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科普童話,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和學習。它通過品讀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規律,學會細致地觀察生活。我在教學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過程(即:花生開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過冬——小松鼠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小松鼠懷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訴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為明線,以小松鼠找花生果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即新奇——高興——急切、失望——疑惑——喜悅)為暗線展開教學。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注重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朗讀。
3、了解花生果長在地下的特征,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
4、通過幫助小松鼠找花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感。
其中培養讀書興趣,引導個性化的朗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夠朗讀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閱讀的樂趣。因此,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活潑、富于想象的心里特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和情感體驗法。采用分角色朗讀、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主要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表達與欣賞,理解與思考。具體方法我將結合教學過程來談。
四、說教學過程:
本文的具體教學設計過程分以下三個板塊:第一部分為復習導入,第二部分為品讀感知,第三為部分回歸拓展,第四部分為學寫生字。
(一)第一部分、復習導入
通過詞語過關的形式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本課的學習,同時為下面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好字詞的鋪墊。
(二)跟隨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花開的美。結合插圖形象感知,讀好短語“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然后以“綠油油”、“黃燦燦”為重點想象說話,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學生充分進入情境,進而讀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充分體會小松鼠因認識花生而產生一個美好愿望時的高興的心情,讓學生進入角色,跟著小松鼠一起經歷由好奇到高興的心情轉變,進而讀好課文。在此過程中,還引導說話“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有什么打算?”借此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會打算的人,同時培養了有條理的說話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這些關鍵詞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時的急切以及始終沒見一個花生果時的失望、難過之情,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于吃到花生果的著急心情,我設計了說話的訓練,“在去和回來的路上,小松鼠會想些什么?”在滿足了學生的表達愿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進一步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深入理解課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抓住“睜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語”等詞語,讓學生角色表演,體會小松鼠心里的奇怪、意外之情,采用小組比賽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技能。同時,滲透了“語”的生字教學,引導學生從偏旁了解了自言自語的含義是自己對自己說話。
第五段教學中,我抓住蚯蚓的表情讓學生表演朗讀,讀好蚯蚓的話語,感受到蚯蚓的熱情和友好,樂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暗示學生向他學習幫助別人。接著讓學生自悟其中的秘密,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進一步了解花生的生長規律,積累豐富的語言。設計了說話訓練,”小松鼠會對蚯蚓說什么呢?”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會感激。
在此基礎上運用填空和教師引讀的方式回顧課文內容,加強背誦指導,減輕學生的背誦負擔,將“減負”落實到實處。
(三)回歸拓展。
提問“你還知道什么也是生長在泥土里的?”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將語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四)生字指導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很重要,我注重寫字姿勢的端正,引導學生注意到字的間架結構,從而把字寫漂亮。
總之我本著“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的理念,在教學中著力以讀為本,讀中促思,以生動的情境創設為輔助,讓學生比較順利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思考的樂趣,語文的樂趣。
五、本課的教學有以下特色:
一、教學目標明確。
眾所周知,一節課中,目標太多就會浮光掠影,什么問題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制定目標要小一點,具體一點,不能大而無當。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和本節課的具體的情況,我將目標確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興趣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富有童趣的評價語激起了孩子的朗讀欲望,使他們沉浸在朗讀的美好境界中。
二、課堂交流到位。
語文教學中,課堂交流環節是學生心得匯談的最佳平臺,更是言語操練的最主要的“時段”,在課堂,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交流平臺,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對話,交流個體的體驗。本節課中,教者設計了多處學生交流的話題,如:1、你還看見過什么是綠油油的?黃燦燦的?2、假如你就是小松鼠,有很多很多的花生果,你會怎么吃?3、在去和回來的路上小松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4、此時的小松鼠會對蚯蚓說些什么呢?5、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也長在泥土里呢?這些話題的設計,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展開了學生的想象,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滲透了思想教育。
三、教具選擇恰當。
現代教育技術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是學生學習的助手。在本課教學中恰當地使用了多媒體,突出了關鍵詞,加強了學生的直觀印象。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輔助教學,讓學生體驗花生地的美麗,指導讀好詞語,讀美段落。最后背誦時利用ppt的動畫逐段出示引導學生背誦。這樣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創設了愉悅、輕松、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是教師展示自己的舞臺,更是學生成長的舞臺。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下,本人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自覺還很不夠,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將不斷鉆研教法學法,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語文說課稿 篇2
《秋姑娘的信》是蘇教版語文第一冊第七課的課文,是一篇圖文并茂,文質兼美,充滿童趣和蘊含自然常識的課文。全文共分7個自然段,寫了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出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以秋姑娘的信為線索,讓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由此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友誼的情感。下面我就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學寫兩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好”“村”,認識筆畫“撇點”。
2、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秋姑娘的信寫給了哪些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
在導入新課時,先出示一封以楓葉圖為背景的秋姑娘寫給老師的信,讓學生認讀“信”,然后出現秋姑娘的畫面,讓學生跟秋姑娘打招呼。這樣的導入,著力營造了時空氛圍,讓學生感受秋的美麗,秋的情趣,同時活化了人物形象,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扎進童話的世界,激發了學生體驗的欲望。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作為起始階段的教學,培養語感尤為重要。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首先是提出要求讓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詞后,讓學生再次自讀;檢查學生朗讀時,通過范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新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語文素質的提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們在本課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在拓展說話中強化積累。如:開始時對秋姑娘打招呼;檢查四封信的朗讀情況時,讓學生練習“我想讀秋姑娘寫給誰的信”的句式;最后出示的填空:“秋姑娘給 、 、 和 寫了信。”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說話訓練。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希望他們在思維、表達的過程中,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最后我留了大約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教學“好”和“村”這兩個生字。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嘗試探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想出識字的方法,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有助于形成他們主動識字的習慣。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15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課時。
(二)教材分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時,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對此的評價分別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他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位著名作家。同時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這篇文章語言平實,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中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教學本文,要重視引導學生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本文是第五組文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在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它是前四組文訓練重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復習和鞏固。
(三)課時劃分:
本課的教學分為二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導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第二課時:精讀文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總結全文。
(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3、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學會正確面對父母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明白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教學難點: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說教學理念的定位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這節課所要體現的教學理念定位為: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注重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3、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理念的定位,聯系學生實際,我準備以“討論式教學”為主,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充分討論中,讓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互動對話。同時,輔以“談話法”、“朗讀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說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具:
1、多媒體課件
2、板書內容的文字貼畫
3、寫著“小記者”和寫著“巴德·舒爾伯格”的牌子各一塊
4、記者證一份
學具:記者證若干
五、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舊課,設疑導入
1、談話引入課題: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讀出對比的語氣)。
2、學生簡述文章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3、設疑導入:“我既得到母親的贊揚,
又受到父親的批評,究竟成年后‘我’對這兩種不同評價有什么新的認識呢?”
從課題入手,通過復習舊知,并設下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形成閱讀期待。
(二)精讀課文,悟情明理
1、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1)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第二部分,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課件出示]
(2)學生自讀課文并自由提出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以下的問題:
①“我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糟糕的詩。”句中“不得不”一詞說明了什么?
②作者為什么說“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③“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④作者為什么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⑤成年后,作者為什么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么“幸運”?
⑥“‘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也是創新學習的開端。
2、歸納整理,引出重點
(1)師生共同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2)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性問題理解課文。課件出示重點問題:成年后,作者為什么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么“幸運”?
在尊重學生個性選擇的基礎上,教師給予引導,引出關鍵的問題,讓學生達成共識,使接下來的學習目標更明確。
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自主探究。
(2)分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3)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其他小組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并板書。(見板書設計)
4、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讓學生在讀中深化理解。(自由讀、開火車讀、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現“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理念,也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
5、現場采訪,加深感悟
(1)激趣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有幸請來了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也就是巴迪先生。大家想不想采訪他?不過巴迪先生有一個要求:[課件出示:
①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②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③“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④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他請大家讀懂上面的句子,并能針對其中一個句子向他提個問題,他才會接受大家的采訪。同學們同意嗎?那就開始吧!
(2)學生自由讀句子,領悟句子的含義,并想好準備提出的問題。
(3)召開“‘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
A、說明活動要求:[出示課件:“巴迪先生”記者招待會]
①全班學生按意愿分為兩組:一組當“小記者”,一組當“巴迪先生”。
②采訪時,“巴迪先生”回答“小記者”提出的問題,一個“巴迪”答不完整,其他的“巴迪”再補充。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一)教材說明
《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0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復沓,瑯瑯上口,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復沓,瑯瑯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寫好 “蕩”、“船”、“飄”、“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語言文字優美,讀來讓人浮想聯翩。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二年級的孩子讀進文中,走進畫一樣的詩中,放手讓孩子去品味、欣賞、誦讀。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游戲,寓教于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后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四、說教學程序
(一)舊知引路,激趣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覺得似曾相識,進入想學、愿意學習的境界,上課伊始,我為學生們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識字1》,勾起學生對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回憶。接著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首描寫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詩歌——《水鄉歌》。小朋友們請準備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回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這樣的導入,即復習舊知而提出新課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愉快的享受。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闖關游戲,寓識字教學于玩樂之中。
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池塘邊的小青蛙送來了許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對小青蛙的問題。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為了得到美麗的荷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這個闖關游戲中來。
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我按順序出示了帶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帶有生字的詞條,引導學生開火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讀、當小老師帶讀,通過多種活潑有趣的讀,使學生掌握了生字的讀音。
《課標》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根據《課標》要求,我設計了“生字寶寶找朋友”這一游戲,讓學生幫助荷花貼畫背后的生字部件尋找朋友,組成這一課的生字,并向大家介紹這個生字。這樣,在游戲中學生學到了記憶生字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在游戲中還滲透著互相幫助的思想。
最后再讓學生跟著課件書空,在課本上描紅。做到了《課標》要求的“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三)感情誦讀,感悟詩句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一小節來朗讀,并讓學生間互相評價,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在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導”的工作,采用加動作進行朗讀、師生比賽讀、唱歌促讀、師生齊讀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感受閱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閱讀,愿意閱讀。
此外,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是本篇課文的一大特色。根據《課標》第一學段中對閱讀的要求:“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每小節都有的一個相同的句子,即問句,讓學生練習朗讀,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讀。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把握了問句所表達的疑問語氣。
(四)遷移運用,綜合提高
學習語文,就是要學習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持續發展。”在教學的最后,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棗莊美麗的風光,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再模仿課文說說“棗莊什么多?”并動手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滲透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鋪設橋梁,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語文說課稿 篇5
我們中國的文藝創作歷來講究一個“情”字,“情者文之經”、“情動而辭發”等闡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脈。小學語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產物,每一篇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說的《荷花》就是這樣的一篇美文。
【依據課標說教材】
《荷花》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六冊書中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旨在從語文角度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篇出自于葉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寫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之感。
【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課是《荷花》教學的第二課時,根據課標要求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如下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挨挨擠擠”、“冒”等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
1、感受荷花的美麗,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是教學的重點。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是教學的難點。
【立足教材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本著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以人為本說學法】
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進行以下學法指導:1、比較學習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推敲語言文字,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2、自讀自悟法:通過讀中想象、角色換位、音樂渲染、比賽背誦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豐富語言積累。
【入情入境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流程分四個部分進行:
一、利用媒體,創設情景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兒童的情感就像一條“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還需要外力的推動,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如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面,讓學生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有一種期盼的欲望和關注的心理。于是在課開始時,我就把一池美麗動人的荷花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課件)大家看,這“風吹蓬動”、“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呈現了與課文有關的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其中。在這種美的力量的驅使下,他們一定會充滿熱情地初讀課文,并初步感悟課文情感。正如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所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應該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我相信,有了這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學生的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
二、以讀助解,描繪情景。
本節課中,我力求突出語言實踐活動,特別是讀的實踐過程,強化語言實踐,注重語言積累,也是新課標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孩子在初步感情課文情感并為之動情時,情緒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契機,并順勢推進教學過程,從初讀進入精讀。精讀時力求做到:
1、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老師引入:作者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象,那他是怎樣用文字描繪這美景的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隨后組織匯報交流。教師做兩個層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層次。對多數的語句,只要學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開,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二是點上的層次,對少數重點語句,要重視學生的感悟情況,并做出多元解讀。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解讀:先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覺得它美,學生會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說不清到底美在哪兒,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你能察覺‘冒’字特別美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長、鉆、伸、露、探、沖、蹦)
老師:“那么請你用心默讀前后幾句話,體會一下,你覺得怎樣長出來
才可以叫做冒出來?”(使勁地、爭先恐后地、急切地、興高采烈地、喜氣洋洋地……)
接著,再出示多媒體課件,說:“大家看,這就是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你們想想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它想到外面來透透氣!它想向人們展示它的美麗!它想和我們交朋友!她還想看看這個精彩的世界!”像這樣,通過多元解讀,學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語言,并使情感移入對課文描寫的對象上。
2、在讀中展開想象
課文第三段并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要學生做出荷花的姿態,并展開想象說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__,有的
_______,還有的______。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3、在讀中表演、背誦、積累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們會不可遏制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此時,讓他們同桌互讀第4小節,并采用老師和學生比賽背誦的方式,將他們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的美定會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孩子們肯定會情不自禁地配上動作進行表演、背誦。這一環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和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學生的情感。
三、角色換位,感悟情景,突破難點
我認為,《荷花》這篇課文最精彩的一處,莫過于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于此時作者已不是人群中的一個,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設計時,我受此啟發,將學生自身角色與荷花進行換位,讓孩子們變成一朵朵的白荷,整個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后,讓學生擺出自己最喜歡的姿勢,像白荷花一樣地冒出來,此時的學生儼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會低著頭,有的可能會翹著嘴,有的可能還會展開自己的雙臂……老師順勢說:“看!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同學們,到底是誰畫出了這么一大幅活的畫?”面對這個難點,可能有同學認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學認為是畫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誰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課件,讓學生又一次身臨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與美麗,真實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與神奇。此時,他們一定會清楚地知道,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教學的難點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學生背誦第4段之后,趁他們還沉浸在情景之中時,順勢問道:“可愛的白荷花,你聽到小魚對你說了些什么呢?”這種角色換位,既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學的模式化,效果應該會很不錯!
四、音樂渲染,升華情景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因此,我打算將音樂搬到語文課堂上。舒伯特的《搖籃曲》舒緩而優美,與《荷花》一課配合正合適。我想學生有了前面的感情積淀作基礎,然后聽到這支搖籃曲,不僅僅會身臨其境,而是整個身心都會浸到荷花池中去了。此時讓學生在音樂中自主選擇學習活動方式,此時的學習
效果也應是最佳的。說不定,他們會和著音樂再讀讀課文,說不定他們想閉上眼睛想象那一池的白荷舞動的景象,說不定他們會與蜻蜓、小魚展開對話……
【緊扣重點說板書】
聞 一陣清香
看 葉:挨挨擠擠 碧綠
花:冒 展開 活的畫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書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詞語,用箭頭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說是一個微型的教案。
【關注發展說效果】
我預設的效果是:
1、通過朗讀、交流、感悟,讓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豐富了語言積累,發展了語文能力。
2、構建了一個情景交融,富有誘惑力的課堂,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逐漸懂得熱愛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這種自主學習的情景,也應該是我們語文課堂所追求的境界吧!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導入課題,再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后,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么?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象,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象,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么。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么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么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后進行總結,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后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導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兩只鳥蛋》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兩只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
教學這一課,根據新課標對一年級閱讀課的要求,針對一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能在田字格內正確美觀地書寫 "聽、唱"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背的過程中,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在閱讀的過程中,使學生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為使學生在這節課上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我把教學的重點確定為兩點:
1、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難點確定為“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四、教法、學法。
這節課,為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有:創設情境、以讀代講;學法:熟字換偏旁、熟字加偏旁等多種識字方法、朗讀法、合作交流。運用這些教法、學法,希望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誦讀兒歌,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把愛鳥護鳥的情感植根于學生心中。
五、教具。
多媒體課件 自制生字卡片。
六、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準備設計以下幾個大的環節,并簡要做以分析。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1、由課件展示鳥兒歡快的在樹梢歡唱,推進到樹上鳥巢中的兩只鳥蛋,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要講的故事。
2、出示課題《兩只鳥蛋》。
這一環節,親切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
3、齊讀課題,用一句話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兩只鳥蛋》這首兒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呢?
如果把語文課比作一個氣球的話,我希望學生在整節語文課上的感覺是學習的勁頭越來越高漲,學習漸入佳境,猶如給氣球充氣一般。而不是開始鼓脹得很,卻漸漸撒氣,上到最后,就只等著下課鈴聲響起。
(二)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我們一直在進行“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實驗,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求學生在學新課之前把課文讀通讀順,課堂上就不再給學生練讀的時間了,而是直接檢查,糾正學生的字音,然后集中精力進行識字。
接下來,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12個生字。在這里要說明的是,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生字都以一個小鳥蛋做背景。整個識字的過程我準備分以下幾步進行:
1、讀卡片上的生字,如果有不認識的從文中畫出來,并練習讀一讀。(這個環節是希望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加深對生字的印象。)
2、同桌練習,合作學習。(這個環節就是避免個別學生的個別字出錯,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檢查反饋。教師任意點生字卡片,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4、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交流識字方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歸類,多種方法識記生字,例如:
(1)提手旁:捧、抬、投,單人旁:仿、佛。
(2)熟字換偏旁:拂——佛,經——輕,驚——涼。
(3)加一加:取,連。
(4)熟字去偏旁:響——向。
5、組詞大賽。
給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組詞,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那位同學說的詞語比較新穎,就把卡片作為獎品送給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經過這樣反復的訓練之后,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熟練,識字能力也在逐漸增強。
(三)感情誦讀,體味情感。
為了使整節課不出現脫節的現象,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老師把12只鳥蛋送到了你們的手中,你們看,詩歌中的鳥蛋是什么樣的呀?快點打開課本,讀一讀,找一找。”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想通過創設情境,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喜歡閱讀,而且能讀得有滋有味。
1、(出示第一小節)自由練讀。
2、你把這小小的、涼涼的鳥蛋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覺?
3、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回到文中去,感情朗讀第一小節。
“鳥蛋什么樣的”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為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去感受那小小的、涼涼、好玩的鳥蛋,使他們能自然地流露出對鳥蛋的喜愛之情。
4、在學生讀好第一小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這樣過渡:“咦,好孩子,你怎么把鳥蛋拿在手里玩呀?你可知道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鳥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她會怎么樣啊?這個時候,學生可能會說“很著急”、“他在焦急的尋找孩子”,也有可能學生說“焦急不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找不到孩子時那份心理,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練讀第二小節。在此基礎上,創設這樣的一個情境:師:好孩子,你不知道掏鳥蛋玩不對,媽媽不怪你。現在你覺得應該怎么做呢?
6、(出示第三小節)指導練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小心、捧、連忙、輕輕”這些詞語。為使學生更有興趣,可采用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的形式,例如:師讀第二小節,生讀第三小節;女生讀讀第二小節,男生讀第三小節。
7、鳥蛋回到了媽媽的身旁,(出示第四小節)師范讀,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8、生練讀。
9、多美的詩歌呀,帶給了我們這么豐富的想象,現在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請你們再用心地讀一讀這首詩。
10、比賽讀、背。
(四)拓展積累。
在語文課上,我希望學生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過程是不留痕跡、潤物無聲的,所以在學生美美地讀完了這首詩歌之后,我給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面有高高的、綠綠的大樹、藍藍的天空、紅紅的太陽、彎彎的小路、清清的河水等。讓學生練習說話,通過這樣的一個說話練習,達到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目的。為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用課件出示:
鳥蛋涼涼的,涼涼的鳥蛋,小路長長的,長長的小路,楊樹高高的,高高的楊樹,天空藍藍的,藍藍的天空,河水清清的,清清的河水,
在學生感悟的過程中,為拓展學生的思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按這樣的形式說說我們身邊的事物,如“頭發黑黑的”“尺子長長的”“黑板寬寬的”……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從而達到開發語文課堂資源,積累詞語的目的。
(五)指導書寫。
這個環節,我想重點指導學生寫好三個字——“聽、連、定”,“聽”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好“口字旁”所在的位置及大小;“連”重點指導學生帶有“走之旁”的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走之旁”的書寫;“定”這個字則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寶字蓋”與下半部分的搭配。
當然,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已經具備有一定的寫字能力,我們沒有必要都手把手的去教學,這個環節的教學,我把握了兩個原則:1、扶放結合,舉一反三。讓學生先描紅,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寫好這些漢字的技巧。范寫與練寫相結合,例如:指導寫“聽”,練寫“唱”。2、鼓勵原則,只要是學生發揮自己的最高水平認真書寫,我在巡視的過程中都要給予鼓勵和肯定,激發他們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七、板書設計:
9、兩只鳥蛋
“我” 取—————— 送
鳥媽媽 焦急不安———— 歡唱
語文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教材第八冊第一課《巴東三峽》。
1、知識目標:
掌握游蹤,了解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2、能力目標:
學習多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標:
欣賞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線索和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引用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從游蹤、線索、文章結構、景物特點、寫景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本篇游記。
因為本文體裁屬于游記,這種體裁學生首次接觸,因此要向學生介紹這一文體及特點。
游記:
一種敘事散文,主要記敘游覽途中的所見所聞。
特點:
1、散文的一種;
2、以描寫、記敘為主,并兼有抒情、議論;
3、交待游蹤,抓住景物特點,做到情景交融。
在導入這一環節,我是借助學生在初一上學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酈道元的《三峽》導入本課的。
至于本課作者、出處、字詞這些基礎內容仍然是需要向學生重點介紹的。
接下來在教師范讀,學生散讀,齊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找到標志作者游蹤的詞語,可提示學生到段首句中尋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蹤是逆流而上的。
游蹤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巴東、秭歸;巫峽;瞿塘峽;夔門(逆流而上)
在學生掌握了游蹤的基礎上,不難概括出本文的線索以作者船行游蹤為線索。
下一個環節中,借助剛才的游蹤與線索,讓學生為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時,游后為劃分的依據。
結構: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9段)描寫作者游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6段)游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游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游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后作者的輕松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華百年游記精華》,我想除了因為它清晰的游蹤線索和分明的結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寫景中運用多種技巧。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描寫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點;
2、引用等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寫襯托景物特點的寫作手法。
這個畫面是本課的板書,主要依據文章結構設計的。
板書:巴東三峽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3、9段)描寫作者游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3、6段)游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游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游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后作者的輕松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最后,根據課后習題稍加改變設制了以下幾個練習,分別以填空、填表、簡答的形式對課上內容加以鞏固。
作業練習
1、作者電宜易到重慶逆流游覽三峽,沿途經過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峽、巫峽、瞿塘峽山水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的?
3、作者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一些詩、諺、典故,并把他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試分析他們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巴東三峽》這課的粗淺理解,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精品】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面試說課稿模板《小溪生病了》02-25
語文荷花說課稿03-22
語文《離騷》說課稿11-13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荷花》語文說課稿03-11
《趕海》語文說課稿03-11
散步語文說課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