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修飾演示文稿》是泰山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冊下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礎上,對演示文稿進行的修飾與美化,本節主要有四個知識點,分別是:插入藝術字、插入聲音、應用設計模板和設計背景,是PowerPoint綜合運用,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同時為后面章節中的插入超鏈接和動態設計創造基礎。
二、學生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規劃與籌備演示文稿》、《制作演示文稿》,已經熟悉了powerpoint20xx的程序界面,具備了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不同,計算機應用水平不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我放手讓他們自學,在自己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幫助小組內的其他同學。對于應用水平差的學生,讓他們在老師和同學的示范作用下完成任務。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教材特點、學生的水平,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1)學會使用藝術字,以提高標題的可讀性;
(2)能使用模板、背景等技術提高版面質量;
b、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創設情景加以引導,讓學生了解修飾演示文稿的必要性,并知道從哪些方面對演示文稿進行修飾;通過教師演示、學生自主練習、討論交流等方式學會修飾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中鍛煉自己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信息素養。
(2)在修飾演示文稿的過程中,感受創造美的樂趣,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2、教學重點:模板與背景的應用
3、教學難點:運用審美的觀點修飾演示文稿,提高表達的效果
四、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
(1)導入法與驅動法。
本節課采用導入法導入本節的學習內容,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來組織教學。根據每個知識點選擇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講練結合和小組合作學習
采用教師講解和學生上機練習的方法,并將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在學習基本技能的時候讓學習快的學生幫助學習較慢的學生一起完成任務,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由小組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共同設計完成作品。
2、學法
采用學生觀看教師演示、自己上機操作、小組互助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在大屏幕播放幻燈片演示文稿制作的數字故事《改變世界1.0》和《改變世界2.0》,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比較1.0和2.0的區別,認識修飾演示文稿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思考切入正文。
2、新課講解和布置學習任務:
本節課包括四個知識點,本著講練結合的原則,在每個知識點的講解完后,安排學生上機練習。將課前準備好的未經美化的演示文稿發送給學生,讓學生經過本課的學習后完成對該文檔的美化。
(1)插入藝術字
主要講解幻燈片制作封面的一般過程。教師示范操作制作一個幻燈片封面。讓學生操作體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2)插入聲音
主要講解插入聲音的操作步驟,認識自動播放和單擊時播放的區別。
(3)應用設計模板。
教師示范操作應用設計模板的操作過程,重點介紹如何使用幻燈片母版。
(4)設計背景
演示設置恰當的背景使幻燈片生動豐富,講解可以設計為背景的種類以及基本的操作步驟。向學生講解背景與前景在色彩方面要注意搭配,與展示的內容也要協調。
3、學生上機操作
老師講解演示完以后,學生上機操作。完成任務快的學生要幫助完成慢的學生完成教學任務,也可以適當的嘗試對作品進行其他美化的修改。教師進行巡視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演示、個別指導。
4、展示學生作品
在完成任務后教師將每個小組制作好的幻燈片展示給學生,展開分組討論探究,讓學生評選出最佳的作品并給與表揚。讓學生多實踐多練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審美能力。最后教師總結并示范講解學生遇到的問題。
5、課堂總結
根據學生實際表現,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總結。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回答的過程,鞏固本課所學知識。
6、作業設計
我設計了如下兩個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作其中的一個。
(1)修飾教師制作的“美麗校園”演示文稿(本作業涉及課本知識點難度較小)。
(2)利用本單元制作的《我國特有的珍惜動物》幻燈片,修飾演示文稿要求顏色搭配合理,同時搜集一些小動物的視頻插入到演示文稿中。
六、設計理念: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進行設計。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我進行分組教學,通過小組合作互助,減輕教師的負擔,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練習,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并在運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欣賞他人的作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七、板書與媒體應用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投放在銀幕上,使用的多媒體有:計算機教室、投影儀、電子教室軟件、本課課件、課前收集的學生作品、教師修改好的學生作品、需要修飾的演示文稿作品、音樂文件以及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搜索并下載的照片和音樂。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蘇教版十一冊的最后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的說明文,主要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報,希望學生養成讀報的好習慣。課文安排在教材的最后,又是略讀課文,但并不意味著它像一般的課文,可以一教了之,它與本學期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懂就問、勤于搜集資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特別強調,要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蘇教版小語教材的每一冊都安排了“習慣篇”這教學內容:始終凸顯“習慣培養”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堅持以一脈相承的體系、一以貫之的風格,揭示“習慣培養”的漫長過程和這個過程中“反復抓,抓反復”的必然規律。
習慣的培訓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辛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強化已有良好習慣和不斷培養新的良好習慣的過程。就本冊教材“習慣篇”的內容而言,兩個主題的出現,就意味著在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中,又增加了兩個“習慣養成”方面的新的必達目標,而且這個目標要求不僅要在本冊教材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實現,甚至將一直伴隨著學生此后的學習過程和生活歷程之中。從教材的編寫來看,也可以透視出這一指導思想。同時,本冊教材第七單元主題為“讀書有方”也正是貫穿教材這一“習慣養成”的宗旨,而課文《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放在本冊教材的最后,目的都在于強化學生“不懂就問”“勤于搜集資料”的意識,訓練他們的能力,以逐步養成這兩種學習習慣。
本文內容淺顯,學生學習難度不大,設定教學目標為:1、通過本文的閱讀,認識讀報的重要性,了解讀報的基本方法;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出課文所講的意思。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針對6年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及蘇教版教材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編寫意圖,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設置為:訓練學生在今后生活中逐步養成讀報的好習慣。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不斷實踐,最終形成習慣。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有人說過:平庸的老師教給學生知識,而優秀的老師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可見,“方法教學”至關重要,本課中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討論法、實踐法。
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加深記憶,豐富詞語,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促進理解、表達、鑒賞等多項能力的綜合運用,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實踐過程中個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2、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是指點讀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的課文無須老師講解,只要略加指點,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就可以了。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小稻秧脫險記》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寓農業常識于生動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于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雜草、和噴霧器大夫。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遇險”、“脫險”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2)寫水稻田的雜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搶營養,小稻秧氣得臉色蠟黃,當場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險了。第二部分(3—5)寫噴霧器大夫及時趕到幫助小稻秧收拾雜草。最后,雜草紛紛倒了下去,小稻秧脫險了。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
全文充滿童趣,將科學常識寓于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有個性的對話,有趣的情節都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更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2、在對課文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上,知道除草劑、噴霧器具有保護稻秧不受雜草侵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的志趣。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紛紛”、“激烈”造句。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噴霧器大夫頭飾。
說教法、學法
一、創設情景,讀演感悟
情境的創設意在中低年級兒童直觀形象的思維與心理狀態,旨在讓他們的積極情感貫穿課堂始終,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生愛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我創設不同的、最能激起他們興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讀讀、演演中感悟課文語言,使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學習。
二、小組合作,啟迪智慧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須落實到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各小組合作表演時,教師鼓勵小組成員人人參與、各抒己見,共同完成表演任務。當然,合作是建立在主體參與的基礎上的,它不是一種順從,更不是一種依賴,而是一種成員之間的相互接納,相互認同,相互啟發和相互鼓勵。
說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復習揭題
●教師請學生回憶課文,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大意,并根據學生發言,總結分段,板書段意。這一環節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讀演感悟,品讀課文
1、學習1—2自然段:遇險
2、學習3—5自然段:脫險
●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地創造新的自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演一演,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體會雜草的“氣勢洶洶”、“蠻不講理”,小稻秧的柔弱無助,噴霧器大夫的正義凜然。
三、升華體驗,綜合實踐
●這一環節給學生留下了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學生思維,同時在表演交流中使學生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升華,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角色的獨特體驗。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教學內容是選自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制的中班數學活動《春天多美麗》,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數數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數的概念是抽象的,對于幼兒來說,數的認識應強調多感官參與。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通過觀察、數數、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以及靈活運用周圍環境讓幼兒在完中學、動中學,促進他們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應歸結為:在活動中認識數字“10”,理解數字的意義,且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擺放形式的干擾會用數字“10”表示物體的數量。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有:1、提高幼兒對認數的興趣。2、認識數字“10”,理解其實際意義。
二、教學方法:
根據《新綱要》的要求,要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發現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采用了情景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等。
1、情景學習法: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始部分我設置了“去公園”參觀,出示電腦課件,利用畫面,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使孩子們興趣盎然。
2、觀察法:讓孩子先自由觀察,再由教師帶領逐一觀察,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發現周圍環境與數的關系。讓幼兒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
3、操作法: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幼兒印象,在第四環節,我讓幼兒分組操作,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自己動手,并且體驗到合作學習和發現學習的快樂。
4、游戲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化教學也必不可少。在本次活動中,我用了“看數
字取物”和“看數字作動作”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學習。
三、學法指導: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讓幼兒在游戲和實際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
感知數量(包括視覺感知、聽覺感知、觸覺感知、運動覺感知等)。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之中,通過游戲和動手操作,使幼兒正確地認識數字“10”并理解其實際意義,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教學流程:
1、首先,設置“去公園”參觀的情景,帶幼兒到“公園”,讓幼兒自由觀看,這樣即符合了中班孩子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又激發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把幼兒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2、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教師有目的的提出問題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即數量都是“10”的蝴蝶、荷葉、小魚等,同時發現周圍環境中數量是“10”的物體。
3、游戲“看數字取物”和“看數字做動作”,請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數字卡取出相應的實物以及做出相應數量的動作。以此來理解數字“10”的實際意義。
4、動手操作、大膽創造。我們不光要讓幼兒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幼兒對認數活動的興趣,所以我設計了三組小組活動,第一組:誰的氣球:第二組:春天真美麗;第三組:數字圈圈圈。
5、作品展示,交流感受,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孩子自由交談,這一部分讓孩子情緒回到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孩子暢所欲言,即鞏固復習本節課的知識,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我的叔叔于勒》。通過認真準備,我確立了以下及個方面的說課內容: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高爾基說過“文學即人學”。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小說,學生通過對小說的閱讀,在享受審美愉悅中,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引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對于養成閱讀小說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親兄弟于勒的前后態度變化,尖銳地指出了金錢左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使是親兄弟也概莫能外。作者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節,表現一個普通的主題,表達得深刻,給人啟發,耐人尋味。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掌握字詞,
②、理清的情節結構,
③、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
①、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②、整體感知,理清脈絡,把握構思巧妙地故事情節
③、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④、把握的主題,啟發與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
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理解主題思想。
【突破方法】:設置問題情境,對比于勒的稱呼變化,體會于勒的地位變化,進而牽出小說的情節發展線索:趕一一盼一贊一見——躲。尋根究底色,挖掘變化的根源,學生自然而然歸納出結論:金錢。這樣步步深入,自然而然地突破了的重點。
◇難點:
開闊思維,多角度把握的主題,啟發與鼓勵學生發現獨特的見解。
【突破方法】: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深入小說,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主題進行讀角度探究。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初三學生擁有閱讀小說的生活體驗,學生對學習小說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后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這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過對主題的把握比較單一。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聯系時代背景與生活實際,從情節或者人物的多個角度體味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
2、教學設想:解讀《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徑有很多,但人們普遍認為萬變不離一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如果站位稍高,從故事的人物群中抽身出來再看,我們會發現,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挖掘。教學過程中,我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以人物為中心,在情節發展的動態中分析人物,再進一步揭示小說主題。我讓學生自己了解小說的人物以及相互關系,人物稱呼以及態度的變化,進而挖掘小說的主題,并且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角度分析小說的多元化主題。
3、教法指導:
(1)整體感知法: 這是一節智慧技能訓練課,重在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設計情境促進知識的遷移,因而整體感知是重中之重。我采用默讀法讓學生進行整體把握。
(2)啟發式教學法:教師以精要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多方面設計學生樂于探究的話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分析、理解小說主題。
(3)發現探究法: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合作互學形式,重點探究小說的主題。課堂如果只讓學生獨自思考,部分學生會無得,因此要組織學生討論,促成學生對話,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這就是以學為本,以學論教。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情景,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運用閱讀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來掌握知識并深化對教材的認知。關注學生學習的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來構建立體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講述過程中,運用圖片和材料等教學手段,再現豐富多彩的人文畫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其展開討論,一則可加深印象,二則可提高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2、學法指導:
過程:理解——品味——感悟 。
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要求學生圈劃出稱呼變化的詞語,進行一定的分析;并且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鼓勵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感悟課文,感受作品中的主題。
具體方法:
①。 圈點勾畫法: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做好標記
②。 合作探究法:對本文設計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分析情節為突破口,探討小說多元化的主題。
③、比較法:于勒三次變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前后迥異的態度變化等,讓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深入理解主題。
④、辯論法:引導學生對主題多角度的分析與把握,圍繞文本內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探究作品主題,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⑤、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預習交流———整體感知————多角度探究主題————拓展延伸
(一)導入新課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說“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底下的丑惡。”的確,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系,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于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系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過精彩論述。(看大屏幕)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社會維系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便是純粹的金錢。金錢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形同陌路。法國優秀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以他卓越的成就準確犀利的闡釋了這種關系。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他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吧。(大屏幕)
【這一環節能夠激蕩出學生內心的波瀾,有利于學生醞釀感情,進入小說的情境中去。】
(二)預習交流
1、字詞情況(小組展示預習情況)
2、走進作者一小組說,其余小組補充,最后看大屏幕加深印象。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個環節:自學
1、快速閱讀課文,明確人物關系,熟悉小說主要內容,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2、掃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后對于勒稱呼的詞語。
第二個環節:合作交流。學生小組討論,之后陳述,然后大屏幕展示。
第三個環節:看投影,根據情節復述小說。
【這個步驟主要是在理清情節的基礎上把握情節變化的動因,也為下面的領悟小說的主題作鋪墊。】
(四)再讀課文,多角度探究主題
第一個環節:再讀課文,深入思考
1、找出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前前后后對于勒不同的稱呼。(用文中的相關詞語作答)
2、給這些稱呼分類,看看哪些稱呼是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說的,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第二個環節:交流閱讀成果。
第三個環節:探究主旨
第四個環節,多角度探究小說主題。首先明確要求(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從情節上或者文中的不同人物入手。)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之后小組成員展示。
【這步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揚個性、創造性,進行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五)拓展延伸
1、名人對金錢的評價:
羅蘭:凡事若在金錢利益上著眼,就難免在人情道義上有幾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系。
其他: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能使鬼推磨
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對金錢的看法!
2、想像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展開聯想,試著加以描述。
【學生在完成對于情節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題的理解之后,再進步就是把握小說的語言,抓住小說寫人的手法,利用改寫,既可以遷移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進一步加深對小說的主題的理解,因此,對于小說仿寫,就出現了可喜的一些創新思維。】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這篇小說以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對人性的扭曲。一節課的時間是短暫的,而作品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永久的。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能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做一個擁有美好心靈的人。
(七)布置作業:想象作文完成。
五、說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下,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設計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為此,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幾個教學活動,積極營造了民主的教學氛圍,并且創設情景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究,既培養了能力,也發展了個性品質,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可以適當延伸遷移,將感情認識和理性思考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認識到:在新課程下,教師要由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構者,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開發教育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建構適合實際教學情景的課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選自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第三單元,是第三單元的首篇基本閱讀型課文,作者是錢鐘書,計劃著用一個課時的時間講完。
2.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從日常司空見慣的“窗”生發聯想、想象,談了哲理,談了認識。
為了讓學生領悟課文豐富深邃的內涵,品味文章語言的韻味,同時,也希望在分析總結文章結構特點、語言風格的時候,能夠給學生寫作特別是日后高考寫作一些啟示,我定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A、整體感知全文,理清全文的寫作思路,分析文章的結構(速度法、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
B、 通過討論式學習、對比式閱讀,學習本文于平凡中見深意的觀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意識。(教學重點)
C、 欣賞課文精彩的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和思想內涵。(主張學生的評讀領悟,重在老師的引導,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點撥法、對比法、討論法、誦讀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導入:作者簡介(除了慣例性的作者簡介之外,側重提一下作者的作品。我們可以以《圍城》為例,點明作者思考的獨到,觀點的深刻性、新穎性。《圍城》中作者把婚姻比作被圍困的城堡,城堡外的人想沖進去,城堡里面的人想逃出來。如果不以《圍城》為例,我們也可以以他的一篇文章《讀<伊索寓言>》為例。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現代兒童不宜讀《伊索寓言》的觀點,他認為讀《伊索寓言》會使純樸的學生簡單化,幼稚化,以為人事間是非的分辨,善惡的果報,都會像禽獸當中那樣分明,長大了自然會到處碰壁。)
整體感知: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養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實施方式: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先讓學生速度課文,然后小組內討論全文的線索和思路,讓學生討論歸納全文的線索思路,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篩選信息,提煉信息的能力。在高考中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去完成相關的題目)
點評學生討論得出的結果,師生共同理清課文的思路,在邊分析課文的時候,邊把課文的線索補充完整。(在分析課文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把文章深邃的思想內涵、語言的韻味也會一起分析掉的,所以每個環節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出現問題,需要分析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會說到)
對比閱讀:[法國]波德萊爾的同名作品《窗》,在課文的練習與思考當中有。
學生先誦讀波德萊爾的《窗》(誦讀的方式很多,可以集體朗誦,也可以分小組朗誦等,總是盡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感知這篇短文)
從體裁、題材、視角、思路、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突現課文在寫作技巧、結構特點、語言風格……加深學生的理解。
讀精彩語句,分享閱讀心得
五、板書:
課題 作者 全文的線索
總結
我這次說課沒有按照傳統的說課模式來進行,特別是沒有單獨說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我將這兩個環節融進教學程學那里一起說了。現在回顧一下我這節課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點撥法、對比法、討論法、誦讀法,學習方法主要為小組學習。不論使用哪種教學方法,我覺得老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沒有老師的引導,一節就很有可能進行不下去了。同時,我也提倡學生多讀多思考多領會。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春秋戰國的紛爭》。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五個環節進行分析。
首先說教材,這一環節包括三部分內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人教版教材初一歷史第六課的內容。從社會形態更替的角度來看,前面我們分別學習了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相關內容,即將過渡到后面的封建社會。而這個過渡是通過“春秋戰國的紛爭”來完成的,所以,本課在教材中承上啟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了解春秋戰國的歷史時期以及發生在這一時期的重大史實,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以春秋戰國錯綜復雜的歷史時期為平臺,以富有哲理的成語故事為基石,通過問題的巧妙設置,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比較,達到開闊視野和訓練思維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改革是春秋時期諸侯國強大的根本原因,使學生們懂得國家強大要靠改革,引導學生為國家的強大而發奮學習;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3、重點:是齊桓公稱霸、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原因是齊桓公稱霸是春秋時通過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分別反映了春秋戰國時的戰爭時代特點。
難點:是如何正確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性質。原因是表面現象都是戰爭,其實質是爭霸和兼并,對初一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下面我們進行學情分析這一環節。從思維發展規律上看,初一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對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表面現象上,需要我們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以達到教學目標;同時,學生們的歷史知識閱讀面比較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成語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識點,既鍛煉思維能力,又開闊眼界。
三、說教法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和學情的特點,我選擇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法。將春秋戰國的形勢圖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歸納出春秋五霸先后稱霸和戰國七雄同時并存的特點。這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規律。
2、比較法。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分別體現了春秋和戰國的戰爭性質。為了能突出重點,可以將兩場戰爭分解成幾個項目來比較,加深理解。這符合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
3、講敘法。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以及“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以采取老師講敘的方法來解決。
四、說學法
其實學法和教法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學法上,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整理成語故事在課堂上自己講敘;通過課前臨摹春秋戰國的形勢圖,加深歷史時空感;通過圍魏救趙的活動,體會到戰術在戰爭中的作用等。
五、最后,我再分析一下教學過程。這一環節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等
1、模擬角色,導入新課。
“想我西周大好江山就斷送在周厲王、周幽王這樣的敗家子手上,真是可惜。好在出了一個周平王,延續了周王朝的香火。要知后事如何?請大家一起來學習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設計意圖]:模擬角色,身臨其境,設置懸念,引起大家學習的興趣。
2、合作探究,講授新課。
先由老師講出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后無兵無錢的現狀,畫出周天子與各諸侯的杠桿平衡圖,引導學生推出“王室衰微,大國崛起”的背景。
簡單闡明東周分成春秋和戰國的依據,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春秋爭霸形勢圖”。聯系武林盟主的唯一性,引導學生推出“齊晉楚吳越成S形先后稱霸”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與此同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齊桓公能首先稱霸?引導學生從經濟、軍事、外交等角度進行歸納,邊歸納改革的措施邊討論這種措施的作用,深化國家強大要靠改革的整體認識。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要求學生一起朗讀晉文公稱霸那一段并與齊桓公稱霸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培養學生的歷史分析比較的能力和樹立國家強大要靠改革的認識。
按照“齊晉楚吳越成S形先后稱霸”的邏輯順序,簡單講敘晉楚吳越之間的戰爭故事,由學生講敘“臥薪嘗膽”的故事,重心放在城濮之戰上。之后,引導學生從正反面歸納春秋爭霸的影響(帶來社會災難和促進國家統一)。
畫出“戰國形勢圖”,簡單講敘“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事,引導學生推出“戰國七雄并存”的特點,點出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三場戰爭。
由學生來表演“圍魏救趙”的節目,激起課堂氣氛,老師簡單講敘馬陵之戰,重點放在長平之戰上。為了能突出重點,我采用將城濮之戰和長平之戰進行比較的方式來突出,分解成兵力、作戰方式、持續時間、戰術和結局等幾個子項目來探究。同時也歸納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性質分別是爭霸和兼并,這樣就解決了難點。
3、課堂小結,目的是加強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4、布置作業。探究“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的真實性”。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歷史,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
【【實用】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聘用合同范文匯編七篇09-17
赤壁賦說課稿范文七篇04-21
【實用】學期教學總結范文匯編七篇11-18
實用的聘用合同范文匯編七篇08-06
【實用】同學邀請函范文匯編七篇02-22
實用的教學計劃范文匯編七篇02-08
實用的觀察螞蟻日記范文匯編七篇02-09
【實用】辭職申請書范文匯編七篇02-08
有關七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10-13
實用的仲裁申請書范文匯編七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