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1-05-06 17:01:4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學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化學說課稿 篇1

  我所執教的是魯教版五·四學制初中化學九年級第二單元常見的酸和堿中的到實驗室去的內容,本課時的內容是在整個單元學習完,學生能夠系統的認識溶液酸堿性及其規律,并對檢測溶液酸堿性的方法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學生們體驗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熟練基本技能的一節課,以下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說明:

  一、學情分析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學生們已經掌握了溶液酸堿性的判斷并能找到合適的方法檢測溶液的酸堿性,但是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扔存在困惑,甚至不敢去做實驗,教材在本單元的最后一節設計這么一節實驗課,目的在于能讓學生親自動手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增進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進一步認識酸、堿的化學通性及部分酸堿的特性。

  2.通過未知溶液酸堿性的檢驗,初步學會用酸堿指示劑、酸堿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3.通過對對未知溶液的檢測,初步學會運用間接觀察法收集證據,感悟探究物質化學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通過對廢液處理,了解中和反應的應用、進而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措施

  重、難點: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運用科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解決措施:課堂中注重小組合作,充分發揮小組長的帶頭作用。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以確定四瓶無色溶液的成分做為主線,讓學生們層層探究,逐步深入的運用實驗技能解決問題,

  首先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組內未知溶液是酸還是堿,這一部分的內容完全放手給學生,因為學生已經有了對酸和堿的同行的知識基礎,所以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去探究,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探究中收獲知識和技能。課堂中注重學生們實驗后的交流環節,學生們交流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實驗中的一些收獲,從知識上、能力上已經合作過程上充分的交流,并對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失誤或者錯誤能及時的更正,這一部分的內容預計時間要稍微長一些,目的也是能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適應自主探究,有充分的時間去完成。

  其次,在已經確定溶液是酸還是堿的基礎上,讓學生繼續確定是哪種酸和堿,考察學生對酸和堿的特性的掌握程度,這一部分內容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可能進行的要稍微快一些,學生們確定了具體是何種酸和堿以后本節課稍微進行總結一下,酸堿的通性和個性分別是由什么粒子引起的,從微觀上更好地認識酸和堿。

  第三部分,通過對廢液的處理,讓學生體會到酸堿對生命活動的意義,體會到中和反應的好處,并能從情感上感覺到酸堿甚至是化學帶給我們生活的變化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總之,本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們從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我校初三年級的學生,我校為省級示范性中學;三個班學生總體情況較好,思維活躍,班級紀律好,操作能力、協作能力較強,且集體榮譽感強,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對自己喜歡的事、積極性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有以下一些知識:

  1、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

  2、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

  4、酸堿指示劑

  5、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

  這些都是與酸有關的內容,因此對酸有了一定的認識,只是對酸的化學性質本質還不是很清楚,可以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問:為什么酸的性質具有相似性?而本節課要就是由現象→本質,歸納出酸的性質。

  二、教材分析

  (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九年級下冊

  (二)教材所處地位:

  本節課內容處于第十單元《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了酸堿指示劑、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和濃硫酸的腐蝕性等內容,本堂課主要是學習稀鹽酸、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從而總結出酸的化學性質。在酸的化學性質中,

  酸與指示劑作用——應用性知識

  酸與活潑金屬反應——復習性知識

  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新知識

  而酸與堿反應(中和反應)放在本單元課題2學習,與鹽的反應放在第十一單元,但是已經弱化。

  《酸的化學性質》是在學生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后學習“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并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綜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學性質》在教材中所處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1、知道常見酸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 斷,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四)重點、難點的確定

  (1)重點的確定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酸的化學性質即酸與指示劑作用、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是本堂課的學習重點。

  (2)難點的確定

  用微觀粒子解釋酸的化學性質的本質原因。

  (五)課型:新授課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酸的涵義。

  2. 了解酸的化學性質(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 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4. 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協作能力。

  5.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比較、歸納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情感與態度:

  1、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科學態度。

  2、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3、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三、教法學法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注重過程”的原則,在教學中采用問題和探究實驗為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一)教學模式

  分組探究實驗→回憶已學知識→歸納酸的化學性質→練習、家庭實驗→酸的化學性質的本質→分析變化的本質

  (二)流程設計:

  教學流程教法學法教學說明環節1探究活動1: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探究活動2:稀醋酸、稀硝酸、硫酸鈉與指示劑作用對比實驗評價實驗方案分組探究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使指示劑變色的情況及本質原因。環節21、游戲2、分析本質3、實際應用金屬擬人化學生表演學生判斷、總結、分析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展示學生的才藝、張揚個性;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與活潑金屬反應的性質環節3活動1:教師演示(生銹鐵釘和稀鹽酸反應)探究活動2:銹鐵釘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做對比實驗探究活動3: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學生分析(用化學用語)對比實驗(證明除銹的反應本質)分析原因深化知識,遷移知識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展示學生的才藝;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掌握對比的學習方法;掌握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性質環節4知識類:酸的三條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是由它的H+體現出來的。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②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反應,越靠前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③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銹。方法類:類比遷移方法──鹽酸、硫酸使石蕊溶液變紅,則硝酸、醋酸、蘋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酸能除鐵銹,也能除掉銅表面的氧化銅等。歸納推理方法實驗對比鑒定方法──應用酸的化學性質鑒別稀鹽酸和NaCl溶液等。情感態度:在學習中只有科學的態度,才能保證形成科學的方法。學生總結教師完善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深化理解酸的化學性質環節51、下列物質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A.Cu(OH)2B.NaOH C.CO2D.NaCl2、下列金屬與鹽酸反應,劇烈程度排列順序正確的是()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3、小明同學在學習酸的性質時,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鋁片分別和H+濃度相同的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他意外地發現:鋁片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明顯快于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度。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反應現象的差異呢?小明從微觀角度分析得出,H+濃度相同的鹽酸、硫酸中,只是所含不同。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①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對反應無影響;②Cl-對反應無影響,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③Cl-能促進鋁和酸的反應,SO42-能抑制鋁和酸的反應;他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組別相同的鋁片H+濃度相同的酸反應片刻后添加某種試劑(少量)添加試劑后的反應現象結論11g鋁片5mL鹽酸Na2SO4無明顯變化和離子對反應無影響21g鋁片5mL硫酸NaCl明顯加快離子對反應有促進作用針對上述探究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請你將表格中的空格補充完整;(2)上述猜想是成立的;(3)若將第2組實驗中添加的試劑NaCl改為HCl氣體,能否完成探究任務?請說明原因。環節61、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請根據所給信息推理出合理的結論。2、生銹的鐵釘能否長時間浸泡在酸溶液中?為什么?3、課外探究活動:尋找新的指示劑(玫瑰花汁、紫包菜汁分別與食鹽水、食醋作用,記錄變色情況)作業P58T5

  板書設計

  酸的化學性質

  一、酸與指示劑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無色酚酞溶液遇酸不變色;二、酸與活潑金屬作用Mg + 2HCl = MgCl2+ H2↑ Zn+ 2HCl=ZnCl2+H2↑ Fe+H2SO4=FeSO4+H2↑結論:酸與金屬活動順序表中H 以前的金屬反應,越靠前 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三、酸與金屬氧化物Fe2O3+ 6HCl = 2FeCl3+ 3H2O現象:鐵銹溶解,溶液變為黃色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現象:鐵銹溶解,溶液變為黃色 CuO+H2SO4=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溶液變為藍色用途: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銹。

化學說課稿 篇3

  尊重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我來自于泉巨永初中,我說課的標題是九年化學人教版第三單位《水的凈化》,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要領、說學法引導、說教學流程,教學反思,計劃理念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計劃。

  一、說教材

  《水的凈化》是9年級化學第三單位課題3的內容,這個課題在曩昔的老教材中是沒有分外涉及的,云云擺設也是為了切合新課程與門生生活貼近,強調可連續生長的目的。此中強調了一個初中的根本實行操縱——過濾,也提及了蒸餾裝置的組裝與實行。

  課文分三部門:

  第一部門:解說天然界水的漫衍以及自來水廠凈水歷程;

  第二部門:通過實行探究教學過濾的操縱步調與細致事變

  第三部分:硬水與軟水的區別以及如何將硬水變軟的方法(蒸餾)。

  鑒于我對教材的理解,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與軟水的區別;認識吸附,沉淀,過濾與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過濾的實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水資源的寶貴,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目標重點:硬水與軟水的區別,過濾與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目標難點:吸附和過濾等的操作技巧。

  有了教學目標作綱領,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它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通過課件演示,討論總結,結合實驗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實踐。

  四、說教學流程

  (一)教學引入

  1、從生活情景入手

  2、污水、純凈水、湖水、自來水的區別

  3、講解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

  (二)凈水的方法

  1,除不溶性雜質的方法

  1)、靜置沉淀

  2)、吸附沉淀

  3)、過濾

  實驗探究:

  1)除可溶性雜質的方法

  2)如何區別硬水與軟水

  3)演示實驗---蒸餾

  (三)練習鞏固

  想一想:有一種含有碎菜葉、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鈉(可溶),還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復雜,此處為了便于討論,已將其成分作了“簡化”),將其經去渣、去臭處理后可轉化為廁所的清洗用水。問:

  (l)采取何種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葉、碎塑料薄膜及泥沙?

  (2)用什么物質,可除去污水的臭味?

  說一說:某山區在梅雨季節會出現山洪暴發,給山區人民的生活用水帶來困難,請你運用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必備的化學藥品,幫助山區人民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以獲得清潔衛生的飲用水。

  (四)課后作業

  獨立完成本課后習題

  (五)課后動手

  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簡易凈水器。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教學的設計,我深刻體會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這一藝術創作的理念,并把它運用到了化學課堂設計中,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經驗,獲得真知,然后將得到的東西再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展現了科學研究與發現的真實過程,實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要求。

  本節課由于實行探究的內容較多、討論整理的關鍵偏多,以是課堂節拍的調控必要深入思索,必要老師在課堂上機動地處置處罰和掌握,以便順遂完成教學使命。

  六、教學理念:

  本節課為門生落實了技能目的,強化了歷程與方法,點撥了情緒態度與代價觀,以是本節課表現了如許幾個教學理念:

  ⑴本節課內容比例多,化繁為簡,創建了新的教學體系。

  ⑵新課標的三維目的只有先輩的教學理念才氣支持,本節課便是對這種理念的不停探索。

  (3)強調科學探究的科學性,體驗探究的快樂、提倡門生自主互助的學習方法。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請列位向導老師賜與品評指正,謝謝。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聯系質量守恒定律和進行化學計算的“中介”,學生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必須要依據質量守恒定律,而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又是進行化學計算的基礎。化學方程式是繼元素符號、化學式之后又學習的一種化學用語。從本節開始,以后所學的化學反應均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會寫化學方程式顯的尤為重要。

  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結合教材和課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⑴知識目標:

  a、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知道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循的原則。

  b、掌握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步驟,初步學會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

  ⑵能力目標:通過對具體的化學反應的討論、分析和解決,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⑶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⒊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難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二、教法分析

  本節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試一試、練一練、議一議、做一做”的教流程中不知不覺獲取新知識。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主動探索為主,教師的引導、點撥為輔。并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提高課堂效率。

  三、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教會學生如何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培養能力的關鍵。本節課應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討論、分析,培養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這樣做增加了學生參與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溫故知新)

  (多媒體顯示)煤餅燃燒后剩下的煤渣的質量與煤餅相比有什么變化?此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嗎?你能用化學方程式把這個反應表示出來嗎?

  生:變小。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C+O2點燃CO2

  師:這個化學方程式表明了什么?

  生:⒈表明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⒉表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

  師: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遵循哪兩個原則?

  生: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師:C+O2點燃CO2,是否遵守了書寫原則?理由是什么?

  生:遵守了書寫的兩個原則。各物質化學式及反應條件符合事實,等號左右兩邊C和O原子總個數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想一想,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新授知識做好鋪墊。通過想一想,把問題做為教學的出發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激情,從而引出——如何寫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猜一猜(觀察猜想)

  (多媒體顯示):教材P96圖片

  師:猜一猜,第一幅圖片揭示了一個化學反應是什么?左右平衡了嗎?

  生:沒有。

  師:這個式子左右兩邊H、O原子總個數相等嗎?遵守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了嗎?

  生:氧原子個數不相等。違背了質量守恒定律。

  師:猜一猜,第二幅圖片左右平衡了嗎?用一個什么化學方程式把它表示出來?

  生:左右平衡了。

  師:第二幅圖中的平衡,是怎樣從第一幅圖中的不平衡變化來的?什么叫配平?

  生:將第一幅圖中的H2O的前面配2,H2的前面配2。加在一起就配平了。在化學方程式兩邊的化學式前邊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叫配平。

  設計意圖:從圖片上形象直觀的告訴學生,H2和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學生很輕松的就接觸到本節課的難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為我們下一步突破教學難點埋下伏筆。

  第三步:試一試(自主探索)

  師:你們看到過“找錯誤”這樣的電視節目嗎?現在我們也來試試。有人說,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P+O2=PO2

  請同學們找出這個化學方程式的錯誤有那些?

  生1:生成物可能不對,應該是P2O5

  生2:沒有反應條件。

  生3:若生成物為P2O5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師:上述的化學方程式應該怎樣改正?寫化學方程式有那些步驟?

  (學生們熱烈的討論,找錯誤)

  生1:4P+5O2點燃2P2O5

  生2:第一步,將磷、氧氣的化學式寫在左邊。P2O5的化學式寫在右邊。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畫一條短線。第二步,配平:因為左邊有兩個氧原子,右邊有五個氧原子,兩數的最小公倍數10,所以在O2前面配上5,在P2O5前面配上2。式子右邊的磷原子個數是4,左邊磷原子個數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4.第三步,標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把短線改成等號。

  師:化學反應的信息是否都反應在化學方程式中了呢?

  演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的實驗,有氣體生成。

  生:沒有。

  師:能不能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出這一信息?

  生:在氧氣的化學示后面用向上的箭頭表示。

  師:演示氫氧化鈉與硫酸銅的反應,有沉淀產生。怎樣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這一信息?

  生齊答:在氫氧化銅的化學式后邊加一個向下的箭頭。

  師:是不是見氣體和固體就加箭頭呢?請你們看書自找答案。

  設計意圖:強化理解、鞏固練習。讓學生們自主的去探索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使學生在嘗試中知道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步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四步:練一練(講練結合)

  (多媒體顯示)

  ⒈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為什么?

  (1)Fe+O2點燃FeO2 (2)Fe+O2點燃Fe3O4

  ⒉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鋁在氧氣中燃燒(2)鐵在氧氣中燃燒(3)水通電分解(4)一氧化碳(CO)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獨立完成,教師來回查看。幫助學生指點、糾正。反饋學生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還存在什么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本節重點。

  第五步:議一議(小結提高)

  ⒈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是什么?

  ⒉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⒊寫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什么?

  (多媒體顯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口訣):

  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寫好化學式,記得要配平短線改等號,條件需注明氣體和沉淀,箭頭要分清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本節所學知識,師生共同小結。讓學生體會要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六步:做一做(課節鞏固)

  根據信息寫化學方程式

  (1)汽車尾氣中含有CO、NO等有害氣體,可在用鉑、鈀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一種氣體和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一種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2)在宇宙飛船的火箭推進器中,常裝有液態肼(用N2H4表示)和液態雙氧水(H2O2),它們混合時發生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學生的做,反饋學生存在的問,下次上課時予以糾正。布置相應的針對性訓練題。

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分散系及其分類》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主要包括了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和分散系及其分類兩部分內容。本節內容分為兩個課時進行授課,在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的第一課中呈現了常見分類方法和常見化學物質的分類,本節內容是學習了化學實驗的方法和物質的分類內容的基礎上對二者聯合應用知識的學習。同時本節的內容生活性很強,學習了本節內容可以拉近化學與生活實際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并用化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已經學習了溶液和濁液的性質,學會了二者的鑒別方法,但并沒用涉及到膠體的相關知識。同時學生在第一章已經學習了化學實驗的方法和物質的分類,若能將前面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應用到本節課中,那么對于掌握新的知識也輕松很多,同時學生學會了這種學習的方法,為以后的知識的牽引應有提供了學習的方式。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分散系的定義及其分類;認識膠體的性質和應用,能用物質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用實驗、觀察、交流等多種方法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等方法對所獲取信息進行加工,歸納總結出新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實踐的科學精神;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勤于在生活中思考問題,從生活中學習化學的樂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

  膠體的重要性質和應用;Fe(OH)3膠體的制備實驗。

  【難點】

  膠體的重要性質和應用;Fe(OH)3膠體的制備實驗。

  【過渡】根基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主要采取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進行教學已完成教學目標的要求。

  分散系及其分類的知識較為簡單,但是識記性知識較多,如果采取傳統的講授方法,學生不理解,同時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節課在開始部分以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陽光照進樹林的現象來引入新課,讓學生對分散性的知識有了直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找出問題的要點,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相關的結論。

  教師結合實物、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不斷地拋出問題,學生展開對分散系重要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制備Fe(OH)3膠體,學生通過對制備的膠體進行進一步研究,獲取相關性質,通過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加強對于膠體性質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和應用分散系的性質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最后通過多媒體展示膠體應用的生活實例,讓學生能夠鞏固知識,同時學會應用,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過渡】接下來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六、說教學過程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此環節中我準備才用創設情境法進行導入。在課程開始前我問同學們在陽光明媚的清晨,走進樹林里,大家發現了什么現象了,引導他們對于分散系相關知識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找出問題的要點,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因為學生對于傳統的講授很難集中注意力,同時也對新知識的學習的興趣不高,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學生往往對于生活中的情景比較感興趣。利用生活情景的創設和學生的求知的迫切心理引領學生積極主動的進入本課學習。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接下來進入新課教學環節。此環節我將借助多媒體通過演示實驗的方法進行教師的教學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參與新知的建構。

  1.自主學習,獲取概念。

  在第一部分離子鍵的學習中,我通過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大家把課本翻到25頁,認真最下面那一段,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組成。

  因為這部分知識比較簡單,學生自主學習就可以獲得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組成。又由于導入環節的創設情境,學生的興趣很強,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容易獲得相關知識。這樣的預設學生不僅可以高效地獲取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實驗探究,討論歸納

  在學生經歷自主學習后,教師展示CuSO4溶液、泥水實物,學生判斷分散劑和分散質,加強對于新知的應用。教師再給出較難的分散劑和分散質的判斷,(1)空氣 (2)95%的酒精水溶液,教師從而引出分散系中分散質和分散劑的判斷方法:量多的為分散劑、量少的為分散質,而當有水存在時,一般水做分散劑。接著教師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如果按分散質分散劑所存在狀態不同來分類的話,分散性可以分為幾種。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對分散劑和分散質的認識,教師因勢利導的安排實驗探究來研究分散系的性質。

  【實驗與探究】

  (1)取三個小燒杯,分別加入25mL蒸餾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將燒杯中的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飽和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停止加熱。觀察制得的Fe(OH)3膠體,并與CuSO4溶液和泥水比較。

  (2)將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膠體的燒杯置于暗處,分別用激光筆照射燒杯液體,在與光束垂直的方向進行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3)將Fe(OH)3膠體和泥水進行過濾,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通你過第一個探究認識到膠體、濁液、溶液的性質,以及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通過第二個探究學生理解了丁達爾效應;第三個實驗在結合雞蛋膜的實驗,認識到膠體可以通過濾紙,不可以通過半透膜的性質。最后學生閱讀課本P28的科學視野,獲得膠體電泳的性質。

  這一環節的設置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教師將實驗探究、討論歸納、自主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能極大促進學生觀察總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更能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加強了學生對于膠體性質的認識和理解。

  3.拓展延伸,應有新知

  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了膠體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化學原理。比如涂料、顏料、墨水的制造,洗滌劑、噴霧劑的應用,是利用了膠體的介穩性;豆腐、肉凍、果凍是生活中經常見的凝膠態物質,是利用了膠體的聚沉;還有明礬凈水、激光手術刀、止血膠布止血等,都是膠體在生活當中的應用。

  這一環節的設置中,教生共同討論,加強學生對于膠體發展的認識,幫助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和社會發展前沿問題,認識到化學在人類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當擔化學小主人翁的意識。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試題,學生思考回答,生生互評,鞏固新知。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1.課堂小結

  采取學生小結的方式,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和鞏固知識。

  2.布置作業:

  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本節課的課后作業預留了必做題及選做題的方式和課外學習提高能力題。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采用的是綱領式的板書,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化學說課稿 篇6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基本學完化學必修教材,已有了較全面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化學研究和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開發利用自然界可能的資源,海洋資源的開發就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從化學變化角度來看,主要是從海水中提取各種元素。教材中通過海帶中提碘的實驗和從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圖設計,一方面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養成學生應用知識的習慣;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實際問題的處理遠比書本知識復雜,這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對待科學的態度;同時學生也能了解開源節流方面的知識,明白在開發利用資源的時候,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利于增強學生社會意識和責任感。

  可以說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三維目標的很好素材。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情況,我確定的本節教學目標是:請大家看屏幕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了解海水淡化、海水制鹽等知識;能順利完成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設計出從海水中提溴的流程,并能正確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圖片或文字資料獲取需要的信息,得出海水綜合利用的幾個方面;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學生歸納能力、比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得以提高和鍛煉;通過資料和討論知道開源節流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熱愛自然等意識,認識和體會化學在海水綜合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揭示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關系;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互協調共存,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作為指導思想之一。

  了解了教學目標以后,讓我們再來看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及其成因。

  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重點:我把“海帶提碘、海水提溴;以及使同學們形成熱愛自然,熱愛化學,環境的開發和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原因有二,一是學以致用,回報社會;二是人們常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環境教育也應一樣。

  難點:我把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因為雖然是高中階段,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仍較差。

  以上是我的教材分析,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學情。

  學情分析

  學生在必修教材已經學習過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它是本節課學習蒸餾法淡化海水的基礎;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和元素周期律的相關知識是海帶提碘及海水提溴的理論基礎。在老師引導下,他們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獲得成功并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針對以上學情,結合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法學法是:

  教法學法分析

  問題統領下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自主歸納,自主構建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感知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性。

  鑒于以上分析,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本節課的具體實現部分:即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首先,我設置了課前音樂:《請到天涯海角來》。目的是以歡快熟悉的的歌曲創設愉悅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暗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海洋。

  關于教學過程,我分為3個環節。

  環節一:(時間約10分鐘)

  新課導入:以三亞為什么能夠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排頭兵,引出三亞優美的自然環境——椰風海韻、三面環海(同時展示相關圖片),呈現廣袤的大海。追問海水資源如此豐富,那么面對三亞的旱季出現的間歇性停水,能不能直接飲用海水呢?從而導出新課。

  (這樣的導入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體驗熱愛家鄉的情感,為感知人與自然的的和諧相處埋下伏筆。)

  1.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關于海水水資源的利用的教學,首先我簡單介紹海水淡化的歷史,給出常見的淡化海水示意圖,按照課前的分工,組織學生討論海水淡化原理及應用的優缺點,并由小組中心發言人歸納得出結論:蒸餾原理、優點、缺點,老我再做出點評。

  這樣設計采取了課前布置討論內容,有利于節約時間,同時通過這一活動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能力及團隊精神。

  關于海水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教學,我設計為讓學生自主閱讀相關內容,了解海洋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認識到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至于制鹽和以鹽為原料的鹽化工內容的處理,我整合到后面對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總結上,指出在《化學與技術》模塊還將深入學習,有利于突出本節重點。

  環節二:(時間約25分鐘)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從海帶里提取碘的實驗,二是從海水里提取溴的流程設計。

  2.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

  在對從海帶里提取碘的實驗教學上,我打算以圖片的展示為引導,設置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

  ⑴、海帶中的碘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單質還是離子)?

  ⑵、I-具有什么性質?(高價氧化低價還原)

  ⑶、怎樣才可以把I-轉化為I2?(加氧化劑H2o2)

  ⑷、加氧化劑怎樣才知道有碘單質生成呢?(用淀粉溶液檢驗,是否變藍)

  ⑸、很多氧化劑都可以氧化I-,用H2o2有什么好處?(顏色變化明顯,綠色氧化劑,環保)

  然后要求各小組相互討論,根據書本上的提示,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再請各小組中心發言人把討論結果與大家分享。最后由我評價總結得出正確合理的結論。而后,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巡視觀察學生的操作、步驟、分工等情況,處理偶發事故,如指導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提出猜想,課后再設計實驗驗證)、規范操作等。強調特別要注意安全問題,對于分工不明確的予以指導,確保人人參與,個個有收獲。

  這樣通過步步緊逼的追問,實際是以問題為抓手,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在問題統領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使后面的教學一氣呵成。

  3.海水提溴

  在對從海水里提取溴的流程設計部分的教學上,我打算以對溴的“海洋元素”名稱由來的介紹為過渡,教師設疑導學,要求學生根據海帶提碘的實驗啟示,結合書91頁的[資料卡片],分組設計具體的提取流程,匯報、交流、總結,畫出從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圖,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這樣讓同學們根據書上的信息設計提取溴的流程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明白化學原理和技術在海水開發中的作用。

  通過環節二的教學,學生能夠體會到:從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從提取氯化鈉后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原理非常簡單,但原理與實際應用之間有相當大的距離,所以,真正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和從海洋里提取溴要經過多個步驟才能實現,讓學生體會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有很大差距,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

  環節三:(以下時間約5分鐘)——自然資源的開源和節流

  本部分教學內容我打算通過幻燈片分別展示:一個是海水綜合利用的具體實例,另一個是藍色海洋與污染后的海洋對比。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知識視野,又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海水資源同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認識到我們海南雖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但在開發利用上,一定要合理開發,在建設國際旅游島大背景下,我們更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把我們的旅游資源合理開發,絕不能只求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也絕不應違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使學生感慨學好化學這門學科對人類貢獻的重要性。

  然后再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

  最后布置作業

  1、課本第93頁第4題(目的是為了補充教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海洋資源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鞏固從海水中提取元素的流程、原理。)

  2、用手機

  視頻或圖片的方式記錄生活中體現:“環境的開發和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這一理念的行為,在建設國際旅游島大背景下,作為三亞市民的你,關于環境開發和保護方面,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觀點。(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實現“使同學們形成熱愛自然,熱愛化學,環境的開發和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這一教學目標,不使其過于空洞,流于形式。)

  以下是我上課時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4.自然資源的開源和節流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化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征,積極倡導“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學中的情況千變萬化,這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活動,不斷地反思和總結。

化學說課稿 篇7

  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材

  本節課是化學高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

  二、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情

  在物理課的相關學習中,學和生對金屬的物理性質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一些金屬制品,因此,學生對金屬、金屬材料及其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此前,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問題探究能力,能通過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進行一些分析和總結。但由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時承擔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三、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同時還需考慮如價格、資源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區分生鐵和鋼,認識金屬與金屬材料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通過討論探究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金屬材料的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四、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之間的辯證關系。

  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法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內容。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

  通過教學,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教學活動層次逐步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最佳興奮的狀態。

  六、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法

  由于本課實驗的探究的內容很多,學生的思維又特別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中,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取長補短,形成技能,培養合作意識,使創新能力逐步得到發展。

  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教師講授前面已學習了碳、氫、氧等非金屬單質的知識,今天我們要研究另一類單質—金屬。請同學們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制品,并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金屬制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并用多媒體播放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資料,請同學們講出,還有哪些領域用到了金屬制品,進一步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生了解金屬性質的探究欲。

  新課講授: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我們知道金屬有很多用途,可為什么金屬會有這么廣泛的用途呢 這是由它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質決定的。同學們想知道金屬的性質嗎

  請學生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材料,盡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屬的物理性質。(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一些試驗步驟,并在多媒體上放映。)

  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

  ①用細砂紙打磨這些金屬絲,用濾紙擦拭后,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

  ②用力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

  ③分別用小刀割一下;

  ④分別用鐵錘用力錘一下;

  ⑤用手拿著金屬絲的一端,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端,試試它們能不能傳熱;

  ⑥用電池、小燈泡試試它們能不能導電。

  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介紹實驗探究方法,同時進行師生評價。科學探究結束,讓學生歸納出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如:大多數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常溫下多數是固體,密度、硬度一般較大,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體展示物理性質圖

  教師指出:金屬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外,還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鐵、鋁等大多數金屬都呈銀白色,但銅卻呈紫紅色,金呈黃色;在常溫下,鐵、鋁、銅等大多數金屬都是固體,但體溫計中的汞卻是液體……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差別也較大。出示幾種金屬的物理性質數據表,請同學們分析,留意導電性最好,密度最大,熔點最高,熔點最低,硬度最大金屬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質。

化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苯是新課程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課時的內容。初中化學簡單介紹了解甲烷、乙醇、乙酸等有機化合物,在高一也剛剛重點學習了飽和烴代表物甲烷和不飽和烴烯烴的代表物乙烯的結構和性質。可以說苯是高中化學必修階段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由鏈烴向環烴的的轉折,學習了本節內容之后,有機化合物烴的知識將較為完整。苯分子結構的研究發現是科學史上的重要一頁,是進行科學探究很好的素材因而在整個教學中我將充分發揮這一優勢。

  首先在15分鐘的課堂中,有兩個基本方面需要學生掌握。1、苯的物理性質和組成。2、苯的結構特點。 通過這兩個基本要求以及探究時的有趣教學,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苯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理解苯獨特的分子結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以科學假說的方法研究苯分子的結構,了解科學研究所應遵循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中,體會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以科學事實為依據,逐步養成嚴謹求學、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苯分子的結構特點,苯的主要化學性質

  (2)難點:理解苯環上碳碳之間的化學鍵是一種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化學鍵。

  三、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是高一年級,學生通過初中階段化學的學習,已經簡單地了解少數有機物的部分性質、存在和用途,具備一定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并且在初步學習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質之后,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據分子式的特點,推斷出可能的結構簡式;并能夠根據實驗驗證結構簡式的正誤。由學生自己推斷、實驗、驗證等。不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還使他們養成了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但是對于苯以及與苯相關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學生知之甚少,因為苯的主要用途在于它是基礎化工原料,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和了解苯和苯的化合物的機會不多。

  二、教法分析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本堂課的重要內容在于探究苯分子的結構特點,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通過精心設計的多個科學探究系列活動,讓學生不斷地走進苯的世界。首先將苯的發現之旅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求和欲,提高化學課堂的趣味性。然后,借鑒建構主義理論,按照“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應用”,引導學生以類似科學家研究的方式發現問題,大膽推測,圍繞苯的物理

  性質、苯的組成、苯分子的結構設計問題的情景,從多方面探究苯,學習苯。在突破苯分子的結構這一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試圖將科學家的經典實驗設計成學生課堂上能夠完成的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探究思路,領悟科學家的思維過程,使這些知識成為學生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激發學生并且促使其主動探索知識,主動建構知識,了解科學家怎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領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家和同學們一樣也會犯錯誤;通過探究活動實現觀念轉變,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們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力求把教師的講授轉變為啟發誘導,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具體做法如下:

  在本節課中采用了以下學法指導:

  (1)觀察分析:通過藥品和模型展示,使學生對苯的性質、結構有直觀印象。

  (2)初步推斷: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初步推斷苯的可能結構,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對新知識進行了探索。

  (3)實驗驗證:在初步推斷出苯的可能結構之后,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結構是否正確,這樣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獲得了新知識。

  (4) 總結歸納: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結構之后,再由學生總結歸納出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從而使學生對苯分子結構真正理解并為苯的化學性質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下面具體看看,我是如何實施的。

  四、教學流程

  首先我會以一個謎語作為課題導入

  (猜字謎)

  “有人說它笨,其實不是笨;脫去竹笠換草帽,化工生產逞英豪”。打一字

  【設計意圖】

  引出本節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苯到底什么樣?在化工生產中有什么重要用途?同時提醒學生苯的寫法。

  (苯的發現簡介)

  19世紀初,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氣。當時倫敦為了生產照明用的氣體(也稱煤氣),通常用鯨魚和鱈魚的油滴到已經加溫的爐子里以產生煤氣,然后再將這種氣體壓縮在桶里貯運。人們發現這種桶里總有一種油狀液體,但長時間無人問津。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對這種液體產生了興趣,——苯。

  英國化學家法拉第(Machael Faraday,1791—1867)對這種油狀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時間,用蒸餾的方法在80℃左右將這種油狀液體進行分離,提取這種液體,當時法拉第將此稱為“碳氫化合物”。

  1834年法國化學家米希爾里希(E.F. Mitscherlich,1816-1856)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法拉第所制液體相同的一種液體,并命名為苯。

  [探究活動一] 認識苯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純凈的苯。

  [分組實驗](二人一組):

  1.觀察苯的色、態,并小心聞味。

  (友情提醒:對于未知性質或已知有毒的液體、氣體,在聞其氣味時,要用手在瓶口輕輕煽動,讓少量的分子飄進鼻孔——招氣入鼻)

  2.將2mL液態苯放入試管,然后將試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冷卻。

  3.試管中盛2mL苯,然后加入4mL水振蕩,觀察溶解情況及苯層位置。

  4.試管中盛4mL苯,加入少量碘晶體振蕩,觀察溶解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感知苯,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了解苯的物理性質。引導學生學會

  歸納,整理。

  [探究活動二] 確定苯的分子組成

  法拉第發現苯以后,法國化學家熱拉爾等人立即對苯的組成進行測定。他們發現苯僅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為92.31%.

  (1)試確定苯的實驗式

  (2)苯蒸氣密度為同溫、同壓下乙炔(C2H2)氣體密度的3倍,試確定苯的分子式。

  【設計意圖】

  檢查學生對有機物分子組成的基本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

  [探究活動三] 探究苯分子可能的結構

  苯分子的結構如何,這在十九世紀是個很大的化學之謎。英國的《Nature》雜志曾評選出了科技史上的四大夢中發現,“凱庫勒和苯分子的結構”名列其中。下面就讓我們沿著化學家的足跡去探索苯的奧秘吧!

  苯中碳的質量分數為92.31%,分子式C6H6,碳氫比值如此之大,使化學家們感到驚訝。根據飽和烴的通式,與相同碳原子的烷烴(C6H12)比較,你認為它屬于飽和烴還是不飽和烴?試猜想苯可能的結構簡式。

  [分類展示]

  科學家曾經預測的苯分子的結構及學生寫出的結構。

  [科學史話]

  苯的結構到底是什么樣的呢?19世紀科學家做了許多關于苯的性質實驗,力圖從性質出發推導出苯的結構。但上述這些鏈狀結構又被實驗一一推翻了,直到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終于發現了苯的結構。凱庫勒是一位極富想象力的學者。他在苯分子結構的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他的“建筑學”特長和“靈感”之驗。他是這樣描述他的發現的:有次在書房中打瞌睡,夢見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繞卷曲,忽見一個抓住自己的尾巴,這幅圖像在眼前嘲弄般地旋轉不已。這就是著名的“苯環結構”:苯分子中的六個碳連成環狀,碳碳之間以單、雙鍵交替結構,每個碳與一個氫相連,這樣既滿足了碳四價,又符合分子式C6H6.。凱庫勒發現苯分子是環狀結構的過程,富有傳奇色彩。凱庫勒能夠從夢中得到啟發,成功地提出結構學說,并不是偶然的,這與他本人具有廣博而精深的化學知識、勤奮鉆研的品質和執著追求的科學態度是分不開的。正如他說的:到達知識高峰的人,往往是以渴求知識為動力,用畢生精力進行探索的人,而不是那些以謀取私利為目的的人。

  [探究活動四]探究苯分子結構

  問題提出:根據苯分子凱庫勒式,苯分子是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交替的環狀結構嗎?

  1.提出假設:

  從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飽和性;從苯的凱庫勒結構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推測苯一定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發生氧化反應);使溴水褪色 (發生加成反應)

  2.實驗探究:

  (1)2mL苯中加入1mL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象。

  (2)2mL苯中加入1mL溴水,觀察現象。

  [思考交流]

  1865年距今約有多少年?同學們站在化學家的肩膀上應該看得更遠。對照剛才的實驗現象,關于苯的分子結構與現有實驗事實是否完全吻合?

  苯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苯分子結構中應該沒有碳碳雙鍵。

  3.得出結論:

  凱庫勒式有局限。

  ①苯的凱庫勒結構式中的雙鍵跟烯烴雙鍵不同。苯的化學性質沒有表現出不飽和性,其結構穩定,說明苯分子不具有一般的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交替的環狀結構。

  分析事實:根據苯的凱庫勒式,假如苯分子結構是一個正六邊形的碳環,碳碳原子間以單、雙鍵交替的形式連接,那么,請同學們預測:苯的一氯代物種類? 苯的鄰—二氯代物種類?

  研究發現:苯的一氯代物是一種;苯的鄰—二氯代物只有一種,而不是三種。1935年,詹斯用x射線衍射法證實苯環是平面的正六邊形,測得苯的碳碳鍵長都相等。

  問題出現:苯的分子結構與現有實驗事實矛盾。

  ②經科學測定,現代化學認為苯分子結構特點:

  a、苯分子為平面正六邊形結構,苯分子中6個碳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6個碳原子和6個H原子都位于同一平面上。鍵角為120°

  b、苯分子中碳碳鍵鍵長為1.40×10-10m,介于單鍵(1.54×10-10m )和雙鍵(1.33×10-10m )之間。碳碳鍵是一種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

  4.應用:

  為了表示苯分子的結構特點,結構式常用 表

  子結構是不太確切的,但為了紀念凱庫勒, 仍

  【設計意圖】

  今天我們已經能應用現代物理技術測定苯分子的結構。但在19世紀,化學家只能大膽假設,然后反復進行實驗驗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事實為依據提出假說、驗證假說,出現矛盾,再重新假設??。讓學生感受科學創造過程的艱辛,教育學生科學研究應不畏艱辛,品味科學中的靈感美,激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體會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又反映結構的辯證關系。

  [過渡]

  苯的化學性質如何?根據討論,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推測:苯具有獨特的化學性質,既能發生取代反應,又可以發生加成反應。

  示。用凱庫勒式表示苯分 會沿用。

  [探究活動五] 苯的化學性質

  [討論]在化學反應中苯分子的化學鍵可以斷開的方式有幾種可能?

  三種可能 1、苯分子中碳氫鍵斷開

  2、苯分子中碳碳鍵完全斷開,成鏈狀結構

  3、苯分子中碳碳鍵不完全斷開,六碳環仍存在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分析,從化學鍵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的發生,反應可能的產物。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1.苯的取代反應:

  (1) 鹵代反應:

  (2) 硝化反應:

  動畫演示---苯的硝化反應

  2.苯的加成反應

  3.氧化反應

  演示實驗:用粉筆蘸取少量苯,在空氣中燃燒

  現象:產生明亮帶有濃煙的火焰。

  結論:說明苯分子中含碳量很高。

  [歸納]苯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易取代,難加成,難氧化(但可燃)。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模擬化學反應時苯分子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加深對苯分子的認識,理解反應類型與化學鍵的關系,突出結構決定性質。

  [總結]研究苯分子結構的方法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搜索事實或文獻,提出假設(可以多種),實驗驗證假設 ,形成理論,發展理論。

  判斷:1.苯主要是以石油為原料而獲得的一種重要化工原料

  2.苯環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苯的性質與烯烴相同

  3.苯分子中6個碳碳鍵完全相同

  4.從苯的分子組成來看遠沒有達到飽和,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5.由于苯分子組成的含碳量高,所以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產生明亮并帶濃煙的火焰

  6.苯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種

  7.能說明苯分子中碳碳鍵不是單雙鍵相間交替的事實是

  ①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

  ②苯環中碳碳鍵的鍵長均相等;

  ③鄰二氯苯只有一種;

  ④在一定條件下苯與H2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

化學說課稿 篇9

  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創意”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本課題主要采用問題探究來設計教學,始終貫穿“設置主題──分析思考──實驗探究──總結交流”的教學流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據學情說教材

  《空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的課題一。空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學生在過去的學習及日常生活積累中,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顯得比較零碎,不夠深入。學生已經了解空氣占據空間,空氣有質量、能流動,空氣里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這些都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有利的基礎,而本課是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空氣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實驗探究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教師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教材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通過學習“走進化學世界”,對學習化學有了基本的了解,體會到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本單元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本節內容引導學生先從宏觀上認識空氣的組成、空氣的用途、空氣的發現史等,為課題二和課題三從宏觀上研究氧氣的性質和制取奠定基礎,同時也為第三單元從微觀上學習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鋪墊,所以,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既是對于以前的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又是對以后的知識則起著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梁。通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順利的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

  2、結構特點

  這一節內容包括三個小標題:“認識空氣的組成”、“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內容的安排上既沒有與小學科學課中的知識重復,又以此為基礎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個小標題,在結構上有著遞進的關系。

  根據教材及課程標準,我將本節的內容分為二課時,下面我就第一課時“空氣的組成”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3、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身邊最常見的物質──空氣,并了解空氣的組成;

  ⑵能從生活經驗出發,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的推測,并能利用教師提供的簡單儀器和藥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科學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實驗設計、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并加以描述,對相關實驗現象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

  ⑴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⑵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⑶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⑵初步樹立科學的物質觀,科學的看待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及結論;

  ⑶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⑷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重點:空氣的組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儀器、藥品: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裝置、水槽、塑料瓶、紅磷、水、火柴,蠟燭、木條、注射器、石灰水。

  三、創設情景說策略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保證。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科學學習方法,要求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他們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重視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討論。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在親歷探究的體驗和感覺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以培養學生勇于創新、敢于進取的科學探究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重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注重體現教與學合理的運行機制,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和發展技能的目的。

  四、立足互動說流程

  引入課題→探究1:證明空氣的存在→探究2:探討空氣成分(包括:空氣中有哪些物質;科學家探索空氣成分的歷史與評價等)→探究3: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得出結論→反思與評價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猜謎語:“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你的身邊常圍繞……”。該謎語的謎底是什么?

  (展示一只空塑料瓶)瓶中有什么?

  一、空氣的存在

  頭腦風暴:你對空氣知道多少?請同學們盡可能多地提出有關空氣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①為什么空氣看不見而又摸不著?

  ②怎么證明空氣確實存在?

  ③空氣由什么物質組成?

  ④空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還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⑤如果空氣是有多種物質組成的,那么這些物質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

  ⑥為什么風景區的空氣

  比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別是一些大工業城市的空氣質量比較差?

  ⑦為什么有的物質在空氣中燃燒?……

  教師引導: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究空氣的成分。主要解決你們提出的下列問題:怎么證明空氣確實存在?空由什么物質組成?空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還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如果空氣是有多種物質組成的,那么這些物質是什么?又分別有多少?

  【實驗探究1】想一想,根據你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還有哪些辦法能證明空氣確實存在?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

  列舉的實例和實驗可能有:1、把一個空的塑料瓶放入盛滿水的水槽,向下壓,塑料瓶內的水無法上升到頂端,說明塑料瓶內確實存在空氣。

  2、用1中的塑料瓶向水中擠,會看到有許多氣泡從瓶口冒出,松開手后,塑料瓶中出現水柱,說明空氣確實存在。

  3、把一個壓扁的塑料袋抖開,再將袋口系住,用雙手擠壓塑料袋,感覺到有壓力,是因為塑料袋內充滿了空氣。

  4、用扇子朝臉扇,感覺有風,就是因為空氣在流動。

  實驗驗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獲取結論:空氣是客觀存在的。

化學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于魯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課題包括人體的元素組成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容,較詳細地敘述了組成無機鹽的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還敘述了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等有關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從學科素養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物質組成的元素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人體也不例外。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衰老都是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人體通過這種變化過程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人體內常見的營養物質。九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究感興趣的問題。就能力水平來看,學生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了解人體的元素組成;了解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是如何攝入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和從眾多知識中提取有效知識的能力。

  3、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人體的主要元素組成、分類及作用,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難點】

  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書指導法。

  (過渡: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程開始我會出示生活中常見的保健品廣告的圖片并且提出問題:一些產品中常出現補鈣、鐵、鋅、硒、碘等的詞語,這里的鈣、鐵、鋅、硒、碘是元素還是單質?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得到這些物質都是元素,進而設問人體為什么要補充這些化學元素?它們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通過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確立從生活走向化學的學習思路。

  環節二:新課講授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并且提出問題:人體由哪些元素構成?學生思考后可以答出“人體內大部分為水,所以說含有H、O兩種元素,由糖類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C元素,由蛋白質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N元素。”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同學自主閱讀教材,在閱讀教材的時候提出問題“組成人體的元素約有多少種?它們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啟發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接著我會提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區別?它們對人體有什么作用”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元素分類的兩個概念。

  在學生知道了人體內的元素組成及分類之后,繼續提問“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什么?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什么??”學生可以答出“人體含量最高的非元素是氧元素,金屬元素是鈣元素。”接下來講解常量元素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補充鈣元素。在提到可以補鈣的食物中,很多同學提到了牛奶,教師順勢提到:在眾多補鈣的食物中,數牛奶中的鈣質最易被吸收了,尤其是處在發育期的大家,更該多喝牛奶,但生活中很多人卻沒有恰當的利用牛奶來增加營養。我們應該正確地飲用牛奶。接著我會向學生提出幾個大家生活中常出現的喝牛奶的誤區。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了解人體常見的元素。

  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關于必須元素對人體作用的部分,展示兩幅病人圖片,并示意之前準備好表演的同學開始自己的情景表演,請全班學生進行醫生的角色模擬,利用課前資料的搜集及整理,為圖片上的患者以及班內的小演員進行診治。經過各位小醫生的確診和處方,加上教師的補充,大家發現可以從食物中進行食療。然后提出問題:人的粗脖子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補充碘?學生討論后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最后我會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談談對于補充保健品的看法,讓學生通過收集有關保健品的資料和交流活動,了解人類應該如何攝取這些物質,避免食用保健品的盲目性。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提出問題“如果你負責制訂下個星期全家人的食品采購計劃,你打算購買哪些食品?你準備如何安排一家人的膳食?”,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均衡膳食的重要性,從而理解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突破本課的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撰寫調查報告:近幾年本地區缺碘或高碘甲狀腺分布現狀及對策。

  七、說板書設計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有關擔保合同模板集錦十篇10-24

有關聘用合同模板集錦十篇08-29

中學化學說課稿大全12-24

化學《元素》說課稿(精選5篇)11-30

化學式說課稿5篇11-12

化學反應的表示說課稿11-16

初中初三化學說課稿01-10

《制取氧氣》-人教版-初中化學-說課稿12-17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學-說課稿12-20

氧氣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