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集錦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我今天的說課內容為七年級上冊的第三章第二節,七年級上冊是學生接觸地理的開始篇,而上冊的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又是本冊教學的難點之一,所以如何開好頭,突破難點,抓住重點,真正讓初一新生不對地理學科產生畏難情緒,是我們說課賽課的意義所在,我今天的說課題目,其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相比舊的試用版教材刪掉了氣溫與我們一個框題,其它內容基本沒變,現教材框題一是氣溫的變化,框題二是氣溫的分布,相比老教材更清楚直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二者是從不同角度來講氣溫,都是為今后氣候及分區地理氣候做鋪墊,本節內容上承第一節多變的天氣,下啟第四節世界的氣候,承上啟下地逐步學習氣候要素,編者的編排意圖是先讓學生了解天氣的概況,接著再學氣溫和降水,最后歸納到氣候的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完后歸納總結,反過來又讓其知道氣溫與降水就決定了世界氣候的分布狀況。
2、框題一的教學,教材從氣溫的日變化與年變化兩方面講述,其中,繪制與閱讀氣溫曲線圖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今后考點之一,必須認真動手繪制,避免學生一看就會,一繪就錯,教材重點在于培養能力,讓學生從感性的生活到理性的讀繪圖,該知識點與生活非常貼近,從感性到理性,讓學生學會生活問題地理化,地理知識生活化,站在地理的角度看問題,學習終生有用的知識。另外,框題二的教學,其內容涉及本節重難點,等溫線內容比較抽象,可結合前面的等高線、等深線概念,利用游戲進行教學,讓學生手拉手形象比喻等溫線,由直觀到抽象,初步形成等溫線的概念,高低溫中心的學習則可分散難點,結合后面山頂氣溫垂直分布教學,新教材等溫線圖比以前更復雜,而且還增加了更多的文字說明,解決好了這個難點,那么接下來世界氣溫的水平分布,學生通過等溫線圖就一目了然,通過小組探討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就非常清楚的得出高低溫的分布區,不過,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讀圖方法,例如不要忽略圖的名稱,特別是圖例的閱讀,注意圖中顏色的深淺代表不同的氣溫等,再如紅色20℃主要在赤道附近,綠色-10℃主要在南北極區附近等等,對于教材新增的1月與7月氣溫圖,我想編者是為了適應課改,更好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加入的,只不過是把地圖冊中的兩幅圖引入書中而已,沒增加文字內容解讀,反而減少了文字敘述,只是多了個活動設問,看編者趨勢意圖,是著重于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增強地理學科的特點,讓學生更多讀圖析圖,善于從圖中發現問題找出答案,從中歸納知識點,教師可適當引導析圖,不過,不可解讀過細,要因材施教,以免增重學生負擔,至于氣溫的垂直分布,則可結合旅游爬山來教學。
3、本節內容,教材分別從氣溫的縱向變化與橫向分布兩方面來闡述,順序是從氣溫的時間變化再到氣溫空間的分布,二者即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按教學常規應2~3課時完成,因比賽的統一完整性,要求壓至一課時講完,故臨時我調整其內容順序,先探究氣溫的分布,再探討氣溫的變化,利用學生精力集中的前十分鐘,突擊直入比較抽象的重難點,如世界氣溫的空間分布與等溫線的學習,然后再探究與日常生活較近的氣溫日變化與年變化等等,頭重腳輕,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來說,是完全可以用一節課教學的,當然,大多數班級還是要從教材順序學起,循序漸進,由日常的生活地理開始,在感性的氣溫日變化基礎上,再理性的學習氣溫的時空分布,這樣或許能更好的逐步理解。
二、學情分析
1、我校的學生生源大部分來自城郊結合部,還有部分外來務工者子女,可以說都是名校挑剩下的孩子,高不成低不就,比起城里的學生,似乎素質低了點,因為父母忙于生計,疏于管理和輔導,比起真正山里的農村同學,似乎又沒有那種厚道樸實勁,受電腦及社會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管理起來比較頭痛,在學習習慣上很不好,很多同學雖然進入初中學習地理了,但連小學的自然基礎知識都不具備,跨入中學大門,立即就接觸地球地圖、經度緯度,加之空間抽象思維能力極差,自信心在地理學科上受到一些打擊,好在通過慢慢的接觸學習,特別是我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的特點,結合熱點新聞,狠抓地理圖冊的閱讀與探討,注重傳授其讀圖的方法,以及從圖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讓其知道地理學科中地圖的重要性與實用性,現在基本上對地理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雖然同步訓練作業不佳,但是大部分同學對地理還是比較喜歡的。
2、初中階段是學生智力和思想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身心發育普遍具有表現欲強及好奇性與叛逆性等特點,特別是現在的學生個性比較強,喜歡哪個老師,就對其所教課程感興趣,還普遍喜歡地理中的奇聞趣事、各地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等,對于什么地理奧秘啊、瑪雅預言等等,更是在課堂中討論積極發言踴躍,但是對氣候、經濟地理等方面知識非常反感,故此上課時應穿插一些其感興趣的知識活躍氣氛,特別是要做好導入,抓住其好奇的心理,引入探究教學,但對氣候與經濟等方面知識,我們也要逐步指導其認真完成同步訓練或看圖填圖等,為的是慢慢磨練其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為今后更好地學習地理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雖是初一新生,教師可放手讓其自主探究,增加討論的時間和內容,充分發揮學生能力,慢慢學會從圖中歸納總結知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了解一天中最高(低)溫的出現時間,知道北半球一年中海陸各自最高(低)溫出現的月份及氣溫年較差的概念(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3)能說出世界氣溫水平和垂直分布的普遍規律(4)了解影響世界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2、過程與方法(1)知道如何測定氣溫(2)學會繪制氣溫年變化曲線并能說出其規律。
3、情感目標 了解溫室效應的危害,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增強初一新生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世界氣溫分布規律、氣溫年變化曲線繪制與解讀
教學難點:等溫線的判讀
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日常學生學習困惑得出的。
四、教學方法
1、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我主要采用情景設問引入法,拿《后天》案例圖片來討論,進行探究性的教學,這比陳述性教學更能讓學生感興趣,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根據案例設問,拋出相關問題,學生分組自主學習交流探討,最后相互發言辯論,找出最佳答案,教師在后適當訂正引導,補充講解極少。
2、對于基礎稍差的班級,我組織學生看《后天》DVD十分鐘左右,激發其學習興趣后,利用PPT課件的高效率,結合教師講解與小組自主合作探討發言,依教材順序教學即可,教師對二者都可靈活交叉使用課件與傳統板書、版畫結合教學。
以上教法根據學生基礎選用,前者自主合作結合學案,后者課件結合學案探究。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設計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反饋
一、導入
3分鐘~10分鐘
同學們,你們知道20xx嗎?看過電影《冰川時代》沒有?今天,老師向你們介紹一部非常震撼的美國電影《后天》,展示圖片或播DVD。
看氣候災難圖片或DVD影片
用震撼的影片或圖片吸引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
25分鐘
左右
一、氣溫的分布
如果不愛護環境,后天終將來臨,那么世界什么地方溫度高,什么地方溫度低呢?我們要想科學地了解氣溫的高低分布,就必須先知道什么是等溫線及氣溫的單位符號。
1、等溫線的教學
(注意:高低溫中心可結合后面氣溫垂直分布的山頂補充講解)
2、氣溫的水平分布
氣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注意:同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不可解讀過細)
3、氣溫的垂直分布
都知道非洲很熱,為什么山(乞力馬扎羅山)上竟有冰雪呢?引出山頂氣溫低的探討
4、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海拔
二、氣溫的變化
1、平均溫與溫差概念
閱讀如何進行氣溫的觀測
2、氣溫的日變化
學生總結:一天中,最高溫及最低溫的出現時間。
3、氣溫的年變化
北半球海陸冬夏氣溫是如何變化的,年氣溫曲線又該如何繪制與解讀呢?(注意:比較講解寒、溫、熱三地年較差大小的規律)
1、手拉手做等溫線游戲
2、看圖3.17~3.20小組探討全球氣溫的水平分布
3、看圖3.18發言辯論爬山到底是越爬越冷,還是越爬越熱?
4、探討發言:我們夏天為什么上午不去游泳?什么時候又該放寒暑假呢?
5、小組活動:繪制解讀3.14~3.15年氣溫曲線圖
1、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了解世界高低氣溫的分布,從而引出等溫線的教學。
2、氣溫的水平分布是低緯度氣溫高,為什么低緯高溫的非洲山上竟有冰雪呢,從而引出氣溫的垂直分布。
3、由感性到理性,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冬冷夏熱,那么如何科學地了解某地冷熱的變化呢?讓學生生活問題地理化
4、海陸冷熱可結合前面同緯海陸差異解釋為物理性質不同
三、總結
2分鐘
左右
1、氣溫的分布(略)
2、氣溫的變化(略)
優生組長總結,教師補充訂正。
鍛煉學生學會自己歸納總結所學知識的能力
四、練習
10分鐘
左右
1、完善導學案中練習
2、男女對抗問題搶答
分男女生或小組各自積分搶答
用其爭強好勝的心理分男女生搶答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一、氣溫的分布
1、等溫線
2、氣溫的水平分布
3、氣溫的垂直分布
4、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二、氣溫的變化
1、平均溫與溫差
2、氣溫的日變化
3、氣溫的年變化
說課稿 篇2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視了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設計兩只鳥蛋這課時,我注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教材,包括利用自 讀、互讀、評讀、配樂讀來完成這一目的,我還通過想象、感受、課件展示、搜集信息等形式來達到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能力這一目的。
二、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9課《兩只鳥蛋》,這首兒童敘事詩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清新流暢的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學生以前也有過接觸,他們比較喜歡這種形式,我在讓學生進行反復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意境美,從而讓學生逐漸熟識詩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識字經驗,激發他們識字的熱情。為后面詩歌及識字的學習奠定好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⑵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兩只鳥蛋說課稿_兩只鳥蛋說課
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4、教學重點:
⑴ 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⑵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說教法
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是設計合理的教法。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講授法、啟發式結合的教法,一年級學生主要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動手觸摸讓學生手腦想象,更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因此,我將遵循直觀性、抽象性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采取課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動手觸摸、進行大膽合理想象,學習體會人物的想法,讀出感受,加上評讀,體驗朗讀有語氣的成功及快樂彌補不足。
2、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討論、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習識字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如:利用識字比賽鞏固識字;自讀、指名讀、配樂讀等提高朗讀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解理解人物語言,體驗對大自然的熱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年級的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比較、想象的能力。在興趣濃厚的狀態下,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欲望。根據此特點,我想通過五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第一層利用音樂及實物切入主題。第二層粗讀課文整體把握。第三層多種形式學習生字。第四層細讀課文加深理解培養能力。第五層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信息資料:生字卡片、課文插圖、鳥蛋實物、錄音機和磁帶。
〖第一層:利用音樂及實物切入主題
1、聽音樂:
放音樂《百鳥朝鳳》:
你聽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說。
師:在大自然中,鳥類是個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
(板書課題)
2、出示實物:
教師讓學生摸盒子里的實物:
猜猜這是什么?
(鳥蛋)
你們對小鳥和鳥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有關鳥蛋的詩。
〖第二層:粗讀課文整體把握
小組內自學(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利于提高自學效果):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字或句子作上標記。
2、學生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人認真評議:發現他哪個字音讀得準,你就向他學:他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第三層: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識字(多種形式復現生字,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學生認讀。
2、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學生認讀。
3、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4、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5、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盤,讓學生自己轉動,轉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
〖第四層:細讀課文加深理解培養能力
朗讀(讀說思議練結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學習第一小節:
⑴ 指名讀:
回憶剛才摸鳥蛋的感覺(小小的、涼涼的)體會著讀一讀。
⑵ 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
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
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么是涼涼的?
⑶ 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進行指導,把寫有“花兒、小草、柳枝、大海,紅紅的、綠綠的、軟軟的、藍藍的”的詞語卡分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再讓兩個朋友變換左右順序。)
2、學習第二小節:
⑴ 輕聲讀文,思考:
你怎么知道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
⑵ 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
引導學生說一說。
⑶ 啟發想象:
鳥媽媽焦急不安是什么樣?你能表演一下嗎?
表演后試著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
⑷ 你還能用焦急不安說句話嗎?看誰說得和別人不一樣?
> ⑸ 背誦:
練習有感情的背誦前兩個小節。
(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背誦積極性,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語言。)
⑹ 朗讀。
(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3、學習第三小節:
⑴ 自由讀:
邊讀邊畫出描寫我的神情動作的詞語。
⑵ 學生做動作理解“小心、連忙、捧著、輕松”等詞語。
⑶ 小組練習演讀課文,體會我送還鳥蛋時小心翼翼的樣子。
4、學習第四小節:
⑴ 組內讀文,討論:
我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
(結合插圖理解“投向”)
⑵ 想象讀文: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當你抬頭仰望藍天時會看見什么?
體會著讀讀這小節。
⑶ “仿佛”一詞怎樣理解?
(可以和“好像”互換)
你還能用它說句話嗎?
如:鳥兒仿佛……
5、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配樂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學生情感和課文語言合二為一,進入物我同一的審美境界。)
6、背誦:
(競賽更易于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分小組以挑戰冠軍的形式背誦全文。
〖第五層: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1、練習(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⑴ 讀文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爭取記住它。
(這是積累語言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讀、寫、記好的詞語,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文中“涼涼的、焦急不安、連忙”等詞語。)
⑵ 學生想象最后一節詩所描繪的畫面,并畫一幅畫。
⑶ 尋找有關鳥的圖片、文字資料,想想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
2、寫字(自主練習書寫更易于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學生自己描紅,練寫“定、向”兩個字,并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指導。
〖伴教錦囊·詞語解釋
焦急不安:心里著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連忙:趕快,急忙。
〖相關鏈接
鳥蛋:世界上的鳥蛋五彩繽紛,大多數啄木鳥、貓頭鷹和鴿子的蛋是純白的,畫眉的蛋是純藍的,大白鷺的蛋翠綠如玉,短翅樹鶯的蛋就像紅寶石,夜鶯的蛋殼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紋,美不勝收。鳥蛋的顏色和花紋有保護色的作用,可隱蔽自身,不被敵害發現。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想要能反映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即: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本節課主要幫助學生理解和背誦課文的過程。
9 兩只鳥蛋
取鳥蛋
鳥媽媽焦急
送還鳥蛋
鳥兒歡唱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嘗試運用講授、啟發及多媒體輔助等教學策略力圖營造一種和諧有真實情感體驗的的教學環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感受與理解,動口與動腦,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通過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說課稿 篇3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1課《桂林山水》一文。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聲、色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很快入情、入境,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解文字內容,在多元化的閱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升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緊緊圍繞桂林山水的特點,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大量運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一幅如詩如畫的桂林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也有較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深入地感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四、融入媒體,激活教學
語文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有效的整合,能夠使教學過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很好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到知識。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要求:觀察事物能注意抓特點,并適當展開想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借助課件演示,采用圖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學
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七、教學準備: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設計思路
1、激發情感,感受美。《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自然而然把學生帶入情境,引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為整堂課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想不想欣賞桂林的美麗景色,領略它獨特的美?”(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這旖旎的風光,美麗的景色,我們不禁為之陶醉。觀看后大家還有什么感受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學生們各抒己見)“想不想到桂林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桂林,好嗎?”對于從未到過桂林的學生,看到這樣如詩如畫的畫面,情感很快被激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之中。
2、激發想象,感悟美。優美的語言文字如果沒有視覺形象,學生領會是比較困難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其變成真切的聲音、生動的形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激發他們的想象,很容易地感受到文字的美,對文章內容的領悟會層層深入,進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在重點學習桂林山水特點的這部分內容時,我抓住作者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設計了以下環節:
(1)在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過程中,多媒體先后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兩個詞語。并質疑“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已經夠美的了,為什么作者要提出‘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漓江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有什么不同之處?”繼續播放課件(出示分別具有漓江水“靜、清、綠”特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進行比較,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當學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時,我再次加以開放:“漓江的水有多靜、多清、多綠?”結合學生匯報,多媒體出示描寫漓江水美的句子,采用自由讀、指名讀、范讀、小組賽讀、同桌對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班同學共同參與評價,最后伴隨著悠揚舒緩的音樂師生共同背誦。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和有聲有色的朗讀,使學生的身心很自然地融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深刻地感悟到課文的語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為了能夠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在學習桂林山這一段內容時,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了學習漓江水的方法,為了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我用課件出示了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感受桂林山的美。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泰山、香山和桂林山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品詞析句,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學法緊接著運用,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
3、升華情感,體會美。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閱讀教學,不但使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感染力強,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情感的體驗也會步步加深。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的余音還在教室里繚繞時,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并帶著對桂林山水濃濃的喜愛之情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把學生再次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美的形象、美的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贊。
九、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靜
漓江水 清
綠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奇 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 秀
險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直觀形象,條理清晰,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重點。同時為下一節的文章結構“總——分——總”的學習打下基礎。
說課稿 篇4
小語組:吳春艷 導言:
“世界是寓言 我們就是寓意”,美國詩人華倫說:“世界是寓言,我們就是寓意。”有興趣閱讀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們確實可以找到許多生活的答案。
“從前,有一個國王??”故事就開始了,小時候我們剛認識世界也常常從這一句開始。正是大人們給我們講解的那些寓言,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給了我們一個個充滿遐想的小世界。 錢鐘書先生說:“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讀的??”在《讀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筆評點伊索寓言中的幾個小故事,這也許是對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評價。不僅是關于動物的伊索寓言如此,還有許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讀的。 說教學目標:
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讓學生發現并總結讀寓言故事的方法,能從簡單的語言故事中獲取正確的人生啟示,讓學生在第一環節好書推薦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感受讀書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好書推薦活動中認識更多有益的課外書籍,感受讀書的快樂,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
2、能從簡單的寓言故事中獲取正確的人生啟示。
說教學過程:
1、引入: 同學們,又到了我們的閱讀課時間,我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喜歡讀書嗎?(喜歡)經常讀書會使我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還記得關于書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嗎?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人類的營養品”;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劉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從這些名人名言中,我們看出書的確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入好書大家享的環節)
2、由學生推薦,到教師推薦。教師推薦由一個故事引入,引出《伊索寓言》,向學生介紹這本書的作者。
3、由學生熟知的寓言故事,請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寓意
4、從目錄中選取學生陌生的寓言故事,讓學生猜猜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興趣。
5、發現《伊索語言》中,故事的寓意從不同的角度看有所不同,目的是讓學生對讀寓言故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6、提醒學生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劃劃,也可以在書上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本上做好記錄,也可以自制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意的語句,采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
7、給學生介紹其他寓言故事書目,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不一定要局限在《伊索寓言》當中。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百合花開》選自冀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個單元的主題是“在少年,我要飛翔。”重在培養學生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苦與樂,為樹立遠大理想打下基礎。《百合花開》無疑是最好的范本,它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美麗而感人的故事。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一株小小的百合,生長在數千尺高的斷崖,地處偏僻的山谷,自然環境何其惡劣!“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百合還要面臨野草和蜂蝶鳥雀的鄙夷嘲笑,這種社會環境是對百合更嚴峻的考驗。然而,它內心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要開花!在執著中追求,在堅忍中努力,終于,百合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成就了百合谷地。面對眾人仰慕,百合淡泊、寧靜,它教導大家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它啟迪人們要“用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這種“靈性的、精神的美”是林清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
百合的遭遇告訴我們:花的價值,開花來體現;人的社會價值,要靠成就來證明。當今社會,雖執著奮斗者有之,可自甘野草者,怨天尤人者、瞻前顧后者、半途而廢者,大有人在。我們要從百合身上汲取奮進的力量和人生的啟迪。而如何能讓這株百合的形象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中便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二、說教法
細細品讀此文,震撼之余,我想對于這樣文質兼美的文章利用我校的“四環導學”模式,采用“閱”“讀”相融的方法教學。閱,即默思;讀,即朗讀,讓學生在靜思默讀和瑯瑯書聲中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準備分兩課時進行,并確立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6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3、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環境的惡劣,世事的艱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遭遇。
4、圍繞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品析語言,感悟作家的寫作特點。
5、通過多元解讀教材,感悟百合執著頑強的精神,體會到百合花逆境不屈服,順境不張揚的可貴品質。
四、說教學過程:
整節課我以“美”為主線,共安排四個教學環節。
(一)誘思導入,揭示課題:
(二)共研作品,品讀文本
(三)展示交流,體會情感
(四)鞏固知識,回顧收獲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課始,我先由作者的經歷導入本課,并繼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我這樣導入:“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美麗的花——百合,它潔白,秀麗,完美無暇,百合悄然開放,發出淡淡的幽香,一朵一朵的百合盛開在山谷、草地、平原……于是,就成全了一個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百合谷。”同學們,你們想去這個地方看看嗎?(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合谷,欣賞那里的百合花開。
意圖:語言創設情境,學生的心靈被這美所牽動!這是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前提。
第二環節:共研作品,品讀文本
首先教師范讀課文,然后學生自由讀文,獲得對百合的初步印象,同時夯實字詞教學,掃清文字障礙。
第三環節:展示交流,體會情感
師:“請同學們再來閱讀全文,看看讀完以后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株怎樣的百合?它經歷了什么樣的發展過程?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來。”
學生可能會說出一些詞語,我對學生發言歸納如下:這是一株堅強的百合,這是一株執著的百合,這是一株追求美的百合,這是一株熱愛生活的百合……
意圖:這樣引導學生從篇入手,著眼全文,獲得完整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重點品讀重要語句。學生自學后,再小組交流。我深入到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發言。
全班交流時,學生談到哪里,我就講到哪里。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給他們暢談的機會。
我會重點賞析以下三句話。
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對于此句,我指導學生通過多元解讀法學習。
如果學生理解到“直直地挺著胸膛”就讓他讀出百合的自信、頑強。
如果學生理解到“深深地扎根”就讓他讀出百合的堅定、執著。
如果學生理解到“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就讓他讀出百合的不怕困難、不畏艱辛。
2、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于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這段文字表達了百合內心堅定的信念,我指導學生發現這段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讓學生讀出排比的語氣。
意圖:這時的讀僅僅停留在語言表達的技巧上,外在的形式上。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野草和蜂蝶鳥雀鄙夷嘲笑的話,
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野草蜂蝶等對百合的鄙夷不屑,突出百合在逆境中生存的艱難。
之后介紹林清玄的相關經歷資料。
師:“林清玄是著名的作家,在成名前也曾屢屢遭受到別人的懷疑、諷刺和打擊,但是他說:“我知道自己內在的潛質,我知道自己終究要成為以文字為生的人。不管別人怎么看我,我都愿意用我的文字表達自己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至死不渝。”
這時候,學生一定會體會到林清玄就是在借百合表明心志。
師:“其實我們每個人不都是這樣的一朵百合花嗎?”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出的淚滴。它那透著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了斷崖上最美麗的一道景色。
對于這段話,我引導去學生探究文本用語的精妙,扣住“極深沉的歡喜”和“淚滴”這兩個語言點,引發學生和文本深層對話。
師:讓我們都謹記第一株百合的教導:學生齊讀: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用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首先,學生會由百合談到林清玄,再聯系以前所學課文一定會說出:海倫.凱勒、貝多芬、張海迪、史鐵生……
最后,教師由自己的經歷談起,并鼓勵學生敞開心扉。
意圖:從而,使這株執著堅韌、淡雅高潔的百合形象植根于學生心間!
第四環節:鞏固知識,回顧收獲
百合谷固然迷人,但百合花開多么辛酸曲折;成功固然誘人,但贏得勝利要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是啊,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在看到漫山遍野的百合花時,更應謹記這個美麗的結果付出了一個怎樣難以言說的艱辛。是花,就努力地開放,是鳥,就盡情地飛翔,心中有夢,就努力去追尋。讓我們都能“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讓我們每個人的心田上都百合花開!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軸對稱圖形》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打好基礎。教材先通過天安門、飛機、獎杯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將這幾樣物品抽象為平面圖形,引導學生通過對折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會識別軸對稱圖形,并初步知道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識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注重豐富學生對形狀的感受和認知,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四、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折一折、議一議、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征。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天安門、飛機、獎杯圖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對稱),引導學生觀察歸納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征,接著通過多媒體演示將這些物體抽象成平面圖形。最后通過課件演示這些圖形的對折,讓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的左邊和右邊或上面和下面,它們的形狀、大小怎樣?通過觀察,估計學生能發現圖形的左邊和右邊或上面和下面形狀大小一樣,從而自然的引出課題。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天安門、飛機和獎杯三個圖形,動手對折,引導觀察發現。
2、說一說
操作后引導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表述,抓住時機,引導理解“對折”、“重合”、“折痕”等關鍵詞,引導學生采用比較法區分“重合”與“完全重合”的區別,適時幫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知道對稱軸。
3、辨一辨
結合“試一試”,讓學生從學過的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中識別其中的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判斷,操作驗證,說理由,對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展開討論,辨析,結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讓學生明確要針對“這個三角形”或“這個平行四邊形”進行辨別,體驗數學的嚴謹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創造軸對稱圖形)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制作軸對稱圖形,通過制作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兩邊能完全重合。學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樣的,畫、剪、圍、拼……都可以,制作方法雖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對稱軸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在這里我引導學生一邊制作一邊體會,相互說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為什么說做成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以達到制作的目的。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系,做到形式均勻,層次分明,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
1、基礎練習:“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2、5、6題。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的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能準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2、拓展練習“畫一畫”“猜一猜,連一連”。“想想做做”第3、4題。
(四)、全課小結
課的最后,讓學生說說收獲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節課的學習。
(五)欣賞圖片,情感體驗
課件播放:生活中的對稱。
設計理念: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五、說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完全重合——軸對稱圖形
對折
折痕——對稱軸
設計理念: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了然。
六、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能夠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膽挖掘創造使用教材。教學過程中能夠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穎,注意學生動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過出示天安門圖形、飛機圖形、獎杯圖形,讓學生動手折一折去發現對稱軸,讓學生去自己做一個軸對稱的圖形,這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并且找出關鍵詞:對折和完全重合。讓學生記憶深刻。
二)、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我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值得探討的問題:
1.《軸對稱圖形》一課,就教材特點來說,很容易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但本節課有點欠缺,就是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對折后完全重合)強調的不夠。
2.探究新知的教學環節有點零亂,應做適當的調整。
說課稿 篇7
設計意圖: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小班幼兒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的時間短,做事沒有毅力,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提高,并且有了科學探究的初步意識。《三只小豬蓋房子》這一故事既有探究房子結實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圖省力,又有幼兒喜歡的人物和對話,適合表演。所以選擇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2、樂于探究房子結實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圖省力。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實物稻草、木頭、磚。
2、操作圖一張,小黑豬、小白豬、小花豬、大灰狼、草房、木房、磚房圖片各一張。
3、師用大圖書《小豬蓋房子》
活動過程:
1、師出示實物與幼兒談話。
(1)讓幼兒說出實物名稱:“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
(2)猜一猜:“這三種材料如果拿來蓋房子,哪種材料蓋的房子最結實?”
(3)我們一起來聽聽下面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2、教師結合大圖書講述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重點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結果。
(1)三只小豬各選用哪種材料來蓋房子?(在操作圖上插入小豬與相應房子圖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只小豬?小黑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在操作圖上畫出一個箭號)結果怎樣?
(3)二撞木房:小黑豬逃出草房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全體幼兒跟讀)小黑豬跑哪去了呀?(小白豬的木房里)小白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兩次,并在操作圖上標出兩個箭號)結果怎樣?
(4)三撞磚房:小黑豬、小白豬逃出了木房時邊跑邊喊:大灰狼來了,大灰狼來了(讓幼兒說),兩只小豬跑哪去了?(小花豬的磚房)小花豬不肯開門,大灰狼怎樣做?(重點突出撞了三次,并在操作圖上畫出三個箭號來表示)結果怎樣?(頭上撞出了三個疙瘩。)
(5)消滅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頂上有一個什么?大灰狼接下來怎樣做?三只小豬怎樣對付大灰狼。
3、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幫助幼兒尋找磚房結實的原因。
(1)師生共同數一數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數和結果。師問:為什么草房一撞就倒,磚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兒園的房子也是磚房,我們一起來推推看,(師生一起推墻,師再問:“難道在這三種材料里藏著什么秘密嗎?
(2)分析實物稻草、木頭、磚。
請幼兒上臺來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并說出感受,教師演示:折斷稻草,用釘釘木頭和磚,分清三種實物的硬度,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在這三種材料里,稻草最輕,木頭較重,磚最重;稻草又細又軟容易折斷,木頭雖不易折斷,但是較軟,磚頭最硬最結實,所以,用結實的材料蓋出來的房子才結實。”
(3)教育幼兒做事不圖省力。
小豬在蓋房子前曾問豬媽媽:用什么東西蓋房子?媽媽是怎么回答的?從豬媽媽的話中,小豬知道磚房是最結實的,但為什么小黑豬、小白豬沒有選擇磚來蓋房子(稻草木頭輕圖力氣),這樣做的結果是:險些被大灰狼吃掉,看來做事老想著怎么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幼兒園是用稻草或木頭建成的,那樣會怎樣呢?
(4)如果你要蓋房子,你將選用哪種材料?記得小花豬是怎樣蓋磚房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音樂:蓋房子)。
說課稿 篇8
《畫楊桃》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六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
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的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啟發我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思想感情,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積累語言,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根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從課文內容體會什么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為切實突破教學難重點,我在教學中采用討論,實物觀察,舉例說明,電話輔助等教法。指導學生利用抓關鍵詞語理解內容的學習方法,實物觀察,合作討論的學方法來主動解決學習難重點。教具的選擇有楊桃一只、插圖、重點段落投影片,投影機。
在講授中首先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模仿課文中所描述的對楊桃寫生,看看在不同角度觀察的同學是否觀察到的楊桃樣子不一樣。然后換角度觀察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激發閱讀與思考的積極性。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主體性,讓他們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去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分組討論來解決問題,推舉代表在班上發言。
在解決重點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利用自由讀,分角色讀的形式,讀出人物個性特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重點是朗讀老師神態變化和學生的對話。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形式的設計主要是來突出反映課文的重點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課后布置是根據所學來描述生活中類似的事情,說明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
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嘗試新鮮刺激的事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愛做向下跳的動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壇上往下跳、甚至樓梯上最后幾步時也會迫不及待的跳下來,但是有些年齡小、運動能力差的幼兒在向下跳時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方法,造成身體某些部位受傷。因此我在中班設計了“從高處往下跳”的健康活動。
二、說目標:
我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能力、認知、情感方面的目標, 1、學習尋找合適的地方并腳從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
2、嘗試用不同高低大小的桌椅搭高跳,培養幼兒勇于挑戰的精神。
三、說重點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放在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中班的幼兒對于向下跳并不陌生。我經常發現有許多幼兒從高處往下跳,但卻不能很好的掌握落地的動作,不會很好的保護自己。動作還不夠熟練和鞏固,在復雜的變化的條件下,動作易變形,從而出現有些幼兒落地時臉、身體,膝蓋著地,影響了跳的安全性。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繼續鞏固和提高已掌握動作,使動作更加熟練和不斷提高。根據幼兒運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動作質量。在活動中,著力鞏固幼兒向下跳的正確姿勢,以增加落地時的安全性。
四、說難點
活動難點:嘗試用椅子桌子搭高跳。
五、說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創設多個嘗試區。
2、物質準備:椅子若干把,不同高度的大椅子、桌子若干、墊子。
六、說教法
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法。
1、演示法:教師在幼兒自由探索如何從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跳姿勢。教師把正確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給幼兒,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2、 激勵法:教師在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向下跳后,激勵幼兒嘗試更高的難度,提議幼兒幾人合作搭高往下跳。滿足不同程度的幼兒的學習要求。
3、交流討論法:通過練習、集中交流,再練習再交流,使教師和幼兒共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活動中出現的不正確姿勢、和特殊情況師生共同探討使之 得到經驗的積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
5、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分散練習,糾正部分幼兒不到位的姿勢,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跳法。及時對勇敢的幼兒加以鼓勵。
6、對比法:此外我還采用了重復練習法、問題設置法、動靜交替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經驗。
七、說學法
1、嘗試法: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的椅子向下跳,當然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會發現問題:跳下的時候姿勢的掌握。選擇跳的位置的合適性,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鑒同伴的 經驗。嘗試用正確安全的方法從高處往下跳。
2、體驗法:
八、說過程
活動流程為:
熱身運動——嘗試花樣跳——各種高度跳——搭高跳。
1、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在“椅子操”的音樂聲中開始學做韻律操。使幼兒的身體各個關節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為活動能夠安全的開展提供了生理上的準備。
2、基礎部分:通過以嘗試不同高度、難度的跳為主線開展各個環節。鼓勵幼兒嘗試從不同高度往下跳,著重練習并腳跳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嘗試合作搭高跳。整個活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層深入。
3、結束部分:教師帶領幼兒做各種放松肌體的動作,也是動靜交替。讓幼兒從先前緊張的情緒中平靜下來,并對活動進行評價。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S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26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學習劉老師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和頑強執著的精神。
為能很好地落實上述編者意圖,針對講讀課文的特點,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
從劉老師的言行中收到熏陶與教育。
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三、說重點與難點:
了解課文通過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課教
學之重點,而理解課題“理想的風箏”則是教學之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1.根據閱讀提示,引導學生整體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議論與抒情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
合作交流,讀寫結合。
五、說教學準備:
1. 課件。
2. 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學習課文第4—6自然段,了解劉老師上課的情景。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7—12自然段,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頑強執著的精神,以及作者對劉老師的情感。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揭示課題含義。
(一)復習舊課,談話導入
1.作者回憶了劉老師上課的情景,分別是通過哪幾個典型事例來描述?
2.從這些典型事例中,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劉老師?
(二)繼續學文,了解放風箏的情景
默讀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憶了那兩個情景? 把打動你的情景讀讀,想想這情景為什么打動你。
(三)議論抒情,體會“我”情感
1.自由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們,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四)小結
1.討論: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現劉老師的精神境界以及表達自己對劉老師的情感?
(1)通過幾件典型事例,描寫了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時的情景,通過細致刻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人物,表達情感。
(2)文章開頭借春天那萬物復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來襯托劉老師樂觀向上,充滿朝氣與愛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戰勝了嚴寒,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劉老師恰似春天,他頑強而樂觀地抗爭命運,挑戰困難,懷著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譜寫著動人的生命樂章。他的腿雖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卻一直在飛翔。
(三)議論抒情,體會“我”情感
1.自由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結合全文想:這理想的風箏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們,要向他那樣對失業、生活有追求)。
3.為我們放飛一架架理想的風箏的劉老師又是怎樣一個人?
(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四)小結
1.討論: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現劉老師的精神境界以及表達自己對劉老師的情感?
(1)通過幾件典型事例,描寫了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時的情景,通過細致刻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人物,表達情感。
(2)文章開頭借春天那萬物復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來襯托劉老師樂觀向上,充滿朝氣與愛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戰勝了嚴寒,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劉老師恰似春天,他頑強而樂觀地抗爭命運,挑戰困難,懷著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譜寫著動人的生命樂章。他的腿雖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卻一直在飛翔。
(五)作業
七、說作業安排:
寫一個春天的片段,要求最少用上兩種修辭手法。
【【熱門】說課稿集錦10篇】相關文章:
學校語文熱門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熱門課程說課稿11-03
《觀潮》說課稿集錦15篇12-18
散步說課稿集錦15篇11-12
木蘭詩說課稿集錦9篇11-05
【熱門】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6-11
【熱門】蘭亭集序說課稿四篇04-23
《珍珠鳥》說課稿(集錦15篇)11-24
琵琶行說課稿集錦15篇11-04
蘭亭集序說課稿集錦九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