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范文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圓的性質的重要體現,是圓的軸對稱性的具體化,也是今后證明線段等、角等、弧等、垂直關系的重要依據,同時也為圓的計算和作圖提供了方法和依據,所以它在教材中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
另外,本節課通過“實驗--觀察--猜想--合作交流--證明”的途徑,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聯想能力、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利用圓的軸對稱性,可以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的教育。
因此,掌握垂徑定理對學生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建立空間觀念、培養推理論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知識的要求及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情,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的軸對稱性;掌握垂徑定理;學會運用垂徑定理解決有關的證明、計算和作圖問題。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聯想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聯想、猜測、推理、探索發現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創新想象的能力。通過分組訓練、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獲的喜悅。
(3)情感與態度目標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敢于面對挑戰和善于克服困難的意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從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充分享受數學之美,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知識與技能目標固然重要,對于本節課:過程與方法和情感與態度更重要,因為這部分是幾何教學的重點,是由實驗幾何向論證幾何的過渡,過程與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方法;有良好的情感態度能培養好的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垂徑定理及其應用。
(由于垂徑定理的題設與結論比較復雜,很容易混淆遺漏,所以,對垂徑定理的題設與結論區分是難點之一,同時,對定理的證明方法“疊合法”學生不常用到,是本節的又一難點。)
教學難點:對垂徑定理題設與結論的區分及定理的證明方法。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創設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多媒體生動直觀地演示,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探究討論——歸納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學生在充足的活動時間,使學生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下參與探究性學習 。
而理解垂徑定理的關鍵是圓的軸對稱性。
二、教材處理
關于教材的處理:
(1)對于圓的軸對稱性及垂徑定理的發現、證明,采用師生共同演示的方法。
(2)探究例1后引導學生發現常見輔助線“半徑半弦弦心距”,得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關系式 .注意前后知識的鏈接.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
本節課我采用實驗操作,直觀演示,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導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述,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并通過討論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同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實物演示,直觀生動地反映圖形特點。
四、教學模式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本節課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用拓展——反思歸納”的教學模式,力求著眼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多向思維的培養。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七個環節組織教學: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展示我國隋朝建造的趙州石拱橋,提出問題,你能求出橋拱所在圓的半徑嗎?以此情境,導入圓的學習。
通過課本自學,讓學生了解圓中的弧,弦等概念。
并提出疑問:那么我們將要學習的圓到底有什么樣的性質呢?
設計意圖:通過我們的古老文明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引起學生的聯想,為學生探究新知識埋下鋪墊。
2)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實踐探究一
把一個圓沿著它的任意一條直徑對折,重復幾次,你發現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在引入新課的同時,運用教具與學具(學生自制的圓形紙片)演示,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實驗、觀察,通過實驗,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圓是軸對稱圖形;
(2)經過圓心的每一條直線(注:不能說直徑)都是它的對稱軸;
(3)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
實踐探究二
請同學們在自己作的圓中作圖:
(1)任意作一條弦 AB;(2)過圓心作AB的垂線得直徑CD且交AB于E。
引導學生分析直徑CD與弦AB的垂直關系,說明CD是垂于弦的直徑,并設問:它除了上述性質外,是否還有其他性質呢?這樣就很自然地導出本節課的課題,此時板書課題 垂徑定理 這樣通過全體學生參與實驗,逐步導出新課。
設計意圖:上述一系列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實驗(問題)——探究——歸納”的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直接參與的機會,在參與中,激發學習興趣;在實驗中,積累對數學的感知;在思考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探究中,形成對數學的理解;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整個過程,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勇于猜想,敢于發現的精神。
3)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首先讓學生實驗、觀察并得出猜想
①EA=EB;② 弧AC=BC;③弧AD=BD.
你是如何得到這個結論的?(可能有的學生用的是疊合法,有的學生用的是論證法,此處都予以表揚)
這里要引導學生分析上述猜想的條件和結論,并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要能寫出
已知:CD是直徑,CD⊥AB
求證:①EA=EB;② 弧AC=BC;③弧AD=BD.
這樣做為分清定理的題設和結論作好鋪墊,從而達到解決難點的目的。此時板書垂徑定理的內容。
垂徑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目標訓練,及時反饋>
為了強調定理中的條件,出示一組練習:在下列圖形中,符合垂徑定理的條件嗎?讓學生搶答,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強調“垂”與“徑”缺一不可。
設計意圖:及時給出練習,便于學生理解概念,有利于新知識的內化。本環節要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思考,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實踐探究三
1.想一想:如下圖示,AB是⊙O的弦(不是直徑),作一條平分AB的直徑CD,交AB于點M.
2.同學們利用圓紙片動手做一做,然后回答:(1)此圖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其對稱軸是什么?(2)你能發現圖中有哪些等量關系?說一說你的理由。
學生依據探究二的經驗來論證探究三,從而得到垂徑定理的逆定理
3.拓展垂徑定理的逆定理,即“知二推三”
4)運用新知,體驗成功
例1:如圖,已知在⊙O中,弦AB的.長為8cm,圓心O到AB的距離為3cm,求⊙O的半徑。
1. 介紹弦心距的概念:圓心到圓的一條弦的距離叫做弦心距.
2. 規范解題步驟
3. 總結圓中常用的輔助線思路
<目標訓練,及時反饋>
1.半徑為4cm的⊙O中,弦AB=4cm, 那么圓心O到弦AB的距離是 。
2.半徑為2cm的圓中,過半徑中點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弦長是 。
3.如圖,MN所在的直線垂直平分AB,利用這樣的工具,最少兩次就可以找到圓形工件的圓心,你能說出理論依據嗎?
<學有所用>
趙州橋主橋拱的跨度(弧所對的弦的長)為37.4m,拱高(弧的中點到弦的距離)為7.2m,你能求出趙州橋主橋拱的半徑嗎?
設計意圖:為了及時鞏固,幫助學生對所學定理的加深理解與使用講完定理及逆定理后,我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他們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有梯度的,循序漸進的習題,讓學生嘗試。
本環節我采用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探究體驗垂徑定理性質的應用。
5)知識梳理,自主評價
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方法、感想方面的梳理)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采用學生自己回憶并敘述的方式,讓其梳理知識,感受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既是對所學內容的復習鞏固,又訓練了學生的歸納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形成知識體系。
6)學有所用,綜合提升
一座橋,橋拱是圓弧形(水面以上部分),測量時只測到橋下水面寬AB為16m(如圖),橋拱最高處離水面4m
(1)求橋拱半徑;
(2)若大雨過后,橋下面河面寬度為12m,問水面漲高了多少?.
2. 如圖,兩個圓都以點O為圓心,大圓的弦AB交小圓于C,D,求證:AC=BD.
設計意圖:本題在趙州橋的基礎上進行了綜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垂徑定理,運用垂徑定理。
7)作業
作業設計本著有益有趣的原則,給學生以充分的發展空間,并鞏固本節所學內容。
設計方案:為了適應各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設計了分層作業,
必作題是課本練習題
選作題是課后試一試
另外,又設計了應用練習,如何確定殘缺的圓形零件的圓心?
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走出課堂,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外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探究。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與慢》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內容。通過前幾節有關食鹽溶解的課以及平時的經驗,學生們對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節課旨在通過攪拌和水溫等條件改變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對比實驗,從而啟發學生從更寬廣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教材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
1.攪拌對于食鹽溶解快慢的影響.
2.水溫對于食鹽溶解快慢的影響.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細心研讀教材后,我發現用食鹽做溶解實驗效果不太明顯,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學習的目的,故把食鹽換成了紅糖,用紅糖作為溶解實驗的材料便于學生觀察。根據教學的內容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可溶性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與物體大小、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2.初步感受對比實驗的意義,親身經歷控制變量進行實驗的活動過程。
3.體驗探究影響溶解快慢因素的樂趣。
教學重點: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感受對比實驗的重要性,以及在實驗中的變量與不變量的控制問題。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每組兩個杯子、筷子1根、紅糖兩包(每包10克)、礦泉水1瓶、熱水、水果糖、溶解快慢記錄表。
二、教法與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本節課讓學生經歷“問題——猜測——驗證——證實”的過程與方法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科學實驗意識,從而在探究方法與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學概念.同時,讓學生親歷對比實驗,指導學科實驗的嚴謹性,提高綜合分析、運用能力.
學法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四人小組討論,經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通過動手操作,讓孩子在交流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得出科學結論.
三、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以問引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充滿激情的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能認真的聽,仔細的看,開心的玩(實驗)!好嗎?好!一起用你們甜美的聲音讀讀課題吧!物質溶解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呢?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引導探究
1、觀看肥皂溶解的對比實驗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資料獲得物質溶解對比實驗的方法。
2、探究活動1:《攪拌影響溶解》(攪拌加快紅糖的溶解)
學生根據欣賞視頻資料獲得的實驗方法做攪拌加快紅糖的溶解的實驗:以小組為單位,把兩份同樣多的紅糖(大約10克)同時放入兩個盛同樣多水(大約30毫升)的杯中,用筷子攪拌其中的一杯水,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紅糖溶解得更快一些。把實驗記錄下來(附表1:溶解快與慢的比較記錄表一)
溶解快與慢的比較記錄表一
溶解過程攪拌不攪拌
溶解的快與慢快
慢快
慢
3、交流:攪拌能夠加快物質的溶解嗎?反饋總結: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液體是否被攪動有關,即:在相同條件下,攪拌能加快溶解。
4、師:剛才有同學說水的溫度也是影響溶解的因素,要怎么證實呢?(實驗)
探究活動2:《水溫影響溶解》(水的溫度高能加快紅糖的溶解)
1、交流這個實驗需要的材料、完成的步驟。
2、老師提供相關材料,請兩三名同學上臺證實、觀察、比較,哪一杯中的紅糖溶解得更快些?
3、反饋交流,得出: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在相同條件下,紅糖在熱水里溶解得快。
4、猜猜:如果水的溫度再高些,紅糖的溶解能更快嗎?讓大家完成課本中的記錄表二
溶解快與慢的比較記錄表二
溶解過程常溫熱水
溶解的快與慢快
慢快
慢
(三)實驗探究加快水果糖溶解方法
1、師出示水果糖,問:同學們,這是大家喜歡吃的水果糖,請你聯系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說說怎樣使水果糖溶解得更快些?它的溶解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2、探究活動:《怎樣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教師提供相關材料,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如何讓水果糖溶解得更快?再分工進行,并制定一份研究計劃(參考書上的相關問題)做好記錄。(附表3:加快方糖溶解研究計劃)
附表3: 加快方糖溶解研究計劃
問題材料方法觀察結論
3、反饋實驗結果,評價研究計劃,綜合得出: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動有關,還與物體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完善板書)
(四)游戲延伸,知識運用。
1、我們通過今天的實驗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2、同學們今天表現得很出色,老師獎勵大家玩吃糖游戲:每人一顆水果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在嘴里溶解水果糖,看看誰快,但不允許囫圇吞棗,注意安全。吃完糖后交流一下吃糖的方法。
3、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加快溶解的現象,比如喝咖啡的時候,小調羹有什么用?炒菜的時候為什么要在鍋里放鹽比較好?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繼續探究有關溶解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溶解的快與慢
是否攪拌
加快溶解的方法 水的溫度
顆粒大小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目題是《不留余地的狼》。《不留余地的狼》是長春版六年級下冊第八板塊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不同的思考”,共收錄了兩篇課文,第一篇課文《蛇肚子里的象》,已經讓學生明白了,兒童和成人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在《不留余地的狼》這篇課文中,作者陳倉用寓言的手法寫了一只狼四天發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敗與被老虎追捕的經歷。因為狼的不留余地導致自己被送入虎口。故事雖短小,但是這只狼的不留余地,卻能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思考的余地。也衍生出各界人士對人生,對環境,對計劃等等問題的思考。精辟的言論,引人深思,耐人尋味。同時也能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不同的人,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課文的前半部分是伊索寓言的格式,后半部分是新聞評論格式,從擬人到寫人,意在引導人們做事要留有余地,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
二、說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當然這也是這篇課文的訓練重點。通過對《不留余地的狼》的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能更好地完成本單元的習作,即看圖形展開不同的聯想。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是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特別強調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特創新的理解。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特別地注重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特別是深入理解各界人士對故事的不同評論的基礎上,能夠對故事有自己的見解和評論。所以教學中我特別雖注重激發學生對事物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獨特創新的理解,以至于突破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是各界人士說的話比較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針對這一難點我讓學生采用查資料、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解讀以及六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認識“謬、衡”2個生字,會寫“窟窿、衡”3個生字,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功敗垂成”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學習課文內容,抓人物的心理活動的細節描寫,并能用相關的成語進行概括,達到對課文內容的復述和理解,體會不同人士對于同一故事的不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絕人者必自絕,做事要學會留有余地。也要讓學生懂得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四、說教學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表格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引導學生寫批注,進行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說學習方法: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導入新課:(2~3分鐘)由上節課演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的未知欲望。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講授新課:(35分鐘)
1、走進文本,解析狼的不留余地
《不留余地的狼》這篇課文共有十二個自然段,分兩個部分,1——5自然段寫的是狼在圍追堵截其他動物時,也自絕后路,落入虎口。6——12自然段是寫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對這件事情的評說。
在學習第一部分的候,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下列表格,
完成后的表格如:
這個小故事很簡單,在默讀課文完成這個表格的同時,學生對故事內容也就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填成語的地方,可以提取文中的現成的關鍵詞,沒有現成的詞可以轉換四字詞語,比如第一自然段,“狼發現山洞可以捕獲獵物,心非常高興,”就可以概略成“喜出望外”,“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單等動物來送死”就可以換成“守株待兔”等。
通過完成表格,感受狼的心理活動,學生就會理解什么叫做事不留余地,同時也理解了“不留余地”這個成語的意思。借助這個一目了然的表格學生還可以進行復述課文內容的練習,進一步體會到這只狼自以為堵住洞里所有的窟窿就可以捕獲到各種獵物,但實際上也堵住了自己的活路。引導學生領會,做事要留有余地,絕人者必先自絕。
2、深入思考,領會各界人士的不同說法.
對于這個故事,各界人士的說法不一。這是課文的第二部分,也文章的重點部分。對于“哲學家”和“宗教學家”學生可以通過課前的資料查找和課上的交流來了解.
各屆人士對這個案例的評說,都是站在他們自己的職業角度來評說的。做為六年級的學生,通過朗讀訓練,應該能理解他們的評說是符合職業特點的。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沒有過細地去講解,有不理解的問題引導學生質疑。教學的重點是要使學生認識到:角色、地位的不同,人們對同一件事的看法就會不同。引導學生談出他對這件事情的評說。
在談論觀點的時候也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在處世時,學會留有余地,為別人,也為自己。或許會有所收獲。
3、拓展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思考
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由于職業不同,經歷不同,人們看問題的角色也不盡相同,在課后的拓展運用中,不同人眼中的盤子是不一樣的,文中給出的三個角色分別是廚師、服務員、洗碗工,我引導學生注意與人物的職業特點緊密聯系在一起,讓盤子為本職工作“說話”。
廚師說:盤子是跳動的心,裝滿我們對顧客的愛。
服務員說:盤子是連著你我信任的線。
洗碗工說:用水擦洗所有的污漬,才能使其明亮潔凈。
(三).課堂小結:(2~3分鐘)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
六.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看屏幕.
七、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果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文章采用散文、詩歌、小故事等多種寫作形式,描繪了母女情、同學情、母子情、兄弟情等,從而謳歌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親情。本單元要求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感受字里行間洋溢的親情。同時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的讀書技巧。本課《羚羊木雕》較之前一課《風箏》顯得比較淺顯,本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文章大量的人物對話,更適合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但圍繞羚羊木雕母女情和同學情發生的矛盾,是非曲直,也需要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受文章豐富的情感。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二、學習對象的分析
1、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兒童向青少年過渡時期,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正是有待形成時期。本篇文章價值觀念傾向明顯,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
2、學生在閱讀中還是為讀而讀,缺乏閱讀的技巧,對閱讀中的感受還是被動的接受。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閱讀技巧的培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揣摩文章的語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朗讀和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能力目標
(1)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在整體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情感目標:
通過感悟文章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在整體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2、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聯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說讀課文 品讀課文 探究課文導入:
關于同齡人對長大的一段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里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萌動。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通過引用同齡人的一段話,激起同學的同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二)說讀課文瀏覽課文,學生就“一個——的木雕”、“一個——的爸爸”、“一個——的媽媽”、“一個——的奶奶”、“一個——的萬芳”、“一個——的故事”進行自選話題,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說話活動。當同學說完的時候,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1、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容,感知了作者的情感,感知木雕的名貴,爸爸媽媽的逼迫,奶奶的無能為力,萬芳的仗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注意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1、默讀課文1—15段默讀課文,標劃出體現爸爸、媽媽、我三個人物形象的神態描寫。
1、培養了學生圈點勾畫等讀書的習慣。
2、使學生在標話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不同的人物語言體現了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時了解了爸爸媽媽對我的逼迫,描寫了我的委屈,使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爸爸媽媽的批評。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1——15段,學生進行評價1、由默讀到有感情的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速讀文章26段至結尾,標化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世界。
既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又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的無奈、委屈、痛苦。爸爸媽媽對我的傷害。
4、指名讀、學生齊讀
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在讀中感受作者的傾向。
(四)探究課文
1、這件事究竟應該怪誰?展開辯論。1、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文中來。
2、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到父母和“我”的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非常的重財輕義,而我和萬芳之間非常重視友誼。
3、培養了學生在合作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2、討論:既然羚羊木雕已送給了萬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1、不限制學生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2、交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人溝通。
小結:
本文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場家庭矛盾,贊美真誠無私的友愛,批評重財輕義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純真的感情;同時也說明我們做事應與人商量,考慮周全些。
課后作業:
1、與父母一起欣賞這篇小說,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2、與父母一起探討后,合理地改編某一部分的故事情節,并工整地寫到小作文本上。
說課稿 篇5
一、備課的心理糾結
組內開課,兩周前就確定要上《母雞》這一課,覺得老舍筆下的母雞個性如此豐滿,讓人忍不住要多看幾遍。但真要好好準備時,又覺得有些無從下手,腦子里總會有好多個方案,可又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又會陷入迷茫中。這也許是通病吧,沒有特別要求的時候感覺上課很享受,真正開課了,卻緊張起來了。有期待就更有壓力,壓力讓我對準備要求更高。備課顯得有些棘手,每個環節都想精心設計,與眾不同,但又沒有這樣的高水平。在哀嘆中,推翻思路,再思考。一個人的智慧顯得如此渺小,上網查閱資料,覺得也不怎么可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看看教參,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
課件是自己精心制作的,很享受做課件的過程,找了好多母雞和雞媽媽帶著小雞的圖片,用于課前激趣和課高潮時用語升華情感,相信直觀感受會讓學生體會更深。
二、教學的基本思路
對課的大環節已經做到心中有數,欣賞圖片,激發興趣,揭題讀題;自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從作者討厭母雞改變到敬重母雞的原因,感受母雞的性格特點,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
1、課始激趣,揭題讀題
從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發:這個單元我們會陸續跟一些小動物交朋友,這節課我們又會和哪種動物交朋友呢?出示母雞的圖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課主角——母雞的身上。交流觀后的感受,有此順其自然地揭示課題,讀題。
讀后質疑,本文的作者喜不喜歡母雞呢?導入對文本的學習。
2、自由讀文,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請學生自由讀文,糾正難讀字音,劃出并交流直接寫作者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句子。
3、品讀交流,了解寫法
(1)、讀悟感受母雞的罪狀,致使老舍爺爺討厭它。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了解擬人寫法,體會母雞的無病呻吟、隨處亂叫;抓住“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的欺軟怕硬、暗箭傷人;抓住“發了狂”、“吵得受不了”,了解夸張寫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2)、品悟母雞的品質,讓老舍爺爺改變心思,直至敬重母雞。
在讀中品,品中悟,悟中讀,體會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讀出感情,讀出韻味。通過動作模仿、想象說話、資料補充、生活體驗等形式感受母雞對小雞的愛。了解對比、夸張、擬人等寫法,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魅力。
(3)、欣賞母雞帶著小雞的感人圖片。
4、感悟中心、情感升華
以課文的第九自然段為小結,朗讀理解“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義,讓學生領悟到作者不僅僅是在贊美雞媽媽,更是在贊美偉大的母親。通過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作者老舍出生1歲半,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在以后漫長而又艱難的日子里,是他的母親含辛茹苦哺育他長大。他對他的母親有著最深厚的感情。”順勢讓學生分享母親對自己的愛的表現,通過抒寫心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媽媽的愛,進行交流,更真切地體會: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拓展閱讀
推薦閱讀選學課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同步閱讀》中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讓學生對同類主題的文章有更多的體會。
三、課后的思緒萬千
思維需要不斷的激發,在揣摩教本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思維局限,恍惚間就錯失了思維的火花。有不應忽略的內容,有需要強調的重點,有時卻沒有很好地體現在教學設計上,導致課堂的游離。深呼吸,前進的道路還很漫長,真的需要再加油,再學習!
【【精品】說課稿范文五篇】相關文章:
牧場之國精品說課稿11-08
【精品】關于說課稿11篇02-23
夢圓飛天精品說課稿11-05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離騷》說課稿范文12-09
《珍珠鳥》說課稿模板【精品】12-17
驚弓之鳥精品說課稿11-03
體育說課稿大全體育說課稿范文11-11
關于數軸說課稿范文02-22
朱自清《春》說課稿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