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通過學習相關內容,使學生領悟深刻的社會現象,更加準確地把握人生,以自己為主,不盲從。
從題目上來看,這是一個偏正類型的短語,中心語是“非理性”,而“服飾”只是流行元素中比較突出的一方面,作者僅借服飾闡明深刻的道理。課文內容相當簡單,掐頭去尾,中間重點部分從14世紀服飾說起,證明了流行不是憑借人的理性把握的這一論斷。對于我們培養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通過學習本文,學生們能夠明白服飾的流行是盲目的,從而得出其他流行的東西也都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因此,本文只是教育學生懂得重大道理的載體。這充分體現了教書育人的基本思想。
課堂過程的設計要重點突出。首先進行導入,然后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用10分鐘的時間分析課文內容,得出結論,并有服裝設計方面的專家為我們做的解答。而剩余的時間全部用來研究“流行”于“非理性”的關系,這也是本堂的重點所在。我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如下問題:
一、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流行”。
二、說一說你了解的流行元素,然后由教師補充。
三、對上述流行產物進行歸類,你認為哪些是好的現象吧,哪些是不好的現象。
四、分析這些流行的東西使如何產生的,我們有沒有盲目追隨,為什么會這樣。
五、今后我們應如何把握。
通過這些問題,水到渠成地培養了學生正確的認知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課后作業:完成一段以“流行”為話題的短文。
最后,想說明一點,當今中國青年的傳統教育日漸淡薄,我們沒能夠加以正確引導,致使諸如我們學校這樣大的孩子沒有目標,盲目崇拜,否定傳統,追求一些假大空的東西,這是不自信的表現,令人慚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及時引導,讓中華民族有價值的東西發揚光大,讓我們的孩子不再哈韓,哈日,讓我們華夏的未來充滿希望。
說課稿 篇2
一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它激發情趣、激活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于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通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有趣的陀螺,讓幼兒自由選擇,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寬松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通過"目測、尺量、棉線、紙條"多種方法找出圓的中心點后來制作陀螺,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變化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活動內容、材料。"用尺量、棉線量、紙條對折"這些在平常美術活動中是很少見的操作方法來進行制作陀螺,這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欲、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活動形式讓孩子充分鍛煉了他們的動腦、動手的能力,只要動腦、動手就能創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悅以及滿足感、成功感。還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自由構圖、用色;大膽表現自我;促進個性發展。
2、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⑴讓幼兒學習掌握用目測、尺、棉線量、紙條量的方法確定圓的中心點。 ⑵體驗色彩變化的美,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社會性目標:⑴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及對美術活動的興趣。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后的愉悅體驗。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制作陀螺的方法。難點:找出圓的中心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談話法維護寬松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通過欣賞教師制作的陀螺,激發幼兒的興趣。
3、探索法讓幼兒了解、掌握找出圓的中心點的幾種方法。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探索,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選擇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根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放置三個輔助材料:尺、紙條和棉線。讓幼兒自己選擇探索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想象空間。
5、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幼兒美術活動雖然游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四教學準備
1、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從家中帶來各種陀螺陳列在教室內。
2、教師制作多種圖案的陀螺若干個。
3、陀螺畫面色彩圖一幅。
4、印有直徑6厘米圓形的硬紙片和白色硬紙、牙簽、彩筆、剪刀,供畫圓用的圓形瓶蓋、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部分: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們看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
老師逐一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說出或表現出感受。
本環節中難點的突破主要通過老師的陀螺畫面色彩圖,讓孩子了解掌握陀螺的畫面設計及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兒分組創作
第一步:示范創作方法
1、老師簡單示范制作,讓幼兒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規。
2、個別幼兒上前來按老師的講解操作,老師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
3、老師據幼兒掌握情況再示范1-2次。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愿選擇活動組。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制作。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回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制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采用講解和示范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談話法,通過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體驗。
第五部分:結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人教版高一年上冊年商品和商品經濟第三節價值規律第一框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內容所表述的文字不多,但其所包含的內容和涉及的知識點甚多,特別是只有對價值規律有較深刻的理解,才能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有正確的認識。同時,這一框內容掌握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對第二、七、八課知識的理解。因此,這一框既是經濟常識基本部分的重點,又是整個經濟常識的重頭戲。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高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以及學生認識的規律,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使學生識記并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以及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并能初步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學會分析其他一些經濟現象。
(2)、能力目標:由于價值規律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實際生活中價格與價值往往不相符。要使學生正確認識這一現象,就必須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提高學生對我國所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認識,幫助學生克服錯誤的認識。
3、教學重、難點:價值規律的含義,等價交換原則是怎樣貫徹的是本框的`重點。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是本框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節課采用講授、啟發、討論、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熱情參與、樂于觀察實際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課本上靜止信息加工成生動形象的動態信息,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知識的容量和密度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動口的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顯示漫畫《趕不上趟》,老師講解漫畫并設疑:當雞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時,漫畫中的老漢辦起了養雞場;當老漢將雞蛋投放市場時,蛋價卻一跌再跌,老漢無可奈何地舉刀殺雞;當蛋價又迅速回升時,老漢留下的是追毀莫及的嘆息。這幅漫畫包含了經濟學的哪些原理?養雞老漢為什么總是跟不上趟?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啟示?
(二)、新課教學:
1、提問:什么是價值規律?商品經濟的含義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總結。通過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看書思考,利用多媒體顯示判斷題:
(1)、價值規律是一切社會經濟活動共同的規律;
(2)、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3)、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規律;
(4)、價值規律是一切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5)、價值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通過此練習,使學生明確價值規律與商品經濟的關系。教師根據學生的判斷情況,有針對性地分析、總結。
2、提問:①“想一想”貨幣出現以前的物物交換是不是等價交換?為什么?②貨幣出現以后,等價交換的原則有什么要求?現實中價格與價值不會總是相一致,這是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為什么?
第一點較容易回答,第二點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由教師講解。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注意。
師生共同看漫畫,教師分析引導總結出:
①雞蛋的價格與價值的不一致是由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的。②從雞蛋市場的變化可以看出: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
多媒體顯示“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系”的圖表
3、引導學生思考:價格與供求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結果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利用多媒體顯示“價值規律表現形式”的圖片。
4、引導學生觀察“ 價格曲線圖” ,進一步思考:價格 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僅不違背價值規律,反而是價值規律 的惟一表現形式?
教師結合“ 價格曲線圖”講解并得出 結論:①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會偏離價值太遠表明價格由價值決定。②價格偏離價值是受供求關系的影響。③從長遠的角度看價格與價值趨于一致。
(三)課堂小結: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我們應該從動態中去理解和把握價值規律。
(四)布置作業:
根據布置作業要具有目的性、反饋性、應用性、發展性的原則,設計作業如下:俗話說:“一分錢買一分貨”,但在現實生活中,一分錢不止一分貨或買不到一分貨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是為什么?
五、板書設計
板書采用圖表的形式,使學生便于掌握本框的知識要點,也使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簡單明了易懂易記。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基本內容
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
價格與供求相互制約
表現形式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測量旗桿的高度》,本節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相似圖形》的第七節。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資源開發與本節課得失八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繼“圖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圖形形狀的內容,不僅是對圖形全等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而且是對圖形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在八年級下冊的教材中,本節內容被安排在第四章第七節,本節課是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的綜合性的復習與應用。它將生活中一些物體高度無法直接測量的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通過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探究,滲透數學識模和建模的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還可以使學生深切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所具有的魅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加深學生對相似三角形知識的理解;學會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別條件和性質測量旗桿的高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由具體情境建立數學模型,使學生經歷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探索、實際測量和計算,歸納、總結出測量高度的不同方法。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產生獨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勇于探索精神;懂得數學來源于實際并用之于實際的道理。
重點:讓學生綜合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別條件和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相似三角形的理解。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對數學實踐活動的原理的理解和測量方法掌握。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遵循三條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活動為手段,以能力提高為目的。充分設想學生在探究測量原理和實際測量時可能出現和遇到的問題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并給予詳細的解答。
在探究測量方法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通過合作探究,感悟知識,得出結論;分層次設置問題,為學生展現才華提供機會。
在實際測量時,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七年級下冊第五章《全等三角形》的學習,經歷了利用全等三角形測量物體長度,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合情推理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具有一定數學應用意識。學生也能夠借助探索討論、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等活動解決數學問題。本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但在本節課之前,學生進行的只是單個知識點的練習,并未綜合運用這兩個知識點。
在探究測量旗桿高度的方法時,雖然教材中提供了三種測量方法,但需要學生根據構造相似三角形的模型,進行合情推理,闡明基本原理。中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廣,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樂于接受挑戰,但部分學生合作意識缺乏、動手能力差。因此,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障礙;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實際測量帶來的困難。
三、教學模式
“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活動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了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本節課采用了“以問題為中心”的五環三步教學模式。
“五環”是指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概括、→鞏固應用→拓展創新。在解決問題中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教師點撥”三種方式。整個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經過學生之間的小組活動,動手操作,達到解決本節問題的目的。
四、教學設計
教學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有一句話說得好:“知識可以復制,但是智慧不可復制”。所以,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提問,教會學生方法是很重要的。能力、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是重中之重。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在創設情景這一環節,我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入新課。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在當時人們心中是神圣的,怎樣測出它的高度呢?接著給學生講故事“特殊時刻”,在故事中數學家泰勒斯尋找的特殊時刻就是自己的身高和影長相等的時刻,此時金字塔的影長就是金字塔實際的高度。接著用引導性的一句話“我們能否用泰勒斯的辦法來測量我們學校旗桿的高度呢?如果可以,我們應該怎么做?”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感受古代數學家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學生學習本節課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本環節擬用時5分鐘。
(二)、解決問題
在接下來的15分鐘進行的是解決問題環節。先讓學生自學教材上探究一,小組進行討論、測量與計算,完成探究一。學生分組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利用相似三角形計算旗桿高度的思想。這時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一定需要那個特殊時刻嗎?”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對探究一進行討論。
探究一結束后,我繼續提出問題,“如果遇到陰天沒有太陽怎么辦?我們還有其他方法來測量旗桿的高度嗎?”這樣就引出了后面的探究二、三。學生分組討論,計算,達到求出旗桿高度的目的。
這一環節的設置的意義是,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能更好的理解三角形相似的知識。提出問題后,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入手,去想,去說,去做,允許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小組討論時教師適當引導,但引導要有針對性目的性,還要準確把握討論內容的深淺。讓學生最大限度的主動學習和積極動口、動手、動腦,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三)、歸納概括
1、本節課我們學會了三種不同的測量旗桿的方法,分別是“利用太陽光測量旗桿”、“利用標桿測量旗桿”、“利用鏡子反射測量旗桿”。
2、這三種測量方法實際操作時的注意事項:要對觀測者的眼睛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以免受到太陽光的傷害。用第二種方法時,觀測者的眼睛、旗桿的頂端、標桿的頂端要三點共線。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抽象相似三角形的圖形,運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解釋其原理。這樣做有利于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從知識點,數學思想方法,學法等各方面進行總結,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學生的歸納反思意識。此環節用時4分鐘。
(四)、拓展應用
這里設置了兩道習題,用10分鐘的時間去解決。
1、如圖小明欲測量一古塔的高度,他站在該塔的影子上前后移動,直到他本身影子的頂端正好與古塔的影子的頂端重疊,此時他距離古塔18m,已知小明的身高是1.6m,他的影長為2m,①△ABC與△ADE是否相似?為什么?②求古塔的高度。
2、小明想知道學校旗桿的高,他在某一時刻測得直立的標桿高1米時影長0.9米,此時他測旗桿影長時,因為旗桿靠近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在墻上,他測得地面部分影長為2.7米,又測得墻上影高為1.2米,請你求旗桿的高度。
習題1是測量塔的高度,要求學生自主完成,是對測量方法的熟練運用,對相似三角形知識的鞏固。習題2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完成。它的設置是源于全班交流討論方法時,可能會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當旗桿的影子沒有全部落在地面上時,怎么計算旗桿的高度?因此,我增加了這道習題,以回應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如果學生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我依然選用此題,為學生完成生成創新作鋪墊。
(五)、生成創新
此環節,我引用了一道有三個問題的實際應用題。在同一時刻的陽光下,三人分別做了以下的工作:
A:測得一根長為1米的竹竿的影長為0.8米,甲樹的影長為4.08米。
B:發現乙樹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學樓的墻壁上,墻壁上的影長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長為2.4米。
C:測量的丙樹的影子除落在地面上外,還有一部分落在教學樓的第一級臺階上,測得此影長為0.2米,一級臺階高為0.3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長為4.4米。
(1)在橫線上直接填寫甲樹的高度為 米。
(2)你能幫小華求出乙樹的高度嗎?請寫出計算過程。
(3)請計算丙樹的高度是多少。
問題的難度采取了遞進方式,充分的利用了本節的知識,也是對本節知識的升華、拓展。本題第二、三問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也可以組組合作。大家共同探討本題的解法,如果在課堂上我計劃的十分鐘時間不夠用,便可作為課后作業,讓學生課下全班交流完成,達到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六)、作業
A組:P144 1、2
B組:P145 4
作業采取分層布置,在完成達標的基礎上,拓寬和加深,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才能的培養,也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此環節需1分鐘來讓學生記錄。
五、板書設計
優美清晰、圖像規范,色彩艷麗的幻燈片,不能代替規范的板書。它從靜態體現知識的聯系,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故而設計板書如幻燈片所示。
六、課堂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并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評價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評價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應用了哪些數學知識,從中發現生活與數學有著怎樣的聯系。
2、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這里指的是對學生在進行課題學習時所采用的方法、提出的問題的質量、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實際問題進行數學模型化的程度進行評價。
3、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情況。體驗利用數學知識可以間接的得到不容易得到的數據,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4、評價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小組學習,承擔起自己在小組中的任務,能和小組成員交流意見,都應得到表揚。
5、展示學生的成果,方法的選擇等。教師應對這些方面作出合理評價并加以統計,看看學生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錯,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以便下次更有效地進行。
6、評價方式的選擇。評價可以貫穿整個課堂,老師可以隨時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組與組之間進行評價。通過教師評價學生,學生之間的互評,充分體現教學評價的民主氛圍。
七、資源開發
現在的網絡功能十分強大,資源豐富,有許多信息都可以應用到教學中。在本節課的創設情景中,我選取的故事就來源于網絡。這個故事為我的教學起到了導入的作用,也讓學生感受了古人的聰明才智。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使用到了生活中常見的工具——標桿、鏡子等,這些小工具搖身一變就成了學生學習用的學具。使學生感覺到利用身邊的工具完全可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八、本節得失
本節課意在更好地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這節課我感覺成功之處在于:
1、立足于問題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激發學生求學熱情。當學生的學習投入到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就會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學生在這種學習情境中主動學習到知識,比講授給他們的要豐富得多,而且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解決后,教師應讓學生從解決的問題出發,通過對題目的拓展,引導學生用新的思維去再次解決新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還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升華。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課堂上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上的問題完全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解決,教師只是適時地點撥、引導和補充完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同時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意識、集體意識、組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縱觀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準確,預設的問題難度也許會過難,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浪費時間,卻解決不了問題,打亂整節課的計劃。
2、學生小組間的交流不夠熱烈。有一些學生有可能會不參與到探究活動,導致學生脫離課堂。這樣就要求老師在上課前對學生進行了解,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恰當分工,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有任務,能參與學習。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體會到了數學的社會價值,增強了學生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
說課稿 篇5
【教材解讀】
《5的乘法口訣》是青島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表內乘法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編寫乘法口訣的開端,也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其地位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除法。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能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及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會運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通過擺小棒、編口訣、找規律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遷移類推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引導學生找到編寫口訣的方法,發現口訣的規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體會一句口訣解決兩道乘法算式,感受學習乘法口訣的好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學會利用5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個目標既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又符合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學好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他們已能根據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結合情境用數數或連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數,這些知識儲備都為學生在本課進行自主編制口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大多數學生雖然沒有接觸過乘法口訣,但因為暑假提前預習過相關知識,所以對口訣也的記憶并不陌生,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訣。針對這一情況,課上我注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5的乘法口訣,運用具體情境理解5的乘法口訣所表示的意義。依據新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課前利用動態的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很自然的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
2.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動。
3.通過趣味性的變式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在推導5的乘法口訣時,我讓學生從編兒歌開始,找到編口訣的竅門,然后順理成章的列出算式歸納出乘法口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學習到新知識。
另外,《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注意用贊許、激勵、表揚,創設情境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采取了“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思考、交流、操作中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合理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直觀的畫面、形象的圖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仍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比較、綜合的意識。在興趣濃厚的狀態下,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欲望。根據此特點,我通過五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四)回顧整理暢談收獲 ;
(五)課堂檢測檢驗效果。
下面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孩子學習,興趣為先。課前,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雜技視頻,吸引學生眼球,接著引導學生觀看雜技圖片,再以雜技圖片為情境圖呈現數學信息,進而讓學生發現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自然順暢,較好的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思維調節到最佳狀態,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體現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精心設計了一些能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發展思維的活動,玩中學,樂中悟,在自主探索中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交流,進而有序地推進學生對新知的體驗、感悟、建構。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課堂上我主要遵循了直觀性、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更多的關注情境與知識的連接點,促進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遷移,主動進行新知的建構。由于《5的乘法口訣》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極為重要。因此我采用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教學策略,逐步讓學生經歷并掌握口訣的形成過程,體現了知識的序列。先是利用“編兒歌”,引導學生發現規律;二是利用5×1與 1×5的乘法口訣,由老師編給學生看。三是編5×2與 2×5的乘法口訣,老師指導學生來編。四是放手學生自己編口訣。五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在這樣由“扶”到“放”的過程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此環節我還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過程。體現了新課標中的理念,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思考,利用“已知”探究“未知”, 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探究的全過程。這樣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不但較好的理解了口訣的來源和意義,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記口訣環節,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方法來記憶。通過交流與提問,豐富記憶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口訣的含義,弄清楚乘法意義、算式、口訣三者之間的聯系。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有效的提問、比賽又使課堂錦上添花,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此環節的設計也體現了新課標新理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 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本節課將枯燥的練習都賦予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注重了練習形式的多樣性、練習內容的趣味性。 用“猴子兄弟的煩惱”,“小豬的難題”,“身邊的數學”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練習熱情,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解口訣、記憶口訣。雖然都是5句口訣不斷地重復,卻讓學生學而不厭,熟而不倦,讓原本枯燥機械的練習變得鮮活靈動起來。這樣的練習設計既能強化已學的知識,又可以培養應用的技能,更給了學生一個思維拓展的空間。
(四)回顧整理暢談收獲
結合課堂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整體回顧整理本節課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清晰的表達出來,理順知識脈絡。
(五)課堂檢測檢驗效果
課堂檢測是對學生過程性學習的一種綜合評價。主要考察落實學生是否真正做到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并熟練運用其解決問題。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策略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通過競賽、操作、游戲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經歷由“未知”到“已知”的學習過程,經歷“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的學習過程,在反復實踐中知其然而再知其所以然,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有序等數學思想方法。這樣的教學設想目的是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推薦】說課稿模板匯編5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木蘭詩》說課稿推薦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04-05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游子吟說課稿推薦12-11
《短歌行》說課稿推薦12-05
【推薦】水教案模板匯編6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