節課主要是復習五步拳和學習排球雙手正面墊球技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對五步拳進行鞏固復習和提高,又可以對后面的排球選修課程打下一定的基礎。所以此課程是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堂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技術動作的要領,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在墊球練習中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空間,給出相對開放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參與指導,激發其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從中學到排球運動的基礎知識,熟悉排球運動特點。
三、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熟練掌握五步拳套路,初步掌握排球正面墊球技術,了解排球運動特點
2. 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發展身體靈活性、協調性,熟悉排球球性。
3.通過實踐練習,能達到互相之間良好的配合,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認真自覺練習的好作風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熟悉排球球性,發展學生協調性,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
難點:吃準擊球點,控制擊球力量。
五、教材教法:
1.講解示范法:通過邊示范,邊講解,使學生加深對動作印象,促使學好動作。教師示范時要注意動作標準,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實踐性;使用正面和側面面示范;講解要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易懂,表達生動,比喻形象,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并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2.口令提示法:學練中,針對動作的重難點和易犯的環節,教師適時提示,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下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意口令提示具有口訣性鼓動性,
3.巡回指導法:在學生自我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個別糾錯,積極鼓勵。
六、教材學法:
通過教師對五步拳正方向的教學指導,啟發學生自學反方向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不再是單一的被動模仿,還要通過實踐積極思考,親自體會動作要領得出結論,教師糾正
七、教學流程:
1.準備活動:
慢跑擊掌熱身,使學生進入上課狀態,提高學生注意力,心肺功能逐漸適應。復習武術各種踢腿和掄臂
2.基本部分:
A.主要內容:
a.教師帶領學生復習五步拳正方向動作,教師領做,學生跟練,語言提示。
b.學生自我練習,通過學生自己帶領,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c.教師示范,講解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學生徒手模仿動作
d. 分組固定練習和一拋一墊輪換循序漸進的練習,熟悉球性掌握動作要領
B.素質練習:
a.摸線練習不僅提高學生基本步伐的移動能力,而且讓學生更加熟悉排球球場。
b.針對性別特征,女生抹網高發展彈跳,加強踝關節力量。男生俯臥撐練習,發展胸大肌,增強上肢力量。
4.結束部分:
放松練習,學習集體舞的兩種基本步法的練習。不僅愉悅身心,而且為后面的課程奠定基礎。分享快樂和互相交流,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師進行小結評價。
【有關說課稿集合10篇】相關文章:
有關《觀滄海》說課稿04-08
《水調歌頭》說課稿集合7篇11-04
有關《滕王閣序》說課稿范文12-19
有關赤壁賦說課稿4篇03-25
我長大了說課稿(集合11篇)11-13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集合15篇11-08
圓的認識說課稿(集合15篇)11-12
有關于《雨巷》說課稿(精選5篇)03-16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5-25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