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范文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教師說課要點(說案)
1. 課程定位
(1)課程性質
高職院校在突出專業技術培養的同時,應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音樂教育。因為校園的音樂活動必不可少,有的專業課程還與音樂有關,如《音頻編輯與處理》課,需要學習音樂基礎知識。所以有必要開設音樂課程,使音樂教育在解決有關課程的學習需要時,成為校園文化的一個亮點。
(2)課程作用
《樂理基礎》是數字媒體設計系多媒體制作專業開設的一門職業技能課程, 本課程主要介紹音樂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怎樣識五線譜、簡譜和視唱),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為今后從事相關媒體的音頻制作、編輯等工作奠定必要的音樂基礎。
(3)本課程與先修課程、后繼課程的銜接
《樂理基礎》職業技能課(必修課);后繼課程《音頻編輯與處理》
2.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們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為學習《音頻編輯與處理》的課程打好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
(2) 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們學習了音樂,懂得了音樂,基本掌握了音樂基礎知識,能夠參加學校組織的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音樂活動。在專業學習的需要與生活中學以致用,以音樂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
教學進程安排
課程教學總體安排:總學時36,周學時2×18(周);其中授課34學時;
考試(筆試)2學時。
考核方式:進行卷面(80%)與視唱(20%)的考試方式,評定學生的成績。
3. 教學內容
內容的組織與選取
第一部分(6課時)音符、休止符(簡譜、五線譜) ;視唱基礎 。
第二部分(7課時)各種常用記號—演奏法的記號、速度與力度、裝飾音記號、
音樂表情術語。
第三部分(6課時)節拍與節奏以及各種拍子和拍子的應用。
第四部分(7課時)音程與和弦(三和弦、七和弦);以及和弦的應用。 第五部分(8課時)調式(五聲、六聲、七聲調式)、大小調。定調與調的標
志、音樂欣賞與合唱指揮
教材選取
1、教科書:
《實用簡譜與五線譜入門》邵春良/編著 藍天出版社
2、主要教學參考資料
《基本樂理簡明教程》 作者:李重光 人民音樂出版社
《簡譜樂理知識》 作者:李重光 人民音樂出版社
3、教學與實踐
學習本課程,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如果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就可超出課程以外教學,加深教學程度,擴大教學范圍。
講解為視頻編配音樂(三大配樂手法):音畫統一(同步-情景類);音畫并行(平行-敘述類);音畫對立(反向-情感類)。
4. 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采用講課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堂講授、
師生互動和視唱訓練,通過視頻播放版書,加深教學環節,使學生更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2) 教學手段: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講課)與多媒體投影機、PPT(幻燈機)和練習視唱的實踐相結合,課堂上師生問答進行互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3)作業:布置課后作業,下節課講評。
(4)課程對象:數字多媒體制作專業。
教學模式設計
基本材料與用具:
1、升降黑板、粉筆。
2、多媒體投影機、PPT機(幻燈機)等。
5. 教學隊伍
學校課程教學團隊(專兼職)
6.教學效果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使學生們能夠欣賞音樂、鑒賞音樂,在學習《音頻編輯與處理》課時,能夠較好地把握對音樂的運用,將來在從事相關的職業時,能學以致用、勝任工作。
謝 謝!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學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 自制課件
五、說教學方法
1、注意朗讀和默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下功夫;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于訓練思維,要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每句話的意思,默讀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組織相應的匯報交流活動。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這篇課文雖篇幅短小,但畢竟是文言文,因此開課伊始要求學生首先將課文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然后要結合已有經驗,參照注釋,參看插圖,查閱相關資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內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拓展閱讀,想象當時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誦課文。
3、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升華情感,使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出示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三、初讀感知,讀通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1
1、自由讀課文,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注意讀出節奏。
2、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指導評價-----再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四、自讀感悟,讀懂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2
請再讀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1、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詞句。
2、組織交流。重點指導四個善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五、細讀品味,讀好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3
伯牙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而鐘子期只是一個靠打柴為生的樵夫。伯牙和子期是什關系?
從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中可以看出他們是知音,劃出相關句子,認真體會。
1、學生自主學習,體會。
2、組織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說話訓練:
我也能體會伯牙的心聲:
4、拓展延伸:
⑴補充資料:
(2)說話訓練: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么?
(3)拓展閱讀:
a、讀伯牙寫下的一首短歌
b、想象伯牙的心情
c、深悟絕弦
六、背誦課文,積累詩文。
七、作業布置
1、贊頌友誼的名言佳句
2、繼續收集有關伯牙和子期的小故事
說課稿 篇3
《黃繼光》是小學冀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課,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思考進行說明。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黃繼光》時,我們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在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使語文教學從文本走向人本。
二、結合實情說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為單元的主體課文,黃繼光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課文主要描寫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戰斗的勝利,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已經儲備了許多英雄人物事跡,而且在閱讀、理解、獨立思考問題等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飛躍。他們敢于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些因素對本節課的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三、把握教材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校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感悟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四、立足發展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文本敘事條理清晰,語句真摯感人的顯著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讀——找——議——說”的方法學習文本。另外,為了縮小學生與時代背景的差距,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我在教學中還特別注重借助多媒體輔助,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五、實踐反思說流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最初,我是從課題質疑導入,進而分析文章內容。但通過課堂實踐后,我發現這樣一篇感人的文章,開篇就把學生帶入到生硬的分析思考中,就失去了人文情感的體驗,也就沒有了語文課堂的靈魂。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對本課的設計加以修改完善,采取了“營造情境,激發興趣”的導入方法。
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從古至今我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勝枚舉。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請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他的英雄事跡,好不好?”
實踐證明:這樣的導入,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通的氛圍中,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在開課伊始就對英雄人物充滿了無限的崇敬,激發了學習欲望,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初讀感知。
無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提示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尤為重要。這一環節,學生在有了充分的預習基礎后,通過再次初讀感知、回顧全文,概括完成填空“黃繼光是一位( )的戰士” 。在匯報交流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適機進行有側重點的引導,使黃繼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滿腔的愛國主義精神”躍然而出,并牢牢地印在學生的心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本課的情感基調,為深入文本的學習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三)重點研析,精讀感悟。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在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這一環節時,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步驟層層深入:
①讀中找:學生在自讀中標畫出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神態的詞語,感受黃繼光的英勇頑強。
②品中感:找出描寫敵人子彈的幾個比喻句,通過品讀、交流這樣寫的好處,感受反襯的寫作手法對表現人物品質的巧妙作用。
③觀中悟:視頻展示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使學生在理性的認知前提下,感性認識得到充溢。
這樣的教學流程,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既有效地突顯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能夠層層深入,突破教學難點,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學、思、感”推向高潮。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在找詞句時能夠準確把握重點詞句;在品讀比喻句,對比感悟時,對英雄的敬佩和對敵人的憎恨,溢于言表、色彩分明;在欣賞視頻播放的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時,更有學生熱淚盈眶。學生的情感在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不斷的深化,本課的教學目標逐一得到很好的落實。
(四)深入挖掘,拓展提升。
為了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散思維。在學生的情感飽滿而高漲時,我對文本的空白進行了精心的填補:我軍取得最后的勝利后,戰士們會是什么樣的心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勝利后的戰場場面。
我們原本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站在黃繼光烈士的墓前,想想過去,看看今天,你想對黃繼光說些什么?然而這樣的教學設計課堂效果并不理想。
后來,經過我們教研組的認真思考,反復研討,最終我們把這一環節的“說”改成了“寫”。再一次的課堂實踐中,我們驚喜地發現,由于寫的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情感流露,在寫后的交流中,學生語言豐富、情感真摯,呈現出令人欣喜的課堂效果。
(五)身臨其境,情感升華
本次教學活動在全班齊讀著名詩人嚴辰獻給黃繼光的詩歌——《永恒》中結束。當學生的情感在“讀——品——悟——寫”中得到不斷積淀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縱情抒發的機會。課堂上全班起立,帶著對英雄的無限崇敬,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蓄積的情感得以釋放,讀的入情入境,讀的感人至深,課堂氛圍最終被再一次推向高潮,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了高效落實。
六、提煉精華說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所在。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黃繼光
英勇頑強 主動請戰
英勇獻身 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
不怕犧牲 占領高地
這樣的板書設計提綱挈領,重點詞句的提煉和清晰的結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能夠有效地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提煉與鞏固,對課堂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
2) 分清《詩經》中特有的語助詞和語氣詞,理解生僻字及意義特殊的詞語;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能夠初步鑒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課文,掌握詩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并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3) 了解《詩經》成書的經過及其特殊的文學價值,引導學生更加珍視漢民族文化,熱愛漢民族語言。
教學重點:
1) 落實詩歌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背誦課文
2)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二、說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講授法,誦讀法,啟發法,討論法等。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范讀,展示相關文學常識,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自己誦讀與聽配樂范讀相結合,并且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通過反復誦讀,培養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拍,熟悉課文內容并且落實詩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詩經》
第一部詩歌總集
六義——風 雅 頌 賦 比 興
四言詩
2、朗讀 分為聽配樂范讀與學生自讀兩個環節,首先聽范讀來指導學生把握四言詩誦讀的節奏(多媒體課件展示:二、二節拍),在朗讀過程中,根據課下注釋,明確字音字形,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與意義(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應掌握的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與意義),并且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3、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歡喜——悲傷——怨恨,并且明確本詩所表達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并由此來生發其他問題,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4、在對詩歌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變化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鑒賞。這是本課教學的主體部分,通過設計四個問題(“女主人公為何怨”、“她怨什么”、“怨過之后她又將何去何從”、“她的感情變化在詩歌中是通過什么來體現的”),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把握本詩的思想意義(不僅是對氓的控訴,也是對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婦女地位卑微現象的批判)、了解詩歌的進步性所在(表現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體會本詩邊敘事邊抒情,通過回憶、對比手法來表現情感的藝術手法。在本環節中,通過教師的問題設計,引導啟發,學生討論,圍繞著“怨情”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5、總結人物性格特點,初步鑒賞詩歌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決之前幾個問題的基礎上的。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文出發,找到對應的詩句,最后由教師加以總結,明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6、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嘗試背誦。《詩經》中出現的生僻字多,這會給學生的背誦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首先應加強學生對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實,并且由教師對詩中的故事情節整理概括,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通過指定學生演板重要詞句,來明確背誦中的重點難點。這樣,本課的教學重點就能得以突破。
7、作業設計環節 本課選自《詩經》,仍屬于文言文教學,因此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實詞虛詞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可安排學生進行將本詩與《詩經》中另一首棄婦詩代表篇目《谷風》進行比較閱讀(教師多媒體展示《谷風》并簡單疏通文意),試分析兩首詩歌所表達情感的異同及其原因。根據以上構思,安排本課作業如下:
總結本課中出現的文言知識點;
閱讀《谷風》,分析《谷風》與《氓》表達情感的異同及其原因。
8、課堂小結
《詩經》產生于文學創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所反應的內容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由此給我們的寫作也帶來啟迪。因此,安排課堂小結如下:
《氓》敘述了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們讀著兩千多年前的詩章,卻決不因為時代的遙遠、題材的常見而厭倦。這正是因為它并沒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著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發展,自然而然生成詩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實,文學的真諦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達最樸素的感情。由此我們也可以獲得啟迪,在我們寫作中,也應該拋去那些浮華的外表,用我們手中的筆,去展現真實的生活,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情。
五、說對本課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設及解決辦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怨情”作為中心點,由此生發幾個問題,來完成詩歌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義把握,藝術手法鑒賞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在此過程中,課堂容量較大,需要教師課前抓好學生預習工作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好多媒體課件,一方面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課堂的教學節奏。另外,本課是一篇著名的愛情詩,在課堂教學中必然涉及愛情觀的討論,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脫離文本,避免把愛情詩的鑒賞變成純粹愛情觀的討論,是課堂教學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氓
《詩經》
為何怨 一片癡情 無端見棄
怨 怨什么 丈夫薄幸 世道不公
怨之后 痛定思痛 與氓決絕
說課稿 篇5
一、設計意圖:
說幼兒:中班幼兒是幼兒三年學前教育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也越來越重,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推動他們想去了解周圍的事物,促使孩子們去探索、觀察發現、嘗試,通過這次組織的科學活動初步滿足幼兒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說教材:《綱要》上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育,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放大鏡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有些孩子也會在家中經常看到爺爺奶奶使用放大鏡讀書看報,因此我選用放大鏡作為題材引導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器官去發現放大鏡的奇妙之處,以及給予人們的幫助。
二、目標分析
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活動的具體內容將目標定位為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的目標。
1. 知識性目標:認識并了解放大鏡的特點,初步了解放大鏡放大的原理,通過觀察實驗用“我看見……”說出自己的發現。
2. 能力目標: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發現事物的變化,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記憶力。并且能夠做出簡單的觀察記錄。
3. 情感目標:體驗與老師和同伴一起探索發現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于:認識并了解放大鏡的特點,并且通過觀察實驗做出簡單的記錄。
難點是:通過實驗初步理解放大鏡放大的原理。
四、教學方法設計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活動中,教法上我采用了啟發提問法、觀察比較法和演示法來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 學法上我采用了分組討論法、談話法和游戲法。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發揮幼兒的主體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五、教學準備
綱要上提出,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鏡和材料是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它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意愿與興趣,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一下材料:
1.放大鏡若干個。
2.普通玻璃和放大鏡鏡片各一個。
3.印有微小字體或圖片的卡片一張。
4.小圖書、小畫報、樹葉、昆蟲標本等便于使用放大鏡觀察的物品。
5.吸管一個、塑料片一個。
6.觀察記錄表一個、畫筆若干。
六、教學過程設計
我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激發興趣導入
1.教師出示印有微小圖片或文字的卡片。
2.告訴幼兒老師這里有一張卡片,上面的文字圖片,老師看不清楚,請小朋友幫老師看一看,請幼兒觀察,(幼兒會說看不清楚)。
3.教師:怎么辦呢?老師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不過這個辦法要用到一個小工具。
4.教師出示放大鏡,告訴幼兒老師這里有一面神奇的鏡子可以幫助我們。
5.教師把這面鏡子放到文字和圖片上進行放大請幼兒再觀察。
(二)啟發已有經驗
1.教師提問:你們見過這種神奇的鏡子嗎?(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嗎?(放大鏡)
3.教師提問:你們見過有誰使用過放大鏡?(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
4.教師提問:他們用放大鏡做什么?(看書、看報)
(三)認識放大鏡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也得到這面神奇的鏡子啊?(想)
2.教師給每名幼兒發一面放大鏡請幼兒觀察。
3.教師提問:放大鏡是什么樣的?請幼兒描述放大鏡并且引導幼兒觀察鏡片是兩邊薄中間厚的。
4.我在手里的叫做什么?(手柄)
5.人們通常用放大鏡觀察什么地方?(幼兒自由回答)
6.放大鏡的鏡片是用什么做的?(玻璃)
7.小朋友在使用放大鏡時要注意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四)學習使用放大鏡并用放大鏡觀察物品。
小朋友們,我們認識了放大鏡外形特點,也知道了它的使用方法,那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我們一起來用放大鏡觀察物品好不好?
1.教師首先引導使用放大鏡觀察自己或者別人的五官、手紋和衣服上的飾物如紐扣等)。
2.教師把幼兒分成四組,并且出示觀察實驗物品,請每組幼兒自主進行選擇想要觀察的物品。
3.請幼兒進行觀察。
4.小組討論:請幼兒談一談使用放大鏡后的感覺。
5.小組討論:如何使用放大鏡才能看的更清楚?(老師引導幼兒注意放大鏡和實物之間的距離,可以將放大鏡對準要觀察實物上下移動,在此過程中,尋找出一個最好的距離,才能看的最清楚。)
(五)觀察記錄
1.老師給每名幼兒發放觀察記錄表,請幼兒用畫筆畫下自己的發現。
2.引導幼兒畫出原來的東西是什么樣的,使用放大鏡觀察后物體是什么樣的。
3.請幼兒將自己的觀察記錄表展示給大家看,并且用“我看見……”介紹自己的發現。
(七)延伸活動
放大鏡能夠觀察許多東西,但是千萬不要用放大鏡觀察太陽,因為放大鏡還用一種聚焦的作用,它可以把陽光聚集在一起,溫度很高,會把眼睛燙傷。小朋友們有時間可以到戶外去做一個小實驗,用一張紙放到陽光下,然后用放大鏡對準一點進行照射,看看會發生什么變化?
.
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情節,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故事能為其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我選擇的這個故事《珍珍的小黃傘》,這是一個可愛的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了,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故事中能讓幼兒知道下雨前的天氣變化。
活動目標:
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能了解故事內容,并試著講述故事情節。
2、會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3、能夠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征。
活動準備
小黃傘、教學掛圖
教法: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兩點:1、教具直觀:語言與教學掛圖結合在一起,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2、語言引導:在語言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說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說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活動的設計時注意了問題的設計,從而讓幼兒有欲望說、敢說、有機會說。
活動過程: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出活動的主題“小黃傘”。提出的問題是:出示實物,問:這是什么?小朋友用過雨傘嗎?什么時候用的?除了用到雨傘外,還會用到什么呢?通過此環節能讓幼兒知道更多下雨天的用具。
基本部分我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
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2、下小雨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么?通過此次談話讓幼兒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會對下雨有不同的感覺,有好的感覺也會有不好的感覺,下小雨時撐著雨傘穿著雨衣雨鞋,到戶外去拜訪小雨點,聽聽雨點打在窗戶、樹葉、屋頂上的聲音,踩踩水坑,是快樂的事。而下大雨時就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不便,鍛煉幼兒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自己對下雨天的感覺,交流彼此之間的生活經驗。此環節還運用課件來讓幼兒了解更多下雨天可以做的事。第二環節是教師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這一環節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讓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問來分段理解故事的內容,在觀察教學掛圖時,教師提出的問題留給了幼兒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大膽的去猜、去說,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欣賞完故事后教師做小結:故事中的珍珍一直很希望能夠“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日禮物 -----小黃傘和雨鞋。但是,怎么等雨還是不來,于是珍珍就不停的問媽媽,媽媽都是怎樣說的?小朋友來想一想
教師小結:原來下雨前有這么多的天氣變化(烏云→閃電→打雷→下雨)。此環節是鼓勵幼兒試著講述故事的情節,能更了解到故事的內容,同時也回顧了下雨前會有的一些天氣變化。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同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故事。第四個環節是教師將故事做總結,向幼兒解釋下雨前會發生的一些天氣變化。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夏天會下雨嗎?下雨前會有哪些天氣變化呢?這一環節是讓幼兒知道夏天為什么會下雨的原因,教師運用簡單的語言和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了解到“為什么夏天會下雨”,另外還運用直觀的課件來讓幼兒更深一步的知道下雨前的一些天氣特征。
活動的結束部分是:教師通過提問,小結安全教育,下大雨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事,這一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知道下大雨時不應出去玩,會有危險,培養幼兒下雨天應有的基本自我保護意識。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故事《月亮船》講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后回家的經過,情節生動、語言優美,是幼兒從事語言活動的好教材,同時故事情節中涉及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為單純的故事學習增添了幾分生氣。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地理知識也有些基礎了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拓展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時值建國六十周年,我選擇本活動,意在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運用語言表述。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主心骨,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于: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 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這兩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時我認為故事的題材所要表達即祖國地大物博這一信息,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難點為讓幼兒了解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主要作了以下準備:
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四、說教學法
本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了四種方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及游戲法。這些教法也是幼兒的學法,能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啟發提問法:教師應力求創設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想說、敢說、大膽說。結合故事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本教材情節生動并涉及豐富的地理知識,為此我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深入感受題材本身,為本活動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3圖譜法:圖譜法其圖文并茂的表現手法深受教師喜愛,并在大程度上可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借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并記憶我國的世界之最,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要寓教于樂,本活動借助一簡單的說唱游戲,意使認知不變成為重復跟讀學習,而充分體現游戲的“趣”學,幼兒的“樂”學。
五、說過程:
本活動流程我采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初步傾聽,了解內容——結合課件,突出重點——巧用圖譜,突破難點——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打開幼兒的話匣子是語言教學的關鍵,活動開始我出示月亮船圖片,并設計問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會看到什么”?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本環節需要2—3分鐘。
2、初步傾聽,了解內容。
本環節為幼兒初步欣賞故事,簡單了解故事內容。教師先以生動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再結合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故事里有誰?你聽了有什么感受?在本環節中,幼兒可粗略地了解故事內容,并簡單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聽后感,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在本環節對教材本身進行簡單修改,即故事結尾不點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國,此環節大約占用8分鐘。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緊扣幼兒的初步感知,本環節重在結合課件幫助幼兒逐段理解故事內容,大致需要12分鐘。由于提問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環節中,提問法也是運用得最多的一個環節。我將故事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為蒲公英迷路。所設計的提問為:(1)蒲公英為什么會到很遠的地方?(2)它遇到了誰?第二段為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結合提問:(1)誰來幫助蒲公英?(2)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我所設計的提問是:(1)仙女帶著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2)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通過三段課件的欣賞提問,幼兒已能基本了解故事內容,本次活動的重點得以解決。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承接環節三的猜測,“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教師可及時
續上故事結尾,并結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引導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結合提問“為什么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著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為什么”?引導幼兒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并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借以突破活動的難點,本環節約占6分鐘。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有了對故事的基本認識,本環節繼而借助圖譜,運用3—5分鐘的游戲活動
引導幼兒說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謠,借助幼兒對游戲的天性喜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自然結束。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我知我師,我愛我師 》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課八年級第二單元第一個框題。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的主題是我與他人,前面我們已經學了我與父母,我與同學的關系,學好這個框題為下一框題進行健康的師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下牢固的基礎,也是學生應有的道德品質,必將對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框題在本單元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知識目標:了解教師工作的基本特點,完整了解教師的形象。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地評價教師在學生知識學習和人格成長中的作用,通過恰當的方法表達對教師的感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同教師職業所蘊涵的價值取向,例如奉獻、敬業、愛;主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尊敬教師,理解教師,體諒教師。
三、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五、說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2—3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2、 講授新課:(35分鐘)
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種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介紹殷雪梅故事。殷雪梅老師以柔弱的身軀力擋狂車,挽救了6名小學生的生命,用愛譜寫了一首生命贊歌,慈師真愛感動天地,圣母情懷流芳千古,殷老師犧牲后,成千上萬的群眾排著長長的隊伍去瞻仰英雄的遺容,這就是人格的魅力!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2—3分鐘)
引導學生說出,認識了日常生活和信息時代的老師,從而使我們更加知師信師;通過認識老師高尚的人格,夸夸老師的活動,從而更加愛師敬師。
4、布置作業。
課后制作表達對老師的贊美和感激之情的卡片,交給你心目中的好老師。
六、板書設計
日常生活中的老師
我給老師畫個像 知師信師
信息時代的老師
我知我師 (教書、育人)
我愛我師 高尚的人格
我愛我的老師 夸夸我的老師
七、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推薦】說課稿范文合集八篇】相關文章:
《離騷》說課稿推薦12-05
《木蘭詩》說課稿推薦12-05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離騷》說課稿范文12-09
《短歌行》說課稿推薦12-05
游子吟說課稿推薦12-11
體育說課稿大全體育說課稿范文11-11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六篇07-09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九篇06-25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合集10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