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4-30 19:46:1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設計理念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確定位置》這一課,我主要體現了以下設計理念:

  1.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實施“現實數學原理”,體現數學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

  2.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知識的自然生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課堂教學充分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特別是在練習的設計上,聯系了我們的實際生活,這也正是我微型課題的研究方向。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習了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經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坐標”的內容打下基礎。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我說的是第1課時的內容。

  四、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并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并能聯系生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方向與位置的有關問題。

  五、教學重點: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六、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七、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我設計以下4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引入

  1.猜猜坐在第2組第5個位置上的同學是誰?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從學生身邊談起,讓學生覺得很自然,很親切。通過學生找到不同的對象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有一個標準即尋找到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分別認識第幾列第幾行

  教師分別介紹列和行,通過讓第三列的同學舉舉手,第五列的同學點點頭、第三行的同學拍拍手、第五行的同學笑一笑讓學生手、腦、口并用,既輕松愉快的明確了行和列的概念,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的動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第二步:認識第幾列第幾行

  有了列與行的概念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在第幾列第幾行,并通過小游戲:教師報第幾列第幾行,此位置上的同學站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步:認識數對

  出示教室情景圖,說說小軍、小紅、小芳分別在第幾列第幾行,然后在圓圈圖上找出他們3人的位置,最后歸納第幾列第幾行可以用數對表示位置,由具體到抽象,整個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交流,進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掌握“數對”概念。

  (三)鞏固練習。

  第三個環節是聯系生活,靈活應用,我設計了4個練習:

  1.教室中的數對

  此練習我分成3個層次:

  (1)先讓學生用數對表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2)我報數對,請相應位置上的同學站一站

  (3)當數對中有數字是未知數時,所表示的意義,引出要確定準確位置,必須兩個數字都知道。

  2.廚房中的數對

  此練習我分成3個環節:

  (1)用數對表示四塊裝飾瓷磚的位置

  (2)通過比較,感受同一行的兩個數對,后面一個數字相同。同一列的兩個數對,前面一個數對相同。

  (3)比較(2,4)和(4,2)是否表示同一個位置,從而使學生明確數對中前后兩個數字的順序不能顛倒。

  3.會議室中的數對

  說說會議室中花色地磚的位置,并在作業紙上寫出數對,交流后提問寫數對有什么竅門?讓學生再一次總結方法,先數第幾列再數第幾行。

  4.字母墻中的數對

  讓學生通過數對在字母墻中找出對應的字母練成一句話,這可以說是一個練習,其實更像是個游戲,既鞏固復習了知識又把學生的學習情趣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又一個高潮中結束新課。

  (四)拓寬視野,全課總結

  介紹用經線和緯線確定地球上任意一點位置的方法,拓寬學生視野。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計,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我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關鍵詞的落實上。第1個關鍵詞是思維。凸顯矛盾沖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激起思維的火花;第2個關鍵詞是思想。強化符號化、簡約化思想,培養學生抽象和簡約化的思維品質;第三個關鍵詞是生活。從課開始,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出本課,在練習的環節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知識即是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

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

  一、 說教材

  (教材分析)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2、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二、 說教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而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體現。目標教學分層遞進是從各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明確各自學習目的,使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獨立自主地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延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這以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以全班教學為主,小組學習為輔,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原則分層教學。我力求做到:努力形成一種各層次學生都爭取“遞進”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揭示知識規律使學生能學,展示知識過程,使學生會學,并利用觀察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知識概念,并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參與教學全過程。

  三、 說學法

  學生使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正如荷蘭數學家費賴登塔爾所說:“數學使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種學會游泳。我們也必須在數學活動種學習數學,也就使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基于上述思想,本節課我設想:

  1、 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發現探索能力。

  2、 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3、 抽象概括,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四、 教學過程

  (一)前置補償,動機內趨

  這一環節采用全班教學,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同時設疑置問,激發學生求知欲,產生內趨力,為分層教學打下基礎。

  (二)分層目標,分層施教

  分層目標有效的為教學活動定向,引導教學過程的展開,同時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為衡量教學效果提供準確的標尺。分層目標要以學生低中高三各層次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A層目標體現于基礎性,B層目標著眼于變通性,C層目標著力于發展性,為分層遞進注入活力。

  (分層次教學)

  (三)分層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評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標尺。因而,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可接受能力在課堂中設計如下有坡度有層次的練習。

  1、 基礎鞏固性練習

  2、 變通發散性練習]

  3、 綜合提高性練習

  (四)分層總結,不斷提高

  總結是強化重點,明確關鍵,揭示規律的重要環節,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新知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有效的知識網絡。本節課我采用學生自己小結的方法,各層次明確自己學到了什么,肯定每位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的精神,從而誘發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五、 最后值得強調

  目標教學分層遞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使一種重視人本思想的教學組織形式,因此在全體發展,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教學內容,班級條件學生題點而異!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本課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采用北師大版(數學)必修1,函數作為初等數學的核心內容,貫穿于整個初等數學體系之中。本章節9個課時,函數這一章在高中數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對初中函數概念的承接與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體的幾個簡單類型的函數上,把函數看成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而高中階段不僅把函數看成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更是從“變量說”到“對應說”,這是對函數本質特征的進一步認識,也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這一章內容滲透了函數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數學建模的思想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無疑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著深刻的影響。

  本節課《函數的概念》是函數這一章的起始課。概念是數學的基礎,只有對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確靈活地加以應用。本課從集合間的對應來描繪函數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數的作用。也為進一步學習函數這一章的其它內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據

  二、教學目標

  理解函數的概念,會用函數的定義判斷函數,會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數的定義域、值域。

  通過對實際問題分析、抽象與概括,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歸納知識以及邏輯思維、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通過對函數概念形成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不斷超越的創新品質。

  三、重難點分析確定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函數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應該是本章的難點。

  四、教學基本思路及過程

  本節課《函數的概念》是函數這一章的起始課。概念是數學的基礎,只有對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確靈活地加以應用。本課(借助小黑板)從集合間的對應來描繪函數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數的作用,也為進一步學習函數這一章的其它內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據。

  ⑴學情分析

  一方面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變量觀點下的函數定義,并具體研究了幾類最簡單的函數,對函數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在本書第一章學生已經學習了集合的概念,這為學習函數的現代定義打下了基礎。

  函數在初中雖已講過,不過較為膚淺,本課主要是從兩個集合間對應來描繪函數概念,是一個抽象過程,要求學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較高,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加上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理解能力,運算能力等參差不齊等。

  ⑵教法、學法

  1、本節課采用的方法有:

  直觀教學法、啟發教學法、課堂討論法。

  2、采用這些方法的理論依據:我一方面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另一方面,依據本節為概念學習的特點,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不斷探究、發現,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讓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心靈愉悅的主動認知過程,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3、學法方面,學生通過對新舊兩種函數定義的對比,在集合論的觀點下初步建構出函數的概念。在理解函數概念的基礎上,建構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們的求法。

  ⑶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情景1:提供一張表格,把本班中考得分前10名的情況填入表格,

  我報名次,學生提供分數。

  情景2:西康高速汽車的行駛速度為8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距離

  y與行駛時間x之間的關系式為:y=80x

  情景3:安康市一天24小時內的氣溫隨時間變化圖:(圖略)

  提問(1):這三個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幾個變化的量?(兩個)

  提問(2):當其中一個變量取值確定后,另一個變量將如何?(它的

  值也隨之唯一確定)

  提問(3):這樣的關系在初中稱之為什么?(函數)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在創設本課開頭情境1、2的時候,我并沒有運用書中的前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我改成提供給學生一張中考成績統計單。是為了創設和學生生活相近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調節課堂氣氛,引人入勝,第二個例子我改成一道簡單的速度與時間問題,是因為學生對重力加速度的問題還不是很熟悉。同時這兩個例子并沒有改變課本用三個實例分別代表三種表示函數方法的意圖。

  這樣學生可以從熟悉的情景引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引導分析,探求特征

  思考:如何用集合的語言來闡述上述三個問題的共同特征?

  [設計意圖]并不急著讓學生回答此問,為引導學生改變思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進入本節課的重點。這里也是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的體現,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引。

  提問(4):觀察上述三問題,它們分別涉及到了哪些集合?(每個問題都涉及到了兩個集合,具體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問(5):兩個集合的元素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對應)

  及時給出單值對應的定義,并嘗試用輸入值,輸出值的概念來表達這種對應。

  2、抽象歸納,引出概念

  提問(6):現在你能從集合角度說說這三個問題的共同點嗎?

  [設計意圖]學生相互討論,并回答,引出函數的概念。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

  板書:函數的概念

  上述一系列問題,始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不斷探究、發現,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在學生心情愉悅的氛圍中,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3、探求定義,提出注意

  提問(7):你覺得這個定義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兩個非空數集,唯一對應等)?

  [設計意圖]剖析概念,使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便于理解記憶。

  2、例題剖析,強化概念

  例1、判斷下列對應是否為函數:

  (1)

  (2)

  [設計意圖]通過例1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單值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例2、(1);

  (2)y=x—1;

  (3);

  (4)

  [設計意圖]首先對求函數的定義域進行方法引導,偶次方根必需注意的地方,其次,通過(2)(3)兩道題,強調只有對應法則與定義域相同的兩個函數,才是相同的函數。而與函數用什么字母表示無關,進一步理解函數符號的本質內涵。

  例3、試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

  (1)

  (2)

  [設計意圖]讓學體會理解函數的三要素: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

  4、鞏固練習,運用概念

  書本練習P25:練習1,2,3。P28:練習1,2

  布置作業:A組:1、2。B組1。

  5、課堂小結,提升思想

  引導學生進行回顧,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整體把握,將對學生形成的知識系統產生積極的影響。

  6、板書設計:借助小黑板,時間的合理分配等(略)

  五、教學評價及反思

  我通過對一系列問題情景的設計,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實現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教學時間分配合理,為使課堂形式更加豐富,也可將某些問題改成判斷題。在學生分析、歸納、建構概念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理解的偏差,教師應給予恰當的梳理。

  本節課的.起始,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更理想的教學情景(結合各學校的硬件條件)。

數學說課稿 篇4

  本節課是高中數學第二冊第七章《曲線和圓的方程》第五節《曲線和方程》,這是一節教學研討課,是在大力提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益、開發學生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前提下開設的,目的是努力尋求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讓信息技術和數學課本知識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不僅僅是做題目,而且是研究題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教材分析

  《平面動點的軌跡》這部分內容從理論上揭示了幾何中的“形”與代數中的“數”相統一的關系,為“作形判數”與“就數論形”的相互轉化開辟了途徑,同時也體現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軌跡問題具有深厚的生活背景,求平面動點的軌跡方程涉及集合、方程、三角平面幾何等基礎知識,其中滲透著運動與變化、數形結合的等思想,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年高考數學考查的重點之一。

  二、對數學目標的闡述

  “以知識為載體,注重學生的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質及合作學習精神的培養”是本教學設計中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為此本課的知識目標設定為三條:

  (1)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明確它所研究的基本問題

  (2)了解用坐標法研究幾何問題的有關知識和觀點

  (3)初步掌握根據已知條件求曲線方程的方法,同時進一步加深理解“曲線的方程、方程的曲線”的概念。

  三、對學生能力目標的培養

  本節課的設計著眼點是讓學生集體參與、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多向思維、積極活動、勇于探索。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從本課的設計不難看出對學生能力目標是:通過自我思考、同桌交流、師生互議、實際探究等課堂活動,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強化數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等數學思想,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學生個性品質和情感教育的培養

  設計者試圖利用動畫演示軌跡的形成過程,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感受動點軌跡的動態美,使課堂教學內容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教學的信心。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樹立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激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則是本節課要達成的個性品質和情感目標。

  五、關于教學方法與教學法手段的選用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師要由傳統意義上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改變成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基于此,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的是引導發現法和計算機軟件——《幾何畫板》實驗輔助教學。

  六、、關于教學程序的設計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平面解析幾何的核心是“坐標法”,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圖的性質。主要包括兩個部分:求曲線的方程;通過研究方程研究曲線的性質。在傳統的教學中,動點并不動。《幾何畫板》的特點是“動”。可以在動態中觀察數學現象,探究幾何圖形的性質。在《幾何畫板》支持下,“動點”真的動起來了。在動態中觀察,觀察變動中不變的規律觸及到問題的本質,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數學規律。

  例 1、已知點P是圓上的一個動點,點A是X軸上的定點,坐標是(12、0)當點P在圓上運動時,線段PA的中點M的軌跡是什么?

  第一步:讓學生借助畫板動手探究軌跡

  第二步:要求學生求出軌跡方程、驗證軌跡

  解法一:設M(x,y)則,由點p是圓上的點得,,化簡得:

  2、問題提出,引入新課

  例2、已知B是定圓A內一定點,C是圓上的動點,L是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交點為P,M為L與直徑CD的交點,當點C在圓上運動時,探索直線L上哪個點的運行時橢圓?

  設計意圖:借助數學實驗,把原本屬于教師行為的設疑激趣還原于學生,讓學生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疑問,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主動發現、主動學習。

  第一步:分解動作,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

  問題1:當點C在圓上運動時,直線 圍成一個橢圓,上哪個點在這個橢圓上?(為什么)注意觀察點P與點M

  問題2:CD是圓A的直徑,直線L與CD交于M,求M的軌跡方程。

  問題3、改變點B的位置,當點B在圓外時,你的結論該做怎樣的修改呢?

  學生活動:第一步:利用網絡平臺展示學生得到的軌跡(教師有意識的整合在一起)

  第二步:課堂完成學生歸納出來的問題1,問題2和3課后完成。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四個統一:既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實踐的統一、書本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的統一、書本知識與資源拓展的統一、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的統一。本節課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厚、合作積極,與教師保持良好的互動,還不時產生一些爭執,給我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折射出我不足的方面,促進了我的進步與提高,師生間的教與學就像一面鏡子,互相折射,共同進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動點軌跡的求法,而且通過作圖掌握了《幾何畫板》這個軟件,通過方程的推導,更加熟悉了動點軌跡的求法,而且通過作圖掌握了幾何的基本思想“以數論形,數形結合”,提高了運用數形結合、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思路的探索和軌跡方程的推導,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優化,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享受了數學的美。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2、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因此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3、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并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學生動手拼、剪、補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4、教學重、難點

  針對五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教學重點: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運用“分割”與“添補”法,正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轉化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了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習歸納

  改變了以往的教師總結為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相對來講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學習經驗。

  三、教學流程

  為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運用新知、學以致用

  (四)、當堂檢測、實踐新知

  (五)、暢談收獲、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復習基本圖形面積公式

  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袋,看看里面是什么禮物,學生會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

  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而復習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為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活動一)拼一拼

  學生利用這些圖形,選幾個圖形,拼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請個別學生把他們的作品拿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大家共同欣賞,請同學說說看你拼的圖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最后將教師設計的組合圖形展示給學生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 讓學生在拼一拼,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 )

  由此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教師出示如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引發學生思考總結歸納出用分割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2、(活動二)剪一剪,補一補

  通過對一個長方形的剪切和還原,引發學生小組討論進而歸納總結出用添補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3、師生總結分割法添補法:

  接下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后,再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分割法”和”添補法”這兩種計算方法,并且讓學生明確,在分割組合圖形時,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無論是分割還是添補,都是要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這樣就很容易計算出它的面積了。

  (三)運用新知、學以致用

  4、出示例題圖

  由老師拼的一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看看像什么?學生會說像我家客廳的地面的形狀,老師再次引出,我家客廳的地面形狀也是這樣的(出示PPT1),最近我家的房子正在裝修,正計劃鋪地板呢?我量了一下,(出示PPT2)給出數據信息,提出問題,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幫我算一算我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 (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獲)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匯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3)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4)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5)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或則其他情況)

  (學生匯報時,其他同學一邊傾聽,一邊與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一邊質疑,一邊引起集體的討論,并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過來。匯報結束后,再讓學生對小組成員的匯報情況作評價,最后其他小組作補充匯報 )

  (四)當堂檢測、實踐新知

  為了鞏固新知,又突出本課的教學難點,將書上練一練的2道練習題以隨堂測試的形式出示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展示。

  (五)暢談收獲、總結全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探索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或者有什么心得?(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獲,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獲,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展)。最后,我鼓勵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上課開始時,自己設計的組合圖形的面積,由課內延伸到課后,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本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經驗,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并聯系實際生活情景,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面積

  分割法——割補法

  添補法——(轉化)——求面積

  (板書設計簡潔,重點難點突出,一目了然。)

  五、學習評價

  把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學習熱情的評價,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冀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九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抽象分數概念,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三年級這個學段只是對分數進行初步的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本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的基本理念及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經歷由生活經驗到認識分數的過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的表象,會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圖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幾分之一。會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圖形的一部分。

  教學難點:能夠借助具體的實例說一說分數的含義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三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彩筆、一根50厘米長的繩子

  根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為學生制訂了以下學習目標。

  學生學習目標:

  1、了解平均分的含義。

  2、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3、會讀寫幾分之一。

  4、會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圖形的一 部分。

  在學生讀完這些學習目標之后,幫助學生明確這節課要圍繞這四個目標進行學習。

  二、教法學法:

  1、教的方法:

  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認知,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認識分數的作用,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感性認識。

  2、學的方法:

  "由教材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教學策略告訴我們,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新的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就是轉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因此本節課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學生通過折一折、填一填、想一想、說一說等手段及媒體輔助,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而達到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材中呈現的是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但我覺得這個情境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并不十分感興趣,所以,教學一開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春天到了,亮亮和聰聰要去春游,媽媽給他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接著我課件出示4個蘋果和兩瓶飲料,提問學生把4個蘋果和兩瓶飲料分別平均分給他們兩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讓學生回憶平均分的含義,明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接著課件出示一張披薩,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學生會說一半,我接著追問:一半可以用我們之前學過的整數表示嗎?這個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討論。一半該怎樣表示呢?當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時,就讓學生發揮想象,大膽創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一半,自然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數字王國的一位新朋友,請它來幫助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為后面的動手操作,發現新知作鋪墊,同時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數學。)

  第二個環節:"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 運用電腦演示,初步認識概念

  我們可以把一張披薩看成一個圓形, 電腦演示平均分一個圓形的過程。學生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圖中幾份數和一份數的含義。明確把這個圓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圓形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通過對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學生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義。接著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比如半個蘋果,半塊月餅等等,加深對二分之一這個分數的理解,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

  (2)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在這里我設計了四個活動

  活動一:讓學生把手中的長方形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在學生匯報不同的折法之后,教學二分之一的讀法和寫法,并且告訴學生像1/2這樣的數就叫分數,揭示分數的概念,了解在1/2這個分數中2和1以及整個分數分別表示什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1/2的意義,突破重難點。最后教師小結,看來我們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

  (設計意圖:是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大膽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學生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落實了新理念。)

  活動二:在學生認識了二分之一之后, 問問學生你能不能用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呢?要求明確后,學生動手操作,任選一個分數折一折,涂一涂,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會發現學生可能在折三分之一時不夠準確,這時我會提醒學生借助手中的直尺通過測量把這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3份。折好后與同桌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互相認識不同的分數,以及相同分數的不同折法。匯報展示時,要讓學生說清自己是怎么折的,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教師重點教學每個分數的讀法和寫法,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這部分活動先確定操作要求,然后讓學生自主操作。由于實踐目的明確,方法得當,把學生的認識推向深入。

  活動三、教學了1/2 1/3 1/4的意義和讀寫法之后,我問學生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學生會說出很多分數,然后讓學生用手中的長方形紙任意折出一個幾分之一來,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我鼓勵學生做出更多的分法,并讀寫出相應的分數。

  通過以上活動,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幾分之一的含義,為以后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我課件出示1/2 1/3 1/4的折法追問學生 ,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涂色部分都分別能用1/2 1/3 1/4來表示呢 ,這樣就突出了分數概念中相當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

  活動四:折繩比賽。

  我讓學生用準備好的繩子分別折出1/2 1/3 1/4,讓學生說出這幾個分數中的2、3、4各表示什么意思,組織學生討論平均分的份數與每份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學生在剛才已有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結論。然后我讓學生把這條繩子反復對折得到不同的分數,總結得出結論: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為以后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節:"變式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煉能力的雙重效果。本節課我設計了幾個變式練習,讀一讀、寫一寫、想一想、說一說,既有基礎練習,又有變式練習,手、腦、口結合。既保證了全體的達標,又促進了個性的發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我們身邊處處都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真正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第四個環節是:"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回顧學習目標,衡量自己是否達到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交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并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評價

  評價是數學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習結果的檢驗,也是對學習過程的考查,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設計和實施有效的數學學習評價,恰當地運用評價的內容和結果,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節課中,我主要采取學生動手操作與小組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培養了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評價過程中,我盡可能地以小組為評價對象,一方面促進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一方面促進小組間的競爭,尤其對于能夠準確規范操作,語言表達流暢,并得出相關結論的同學給予高度贊揚,同時對于學困生,也及時給予肯定,鼓勵,給他自信,使評價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會有許多課堂生成的問題,我會在課堂中及時調整預案,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百分數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百分數》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整數的認識、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熟練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與技能后進行的學習,對于豐富學生的數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數應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誰去罰點球”以及“選種哪號種子”兩個主題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豐富對這一概念的認知,其主導思想是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然后通過“問題情境——數學建模——解釋應用”逐步地豐富和達成教育目的要求。

  二、說學情。

  學生進入課堂,并非白紙一張,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況等為課堂提供了多元的資源。《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其中包括:

  (一)生活基礎

  足球,學生生活較常見,有的學生還樂于參與其中,對于罰點球是不陌生

  的。 生活中存在著較多的百分數,學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見、或有所聞。如衣服

  上、牛奶上等等。這些為本節課的開展奠定了生活經驗基礎,成為促進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的課堂資源。

  (二)經驗基礎

  A、知識經驗

  小數的認識、分數的認識以及通分知識了掌握,為本節課學生的自主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特別是通分的知識。

  B、活動經驗

  在五年的學習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潛意識導向的作用,而眾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問題索引。為本節課的開展,打下了較豐實的活動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目標是活動的指南,也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對于一節課具有重要的導向、評判的功能。本節課,在分析了教材內容以及學情之后,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理解感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語言合作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標:結合相關信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情感和節約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并體會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系區別。

  四、說教法

  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學習,他們渴求“有挑戰的學習”,他們渴求能“自己學習”,因此,本節課我采取的教學策略是:

  1、 情境創設。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思考,在思考中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中明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覺、自主、自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 合作探究。在“派誰罰點球?”的問題指引下,讓學生通過合作、交

  流、辯論、計算等,來感悟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來突破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在多元的訓練中,在說一說、寫一寫、比一比等,讓學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數學真實”。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將遵循“感知——建構——應用——拓展”的教學主線來開展教學。

  (一) 談話感知

  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收集了百分數的資料,你們都找到了嗎?(把它舉起來讓同學們看看)

  誰愿意說說你是在哪找到的?

  看來,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百分數,那么人們為什么那么喜歡百分數呢?百分數又表示什么含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同去認識百分數。板書——百分數的認識

  對于百分數,你想了解些什么?

  (任何一種有效的,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是由學生主體參與的,在談話了解對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中,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從而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欲望。)

  (二) 情境建構

  1、體驗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同學們,喜歡踢足球或看足球嗎?在一場比賽中,猛虎隊獲得了一次罰點球的機會,教練準備派下列三名隊員中的一名去罰點球,如果你是教練,將會安排哪位球員呢?出示相關數據,讓學生分析,學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再和小組合作交流。

  (作為個體要作出正確的選擇要有一個過程,考慮的問題也可能是不全面的,所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與同學合作交流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兩個人的思維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又組織學生全班性合作交流。再一次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從合作交流中互補完善,達成共識:要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進行比較。認識到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應充分的發揮,點明可將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另一種形式——百分數)

  2、運用生活中的百分數,構建百分數的意義。

  師:課前每個人都搜集了許多百分數的信息,誰愿意給我們大家讀一讀,并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在初步感知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后,通過百分數信息合作交流進一步的體驗百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有著積極的作用。合作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百分數,用語言來描述百分數表示的意義,逐步構建百分數的認知構架,為下一步概括百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3、概括百分數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互相合作交流你感受到,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嗎?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交流一下。

  (在充分的表述對百分數的意義認識基礎上,由生活信息概括提煉出的百分數的含義)

  4、 教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百分數的讀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重點介紹%的寫法。

  教師出示帶有情境的一組百分數數據信息,先讓學生自讀,再提問:讀了這些數據發現了什么?使學生了解到百分號前面的數可以是整數、小數,可以比100大可以比100小, 完善對百分數的認識,同時也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通過數據說說自己的體會,得到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愛護環境的教育。

  5、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區別

  這是教學中的難點,純語言的表達過于抽象,也不利于理解。因此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是通過練習的形式解決。

  如:下列哪一個數可以用百分數的形式表示。

  (1)班級中近視眼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

  (2)一根繩子長 米。

  (3)一堆煤有 噸,運走了它的 。

  (三)應用提升

  1、p65的1

  2、p66的2設計圖案

  3、猜一猜下面的成語代表哪個百分數?

  百發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穩( )一箭雙雕( )

  利用圖形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在應用中對百分數加以鞏固,做到數型結合。利用成語來幫助理解百分數活躍課堂氣氛。

  (四)拓展總結

  1、用一句含有百分數的話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或收獲進行總結。

  2、老師送你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希望同學們能從這句名言中受到啟發。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九篇10-14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10-14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范文12-18

中班數學《比較高矮》說課稿范文11-23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實用的聘用合同范文匯編七篇08-06

實用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總八篇10-12

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2篇02-14

實用的教學計劃范文匯編七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