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老師們好!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高中語文第四冊教材中的王實甫的《長亭送別》。
情況說明:
授課之前心里沒有底,主要擔心兩點:其一,所選篇目為王實甫的經典戲劇《長亭送別》,而學生對戲劇普遍不怎么感興趣,課堂積極性會不會不高;其二,授課對象為理科平行班的學生,學生基礎和各方面能力相對差一些,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會不會難以落實。
指導思想:
從實際出發,“教學目標”沒有定得太高。總的來說,就是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抱定教書育人的宗旨,以生為本,在教學中設定合適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重點曲詞,體會主人公在分別時難舍難分的微妙心理,從而理解文本主題,領悟主人公重愛情輕名利的閃光思想和為愛抗爭的可貴精神。
2、通過理解作品中的情景交融和多種修辭,來品味詩化語言,從而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1、美讀法。設計齊讀、自讀、教師或學生范讀等活動,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略優美曲詞的藝術魅力。這些過程教師要相機指導誦讀方法和技巧。
2、引導點撥法。引導點撥學生對曲詞的賞析、學習和領悟曲詞的藝術手法。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思考、分析空間,以4人為單位組織小組討論,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獲得知識的途徑,教師作適當引導和總結。
3、比較閱讀法。聯系同類作品比較拓展,使當堂所學得以遷移延伸,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運用現代化手段,擴大課堂容量,運用音樂、圖片、視頻等素材沖擊學生感官,為其欣賞文本提供幫助。
課時安排:
1課時
演示課件,介紹教學過程:
(課間播放“黑鴨子組合”演唱的李叔同之《送別》,營造氣氛。如有需要還可領著學生跟唱,以便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情境。)(投影課題)
一、導入
(開始導入時切換《送別》的鋼琴伴奏音樂,背景圖片不變)
由中國的送別文化引出長亭古道,因為課文是節選,所以先介紹王實甫的《西廂記》,交代前情,繼而導入課文《長亭送別》。
二、檢查預習,梳理情節
(投影圖片,配以簡要的文字介紹,圖文并茂)
請學生根據屏幕提示,將節選文本劃分為四個部分,并擬出小標題。
1)指名學生概括。
2)投影明確。(簡略指導學生擬小標題的技巧,緊扣“別”字貫穿情節。)
三、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了解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投影)
1、把握人物的心理性格
2、鑒賞作品的詩化語言
四、完成“學習目標”1(著重閱讀第二、三部分,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性格)
1、讀曲詞,體味主人公的“愁”
1) 送別,鶯鶯免不了離愁別緒。她究竟愁到了什么程度呢?先引導學生閱讀[滾繡球]和[叨叨令]這兩支曲詞,體會其中的愁情。(學生很容易理解)
2)提問:那么,還有哪些唱詞也表明了鶯鶯的離愁之苦呢?
學生快速檢索后共同推選出幾支最能表現鶯鶯離愁之苦的曲詞——[快活三][朝天子] [耍孩兒] [四煞][三煞]。
3)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讀讀這幾段唱詞。(教師指導朗讀技巧:注意情感的投入和節奏的把握,因為是表現“愁”,所以要讀得慢些。)(投影圖片,放背景音樂)
4)學生朗讀結束后投影所提問題:
5)學生自由發言,分析曲詞,談自己對鶯鶯愁苦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對筵席上“酒食”的描寫,對鶯鶯與張生離別后生活情狀的描寫。
6)教師小結:(以舊帶新)李煜在《虞美人》中用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像東流”將抽象的愁具像化了。鶯鶯愁到了何種程度?我們是否也可以用原曲文量化一下呢?(學生可以檢索出相關內容)(投影明確)
2、讀曲詞,體味主人公的“恨”
送別,離人免不了離愁別緒。全詞多次提到了一個“恨”字,顯然,就全曲來看,應該說,《長亭送別》抒寫的是鶯鶯的離愁別恨。
1)請學生把有“恨”的曲文找出來,并說說看,鶯鶯的恨有哪些內涵?她為何會有此恨?(投影問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強調要以文本為依據來分析理解。)
2)學生可以很快找到相關的幾支曲子,討論后指名小組代表起來分析,教師點撥。
3)(投影明確)這“恨”并不單純,它包涵了鶯鶯對夫妻離別的悲、對老夫人阻撓的怒、對自己命運的憂,三重心理。(前兩點學生可以想到,第三點要結合文本啟發。)
4)指明鶯鶯“恨”產生的原因:怕日久后老夫人變卦,更憂張生去后變心。
5)借此機會聯系介紹當時的社會現實:新及第進士,皇帝都會設宴嘉獎,此時達官貴人就會趁機選婿,以張生的人才很有可能會中選。再加上當時秦樓楚館活躍于時,異鄉花草觸目皆是,張生與那些個風流才子一起,就很有可能被拉下水。這些都不得不讓鶯鶯深深擔憂。由此我們也可認識到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
3、讀曲詞,體味主人公的“情”
學生讀懂了鶯鶯的愁,讀懂了鶯鶯的恨,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她對張生的情。在那個時代,作為相府千金的鶯鶯要堅守住這份愛情,是需要頂住很大壓力的。那么,支撐她頂住這份壓力的又是什么呢?(引導學生概括出鶯鶯最可貴的品質——重愛情輕名利)(投影提問)
(指名學生分析后投影明確)
五、越劇欣賞
在充分品讀理解曲詞后,播放一段黃梅戲片斷(時間不超過3分鐘,截取內容緊扣文本二、三部分),這個環節可以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以便加深其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提示學生:課堂條件有限,如果同學們有興趣欣賞更多內容,還可利用課余到網上搜索更多視頻資料。)
六、完成“學習目標”2
《長亭送別》打動人們的不僅在于它反映了追求自由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更在于它寓情于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和詩化的語言。接下來帶領學生領略它的語言魅力。
1、請學生齊讀或自讀[端正好][脫布衫][一煞][收尾]四支曲子,找出其中描寫秋景的組合意象,并簡要概括。(學生只要認真檢索出曲詞中的名詞,就可以完成此項工作,指名學生概括后投影明確,教師小結。)
2、再以[端正好]為例,讓學生仔細品讀,進一步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1)帶領學生齊讀后投影提出幾個鑒賞方向。
2) 指名學生分析概括,教師點撥。(投影明確)
3) 學生再次齊讀。(播放背景音樂:鋼琴曲《長亭送別》)
4) 教師小結:點評作品語言特色。(投影)
3、 簡要賞析[叨叨令]的語言特點及藝術效果
4、 簡要賞析[滿庭芳]中所用的典故。
(這兩個環節都采取:投影提出問題→ 指名學生賞析,教師點撥→投影明確。)
(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讓學生賞析文中運用比喻的曲詞,體會其藝術效果。)
七、拓展比較
愁多愁苦愁重,只要能花好月圓也無妨。鶯鶯是幸運的,可還有多少相親相愛的男女最終是以悲劇告終啊。帶領學生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幾部同題材作品。
(投影顯示)
結束語:他們真情相愛,卻好事多磨,無論是喜是悲,我們相信,他們那為愛努力抗爭的精神都將永遠感動著我們!
(投影補充課外閱讀資料《崔鶯鶯夜聽琴》)
教學反思:在全體學生的努力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預設教學目標。不足之處是作為1課時的教學內容,容量有些大,時間顯得緊張。如稍作調整,學生活動空間將會更大,效果將會更好。
歡迎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給大家說課的題目是《蠟燭的變化》。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物質在變化”的第一課,屬于課程標準中的物質世界的范疇,主要通過圍繞蠟燭的系列研究,發現物質的變化有形態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
一、說教材
按照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中又有規律可循。教材選取了學生十分熟悉的蠟燭作為研究對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學內容:第一部分實驗探究,通過加熱蠟塊實驗、蠟燭火焰熏烤白瓷片實驗和火焰烘烤涂與不涂石灰水燒杯壁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物質的變化有形態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第二部分是交流討論,辨析判斷生活中的變化屬于哪一種類型;第三部分拓展探究,在六個實驗中,選擇幾個來做一做,通過動手做,來判斷是屬于哪類變化。由此看出教材是按照“問題—實驗—結論—應用”的編排思路。
本課由實驗得出結論時所采用的邏輯推理方法是歸納法,從蠟塊熔化由固體變成液體,蠟塊燃燒產生水氣、黑灰、內壁“渾濁”等一系列現象中,歸納出物質的變化有產生和不產生新物質兩類,這是一個從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推理過程。然而,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不知不覺地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從一次觀察中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本課僅僅用跟蠟燭有關的4個實驗,從蠟燭這一種物質的變化就得出關于所有物質變化規律的普遍性結論,恰恰犯了這樣的邏輯錯誤,為了彌補教材的不足,我將對教材進行如下調整和處理,一是加大第一部分實驗探究的分量,除了關于蠟燭的系列變化實驗外,把第三部分的一些實驗適當移前,如碾碎蛋殼,在堿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等,同時找更多的關于物質變化的直觀圖片資料,如鐵欄桿生銹、小樹長高、河流拐道、水滴石穿等,在學生觀察面不斷拓寬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收集更多的信息和證據,從而為得出關于物質變化的普遍性規律的結論。二是加強課堂的拓展外延性,讓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更多的物質世界的變化,并能說說變化的其他特征,如變化速度上的快、慢等,使學生對變化有一種更全面的認識。
鑒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處理,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能從蠟燭熔化和燃燒、碾碎蛋殼、白醋反應、水滴石穿等現象中歸納出物質變化的兩種類型,既形態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搜集物質變化的證據,并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和概括。知識與技能: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學習用歸納的方法對復雜現象進行整理和概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無時無刻不發生在我們身邊。體驗實驗獲得證據、交流獲得結論的重要。
六年級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成熟、邏輯思維正在發展的階段,通過實驗和觀察,收集大量證據,歸納物質變化的類型,得出結論,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學生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主要采用“探究發現——集體研討”教學法進行教學。
科學課堂的探究是人類認識發展史的濃縮。對于物質變化的認識,人類同樣也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本課就是把通過漫長的研究獲得的認識濃縮在一節課中,因此,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以動手做的研究資源、掌握第一手研究資料是基礎,其中包括各種有結構的材料,如蠟燭、酒精燈、蛋殼,堿、白醋、澄清的石灰水等,各種直觀圖片資料,如鐵欄桿生銹、小樹長高、河流拐道、鐵杵磨成針等。因為本課涉及到的實驗,都比較簡單,對于實驗的操作方法除了提醒安全外,我將弱化處理,讓學生自主實驗。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從收集的廣泛的現象中歸納、得出物質變化的規律。為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我采用“分類”和“集體研討”的教學策略。在學生獲得大量的關于物質變化現象的認識后,請學生把所有看到的物質變化現象分成兩大類,并在大家集體研討的基礎上,歸納得出物質變化分為形態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這個規律的認識,不是教師強加于學生,而是學生經歷“收集證據——概括分類——得出結論”這樣的探究和思考過程自行獲得。
三、說學法
根據我采用的教學方法,可以看出,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實驗法、觀察法、互動討論法。特別要說的是,在學生對物質變化的現象進行分類歸納的時候,將采用唯恩圖法進行分類,用直觀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概括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如前面提到的蠟燭、酒精燈、蛋殼,堿、白醋、澄清的石灰水等。本課堂教學力圖體現基于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根據以上各教學要素的分析,我將采用如下教學流程:
1、故事導入,引生入境。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請學生講述李白小時候的故事,引出“變化”這一話題,再請學生舉出一些物質變化的例子,然后通過教師的敘述:“大千世界的變化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云卷云舒、草木生長、生米熟飯、平地高樓……可是,這些變化背后隱藏著什么科學奧秘?今天,我們就以蠟燭為例,來研究周圍世界的變化”進入實質性的探究學習階段。就是2、學習探究,建構新知。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方法和技巧,關于蠟燭燃燒的實驗不需要教師一步一步的帶領,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圖例和提示去做,重要的是把觀察到的事實收集并在“實驗觀察記錄表”上記錄下來。實驗活動結束后,再用多媒體播放音樂短片,種子發芽、鐵桿生銹、小樹長高、饅頭發霉、冰塊化水等,然后請學生比較“蠟炬成灰”和“加熱蠟燭”兩種變化的不同,在比較的基礎上,請學生互相交流、討論,用維恩圖的形式給這些變化來分類,最后歸納出物質變化的類型:形態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這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可能對燃燒時蠟燭油的流淌有關心,但對蠟燭為什么越燒越短可能沒有深入去研究。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物質變化中的原因,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發現知識,在知識的建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3、應用原理,判斷解釋。如果說,前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經歷了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推理過程,那么,接下來,對于普遍原理的應用,就是從一般到具體的演繹過程,在這種螺旋式上升的認識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概念才不斷地明了和清晰。我用幻燈片形式向學生呈示和簡單介紹一些物質的變化過程,請學生說說它們是屬于哪一種變化。如蘋果生銹、生雞蛋變熟、鐵水變鋼錠等。同時,也請學生列舉幾種自己觀察到的變化,互相說說是屬于哪一種變化。通過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認識。4、實踐拓展,引發新思考。呈示“滴水石穿”圖片,引發學生更多的關于物質變化的思考。我認為“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學生一個肯定的、標簽式的結論”,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應該引發學生更多的思考,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應成為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思考,是否能在實踐中能很好地是實現,這還是個疑問,這中間肯定也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各位專家老師毫無保留地給予批評指正。
五、板書設計
變化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也是全冊為一篇篇自讀課文。新課標對自讀課文作了十分明確的教學要求:自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測,培養和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以配合講讀課文的教學,完成聽說讀寫訓練。從教材編排的體系來看自讀課文是講讀課文的遷移,是講讀知識的補充訓練。因此把握和選取有效的課內自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對于促進講讀課文的教學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說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怎么堅持“以人為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呈現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氣氛,使教學互動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本課我采用了朗讀法、提問點撥法、實踐法。
通過朗讀法、提問法教學,全方位、立體化地感受課文 ,加深記憶,豐富詞語,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促進理解、表達、鑒賞等多項能力的綜合運用,串起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個動態過程。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語文,如何在學習中養成一種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方法的滲透與引導,使學生學習上有一個方向,對今后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法上我引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法、比較法、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養成每天讀報,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二)指導
1、自讀課文,了解部分詞語
2、指名逐段讀課文,說說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討論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思考寫了什么?
(2)出示: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從這個詞體會到什么?
像這樣的人和事,你們身邊有嗎?
(3)引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看報看到上癮的程度”
(4)學習第三自然段,思考:報紙上有什么東西令人著迷呢?
2、學習第二段
畫出寫讀報方法的句子。
找出讀報紙要注意的事情。
3、學習第三段
討論: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四)、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五) 實踐活動
開展“報紙剪貼”讀報評報活動。向學生介紹進行閱讀的學習方法。
五、說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是根據課文段落大意進行安排:
讀報的重要 幾乎與吃飯一樣必不可少
如何讀報 先瀏覽,再細讀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受益終身
六、小結
這篇文章很有實用性,從讀報的好處和讀報的方法兩方面進行了敘述。在教學時不僅要讓他們了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
而教師,通過這篇自學課文的教學,要明確自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明白自讀課文就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目標,讓學生以自讀課文為學習材料,充分發揮自我的主體意識,把教讀課所得的知識、方法和能力有效遷移和擴展到自讀課上,使學生在自我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
2、自讀課文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捷徑。古話說的好,“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我們教者的使命不是要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引導他們如何自己去獲取知識。在講讀課文上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路,就是為了要讓他們在自讀課文的學習上得到鍛煉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自讀課文就成了學生自學的最好捷徑。
3、自讀課文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試金石。在自讀課文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自動求知,有思維的時空自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性。加強對他們思維的訓練,啟發多角度思維,學會同中求異、異中求深。
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 采用 g 調,2/4 拍。這是人教版七年級第 1 冊第一課的學習內容 ,它的前奏是 135 主調和弦音組成的號角式旋律。 第二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互相聯系,激人奮進。歌曲中“起來、起來、起 來”以及結尾部分的“前進、前進、前進、進”都是激勵人們奮勇向前的。總之, 這是一首奮發向上,慷慨激昂的進行曲。它是中國國歌。不論是在我們每個中國 人的心中還是在本冊教科書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它的學習,為學生們以后 欣賞和學唱進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聆聽和感受音樂的能力。結合教材,并考慮到學生 們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學習能體會到《國歌》是國家的象征,是神圣而莊 嚴的。每個中國人都應唱好國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影片和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能體會《國歌》所表 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演唱國歌。
3.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國歌的原名及詞曲作者生平。了解《國歌》產生的時代 背景。認識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準確掌握國歌的旋律、歌詞、節拍、 力度等。 教學重點、重點:
教學重點: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欣賞并能富有感情地演唱《國歌》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的正確唱法;休止符及附點音符的演唱。
教法學法:音樂新課標分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展、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 美的過程。 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 由教師主導的。 因此, 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采用激發興趣、引導、感受、體驗學習等方法。堅持以學生 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 列活動中促進學生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 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為此我設計的 4 個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1、設問引入、激發興趣
A、 同學們, 咱們學校每周都要舉行升旗儀式, 那在升國旗時你們聽到了什么 音樂呢?
B、 你們還在那些場合聽到過《國歌》? 通過這兩個問題我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國歌的興趣引入本課《國歌》的學習, 而且還讓學生對演唱《國歌》的環境有所了解,從而讓學生知道《國歌》是神 圣莊嚴的。
2、感受歌曲、了解歌曲
在這一環節我將播放視頻材料《風云兒女》 片段, 并以《國歌》作為背景音樂。 在學生觀看的同時,我還將簡單介紹《國歌》原名和作者生平,以及有關《國 歌》創作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國歌》 ,熟悉《國歌》 。讓學生體會到《國歌》是在 敵人的炮火中產生的,它的意義十分重大。讓學生未唱先動情。啟發孩子們想 真正唱好《國歌》的迫切心理,為接下來的學唱《國歌》奠定基礎。
3、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 音樂教學首先應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 所以我的學唱歌曲環節也是從聆聽開始的。
A、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我將引導學生從歌詞和旋律兩個方面感受歌曲的風格,揭示其進行曲的特點。
B、配樂朗誦歌詞、體會感知 我將帶領學生合著《國歌》的背景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歌詞,并組織簡短討論, 讓學生理解歌詞內容,領悟《國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因為學生對《國歌》的旋律、歌詞已經比較熟悉,所以我讓學生跟琴分句唱詞, 運用聽唱法來完成歌曲的學唱。(在這個環節我將解決我的教學難點: 如:我會用“切蛋糕”的小游戲解釋三連音。用“火車來了”和“打錘子”的 形象比喻啟發學生漸強記號和重音記號的演唱方法。我還將讓學生自主討論探 索和模仿掌握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在學生們掌握這些難點后,我要求他們小聲跟琴演唱整曲,并及時糾正學生演 唱中的小錯誤。最后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將跟著范唱大聲有感情的演唱《國 歌》這樣,我又帶領著學生一起來到了我的第 4 個教學環節)。
4、 創設情境、創編表演
播放北京奧運會升國旗,奏國歌的場景和廣州亞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在獲得冠 軍后升國旗,奏國歌的視頻。讓學生跟著體育健兒一起演唱國歌。讓學生體會 此情此境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興奮和驕傲。 通過師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創編活動表演《國歌》 。如:為《國歌》伴 奏,用簡單舞蹈動作表演《國歌》等。在這個環節無論學生表演的好與壞,只 要符《國歌》的情感表達,都會得到我的肯定和點評。因為這是學生創造力表 現。 歸納小結:我將把學生的目光引向世界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通過學習會演唱咱們中國的《國歌》了。但是世界上有很 多國家他們也有自己的國歌。我想請你們下課后去找一找,聽一聽,比一比, 看看其他國家的國歌與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有什么不同。有時間時, 再來 和老師一起分享,好嗎?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七年級第五單元勞動的歌的一篇,是屬于搬運號子類的抬木號
“吆號子”,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境內的原始森林區中,群體性勞動很多,因此這種勞動號子十分繁盛。通過對《哈腰掛》的學習不但使學生感受《哈腰掛》的特殊風格,同時對孩子愛勞動教育。
二、說教學目標:針對本課的內容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聆聽《哈腰掛》,感受體驗《吆號子》的風格。
2能力目標:了解吆號子的相關知識和文化。進一步體會上聲部、下聲部的不同作用與唱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熱愛我國傳統民族音樂。
3情感目標:聆聽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表現印象,培養學生鑒賞能力。通過欣賞,感受到勞動人民創造音樂的美。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熟悉樂曲的曲調和所表現的內容。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是:能夠感受、體驗《哈腰掛》風格的音樂在表現音樂上的作用。
四、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富于啟發性。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七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系統學習,積累了許多的欣賞曲目,音樂欣賞知識有不間斷的增加,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聆聽是很易忽視的重要環節。我沒有單純地“聽”,而是運用問題策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 “你聽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欣賞的時候教師點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力,讓學生聯想:在一篇大森林里,一群伐木人在進行著伐木搬運工作,在搬運的過程中,木頭兩側各站四個人,邊走邊唱。前邊一個領唱的,當領唱的長處第一句詞時,大家一起哈腰,用鉤子掛上木頭,當挺起腰來開始起步后邊走邊唱,領唱者唱一句上聲部,大家挪動一步,同時應和一聲下聲部,形成一幅很壯觀的勞動場面,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特有的勞動號子的喜歡和對勞動人民的熱愛的思想感情。
2.采用討論法,本課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理解這樣一首優美的藝術品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媒體多方面去感知音樂,了解音樂作品及音樂形象。
4.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了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
更好地了解樂曲結構。
五:說學法: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
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主感受、自主體驗、自主思考反饋,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1.在教學有意識地進行學法的指導與滲透,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多聽、多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聽中有想、聽中
有畫,聽中去品、聽中去創。學生們學得自然、輕松、投入,達到聆聽的目的。
2.教育心理學中提到聯覺現象,即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音樂情境,問學生你“感覺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從而進一步了解《哈腰掛》這種勞動號子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森林和對勞動人民的崇敬和熱愛心情。
六、說教學設計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欣賞的思維方式主要還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來自感性認識,卻又高于感性認識,音樂欣賞可以借著媒體,圖片、情景讓學生從視覺的空間得以很好的提升,讓音樂成為立體的音樂,而不是單調的、看不見、捉不到的。 這一理念貫穿于欣賞教學的全過程,在聆聽中讓學生感受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教學的關鍵,本課則通過多媒體架起師生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橋梁。
七、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放視頻,聽有關歌曲等等。)
1.音樂簡介。
2.簡單說說音樂的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聽,先期感受大森林群體伐木、運木的勞動場面。讓學生馬上對本節課樂理知識有初步的認識,為接下來的欣賞作一個鋪墊,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三、欣賞樂曲。
(一)初步感受音樂。
1.提一些問題
2.學生邊聽邊想,聽完后四人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是三個有梯度的設問,可以幫助學生層層遞進地理解音樂,對樂曲有初步的印象。第一問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第二問可以引導學生帶情境去聯想, 啟發學生的思維,運用聯覺現象,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第三問則引導學生關注音樂本身,去關注音樂結構上的幾大要素,為進一步
深挖作品做鋪墊。)
3.師提問,生反饋。
4.介紹該音樂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這是以音樂為主線學科的綜合,建立與音樂學科外的聯系,使它能為教學服務。)
8.出示課題:剛才我們欣賞是《哈腰掛》。
9.樂曲簡介:
《哈腰掛》是電影《漩渦里的歌》插曲,是一首黑龍江民歌。是一首反映勞動場面的勞動號子。 (設計意圖:樂曲簡介主要是介紹這首樂曲的一些基本特點,讓學生在深度聆聽作品前的有更多的知識儲備。)
(二)二次感受音樂。1.你可以邊聽邊唱主題旋律嗎?(學生與老師一起哼唱音樂的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音樂主題是樂曲的靈魂,了解了主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樂曲結構,聽懂音樂。這也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欣賞的重要手段。)
2這首歌曲的情緒是高漲的?為什么?
3.通過再次地欣賞,進行討論 。
(設計意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欣賞教學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作曲家創作的情緒與情感,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中快樂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只有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達成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
(三)再次感受音樂。
1.音樂中有哪些節奏令你感覺十分獨特?
(設計意圖:樂曲中大量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風格十分鮮明。通過節奏要素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對樂曲的理解,讓學生明白這種獨特風格的形成和節奏有很大的關系。)
4.小結。
八、說板書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它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本課,輔助教學,更好的把握本節課的內容。
我的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題目是《一雙手》
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雙手》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25課,第六單元為自由讀寫單元,主題是讀書動筆,由四篇現代文,一首現代詩和兩首古代詩歌構成,從內容來看,本單元四篇課文和艾青的現代詩都圍繞著“綠”組材;從讀書方法的指導來看,本單元著重培養學生讀書動筆,進行圈點批注的習慣;從文體角度來看,其中三篇課文屬于散文,一篇說明文。
本課是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對普通林業工人張迎善一雙手的細致刻畫,塑造了一代林業工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題集中,特點鮮明,行文流暢。
二、學情分析
1、知識現狀:本文是第六單元散文的第三篇,學生通過對前兩篇的學習,已初步溫習了散文的知識;第四單元的14課《小說家談小說》也初步學習了細節描寫在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課中進行強調。
2、學生狀況:本年齡段的學生求知欲旺盛。但對于寫作往往感覺無從下手,應加以具體的方法指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2. 學習通過多角度細致的描寫,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這篇文章,能針對文中所寫事物的特點和寫法圈點批注。
2、學習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準確細致描寫一雙手,表現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在反復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四、說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能在反復誦讀中,體驗林業工人對造林事業無比熱愛的感情。
【二】說教法
1、本課的教學方法:
(一)對話式教學
課堂上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引發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群體的交流中思維交互碰擊,產生新思想的火花。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增強直觀感,生動形象。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大家好:
《角的認識》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蘇教版第七冊長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其主要內容包括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概念。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為本單元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做準備,還為后面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打下了基礎。不但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1、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遵循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原有的知識水平出發,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新理念,擬訂以下教學目標:在線段的基礎上,認識射線、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系與區別;認識角,知道角的大小。
2、利用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通過比較、判斷、概括等數學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和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它們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對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為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節課計劃利用教具的直觀演示,學具的實際操作,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從而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基于上述設想,故設計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變抽象為直觀。
學生在低提級已經視頻認識了線段。這節課的教學就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學習射線和直線,重點放在射線知識的構建上。知識不能靠傳遞,只能靠學習者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的構建。新知的構建必須有效的聯系舊知,找到新知的"生長點"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開始用一根繩子,引出線段,進一步認識線段的特點,教學射線相對比較抽象,沒有多媒體的直觀形象的演示,此時,我用學生常玩的激光燈,先投射到墻壁上出現一個亮點,這個亮點與燈泡之間此時是一條什么線?接著慢慢將亮點移到了窗戶上,投射到窗外,這時射出的光線還是一條線段嗎?發揮學生想象,那個亮點已經無限的處延長了,學生通過看亮點移動,想象可以射的很遠很遠,從而發現射線的特點是只有一個端點,無限長。再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射線,畫射線,加深對射線的理解,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角"做好鋪墊。學習直線直接從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體會直線的特點,由于有了射線做基礎,學生對學習直線自然輕松了許多。
二、質疑討論,深化理解。
"學習了三種線,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充分的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質疑。"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質疑時,思維處于亢奮狀態,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被調動起來,給學生較大的自權和獨立性。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經過討論自己解決,教師選取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討論。學生在討論的同時,增強了合作的意識,產生了"我要學"的欲望,產生了積極的數學情感。
三、民主平等,激發學習的動機。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同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這樣學生學的將更會主動、積極,更富有創造力。學完三種線的聯系與區別后,我讓學生在五秒鐘內過一點畫直線,比一比能畫多少條?從一點出發畫射線,看誰畫的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通過畫射線,從無數條中選區出其中的兩條,組成角,引入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學過程,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找"角"、畫"角",你還想學習角的哪些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篩選出其中有價值的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明確學習目標,自覺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四、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做中感悟。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對于"角"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利用活動角,分組討論、交流,通過實驗、操作、觀察、交流、概括等數學活動,積極構建新知。匯報時,學會質疑,學會分享,學會反思,達成共識。根據活動角的操作,發現"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緊接著比較邊長短不同的角,先讓學生猜猜,然后驗證猜想,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做中感悟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五、 精心設計。逐層提高。
學數學就是要學以致用,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體驗數學價值。本課計劃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另一方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現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第一層次,找線段、直線、射線和角,在比較中強化對特點的理解。第二層次,判斷練習,通過辨析比較,進一步強化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層次是提高開放練習,通過數"線"、數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新知的能力,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
我說課的主要內容結束了,相信我的教學設想,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構建成新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謝謝!我的說課完了。
說課稿 篇8
各位領導,我今天講的內容是小學一年級上冊課文口語交際《我們的畫》
一、教材分析:口語交際《我們的畫》是人教版第一冊教學內容,文中的圖上畫著一群小朋友準備畫展的場面。他們有的構思,有的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新作,還有的在評說別人的畫。畫面激發學生展示交流繪畫作品的欲望,提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形式和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能說出自己的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
2、 激發相互交流的興趣,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3、 培養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1、我們小朋友又聰明又能干,你能說說你有哪些本領?
請用上“我會——”說。(生答:會唱歌、跳舞、畫畫……)
2、這節課讓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畫畫本領,好嗎?
3、齊讀課題:《我們的畫》。
(二)、活動:小小解說員
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漂亮而美麗的畫,讓我們舉高,給大家看一下。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出示范畫)。咦,這時候,老師有一個提議,讓我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
1、 講解游戲規則
游戲的名稱叫小小解說員--------就是我們要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聽,誰介紹得清楚,我們就評他為優秀解說員,并頒發榮譽證書,其他小朋友要仔細聽,是不是優秀解說員,請你們來評一評,同時,你也可以對別人的畫做出修改意見。
2、 教師示范。
老師也真想參加,教師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讓我先說一說?你們要聽仔細 了,如果我說得好,讓班長給我頒獎;如果你對老師的畫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教師示范講解、后評議、頒獎、提出意見
3、 學生組內學習并交流.。
4、 提供臺舞,讓學生表演,并相互評價。
5、 學生自由組合進行交流。
(三)、活動:圖畫公司。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優秀的解說員,為什么不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
1、 創設公司
讓我們開一家公司吧!
下面我宣布,我是開心圖畫公司的總經理,你們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讓大家做三件事:(1)把你們的畫放好整齊,做到美觀(2)選一名分公司經理(3)給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2、 學生交流分公司的選好經理和名稱。
3、 由分公司經理推選好兩名營業員,并佩帶標志。
4、 游戲規則的滲透。
游戲時小朋友可以自由購畫,購畫分公司經理要仔細看,評選最佳顧客和最佳營業員。
5、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四)、活動;畫展(活動升華)
1、 小朋友都買到了稱心如意的畫,但是你們的成果大都數同學還沒欣賞完過,這樣,讓我們來舉辦一個畫展,一起來分享快樂,好嗎?
2、 分類畫展:請學生將學生的畫貼在不同的地方。(植物園、動物園內)
3、 師生共享“豐碩的果實”。
(五)、評價小結
1、評出班級最佳:(!)大大方方獎(2)熱情獎(3)微笑獎
2、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
四、設計意圖:
1、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學生只有在動態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活動中,才能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才能學會分析、歸納、評價的思維方法,才能形成由語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構成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全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
2、活動形式多樣,層層遞進。
在活動中形式是多樣的:有學生個人面向全體學生的、同學相互交流的、有學生對老師的。在每一次具體的活動中,從介紹自己的畫(從組內到面向全體),到推銷組內同學的畫,再介紹大家的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要求也不同,層次在不斷提高。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教法學法、課時安排、教學流程、課堂小結、作業設計幾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一)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1、我所選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二課《揚起自信的風帆》的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本課時在第二課三個框題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前一課時讓學生感悟什么是自信的基礎上,分清自信、自負與自卑的區別,認識到自負和自卑心理只能使人遠離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為下一課時“培養自信的方法”做好鋪墊。
2、本節課由‘一對孿生子共有的心態’和‘自信有助于成功’兩目組成,分別介紹了自信、自負和自卑與成功的關系,同時向學生說明自負自卑的人會遠離成功,只有自信才有助于成功。使學生認識到增強自信的必要性。
(二)教學目標(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自負、自卑共同之處,引導學生認識自負、自卑必然導致失敗。讓學生認識自信為什么有助于成功,理解自信的三種心理品質。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對自己作客觀的評價,不自負不自卑。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質有助于成功。
2、難點:“一對孿生子”共有的心態。
二、說學情
隨著初中階段科目的增多、學習任務的加大,許多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學習上缺乏自信心,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從社會角度來說,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任何事業的成功都要有自信的心態。因此培養其自信等非智力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事例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事例等活動獲取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自學能力。
2、比較法: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樹立自信。
●學法
1、歸納法和探究法,讓學生通過閱讀PPT資料,通過課堂分組討論,歸納總結哪些心理品質有助于成功。
2、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課時安排
五、教學過程
(一)引用事例 導入新課
通過劉翔成功的事例啟發學生并得出結論:自信對理想的實現,有著巨大的力量。
(2分鐘)[設計意圖]通過劉翔的自身影響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因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根據學習目標,我將本課安排為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7分鐘)
“一對孿生子共有的心態”。找同學讀小銘的故事并思考問題:小銘為什么會失敗?——“自負”,失敗之后的小銘又有什么改變?——“自卑”,從而引出 “自卑和自負都源于對自己的不客觀認識,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的產物”。接下來剖析以自我為中心者的心理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為什么自負者和自卑者都會遠離成功。
[設計意圖]
本環節我想通過故事來吸引學生興趣,從興趣中總結知識,其實自負和自卑常常在一個人身上并存,因為他們都產出于對自己的不正確的認識:
一旦自己取得一點兒成績,就會自負;而一旦受到一點兒打擊,就很容易自卑。
幫助學生認識到要樹立“自信”,正確、全面地看待自己,使自己不再自負和自卑,從而變得更加自信。
第二環節(11分鐘)
1、組織學生聽故事,談感受。本環節我引用三則故事來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自負者和自卑者為什么都會遠離成功,這與他們自身有什么關系。
2、PPT出示嘗試問題:自負者和自卑者為什么都會失敗?
3、學生分組討論探究
[設計意圖]本嘗試題理論性強,且書中已有,因此可通過學生自學來完成,在操作中讓學生注意要點一定要簡潔且有條理。
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理解許多失敗都與自負、自卑有關,而自信恰恰相反,它有助于成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從而達到突破重點的目的。
第三環節(15分鐘)
本環節我重點選擇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讓學生來明白自信的三種品質。
(1)首先讓學生讀《買鞋子到非洲》的故事并思考:
他為什么會成功?(樂觀)。
樂觀與成功有什么關系。
(2)再次讓學生閱讀有關于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并思考:
愛迪生在面對事物時是什么態度?(好奇)。好奇與成功有什么關系。
(3)最后讓學生讀有關牛頓的故事并思考:牛頓在做研究時有什么特點?(專注)。專注與成功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由于初一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感,喜歡表現自己,所以我找同學來讀故事,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一環節的活動設計重點在于讓學生在討論總結中,自己分析出自信的三種品質,接下來深入分析自信者所具有的樂觀、好奇、專注等心理品質,使得他們能目標專一、不怕困難、注重行動,從而獲得成功。由此幫助學生認識自信和成功的關系,產生成為一個自信者的強烈的愿望。
六、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
嘗試學習,讓學生自己依據板書嘗試總結本課內容,教師予以點撥。讓學生明白自卑和自負使人遠離成功,而自信使人走向成功,自信和成功的關系是:自信有助于成功,成功不能缺少自信,自信是成功的源泉。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我采用的是大括號形式。目的是簡潔明了、一目了然,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知識。
八、當堂反饋練習
我將出示當堂反饋練習題三個單選、一個主觀題來考察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然后教師予以糾正。
我的說課完畢,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有關說課稿9篇】相關文章:
有關《觀滄海》說課稿04-08
有關《滕王閣序》說課稿范文12-19
有關赤壁賦說課稿4篇03-25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三篇05-25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4篇05-01
有關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4-08
有關于《雨巷》說課稿(精選5篇)03-16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02-17
麻雀 說課稿02-14