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課稿范文集合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河北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液體的熱脹冷縮》。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天氣變化、物態變化和生物變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物質變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變化過程。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列舉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四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樂于動手實驗。本課即是通過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現象,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整理和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應用結論解釋生活現象等科學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歸納出液體受熱受冷的規律,并列舉常見的液體熱脹冷縮現象。
能力目標:
能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假設。
情感目標:
能在研究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難點是指導學生探討實驗條件的控制。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堂的思想,我為本課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下面將逐一進行展示。
1、情景引入
2、實驗探究
3、實際應用
4、拓展延伸
(一)情景引入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趣的現象,你注意觀察了嗎?播放夏天充滿氣的輪胎容易爆裂、水沒燒開就從壺里溢出等視頻短片。雖然物體的熱脹冷縮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由于這種體積的變化比較微小,所以學生對物體的熱脹冷縮真正的感受很少。利用多媒體不受時空制約的優點,以影視形式創設出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實驗探究
為什么還沒燒開的水就從壺里溢出呢?
學生普遍認為是因為生了氣體。猜想偏離于預設。于是我讓學生將裝滿了染色的水的實驗裝置分別放到熱水和冷水中觀察。讓學生思考:實驗過程中有氣體產生嗎?試管中的水有什么變化?
然后對酒、果汁、醋、醬油,受熱受冷情況進行猜想,實驗探究。
學生通過一年半科學學習,接觸的實驗儀器少,使用傳統儀器操作麻煩。燒瓶容量大,要一定時間實驗效果才明顯。因此我改用了簡易的實驗裝置,操作方便,現象明顯。因為簡易裝置小,如果用常規手段直接實驗講解,學生看不清楚,耗時長。動畫演示在此派上用場,它使復雜的實驗步驟、方法變得簡單、直觀,學生在短時間就能學會。起到了優化課堂的效果。保證了充足的實驗和討論時間。此課的意外驚喜是:因為實驗充分,有小組對同種液體做了兩次實驗,發現同種液體在不同情況下熱脹冷縮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小組將實驗數據填寫在表1,老師將小組數據匯總在表2。通過觀察分析數據,學生很容易歸納出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圖表分析能力在此得到了培養。
(三)實際應用:
讓學生列舉液體熱脹冷縮現象及其應用。例如超級瓶裝液體不裝滿,溫度的原理等。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建立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四)拓展延伸
課堂教學是學生探究科學真理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科學探究不能局限于課堂。所以我增加了拓展延伸這個部分,鼓勵學生在課堂探究中發現新的問題課外進行研究。
學生通過觀察數據發現各種液體的熱脹冷縮程度不一樣。但這些數據是在沒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情況下所得,合理嗎?從而引發了實驗條件控制的探討。
我采用媒體展示對比圖,圖象直觀。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找出:實驗必須控制起始體積以及起始溫度。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本課利用多媒體課件把相關的影片、動畫、圖像合理地加以組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多媒體課件呈現在最佳時期,既吸引學生,幫助學習,又省時省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很高興李冬雪老師能給我這樣一次機會,與在座的老師交流她對《賽龍舟》一課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賽龍舟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體育活動,本課寫就是在端午節這天中午,某地的人們盼龍舟、看龍舟、賽龍舟、爭上游的經過。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言記敘了龍舟競賽的過程。抒發了自己的感受——龍舟競賽體現了一種公平競爭、積極向上和力爭上游的精神。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爭強好勝,卻又有點自私,不善于與人合作。當今社會處處也充滿了競爭,缺乏競爭能力與合作精神,就難以迎接新世紀的挑戰。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同學們明白只有團結合作,才能取得勝利和成功。告訴學生只有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聽從指揮,動作協調一致,才能使龍舟的前進速度加快,從而取得最后的勝利。
教學目標:
1、 通過讀課文,體會賽龍舟的熱鬧場面,感受競爭、向上的精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3、 認識11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重點、難點:學習課文是如何描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的,豐富積累語言。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我在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創設學習情境,營造閱讀氛圍。重視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朗讀中了解課文內容,感受賽龍舟的緊張氣氛,體會積極向上、公平競爭和力爭上游的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通過老師的課余愛好(看書積累)來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的好習慣。
2、通過《端午》這首古詩引入新課,讓學生猜猜這首古詩是寫哪一個節日的。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北方端午節時的習俗,教師及時點播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時那些習俗的含義。
3、由此引入到我國南方每到端午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賽龍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賽龍舟的熱鬧場面。
(通過由淺入深的談話導入,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較快地走進文本。)
(二)、初讀感悟、理清思路。
1、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再讀課文: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并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你讀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3、三讀課文:部分同學自由讀課文,(你喜歡讀第幾自然段你就站起來讀第幾自然段)邊讀邊想你所讀的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個小標題來概括一下。請同學們再一次快速瀏覽你喜歡的段落,想一想這一段的小標題是什么?如果沒想好的同學可以和你喜歡同樣段落的同學討論一下。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幫助歸納并書寫板書:盼龍舟、看龍舟、賽龍舟、爭上游。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預設:時間順序)教師板書:時間順序
(通過三次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在三讀課文時抓住了課文著重描寫的4個方面,幫助學生理清了寫作思路,并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設計三讀課文,環環相扣、循序漸進,達到讀通文本,了解大意的目的,為后面進一步感悟文本做鋪墊。)
(三)、精讀感悟、體會寫法。
我們先來看一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盼龍舟這部分內容的,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第一自然段,看看第一自然段都向讀者介紹了什么。(多媒體出示第一自然段)(預設:介紹了具體的時間、地點和觀看賽龍舟的人很多,也向我們介紹了人們盼龍舟時焦急的心情。)你從哪里看出觀看龍舟比賽的人很多。(人山人海)那你能不能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呢?(在這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自然段雖然只有兩句話,但卻把要交待的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文章就要這樣的開頭。
人們的翹首企盼,終于迎來了龍舟的到來,如果你在場,想象一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非常的激動、非常的高興)帶著這種感受細讀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畫,看看哪些語句寫出了賽龍舟的熱鬧場面?(生自由讀、匯報)誰來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賽龍舟的熱鬧場面的?
(一)匯報1:“隱隱聽到遠處一片??直指藍天。”
那么這一部分抓住了龍舟的哪方面來寫的?(樣子)我們來一起看看龍舟的樣子是什么樣的(多媒體出示龍舟圖片)在寫龍舟樣子的時候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呢?我們來看一下,當龍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聽到了遠處的鑼鼓聲,然后是龍舟出現了,龍舟過來了。什么順序?(由遠及近的順序)(附板書:由遠及近)
我們再來看遠處的龍舟像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上比喻句,文章要描寫的事物就更加生動、形象,大家在寫作文時要注意學習這種方法。(附板書:比喻) 我們剛才讀了龍舟的樣子也看了龍舟的樣子,那么龍舟的樣子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你能不能用上不僅而且這個關聯詞來說一說。(大屏幕出示:龍舟的樣子不僅??而且??)(預設:漂亮,有氣勢,精美,威武)
那么同學們能不能用你們的聲音來讓大家感受到這種氣勢呢?誰想來試一試?他讀得怎么樣?(師生評價)誰覺得比他讀得好,xxx來試試,大家試著讀一讀。 我們再來看看還有哪些語句寫出了賽龍舟的熱鬧場面。
(二)匯報2:“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劃船手??好看極了!壯觀極了!”(多媒體出示)
那么這段話是寫什么的?(預設:選手們的表現)既然是描寫選手們的表現,那就讓我們到賽場上看看他們的表現吧!(放錄像)剛才看了選手們的表現,又看到了龍舟的威武。我們是龍的傳人,那么我們也應該是威風凜凜的,對不對?同學們我們來一個現場模擬劃船的姿勢怎么樣?
你們就是一條龍舟上的兩排劃船手,要想比賽應該怎樣坐著?(整齊的坐著)穿著什么?(一式的運動衣)劃著什么?(一式的短槳)穿戴整齊,我們就要出發了,做好姿勢,預備開始。(配上音樂)劃不齊怎么辦?(預設:就會失敗、就會輸)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我們必須齊心合力、團結奮進
中心人物出現了,他的動作是什么樣的?(身子一顛一顛地使勁擊鼓、敲鑼、吹哨子。)(學生做動作)這個中心人物也在用他的指揮方法使全船的人能夠齊心合力、團結奮進,取得勝利。
在你們的努力下,龍舟有節奏地起伏著飛快地前進著,作者看到此景,發出了贊嘆!讓我聽聽。(真像是龍騰大海,好看極了!壯觀極了!)剛才我們看了錄像,又做了現場模擬比賽,那么此時此刻你一定有許多感受,用你的聲音來告訴大家你的感受。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把動詞突出讀,讀出選手們的表現。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還有沒有描寫熱鬧場面的語句了?
《語文課程標準》寫道:“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在“教學建議”的“閱讀”部分又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種精神,在學生讀前,我播放了龍舟的樣子還有選手們的表現,又做了現場模擬劃船比賽,.再讓學生根據情境來讀,就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匯報3:“最前面的幾條龍舟??咬得可緊了!”(多媒體出示)
同學們比賽進行的怎么樣?(非常激烈)怎樣才能讀出激烈的場面呢?自己試讀(放手讓學生嘗試練讀)。同學們看這里的“忽而??忽而??”能換成別的詞嗎?(多媒體出示:( )這條在前,( )那條在前,船與船之間的距離不到一個“龍頭”,要得可緊了。)(預設:一會兒??一會兒??、時而??時而??、忽然??忽然??)這些詞的意思都很相近,那作者為什么沒有用這些詞而用的是“忽而??忽而??”(因為它更能體現時間相隔的短暫,更能讓讀者體會到比賽的緊張和激烈。)
如果把“咬”字去掉,你打算用上哪個字?(預設:追、跟、挨)意思相近的字很多,可作者為什么偏偏用了這個“咬”字呢?(因為“咬”字更顯競賽進行的“十分激烈”)比賽進行的十分的激烈,那么此時此刻觀眾們的表現又如何呢?來我們配合一下,我來當導播,你們來當觀眾,用你們的聲音用你們的動作來告訴大家觀眾們的表現好不好?同學們就讓我們帶著觀眾們這種激動的心情來齊讀這一自然段。
同學們,作者就是抓住了威武的龍舟、整齊的隊員、激烈的比賽和興奮的觀眾這幾個方面向我們展現賽龍舟的熱鬧場面,使我們如臨其境。如果今后讓你寫一個場面,你也要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抓住幾個方面,把它寫具體,寫精彩。 (通過讀一讀、找一找,使龍舟和隊員的特點清晰地呈現出來,把第二段的兩個層次不言自明。對描寫龍舟樣子和隊員的語句反復練讀,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其披文入境。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并沒有泛泛地讀,而是巧妙地擷取了一句話,重點分析了“忽而??忽而??”和“咬”這兩個關鍵詞,使學生步步深入地體會到龍舟競賽的緊張和激烈,感受到作者用詞的精確,使學生的讀由正確、流利,上升到讀出感情、讀出滋味。同時也使學生讀出了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中積累語言,在字斟句酌中運用語言,更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四)、感受全文、感悟升華
比賽十分激烈,也十分精彩,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吧!(看錄像)
賽龍舟這項活動能夠從古代流傳至今,僅僅是因為比賽的熱鬧和激烈嗎?(不是)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龍舟競賽體現的是一種什么精神? 那就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揚這種精神,做一個積極向上、不甘落后的人!
(五)、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抓住了龍舟的樣子、選手的'表現、比賽的情況及觀眾的表現,把這次龍舟比賽寫得那么生動、具體,才讓我們感受到了賽龍舟的熱鬧。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請同學們選取一種我們北方端午節時的習俗來試著進行仿寫、練寫。如踏青、包粽子等。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也可以抓住幾個方面來寫。積累是創新的基礎,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積累更多的古詩、名人名言、美文佳句、俗語、諺語等,這樣才能在寫作文的時候使我們的文章言之有物,不空洞乏味。通過今天的學習,老師希望你們在今后不論做什么事情時都應該有“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精神,努力為建設富強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從今天的學習中汲取力量,發揚龍的精神,今天積極進取、努力學習,明天積極進取、共創祖國的輝煌。
四、說板書
盼龍舟 時間順序
看龍舟 由遠及近
賽龍舟 比 喻
爭上游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一篇情感型課文。課文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難過,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課文重點記敘了“我”與護士、與母親的對話,簡潔生動地描寫了“我”抱母親的情景,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敘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沒想到母親竟然這么輕。第二部分(2、3)講“我”告訴護士,“我”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著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第三部分(4、5)“我”突發奇想,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把母親抱在懷里,母親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按計劃需要三課時完成,我說的是第二課時。針對第二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理解課文第一、二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學生能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3)情感目標: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報答。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第一、二部分的內容,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親的報答。
難點:學生能根據實際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我”和護士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語言感人,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采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2)創設情境教學法
用音樂來渲染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
(3)對話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后再展開課堂對話。
2、說學法
(1)自讀自悟法
“閱讀使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學習法
小組之間討論、交流,在回答問題上可以相互補充。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課文
上課之前,播放《燭光里的媽媽》的歌碟,創設氛圍,激發學生熱愛母親,贊美母親的感情,以形成共鳴。
1、同學們,這首歌是歌頌誰的呢?
2、是的,是歌頌母親的歌,叫做《燭光里的媽媽》。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歌頌母親的文章。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為直彎道跑的技術練習。屬田徑運動教學內容之一。根據體育教學的目標的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掌握一些田徑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和運用田徑運動項目科學鍛煉身體,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吃苦耐勞,奮發向上的精神的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認識,技能水平情況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了解跑的基本知識,嘗試直彎道跑的技術原理,并能明確科學鍛煉的目的是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進健康。
2、 技能目標:讓學生正確掌握直彎道跑的技術要領,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競爭,團結協作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說教學程序:
在課的結構上,為能激發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運動興趣,把掌握直彎道跑的技術整個安排在游戲中進行對比教學。
1、 在課堂常規后,準備部分借助游戲“喊數抱團”進行熱身運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興奮性,然后統一領做徒手操,讓學生準備充分,滿懷信心進入課堂。
2、 第二階段:首先利用“20米往返接力”游戲讓學生在愉快中體會直線跑的動作要領,并帶問題“直線跑的擺臂和身體姿勢怎樣?”進入下一個教學內容。緊接著有安排了彎道跑技術的專門性練習游戲“圓形接力”。讓學生邊體會沿圓弧快速跑與直線跑的異同點,經過游戲體會得出結論。
3、 在課的結束部分有安排了放松游戲“下雨啦”,作為從運動狀態到安靜狀態的一個過渡,使學生大腦興奮點轉移,達到心理上的放松,最后進行小結,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和表揚,結束本課教學。
三、 說教學特色: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愉快教學法”作為指導思想,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認識能力,能培養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讓學生在愉快,輕松,活潑中學習。
四、課的預計:
本課預計平均心率在120次——130次之間,最高不超過170次,能讓85%以上的學生掌握直彎道跑得基本技術。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教材64頁——65頁的內容,教材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中,自己動手操作,探索角的特點,認識角,經歷做活動角、比一比活動來探索角的大小比較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發展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角的特點,認識角,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角的大小比較。
教學難點:角的大小比較。
教具準備:課件、活動角一個、不規則紙、三角板兩個、各種有角的實物
學具準備:不規則紙、活動角一個、三角板兩個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程序:
1.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2.巧妙運用多媒體,變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初步認識角時,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先在實物上閃動角,再去除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今天笑笑給大家帶來一幅畫,想不想看?
師課件展示主題圖,引起學生興趣,從畫中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由此導入課題,師板書課題:“認識角”。
(分析:教師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圖,通過讓學生找一找,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1、說角:角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著很多很多的角,比如剪刀、圓規、鐘表的角……(課件演示:由實物抽象出角的過程)
誰愿意說一下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角?(學生舉例)
2、畫角:學生嘗試在紙上畫出所喜歡的角(師巡視觀察)。
3、折角:學生用一張不規則紙折出一個角,小組內展示(師巡視觀察)。
4、摸角:請大家動手摸一下折的角,你能發現什么?師隨機板書。
5、介紹記法、讀法:角包括頂點、兩條邊以及兩條邊之間的區域。我們把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圓弧連接,并在旁邊寫上“1”的話,就表示這是角1。記作“∠1”讀作“角1”(板書)
發散:如果老師寫的不是1而是2的話,怎么辦?
6、用手勢說角:
7、學習角的畫法:回憶老師畫角的過程,怎樣畫角呢?學生說畫法,教師演示。
8、重新畫角:學生重新按順序畫角,(師巡視指導),生展示。
9、完成課本64頁的練一練。
10、判斷是否是角:
展示題目,學生初步判斷是否是角,和同伴說一說(小組合作)。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師評價。
(分析: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先在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抽象出角的圖形,讓學生感知角的特點,符合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一般規律,體現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在己有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抽象出角的圖形后,引導學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圍的物體上找角。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表象積累,而且進一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三、實踐與應用:
1、出示活動角。師:這是一個可以變化的角,請大家自己操作一下,注意看它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操作,探究。
3、學生匯報: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角的邊的長度有什么變化?
4、小結: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5、比一比:
(1)課本65頁(1)題。
(2)師出示兩個相似三角板,學生猜測兩個對應角之間的關系。學生操作對比。(師反問邊長的角為什么不比邊短的角大?)
學生操作,討論。
結論:角的大小與邊的長度沒有關系。
6、去掉1個角,是不是還剩兩個角?
7、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人體上有許多小秘密,請你試著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表示角,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兩個人合作,我們比比看誰找到的角最多。
學生合作在身體上找角。
(分析: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制作活動角判斷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然后制造認知沖突,想辦法比較兩個大小不明顯的角,再演示教材上的比較方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學習了新的比較方法。最后教師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三角形去掉一個角,是不是還剩兩個角”,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通過設計讓學生在身體上找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達到了高潮。)
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五、拓展:展示角構成的圖案,鼓勵學生用角畫出更美麗的圖案。
六、課外延伸:請同學們回家后再去找不同大小的角。
(分析: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76頁、77頁例2,例3及“做一做”和相關的練習題。
二、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在學習了1 000以內數數和l 00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教學,為比較1 0000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萬以內數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習萬以內數的四則計算創造條件。《課標》指出:“數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依據這一理念和《課標》要求,本課時素質教育目標確定以下三方面:
(一)知識教學點
l、理解1000以內數中各個數位所表示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1000以內數的數位順序及1000以內數的組成。 3、掌握10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l、能夠比較熟練地讀、寫1000以內的數。
2、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計數器,使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類推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通過了解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使學生感受到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同時滲透熱愛運動的思想。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000以內的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
1、中間、末尾有零的數的讀、寫方法。 2、發展學生的數感估算的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計數器、小棒。
教學方法:談話法、探究學習法、動手操作法、討論合作法,練習法等。
三、教學設計
(一)、情景引入
1、師:我們學校準備舉行運動會,要選裁判員。具體要求:數數員:會數1000以內的數; 播音員:能準確讀出1000以內的; 能正確寫出1000以內的數。激
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板書課題:1000以內數的讀寫) (二)、探究新知
第一層:學習沒帶零1000以內數的讀寫 教學例2:有多少個圓點?
1、指導學生用小棒,數位表,計數器表示出這個數。 :同桌互相說一說這個數怎樣寫、怎樣讀。
2、先讓學生匯報,撥出235,并說出組成,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讓學生討論歸納出沒帶零的1000以內數的讀寫法、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百位是幾就在百位寫幾,十位是幾就在十位寫幾,個位是幾就在個位寫幾;讀數時,百位是幾就讀幾,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合起來就是幾百幾十幾。
第二層:學習數中間和末尾有“0"的讀寫。
課件出示射擊比賽,請學生上臺板演,在計數器上撥數,并把這些數讀寫出來。板書:讀作、寫作
4、分組討論歸納:數中間有“0”和末尾有“0”數的讀寫。
教師強調方法: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數都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用來占位;讀數時,中間有0就讀零,末尾有0不用讀出來。 教學例3: 加深對1000的認識
你能用最快的方法數出有多少個彩點嗎?
引導學生借助彩點數、圈、填,充分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1000有多大,認識千與百、十的關系。 (三)、練習鞏固 1、學生說出生活中1000以內的數,其它同學在本子上寫,并說出數的組成。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數
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現象,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感受體會到“數學就在我身邊” ,數學真有用。
2、練習讀出、寫出下面各數. 3、撥珠游戲
四個人一組,一個同學說數,一個同學撥珠,一個同學寫數,一個同學說數的組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0以內數的讀寫,今后我們還會學習更多更大的數,你們有興趣嗎?
作業:第80頁練習十六,第6~9題。 想一想:由6 ,2 ,0組成的三位數有幾個? 讀0的有哪幾個? 不讀0的有哪幾個?
四、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我注重引導學生采用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去探索學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由于低年級學生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占優勢,因而,在教學中應用了色彩鮮艷的計數器和課件,聯系生活實際,采用直觀演示進行教學,利用舊知去探索新知,大膽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把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比較、類推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板書設計:
1000以內數的讀寫
寫作:235 寫作:201 寫作:300 寫作:120 讀作:二百三十五 讀作:二百零一 讀作:三百 讀作:一百二十 1000里面有10個100; 1000里面有100個10; 1000里面有1000個1.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在家里》是山東教育出版社一年級語文教科書第一冊識字1第3課的內容,本課由一幅插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簡短易懂的課文組成,本課通過插圖和文字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結合,反映了學生的家庭生活,拉近了識字與孩子生活的距離,更容易讓孩子喜歡識字,愿意運用漢字。
本課涉及的8個詞語為插圖中事物的名稱,多為家庭陳設用品。短文和圖畫描繪的是晚上爸爸看報、媽媽看電視時,“我”給他們送上水果,家庭氣氛溫馨和睦,處處洋溢著幸福的喜悅,也說明“我”是一個尊敬長輩,會做事的好孩子。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我結合教材,在綜合分析本班學情的基礎上,我設定本課目標如下:
1、學會“沙、發、報、紙、電、視、臺、燈”8個漢字,會寫兩個字。
2、認識“氵火扌”3個偏旁。
3、認識一些簡單的家庭陳設用品,并能將它們與對應的詞語聯系起來。
4、在識字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讀表示家庭陳設和用品的8個詞語,認識其中的8個生字,學寫2個字。
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新課標提倡多渠道的識字途徑,多認少寫,及早閱讀。我本著課內識字與課外識字相結合的理念,充分運用教材的插圖,結合學生的已有認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讓識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同時,在識字教學中,對那些認讀的字只要求能用于閱讀就可以了,既不要求書寫,也不用對字形作過多分析,可以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
四、說教學、學法
(一)教法:采用情景教學法,開發課程資源,走向生活大課堂。
(二)學法
1、觀察法、自學嘗試法愿意表現自己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在我在課前鼓勵他們回家觀察自己家里的擺設,并和爸爸媽媽一起給這些物品準備好標簽,我還鼓動他們盡可能多的認識這些物品名稱,或給這些物品編一個小謎語,然后讓他們帶到課堂上互相交流介紹,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表現天性展露無疑,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充分的表現著自己,而其他學生也會在他們的帶動下爭先恐后的交流。這樣以先進帶后進,以表現促發展,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他們學習課文的勁頭自然而然地也就高漲起來了。
2、興趣激勵法培養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新課標中低年級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在本課中我運用“小紅的家里有……有……還有……”的句型以及“我的家里有……有……還有……”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課前鼓舞興致高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復雜繁多的漢字僅在課內學習是不夠的,還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在課前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嘗試性作業“說說我的家”,要求孩子們回家觀察自己家里的擺設,然后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給這些物品準備好標簽,同時我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地認識這些物品名稱,或者給這些物品編一個小謎語,請其他同學猜一猜。
雖然這只是一個嘗試性作業,但一年級孩子好表現的天性卻讓他們在準備的同時,給了他們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絕佳鍛煉機會,同時讓他們樹立“生活中處處皆語文”的意識,引導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不斷認識漢字,豐富詞匯,并不斷積累語言材料。
2、課始交流促發展。
上課伊始,我采用了集體交流、小組交流等方法給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這時,有一些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向周圍的同學介紹起自己的家來,而有些不太愿意說話的同學在他們的帶動下也興致勃勃的介紹了自己的家,有的孩子甚至還得意洋洋的舉著自己準備的物品標簽,向別的同學介紹自己認識的物品名稱,有的還指導其他學生認識這些物品名稱。而我只是在做好一個傾聽者的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我的家里有……有……還有……”的句式來介紹自己的家。
3、課中創情境悟字形。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知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并且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因此在接下來的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字物搭配的情境,引出了小紅的家,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小紅的家,讓學生看圖來說說小紅的家里有哪些東西,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年齡還小,對他們的說話訓練不可忽視。所以此時我穿插了說話訓練。如看圖:家里有些什么?你怎么把它介紹給大家?可以按照方位順序、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按照家具類和電器類等等,只要說清楚、說流暢就行。
這種說話訓練,能幫助學生逐漸把話說得具體,有條理,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進一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隨機出示了詞語,并引導學生交流一下自己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談一談識字方法。如果學生講到了好的識字方法,就大力表揚。但由于孩子剛剛認字,有些方法還不知道,所以我們這時要結合學生及時滲透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的方法、換一換的方法等。
《課程標準》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力求識用結合,因此教學時通過亂字排列、組詞使學生得到詞語的拓展練習。如用生字找找朋友或說一句話。如學習“報紙”一詞時,我問學生:你家里有什么報紙?你知道哪些報紙?學習“電視”一詞時,我又提問:你喜歡看電視嗎?最喜歡看什么電視節目?看電視時,不要忘記保護視力等,讓學生在組詞時、了解一些相關知識時,也加深對生字的記憶。然后我又采用“小組讀”、“同桌讀”、“自由讀”、“個別讀”等形式加以正音,確保面向全體學生。最后將課件中的物品變成不帶拼音的生字再進行認讀。
4、課終游戲記生字。
孩子年齡還小,直觀意識占主要,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不長。在前面好長時間的學習后,學生可能已疲倦,注意力也易分散。此時我們一定要把握并運用好剩余的時間,向這最后的幾分鐘再要效率。此時,我們可以采用課件動畫的形式,讓學到的家具和電器一個個跳躍出來,來進行鞏固訓練。一則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二則也在孩子高呼家具和電器名字時鞏固剛才所學的知識,一舉兩得。
最后一個環節是生字的書寫。本節課重點學習“上下”的寫法,先學習筆畫點的書寫。起筆輕輕,落筆重。本課的生字比較簡單,“下”這個字寫的時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這些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后再寫,再評,互相促進。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給學生一個充分發揮的空間,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有充分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選擇中主動體驗學習,同時以識字為基點,引導學生發現詞與事物間的聯系,使學生在感受識字之樂的同時,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說課稿 篇8
一、對教材的分析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之前,教材已安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節課就是以此作為基礎,利用知識的遷移,學習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有四點:
1、理解幾加(減)幾的算式和十幾加(減)幾的算式之間的聯系。
2、利用幾加(減)幾和十幾加(減)幾的算式之間的聯系,熟練計算十幾加幾,十幾減幾的算式。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推理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4、經歷主動分類、嘗試探究、實踐應用的行為過程,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二、對學情的分析
10以內的加減法學生已經能熟練地計算;20以內各數的讀寫及組成,學生也已掌握。因此,這堂課關鍵是引導學生運用這些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學習,利用推算的方法,自主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注意力較易分散,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努力創設情景,如游戲、操作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調節學習情緒,提高學習興趣。
三、教學設計的意圖
本課分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由游戲——幫小動物找朋友引入新課,迎合了學生好動的心理,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
第二環節分兩個層次:
第1層次:通過議,分析比較幾加幾和十幾加幾的加法之間聯系,通過學生經歷算、說、練的行為過程,思考得出十幾加幾的計算方法。在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考,提倡算法多樣性。
第2層次:學生已經認識了加法中的相像題,請他們編出減法中的相像題,已水到渠成。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教師的引,學生的試、講、算建立計算模型。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發散性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第三環節分三個層次:
第1層次:卡片游戲,既是以一種新的形式對以上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也起到了調節學習氣氛的作用。
第2層次:由易到難設計了二個練習。首先,仍是以一道十以內的加(減)法和一道十幾加(減)幾的加減題為一組的形式出現,進一步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學生直接計算十幾加(減)幾的式題作好準備。接著,直接計算十幾加(減)幾的式題,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第3層次:教師設計了一組帶﹡的題,是考慮到班級中還有部分能力強的孩子,提供給他們一個空間和機會,讓他們進一步探究、嘗試,從而刺激他們數學思考與探究能力的發展。
【關于說課稿范文集合8篇】相關文章:
關于數軸說課稿范文02-22
關于學會感恩說課稿范文11-19
關于《蒸發》說課稿11-30
關于《蝸牛》說課稿11-30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離騷》說課稿范文12-09
體育說課稿大全體育說課稿范文11-11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06-19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合5篇05-26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合8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