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一、依綱據本,說教材
1、教材簡析:《再塑生命》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本文敘述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望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抒發了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之情。
2、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還極其不穩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態或心理障礙。他們還不大懂得怎樣面對人,怎樣面對生命,如何面對挫折,人活著的價值何在……鑒于此,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進而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3、教學目標: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積累“企盼、花團錦簇、美不勝收、不可名狀、期期艾艾”等詞語。
②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準確獲取語言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課文一體兩面的思路結構。
②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學習海倫凱勒不怕困難、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4、教學重點:研讀課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5、教學難點:體會作為盲聾啞人的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及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的運用:教是為學服務,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目標。
1)閱讀感知法:遵循語文閱讀的整體性原則,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
2)問題導思法:用問題的方式導讀文本,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設置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
3)啟發式教學:以啟發、點撥、誘導的方式為學生的思維鋪路搭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4)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手段,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擴大教學容量,優化學習效果。
2、學法的滲透: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討論交流法: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因此討論交流是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讓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2)品評積累法:學習中,對精彩的語言進行品評積累,把文章的精華裝進大腦變成活材料投入周轉,將會終身受用。
3)角色體驗法:變換角色,換位思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利于感知,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學應為現實生活服務。
4)讀寫結合法: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在讀寫訓練中,使學生的學習達到質的飛躍。
三、優化組合,說程序
(一)課前準備階段
①學生:預習課文,自學字詞,把握文章大意。
②教師:制作課件,準備閱讀材料。
(二)課堂學習階段
1、導入新課,簡介作者。(2分鐘)以古今中外獲得成功的殘疾人士導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這一程序的目的在于明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并了解作者,其作用是定向。
導語設計如下:失去光明的民間藝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給我們描畫了一個凄涼哀怨的世界,也讓我們感到了命運的殘酷和抗爭的力量。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在病榻上完成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幾乎全聾的貝多芬扼著命運的咽喉,奏出了與命運抗爭的最強音一一《命運交響曲》……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付出艱辛努力而獲得成功的殘疾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去感受一個病弱生命的頑強成長的足跡和引領她人生轉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師。
[打出課件,展示海倫·凱勒的風貌,簡介作者。]
2、檢查預習,達標測評。(3分鐘)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完成教學目標中積累詞語的要求,這一程序主要針對中差生設計。
[打出課件,展示“注音釋詞”題目,提問。]
3、速讀課文,整體感知。(7分鐘)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快速閱讀文章,篩選主要語言信息,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文章一體兩面的結構特征。這一程序要鼓勵、指導學生全員參與。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學生速讀課文后先獨自思考。2)小組討論交流、明確。教師可做適當提示,如:課文寫了什么人?寫了哪幾件事?
[打出課件,展示有關內容。]
4、深層研讀,體察文意。(15分鐘)此程序在于引導品味、積累語言,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
1)課文展示了兒時海倫的性格特點和人生起步的足跡。請學生通讀全文,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說說海倫性格中的特點。
[小組合作研討,課堂交流,學生歸結,教師補充,爾后打出課件,展示有關內容。]
2)課文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學生再讀全文,品評并積累文中優美而精警的語句。
[學生在文章中圈點、勾畫、批注,品味、積累語言,并自由誦讀相關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學生品評、積累的語句可能有: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霧中航行過?在霧中神情緊張地駕駛著一條大船,小心翼翼地緩慢地向對岸駛去,心兒怦怦直跳,唯恐發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墜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倫的心靈歷程。
(2)“我又獲得了一種新的知識——大自然有時也會向她的兒女開戰,在她那溫柔美麗的外表下面還隱藏著利爪哩!”——與自然的相處中感受自然的嚴厲、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說出。
(3)“我感覺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作者在執著癡想后體悟到的“愛”的情感。
……
5、歸納小結,過渡遷移。(1分鐘)
[打出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引出下面的拓展閱讀。]
6、延伸拓展,角色體驗。(8分鐘)此程序目的是擴展學生視野空間,并進行換位思考,培養學生的生命可貴意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打出課件,展示閱讀材料。欣賞韓紅的歌曲《天亮了》,屏幕顯示歌詞。換位思考,自由發言。]
設問:假如你是潘子潔,在父母為你托起了這第二次生命后,你對生命是否有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潘子潔,你正在這間教室里和你的老師、同學和作家海倫·凱勒共同探討生命,請你對遠去的父母說說,你將如何對待生命?
7、結束語。(1分鐘)這堂課就要結束了,但是,我們的生命還在繼續,我們對生命的思考、探索才剛剛開始,我們的生命會在現在和未來閃光。
8、布置作業。(1分鐘)這一步目的在于“讀寫結合”,深化課堂教學。
1)學了這篇課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請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并把自己的感受寫成500字的讀后感。(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可以從莎莉文老師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海倫凱勒的角度考慮。)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
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單元地位: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學習本組課文,要求學生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主要內容: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吳慶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來臨,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食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去世后,海鷗們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文本結構: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情感豐富,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情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場景圖,配以音樂渲染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我在這里著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著重理清課文的脈絡,切實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我擬定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與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將海鷗對老人的真摯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
二、說教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法上我設計整合全文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運用勾畫、批注、圈化、朗讀、想象的方法,品味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熱情的火花。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又配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體會出老人與海鷗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讀文時的感情的表達。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上的是《老人與海鷗》第二課時。為了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的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顧性的方式進入這節課,提問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啊,那你有什么感受呢?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回答:體會到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由此為新課開始奠定一個情感基調: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濃濃的親情。
【設計意圖】:以復習導入的方式進入新課,開門見山,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進入課文,收效良好。
(二)仔細研讀,入文解疑
這個環節我又分成三步:
第一步:以“親人”引入
學生自讀14~19自然段,思考:你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情感?先讓學生在讀后說說自己整體的感覺,先對文章大體思想有個認識。再用誰是你的親人?怎樣的人算親人?那海鷗和老人、動物與人類之間有血緣關系嗎?等問題來指導學生找出那句直接點出了海鷗是老人的親人的話。
第二步:以“愛”為主線,圍繞“意想不到”展開
在這個步驟我先請一生朗讀課文16、17兩段,其他同學思考:海鷗們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劃出相關的句子,并作批注。接著,學生反饋找到的句子,交流點有四處,主干問題是:①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并講自己的體會。②當中重點詞是什么意思?③指導朗讀。
第三步:總結“震撼的情”
老師先提問是什么原因會發生這樣“意想不到”的事呢?再用過渡語講解省略號單獨成段的作用,既講解了省略號單獨成段的作用,又給這部分作了很自然的結尾。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能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第二部分是整堂課的重點,其中的第二步——圍繞“意想不到”展開部分是重點中的重點。教學中我提出了一個大問題——海鷗們做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找出相關的語句,并作批注。這種充分地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形式,特別有助于學生思維的訓練、表達能力的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預感,真可謂“一舉多得”。
另外,語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讓每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們的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語文教學應該是以讀為本,特別是閱讀教學中,如果離開了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會是殘缺的。教學中我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加上采取不同方式的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齊讀)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三)品味送別,想象寫話
1、這部分先用師生配合讀的形式再次有感情地讀讀15~17自然段。再用課件出示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經喂養過的海鷗,面對天堂里的親人——老人,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憶與“兒女們”海鷗相伴的一幕幕,面對悲痛欲絕的海鷗,你會對它們說些什么?
(學生分成兩大組伴著音樂想象寫話)
2、伴樂,生寫,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時升華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悟,讓學生讀懂作品,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主旨,領悟真諦,通過超越文本的讀書讓學生變得智慧、變得美麗。
(四)、總結全課,情感延伸
最后我總結全課:同學們,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后來,人們在翠湖公園里建立了一個銅像(出示課件圖片),并且解說:20xx年1月18日,海鷗老人的塑像在翠湖公園揭開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肩上翩躚環繞,一幅人鷗和諧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同學們,老人十幾年如一日與海鷗相依相伴,是緣于一個字,那便是──愛,海鷗與老人相知相隨,也是緣于一個字──愛,這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關于“愛”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有人愛自然,自然也才會愛人,地球也才能永遠充滿愛,充滿和諧。生活中,像老人一樣愛護動物的人還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來關愛動物,都和動物和平共處!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使學生用心靈傾聽,用心體驗,“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帶著收獲,帶著思考,帶著信心,走向新的課堂,開始新的探索。
四、說板書設計
本板書的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顯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內容。
21、老人與海鷗
老人關愛海鷗 喂海鷗
喚海鷗 無私的愛
談海鷗
親人般美好的情誼 (愛)
海鷗送別老人 翻飛盤旋
肅立注視 震撼的情
白色旋渦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處理
1、教材簡析
本課旨在讓學生知道尊重父母是基礎,孝敬父母是根本,知恩圖報才是真,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2、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情感,對于“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知道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
(二)能力目標: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感受家庭親情。在活動中鍛煉學生與家長溝通的能力,以及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感謝父母的關愛和撫養,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并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這里滲透權利與義務的意識。
3、教學構思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大人講我小時候”,第二部分“無悔的奉獻”,第三部分“感受家庭溫暖”。這三個部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一部分是情感體驗基石,第二部分是情感構建鏈接,第三部分是情感權利和責任的融合;這種“塊塊”互鏈構建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父母的愛心與親情,感受家庭的溫馨。
教學難點:使學生真正認識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與家人一起營造溫馨的家。
二、教法、學法
教法:我嘗試著運用“四步四活動”的教學步驟來完成本課教學任務。一、回憶愛——夯實情感基石;二、感受愛——交流情感所得;
三、走進愛——感受溫馨家園;四、分享愛——促進情感共鳴。學生的活動為:同桌互助、小組交流、小品表演、制作卡片四步。使整個課堂營造出一種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情感體驗到逐步升華的氛圍。 學法:《課程標準》強調:“實踐性”,即“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我引導學生運用以下學法:自學品味、同伴互助、情景再現、合作探究,將“三維目標”落在實處。
四、設計意圖
我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堅持“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原則,讓學生的“知識構建直線發展,能力培養循序漸進,學習過程愉快踐行,學習方法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素螺旋式上升”。讀、品、思、議、演、悟結合,培養了學生辨別是非,認識真假,與人合作的能力。
五、教學流程
播放音樂《讓愛住我家》導入新課。這首歌來自20xx年春節聯
歡晚會。學生邊聆聽音樂,邊欣賞全家福。音樂因其美妙深得學生喜愛,圖片因其溫馨喚起美好回憶。
(一)、“回憶愛”——分享童趣的溫馨
1、學生講童趣
面對全家福,同學們自然而然地回憶起童年美好的生活,產生了講述自己童年趣事的愿望。我因勢利導,先采用了同桌互助法,邊欣賞全家福,邊互講呵護情。然后我選取了“幸福一家人”、“陶醉大自然”、“勇敢小天使”、“上進好少年”四幅照片在全班展示并講述。在大家的講述中,父母的呵護,成長的快樂,家庭的溫馨,無間的親情伴隨全家福一一定格。
2、總結:在溫馨甜蜜的氣息中小結,深化對家的認識。
(二)、“感受愛”——暢談父母的貢獻
八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普遍認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如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擔負起責任,是本課的難點。在難點的化解上,我采取了“收集資料感知、體味父母明理、案例分析深化”的三步曲來突破難點。
1、一步曲:收集資料感知——填寫表格
上課前,我布置學生在家觀察并詳細記錄父母每天做的事,傾聽父母做事的感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會主動走近他人和關心他人。在學生填寫完表格后,教師引導學生去甄別“哪些事應當自己做,而不能由父母所包辦?”議論中,大家明確了在家中的權利和義務,
應與父母一起營造溫馨的家。這個活動,認知來源于生活,反饋于課堂,最后再指導生活,從膚淺的感性,到深刻的理性,認知螺旋上升了。
2、二步曲:體味父母明理——“夸夸自己的父母”
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我組織了“誰不說我的父母好”的小組演講。有了第一步的細心觀察做鋪墊,大家的演講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勤勞善良、省吃儉用、寬厚仁慈是父母共同的名片。同學們會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的太多,我們回報的太少,我們要向烏鴉學反哺之義,向小羊學跪乳之恩。
3、三步曲:案例分析深化——
讓學生參與到小芳的故事的討論中:“小芳有家嗎?小芳的爸媽愛她嗎?”通過分析,不僅鞏固了前一課的內容“家有親人,有親情”,得出“愛”也是一種責任的結論;而且懂得了:借助法律是保障自己權力的有效途徑。
(三)、“走進愛”——讓愛永住我家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家庭溫暖,重在讓他們感悟和體驗。這部分,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現來教學。學生先自由組合劇組,再篩選優秀節目展示。
1、表演情景劇:《快樂的周末》
2、感受家庭溫暖。
家庭情景再現,學生產生了共鳴:“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地,也是心靈的寄托處”,從而理解家庭功能。
3、朗誦詩歌,揚起愛的風帆。
在欣賞了有趣的表演,體會家庭溫暖之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謝》。
4.課堂小結:多媒體展示小結內容
(四)、“分享愛”——制作溫馨卡片
1、制作家庭溫馨卡
這一活動,我借用了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學生在充滿親情的音樂中動手制作:一個個風鈴,一張張信箋,一只只千紙鶴,一束束鮮花,在學生手中完成。
2、送溫馨卡給父母,以拉近兩代人之間的距離,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鋪墊。據課后的調查:溫馨卡有托人贈送的,有鴻雁傳書的,更有借助電子郵件的,不一而足。
3、拓展“家”的外延:因為有了血緣,我們和父母組合成溫馨的小家。其實,我們還有更大的家,那就是學校、社區、國家乃至地球,我們必須以超出血緣關系的博愛之心,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人人獻出一份愛,才能共同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大家庭。
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12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電磁鐵》。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 教學材料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來對本節課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電磁鐵》是小學科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是學習了電和磁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電磁鐵與電和磁的關系。電磁鐵實際上就是在通電狀態下產生磁性,斷電磁性消失的一個裝置。由于本課要探究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我分兩個課時來完成,我設計的是第一個課時,這個課時主要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組裝一個電磁鐵。
第二部分,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第三部分,了解電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說學情
通過兩年的學習,五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已具備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等。
3、說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什么是電磁鐵以及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那些因素有關。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做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要會學科學、用科學。意識到電磁鐵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
4、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組裝一個電磁鐵,應用自己組裝的電磁鐵去驗證電磁鐵磁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讓學生探究電磁鐵磁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法、觀察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觀察分析等獲得知識和技能,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眼、動腦,提高科學素養的目的。
三、教學材料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導線、鐵釘、電池節數、大頭針
四、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我播放一個生動形象的視頻來導課,讓學生觀看后會感受到
電磁起重機的神奇。(這樣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能為下面的知識做鋪墊)
2、動手制作。
電磁起重機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磁力呢?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電磁鐵吧。學生認真觀察電磁鐵的結構,說說你們組會做了嗎?從而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合作做電磁鐵。便用比一比的方式看看那組做的磁力大。(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小組分工是否合理、操作是否得當。對于他們的成果,要給足時間,讓他們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學生會發現有的組的電磁鐵吸的鐵釘多,有的組吸的鐵釘少。
3、動手實驗。
探究電磁鐵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我放手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首先由學生對這個問題作出猜測,學生可能會說跟電池的節數、導線的粗細、和線圈的纏繞圈數有關。這時,我及時設疑,我也不知道,怎么辦呢?學生就會建議用實驗來驗證。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能選取兩種猜測來驗證。從而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設計出實驗方案,然后分工協作,動手實驗,再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出結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合理、小組成員分工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規范等,對存在問題的小組及時幫助、糾正。對于學習小組歸納的結論,要給以充分展示和討論交流的時間)。最后歸納出正確結論:電磁鐵大小與電池的節數和線圈的纏繞圈數有關。
4. 實踐運用。
我借助一組圖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電磁鐵的應用非常廣泛。(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與科學有關的問題)
5.自主小結。
通過想一想本節課中你學到了什么的方式來總結本文知識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又培養他們總結概括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電磁鐵
電池的節數
磁性的大小有關
線圈纏繞的圈數
我的板書設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總結概括的作用。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廣東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第6章第一節第三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知道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和特點,并且能用合適的方法預防計算機病毒。本課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關,學生對計算機病毒既好奇又迷惑,所以,教師在講授本節課的時候,多采用舉例、聯系生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操作。
二、說學情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中學生使用電腦的生活經驗已經很豐富了,雖然他們對計算機病毒可能不知道本質是什么,但具備的生活經驗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病毒的定義和特點。而且他們的思想已經接近成熟,動手操作能力也比較強了,是有能力進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所以在講解查殺病毒時教師要大膽放手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操作中獲得新知。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目標,在本節課中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和特點,能利用合適的方法預防計算機病毒。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學生能利用一款防病毒軟件查殺計算機病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生活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聯系,將本節課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會正確預防計算機病毒,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在本課中我將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以及合理預防計算機病毒的方法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將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及查殺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操作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采用設置疑問的導入方法,具體的做法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提出問題“人被傳染病毒后可能會出現發燒感冒等現狀,計算機感染病毒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夠回答出電腦死機、藍屏等現象,之后我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歸納,我們發現,計算機感染病毒后會對電腦產生一些破壞,那計算機病毒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特點呢?引入這節課課題——《計算機病毒及預防》。
通過聯系生活實例及設疑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欲,為本節課的內容做了鋪墊。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會先在多媒體呈現1999年上萬臺計算機受到CIH病毒感染的例子,讓學生觀看案例并且提出問題:“你們能夠發現計算機病毒具有什么特點”學生觀看實例,能夠發現病毒會損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等特點,此時我會順勢向學生講解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并向學生強調其本質是指令或程序代碼。之后組織學生討論自己遇到過的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并將結果填入到表中。
通過案例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并能將學生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感知到病毒是指令或代碼的本質。通過討論自己遇到過的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分析原因和處理方法,初步感知病毒的特性為以后學特征做鋪墊。
接下來我會仔細和學生一起探討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以及預防:
首先是計算機病毒的特點,教材的這一部分給出的十分的清晰,所以這個知識點我將會以強調重點,作區分的方式向學生講解各個特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加深他們對病毒特點的理解。向學生強調損壞數據、重新啟動都屬于破壞性的表現。而表現性指計算機可能會自動彈出圖片、文字或者格式化硬盤。除此之外,隱蔽性強調的是病毒存在很長時間都不容易被發現,潛伏性更側重于潛伏時間久、傳播范圍廣。傳染性指的是像感冒病毒一樣會傳染。可觸發性更加側重于它的觸發條件,如日期、格式等。最后,非授權可執行性指的是在未得到用戶允許時獲取系統的操作權。
教師通過提煉出關鍵詞的形式讓學生對病毒特性之間的區別有進一步的了解,加強印象。
接著是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在本節課中,此環節的知識是本節課的難點問題。我會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向他們提出要求“查找常用的病毒,以及常用的殺毒軟件。并且組內相互配合,在各自電腦上安裝殺毒軟件并查殺病毒”。
教學中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我們將在教學中利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交流的能力。讓他們經歷查殺病毒的過程并能夠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促進遷移、加深印象。
(三)鞏固提升
完成教學后,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我會向學生提問:提問學生除了殺毒軟件,日常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病毒帶來的危害呢?學生結合課本和生活經驗回答出:不下載來歷不明的文件,不隨意使用別人的U盤,不使用盜版軟件等。此時鼓勵學生日常使用電腦時一定要正確使用,及時預防和查殺病毒,避免電腦受到損壞,通過這種方式也有利于本節課情感目標的實現。
(四)小結作業
課程最后,我打算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文學習的主要內容。
我的作業是讓學生給家里的電腦安裝一款殺毒軟件,并且掃描查殺電腦上的病毒。引導學生在課后的時候進行學習,將知識及時應用到生活中去,延伸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說課稿 篇6
一 處理內容簡析 今天上課的內容是《賓語從句》和《動詞不定式》。這是我初三復習專題系列的其中一部分。眾所周知,這兩部分的知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分大約在六到八分的比例。主要的考試形式出現在“選擇填空和改寫句子”中。雖然比分不大,但是學生掌握并不太難,而且英語和中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樣的,浩瀚無邊,點滴積累。 給學生說清《賓語從句》和《動詞不定式》的語法道理比較簡單,難得是分清用法,練習不錯就不容易了。為了讓學生真正搞懂弄通,本人從三個方面下手。
一 制作幻燈投影,加大數量,增加密度。
二 語法概念入手,瀏覽歷年中考試題。
三 回家作業,自擬專題訓練 二 預期效果 由于學生層次不齊,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所以做到使每個學生都在短短的一節課上通過復習,鞏固使用是不現實的。因此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我刻意設計了專題訓練題目,讓學生回家去做,估計作用要大一些。在下一堂課上作檢查,發現問題,逐一指導。
說課稿 篇7
背景分析:
《好餓的小蛇》故事內容簡單,畫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咕嘟"的反復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著孩子,適合小班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與好玩,并支持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一、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學說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曲在散步。
2. 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
3. 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體驗語言游戲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圍裙一條,圖片(小蛇、蘋果、香蕉、葡萄、蘋果樹),襪子人手一只,蔬菜園情景布局,蔬菜等教具若干
三、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2、難點:創編故事
四、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學習句式首先我準備了裝飾成草地的圍裙,穿在身上,孩子們都很好奇,老師這是要干什么呀!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來,接著我從口袋里拿出小蛇,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插入圖片)配合著ppt一邊做動作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我是這樣做的(插入視頻)故事的最后一張圖片是:小蛇吃了蘋果的猜測,對于本次活動起到直接影響,對后面的各種水果的猜測會起到引領與借鑒的作用,所以我有目的的讓孩子多觀察一下畫面,包括語言上的提示:這是一種什么水果呢?什么水果是圓圓的,有柄的?什么水果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孩子很順利地猜出蘋果以后,教師馬上揭曉答案,給予孩子猜測成功的肯定與表揚,激勵其他孩子猜測的積極性,然后把吞了蘋果的小蛇親熱地稱呼為:蘋果蛇,為后面關于小蛇其他有趣稱呼做好鋪墊。
二、鞏固句式,復述故事在幼兒已經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基礎上,以具有遞進性三個問題,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小蛇?2、小蛇在干嘛?3、它發現了什么?使幼兒鞏固: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的句式。并回憶故事內容,簡單復述故事中的詞語,句子。緊接著我把襪子套在手上,從身后慢慢拿出,運用襪子小蛇配合動作按順序引導幼兒復述故事。(插入圖片)在再一次和幼兒講述故事的時候,孩子對于小蛇吞咽小樹這樣一種大膽的行為,覺得特別有趣。而且,關于"小樹好不好吃"的討論,讓孩子對于小蛇的"調皮與淘氣"的記憶再次變得印象深刻起來,孩子快樂地隨這我的的語言引導與動作提示,一起模仿表演小蛇吞咽小樹的動作,然后打著飽嗝、撫摩肚皮幫助消化、最后快樂滿意地睡覺……孩子在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與貪吃,也為后面的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故事風格特點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第三個環節是故事的創編活動,我創設蔬菜園的情景,投放很多好吃的蔬菜水果, "這條襪子小蛇真有趣,你們也來變成小蛇吧"當每個小朋友的手上都戴上了襪子以后,很自然的每個小朋友都融入了自己是小蛇的角色。(插入視頻)四、結束部分
棒棒糖變成了小蛇,到超市里去,會變成什么蛇呢?在幼兒想的過程中,自然的結束了本次活動。
五、反思亮點:
1、元素的巧妙構建: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激發他們對故事的興趣,,在故事講述中,我巧妙地滲入了多種元素:肢體語言元素(如"扭來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發散性趣味游戲),這些元素將整個故事的學習理解過程進行了有效的串聯,充分挖掘出原著故事中詼諧、幽默的情感元素,讓幼兒在傾聽、欣賞和游戲的過程中自由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使整體課程層層遞進,環環精彩。
2、課程整體環節設計上,我注重師幼情緒、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如:當我從口袋里引出主人公小蛇時的那種神秘,瞬間點燃了孩子們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蛇寶寶與大蛇之間似乎不經意的碰碰頭、抱一抱、拉拉手、跳一跳等,讓孩子們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為親密的朋友;這種情緒與情感的吸引與融通,充分滿足了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及語言表現的欲望。
3、活動細節的精巧設計:
1、教具選擇來源于生活:我上課的道具是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不經意的一些小物品:圍裙,襪子。一條圍裙稍加裝點就是一片草地,一個小口袋就是小蛇的家,襪子套在手上,神形活現的小蛇砰然出洞,這些教具簡單新穎,摒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具量大,繁瑣的缺點,變繁為簡而又充滿無盡的情趣。
2、將身體作為一個支架,圍裙穿在身上,把物品粘在圍裙里面,所有的物件通過粘帖瞬間躍于眼前,過程神奇而風趣,當每一件物體從我身上變出來時,孩子們的眼神是那么的驚訝和驚喜,被我和道具深深吸引了。
3、創編環節:幼兒創編遵循其思維開闊發展的科學原則,從有形的蔬菜園到無形的超市,層層推開幼兒思維創想的空間,為其更廣闊的后期創想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這節課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學習是快樂,在孩子的快樂學習中,我也倍感快樂和幸福!
【關于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關于雇傭合同模板錦集七篇08-18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關于觀察螞蟻日記模板錦集七篇02-06
關于教師求職信模板錦集七篇02-19
關于畢業邀請函模板錦集七篇02-18
關于觀察春天的日記模板錦集七篇02-14
關于《赤壁賦》教案模板錦集七篇06-30
關于圓明園的毀滅教案模板錦集七篇12-22
關于技術咨詢合同模板錦集七篇03-19
關于停薪留職合同模板錦集七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